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天气转暖,开学也已经一月有余。余苒在校门口传达室的小黑板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明白是自己的投稿有消息了。拿着学生证去传达室取了信,一看是两封,转手放进书包,实则收入空间里。马上周末了,回家再看也可以。

    周六附近有大集,上午有课,余苒打算中午吃完饭去转转,看看能不能买两棵果树栽在空间里。吃完午饭,余苒骑着自行车去了大集。这时候逛大集的人数少多了。

    余苒走走停停,看到了一个卖果树的老大爷,大爷六十多岁,额头眼角布满皱纹。听到余苒找果树,指指旁边:“在那儿呢。你要什么树?”

    余苒:“大爷您都有什么树?”

    “苹果、梨、还有枣树。”

    余苒:“您怎么卖啊?”

    “三块钱一棵。多买就给你便宜点儿。”

    余苒:“我买四棵,十块钱行不行?”

    大爷思忖了下:“我这一共还剩下六棵。除了苹果、梨、枣树,还有一棵桃树、一棵杏树,就是比较小。孩子挖错了,本来该再养两年。十二块钱,你要是要就都拿走。”

    余苒打量了下,桃树苗和杏树苗确实要比另外几棵矮了不少。但种在空间里成活应该没有问题。

    掏出十二块钱递给老大爷。又让他帮着把果树苗捆在自行车后座,谢了老大爷往家走了。在路上无人的地方将果树苗收进了空间。

    掏出钥匙打开自家大门,还没有走进去,大黄就从里边冲了出来。前爪搭在自行车的车把上,尾巴几乎要摇成了残影。

    余苒:“行了行了,知道你想我了。让我进去。”

    大黄退到一边摇尾巴,余苒推着自行车走进院子,将自行车放到柴房边的停车棚里。回到大门口把大门插好,拎着书包进了自己屋。大黄跟着进了屋,余苒揉着它的头:“想我了?”从书包里掏出前一天学校食堂卖的半个豆窝头。“给你尝尝这个。”余苒将窝头分成几块,喂给大黄。大黄的尾巴摇的更欢了。

    余苒将家里的铁镐、铁锹收进空间,然后去了趟厕所,再从厕所进了空间。在空间里挖坑将几棵树种下,从厨房接了水浇下去。一时间觉得有轻微震动,抬眼望去,空间又大了一圈。原来房子四周到院子边缘大约有十米的距离,现在估计得多出来五六米。

    上一次有变化,还是余苒翻出家里存的菜籽,种了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的时候。空间地方不大,余苒一样也就种了三五棵。菠菜种了一小块地,也就三平米。现在菠菜可以吃了。其它几样还需要再长长。现在空间变大了,余苒想着再多种点植物。

    余苒带着拔好的菠菜从空间出来,把铁镐、铁锹也放回了柴房。

    回了自己屋,余苒将两本杂志的回信拿了出来。对的,是两封信。余苒先拆开《萌芽》的信封。信上写着同意录用《重逢》这个故事,故事将登在下个月的杂志上。届时杂志也会寄到收信地址。随信还有一张95元汇款单。《重逢》字数比较多,差不多八千字。

    这个价格余苒还算满意。她在网上搜了八十年代的稿费,最高千字二十。自己一个小新人,这个价位可以了。

    再拆开另一封信,是《故事会》的录用通知单,内容和《萌芽》的差不多。里面也有一张汇款单,六十元。看起来两家杂志社的稿费标准差不多。余苒进了空间,将信件汇款单也带了进去,明天下午回学校前去邮局取款。余苒有点儿小欣喜,终于不用作“伸手党”,跟老爸老妈要钱了。要知道这会儿老爸老妈的工资加一起也不到两百元。

    余苒想再写个故事挣稿费。这个时候伤痕文学应该比较流行。余苒想起那个赚人眼泪的电视剧《孽债》,“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不过这个篇幅太长,对她来说有难度。又觉得这个故事很虐,自己一个高中生驾驭它有点儿困难。

    余苒在村子里上小学时,任课教师里就有知青。写点儿他们的故事对她来说应该也不难。拿起笔开始构思故事:在乡村插队的一对青年男女在农村为了生存努力奋斗,适应农村的生活后,利用所学知识改变现状、造福乡村,后来两人相知相恋,相互鼓励,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最后拖儿带女考上大学的故事,余苒给升华了下,命名为《初心》。

章节目录

女教授重回八零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吾乃千家雨J67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吾乃千家雨J67并收藏女教授重回八零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