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岑从殿外进来,步子细碎无声,这是从小练出来的功夫。先帝在时,他不过是个在隆华殿负责洒扫内侍,本以为永无出头之日,谁知新帝登基时,池光却将自己内官的位置传给了他。他震惊地跪在池光面前,求他告诉自己哪里做错了。池光将他扶起来,微笑着拍拍他的肩,缓缓说道:“你没有做错任何事,只是我找到了适合的人。”
之前经常在先帝面前侍奉的人是顺喜,那才是池光一手调教出来的接班人。可是就在新帝登基前,顺喜却无缘无故失踪了。他们内侍之间虽然有各种传言,私下里偷偷讨论着顺喜的去向,也猜测池光会让谁来接班。所有人都没想到,居然是马岑,甚至很多人都不认识他,打听马岑是谁。
池光跟随先帝灵柩出宫前,曾跟他长谈一次。除了交代平日里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特意嘱咐他立身持心切不可不端,心越高,下场越堪忧。
马岑心中还是忐忑,再次问了相同的问题。池光依旧笑了笑:“因为你心神够定。自古皇帝身边不缺聪明人,缺的是能自持且眼光长远之人。”
他是能自持之人,新帝也是,一个不起眼的内侍忽然做了内官,一个没什么风头的皇子忽然做了皇帝。马岑懂得忽然被推上高位的不安惶恐,而且这些情绪还不能在人前露了马脚。所以明德帝刚登基的那几年,多少个无眠之夜,都是他在隆华殿外守着,不让外人打搅,只适时送进去一碗温度正好的羹汤。
明德帝合上一封奏折,马岑上前半步回话:“太后那边请陛下过去一趟。”
“太后今日病情如何?”明德帝问道。
“御医说还需静养。”马岑道。
“宁王可入宫了?”明德帝起身。
“前日巳时一刻进宫,陪太后用了午膳便出宫了。”马岑道,“奴才让人备了一盆茉莉花儿,陛下可要带过去?”
明德帝点点头,笑道:“倒是我疏忽了,书上说茉莉花安神助眠,太后那边正好需要。”
青瓷盆里茉莉开得茂盛,刚放在屋子中间,香气已经散发得满屋都是。太后半躺在榻上,舒展了眉头。
“这花开得真好,皇帝有心了。”
明德帝坐在床边,接过药碗来准备伺候太后吃药。太后抬手道:“等一下再吃吧,喝下去满嘴满鼻都是苦味,连花香都闻不到了。”
“那母后等一下记得要喝。”明德帝把药碗放下,“不知母后唤儿臣来,有什么事要说?”
太后轻叹了口气:“上了年纪身子不好是常事,你也不用太过忧心。之前大病一场,元璟隔得远,倒是让你劳心劳力多日。如今他正好在京城,不妨让他来侍疾,你还有朝政操劳,万不可太过辛苦。”
“照顾母后本是儿臣本分,孝道使然。母后不必担心。”明德帝笑道,“宁州那边也是事务繁杂,若皇兄久出不归,怕是要乱了套。朕看母后气色比之前好多了,皇兄回去前,怕是也可大安了。”
太后见明德帝不愿让自己儿子在京中多留,心里已经很不舒服,冷哼了一声:“我这把年纪,有今日无明日的。不过想跟自己儿子多聚几日,皇帝也不能答应吗?”
“母后这是说哪里话。”明德帝道,“母后潜心佛法,必然有佛祖菩萨保佑,出这伤感之言,倒让儿子惶恐了。”
太后见他软硬不吃,立时收了笑容,闭眼捻着佛珠不说话。明德帝也不好转身就走,一时便僵住了。
还好没过多久,马岑立在门口通报:“宁王殿下到了。”
太后睁开眼,满是期待地望向门口,见自己儿子进来,脸上又有了愉悦之色。
宁王进大门看见马岑在正堂门口,就知道皇帝也在,进来就看见那盆花,便赞道:“这花开得好,陛下送过来的吧?”
太后伸手让他过去,拉他在床边坐下,用手帕替他擦额上的细汗,埋怨道:“正是日头毒的时候,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来给母后辞行。”宁王笑道,“本打算稍后去跟陛下说,没想到陛下也在母后这里。”
“天气渐热,可准备好了?”明德帝问道。
“准备好了,打算后日启程。”宁王笑道。
太后没想到他是来辞行的,心里一酸,不悦道:“我的病还没好,你倒着急着走。”
宁王拍拍她的手背,安慰道:“母后病情已有起色,不日也就大安了。宁州那边事还多,不回去盯着我也不放心。”
他起身对明德帝行礼道:“就劳陛下多多费心了。”
“皇兄安心。”明德帝起身来,“想必母后有话要跟皇兄交代,朕先走了。”
送走了皇帝,太后的脾气再也压不住,喘着气骂自己儿子:“你就那么怕他?他还没开口,你就着急忙慌说要回宁州。枉我盘算半日要他让你多呆几天!他不答应不说,你也来拆我的台。”
宁王没反驳,只笑着端了一旁桌上的药碗过来。太后看他一副不在乎的样子,更气了。
“你也不用在这里做孝子,我也不必吃药。这样活着,还不日死了清净!”
“母后息怒。”宁王在他身边坐下,“儿子只问母后一句,您是希望我这次就多留个三五日,还是以后咱们母子长长久久呆在一处?”
太后瞪大了眼睛,回味了一阵,才明白儿子话里的意思,惊讶道:“你的意思是……”
“母后不必心急,儿子有安排。”宁王拿起汤匙把药送到太后嘴边,“母后还是多多珍重,日子还长。”
太后偏头躲开汤匙,唤秀月进来,吩咐道:“这药凉了,去换一碗来。”
宁王把碗递给秀月,见她出去了,才沉声道:“母后在宫里一切照旧,万不要露出破绽。若被发现,我多年谋划前功尽弃不说,只怕你我母子二人的性命不保。”
太后点点头,咬牙道:“十七年前被白谋划一场,这口气我忍了这许多年,就等我儿为我扬眉吐气那日。你放心,我有轻重。若有事需要我协助,你让人传信给秀月。”
宁王略多坐了坐也走了,太后看着那盆茉莉,忽然心生厌烦,叫人来搬出去。秀月端药进来,看她面色不好,轻声劝道:“太后,先吃药吧,已经误了时辰了。”
太后看着那碗冒着热气的黑褐色汤汁,哼笑一声:“他过了手的东西,我碰都不要碰。等下让人去请裕贵妃过来陪我说说话。”
裕贵妃听闻太后召唤,整理好仪容,将太后赏的那串佛珠绕在手腕上,坐了肩舆往寿禧堂来。
太后坐在前院的树荫下石桌旁,桌上放着茶水点心。见裕贵妃进来,脸上挂起和蔼的笑容。
平日里脸色如深井里死水一般,今日居然有了波纹,裕贵妃都觉得奇怪。她还没来得及请安行礼,太后便开口道:“省了那些虚礼吧,快些过来坐。”
春日里微风和煦,裕贵妃却觉得背脊发凉,像被一条吐着鲜红信子的毒蛇盯着。
“病了这些日子,总在屋里闷着也不舒服,今日天气好,想让你陪我说说话。”太后笑道。
“正是呢,看着太后今日的气色,真是好多了。”裕贵妃陪笑道。
“正因如此,宁王也需回去了,刚才过来跟我辞行,倒有些伤感。”太后垂头拿手帕点了点眼角。
“太后宽心,这日子过得快,转眼又到了年下,王爷不是又能回京来了?”裕贵妃安慰道。
“是啊,”太后点头说,“总说日子过得快,前几日看见安行,出宫了不常见着,好像忽然就成大人了。”
“可不是,虽说自己开府建牙,这一不在眼前了,做母亲的总还是放不下心。”裕贵妃笑道。
“正是这话,不过安行年纪也不小了,可有了王妃人选?”太后问。
“有了,是怀王妃母家姐姐,安阳候夫人的女儿。本来预备着今年秋天就成婚,结果老侯爷年前过世了,这一来还要守三年孝期,婚事就耽误了。”裕贵妃道。
到现在为止还是不清楚太后让她过来说话有何目的,以这老太太的行事做派,没有让她过来扯闲篇的功夫,宁王要走是定数,安行的婚事早就定下,只是没到下聘的时候便没对太后说。安瑶向来跟太后不亲近,剩下的就没什么能跟太后有关联了。
“安行是个好孩子,沉稳大气,皇帝这些孩子里,最像先帝的就是他了。”太后说,“这也是你悉心教导的缘故。”
“太后过奖了。”裕贵妃虽然警觉,但听着夸自己的儿子,倒是心情愉悦了不少。“安行心眼太实。”
太后笑着摇头:“心眼实些好,我还不喜欢太子那股小聪明的劲儿。”
几朵云飘过来,天忽然就阴了。秀月拿了氅衣来替太后披上,裕贵妃见状忙笑道:“太后说了这多时的话,怕是累了。天阴下来风吹着凉,不如挪进屋去吧。臣妾也先告退了,改日天气好,臣妾再来陪太后去花园逛逛。”
太后点点头,扶着秀月的手进屋去了。
裕贵妃站在院子里看花窗里太后身影像是坐定了,才带着青缇出了院子。她皮笑肉不笑这半日,觉得人都僵了,于是挥退了肩舆,只让南图和青缇跟着,慢慢走回去,舒活舒活筋骨。
“听见了吧,太后也不喜欢太子。”裕贵妃对青缇道。
“不喜欢便不喜欢,何必在您面前故意说上一嘴。”青缇道。
“正是这里奇怪。之前病得奇怪,今日里说话也奇怪,莫非真在皇陵里冲撞了什么?”裕贵妃看了青缇一眼,冷笑道,“说句大不敬的话,不管以后让谁当皇帝,她横竖也撑不了几年。到时候眼一闭,往皇陵里一躺,天塌了都跟她没关系了。如今在我面前捧一个踩一个的,难道她还能帮我儿子当皇帝不成?”
“娘娘睿智。”青缇笑道,“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娘娘只需一味敷衍,且看着便是。”
裕贵妃不说话,心里打起算盘。
太后虽说不大管事,可在宫中多年,前朝后宫还是有些人脉在手的。若是好好利用,那对自己儿子的未来怕是大有助益。可笑自己之前还真信了她一心念经求佛的假象,真当她无欲无求了。不过青缇说得对,现在还不是她要出手的时候,且等等再说。
之前经常在先帝面前侍奉的人是顺喜,那才是池光一手调教出来的接班人。可是就在新帝登基前,顺喜却无缘无故失踪了。他们内侍之间虽然有各种传言,私下里偷偷讨论着顺喜的去向,也猜测池光会让谁来接班。所有人都没想到,居然是马岑,甚至很多人都不认识他,打听马岑是谁。
池光跟随先帝灵柩出宫前,曾跟他长谈一次。除了交代平日里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特意嘱咐他立身持心切不可不端,心越高,下场越堪忧。
马岑心中还是忐忑,再次问了相同的问题。池光依旧笑了笑:“因为你心神够定。自古皇帝身边不缺聪明人,缺的是能自持且眼光长远之人。”
他是能自持之人,新帝也是,一个不起眼的内侍忽然做了内官,一个没什么风头的皇子忽然做了皇帝。马岑懂得忽然被推上高位的不安惶恐,而且这些情绪还不能在人前露了马脚。所以明德帝刚登基的那几年,多少个无眠之夜,都是他在隆华殿外守着,不让外人打搅,只适时送进去一碗温度正好的羹汤。
明德帝合上一封奏折,马岑上前半步回话:“太后那边请陛下过去一趟。”
“太后今日病情如何?”明德帝问道。
“御医说还需静养。”马岑道。
“宁王可入宫了?”明德帝起身。
“前日巳时一刻进宫,陪太后用了午膳便出宫了。”马岑道,“奴才让人备了一盆茉莉花儿,陛下可要带过去?”
明德帝点点头,笑道:“倒是我疏忽了,书上说茉莉花安神助眠,太后那边正好需要。”
青瓷盆里茉莉开得茂盛,刚放在屋子中间,香气已经散发得满屋都是。太后半躺在榻上,舒展了眉头。
“这花开得真好,皇帝有心了。”
明德帝坐在床边,接过药碗来准备伺候太后吃药。太后抬手道:“等一下再吃吧,喝下去满嘴满鼻都是苦味,连花香都闻不到了。”
“那母后等一下记得要喝。”明德帝把药碗放下,“不知母后唤儿臣来,有什么事要说?”
太后轻叹了口气:“上了年纪身子不好是常事,你也不用太过忧心。之前大病一场,元璟隔得远,倒是让你劳心劳力多日。如今他正好在京城,不妨让他来侍疾,你还有朝政操劳,万不可太过辛苦。”
“照顾母后本是儿臣本分,孝道使然。母后不必担心。”明德帝笑道,“宁州那边也是事务繁杂,若皇兄久出不归,怕是要乱了套。朕看母后气色比之前好多了,皇兄回去前,怕是也可大安了。”
太后见明德帝不愿让自己儿子在京中多留,心里已经很不舒服,冷哼了一声:“我这把年纪,有今日无明日的。不过想跟自己儿子多聚几日,皇帝也不能答应吗?”
“母后这是说哪里话。”明德帝道,“母后潜心佛法,必然有佛祖菩萨保佑,出这伤感之言,倒让儿子惶恐了。”
太后见他软硬不吃,立时收了笑容,闭眼捻着佛珠不说话。明德帝也不好转身就走,一时便僵住了。
还好没过多久,马岑立在门口通报:“宁王殿下到了。”
太后睁开眼,满是期待地望向门口,见自己儿子进来,脸上又有了愉悦之色。
宁王进大门看见马岑在正堂门口,就知道皇帝也在,进来就看见那盆花,便赞道:“这花开得好,陛下送过来的吧?”
太后伸手让他过去,拉他在床边坐下,用手帕替他擦额上的细汗,埋怨道:“正是日头毒的时候,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来给母后辞行。”宁王笑道,“本打算稍后去跟陛下说,没想到陛下也在母后这里。”
“天气渐热,可准备好了?”明德帝问道。
“准备好了,打算后日启程。”宁王笑道。
太后没想到他是来辞行的,心里一酸,不悦道:“我的病还没好,你倒着急着走。”
宁王拍拍她的手背,安慰道:“母后病情已有起色,不日也就大安了。宁州那边事还多,不回去盯着我也不放心。”
他起身对明德帝行礼道:“就劳陛下多多费心了。”
“皇兄安心。”明德帝起身来,“想必母后有话要跟皇兄交代,朕先走了。”
送走了皇帝,太后的脾气再也压不住,喘着气骂自己儿子:“你就那么怕他?他还没开口,你就着急忙慌说要回宁州。枉我盘算半日要他让你多呆几天!他不答应不说,你也来拆我的台。”
宁王没反驳,只笑着端了一旁桌上的药碗过来。太后看他一副不在乎的样子,更气了。
“你也不用在这里做孝子,我也不必吃药。这样活着,还不日死了清净!”
“母后息怒。”宁王在他身边坐下,“儿子只问母后一句,您是希望我这次就多留个三五日,还是以后咱们母子长长久久呆在一处?”
太后瞪大了眼睛,回味了一阵,才明白儿子话里的意思,惊讶道:“你的意思是……”
“母后不必心急,儿子有安排。”宁王拿起汤匙把药送到太后嘴边,“母后还是多多珍重,日子还长。”
太后偏头躲开汤匙,唤秀月进来,吩咐道:“这药凉了,去换一碗来。”
宁王把碗递给秀月,见她出去了,才沉声道:“母后在宫里一切照旧,万不要露出破绽。若被发现,我多年谋划前功尽弃不说,只怕你我母子二人的性命不保。”
太后点点头,咬牙道:“十七年前被白谋划一场,这口气我忍了这许多年,就等我儿为我扬眉吐气那日。你放心,我有轻重。若有事需要我协助,你让人传信给秀月。”
宁王略多坐了坐也走了,太后看着那盆茉莉,忽然心生厌烦,叫人来搬出去。秀月端药进来,看她面色不好,轻声劝道:“太后,先吃药吧,已经误了时辰了。”
太后看着那碗冒着热气的黑褐色汤汁,哼笑一声:“他过了手的东西,我碰都不要碰。等下让人去请裕贵妃过来陪我说说话。”
裕贵妃听闻太后召唤,整理好仪容,将太后赏的那串佛珠绕在手腕上,坐了肩舆往寿禧堂来。
太后坐在前院的树荫下石桌旁,桌上放着茶水点心。见裕贵妃进来,脸上挂起和蔼的笑容。
平日里脸色如深井里死水一般,今日居然有了波纹,裕贵妃都觉得奇怪。她还没来得及请安行礼,太后便开口道:“省了那些虚礼吧,快些过来坐。”
春日里微风和煦,裕贵妃却觉得背脊发凉,像被一条吐着鲜红信子的毒蛇盯着。
“病了这些日子,总在屋里闷着也不舒服,今日天气好,想让你陪我说说话。”太后笑道。
“正是呢,看着太后今日的气色,真是好多了。”裕贵妃陪笑道。
“正因如此,宁王也需回去了,刚才过来跟我辞行,倒有些伤感。”太后垂头拿手帕点了点眼角。
“太后宽心,这日子过得快,转眼又到了年下,王爷不是又能回京来了?”裕贵妃安慰道。
“是啊,”太后点头说,“总说日子过得快,前几日看见安行,出宫了不常见着,好像忽然就成大人了。”
“可不是,虽说自己开府建牙,这一不在眼前了,做母亲的总还是放不下心。”裕贵妃笑道。
“正是这话,不过安行年纪也不小了,可有了王妃人选?”太后问。
“有了,是怀王妃母家姐姐,安阳候夫人的女儿。本来预备着今年秋天就成婚,结果老侯爷年前过世了,这一来还要守三年孝期,婚事就耽误了。”裕贵妃道。
到现在为止还是不清楚太后让她过来说话有何目的,以这老太太的行事做派,没有让她过来扯闲篇的功夫,宁王要走是定数,安行的婚事早就定下,只是没到下聘的时候便没对太后说。安瑶向来跟太后不亲近,剩下的就没什么能跟太后有关联了。
“安行是个好孩子,沉稳大气,皇帝这些孩子里,最像先帝的就是他了。”太后说,“这也是你悉心教导的缘故。”
“太后过奖了。”裕贵妃虽然警觉,但听着夸自己的儿子,倒是心情愉悦了不少。“安行心眼太实。”
太后笑着摇头:“心眼实些好,我还不喜欢太子那股小聪明的劲儿。”
几朵云飘过来,天忽然就阴了。秀月拿了氅衣来替太后披上,裕贵妃见状忙笑道:“太后说了这多时的话,怕是累了。天阴下来风吹着凉,不如挪进屋去吧。臣妾也先告退了,改日天气好,臣妾再来陪太后去花园逛逛。”
太后点点头,扶着秀月的手进屋去了。
裕贵妃站在院子里看花窗里太后身影像是坐定了,才带着青缇出了院子。她皮笑肉不笑这半日,觉得人都僵了,于是挥退了肩舆,只让南图和青缇跟着,慢慢走回去,舒活舒活筋骨。
“听见了吧,太后也不喜欢太子。”裕贵妃对青缇道。
“不喜欢便不喜欢,何必在您面前故意说上一嘴。”青缇道。
“正是这里奇怪。之前病得奇怪,今日里说话也奇怪,莫非真在皇陵里冲撞了什么?”裕贵妃看了青缇一眼,冷笑道,“说句大不敬的话,不管以后让谁当皇帝,她横竖也撑不了几年。到时候眼一闭,往皇陵里一躺,天塌了都跟她没关系了。如今在我面前捧一个踩一个的,难道她还能帮我儿子当皇帝不成?”
“娘娘睿智。”青缇笑道,“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娘娘只需一味敷衍,且看着便是。”
裕贵妃不说话,心里打起算盘。
太后虽说不大管事,可在宫中多年,前朝后宫还是有些人脉在手的。若是好好利用,那对自己儿子的未来怕是大有助益。可笑自己之前还真信了她一心念经求佛的假象,真当她无欲无求了。不过青缇说得对,现在还不是她要出手的时候,且等等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