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一一双手轮换着按捏僵直的手臂,心里惦记着田螺和河蚌,脚下不由得加快步伐。
王氏轻轻拉住她的胳膊,掏出帕子替她擦拭满脸的煤灰,笑道:“才巳时初,来得及。”
白一一闻言,神色松快了些,却又好奇道:“婶子,你是如何得知时辰的?”
王氏指了指地上:“看影子。”
“嗯?”白一一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两人的影子斜斜地投在地上,“如何看?”。
王氏见她疑惑,便耐心解释道:“你瞧,日头在东,影子朝西,且影子比人短些,便是巳时前后。若影子正北,便是午时;若影子偏东且拉得老长,那便是申时往后了。”
“原来如此。”白一一了然,又追问道:“那辰时的影子是何模样?”
王氏笑了笑,指着地上道:“辰时啊,日头才爬上来不久,影子还长着呢!”她抬手比划了一下,“若是站在平地上,影子能拉出老远,像根细长的竿子似的。”
白一一重重颔首,低头看着地上的影子,心中感叹,全是生活细节啊……
回到集市时,鱼摊的汉子正麻利地帮一位老妪宰鱼。见她们回来,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回来啦?都给你们留着呢,稍等啊!”说着甩了甩手上的水珠,转身去取她们的螺蚌。
白一一和王氏放下背篓,开始整理采买的东西。看着那些沉甸甸的螺蚌,白一一执意不肯让王氏全背:“婶子,这些我来背些吧。”
王氏拍了拍她的手臂,力道不重却透着不容拒绝的坚决:“婶子背七八十斤的东西都不在话下,倒是你,伤口还没好利索,可别逞强。”
见白一一还要争辩,她又温声补充道:“就这几步路,等出了城门咱们就坐车,累不着。”说完利落地将最后几个河蚌塞进了自己的背篓。
出了集市,转过一个街角,白一一对王氏道:“婶子,我还有些东西要买,您在这里等我一下,我去去就来。”王氏颔首,帮她卸下背篓。
白一一转身,身影很快没入街巷的阴影里,像是被这座城吞没的一粒沙。
没在这丰腴妇人的摊位上耽搁太久,她快速穿过集市。
城西那家当铺的幌子已经褪色,黑底金字的质库(当铺)招牌下,铁栅栏的缝隙里渗出陈年的铜锈味。
推门时,铃铛没响。
里间的窗口开得很高,台面几乎与她的视线平齐。
窗后,一位年长的朝奉垂首执笔,墨迹在账簿上缓慢晕染。
他站的位置垫了暗阶,居高临下,连眼皮都懒得抬。
“典当何物?”
声音像是从一口深井里浮上来的,带着潮湿的冷意。
白一一指尖轻叩台面:“小女请教朝奉,今日金价几何?”
笔尖一顿。
老人终于抬眼,眼白泛黄,瞳孔缩成针尖大小:“看成色。次货十贯,上等十五贯。”
每个字都像在打算盘,尾音落下时,仿佛已经扣去三成。
她将金锭推上高台。
“此物何处得来?”
“祖母留下的金簪和耳铛熔的。”她答得坦然,连语速都没变,“老人家走得急,没留话。”
朝奉枯瘦的手指钳起金锭,戥秤的铜链哗啦作响。
试金石上那道金痕亮得扎眼,他又用硝石纸猛擦,金色未褪,成色极纯。
朝奉却突然用镊子夹起金锭,对着光转动:“火色太新,像是…”
“‘药银’?”白一一突然笑出声,她向前半步,阴影爬上她的鼻梁,却遮不住眼里那点锐光:“朝奉见多识广,什么把戏能瞒过您这双‘照妖眼’?”
(药银:外层镀金,内里灌铅的假银)
“那您掰一角验验?”她猛地拍窗台,震得几枚铜钱从袖袋滑出,在台面上滴溜溜打转。
“若是假的,我给您当十年使唤丫头!若是真的——”
她忽地倾身向前,手上煤灰簌簌落在窗台上:“您按十三贯收,我替您瞒下这‘火耗’。”
(火耗:官府默许的克扣名目)
朝奉的眼皮剧烈一跳。
他当然知道,这金锭成色足够熔了重铸官银——而眼前这丫头竟敢用衙门潜规则要挟自己。
“…三十两,爱要不要。”他最终挤出几个字,指甲在金锭边缘掐出月牙痕,“滚吧。”
银子落入掌心的刹那,刚才台面上的铜钱也被对方袖风扫落在地。
她蹲身去捡,听见头顶传来低声咒骂:“小蝗虫…”
她垂着眼睫,连呼吸都没乱一下,内心翻着大白眼:能让你这个大巫痛得跳脚,我这小巫不过几分不足挂齿的小本事罢了。
走出门,沉甸甸的钱袋压在掌心。
比应当得的少九两。
可这世道,哪有什么“应当”。
踏进这高柜台、铁栅栏的笼子里,便是将命门递到了别人手上。
能争到只少九两,已是虎口夺食。
白一一弯起嘴角。
白得来的三十两,终究是落进了她的怀里。
风卷着街角的酒香扑来,她脚步轻快地没入人群。
拐角处,三个乞丐突然收起破碗,不远不近缀着……
王氏轻轻拉住她的胳膊,掏出帕子替她擦拭满脸的煤灰,笑道:“才巳时初,来得及。”
白一一闻言,神色松快了些,却又好奇道:“婶子,你是如何得知时辰的?”
王氏指了指地上:“看影子。”
“嗯?”白一一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两人的影子斜斜地投在地上,“如何看?”。
王氏见她疑惑,便耐心解释道:“你瞧,日头在东,影子朝西,且影子比人短些,便是巳时前后。若影子正北,便是午时;若影子偏东且拉得老长,那便是申时往后了。”
“原来如此。”白一一了然,又追问道:“那辰时的影子是何模样?”
王氏笑了笑,指着地上道:“辰时啊,日头才爬上来不久,影子还长着呢!”她抬手比划了一下,“若是站在平地上,影子能拉出老远,像根细长的竿子似的。”
白一一重重颔首,低头看着地上的影子,心中感叹,全是生活细节啊……
回到集市时,鱼摊的汉子正麻利地帮一位老妪宰鱼。见她们回来,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回来啦?都给你们留着呢,稍等啊!”说着甩了甩手上的水珠,转身去取她们的螺蚌。
白一一和王氏放下背篓,开始整理采买的东西。看着那些沉甸甸的螺蚌,白一一执意不肯让王氏全背:“婶子,这些我来背些吧。”
王氏拍了拍她的手臂,力道不重却透着不容拒绝的坚决:“婶子背七八十斤的东西都不在话下,倒是你,伤口还没好利索,可别逞强。”
见白一一还要争辩,她又温声补充道:“就这几步路,等出了城门咱们就坐车,累不着。”说完利落地将最后几个河蚌塞进了自己的背篓。
出了集市,转过一个街角,白一一对王氏道:“婶子,我还有些东西要买,您在这里等我一下,我去去就来。”王氏颔首,帮她卸下背篓。
白一一转身,身影很快没入街巷的阴影里,像是被这座城吞没的一粒沙。
没在这丰腴妇人的摊位上耽搁太久,她快速穿过集市。
城西那家当铺的幌子已经褪色,黑底金字的质库(当铺)招牌下,铁栅栏的缝隙里渗出陈年的铜锈味。
推门时,铃铛没响。
里间的窗口开得很高,台面几乎与她的视线平齐。
窗后,一位年长的朝奉垂首执笔,墨迹在账簿上缓慢晕染。
他站的位置垫了暗阶,居高临下,连眼皮都懒得抬。
“典当何物?”
声音像是从一口深井里浮上来的,带着潮湿的冷意。
白一一指尖轻叩台面:“小女请教朝奉,今日金价几何?”
笔尖一顿。
老人终于抬眼,眼白泛黄,瞳孔缩成针尖大小:“看成色。次货十贯,上等十五贯。”
每个字都像在打算盘,尾音落下时,仿佛已经扣去三成。
她将金锭推上高台。
“此物何处得来?”
“祖母留下的金簪和耳铛熔的。”她答得坦然,连语速都没变,“老人家走得急,没留话。”
朝奉枯瘦的手指钳起金锭,戥秤的铜链哗啦作响。
试金石上那道金痕亮得扎眼,他又用硝石纸猛擦,金色未褪,成色极纯。
朝奉却突然用镊子夹起金锭,对着光转动:“火色太新,像是…”
“‘药银’?”白一一突然笑出声,她向前半步,阴影爬上她的鼻梁,却遮不住眼里那点锐光:“朝奉见多识广,什么把戏能瞒过您这双‘照妖眼’?”
(药银:外层镀金,内里灌铅的假银)
“那您掰一角验验?”她猛地拍窗台,震得几枚铜钱从袖袋滑出,在台面上滴溜溜打转。
“若是假的,我给您当十年使唤丫头!若是真的——”
她忽地倾身向前,手上煤灰簌簌落在窗台上:“您按十三贯收,我替您瞒下这‘火耗’。”
(火耗:官府默许的克扣名目)
朝奉的眼皮剧烈一跳。
他当然知道,这金锭成色足够熔了重铸官银——而眼前这丫头竟敢用衙门潜规则要挟自己。
“…三十两,爱要不要。”他最终挤出几个字,指甲在金锭边缘掐出月牙痕,“滚吧。”
银子落入掌心的刹那,刚才台面上的铜钱也被对方袖风扫落在地。
她蹲身去捡,听见头顶传来低声咒骂:“小蝗虫…”
她垂着眼睫,连呼吸都没乱一下,内心翻着大白眼:能让你这个大巫痛得跳脚,我这小巫不过几分不足挂齿的小本事罢了。
走出门,沉甸甸的钱袋压在掌心。
比应当得的少九两。
可这世道,哪有什么“应当”。
踏进这高柜台、铁栅栏的笼子里,便是将命门递到了别人手上。
能争到只少九两,已是虎口夺食。
白一一弯起嘴角。
白得来的三十两,终究是落进了她的怀里。
风卷着街角的酒香扑来,她脚步轻快地没入人群。
拐角处,三个乞丐突然收起破碗,不远不近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