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金色的麦芽糖浆在木铲上拉出漂亮的三角旗,在阳光下如琥珀般透亮。糖浆滴入冷水,凝成晶莹的糖块——成了!今日的糖色比昨日清透了些。
白一一将糖浆小心盛入陶罐,隔水温着保持柔软。竹勺舀起拉丝的糖浆,缓缓注入抹了麻油的模具,每一勺都精准得像在施展什么甜蜜的咒语。
约莫两刻钟后,第一批琥珀色糖果脱模而出。第二批糖浆里,她加了些“料”。当嫣红似朝霞、翠绿似松针的糖浆依次从竹筒倾泻时,王氏深吸了一口气,“这…究竟是如何办到的?”
“婶子,我告诉你个秘密,”白一一神秘兮兮地勾勾手指,等王氏一脸正色凑近侧耳倾听,突然压低嗓音:“其实我是…”她指尖指了指天,“…下凡历劫的糖仙…”
王氏的耳尖“唰”地红了,转身就走,带起一阵风。
“哎婶子,你别走啊,我还没说完仙界秘方呢…”白一一举着滴糖的竹勺,望着那落荒而逃的背影笑得前仰后合。檐下的麻雀歪着头,看着这个能把糖浆变出彩虹色的“小仙女”,和她手中那支还在滴落彩色糖浆的魔法勺。
糖浆滴落的尾韵还在模具中微微蠕动,白一一的指尖已急不可耐地捻起那支篾条炭笔。自制的粗麻记事簿在膝上铺开,笔尖沙沙作响,宛如春夜细雨:
|论制七彩糖之持久战|
八月廿七晴
◆透色要诀:
大火煮沸转小火(柴火减三成);
糖浆能挂旗时离火;
隔水保温(水温比洗澡水烫些)。
◆染色秘方:
采紫苏(端午前后采晨露紫苏最佳),石臼捣汁:
胭脂红:叶汁一匙配醋三滴;
松柏青:叶汁一匙兑草木灰水一滴;
注:鲜叶即用。干叶染色法待验证:乌梅、山楂等酸物配比尚在摸索。
笔尖在“索”字上悬停,她抬眼望见晒架上紫苏渐萎,微风拂过,那抹紫红在阳光下摇曳,仿佛在诉说更多时间与自然的奥秘。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药铺的纸包,炭笔又添一行小字:“须尽快试出干叶染色法。”句号还没圈完,就被一阵欢快的喧闹声打断。
夕阳的余晖为小院镀上一层蜜色,将忙碌的身影拉得老长。有了前次的经验,这次腌蛋的工序如行云流水——黄泥裹挟的鸭蛋似蛟龙戏珠,被陈阿奶特制的U形竹夹稳稳捞起,顺势滚入金灿灿的谷壳堆。
“我也要滚!”铁牛急吼吼地翘着左手食指——上午被镰刀划了道口子,小脸憋得通红。虽然动作不如金花利落,却格外认真,每颗蛋都要滚上七八个来回才肯罢休。金花倒是有模有样地学着王氏的手法,两只小手配合默契,不一会儿面前就堆起小山似的“金蛋”。
待六十四颗黑蛋与金蛋安然入瓮,黄泥封口的刹那,白一一鼻尖的泥点在夕阳下闪着微光。她眼睛亮得像是盛满了星光:“下次咱们能腌一百个!”转头望向正在捆豆秸的陈阿奶,指间的草绳正灵巧地打着旋儿,“阿奶,村里还有谁家的鸡鸭下蛋多?”
陈阿奶把捆好的豆秸往地上“啪”地一撂,激起一小片尘土。她拍了拍粗糙的手掌,压低嗓门道:“咱村养鸭大户是小花儿家,足足养了......”她神神秘秘地伸出五根手指晃了晃,“五十多只肥鸭!”突然又吊胃口似的拔高嗓门,“可——”
白一一的眼睛随着话音忽明忽暗,活像被风吹的油灯,“阿奶快说嘛!”
“她家的鸭蛋都供着县里醉仙楼呢!”陈阿奶掰着手指数起来,“她三妹夫是酒楼掌柜,娘家五姐妹把鸡鸭蛋买卖包圆了…”说着指了指自家鸭舍,“全村里就数她家和咱家养得多,咱这八只还是跟着小花儿学的。以前小花儿家收不了的,桂香才拿去县里卖。”
“那其他人家都不养鸭?”白一一眨巴着眼睛,长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一片阴影。
陈阿奶突然抄起竹竿,精准戳中某只试图越狱的麻鸭:“瞧见没?这祖宗白天要游水,夜里要加餐…”竹竿“啪”地压住第二只蠢蠢欲动的鸭子,“昨儿个少喂一勺小鱼,今早就给老娘下个拇指大的蛋!”
白一一突然觉得有些好笑——当初醒来看见家里的鸡鸭蛋,就想当然地以为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还雄心勃勃要搞松花蛋大业,甚至……哪知道整个村子都找不出几个鸭蛋来,这可真是个天大的美丽误会啊!
“阿奶,”她清了清嗓子,眼睛又亮了起来,“鸡蛋也行!阿奶帮我收些,之前每两天做六十个,现在咱们加到一百个!”她凑近阿奶耳边,压低声音:“不过…咱家还是得多养些鸭子……”
“哎哟喂!”陈阿奶“啪”地一巴掌拍在大腿上,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你这丫头…”她揉着太阳穴,“花样儿比雨后春笋冒得还快!”
“那鸭子……?”白一一歪着头,眨着黑白分明的眸子。
“养!必须养!”陈阿奶一跺脚,“就是砸锅卖铁也得养!”
“那鸡蛋……?”
“要!”话音未落,人已经风风火火冲出院门,只剩一句话飘在风里:“这就给你讨去!”
“里正家也卖鸡蛋?”白一一诧异地睁大眼睛,油灯的火苗在她睫毛上投下晃动的光影。
“这话说的,”陈阿奶灌了口水,粗糙的手背抹了把嘴角,“谁家鸡蛋吃不完不拿去换钱?”她压低嗓门,神秘兮兮地凑近,“里正媳妇还偷偷绣帕子卖呢,这事儿村里没几个人知道。”
“他家养了二十多只母鸡呢!”陈阿奶得意地伸出布满老茧的手,一手比一,一手比二,“一天能供咱家十二个蛋!我跟周大郎媳妇说好了,往后每两天给咱家送一次。”说着突然叹了口气,“就是这人找得多了,怕瞒不了多久了…”
“阿奶别担心,”白一一轻拍她的手臂,油灯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土墙上,交叠成一团暖融融的云,“这事儿本来也瞒不住。等销路稳了,全村一起养鸡鸭才好呢。”
“啪!”陈阿奶猛地一拍大腿,震得油灯火苗都晃了三晃:“丫头你这是要做多大的买卖啊?”
白一一抽了抽嘴角。在这个没有专业养殖户的时代,想要稳定蛋源,可不就得发动全村嘛。
“腌蛋耐放,比鲜蛋好运输,”她压低声音,手指在桌上画着圈,“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早,得先确保这批腌蛋能在县里卖上价。等路子走通了,村里谁家有富余的鸡鸭蛋,咱们都收…”
“哎哟我的老天爷!”陈阿奶激动地又一拍大腿,铁钳似的手一把攥住白一一,“村里这些老婆子我门儿清!大奸大恶的没有,顶多就是…”她掰着粗糙的手指开始数落,“懒点儿、滑点儿、嘴碎点儿、刻薄点儿…”
白一一看着她认真的模样,扑哧笑出声来。她脑袋一歪,促狭地眨眨眼:“那…陈大婆子?”
陈阿奶数数的手指突然顿住。油灯“噼啪”爆了个灯花,映得她脸上的细纹更深了几分。“那老婆子…”她轻叹一声,拉过白一一的手拍了拍,“这些年遭的报应也够多了。你要带上她,我没意见。”又突然瞪起眼睛,手上加了力道,“但你要是只带她发财,看老娘不打断你的腿!”
白一一笑得直往陈阿奶肩上倒,差点碰翻了油灯。
“你能想着带大家挣钱,那是他们的造化!”陈阿奶一脸严肃,压低嗓音道,“我让那几家都把嘴闭紧喽。等路子走通了,得找里正商量——这么大的事得有个官面上的人镇着。就怕穷时安生,有利可图了反倒生事…”
白一一眼睛弯成月牙,亲昵地蹭了蹭她的肩膀:“要不怎么说,听阿奶一席话,比观音菩萨的甘露还甜呢…”
“油嘴滑舌!”陈阿奶作势要敲她脑门,手落到一半却变成了轻柔的抚摸,昏黄的灯光里,眼角悄悄泛起湿润的光。
“铛—”
铁锅与木铲的碰撞声惊碎了晨雾。王氏早已在灶台前舞出了一片热气腾腾。
白一一揉着惺忪睡眼加入晨炊,指尖刚触到黄澄澄的糜子馍,眉头就跳了跳:“咦?今儿的馍…”
“添了你制的仙粉,”王氏塞来一枚温热的鸡蛋,“酸味尽消了吧?”
白一一小口咬着馍,糜子的清甜在舌尖漾开,心里却咕嘟冒着小泡泡:其实那点酸味…也挺开胃的。这草木灰碱终究是作茧自缚了。
晨雾缭绕的村口,牛老二斜倚在老槐树下,草茎在嘴角晃悠。忽见二人背着竹篓踏雾而来,惊得草茎“啪嗒”落地:“这光景还进城?”
“牛叔今日不出车?”白一一挑眉一笑,眼中闪着狡黠的光。
“嗨!”牛老二搓着粗糙的大手,“原想着碰运气拉个急客…”话音未落,已利落地接过背篓。
待最后一缕晨雾被朝阳蒸散,牛车“吱呀”碾过湿漉漉的乡道,在泥地上留下深深的车辙。农忙时节,今日这牛车,倒成了二人的专属轿辇。
晨露从野菊花瓣上滚落,惊起几只觅食的麻雀。几片早红的枫叶打着旋儿落在车板上,又被颠簸弹进田埂。远处,金色的稻浪在晨光下起伏,沉甸甸的谷穗谦卑地垂首,宛如向大地行礼。
早起的农人已在地里挥动镰刀,银光闪耀处,秸秆应声而倒,汗水混合着谷香,在秋日的田野上氤氲开来……
白一一将糖浆小心盛入陶罐,隔水温着保持柔软。竹勺舀起拉丝的糖浆,缓缓注入抹了麻油的模具,每一勺都精准得像在施展什么甜蜜的咒语。
约莫两刻钟后,第一批琥珀色糖果脱模而出。第二批糖浆里,她加了些“料”。当嫣红似朝霞、翠绿似松针的糖浆依次从竹筒倾泻时,王氏深吸了一口气,“这…究竟是如何办到的?”
“婶子,我告诉你个秘密,”白一一神秘兮兮地勾勾手指,等王氏一脸正色凑近侧耳倾听,突然压低嗓音:“其实我是…”她指尖指了指天,“…下凡历劫的糖仙…”
王氏的耳尖“唰”地红了,转身就走,带起一阵风。
“哎婶子,你别走啊,我还没说完仙界秘方呢…”白一一举着滴糖的竹勺,望着那落荒而逃的背影笑得前仰后合。檐下的麻雀歪着头,看着这个能把糖浆变出彩虹色的“小仙女”,和她手中那支还在滴落彩色糖浆的魔法勺。
糖浆滴落的尾韵还在模具中微微蠕动,白一一的指尖已急不可耐地捻起那支篾条炭笔。自制的粗麻记事簿在膝上铺开,笔尖沙沙作响,宛如春夜细雨:
|论制七彩糖之持久战|
八月廿七晴
◆透色要诀:
大火煮沸转小火(柴火减三成);
糖浆能挂旗时离火;
隔水保温(水温比洗澡水烫些)。
◆染色秘方:
采紫苏(端午前后采晨露紫苏最佳),石臼捣汁:
胭脂红:叶汁一匙配醋三滴;
松柏青:叶汁一匙兑草木灰水一滴;
注:鲜叶即用。干叶染色法待验证:乌梅、山楂等酸物配比尚在摸索。
笔尖在“索”字上悬停,她抬眼望见晒架上紫苏渐萎,微风拂过,那抹紫红在阳光下摇曳,仿佛在诉说更多时间与自然的奥秘。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药铺的纸包,炭笔又添一行小字:“须尽快试出干叶染色法。”句号还没圈完,就被一阵欢快的喧闹声打断。
夕阳的余晖为小院镀上一层蜜色,将忙碌的身影拉得老长。有了前次的经验,这次腌蛋的工序如行云流水——黄泥裹挟的鸭蛋似蛟龙戏珠,被陈阿奶特制的U形竹夹稳稳捞起,顺势滚入金灿灿的谷壳堆。
“我也要滚!”铁牛急吼吼地翘着左手食指——上午被镰刀划了道口子,小脸憋得通红。虽然动作不如金花利落,却格外认真,每颗蛋都要滚上七八个来回才肯罢休。金花倒是有模有样地学着王氏的手法,两只小手配合默契,不一会儿面前就堆起小山似的“金蛋”。
待六十四颗黑蛋与金蛋安然入瓮,黄泥封口的刹那,白一一鼻尖的泥点在夕阳下闪着微光。她眼睛亮得像是盛满了星光:“下次咱们能腌一百个!”转头望向正在捆豆秸的陈阿奶,指间的草绳正灵巧地打着旋儿,“阿奶,村里还有谁家的鸡鸭下蛋多?”
陈阿奶把捆好的豆秸往地上“啪”地一撂,激起一小片尘土。她拍了拍粗糙的手掌,压低嗓门道:“咱村养鸭大户是小花儿家,足足养了......”她神神秘秘地伸出五根手指晃了晃,“五十多只肥鸭!”突然又吊胃口似的拔高嗓门,“可——”
白一一的眼睛随着话音忽明忽暗,活像被风吹的油灯,“阿奶快说嘛!”
“她家的鸭蛋都供着县里醉仙楼呢!”陈阿奶掰着手指数起来,“她三妹夫是酒楼掌柜,娘家五姐妹把鸡鸭蛋买卖包圆了…”说着指了指自家鸭舍,“全村里就数她家和咱家养得多,咱这八只还是跟着小花儿学的。以前小花儿家收不了的,桂香才拿去县里卖。”
“那其他人家都不养鸭?”白一一眨巴着眼睛,长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一片阴影。
陈阿奶突然抄起竹竿,精准戳中某只试图越狱的麻鸭:“瞧见没?这祖宗白天要游水,夜里要加餐…”竹竿“啪”地压住第二只蠢蠢欲动的鸭子,“昨儿个少喂一勺小鱼,今早就给老娘下个拇指大的蛋!”
白一一突然觉得有些好笑——当初醒来看见家里的鸡鸭蛋,就想当然地以为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还雄心勃勃要搞松花蛋大业,甚至……哪知道整个村子都找不出几个鸭蛋来,这可真是个天大的美丽误会啊!
“阿奶,”她清了清嗓子,眼睛又亮了起来,“鸡蛋也行!阿奶帮我收些,之前每两天做六十个,现在咱们加到一百个!”她凑近阿奶耳边,压低声音:“不过…咱家还是得多养些鸭子……”
“哎哟喂!”陈阿奶“啪”地一巴掌拍在大腿上,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你这丫头…”她揉着太阳穴,“花样儿比雨后春笋冒得还快!”
“那鸭子……?”白一一歪着头,眨着黑白分明的眸子。
“养!必须养!”陈阿奶一跺脚,“就是砸锅卖铁也得养!”
“那鸡蛋……?”
“要!”话音未落,人已经风风火火冲出院门,只剩一句话飘在风里:“这就给你讨去!”
“里正家也卖鸡蛋?”白一一诧异地睁大眼睛,油灯的火苗在她睫毛上投下晃动的光影。
“这话说的,”陈阿奶灌了口水,粗糙的手背抹了把嘴角,“谁家鸡蛋吃不完不拿去换钱?”她压低嗓门,神秘兮兮地凑近,“里正媳妇还偷偷绣帕子卖呢,这事儿村里没几个人知道。”
“他家养了二十多只母鸡呢!”陈阿奶得意地伸出布满老茧的手,一手比一,一手比二,“一天能供咱家十二个蛋!我跟周大郎媳妇说好了,往后每两天给咱家送一次。”说着突然叹了口气,“就是这人找得多了,怕瞒不了多久了…”
“阿奶别担心,”白一一轻拍她的手臂,油灯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土墙上,交叠成一团暖融融的云,“这事儿本来也瞒不住。等销路稳了,全村一起养鸡鸭才好呢。”
“啪!”陈阿奶猛地一拍大腿,震得油灯火苗都晃了三晃:“丫头你这是要做多大的买卖啊?”
白一一抽了抽嘴角。在这个没有专业养殖户的时代,想要稳定蛋源,可不就得发动全村嘛。
“腌蛋耐放,比鲜蛋好运输,”她压低声音,手指在桌上画着圈,“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早,得先确保这批腌蛋能在县里卖上价。等路子走通了,村里谁家有富余的鸡鸭蛋,咱们都收…”
“哎哟我的老天爷!”陈阿奶激动地又一拍大腿,铁钳似的手一把攥住白一一,“村里这些老婆子我门儿清!大奸大恶的没有,顶多就是…”她掰着粗糙的手指开始数落,“懒点儿、滑点儿、嘴碎点儿、刻薄点儿…”
白一一看着她认真的模样,扑哧笑出声来。她脑袋一歪,促狭地眨眨眼:“那…陈大婆子?”
陈阿奶数数的手指突然顿住。油灯“噼啪”爆了个灯花,映得她脸上的细纹更深了几分。“那老婆子…”她轻叹一声,拉过白一一的手拍了拍,“这些年遭的报应也够多了。你要带上她,我没意见。”又突然瞪起眼睛,手上加了力道,“但你要是只带她发财,看老娘不打断你的腿!”
白一一笑得直往陈阿奶肩上倒,差点碰翻了油灯。
“你能想着带大家挣钱,那是他们的造化!”陈阿奶一脸严肃,压低嗓音道,“我让那几家都把嘴闭紧喽。等路子走通了,得找里正商量——这么大的事得有个官面上的人镇着。就怕穷时安生,有利可图了反倒生事…”
白一一眼睛弯成月牙,亲昵地蹭了蹭她的肩膀:“要不怎么说,听阿奶一席话,比观音菩萨的甘露还甜呢…”
“油嘴滑舌!”陈阿奶作势要敲她脑门,手落到一半却变成了轻柔的抚摸,昏黄的灯光里,眼角悄悄泛起湿润的光。
“铛—”
铁锅与木铲的碰撞声惊碎了晨雾。王氏早已在灶台前舞出了一片热气腾腾。
白一一揉着惺忪睡眼加入晨炊,指尖刚触到黄澄澄的糜子馍,眉头就跳了跳:“咦?今儿的馍…”
“添了你制的仙粉,”王氏塞来一枚温热的鸡蛋,“酸味尽消了吧?”
白一一小口咬着馍,糜子的清甜在舌尖漾开,心里却咕嘟冒着小泡泡:其实那点酸味…也挺开胃的。这草木灰碱终究是作茧自缚了。
晨雾缭绕的村口,牛老二斜倚在老槐树下,草茎在嘴角晃悠。忽见二人背着竹篓踏雾而来,惊得草茎“啪嗒”落地:“这光景还进城?”
“牛叔今日不出车?”白一一挑眉一笑,眼中闪着狡黠的光。
“嗨!”牛老二搓着粗糙的大手,“原想着碰运气拉个急客…”话音未落,已利落地接过背篓。
待最后一缕晨雾被朝阳蒸散,牛车“吱呀”碾过湿漉漉的乡道,在泥地上留下深深的车辙。农忙时节,今日这牛车,倒成了二人的专属轿辇。
晨露从野菊花瓣上滚落,惊起几只觅食的麻雀。几片早红的枫叶打着旋儿落在车板上,又被颠簸弹进田埂。远处,金色的稻浪在晨光下起伏,沉甸甸的谷穗谦卑地垂首,宛如向大地行礼。
早起的农人已在地里挥动镰刀,银光闪耀处,秸秆应声而倒,汗水混合着谷香,在秋日的田野上氤氲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