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以后。救援的轩军进入青磐坳,带队的竟然是尉迟嘉。
桓琪见尉迟嘉风尘仆仆,道:“摄政王竟然派你来?你们来得比我们预想的快得多。”
尉迟嘉点点头:“这是救命的紧要关头。我们都是连夜赶路。”他命同行的军医立即救治伤员,然后让人将所有活着的士兵背出青磐坳,死去的士兵就地设墓。
“我这次带了五千军士,已在青磐坳外的山下扎营,白将军的部下都到那里的营地医治。待他们恢复得差不多了,你们再带这支军队去重柢。”尉迟嘉道。
就在桓琪等人将白锦雁及其部下带出青磐坳的同时,青磐坳东坡的密林中,一辆黑色的马车飞驰而来。马车后跟着二十个劲装佩刀的黑衣人。
马车在东坡停下,车夫一挑车帘,一位身披狐裘的公子探身下车。那车夫扶住公子,慢慢走到离青磐坳谷底更近一些的地方,向谷底望去。
那公子形相清癯,脸色苍白,唇色暗淡,但容貌却柔美至极。他看了一会儿,便止不住低声咳嗽起来,他身边的车夫默默地看着他,面露忧色。他咳了好一会儿,才渐渐停歇。那车夫低声道:“公子,我们要派人拦截他们吗?”
那公子还未答话,一匹快马飞奔而至,马上的黑衣人跳下马来,向那公子跪拜,并呈上一封书信,“重柢急报:重柢城外,四十万轩军压境。”
那车夫闻言大吃一惊,而那公子脸上却露出一个艳若朝霞的笑容,他接过书信,慢慢展开,看完后便将书信递给那车夫。他望向青磐坳谷底的方向,低喃道:“你果然不会让我失望。”
他转头对那车夫道:“魏栋,我们回重柢。”
魏栋迟疑道:“可是这里……”
公子道:“这里本就只是我们试探的一步棋,可看他的应对,倒是绝不给我们任何喘息的机会。再晚一点,恐怕我们就再也回不了重柢城了。”
魏栋恍然大悟。青磐坳这边既然已经派来了尉迟嘉,就不可能没有大队轩军接应,己方这些人即便去拦,恐怕也拦不住,而且还会延误时间。四十万轩军已经临近重柢,不久重柢就会陷入重围,到时候自己这几十人的小队想要冲进重柢更是比登天还难。
几天前守在青磐坳的渑军逃回重柢报讯,说有轩军冲破了埋伏,进了青磐坳。公子想看看是谁摆出了迷踪奇阵,又是什么人能闯过那奇阵,更想知道那人会怎样应对自己的试探,于是决定亲自来一趟青磐坳。
可是公子离开重柢才几天时间,轩军大军便已兵临城下。想着想着,魏栋的手心冒出了冷汗,那人竟是如此深不可测。
那公子走回到马车前,上了马车。他的笑容慢慢淡去,声音渐低,最后的话似乎只是说给他自己听:“你倒是真的没有手下留情。轩文基,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究竟能奉陪到什么时候吧。”
魏栋看到公子脸上的神色,心中一惊。
半个月后,白锦雁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桓琪带领那五千人马与重柢城外的大军会合。重柢已被轩军包围了十余日,但轩军只是围城,却一直没有攻城。期间,重柢不时派出渑将挑战或是想闯过轩营,都被轩军擒住。
又过了数日,一大队人马出了轩营,在重柢城下摆开阵势,旌旗招展,战鼓震天,轩军终于向渑军讨战。第一阵出马的便是白锦雁。
桓琪等人跟随轩文基在隐蔽之处观战。
元瑶熙的轻唤将桓琪的思绪拉回到现实。桓琪收回望向远处的目光,对元瑶熙说道:“重柢城外两军对垒之时,是我第二次看到她。她那时的模样与之前却是天差地别。第一次见她时,她满身血污、狼狈不堪,而重柢城外,她银盔亮甲,英姿飒爽,但是,一直浮现在我眼前的,却是她眸中那一切都不放在心上的淡然。她再三向摄政王请求要打这头一阵,摄政王才答允她,原来她是要给之前跟随她而牺牲的士兵报仇。这一战,她连斩渑国五员大将,敌人的鲜血染红了她的盔甲,她像浴血而飞的雄鹰一样。轩军士气大振,她从此声名远播。”
桓琪顿了一顿,续道:“再后来又有几场鏖战,她也立了大功,摄政王便赠她‘赤羽’之号。”
元瑶熙听完桓琪的话,对白锦雁战场上的风姿悠然神往。
半日之后,眼见离霞谷镇越来越近,三人慢慢上了官道。
沿着官道一路走来,元瑶熙发现有许多人奔着霞谷镇的方向赶去。他们有的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袱、抱着小孩,有的推着破旧的木车,扶着老人,人们的神情既惊惶又疲惫。这些人的衣着都是垆国百姓穿着的样式。
桓琪似乎看出了元瑶熙的疑问,说道:“这些人都是从垆国逃出来的难民。”
元瑶熙心头发紧,沉默不语。
一到霞谷镇,木何便带着桓琪和元瑶熙径直来到城内西北方一处僻静的小院落。给他们开门的是一个年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那年轻人一见木何,便热情地将他们迎了进去。
边往里走,那年轻人边喊:“娘,大哥,大嫂,你们看谁来了?”
院子里朝南一溜儿四间瓦房,房子不大,十分朴素整洁。
院子中间一个二十三、四岁的青年正在劈柴。那青年听见弟弟的喊声便放下手中的木柴,迎了过来。见是木何,青年十分激动,拉住木何的手,道:“原来是木大哥,几年不见,木大哥一向可好?”
木何点头道:“有劳高兄弟挂念,我很好。这次来,是要给你们添麻烦了。”
正说话间,从屋里走出两个妇人。前面一个二十多岁,容貌姣好,已身怀六甲,后面一位五十来岁,和蔼可亲。那年长的妇人道:“原来是恩公!恩公来了,哪里说得上麻烦!”
木何道:“孙大娘,你身体可好?”
孙大娘笑道:“托你的福,都好都好。我这老骨头可硬实着呢。”
木何向那孕妇宁氏道:“恭喜弟妹。”
宁氏微笑道:“多谢木大哥。”
木何向高氏兄弟一家介绍了桓琪是自己的兄弟,又道:“这位元……熙,本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因家中变故,出来寻亲,可到了霞谷镇却发现亲戚已经搬走了。我和桓琪到霞谷镇办事,与她偶遇,便想帮她一把。希望孙大娘能够让她借住一阵,并代为照顾。”
孙大娘道:“这是小事一桩,”说着拉起元瑶熙的手,温和道:“元姑娘就放心住在这里,住多久都成。”
元瑶熙十分感激,“多谢孙大娘。”
孙大娘见元瑶熙一身贵气,却十分温文有礼,颇合自己的眼缘,道:“客气什么,你就权当这是自己的家。”
这句话触动了元瑶熙的心事,元瑶熙心中一酸,但面上却依然微笑。
孙大娘特意让二儿子高盛把最西边的房间好好地收拾了一番,给元瑶熙住。原本木何和桓琪不想打扰孙大娘,打算去住客栈,却被孙大娘拦住了。
孙大娘道:“自家有地方,住什么客栈?知道你们都是大忙人,也留不下许久,在霞谷镇这些日子,就住在大娘家里吧!”
木何和桓琪见孙大娘盛情难却,而且住在这里或许也方便些,便答应了。
孙大娘让大儿媳与自己同住,两个儿子高旺、高盛住一间屋,高盛原来的房间腾出来给了木何和桓琪。
木何让元瑶熙这几天想清楚,自己想去哪,想做什么。等木何和桓琪离开霞谷镇前,好帮她安排。
几天相处下来,元瑶熙感觉孙大娘一家十分朴实和善。孙大娘是个热心肠,对自己照顾得无微不至;宁大嫂略有些内向腼腆,但为人宽和温柔;高旺和高盛正直善良,勤勉节俭。而高盛和自己年纪相仿,所以谈的话也就更多些。
元瑶熙向高盛问了木何与他们家的渊源。四年前,高旺带新婚妻子宁氏探望家住在丘丰县的岳父岳母后,返回霞谷镇的途中遇上了劫匪,正好被办事路过的木何撞见,木何赶走了劫匪,并把小两口送回了霞谷镇。高盛在讲述木何事迹的时候,流露出对木何的无限崇拜。
高盛道:“听说,木大哥后来又去了一趟我大哥遇到劫匪的地方,把那附近的山头野寨统统收拾了。那附近的老乡说,从那以后,那边再也没有强盗出没了。”
转眼间,元瑶熙已经在霞谷镇住了六天。
这些天,木何和桓琪每天都外出办事。元瑶熙在家里向孙大娘、宁大嫂学学女红家务。高旺、高盛每天都去霞谷镇城外的农田。偶尔元瑶熙也女扮男装跟高盛去城里、田间看看。木何、桓琪有空的时候,高盛就向他们学几招武功。日子过得恬淡舒心,宽松的环境、普通百姓的生活让元瑶熙的心境也慢慢平复。
这天一大早,木何和桓琪就出门了。高旺和高盛吃过早饭便去了田里。元瑶熙和孙大娘、宁大嫂一起给未出世的孩子做衣服。见一块块布料变成了一件件可爱的小衣服,元瑶熙的心里也十分喜悦,这是希望的喜悦。元瑶熙见缝衣服的彩线快要用完了,便道:“我出去买些线吧。”孙大娘笑着嘱咐了句快去快回。
元瑶熙换上男装,离开了这个小小的宁静的院落。
霞谷镇是轩国西北的边城,隶属于青州,西邻垆国边境。这座城镇并不十分大,但由于原本的人口也不多,百姓的生活还算富足。可自从葑国对垆国开战,垆国的难民大量涌入霞谷镇,这个城镇便不堪重负了。
元瑶熙慢慢地走在贯穿霞谷镇东西的映霞大街上,街道的两旁除了原本的房屋以外,所有的空地都搭上了临时的帐篷。
霞谷镇的县守刘勋已经想尽了办法安排难民的吃住,但还是不能解决所有人的温饱。再这样下去,将会有人因为饥寒而生病,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恐怕还会有疫症蔓延开来。
轩国愿意接受他国的难民,已经可以看出轩国朝廷的大度和仁慈。因为战乱时期接受难民往往意味着给自己国家带来巨大的麻烦:增加的人口的吃穿用度、难民带来的难以控制的疫病以及潜藏在难民中的危险人员等等。
元瑶熙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没留意四周的情况,冷不防听到一声大喝:“小心!”便被一股大力推向一旁。她险些摔倒,幸好被旁边包子摊的大爷及时扶住。
元瑶熙谢过大爷,抬头一看,离自己刚才站着的地方不远处,一匹狂奔而来的黑马陡然停下,它高高地扬起两只前蹄,发出咴咴的嘶鸣。
桓琪见尉迟嘉风尘仆仆,道:“摄政王竟然派你来?你们来得比我们预想的快得多。”
尉迟嘉点点头:“这是救命的紧要关头。我们都是连夜赶路。”他命同行的军医立即救治伤员,然后让人将所有活着的士兵背出青磐坳,死去的士兵就地设墓。
“我这次带了五千军士,已在青磐坳外的山下扎营,白将军的部下都到那里的营地医治。待他们恢复得差不多了,你们再带这支军队去重柢。”尉迟嘉道。
就在桓琪等人将白锦雁及其部下带出青磐坳的同时,青磐坳东坡的密林中,一辆黑色的马车飞驰而来。马车后跟着二十个劲装佩刀的黑衣人。
马车在东坡停下,车夫一挑车帘,一位身披狐裘的公子探身下车。那车夫扶住公子,慢慢走到离青磐坳谷底更近一些的地方,向谷底望去。
那公子形相清癯,脸色苍白,唇色暗淡,但容貌却柔美至极。他看了一会儿,便止不住低声咳嗽起来,他身边的车夫默默地看着他,面露忧色。他咳了好一会儿,才渐渐停歇。那车夫低声道:“公子,我们要派人拦截他们吗?”
那公子还未答话,一匹快马飞奔而至,马上的黑衣人跳下马来,向那公子跪拜,并呈上一封书信,“重柢急报:重柢城外,四十万轩军压境。”
那车夫闻言大吃一惊,而那公子脸上却露出一个艳若朝霞的笑容,他接过书信,慢慢展开,看完后便将书信递给那车夫。他望向青磐坳谷底的方向,低喃道:“你果然不会让我失望。”
他转头对那车夫道:“魏栋,我们回重柢。”
魏栋迟疑道:“可是这里……”
公子道:“这里本就只是我们试探的一步棋,可看他的应对,倒是绝不给我们任何喘息的机会。再晚一点,恐怕我们就再也回不了重柢城了。”
魏栋恍然大悟。青磐坳这边既然已经派来了尉迟嘉,就不可能没有大队轩军接应,己方这些人即便去拦,恐怕也拦不住,而且还会延误时间。四十万轩军已经临近重柢,不久重柢就会陷入重围,到时候自己这几十人的小队想要冲进重柢更是比登天还难。
几天前守在青磐坳的渑军逃回重柢报讯,说有轩军冲破了埋伏,进了青磐坳。公子想看看是谁摆出了迷踪奇阵,又是什么人能闯过那奇阵,更想知道那人会怎样应对自己的试探,于是决定亲自来一趟青磐坳。
可是公子离开重柢才几天时间,轩军大军便已兵临城下。想着想着,魏栋的手心冒出了冷汗,那人竟是如此深不可测。
那公子走回到马车前,上了马车。他的笑容慢慢淡去,声音渐低,最后的话似乎只是说给他自己听:“你倒是真的没有手下留情。轩文基,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究竟能奉陪到什么时候吧。”
魏栋看到公子脸上的神色,心中一惊。
半个月后,白锦雁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桓琪带领那五千人马与重柢城外的大军会合。重柢已被轩军包围了十余日,但轩军只是围城,却一直没有攻城。期间,重柢不时派出渑将挑战或是想闯过轩营,都被轩军擒住。
又过了数日,一大队人马出了轩营,在重柢城下摆开阵势,旌旗招展,战鼓震天,轩军终于向渑军讨战。第一阵出马的便是白锦雁。
桓琪等人跟随轩文基在隐蔽之处观战。
元瑶熙的轻唤将桓琪的思绪拉回到现实。桓琪收回望向远处的目光,对元瑶熙说道:“重柢城外两军对垒之时,是我第二次看到她。她那时的模样与之前却是天差地别。第一次见她时,她满身血污、狼狈不堪,而重柢城外,她银盔亮甲,英姿飒爽,但是,一直浮现在我眼前的,却是她眸中那一切都不放在心上的淡然。她再三向摄政王请求要打这头一阵,摄政王才答允她,原来她是要给之前跟随她而牺牲的士兵报仇。这一战,她连斩渑国五员大将,敌人的鲜血染红了她的盔甲,她像浴血而飞的雄鹰一样。轩军士气大振,她从此声名远播。”
桓琪顿了一顿,续道:“再后来又有几场鏖战,她也立了大功,摄政王便赠她‘赤羽’之号。”
元瑶熙听完桓琪的话,对白锦雁战场上的风姿悠然神往。
半日之后,眼见离霞谷镇越来越近,三人慢慢上了官道。
沿着官道一路走来,元瑶熙发现有许多人奔着霞谷镇的方向赶去。他们有的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袱、抱着小孩,有的推着破旧的木车,扶着老人,人们的神情既惊惶又疲惫。这些人的衣着都是垆国百姓穿着的样式。
桓琪似乎看出了元瑶熙的疑问,说道:“这些人都是从垆国逃出来的难民。”
元瑶熙心头发紧,沉默不语。
一到霞谷镇,木何便带着桓琪和元瑶熙径直来到城内西北方一处僻静的小院落。给他们开门的是一个年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那年轻人一见木何,便热情地将他们迎了进去。
边往里走,那年轻人边喊:“娘,大哥,大嫂,你们看谁来了?”
院子里朝南一溜儿四间瓦房,房子不大,十分朴素整洁。
院子中间一个二十三、四岁的青年正在劈柴。那青年听见弟弟的喊声便放下手中的木柴,迎了过来。见是木何,青年十分激动,拉住木何的手,道:“原来是木大哥,几年不见,木大哥一向可好?”
木何点头道:“有劳高兄弟挂念,我很好。这次来,是要给你们添麻烦了。”
正说话间,从屋里走出两个妇人。前面一个二十多岁,容貌姣好,已身怀六甲,后面一位五十来岁,和蔼可亲。那年长的妇人道:“原来是恩公!恩公来了,哪里说得上麻烦!”
木何道:“孙大娘,你身体可好?”
孙大娘笑道:“托你的福,都好都好。我这老骨头可硬实着呢。”
木何向那孕妇宁氏道:“恭喜弟妹。”
宁氏微笑道:“多谢木大哥。”
木何向高氏兄弟一家介绍了桓琪是自己的兄弟,又道:“这位元……熙,本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因家中变故,出来寻亲,可到了霞谷镇却发现亲戚已经搬走了。我和桓琪到霞谷镇办事,与她偶遇,便想帮她一把。希望孙大娘能够让她借住一阵,并代为照顾。”
孙大娘道:“这是小事一桩,”说着拉起元瑶熙的手,温和道:“元姑娘就放心住在这里,住多久都成。”
元瑶熙十分感激,“多谢孙大娘。”
孙大娘见元瑶熙一身贵气,却十分温文有礼,颇合自己的眼缘,道:“客气什么,你就权当这是自己的家。”
这句话触动了元瑶熙的心事,元瑶熙心中一酸,但面上却依然微笑。
孙大娘特意让二儿子高盛把最西边的房间好好地收拾了一番,给元瑶熙住。原本木何和桓琪不想打扰孙大娘,打算去住客栈,却被孙大娘拦住了。
孙大娘道:“自家有地方,住什么客栈?知道你们都是大忙人,也留不下许久,在霞谷镇这些日子,就住在大娘家里吧!”
木何和桓琪见孙大娘盛情难却,而且住在这里或许也方便些,便答应了。
孙大娘让大儿媳与自己同住,两个儿子高旺、高盛住一间屋,高盛原来的房间腾出来给了木何和桓琪。
木何让元瑶熙这几天想清楚,自己想去哪,想做什么。等木何和桓琪离开霞谷镇前,好帮她安排。
几天相处下来,元瑶熙感觉孙大娘一家十分朴实和善。孙大娘是个热心肠,对自己照顾得无微不至;宁大嫂略有些内向腼腆,但为人宽和温柔;高旺和高盛正直善良,勤勉节俭。而高盛和自己年纪相仿,所以谈的话也就更多些。
元瑶熙向高盛问了木何与他们家的渊源。四年前,高旺带新婚妻子宁氏探望家住在丘丰县的岳父岳母后,返回霞谷镇的途中遇上了劫匪,正好被办事路过的木何撞见,木何赶走了劫匪,并把小两口送回了霞谷镇。高盛在讲述木何事迹的时候,流露出对木何的无限崇拜。
高盛道:“听说,木大哥后来又去了一趟我大哥遇到劫匪的地方,把那附近的山头野寨统统收拾了。那附近的老乡说,从那以后,那边再也没有强盗出没了。”
转眼间,元瑶熙已经在霞谷镇住了六天。
这些天,木何和桓琪每天都外出办事。元瑶熙在家里向孙大娘、宁大嫂学学女红家务。高旺、高盛每天都去霞谷镇城外的农田。偶尔元瑶熙也女扮男装跟高盛去城里、田间看看。木何、桓琪有空的时候,高盛就向他们学几招武功。日子过得恬淡舒心,宽松的环境、普通百姓的生活让元瑶熙的心境也慢慢平复。
这天一大早,木何和桓琪就出门了。高旺和高盛吃过早饭便去了田里。元瑶熙和孙大娘、宁大嫂一起给未出世的孩子做衣服。见一块块布料变成了一件件可爱的小衣服,元瑶熙的心里也十分喜悦,这是希望的喜悦。元瑶熙见缝衣服的彩线快要用完了,便道:“我出去买些线吧。”孙大娘笑着嘱咐了句快去快回。
元瑶熙换上男装,离开了这个小小的宁静的院落。
霞谷镇是轩国西北的边城,隶属于青州,西邻垆国边境。这座城镇并不十分大,但由于原本的人口也不多,百姓的生活还算富足。可自从葑国对垆国开战,垆国的难民大量涌入霞谷镇,这个城镇便不堪重负了。
元瑶熙慢慢地走在贯穿霞谷镇东西的映霞大街上,街道的两旁除了原本的房屋以外,所有的空地都搭上了临时的帐篷。
霞谷镇的县守刘勋已经想尽了办法安排难民的吃住,但还是不能解决所有人的温饱。再这样下去,将会有人因为饥寒而生病,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恐怕还会有疫症蔓延开来。
轩国愿意接受他国的难民,已经可以看出轩国朝廷的大度和仁慈。因为战乱时期接受难民往往意味着给自己国家带来巨大的麻烦:增加的人口的吃穿用度、难民带来的难以控制的疫病以及潜藏在难民中的危险人员等等。
元瑶熙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没留意四周的情况,冷不防听到一声大喝:“小心!”便被一股大力推向一旁。她险些摔倒,幸好被旁边包子摊的大爷及时扶住。
元瑶熙谢过大爷,抬头一看,离自己刚才站着的地方不远处,一匹狂奔而来的黑马陡然停下,它高高地扬起两只前蹄,发出咴咴的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