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遭不顺利,江云熙姑且只能打道回府。
暖栀进来送信,说是俞府的人送来的。
只有一个字:安。
江云熙这才放心一些。
要下事情正是繁多,明日还要早朝,她进书房提笔写了两个字,叹口气,心不静练不下去。
于是便唤暖栀进来,只说有事问她。
暖栀站在书房门口,踌躇片刻,垂着眼睛,谨慎地走进来。
“问你点事,放松,我又不吃人,”江云熙看她神色紧张,想起上次暖栀送膳进来的时候,估计是被吓坏了,于是有意玩笑。
暖栀被逗得一笑,神态自然了许多。
“来,坐下说。”江云熙将人拉到旁边,亲亲热热地对人笑。
暖栀是她到这个时空看到的第一个人,总觉得亲切,她年纪尚小,才刚十二岁,却聪明懂事,做事稳妥,江云熙是很喜欢她的。
“暖栀,你自小便待在京都,对当今皇后可有什么了解吗?”
“了解不多……”暖栀歪着头思考,“皇后是大皇子生母算不算?”
“再想想。”江云熙道,“皇后娘娘母仪天下,再没别的了吗?”
“没有了,”暖栀摇头,“黄后娘娘那样尊贵的身份,我们寻常百姓见不到,也不曾听说她出过宫外。”
“只听说她还是苏家大小姐的时候,性情有些……乖戾,后来成了皇后便不知了,”暖栀一边想一边说,“非要再说点别的,便是皇后娘娘的母家,乃是世家大族苏家。”
“苏家几代人都出了将军,皆奉从皇命镇守在襄朝北边,朔族荒蛮,自古以来便对我朝多加进犯,幸好有苏家。”
“如今是皇后娘娘的父亲,苏大将军苏柄在北方边关镇守,这才换来大襄长久的和平。”
暖栀离开后,江云熙心更加不静了。
这么说来,大皇子不仅有皇后的支持,皇后身后还有苏家支持,苏家可不是简单的世家大族,在苏家背后的可是兵权。
再说苏柄大将军常年镇守在北方,手下的兵不仅多,还衷心,贸然换人不能服众,恐怕还会寒了将士的心。
再看四皇子,年纪小还不通事,虽然母妃贞妃娘娘得圣宠,无奈却早逝,再说贞妃母家也是靠不住的。
贞妃原名杨婕,她的父亲杨立成承祖上爵位,地位虽高,却并无实权。
泰和帝是端水大师,虽说极其喜爱四皇子,但是朝中事宜也放给大皇子去做。
诸位大臣实在猜不出皇帝心中的储君人选是谁。
如今看来,四皇子最能依靠的还是他的表舅俞靖洲,但是俞靖洲究竟是为了亲情还是为了皇位,尚且存疑。
俞靖洲在朝中的真实势力如何,更是存疑。
对了,如今的她与俞靖洲扯上关系,姑且也算是四皇子阵营的人了。
果真是一入朝廷深似海。
想想自己还身负泰和帝的重任,江云熙更是头疼。
她在纠结,不知从哪里下手才好,但她也明白,若是自己再不行动,说不定泰和帝便要拿她下手了。
若是俞靖洲在京都,或许她还可以一问,如今的状况真是抓瞎了。
还有罗央那事儿,江云熙只盼着不要出别的岔子才好,不能再等了,她想到白天罗央对她的态度,觉得很不妙。
她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所以明日得尽快去找罗央说清楚。
真到第二日的时候,江云熙想一头撞到在大殿上,心说罗央也太心急了。
真是人到倒霉的时候了,喝凉水都嫌塞牙。
事情是这样的,首先又是崔顺干的好事。
他对泰和帝道,他要收回前几日举荐江云熙做礼部尚书的建议,因为据三名吏部的女官举报,江云熙品行有缺,说她近几年的好名声可能都不是靠自己得来的。
证据便是,江云熙签名事件。
崔说口口声声说是猜测,但他说得振振有词,唾沫横飞,很显然恨不得将她马上钉在耻辱柱上。
其次便是吏部尚书周经友落井下石,说此事他有人证,人证便是女科主考官祝云山。
据他所言,祝云山很欣赏江云熙,想收她做学生,所以女科江云熙作弊是祝云山放的水。
简直是一派胡言,何其草率!虽然没有监控录像,但这样颠倒黑白果真是缺德到家了。
江云熙憋闷得胸口疼,耐下性子等他们说完,方才冷道:“说完了?说完该我说了。”
崔顺一脸得意,“多说无益,废再多口水,假的也成不了真的。”
“除非你现在还能写出名扬天下的‘江式书法’来,江学士,你能写吗?本官可听人说了,昨日你在诗社便不敢提笔,想是心虚的,更别提今日在大殿之上,卑鄙女子,休要狡辩!”
江云熙不理会他,毕竟做主的人是殿上的泰和帝。
“陛下,下官家贫,幸得承蒙贞妃娘娘恩惠,今日这才有机会站在这里。她于我有大恩大德,臣宁愿死也不愿意欺骗贞妃娘娘!”
同时,江云熙心中有个声音在说,我江芙可以被人说是平庸的,普通的,但是我决不能允许有人污蔑原来的江云熙是一个偷窃别人成果的人!
周经友道:“江学士不必多费口舌,本官在朝多年,最是厌恶弄虚作假的小人,你只管做出证明。”
“说的是,江学士请吧。”崔顺笑道,似乎笃定江云熙一定会被捶死。
一个小丫头片子罢了,谢融会栽到她手里,如今便是他来报仇的时候。
“谁说我没有证明?二位大人未免太心急了,”江云熙唇边勾起冷笑,一张清丽的小脸上全是运筹帷幄。
崔顺不信:“怎么,你要当场写吗?”
“不写,不仅现在不写,我江云熙今后也再不会写‘江式书法’!”
此话一出,礼部尚书周经友便笑了。
江云熙腹黑地冲他一扬唇,笑得像小狐狸:“周大人别忙着笑。”
周经友:“……”
“江爱卿,有什么说法吗?”泰和帝狐疑道。
“正是,”她微微一笑,“那日我听陛下所言,贞妃娘娘极爱‘江式书法’,甚至写得比臣更好,臣心中感动,觉得臣此身从此分明了!”
“天下人皆知我江云熙创立‘江式书法’,却不知这书法是我为贞妃娘娘所创,此书法娟秀雅致,还兼具活泼灵动。”
“在臣心中,这书法是贞妃娘娘的形象,是臣日夜苦读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学习时的精神寄托。”
“所以当臣得知贞妃娘娘竟也喜欢此书法时,臣便觉得再无遗憾,从此不愿再写‘江式书法’!”
江云熙说得大义凛然,自己都非常敬佩自己胡扯的能力。
再观崔顺与周经友皆是呆若木鸡。
泰和帝欣慰一笑,“江爱卿是有心的人,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多谢陛下。”江云熙行礼,复又转向崔顺与周经友二人道:“二位大人也不必着急,你们想要的证明,本官自有说法。”
说罢,江云熙从宽大的袖口中掏出几本书来,一看便很有年头了。
“这是自创立‘江式书法’以后,本官多年来所写的日志,其中笔迹皆是‘江式书法’,记录着本官一路以来的艰辛与不易,诸位想,若我当真作假,何必欺骗自己呢?”
“此事至此已然明朗,臣清清白白,祝云山祝大人亦是无妄之灾!”
泰和帝朝太监使了个眼色,那太监便心有神会地走下来,将书接过,供人传阅。
“臣自知昨日之事有误会,此中缘由又不便与外人道,于是今日晨起特意找出这几本日志,只想证明,臣此心皎皎,从未谋用任何人的成果!臣,问心无愧!”江云熙说道,大殿之上回荡着她掷地有声的话语。
泰和帝非常满意,甚至眼圈都红了:“贞爱妃没有看错人,江爱卿,快快请起!”
“诸位同朝为官,大家都要以江卿为表率啊!”泰和帝发表总结感言,大手一挥打算退朝。
“皇上,臣有本启奏!”
一个雄浑的声音叫住了泰和帝。
江云熙看去,见此人尚且年轻,三十左右,身披盔甲,膀大腰圆,一张圆乎乎的国字脸上胡子拉碴,一双眼睛又大又圆,不怒自威。
是个武将。
江云熙记得这个武将,谢融被廷杖那日,还是他说了一番令谢融不得不死的话。
她后来曾找人打听过,此人名叫刘年陈,原是南方朝港人,乃是大名鼎鼎的平南将军,十五岁便从军,作战勇猛神威。
因为襄军不擅水战,于是刘年陈便在南方招兵买马,专要水性好与心智坚定的人,成立了自己专门的抗海寇军队,这支军队便被人们称作“猛鲸军”。
有了刘年陈,还有“猛鲸军”,守望百姓安居乐业,海寇不敢来犯。
故而泰和帝封他为平南将军。
但后来刘年陈却遭到当地官员举报,说他以权谋私,守卫港口时,不用力干活儿,反而用力吃空饷,仗着百姓信任,捞尽了好处。
于是刘年陈被召回来了。
对这位将军,泰和帝应当是欣赏多余怪罪的,将人召回来后不仅不罚,反而赏了百两黄金。
这似乎表明了泰和帝的态度,朕认可你的能力,但是无奈告状的人太多,朕也很无奈,给你点钱,权当安抚,你别闹事。
刘年陈道:“启禀皇上,昨日臣收到守望监军邓颜书信,南边海寇气焰嚣张,如今已破围守望,不日便要打入夏州。一月前守望将领便奏请朝中给军中拨银两以抵抗海寇,但苦等一月没有结果。”
“军队无钱,士兵便无力,这才造成了前几日海寇大破守望,直入夏州的结果!”
话音刚落,泰和帝便怒了,一巴掌拍在龙椅上,回声震得人耳朵发疼。
“混账!守望的事,朕早早便下令给军中拨五十万两白银,为何至今白银不到,竟还让海寇打到了夏州?!”
暖栀进来送信,说是俞府的人送来的。
只有一个字:安。
江云熙这才放心一些。
要下事情正是繁多,明日还要早朝,她进书房提笔写了两个字,叹口气,心不静练不下去。
于是便唤暖栀进来,只说有事问她。
暖栀站在书房门口,踌躇片刻,垂着眼睛,谨慎地走进来。
“问你点事,放松,我又不吃人,”江云熙看她神色紧张,想起上次暖栀送膳进来的时候,估计是被吓坏了,于是有意玩笑。
暖栀被逗得一笑,神态自然了许多。
“来,坐下说。”江云熙将人拉到旁边,亲亲热热地对人笑。
暖栀是她到这个时空看到的第一个人,总觉得亲切,她年纪尚小,才刚十二岁,却聪明懂事,做事稳妥,江云熙是很喜欢她的。
“暖栀,你自小便待在京都,对当今皇后可有什么了解吗?”
“了解不多……”暖栀歪着头思考,“皇后是大皇子生母算不算?”
“再想想。”江云熙道,“皇后娘娘母仪天下,再没别的了吗?”
“没有了,”暖栀摇头,“黄后娘娘那样尊贵的身份,我们寻常百姓见不到,也不曾听说她出过宫外。”
“只听说她还是苏家大小姐的时候,性情有些……乖戾,后来成了皇后便不知了,”暖栀一边想一边说,“非要再说点别的,便是皇后娘娘的母家,乃是世家大族苏家。”
“苏家几代人都出了将军,皆奉从皇命镇守在襄朝北边,朔族荒蛮,自古以来便对我朝多加进犯,幸好有苏家。”
“如今是皇后娘娘的父亲,苏大将军苏柄在北方边关镇守,这才换来大襄长久的和平。”
暖栀离开后,江云熙心更加不静了。
这么说来,大皇子不仅有皇后的支持,皇后身后还有苏家支持,苏家可不是简单的世家大族,在苏家背后的可是兵权。
再说苏柄大将军常年镇守在北方,手下的兵不仅多,还衷心,贸然换人不能服众,恐怕还会寒了将士的心。
再看四皇子,年纪小还不通事,虽然母妃贞妃娘娘得圣宠,无奈却早逝,再说贞妃母家也是靠不住的。
贞妃原名杨婕,她的父亲杨立成承祖上爵位,地位虽高,却并无实权。
泰和帝是端水大师,虽说极其喜爱四皇子,但是朝中事宜也放给大皇子去做。
诸位大臣实在猜不出皇帝心中的储君人选是谁。
如今看来,四皇子最能依靠的还是他的表舅俞靖洲,但是俞靖洲究竟是为了亲情还是为了皇位,尚且存疑。
俞靖洲在朝中的真实势力如何,更是存疑。
对了,如今的她与俞靖洲扯上关系,姑且也算是四皇子阵营的人了。
果真是一入朝廷深似海。
想想自己还身负泰和帝的重任,江云熙更是头疼。
她在纠结,不知从哪里下手才好,但她也明白,若是自己再不行动,说不定泰和帝便要拿她下手了。
若是俞靖洲在京都,或许她还可以一问,如今的状况真是抓瞎了。
还有罗央那事儿,江云熙只盼着不要出别的岔子才好,不能再等了,她想到白天罗央对她的态度,觉得很不妙。
她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所以明日得尽快去找罗央说清楚。
真到第二日的时候,江云熙想一头撞到在大殿上,心说罗央也太心急了。
真是人到倒霉的时候了,喝凉水都嫌塞牙。
事情是这样的,首先又是崔顺干的好事。
他对泰和帝道,他要收回前几日举荐江云熙做礼部尚书的建议,因为据三名吏部的女官举报,江云熙品行有缺,说她近几年的好名声可能都不是靠自己得来的。
证据便是,江云熙签名事件。
崔说口口声声说是猜测,但他说得振振有词,唾沫横飞,很显然恨不得将她马上钉在耻辱柱上。
其次便是吏部尚书周经友落井下石,说此事他有人证,人证便是女科主考官祝云山。
据他所言,祝云山很欣赏江云熙,想收她做学生,所以女科江云熙作弊是祝云山放的水。
简直是一派胡言,何其草率!虽然没有监控录像,但这样颠倒黑白果真是缺德到家了。
江云熙憋闷得胸口疼,耐下性子等他们说完,方才冷道:“说完了?说完该我说了。”
崔顺一脸得意,“多说无益,废再多口水,假的也成不了真的。”
“除非你现在还能写出名扬天下的‘江式书法’来,江学士,你能写吗?本官可听人说了,昨日你在诗社便不敢提笔,想是心虚的,更别提今日在大殿之上,卑鄙女子,休要狡辩!”
江云熙不理会他,毕竟做主的人是殿上的泰和帝。
“陛下,下官家贫,幸得承蒙贞妃娘娘恩惠,今日这才有机会站在这里。她于我有大恩大德,臣宁愿死也不愿意欺骗贞妃娘娘!”
同时,江云熙心中有个声音在说,我江芙可以被人说是平庸的,普通的,但是我决不能允许有人污蔑原来的江云熙是一个偷窃别人成果的人!
周经友道:“江学士不必多费口舌,本官在朝多年,最是厌恶弄虚作假的小人,你只管做出证明。”
“说的是,江学士请吧。”崔顺笑道,似乎笃定江云熙一定会被捶死。
一个小丫头片子罢了,谢融会栽到她手里,如今便是他来报仇的时候。
“谁说我没有证明?二位大人未免太心急了,”江云熙唇边勾起冷笑,一张清丽的小脸上全是运筹帷幄。
崔顺不信:“怎么,你要当场写吗?”
“不写,不仅现在不写,我江云熙今后也再不会写‘江式书法’!”
此话一出,礼部尚书周经友便笑了。
江云熙腹黑地冲他一扬唇,笑得像小狐狸:“周大人别忙着笑。”
周经友:“……”
“江爱卿,有什么说法吗?”泰和帝狐疑道。
“正是,”她微微一笑,“那日我听陛下所言,贞妃娘娘极爱‘江式书法’,甚至写得比臣更好,臣心中感动,觉得臣此身从此分明了!”
“天下人皆知我江云熙创立‘江式书法’,却不知这书法是我为贞妃娘娘所创,此书法娟秀雅致,还兼具活泼灵动。”
“在臣心中,这书法是贞妃娘娘的形象,是臣日夜苦读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学习时的精神寄托。”
“所以当臣得知贞妃娘娘竟也喜欢此书法时,臣便觉得再无遗憾,从此不愿再写‘江式书法’!”
江云熙说得大义凛然,自己都非常敬佩自己胡扯的能力。
再观崔顺与周经友皆是呆若木鸡。
泰和帝欣慰一笑,“江爱卿是有心的人,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多谢陛下。”江云熙行礼,复又转向崔顺与周经友二人道:“二位大人也不必着急,你们想要的证明,本官自有说法。”
说罢,江云熙从宽大的袖口中掏出几本书来,一看便很有年头了。
“这是自创立‘江式书法’以后,本官多年来所写的日志,其中笔迹皆是‘江式书法’,记录着本官一路以来的艰辛与不易,诸位想,若我当真作假,何必欺骗自己呢?”
“此事至此已然明朗,臣清清白白,祝云山祝大人亦是无妄之灾!”
泰和帝朝太监使了个眼色,那太监便心有神会地走下来,将书接过,供人传阅。
“臣自知昨日之事有误会,此中缘由又不便与外人道,于是今日晨起特意找出这几本日志,只想证明,臣此心皎皎,从未谋用任何人的成果!臣,问心无愧!”江云熙说道,大殿之上回荡着她掷地有声的话语。
泰和帝非常满意,甚至眼圈都红了:“贞爱妃没有看错人,江爱卿,快快请起!”
“诸位同朝为官,大家都要以江卿为表率啊!”泰和帝发表总结感言,大手一挥打算退朝。
“皇上,臣有本启奏!”
一个雄浑的声音叫住了泰和帝。
江云熙看去,见此人尚且年轻,三十左右,身披盔甲,膀大腰圆,一张圆乎乎的国字脸上胡子拉碴,一双眼睛又大又圆,不怒自威。
是个武将。
江云熙记得这个武将,谢融被廷杖那日,还是他说了一番令谢融不得不死的话。
她后来曾找人打听过,此人名叫刘年陈,原是南方朝港人,乃是大名鼎鼎的平南将军,十五岁便从军,作战勇猛神威。
因为襄军不擅水战,于是刘年陈便在南方招兵买马,专要水性好与心智坚定的人,成立了自己专门的抗海寇军队,这支军队便被人们称作“猛鲸军”。
有了刘年陈,还有“猛鲸军”,守望百姓安居乐业,海寇不敢来犯。
故而泰和帝封他为平南将军。
但后来刘年陈却遭到当地官员举报,说他以权谋私,守卫港口时,不用力干活儿,反而用力吃空饷,仗着百姓信任,捞尽了好处。
于是刘年陈被召回来了。
对这位将军,泰和帝应当是欣赏多余怪罪的,将人召回来后不仅不罚,反而赏了百两黄金。
这似乎表明了泰和帝的态度,朕认可你的能力,但是无奈告状的人太多,朕也很无奈,给你点钱,权当安抚,你别闹事。
刘年陈道:“启禀皇上,昨日臣收到守望监军邓颜书信,南边海寇气焰嚣张,如今已破围守望,不日便要打入夏州。一月前守望将领便奏请朝中给军中拨银两以抵抗海寇,但苦等一月没有结果。”
“军队无钱,士兵便无力,这才造成了前几日海寇大破守望,直入夏州的结果!”
话音刚落,泰和帝便怒了,一巴掌拍在龙椅上,回声震得人耳朵发疼。
“混账!守望的事,朕早早便下令给军中拨五十万两白银,为何至今白银不到,竟还让海寇打到了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