第二百一十三章
姚文研倒吸一口凉气。
他险些没有接住李此时含情脉脉的眼神,微愣之后,才故作帝王之威。
姚文研面相生得莫名三分戏谑捉摸不定,扮上君王,一个内里缜密外表风趣的帝王惟妙惟肖。
李此时拜舞,一首音乐随之结束。
另一首音乐紧锣密鼓播出,但——却是另一个篇章。
众人已经先入为主心领神会到李此时的角色,接着,李此时再做什么动作,皆被自然而然解读。
李此时将宫室女子晨昏定省的日常,转化为一连串的舞蹈语言呈现出来。
上一首音乐至下一首音乐之间的空白,李此时顺势就势身体仰卧于地面。
右手自然垂于脑后,左手平放于身前,右腿伸直绷脚,左腿屈膝。
貌似平平无奇的动作,其中却有舞蹈的规范与严谨。
肩部松弛,长颈挺拔,头微微后仰。右手肘略屈置于耳侧,腕背点地,兰花指立起。左手腕部垂贴身体曲线,兰花指延伸。右脚绷脚,脚尖直接点于地面。
这一造型,极具空间立体感。
音乐开始,李此时一个挑胸腰,伴随着绵长沉抑的旋律,拉开一个篇章的序幕。
快速干净的挑胸腰动作,让众人视觉神经一动。
再由胸腰带动整个上身缓缓坐起,这一动作,看似轻而易举,实则需要腹背肌群力量的支撑。
公主由睡至醒,由醒至起。
右腿由脚尖带动,划半个圆,与左腿顺势成卧鱼姿态。
右手做立圆轨迹上的由上至下顺时针的动作至胸前,兰花指变为揽镜之姿。
上身倾斜,眼睛注视手中之镜,左手兰花指举起,于空中轻动无形胜有形的步摇。
这是一副晨起梳妆图。
舞蹈动作与脸上神情表现出谨慎之意,似乎整备仪容,觐见后宫之主。
一个单手理衣动作,上身直起,右脚由脚尖带动,由卧鱼姿势至双腿跪地姿势。
猛然脚背推地而起。
这一动作,带给众人的震惊,不亚于欧阳飞燕的燕式跳,以及孟子东的横飞燕。
众人皆知,脚背是判断一个舞者功龄的基本之一。
众人的视线随之转移到水平面上。
根据情节的发展,李此时下一动作应该是觐见之时的繁文缛节。
众人不约而同预测到李此时下一个动作——行礼舞姿。
谁知,李此时出人意料没有做出行礼舞姿,而是做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
李此时的舞姿一般以极致的延伸营造出一个无限空间为特点。
但是,这几个动作却像肢体伸展不开一般让人感觉束手束脚。
与此同时,李此时脸上的表情也转变成千篇一律的微笑脸。
众人不解。
唐若瞬却是心中雪亮。
尽管他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但还是耐着性子。
根据故事内容,李此时这里确实应该有一个展现礼节的舞姿,才能推动情节发展。
但是,李此时推陈致新,将本该由自己这个“叙事主角”一一表现的内容,视角一转,投放在他人身上。
一字不提自己觐见之时的礼节,只将觐见之时目之所见的情况如实表现。
或许表现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物,但却是所见人物的一个共同特点。
换句话说,这里,李此时不是自己,而是她的所见。
这种“身在囹圄”的感觉,公主虽然还没有彻底亲身经历,但却已经从他人身上预见,其中悲情可见一斑。
他险些没有接住李此时含情脉脉的眼神,微愣之后,才故作帝王之威。
姚文研面相生得莫名三分戏谑捉摸不定,扮上君王,一个内里缜密外表风趣的帝王惟妙惟肖。
李此时拜舞,一首音乐随之结束。
另一首音乐紧锣密鼓播出,但——却是另一个篇章。
众人已经先入为主心领神会到李此时的角色,接着,李此时再做什么动作,皆被自然而然解读。
李此时将宫室女子晨昏定省的日常,转化为一连串的舞蹈语言呈现出来。
上一首音乐至下一首音乐之间的空白,李此时顺势就势身体仰卧于地面。
右手自然垂于脑后,左手平放于身前,右腿伸直绷脚,左腿屈膝。
貌似平平无奇的动作,其中却有舞蹈的规范与严谨。
肩部松弛,长颈挺拔,头微微后仰。右手肘略屈置于耳侧,腕背点地,兰花指立起。左手腕部垂贴身体曲线,兰花指延伸。右脚绷脚,脚尖直接点于地面。
这一造型,极具空间立体感。
音乐开始,李此时一个挑胸腰,伴随着绵长沉抑的旋律,拉开一个篇章的序幕。
快速干净的挑胸腰动作,让众人视觉神经一动。
再由胸腰带动整个上身缓缓坐起,这一动作,看似轻而易举,实则需要腹背肌群力量的支撑。
公主由睡至醒,由醒至起。
右腿由脚尖带动,划半个圆,与左腿顺势成卧鱼姿态。
右手做立圆轨迹上的由上至下顺时针的动作至胸前,兰花指变为揽镜之姿。
上身倾斜,眼睛注视手中之镜,左手兰花指举起,于空中轻动无形胜有形的步摇。
这是一副晨起梳妆图。
舞蹈动作与脸上神情表现出谨慎之意,似乎整备仪容,觐见后宫之主。
一个单手理衣动作,上身直起,右脚由脚尖带动,由卧鱼姿势至双腿跪地姿势。
猛然脚背推地而起。
这一动作,带给众人的震惊,不亚于欧阳飞燕的燕式跳,以及孟子东的横飞燕。
众人皆知,脚背是判断一个舞者功龄的基本之一。
众人的视线随之转移到水平面上。
根据情节的发展,李此时下一动作应该是觐见之时的繁文缛节。
众人不约而同预测到李此时下一个动作——行礼舞姿。
谁知,李此时出人意料没有做出行礼舞姿,而是做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
李此时的舞姿一般以极致的延伸营造出一个无限空间为特点。
但是,这几个动作却像肢体伸展不开一般让人感觉束手束脚。
与此同时,李此时脸上的表情也转变成千篇一律的微笑脸。
众人不解。
唐若瞬却是心中雪亮。
尽管他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但还是耐着性子。
根据故事内容,李此时这里确实应该有一个展现礼节的舞姿,才能推动情节发展。
但是,李此时推陈致新,将本该由自己这个“叙事主角”一一表现的内容,视角一转,投放在他人身上。
一字不提自己觐见之时的礼节,只将觐见之时目之所见的情况如实表现。
或许表现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物,但却是所见人物的一个共同特点。
换句话说,这里,李此时不是自己,而是她的所见。
这种“身在囹圄”的感觉,公主虽然还没有彻底亲身经历,但却已经从他人身上预见,其中悲情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