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顺便这份证明太子清白的交叉对比图也呈上去吧,还是以徐家表哥和那些学子的名义。魏云笙也加上,估计皇上已经看出魏庆泰是自污了。”

    “就是不知道魏庆泰到底有什么把柄在二皇子手里,让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前途,”林若溪想不通,魏庆泰不愿意,以他的家世能力,完全可以拒绝,二皇子目前还奈何不了他。

    甚至他身为左副都御史,有监察百官之职,直接上折子参奏二皇子都是可以的,顶多以后在官场被二皇子给排头吃。

    可他得罪了二皇子,一定会受到太子的拉拢和庇护,哪怕他也不投靠太子。

    但有句话不是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还有句话说,要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敌人弄的少少的,如此才能成事。

    太子这点气度应该是有的,所以魏庆泰不敢得罪二皇子,只敢自污,还是一二皇子党的身份,被太子党拉下马的自污方式,二皇子察觉了他的小心思,也不好做什么了。

    那么这个把柄一定很重要,重要到魏庆泰宁愿舍弃官位和清流名声。

    “这件事我倒是知道一点,”林如清沉吟,“宫中的魏才人,是魏庆泰的嫡出长女,早年有过一门青梅竹马的婚约,后来那人死了,没多久便被一旨招进了宫里。魏才人从进宫就不得宠,一直幽居在深宫,很少出门,几乎和冷宫差不多,她心里应该是有前未婚夫的。”

    林若溪吃惊,这不就相当于给皇帝戴了绿帽子?“这事你都知道?”

    不应该啊,魏才人进宫时,他们都还小呢,之后也很少见到这个人,哪怕是宫宴。

    林若溪也没有在记忆中挖掘出这个人,真就是冷宫弃妃了,宫里也很少提起,彷佛没有这个人。

    “是很小的时候,在乾清宫意外听到的。”

    林如清小时候,皇帝为了彰显恩宠,时常会招他前往乾清宫,那时候他小,皇帝也没什么避讳。

    有一回,御前大总管匆匆汇报,魏才人生病了,是郁证。

    皇帝随口说了一句,“还惦记着前夫呢,”便安排李总管找太医悄悄去看诊,一定要把人治好了。

    他才知道宫里还有这么一个人,之后在宫外好奇打听过,发现她居然是魏家的女儿,还是东平郡王家未过门的前儿媳。

    当时,东平郡王只有一个世子,父子俩骁勇善战,皆死在了战场上,郡王爵位传给了过继来的孩子,此人平庸,且早已娶妻,和郡王妃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

    这么说吧,他的亲生母亲和郡王妃算是同族姐妹,而他又是东平郡王的族人,所以才选了他。

    林如清不知道皇帝把魏才女召进宫的目的,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政治需求,不然何以在她心有所属的前提下,还召进宫?

    但进宫后,从未宠过是真的,所以魏才人给皇帝‘戴了’绿帽子,且这么多年一直‘戴着’。

    这件事皇帝心里清楚,也是默许的态度,但绝对不能爆出来,放在明面上。

    皇家的威严不容有失,一旦爆出来,必定要处理掉魏才人,甚至连累魏家的清白名声和一家子性命。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魏庆泰是为了皇帝的面子,和保住自己女儿,才主动自污的?

    “那看来,他的事还有回旋的余地?”林若溪询问,她不确定皇帝对此会采取什么样儿的态度。

    林如清沉吟半响,“看他的选择吧,他没有让侄子避开这次科考,或许便是打算借机让位,扶持侄子上去。他自己担着骂名,退出官场。”

    “这么做,他的女儿是不是彻底安全了?”林若溪疑惑究竟是什么样儿的目的,让魏才人被关在宫里一辈子?

    会是什么影响到皇家的秘密吗?魏才人是威胁警告两家的人质?

    “当年,东平郡王父子惊才绝艳,于战事上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东平郡王掌握的是海军,曾多次出征海外,在朝廷面临西北,东北和西南的围攻时,稳定了海上安全。

    可随着陆地上的战事告落,父子两快速陨落,且都是得了怪病的情况下,死在了战场。

    “有一件事,我不知道你注意没注意到,当年多线用兵,人手粮食多有紧缺,但没有完全断绝过,那几年其实天灾不断,”林若溪沉吟道。

    她是搞金融的,粮食一直是金融界最大宗的商品之一,更是牵扯其他期货价格变动。

    国际局势稳不稳,和粮食问题有很大的关联。

    所以关注粮食问题,以及在金融上的走势变化,一直是她重点关注的重要信息之一。

    穿越后,她在查看林家账目时,不自觉就关注了粮食,用后世的方法一算,便发现当年战事的蹊跷之处。

    国内的粮食安全一直独立于世界之外,又息息相关,华尔街对于国内的粮食问题一直有所关注,甚至出手过几次狙击,但都被打了回来。

    她看过那些卷宗,对国内情况好奇,不仅核算过当时的情况,也估摸算过历朝历代的粮食产量,心中大致有个数。

    但当年粮食的数量很奇怪,虽总是拖拖拉拉,营造出一种各种缺粮的错觉,但其实数量远超正常水平。

    她之前以为,是太平仓起了作用,朝廷拿出了储存好几年的旧粮,加上虽有天灾,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收益。

    可当时许多男丁都上了战场,核算一下总体人口,再排除老幼,真正能下田耕种的人其实非常有限。

    加上持续不断地天灾,不能通过丰收补给,那么多的粮是哪来的?

    林若溪头皮发麻,也不敢深想。

    可在知道东平郡王父子一直在海上活动,她就忍不住联想。

    多出的粮食不会是抢来的吧?从哪里抢的,肯定是周边小国。

    可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出来,否则那些大臣早闹翻天了,叫嚷着天朝上国怎么如强盗一般行事,对他们大肆批判。

    可实际上,一点风声都没有,甚至史书都没有记。

    不会是......抢走粮食后,全杀了吧?

    林如清表情变了变,眼露惊惧,随即反驳,“何必竭泽而渔,人还在便能继续种粮食......”

    然而这话他说的很没有底气,当年那种情况,缺粮缺得厉害,周边小国人数少,再是丰收又能收获多少?

    如果再给本地人留下一年的口粮,就更少了,很可能干脆什么都没留。

    但粮食全抢了,人还活着,不是逼着他们拼命吗?

    当时的海军,其实并没有多少人,五六艘军船,总共不到三千人,要是他们联合起来,拼死击沉几艘,剩下的根本不足为虑。

    所以......其实是一劳永逸的做法。

    古时候,把人肉充做干粮的事都发生过,这种抢光杀光的事......历史书上也有记载。

    但皇帝想要当明君,这种事就绝不能爆出来!

    “这都是姐姐的瞎猜,”林若清用手遮住眼睛,挡住忍不住流露出来的惊惧,“即便是真的,魏才人有什么资格成为威胁东平郡王妃闭嘴的筹码?”

    当年,因为姻亲的关系,一直是魏庆泰在朝廷负责监督拨运给海军的粮草。

    当年的魏庆泰是吏部员外郎,虽然只是一个员外郎,但当时整个吏部都忙疯了的情况下,海军又只有三千人,不够重视,让他负责也正常。

    如果说,当时的情况,不是朝廷给海军发粮草,而是海军通过掠夺,给其他军队供给粮草,而这一切都由魏庆泰暗中调度......那就说得通了。

    如此看来,魏庆泰的能力绝无仅有,这么多年一直窝在左副都御史的位置上,还真是屈才了。

    二皇子找事找到他头上,也真是时运不济,注定不会成功!

    但魏才人能成为人质,让魏庆泰闭嘴,东平郡王府呢,这么多年,郡王太妃一直深入简出,从不出佛堂,莫不是真的一点怀疑和怨气都没有?

    丈夫儿子都死了,未过门的儿媳叫皇帝抢进了宫,她真就没有一点想法?

    林如清陡然想到一件事,和贵人所出的八公主,正好是魏才人进宫的第二年出生。

    算算时间,魏才人进宫七个月后,八公主出生!

    如果,如果.....八公主压根就是东平郡王世子的孩子呢,事情就完全说得通了。

    为什么两家如此讳莫如深,为什么魏才人会成为人质,为什么皇帝会说前夫,而非前未婚夫?

    因为在皇帝心里,是认为魏才人和东平郡王世子已经成亲了的。

    东平郡王世子一直在战场上,从未回过京,可魏才人有没有去过海上,就无人得知了。

    养在深闺的小姐,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一直关在府里不出现很正常,所以哪怕魏才人去了海上,与世子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也很正常。

    东平郡王和世子干的事,不能让人知道,所以他们主动赴死。

    而皇帝也让世子保留了一丝血脉,只不过这个血脉只能是人质,无法继承东平郡王的爵位。

    如果是男嗣,大概会在皇帝去世前,过继给哪个没有后的宗室,让其有爵位可以继承,又不会威胁到皇权。

    而生下来的是个女儿,那就更好了,封公主嫁出去,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果皇帝再把事情做得好看些,让魏才人,魏家和郡王太妃彻底闭嘴,把公主嫁回东平郡王府,生下爵位继承人,两家便只有‘感恩戴德’的份!

    林若溪和林如清齐齐对视一眼,背后都生出寒意。

章节目录

[红楼]闺蜜重生要抢亲,给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萧凌凌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萧凌凌凌并收藏[红楼]闺蜜重生要抢亲,给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