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彤走后,安佑站起身,回到书案前看着自己写了一半的奏章。这是一封请罪书,总是自己御家不严,门帷不谨,才出了这样事情,他实在再无颜忝居宰相之位,恳请大王允许自己辞去宰相之职,同时洗颈以待,随大王处置。
这封请罪书他写了整整一个晚上,却还只是半篇。昨夜他越写,越觉得荒谬。想自己也算聪明强干,从一介小官做起,一心攀登,终于到如今的宰相之位,其中辛苦难与人道,哪知现在竟要主动请辞!他几次要掷笔,虽忍了下来,却怎么也写不下去。
此刻他坐在书案前,面无表情,却到底还是提笔,将后面半篇一起写完了。
写完请罪书,他干脆又提笔给大理寺卿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请大理寺严明彻查,如有任何需要他协助之处,他随时开门以待。
请罪奏章和信写完之后,他亲自粘贴,封好,唤来了近侍。请罪书要呈上去,他不能出门,便交由近侍代办。
安佑又安排另一近侍与府内大总管一道,拿着给大理寺卿的信,收拾几件换洗衣裳和被褥,又带着银钱一同前往大理寺。妻子昨日忽然被带走,身边什么都没有,要给她准备些东西。
近侍和总管领命,匆匆而去。
忙完了这些,安佑抬头看了看天,然后提步向内院而去。两个孩子被养得太娇,他这个做父亲的要去安抚一二。
博彤在城中转了一圈,城内依然是热闹景象,但瞧在她眼里,总觉得有萧索之意。这恐怕是受自己心绪影响。
心情不好,看什么也没意思。她敲了敲车壁,命令返回隆庆巷。
到了隆庆巷,她写了一张便条,交给近侍,让他照旧送出去,她要见庾昭明。
往日信送出去后,最迟第二日庾昭明就会回一个短笺,然而这回送出去后如石沉大海。到了她信中约定的日子,她在小憨园等了几乎一日,却丝毫不见庾昭明的影子。
回去的路上,湖金揣测大王子会不会为了避嫌,因此不见?
博彤闻言兜头就打了湖金一巴掌,冷笑道:“何时轮到你这目光浅薄之人来说话?你以为大王子是你这等猥琐逃避之人?再敢胡说,我把你赶出去!”
湖金捂着脸,跪在一旁不敢说话。
博彤的判断不错。几日后,门房送上来一封短笺,庾昭明约她第二日在小憨园相见。这回她没有拿乔,第二日驱车前往时,比约定时间早了近半个时辰。
等了一时,庾昭明匆匆而至。他登楼而上时,博彤没有说话,只是仔细看着他的神情。庾昭明却上前一步,一把将博彤抱在了怀里。
所有纷乱如尘埃的担忧在这一刻终于落了地。博彤伏在庾昭明怀里,听着他的心跳声,久久不语。
今日相会,没有绮丽遐思,只有并肩共渡。
最初的情绪过后,博彤开口问起姑姑的情况。
庾昭明既然选择来相见,自然是要告诉博彤相关情况。博夫人眼下还好,未受皮肉之苦。只是一直不肯认账,坚称自己从未做过泄密之事。
博彤闻说,当即道:“我也相信姑姑绝不可能做此等事。”
然而证据确凿。与博夫人一同合伙的商人已经供认,正是博夫人提及有商队由赭石城出境,要往焉耆而去,因此他才知道这些消息,并卖给了他人。时间,地点,相关在场人员都详细在案。经讯问,相关人等全部供认不讳。
博彤半晌不语,终于她找到了一个漏洞:“姑姑一直在都护城,如何会知道有商队自赭石城出境?”
这是一个更坏的消息,庾昭明不好直说,只是看着她。
博彤着急起来:“你倒是说呀,光这么看着我做什....”忽然,她话语一顿,自己找到了答案:“是有人告诉她的?是,我家的人?!”
至此,姑父安佑想说而没说的话,在庾昭明的不说而说里,全部明朗。
博夫人身在都护城,自然不可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只能是博家有人做了她的眼线。博夫人的近侍已经招供,称博夫人与博家常有书信往来。
昨日,大理寺人再度登门丞相府,进去搜查了博夫人的内室,找到了往来信件。
“如今,证据确凿。便是博夫人不招供,也可给她定罪了。”庾昭明道。之所以一直还在逼问她,不过因为她是丞相夫人,大理寺想尽力办实罢了。
博彤没有说话。眼下,她姑姑,她在赭石城的家人,全部牵扯了进来.....
“如今我家人都有了干系,那么,我会不会也被抓起来?”良久,博彤问道。
庾昭明道不会,这个案子大理寺查了近一年,若是博彤有事,一早就叫大理寺拿了,如今没拿,说明她与此事并无牵扯。
“那我家,是哪些人有干系,还是说要论及全家?”
依目前情况来看,该主要是博家的二房。博彤的二叔和他的大儿。这是直接涉案的,至于其他两房有无关联,还要审查。
看博彤似乎有些想不明白的样子,庾昭明想了想,解释道:“之所以要审得这么细,还是因为王后和神秀神爱的原因。”
不然,就算一锅端了,估计也冤枉不到哪里去。
博彤的思绪跳得很快:“你是说,让我去求一求阿姐,让她向大王求情?”
庾昭明并不是这个意思,况且,“眼下还未到定罪量刑之时,你就是去求王后也无用。再者你和王后都是博家人,此时还是不要妄动的好。”
博家无论如何,也是神秀与神爱的舅家,父王就算为了这两个弟妹,也会顾及一二。若是博家再上蹿下跳,反可能惹起父王的怒火。
博彤全然明白了,也更明白了事发当日姑父安佑说的那句暂不要入宫告知阿姐的真正含义。
她虽娇蛮,于大事上却想得清楚,且从不轻易叫什么规矩,比如孝道,比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等等所裹挟。想了一时,她抬头道:“我知道了。我不信姑姑和我家会做出这等卖国之事,大王必定会给我家一个公正判决。”
庾昭明终于放心,他之所以将情况全然告知,就是怕博彤或其他博家人病急乱投医,反而把事情牵扯闹大。博彤能明白他的用心,也不枉他操心一回。
“你放心,不论如何,我总会保你无事。”他看着博彤的眼睛低声道。博彤的眼底有明显憔悴,在庾昭明看过来时她忽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点了点头,趁势将脸埋在了庾昭明的肩上。
回隆庆巷的路上,博彤已全然镇定下来。出事后这么多日,她虽神态自若,其实心中颇有不安,但是今日见过了庾昭明,她真正安定下来。
她因此也终于想到了姑父不让她去找阿姐的更深一层原因:这回的事情若果然不能善了,至少要保下阿姐,再加上她,以后博家未必就没有重起那一日。
回到隆庆巷后,博彤给姑父安佑写了一封信,写到一半,却忽然想到今日庾昭明所谈之事恐怕姑父早已明白,不然,为何第二日他便派人送信来说让她只在家好好呆着,不要四处乱走?
想到此,博彤停下笔,两下将信纸撕得粉碎,然后换了衣裳,回卧房内好好睡了一觉。
这些日子她操心太过,缺觉缺得有些狠。
大理寺监牢之中,长夜未眠的博夫人看着天窗外逐渐明亮的天色,听着狱卒们换值的动静,她终于转过身,用手拍着门柱,哑声道:“来人,来人!我有话要说!”
博夫人的要求当日上午就呈给了高昌王:博夫人愿意招供,但要求先见一见博王后。
高昌王看着这封奏章,面上没什么表情。过一时,他唤道:“来人!把这本奏章送去丞相府,让丞相看一看,并上一个条疏来。”
大监接过奏章,躬身领命。
宫使降临丞相府,丞相府大开中门。宫使的突然降临,让丞相府上下心跳加速。安佑也心中如雷,却如常接应了宫使。
这回竟是大监亲作宫使。见了面,大监掏出那本奏章,安佑一时竟不敢接。
平日安佑待大监向来客气,哪怕如今丞相府已闭门多日,大监仍承这份香火情。他缓声道:“丞相大人,这本奏章大王命老奴送给你看一看,并让你看过之后上一份条疏。老奴就在府上立等,还请大人尽快。”
安佑到底是宦海浮沉之人,又御前奏对多年,刚刚那一瞬的迟疑于他已是不该,此时他更不能再做任何逃避畏惧之举。
想到此,他接过奏章,命人重新上茶,道了声“请大监稍作休息,我即时便来。”说完,拿着奏章匆匆往书房而去。
到了书房内,安佑调整了呼吸,打开了那份奏章,刚看过开头,安佑忍不住挑了挑眉:他原以为这份是朝中弹劾指责他的奏章,大王命人拿给他看,不过是叫他识相,主动认账请辞的意思,却原来为的是他的夫人要求请见博王后之事。
只要不是让他辞官安佑就安定两分。他将奏章又看了一遍,第二遍时,他琢磨出了大王的意思,不由一声苦笑,长叹了一口气:他夫人求见博王后,大王却问他的意思,让他写条疏上去。这哪里是问他的意见,这是在试探。
若是他一同请求让王后去见一见自己夫人,说明自己和博家都想拿王后和小王子小公主的名声来要挟大王。但若他说请大王忽略自己夫人这个要求,未免又落得深沉,凉薄的印象。
总之,左右不是,怎么做,都是狼狈。
这就是代价。一朝踏错,就要忍受多方对自己行为和品格的怀疑和试探。
安佑不喜欢这种感觉,但事已至此,已由不得他喜欢或不喜欢。他吸了口气,提笔舔墨,拿出一张干净的纸开始写条疏。写好之后,他亲手粘贴好,拿着奏章和条疏一起去了前厅,劳烦大监帮忙奉上去。
大监接过,婉拒了安佑的谢仪,拱手告辞而去。安佑送出门外,看着天使依仗走远,才转身回府,命人重新关上了大门。
条疏里,他分了两点来陈述:自己妻子如今深陷牢狱,惶惑紧张,想再拜见王后,不过是希望求一线生机。此为人之常情,他不能说自己夫人不该。但是生为臣子,他知道这事实不该再扩大,更不该牵扯王后与王嗣。如今,他身负干系,已然不能做出中正之选,请大王恕罪。大王有任何决断,他甘愿诚服,绝无二话。
这封请罪书他写了整整一个晚上,却还只是半篇。昨夜他越写,越觉得荒谬。想自己也算聪明强干,从一介小官做起,一心攀登,终于到如今的宰相之位,其中辛苦难与人道,哪知现在竟要主动请辞!他几次要掷笔,虽忍了下来,却怎么也写不下去。
此刻他坐在书案前,面无表情,却到底还是提笔,将后面半篇一起写完了。
写完请罪书,他干脆又提笔给大理寺卿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请大理寺严明彻查,如有任何需要他协助之处,他随时开门以待。
请罪奏章和信写完之后,他亲自粘贴,封好,唤来了近侍。请罪书要呈上去,他不能出门,便交由近侍代办。
安佑又安排另一近侍与府内大总管一道,拿着给大理寺卿的信,收拾几件换洗衣裳和被褥,又带着银钱一同前往大理寺。妻子昨日忽然被带走,身边什么都没有,要给她准备些东西。
近侍和总管领命,匆匆而去。
忙完了这些,安佑抬头看了看天,然后提步向内院而去。两个孩子被养得太娇,他这个做父亲的要去安抚一二。
博彤在城中转了一圈,城内依然是热闹景象,但瞧在她眼里,总觉得有萧索之意。这恐怕是受自己心绪影响。
心情不好,看什么也没意思。她敲了敲车壁,命令返回隆庆巷。
到了隆庆巷,她写了一张便条,交给近侍,让他照旧送出去,她要见庾昭明。
往日信送出去后,最迟第二日庾昭明就会回一个短笺,然而这回送出去后如石沉大海。到了她信中约定的日子,她在小憨园等了几乎一日,却丝毫不见庾昭明的影子。
回去的路上,湖金揣测大王子会不会为了避嫌,因此不见?
博彤闻言兜头就打了湖金一巴掌,冷笑道:“何时轮到你这目光浅薄之人来说话?你以为大王子是你这等猥琐逃避之人?再敢胡说,我把你赶出去!”
湖金捂着脸,跪在一旁不敢说话。
博彤的判断不错。几日后,门房送上来一封短笺,庾昭明约她第二日在小憨园相见。这回她没有拿乔,第二日驱车前往时,比约定时间早了近半个时辰。
等了一时,庾昭明匆匆而至。他登楼而上时,博彤没有说话,只是仔细看着他的神情。庾昭明却上前一步,一把将博彤抱在了怀里。
所有纷乱如尘埃的担忧在这一刻终于落了地。博彤伏在庾昭明怀里,听着他的心跳声,久久不语。
今日相会,没有绮丽遐思,只有并肩共渡。
最初的情绪过后,博彤开口问起姑姑的情况。
庾昭明既然选择来相见,自然是要告诉博彤相关情况。博夫人眼下还好,未受皮肉之苦。只是一直不肯认账,坚称自己从未做过泄密之事。
博彤闻说,当即道:“我也相信姑姑绝不可能做此等事。”
然而证据确凿。与博夫人一同合伙的商人已经供认,正是博夫人提及有商队由赭石城出境,要往焉耆而去,因此他才知道这些消息,并卖给了他人。时间,地点,相关在场人员都详细在案。经讯问,相关人等全部供认不讳。
博彤半晌不语,终于她找到了一个漏洞:“姑姑一直在都护城,如何会知道有商队自赭石城出境?”
这是一个更坏的消息,庾昭明不好直说,只是看着她。
博彤着急起来:“你倒是说呀,光这么看着我做什....”忽然,她话语一顿,自己找到了答案:“是有人告诉她的?是,我家的人?!”
至此,姑父安佑想说而没说的话,在庾昭明的不说而说里,全部明朗。
博夫人身在都护城,自然不可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只能是博家有人做了她的眼线。博夫人的近侍已经招供,称博夫人与博家常有书信往来。
昨日,大理寺人再度登门丞相府,进去搜查了博夫人的内室,找到了往来信件。
“如今,证据确凿。便是博夫人不招供,也可给她定罪了。”庾昭明道。之所以一直还在逼问她,不过因为她是丞相夫人,大理寺想尽力办实罢了。
博彤没有说话。眼下,她姑姑,她在赭石城的家人,全部牵扯了进来.....
“如今我家人都有了干系,那么,我会不会也被抓起来?”良久,博彤问道。
庾昭明道不会,这个案子大理寺查了近一年,若是博彤有事,一早就叫大理寺拿了,如今没拿,说明她与此事并无牵扯。
“那我家,是哪些人有干系,还是说要论及全家?”
依目前情况来看,该主要是博家的二房。博彤的二叔和他的大儿。这是直接涉案的,至于其他两房有无关联,还要审查。
看博彤似乎有些想不明白的样子,庾昭明想了想,解释道:“之所以要审得这么细,还是因为王后和神秀神爱的原因。”
不然,就算一锅端了,估计也冤枉不到哪里去。
博彤的思绪跳得很快:“你是说,让我去求一求阿姐,让她向大王求情?”
庾昭明并不是这个意思,况且,“眼下还未到定罪量刑之时,你就是去求王后也无用。再者你和王后都是博家人,此时还是不要妄动的好。”
博家无论如何,也是神秀与神爱的舅家,父王就算为了这两个弟妹,也会顾及一二。若是博家再上蹿下跳,反可能惹起父王的怒火。
博彤全然明白了,也更明白了事发当日姑父安佑说的那句暂不要入宫告知阿姐的真正含义。
她虽娇蛮,于大事上却想得清楚,且从不轻易叫什么规矩,比如孝道,比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等等所裹挟。想了一时,她抬头道:“我知道了。我不信姑姑和我家会做出这等卖国之事,大王必定会给我家一个公正判决。”
庾昭明终于放心,他之所以将情况全然告知,就是怕博彤或其他博家人病急乱投医,反而把事情牵扯闹大。博彤能明白他的用心,也不枉他操心一回。
“你放心,不论如何,我总会保你无事。”他看着博彤的眼睛低声道。博彤的眼底有明显憔悴,在庾昭明看过来时她忽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点了点头,趁势将脸埋在了庾昭明的肩上。
回隆庆巷的路上,博彤已全然镇定下来。出事后这么多日,她虽神态自若,其实心中颇有不安,但是今日见过了庾昭明,她真正安定下来。
她因此也终于想到了姑父不让她去找阿姐的更深一层原因:这回的事情若果然不能善了,至少要保下阿姐,再加上她,以后博家未必就没有重起那一日。
回到隆庆巷后,博彤给姑父安佑写了一封信,写到一半,却忽然想到今日庾昭明所谈之事恐怕姑父早已明白,不然,为何第二日他便派人送信来说让她只在家好好呆着,不要四处乱走?
想到此,博彤停下笔,两下将信纸撕得粉碎,然后换了衣裳,回卧房内好好睡了一觉。
这些日子她操心太过,缺觉缺得有些狠。
大理寺监牢之中,长夜未眠的博夫人看着天窗外逐渐明亮的天色,听着狱卒们换值的动静,她终于转过身,用手拍着门柱,哑声道:“来人,来人!我有话要说!”
博夫人的要求当日上午就呈给了高昌王:博夫人愿意招供,但要求先见一见博王后。
高昌王看着这封奏章,面上没什么表情。过一时,他唤道:“来人!把这本奏章送去丞相府,让丞相看一看,并上一个条疏来。”
大监接过奏章,躬身领命。
宫使降临丞相府,丞相府大开中门。宫使的突然降临,让丞相府上下心跳加速。安佑也心中如雷,却如常接应了宫使。
这回竟是大监亲作宫使。见了面,大监掏出那本奏章,安佑一时竟不敢接。
平日安佑待大监向来客气,哪怕如今丞相府已闭门多日,大监仍承这份香火情。他缓声道:“丞相大人,这本奏章大王命老奴送给你看一看,并让你看过之后上一份条疏。老奴就在府上立等,还请大人尽快。”
安佑到底是宦海浮沉之人,又御前奏对多年,刚刚那一瞬的迟疑于他已是不该,此时他更不能再做任何逃避畏惧之举。
想到此,他接过奏章,命人重新上茶,道了声“请大监稍作休息,我即时便来。”说完,拿着奏章匆匆往书房而去。
到了书房内,安佑调整了呼吸,打开了那份奏章,刚看过开头,安佑忍不住挑了挑眉:他原以为这份是朝中弹劾指责他的奏章,大王命人拿给他看,不过是叫他识相,主动认账请辞的意思,却原来为的是他的夫人要求请见博王后之事。
只要不是让他辞官安佑就安定两分。他将奏章又看了一遍,第二遍时,他琢磨出了大王的意思,不由一声苦笑,长叹了一口气:他夫人求见博王后,大王却问他的意思,让他写条疏上去。这哪里是问他的意见,这是在试探。
若是他一同请求让王后去见一见自己夫人,说明自己和博家都想拿王后和小王子小公主的名声来要挟大王。但若他说请大王忽略自己夫人这个要求,未免又落得深沉,凉薄的印象。
总之,左右不是,怎么做,都是狼狈。
这就是代价。一朝踏错,就要忍受多方对自己行为和品格的怀疑和试探。
安佑不喜欢这种感觉,但事已至此,已由不得他喜欢或不喜欢。他吸了口气,提笔舔墨,拿出一张干净的纸开始写条疏。写好之后,他亲手粘贴好,拿着奏章和条疏一起去了前厅,劳烦大监帮忙奉上去。
大监接过,婉拒了安佑的谢仪,拱手告辞而去。安佑送出门外,看着天使依仗走远,才转身回府,命人重新关上了大门。
条疏里,他分了两点来陈述:自己妻子如今深陷牢狱,惶惑紧张,想再拜见王后,不过是希望求一线生机。此为人之常情,他不能说自己夫人不该。但是生为臣子,他知道这事实不该再扩大,更不该牵扯王后与王嗣。如今,他身负干系,已然不能做出中正之选,请大王恕罪。大王有任何决断,他甘愿诚服,绝无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