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投稿
一天的时间就把初一的数学语文解决了,余苒放松了不少。出了空间,进了厨房打算为下班回家的老爸老妈做点儿好吃的。中午的米饭还有剩,但不多,余苒打算用它再加上点儿小米、玉米渣熬个粥,配上老妈腌好的小咸菜。和点儿面烙个千层饼,泡点儿木耳,和白菜鸡蛋炒一个就可以了。
和好面,放在靠近煤炉子的地方醒面。泡上木耳,将白菜切好,做好准备工作,余苒又回了老爸老妈屋里。打开了电视,没有几个频道,也没有感兴趣的节目,余苒又关了电视。在屋里转了转,又去了哥哥的屋里,找出一本《故事会》,一本《知音》,还有两本《大众电影》,够她看半天了。
看完《知音》,再读《故事会》,怎么说呢,让从后世回来浸淫各类网文的余苒觉得太小儿科了。也许自己也可以投投稿挣点零花钱……
看看时间,快五点了。余苒开始做晚饭。先把锅放在煤炉子上熬粥,米饭和热水是现成的,小米和玉米渣用不了多长时间。只是开锅后要时不时的搅一搅。
余苒把醒好的面拿出来开始做饼,这也是余苒拿手的面食之一。将面饼擀开,撒好食盐五香粉,用擀面杖再擀开固定,倒上花生油匀开,把面饼卷好,分成四个饼胚。
余苒打算用与西屋相连的土灶烙饼,这样一锅就出了。从柴房里抱出一捆玉米秸秆,准备好废纸玉米叶,麻利地点火,火起来后塞上几根玉米杆。赶紧跑去洗手、擦手,将饼胚擀开,依次放入放入锅中。
从橱柜里拿出咸菜碗,从腌菜缸里掏出个芥菜疙瘩,切薄片再切成细丝,用温水泡过后放入咸菜碗,滴入两滴香油拌匀。
走进土灶,给大饼翻了个身,又加入两根玉米杆,小火烤着等熟就行了。走进屋里搅搅粥锅,将煤炉半封慢熬。
抬头看看墙上挂的座钟,五点二十,老妈快回来了,老爸还得再等会儿。重生前老妈去世快两年,老爸却有近十年未见了。最后几年老爸生活不能自理,出行只能靠轮椅,自己吃个饭都是颤颤巍巍的,让人看着心里难受。
听到大门口有动静,抬头看看是大黄在迎接老妈。估计用不了十分钟老爸也该到家了。准备炒菜。将拿出来的三个鸡蛋打入碗中搅动,打开煤气灶,在锅中倒入花生油,油热后加入鸡蛋液,快成型后用筷子滑动分隔,用铲子铲出装盘。重新倒入花生油,加入葱花姜丝,翻炒后先后加入木耳白菜,然后再放入鸡蛋块,加入酱油、食用盐、味精调味,最后装盘。
这时门口又有了动静,估计是老爸回来了。余苒将菜放到老爸老妈屋里的饭桌上,再摆上咸菜碗,搅搅粥锅,盛好三碗放到桌上,又奔向堂屋将土灶上的千层饼捡出来放在盘子里。
扬起笑脸看向走进门的老爸:“老爸,你回来了!洗洗手就吃饭了!”
老爸余刚微笑点头:“好!”
年轻时的老爸一表人才。身高有一米八,身材挺拔,五官俊朗。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属于有内秀的人。从部队转业后进了工厂,现在已经是八级钳工。一双大手布满老茧,摸着都剌手。
余苒看着洗完手的老爸老妈;“快坐下尝尝我的手艺。”
老爸老妈坐下,老爸先端起粥碗喝了口粥,又夹了口白菜木耳,“味道不错,手艺见涨!”
老妈笑着说:“闺女放假,我和你爸享福了,回家能吃上现成饭了。”
老爸撕了块烙饼,咬了口:“饼也烙的不错,层多,外焦内软,咸淡适中。”
余苒看老爸老妈吃的开心,也跟着笑:“我放假吗,应该的。”
老妈喝口粥,夹了点儿芥菜丝:“这咸菜也拌的不错。”又问老爸“再过几天就过年了,你们发什么年货?”
老爸:“听说是五斤带鱼,五斤猪肉,还有一对枕巾。”又看了眼女儿:“听说枕巾上印的是牡丹花,很漂亮。拿回来给你。”
余苒笑着点头“谢谢爸。”从小到大,老爸手里有了好东西,第一个考虑的就是自己这个宝贝女儿,为此老妈没少吃醋。
吃完饭,余苒给大黄的食盆里放了粥,加了点儿菜汤白菜鸡蛋,又将烙饼撕碎放入盆里。大黄等在旁边摇着尾巴。余苒揉揉狗头:“吃吧吃吧。”
余苒回了自己屋,坐到了书桌前。想着写点什么去投稿,老妈说快过年了,让余苒想起了赵老师、李老师拍的电影《过年》。余苒觉得可以借用其中的一些情节。在纸上写写画画,构思情节。写的差不多时将文案放入空间。
投稿的收信地址她并不打算写家里。经过前世的她很明白,老爸还算公平,老妈绝对是重男轻女。老妈去世前十几年,特别是老爸去世后,老妈最擅长的就是劫富济贫。自己的工资卡交给了儿子,缺什么东西都会给女儿打电话。离家最近的超市不过五百米,网上购物也超级方便。不要问她为什么不去超市买,问就是“超市里的东西太贵。”问为什么不让哥哥买,不是装没听到就是“他哪会买这些东西。”在老妈的心里。家里的房子票子都应该是儿子的,花钱的事就该找女儿,毕竟自己生了她。
早晨又被老妈喊醒:“中午你看着做。我买猪肉回来,今天是小年,晚上咱们吃饺子。”
余苒应了声,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完吃了早饭喂了狗,又开始忙自己的事。今天她要把初二的数学捋一遍,拿着初二的数学书进了空间。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什么平方差、因式分解,这样那样的公式,不再让人头疼,余苒也找到了解题的乐趣。
初二的数学完美解决,余苒出了空间。虽然家里没人,也不能老在空间里呆着,要知道大变活人也是很吓人的。
和好面,放在靠近煤炉子的地方醒面。泡上木耳,将白菜切好,做好准备工作,余苒又回了老爸老妈屋里。打开了电视,没有几个频道,也没有感兴趣的节目,余苒又关了电视。在屋里转了转,又去了哥哥的屋里,找出一本《故事会》,一本《知音》,还有两本《大众电影》,够她看半天了。
看完《知音》,再读《故事会》,怎么说呢,让从后世回来浸淫各类网文的余苒觉得太小儿科了。也许自己也可以投投稿挣点零花钱……
看看时间,快五点了。余苒开始做晚饭。先把锅放在煤炉子上熬粥,米饭和热水是现成的,小米和玉米渣用不了多长时间。只是开锅后要时不时的搅一搅。
余苒把醒好的面拿出来开始做饼,这也是余苒拿手的面食之一。将面饼擀开,撒好食盐五香粉,用擀面杖再擀开固定,倒上花生油匀开,把面饼卷好,分成四个饼胚。
余苒打算用与西屋相连的土灶烙饼,这样一锅就出了。从柴房里抱出一捆玉米秸秆,准备好废纸玉米叶,麻利地点火,火起来后塞上几根玉米杆。赶紧跑去洗手、擦手,将饼胚擀开,依次放入放入锅中。
从橱柜里拿出咸菜碗,从腌菜缸里掏出个芥菜疙瘩,切薄片再切成细丝,用温水泡过后放入咸菜碗,滴入两滴香油拌匀。
走进土灶,给大饼翻了个身,又加入两根玉米杆,小火烤着等熟就行了。走进屋里搅搅粥锅,将煤炉半封慢熬。
抬头看看墙上挂的座钟,五点二十,老妈快回来了,老爸还得再等会儿。重生前老妈去世快两年,老爸却有近十年未见了。最后几年老爸生活不能自理,出行只能靠轮椅,自己吃个饭都是颤颤巍巍的,让人看着心里难受。
听到大门口有动静,抬头看看是大黄在迎接老妈。估计用不了十分钟老爸也该到家了。准备炒菜。将拿出来的三个鸡蛋打入碗中搅动,打开煤气灶,在锅中倒入花生油,油热后加入鸡蛋液,快成型后用筷子滑动分隔,用铲子铲出装盘。重新倒入花生油,加入葱花姜丝,翻炒后先后加入木耳白菜,然后再放入鸡蛋块,加入酱油、食用盐、味精调味,最后装盘。
这时门口又有了动静,估计是老爸回来了。余苒将菜放到老爸老妈屋里的饭桌上,再摆上咸菜碗,搅搅粥锅,盛好三碗放到桌上,又奔向堂屋将土灶上的千层饼捡出来放在盘子里。
扬起笑脸看向走进门的老爸:“老爸,你回来了!洗洗手就吃饭了!”
老爸余刚微笑点头:“好!”
年轻时的老爸一表人才。身高有一米八,身材挺拔,五官俊朗。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属于有内秀的人。从部队转业后进了工厂,现在已经是八级钳工。一双大手布满老茧,摸着都剌手。
余苒看着洗完手的老爸老妈;“快坐下尝尝我的手艺。”
老爸老妈坐下,老爸先端起粥碗喝了口粥,又夹了口白菜木耳,“味道不错,手艺见涨!”
老妈笑着说:“闺女放假,我和你爸享福了,回家能吃上现成饭了。”
老爸撕了块烙饼,咬了口:“饼也烙的不错,层多,外焦内软,咸淡适中。”
余苒看老爸老妈吃的开心,也跟着笑:“我放假吗,应该的。”
老妈喝口粥,夹了点儿芥菜丝:“这咸菜也拌的不错。”又问老爸“再过几天就过年了,你们发什么年货?”
老爸:“听说是五斤带鱼,五斤猪肉,还有一对枕巾。”又看了眼女儿:“听说枕巾上印的是牡丹花,很漂亮。拿回来给你。”
余苒笑着点头“谢谢爸。”从小到大,老爸手里有了好东西,第一个考虑的就是自己这个宝贝女儿,为此老妈没少吃醋。
吃完饭,余苒给大黄的食盆里放了粥,加了点儿菜汤白菜鸡蛋,又将烙饼撕碎放入盆里。大黄等在旁边摇着尾巴。余苒揉揉狗头:“吃吧吃吧。”
余苒回了自己屋,坐到了书桌前。想着写点什么去投稿,老妈说快过年了,让余苒想起了赵老师、李老师拍的电影《过年》。余苒觉得可以借用其中的一些情节。在纸上写写画画,构思情节。写的差不多时将文案放入空间。
投稿的收信地址她并不打算写家里。经过前世的她很明白,老爸还算公平,老妈绝对是重男轻女。老妈去世前十几年,特别是老爸去世后,老妈最擅长的就是劫富济贫。自己的工资卡交给了儿子,缺什么东西都会给女儿打电话。离家最近的超市不过五百米,网上购物也超级方便。不要问她为什么不去超市买,问就是“超市里的东西太贵。”问为什么不让哥哥买,不是装没听到就是“他哪会买这些东西。”在老妈的心里。家里的房子票子都应该是儿子的,花钱的事就该找女儿,毕竟自己生了她。
早晨又被老妈喊醒:“中午你看着做。我买猪肉回来,今天是小年,晚上咱们吃饺子。”
余苒应了声,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完吃了早饭喂了狗,又开始忙自己的事。今天她要把初二的数学捋一遍,拿着初二的数学书进了空间。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什么平方差、因式分解,这样那样的公式,不再让人头疼,余苒也找到了解题的乐趣。
初二的数学完美解决,余苒出了空间。虽然家里没人,也不能老在空间里呆着,要知道大变活人也是很吓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