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沧州热得叫人喘不过气来,山道上,坐在马车里的美妇人被层层纱帘罩着,已是香汗淋漓。
她刚要掀开车帘就被外间一声轻喝叫住,“夫人,不妥。”
夫人压住心头的火将手收回,朝身旁青衣妇人叹了口气,在那青衣妇人的膝上,还趴着个梳着丫髻的小女孩。
“夫人,先前我听他们说,前边有一片梅林,到了那里就歇脚。”小女孩坐起身说道。
夫人被逗笑,用丝帕将小女孩额角的汗拭去,柔声问:“望梅止渴的故事是哪个跟你讲的?”
小女孩活泼一笑,往母亲怀里依偎过去,“可不是唬人,是真的,娘说是不是?”
青衣妇人嗔笑着推开她,眸光流转间,容色竟也不输美妇人几分,“是听李三爷讲过一回。”
夫人捏着小女孩的脸,“可是这时节早没了梅子,如何止渴?”
“不止渴也可乘凉啊!”小女孩扯着袖子笑,又将车帘掀开一条缝,独独伸了个脑袋出去,对方才喝止夫人的男子笑道:“三叔,梅林还有多远呢?”
李三爷神情喜爱地揉揉她的头,笑道:“梅林离得尚远,夫人若实在受不住,前边有处山隘,倒是十分阴凉。”
夫人一听见他的声音就微蹙起眉,口中仍道:“我也无妨,三爷还是去问过我儿的意见,怕是他受不住。”
便听车外“欸”一声,有马蹄声急了几步。
夫人嗔怨道:“偏这刁奴,便是我这身份再不好听,也是他半个主子,既是来接我的,又何必叫我遮遮掩掩,等到了中州,到了六郎面前,我倒要看看是谁的道理大。”
青衣妇人忙劝慰她,却是口称姐姐,“李三爷想来也是得了令的,这一路上是辛苦了些,但只要进了中州过了明路,再苦也是值得的。”
“我便也罢了,只是这些年苦了我的儿,巴巴地盼着他父亲来,来了又只留个十天半月的。”说罢她又拉起青衣妇人的手,“音娘,这些年也苦了你了,等回到京城,我必定为你做主,让韩家来迎你与小令,韩咎虽过世了,可他跟你是过了媒妁之礼的,这么多年了韩家不说来个人将你们接走,送去的信还一封不回,原先是我自己身份不好听,不敢为你出头……”
音娘打断她的话,“郎君身份贵重,接姐姐去做侧夫人,这是美事,再提旁的,多有不妥。”
小令便是那小女孩,听到大人说话只是好奇地盯着她们,音娘低头看到她疑惑的神情,不免一怔。
夫人看她如此,便对小令道:“去寻小郎君玩。”
等小令出去了,音娘才道:“我认得他时,他虽自称是郎君的仆从,可我怎么看不出来他的身份,想来也是富贵门庭,与他做夫妻,是我情之所致,我也从未想过要做上郡哪座宅子里的贵夫人,姐姐,他既往生,此情便随他而去了,什么韩家,与我、与小令都是没有干系的,难道我们留在姐姐身边,还能受委屈了?”
夫人听她打趣起来,不由失笑,笑过后却神色惆怅,“只是可怜小令,不曾见过她父亲,要是有个好出身……”
话未说完,马车突然侧翻了。
二人齐齐从马车中滚落出来,音娘被矮几砸了头,忍痛抬眼才发现队伍已行驶至山隘处,此时正有无数山石从两边山上滚落下来,山石之后,却是十余个持刀汉子。
“有山贼,护卫郎君,护卫夫人!”李三爷紧紧抱住一位少年,将他带至一块大石头后。
少年推开他,“李三爷,去救我娘,我娘被马车压住了。”
李三爷望向那厢,目光闪烁,片刻后便放下他嘱咐道:“郎君莫动,我这便去。”
等他到了侧翻的马车处,却见夫人与音娘都被压着,夫人早已晕厥,音娘倒是伤得不重,他一将二人解救出来,音娘便四处去寻女儿,得见她正在慌乱中找自己,心下稍安,扶着车辕唤了女儿的名字,不待她动作,一道箭飞来,正穿过了她的胸口,她刚抬起手,又一道箭穿过她的胸膛。
“小令,小令……”倒地时,她极力喊着女儿,声音夹在四下惊恐的叫喊声里,并不能让她的女儿看到。
小令回头看时,只见到母亲向后倒下。
“娘!”小令嚎啕起来,跑向母亲,然而贼乱之中,哪里容得下她一个小孩子奔跑,不过几步便被持续滚落的山石挡住了去路。
李三爷已经抱着夫人回到少年身边,“夫人并无大碍,只是惊吓到了。”不待多说什么,他已放下人出去与山贼搏杀。
少年探了探母亲的气息,又探查伤势后才放了心,放眼去看,见到小令在慌乱的人群中哭号,忙唤她过来,然而小令尚未听到他的声音,便有重物自他身后袭来,晕厥之际,只见到有一蒙面贼人朝他走来。
而小令终于翻过了乱石,跑到了母亲的身边。
音娘早已没有了气息,她抱着人哭叫起来,只有刀剑碰撞声应她。
她想找夫人救母亲,抬头去找,到处都是山贼在喊打喊杀。
她怕得躲在翻覆的马车下,紧紧拉着母亲的手。
喊打喊杀的声音并未持续多久,她便听见了李三爷的声音。
“竟还叫二郎来了。”
“怎敢叫三爷一人受累。”
她吓得捂住了嘴,又听见那人道:“劳三爷点点人数,可别漏了谁。”
她想朝里面再躲进去些,下一刻,她唯一能作为遮挡的马车便被人掀翻。
两个合力推开马车的人见到她先是一愣,反应过来后其中一个立即便要抽刀砍下去,被李三爷叫住了。
小令惊恐地看着李三爷将自己拎起来,尖叫着对他拳脚踢打。
就是他,是他说接他们去京城,是他与山贼合伙杀了她母亲!
她脸上还留着泪痕,一想到母亲便难过,狠狠地往他手上咬了一口,李三爷却不叫痛,只是笑着掰开她。
“我死了便不是白死,我的魂要化作厉鬼去寻仇。”她厉声喊道。
李三爷没理会她,倒是对先前那个与他说话的男子道:“二郎可晓得这孩子?”
那人扯下面巾,“管她哪个孩子,三爷怕她化作厉鬼寻仇,我可不怕。”
李三爷却拎着小令后退一步,笑道:“什么厉鬼不厉鬼,我只是怕二郎后悔。”
说罢,他抬脚向音娘的尸首而去,将音娘的面容朝韩二郎展露。
“不要碰我娘!”小令朝他大吼,不妨他松了手,整个人都跌在了地上。
韩二郎看着小令跌在音娘身上,只是嗤笑一声,将手中的弓递给了身边人,另提起一把刀朝小令走来,“妓生子耳,污我前程。”
李三爷也笑了一声,似乎毫不意外,侧身欲让开路,忽然又站定下来,伸手挡住了他。
只听他长叹了一口气,“亲父杀子,于前程上,也是不好听的。”
小令终于明白了这个韩二郎是谁,他没有死!
韩咎,她那未曾谋面的父亲,并没有死,眼下,他提着刀要来杀自己了。
她定定看过去,透过一把刀,看到韩咎目光冰冷地看向自己,而刀影已然打到她脸上。
她狠狠咬着牙,闭上眼抬头,忽然听到李三爷的叹息,“饶是你作了厉鬼,又能有几分凶狠呢?”
说着他从韩二郎手中抽过刀来,“二郎,这一次我替你挡一挡。”
利刃穿破血肉的声音响起时,韩咎看过去,李三爷正蹲下身擦刀,旋即扬起唇来,利落转身吩咐道:“速速清理。”
不多时,便见有数具尸首被堆作一处,旁边已挖出一道深坑,其余地方也被弄作贼匪劫荡之状。
有一人看向了夫人与音娘的尸首,由衷感叹,“当年上郡双姝一朝之间便从中州隐去了痕迹,世人都在猜想应是被哪家贵人买去了,我倒是惋惜了好一段时日,今日得见,才知那贵人竟是我家主人。”
又有人笑道:“生下了小郎君,也算是她的造化了。”
而那厢,韩咎已经抱上了小郎君,被李三爷叫住:“小郎君怕是已不识得二郎,若他醒来见到生人,岂不害怕?”
“认不得我无妨,正是生面孔,才算得上救兵,三爷,往后,还得你我共同扶持小郎君。”
李三爷这才笑道:“那小郎君便有劳二郎了。”
韩咎在马上朝他拱拱手,离去时竟将自己带来的人马全都带走了。
李三爷的几个手下十分愤懑,“真不愧是阉人教出来的,实在好心机,这一来,救援有功的是他,护卫不力的是我们,可真是……”
“不必提,俱是郎君的意思,你我只管奉命行事。”李三爷说完,便指挥他们将尸首扔进深坑,又有人朝中倒了几桶油,他则是点起火把扔了进去。
“韩咎倒也狠心,这可是他的亲生女儿。”有一人正要去抱起小令的尸体。
李三爷伸手拦住他,“这孩子一路上唤我叔叔,倒是惹人喜爱的,我动手,也好过叫她死在自己亲生父亲的手上,你们且先离去,我送她一程罢。”
那人目光微闪,被李三爷注视着,终究还是退回一步。
李三爷盯着他,交代道:“娄契,小郎君熟悉你跟孙渠,你二人务必紧跟在韩咎之后,见到小郎君后便护卫他左右,小郎君若问起我来,便说我受了重伤,一时间难以跟上,若问起其余人,便答俱已为山贼所杀。”
除了孙、郑之外的其余人看他从马鞍旁解下包袱,都知道分别的时候到了,面色有些深沉,而眼中都满是期待,一一从李三爷手中接过了一只锦袋。
“自今日之后,不可现身中州,”
那几人只是解开锦袋看了一眼,闻言立刻称是,当即骑上马离开。
奔马翻起扬尘,李三爷也不看他们,只对孙、郑二人交代道:“今日之事,在郎君面前,绝不可邀功。”
“小的明白。”二人应声,也翻身上马,骑马过山隘时回身望了一眼,看见李三爷正看着坑中烈火,孙渠不由感慨道:“三爷不仅替韩咎挡下了那杀女之丑,还要事后扫理,若不邀功,郎君眼中,可未必有他。”
娄契笑道:“何需你我忧心,三爷自有本身在身……”
李三爷目送手下离去,又看着坑中大火焚尽尸首,再动身离开时已暮色昏沉。
便见他回身从一块巨石后抱起来一个昏睡过去的孩子,将那孩子带上马后,不知过了多久,行至一处山林,将她抛在了林中。
她刚要掀开车帘就被外间一声轻喝叫住,“夫人,不妥。”
夫人压住心头的火将手收回,朝身旁青衣妇人叹了口气,在那青衣妇人的膝上,还趴着个梳着丫髻的小女孩。
“夫人,先前我听他们说,前边有一片梅林,到了那里就歇脚。”小女孩坐起身说道。
夫人被逗笑,用丝帕将小女孩额角的汗拭去,柔声问:“望梅止渴的故事是哪个跟你讲的?”
小女孩活泼一笑,往母亲怀里依偎过去,“可不是唬人,是真的,娘说是不是?”
青衣妇人嗔笑着推开她,眸光流转间,容色竟也不输美妇人几分,“是听李三爷讲过一回。”
夫人捏着小女孩的脸,“可是这时节早没了梅子,如何止渴?”
“不止渴也可乘凉啊!”小女孩扯着袖子笑,又将车帘掀开一条缝,独独伸了个脑袋出去,对方才喝止夫人的男子笑道:“三叔,梅林还有多远呢?”
李三爷神情喜爱地揉揉她的头,笑道:“梅林离得尚远,夫人若实在受不住,前边有处山隘,倒是十分阴凉。”
夫人一听见他的声音就微蹙起眉,口中仍道:“我也无妨,三爷还是去问过我儿的意见,怕是他受不住。”
便听车外“欸”一声,有马蹄声急了几步。
夫人嗔怨道:“偏这刁奴,便是我这身份再不好听,也是他半个主子,既是来接我的,又何必叫我遮遮掩掩,等到了中州,到了六郎面前,我倒要看看是谁的道理大。”
青衣妇人忙劝慰她,却是口称姐姐,“李三爷想来也是得了令的,这一路上是辛苦了些,但只要进了中州过了明路,再苦也是值得的。”
“我便也罢了,只是这些年苦了我的儿,巴巴地盼着他父亲来,来了又只留个十天半月的。”说罢她又拉起青衣妇人的手,“音娘,这些年也苦了你了,等回到京城,我必定为你做主,让韩家来迎你与小令,韩咎虽过世了,可他跟你是过了媒妁之礼的,这么多年了韩家不说来个人将你们接走,送去的信还一封不回,原先是我自己身份不好听,不敢为你出头……”
音娘打断她的话,“郎君身份贵重,接姐姐去做侧夫人,这是美事,再提旁的,多有不妥。”
小令便是那小女孩,听到大人说话只是好奇地盯着她们,音娘低头看到她疑惑的神情,不免一怔。
夫人看她如此,便对小令道:“去寻小郎君玩。”
等小令出去了,音娘才道:“我认得他时,他虽自称是郎君的仆从,可我怎么看不出来他的身份,想来也是富贵门庭,与他做夫妻,是我情之所致,我也从未想过要做上郡哪座宅子里的贵夫人,姐姐,他既往生,此情便随他而去了,什么韩家,与我、与小令都是没有干系的,难道我们留在姐姐身边,还能受委屈了?”
夫人听她打趣起来,不由失笑,笑过后却神色惆怅,“只是可怜小令,不曾见过她父亲,要是有个好出身……”
话未说完,马车突然侧翻了。
二人齐齐从马车中滚落出来,音娘被矮几砸了头,忍痛抬眼才发现队伍已行驶至山隘处,此时正有无数山石从两边山上滚落下来,山石之后,却是十余个持刀汉子。
“有山贼,护卫郎君,护卫夫人!”李三爷紧紧抱住一位少年,将他带至一块大石头后。
少年推开他,“李三爷,去救我娘,我娘被马车压住了。”
李三爷望向那厢,目光闪烁,片刻后便放下他嘱咐道:“郎君莫动,我这便去。”
等他到了侧翻的马车处,却见夫人与音娘都被压着,夫人早已晕厥,音娘倒是伤得不重,他一将二人解救出来,音娘便四处去寻女儿,得见她正在慌乱中找自己,心下稍安,扶着车辕唤了女儿的名字,不待她动作,一道箭飞来,正穿过了她的胸口,她刚抬起手,又一道箭穿过她的胸膛。
“小令,小令……”倒地时,她极力喊着女儿,声音夹在四下惊恐的叫喊声里,并不能让她的女儿看到。
小令回头看时,只见到母亲向后倒下。
“娘!”小令嚎啕起来,跑向母亲,然而贼乱之中,哪里容得下她一个小孩子奔跑,不过几步便被持续滚落的山石挡住了去路。
李三爷已经抱着夫人回到少年身边,“夫人并无大碍,只是惊吓到了。”不待多说什么,他已放下人出去与山贼搏杀。
少年探了探母亲的气息,又探查伤势后才放了心,放眼去看,见到小令在慌乱的人群中哭号,忙唤她过来,然而小令尚未听到他的声音,便有重物自他身后袭来,晕厥之际,只见到有一蒙面贼人朝他走来。
而小令终于翻过了乱石,跑到了母亲的身边。
音娘早已没有了气息,她抱着人哭叫起来,只有刀剑碰撞声应她。
她想找夫人救母亲,抬头去找,到处都是山贼在喊打喊杀。
她怕得躲在翻覆的马车下,紧紧拉着母亲的手。
喊打喊杀的声音并未持续多久,她便听见了李三爷的声音。
“竟还叫二郎来了。”
“怎敢叫三爷一人受累。”
她吓得捂住了嘴,又听见那人道:“劳三爷点点人数,可别漏了谁。”
她想朝里面再躲进去些,下一刻,她唯一能作为遮挡的马车便被人掀翻。
两个合力推开马车的人见到她先是一愣,反应过来后其中一个立即便要抽刀砍下去,被李三爷叫住了。
小令惊恐地看着李三爷将自己拎起来,尖叫着对他拳脚踢打。
就是他,是他说接他们去京城,是他与山贼合伙杀了她母亲!
她脸上还留着泪痕,一想到母亲便难过,狠狠地往他手上咬了一口,李三爷却不叫痛,只是笑着掰开她。
“我死了便不是白死,我的魂要化作厉鬼去寻仇。”她厉声喊道。
李三爷没理会她,倒是对先前那个与他说话的男子道:“二郎可晓得这孩子?”
那人扯下面巾,“管她哪个孩子,三爷怕她化作厉鬼寻仇,我可不怕。”
李三爷却拎着小令后退一步,笑道:“什么厉鬼不厉鬼,我只是怕二郎后悔。”
说罢,他抬脚向音娘的尸首而去,将音娘的面容朝韩二郎展露。
“不要碰我娘!”小令朝他大吼,不妨他松了手,整个人都跌在了地上。
韩二郎看着小令跌在音娘身上,只是嗤笑一声,将手中的弓递给了身边人,另提起一把刀朝小令走来,“妓生子耳,污我前程。”
李三爷也笑了一声,似乎毫不意外,侧身欲让开路,忽然又站定下来,伸手挡住了他。
只听他长叹了一口气,“亲父杀子,于前程上,也是不好听的。”
小令终于明白了这个韩二郎是谁,他没有死!
韩咎,她那未曾谋面的父亲,并没有死,眼下,他提着刀要来杀自己了。
她定定看过去,透过一把刀,看到韩咎目光冰冷地看向自己,而刀影已然打到她脸上。
她狠狠咬着牙,闭上眼抬头,忽然听到李三爷的叹息,“饶是你作了厉鬼,又能有几分凶狠呢?”
说着他从韩二郎手中抽过刀来,“二郎,这一次我替你挡一挡。”
利刃穿破血肉的声音响起时,韩咎看过去,李三爷正蹲下身擦刀,旋即扬起唇来,利落转身吩咐道:“速速清理。”
不多时,便见有数具尸首被堆作一处,旁边已挖出一道深坑,其余地方也被弄作贼匪劫荡之状。
有一人看向了夫人与音娘的尸首,由衷感叹,“当年上郡双姝一朝之间便从中州隐去了痕迹,世人都在猜想应是被哪家贵人买去了,我倒是惋惜了好一段时日,今日得见,才知那贵人竟是我家主人。”
又有人笑道:“生下了小郎君,也算是她的造化了。”
而那厢,韩咎已经抱上了小郎君,被李三爷叫住:“小郎君怕是已不识得二郎,若他醒来见到生人,岂不害怕?”
“认不得我无妨,正是生面孔,才算得上救兵,三爷,往后,还得你我共同扶持小郎君。”
李三爷这才笑道:“那小郎君便有劳二郎了。”
韩咎在马上朝他拱拱手,离去时竟将自己带来的人马全都带走了。
李三爷的几个手下十分愤懑,“真不愧是阉人教出来的,实在好心机,这一来,救援有功的是他,护卫不力的是我们,可真是……”
“不必提,俱是郎君的意思,你我只管奉命行事。”李三爷说完,便指挥他们将尸首扔进深坑,又有人朝中倒了几桶油,他则是点起火把扔了进去。
“韩咎倒也狠心,这可是他的亲生女儿。”有一人正要去抱起小令的尸体。
李三爷伸手拦住他,“这孩子一路上唤我叔叔,倒是惹人喜爱的,我动手,也好过叫她死在自己亲生父亲的手上,你们且先离去,我送她一程罢。”
那人目光微闪,被李三爷注视着,终究还是退回一步。
李三爷盯着他,交代道:“娄契,小郎君熟悉你跟孙渠,你二人务必紧跟在韩咎之后,见到小郎君后便护卫他左右,小郎君若问起我来,便说我受了重伤,一时间难以跟上,若问起其余人,便答俱已为山贼所杀。”
除了孙、郑之外的其余人看他从马鞍旁解下包袱,都知道分别的时候到了,面色有些深沉,而眼中都满是期待,一一从李三爷手中接过了一只锦袋。
“自今日之后,不可现身中州,”
那几人只是解开锦袋看了一眼,闻言立刻称是,当即骑上马离开。
奔马翻起扬尘,李三爷也不看他们,只对孙、郑二人交代道:“今日之事,在郎君面前,绝不可邀功。”
“小的明白。”二人应声,也翻身上马,骑马过山隘时回身望了一眼,看见李三爷正看着坑中烈火,孙渠不由感慨道:“三爷不仅替韩咎挡下了那杀女之丑,还要事后扫理,若不邀功,郎君眼中,可未必有他。”
娄契笑道:“何需你我忧心,三爷自有本身在身……”
李三爷目送手下离去,又看着坑中大火焚尽尸首,再动身离开时已暮色昏沉。
便见他回身从一块巨石后抱起来一个昏睡过去的孩子,将那孩子带上马后,不知过了多久,行至一处山林,将她抛在了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