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橙红余晖像融化的蜜糖,缓缓流淌过群山。
白一一将昨日泡好的麦子仔细淘洗两遍,均匀摊在箅子上,再将箅子搁进盛了水的陶盆里。随后,她取出赶集时买的纱布浸湿后拧至半干,轻轻覆在麦子上,又把今日的麦子用陶罐泡好。
见王氏仍在灶台边洗碗,白一一走过去,温声道:“婶子,这箅子上麦芽得日日照料,往后每日得在纱布上洒三到四次水,让纱布一直润着,盆里的水也得每日一换。我记性差,怕自己忘了,您若得空,能不能帮我照看一二?”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倒不是要您时时盯着,我若得空也会做。只是咱们谁洒了水、换了水,就知会对方一声,免得重复或遗漏,您看可好?”
王氏闻言,手上洗碗的动作未停,嘴角却扬起一抹了然的笑:“你这丫头,真当你婶子瞧不出?你分明是拐着弯儿教我本事哩!我虽不机灵,可也不是木头疙瘩。”
说罢,她敛了笑意,认真点头:“放心,我记下了,洒了水一定告诉你。”
白一一眉眼弯弯,打趣道:“那这下我可轻松了,只管当个甩手掌柜!”
正说着,铁牛和金花一前一后跑进来,仰着小脸问:“姐姐,你不是说要教我们做新吃食吗?”“我们能帮啥忙?”
白一一笑着招手让他们凑近,指着纱布细细叮嘱:“明日你们俩就这样……”
夜幕低垂,远处的群山在月光的轻抚下显得更加深邃。风轻轻拂过,带着山林的清新与凉爽,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在这一刻被洗净,却唯独漏过了白一一这间小屋。
她心事重重地擦洗完身子,正坐在床沿发呆,王氏便拿着洗净的纱布过来给她换药。
烛火摇曳,映得王氏的侧脸忽明忽暗。她手法娴熟地拆着旧纱布,几次偷瞄白一一,终于忍不住开口:“你今日似有心事?蔫头耷脑的。”
白一一有些低落,道:“婶子,明天从县里回来,能带我去山里转转吗?我想看看有什么能赚钱的活计……我快没钱了,心里有点慌。”
王氏笑道:“把心搁肚子里,你没钱了,婶子有,婶子给你钱花。”
“啊?”白一一惊诧,猛地抬头。
王氏乐道:“怎么?觉得婶子平日里抠门,不信我能掏出银子?”
“不是不是,是有点没想到婶子会说出这么…”她突然卡壳顿住,眼睛又一亮,“…这么热情奔放的话!”
王氏顿时涨红了脸,气得作势要打她。
白一一突然正色,眨巴着眼凑近:“婶子,我有个事儿一直好奇……”
“何事?”
“铁牛他爹……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她歪着头,“得多厉害的汉子,才能娶到婶子这样的妙人儿?”
“唰”地一下,王氏的脸红到了耳根。她手忙脚乱地收拾纠缠不清的纱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罢了。”
“那……”白一一清亮的眸子一闪,“你想他不?”
白瓷瓶猛地被放下。王氏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把抄起没理完的纱布夺门而出,还差点被门槛绊个趔趄。
“砰——”白一一望着被阖上的屋门,摸摸鼻子。
喵喵喵?这也要羞?好吧,看来还是我脸皮太厚了。
一夜无梦,醒来神清气爽。
清晨,就着灶膛里的余光,白一一吃着王氏做的野菜饼子、杂粮粥和就了一丢丢猪油炒的萝卜干。
王氏过来,把手里的东西叮咣塞到白一一手里,嗓音轻柔道:“婶子这些年存的都在这里了,拢共二百零七文。”
见白一一呆住,王氏面带赧然:“是不是太少了?不够你用?你还差多少?我找娘……”
白一一筷子都忘了放下,腾地起身,脑袋往王氏肩头蹭去。
“婶子,这辈子除了我爹娘,还没有人给我钱花。”白一一眼中进了沙粒,眼眶微热,眼中泛起水光。
王氏摸摸她的脑袋,温柔道:“你莫要怕,日子再艰难,总会过去的。”
白一一鼻子泛酸,嗡道:“嗯,都会过去。”
须臾,白一一调整好情绪,直起身子,笑道:“婶子,你真好。我身上还有些银钱,我也会想办法用吃食生些钱来。日后若实在倒不开手,我再找你借。”
王氏拍拍她的手,眸子里的光温柔又坚定:“好,日后有了难处,千万别一个人闷着,说出来我和娘都能想办法,知道么?”
白一一重重点头。
出门前,白一一没忘记在脸上抹灰,并且还是决定把那金簪和金耳铛带上。
想做的事太多,她要快点生出钱来。
山路曲折蜿蜒,一路有蓝天白云青山相伴,金色谷田连绵不绝。沉甸甸的谷穗在晨光中摇曳,马上要迎来农人丰收的时节。
远远地,一座城池出现在众人眼前,城墙高耸,气势巍峨。离近,城门石匾上“平宁县”三字笔锋浑厚,遒劲有力。
排着队,向守城的门番出示自己的过所凭证,交完每人一文的入城费,二人随着待发的人群鱼贯而入。
县城的喧闹,和山野乡村的热闹不一样。街道上人潮拥挤,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步履不停,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去的地方。
而此时,城中最热闹的当属东西集市。
虽说是辰时开市,但周边村落的商贩们早在卯时就候在城门外,只待城门一开便争先涌入,只为抢占一个理想的摊位。
“铛——铛——铛——”三声清脆的锣响划破晨雾,这是县衙胥吏宣告开市的信号。
集市入口处,商贩们排着队缴纳三文市税,换取一枚绿色税牌。那些尚未纳税的则会收到红色税牌,随时可能面临胥吏的巡查。挎着空篮的买主们则无需缴税,径直走入这片烟火缭绕的闹市。
这里是县城百姓每日获取最鲜果蔬的重要所在。每日开市时分,叫卖声此起彼伏,农家果蔬的自然清香混合着早点摊的热气,在晨光中氤氲开来,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市井百态图。
晨光微熹时,白一一和王氏背着空竹篓踏入集市。今日并无货物可售,倒落得一身轻松。
转过三岔路口,白一一忽觉眼前银光跃动。五只大木桶挨着排开,鲤鱼摆尾溅起水花,鲫鱼鳞片泛着青灰,草鱼在拥挤中不时探头。最末那只桶里游着几尾她不认得的异色鱼,鳍如彩绡般舒展。旁边两筐水货更是新鲜——青壳田螺叠成小山,河蚌半张着黑褐色的硬壳,露出里头粉嫩的软肉。
中年摊主手起刀落“啪—”地将一尾活鱼拍晕,他拇指抵着刀背,三下五除二刮净鱼鳞,鱼肠顺势滑入脚边的旧木桶。那桶沿沾着暗红血渍,在晨光里泛着油亮的光。
摊主笑出满口黄牙:“四十六文,您拿好!”穿绛色衫子的妇人接过草绳串好的鱼,铜钱落入木钱匣时叮当作响。
“大叔,这田螺怎么卖?”白一一凑前问道。她鼻尖沾着桶里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像颗碎钻。
“两文钱一斤。”汉子用蒲扇大的手抹了把脸,“就是泥沙恼人,十斤螺蛳剥不出半碗肉。”见少女犹豫,他又压低声音:“不过用麻油养两日,佐紫苏爆炒,神仙闻了都要翻墙头哩!”
“那来五斤。”白一一脆生生应着,目光却溜向旁边的河蚌。那些铁甲将军们正吐着细密的水泡。
汉子顺着她视线苦笑:“这劳什子更费工夫,十文钱整筐拿去。”见少女眼睛倏地亮起又暗下,他补充道:“去年发大水时,下游渔户倒从蚌里剖出过珍珠……”
“婶子会开蚌吗?”白一一突然转头。见王氏点头,她立即拍板:“大叔先收钱,我们置办完别的就来取。”铜板在她掌心排成小小的太阳。
“得嘞!”汉子把田螺筐挪到阴凉处,“给姑娘留到巳时。”他卷起的裤脚还在滴水,在青石板上洇出深色的痕迹。
路过肉摊时,白一一驻足细看。案板上摆着各式猪内脏,难处理的肠肚五文一副,猪舌、猪心、猪血、猪肝等则按品相分价,十到二十文不等。剩下的边角料被随意堆在一旁,要么作搭头送人,要么干脆丢弃。
她掂量着手中的铜钱,最终挑了根棒子骨,十五文,买了块猪血,十文,并成功磨到了那副一直勾着她的猪胰子做搭头。
再往前走,一位年轻妇人的摊子吸引了她的目光。竹簸箕里晒着各色干货,其中一捧红褐色的果实格外醒目。
“这是樾椒,烧菜时调味用的,辛辣得很,少放些能提鲜。”妇人捏起一粒,指尖染上淡淡的辛香。
白一一眼睛一亮——这不就是食茱萸吗?辣椒只后来者居上,这食茱萸的辣味不容错过!她毫不犹豫地称了十五文的樾椒,又顺手买了十五文的桂花干。还剩一两一钱六十八文,她抿了抿唇,终于收手,心满意足地离开。
东城集市的热闹渐渐被抛在身后,白一一和王氏穿过熙攘的主城区。
街道两旁的商铺正在纷纷苏醒,也有茶肆里此刻就飘出缕缕清香,食肆门口的小二高声吆喝着今日特价,挑着小山一样新鲜果蔬的村里人家时不时喊着避让,与宝楼前叮当作响的银铃声交织在一起。
转过两三个街角,繁华突然如潮水般退去……
白一一将昨日泡好的麦子仔细淘洗两遍,均匀摊在箅子上,再将箅子搁进盛了水的陶盆里。随后,她取出赶集时买的纱布浸湿后拧至半干,轻轻覆在麦子上,又把今日的麦子用陶罐泡好。
见王氏仍在灶台边洗碗,白一一走过去,温声道:“婶子,这箅子上麦芽得日日照料,往后每日得在纱布上洒三到四次水,让纱布一直润着,盆里的水也得每日一换。我记性差,怕自己忘了,您若得空,能不能帮我照看一二?”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倒不是要您时时盯着,我若得空也会做。只是咱们谁洒了水、换了水,就知会对方一声,免得重复或遗漏,您看可好?”
王氏闻言,手上洗碗的动作未停,嘴角却扬起一抹了然的笑:“你这丫头,真当你婶子瞧不出?你分明是拐着弯儿教我本事哩!我虽不机灵,可也不是木头疙瘩。”
说罢,她敛了笑意,认真点头:“放心,我记下了,洒了水一定告诉你。”
白一一眉眼弯弯,打趣道:“那这下我可轻松了,只管当个甩手掌柜!”
正说着,铁牛和金花一前一后跑进来,仰着小脸问:“姐姐,你不是说要教我们做新吃食吗?”“我们能帮啥忙?”
白一一笑着招手让他们凑近,指着纱布细细叮嘱:“明日你们俩就这样……”
夜幕低垂,远处的群山在月光的轻抚下显得更加深邃。风轻轻拂过,带着山林的清新与凉爽,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在这一刻被洗净,却唯独漏过了白一一这间小屋。
她心事重重地擦洗完身子,正坐在床沿发呆,王氏便拿着洗净的纱布过来给她换药。
烛火摇曳,映得王氏的侧脸忽明忽暗。她手法娴熟地拆着旧纱布,几次偷瞄白一一,终于忍不住开口:“你今日似有心事?蔫头耷脑的。”
白一一有些低落,道:“婶子,明天从县里回来,能带我去山里转转吗?我想看看有什么能赚钱的活计……我快没钱了,心里有点慌。”
王氏笑道:“把心搁肚子里,你没钱了,婶子有,婶子给你钱花。”
“啊?”白一一惊诧,猛地抬头。
王氏乐道:“怎么?觉得婶子平日里抠门,不信我能掏出银子?”
“不是不是,是有点没想到婶子会说出这么…”她突然卡壳顿住,眼睛又一亮,“…这么热情奔放的话!”
王氏顿时涨红了脸,气得作势要打她。
白一一突然正色,眨巴着眼凑近:“婶子,我有个事儿一直好奇……”
“何事?”
“铁牛他爹……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她歪着头,“得多厉害的汉子,才能娶到婶子这样的妙人儿?”
“唰”地一下,王氏的脸红到了耳根。她手忙脚乱地收拾纠缠不清的纱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罢了。”
“那……”白一一清亮的眸子一闪,“你想他不?”
白瓷瓶猛地被放下。王氏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把抄起没理完的纱布夺门而出,还差点被门槛绊个趔趄。
“砰——”白一一望着被阖上的屋门,摸摸鼻子。
喵喵喵?这也要羞?好吧,看来还是我脸皮太厚了。
一夜无梦,醒来神清气爽。
清晨,就着灶膛里的余光,白一一吃着王氏做的野菜饼子、杂粮粥和就了一丢丢猪油炒的萝卜干。
王氏过来,把手里的东西叮咣塞到白一一手里,嗓音轻柔道:“婶子这些年存的都在这里了,拢共二百零七文。”
见白一一呆住,王氏面带赧然:“是不是太少了?不够你用?你还差多少?我找娘……”
白一一筷子都忘了放下,腾地起身,脑袋往王氏肩头蹭去。
“婶子,这辈子除了我爹娘,还没有人给我钱花。”白一一眼中进了沙粒,眼眶微热,眼中泛起水光。
王氏摸摸她的脑袋,温柔道:“你莫要怕,日子再艰难,总会过去的。”
白一一鼻子泛酸,嗡道:“嗯,都会过去。”
须臾,白一一调整好情绪,直起身子,笑道:“婶子,你真好。我身上还有些银钱,我也会想办法用吃食生些钱来。日后若实在倒不开手,我再找你借。”
王氏拍拍她的手,眸子里的光温柔又坚定:“好,日后有了难处,千万别一个人闷着,说出来我和娘都能想办法,知道么?”
白一一重重点头。
出门前,白一一没忘记在脸上抹灰,并且还是决定把那金簪和金耳铛带上。
想做的事太多,她要快点生出钱来。
山路曲折蜿蜒,一路有蓝天白云青山相伴,金色谷田连绵不绝。沉甸甸的谷穗在晨光中摇曳,马上要迎来农人丰收的时节。
远远地,一座城池出现在众人眼前,城墙高耸,气势巍峨。离近,城门石匾上“平宁县”三字笔锋浑厚,遒劲有力。
排着队,向守城的门番出示自己的过所凭证,交完每人一文的入城费,二人随着待发的人群鱼贯而入。
县城的喧闹,和山野乡村的热闹不一样。街道上人潮拥挤,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步履不停,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去的地方。
而此时,城中最热闹的当属东西集市。
虽说是辰时开市,但周边村落的商贩们早在卯时就候在城门外,只待城门一开便争先涌入,只为抢占一个理想的摊位。
“铛——铛——铛——”三声清脆的锣响划破晨雾,这是县衙胥吏宣告开市的信号。
集市入口处,商贩们排着队缴纳三文市税,换取一枚绿色税牌。那些尚未纳税的则会收到红色税牌,随时可能面临胥吏的巡查。挎着空篮的买主们则无需缴税,径直走入这片烟火缭绕的闹市。
这里是县城百姓每日获取最鲜果蔬的重要所在。每日开市时分,叫卖声此起彼伏,农家果蔬的自然清香混合着早点摊的热气,在晨光中氤氲开来,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市井百态图。
晨光微熹时,白一一和王氏背着空竹篓踏入集市。今日并无货物可售,倒落得一身轻松。
转过三岔路口,白一一忽觉眼前银光跃动。五只大木桶挨着排开,鲤鱼摆尾溅起水花,鲫鱼鳞片泛着青灰,草鱼在拥挤中不时探头。最末那只桶里游着几尾她不认得的异色鱼,鳍如彩绡般舒展。旁边两筐水货更是新鲜——青壳田螺叠成小山,河蚌半张着黑褐色的硬壳,露出里头粉嫩的软肉。
中年摊主手起刀落“啪—”地将一尾活鱼拍晕,他拇指抵着刀背,三下五除二刮净鱼鳞,鱼肠顺势滑入脚边的旧木桶。那桶沿沾着暗红血渍,在晨光里泛着油亮的光。
摊主笑出满口黄牙:“四十六文,您拿好!”穿绛色衫子的妇人接过草绳串好的鱼,铜钱落入木钱匣时叮当作响。
“大叔,这田螺怎么卖?”白一一凑前问道。她鼻尖沾着桶里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像颗碎钻。
“两文钱一斤。”汉子用蒲扇大的手抹了把脸,“就是泥沙恼人,十斤螺蛳剥不出半碗肉。”见少女犹豫,他又压低声音:“不过用麻油养两日,佐紫苏爆炒,神仙闻了都要翻墙头哩!”
“那来五斤。”白一一脆生生应着,目光却溜向旁边的河蚌。那些铁甲将军们正吐着细密的水泡。
汉子顺着她视线苦笑:“这劳什子更费工夫,十文钱整筐拿去。”见少女眼睛倏地亮起又暗下,他补充道:“去年发大水时,下游渔户倒从蚌里剖出过珍珠……”
“婶子会开蚌吗?”白一一突然转头。见王氏点头,她立即拍板:“大叔先收钱,我们置办完别的就来取。”铜板在她掌心排成小小的太阳。
“得嘞!”汉子把田螺筐挪到阴凉处,“给姑娘留到巳时。”他卷起的裤脚还在滴水,在青石板上洇出深色的痕迹。
路过肉摊时,白一一驻足细看。案板上摆着各式猪内脏,难处理的肠肚五文一副,猪舌、猪心、猪血、猪肝等则按品相分价,十到二十文不等。剩下的边角料被随意堆在一旁,要么作搭头送人,要么干脆丢弃。
她掂量着手中的铜钱,最终挑了根棒子骨,十五文,买了块猪血,十文,并成功磨到了那副一直勾着她的猪胰子做搭头。
再往前走,一位年轻妇人的摊子吸引了她的目光。竹簸箕里晒着各色干货,其中一捧红褐色的果实格外醒目。
“这是樾椒,烧菜时调味用的,辛辣得很,少放些能提鲜。”妇人捏起一粒,指尖染上淡淡的辛香。
白一一眼睛一亮——这不就是食茱萸吗?辣椒只后来者居上,这食茱萸的辣味不容错过!她毫不犹豫地称了十五文的樾椒,又顺手买了十五文的桂花干。还剩一两一钱六十八文,她抿了抿唇,终于收手,心满意足地离开。
东城集市的热闹渐渐被抛在身后,白一一和王氏穿过熙攘的主城区。
街道两旁的商铺正在纷纷苏醒,也有茶肆里此刻就飘出缕缕清香,食肆门口的小二高声吆喝着今日特价,挑着小山一样新鲜果蔬的村里人家时不时喊着避让,与宝楼前叮当作响的银铃声交织在一起。
转过两三个街角,繁华突然如潮水般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