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祐年间,曾经辉煌强大的盛唐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洗礼以后,已然变得破败不堪。天祐是昭宗皇帝李烨的年号。即位不久的李柷尚为年幼,连改元这样小小的权利都没有,完全沦为梁王朱全忠统治天下的傀儡。
梁王朱全忠,原名朱温。曾是黄巢部将,后归降于大唐,并被先皇赐名全忠。他心狠手辣,城府极深。在他几番波折之下,终于爬上了如今大掌兵权的位置。现在的长安城只认朱氏,不认李氏,唐朝从此也算是名存实亡了。
晋王李克用,祖上平黄巢起义有功,故而赐得李姓。他素来与梁王不合,加之梁王当年设计陷害他,如今更是与梁王水火不容。他忠于大唐,然而在他得知朱全忠偷天换日,窃取皇权的恶行之后,更是愤然于晋地割据,以对抗朱全忠所谓的“大唐军队”。一呼百应,各地也先后以“清君侧,佑大唐”之名,割据起义。
袁家乃晋地一将门大族。正值此际,亦响应号召,全府上下跟随袁家大公子尽数投奔到李克用麾下。袁家大公子袁瑨乃一代猛将,熟读兵书,年少有为,更是骁勇过人,诚乃英雄之少年。
袁府处于晋地,故而未因此事而挪动府址。晋州城外环有一水,河边生有成片竹林,鸟语花香,幽静深邃。一位身着玄衣,腰束红带的年轻公子立于河畔,他的腰间别着一块袁家的古铜色将牌。只见他看着那棵粗壮的青竹,目光略显黯然。原来这青竹上刻有歪歪扭扭的“鸳鸯”二字,这位公子用右手轻抚着这根青竹上的字,微微叹气:
“阿杨,三年了,我终于有机会能为你报仇了。”
记得四年前,这还是棵小青笋。那时,两人彼此透露心声,令那青笋成为了他们的见证,并将“鸳鸯”两字刻于其上。至于为何是“鸳鸯”二字兴许是当时正值鸳鸯戏水之季,而袁,杨二字的谐音亦为“鸳鸯”,故自比鸳鸯以示携手共白头,永远不离弃。
……
翌日,晨。
燕王刘仁恭见利忘义,投靠于朱全忠麾下,并发兵阻断了晋王的粮道。李克用大怒,亲率大军出征幽州。为了晋地安全,袁瑨领着五万余袁家军将士留守于晋州城内。不知不觉间袁家军已在晋州城内戍守了三日。在此期间,袁家军无一人守城懈怠。
然而第四日,晋地黑云压城。不远处来了一支数万人的兵马。袁瑨远远观望,无论怎么看,也不像是李元帅凯旋而来的军队。
“全军戒备!”袁瑨很快察觉出了事情的异样。话音未落,全城上下一时间弓如满月,城门后整装列阵。气氛瞬间凝固,如临大敌。
城外的神秘军队渐渐逼近,一面“唐”字大旗在风中张扬地飘舞着。这为首将领一身金甲,后有红披。满脸横肉,一道疤痕斜跨了半张胖脸,凶恶狰狞。袁瑨一看,立马令二弟袁瑁去城门备守。
那唐军将领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全然不把袁瑨放在眼里:“乳臭未干的毛小子,我劝你趁早出城缴械,投降受死。或许你潘爷爷我还可以留你个全尸。”说罢,他仰天大笑,此番言语可谓是狂妄至极。
袁瑨看了看自己身上父亲留下的略显陈旧的金甲,又摸出了一把青木簪子。他顿了一下,便将簪子收了起来。目光坚定地回应道:“老顽固,袁某今日定会取下你的项上人头!”那潘统领一听,顿时勃然大怒,愤然下令强攻此城。
“放!”
在袁瑨一声令下,刹那间,城内万箭齐发。敌军将士应声倒地。渐渐地,敌军逼近了城门,他们开始不遗余力地猛击城门,试图冲破城门,杀入晋州城内。城墙之上架起一架又一架攻城云梯。一个倒下,另外一个又架了上来。几名“唐”军士兵身手略微敏捷一点,率先登上城墙,与城上的袁家军士展开厮杀。袁瑨见状,提出一杆展露寒芒的钢枪,杀入敌阵之中。钢枪几番挥舞,寒芒扫过之处,必有敌士血肉模糊。一名又一名的唐军倒在血泊之中,袁瑨领着亲兵一路势如破竹,推云梯,斩贼寇,将城墙上的“唐”军驱杀殆尽。
可是,正值此刻,晋州城的东城门被攻破了。大批“唐军”蜂拥而至,一股脑地杀向城内。袁瑁率着袁家兵士与冲入城内的敌人混杀在一起。潘统领手提长刀检驾马来袭,借着坐骑的优势,“唐”军的骑兵很快冲散了步兵的防备。徒步迎战的袁瑁也因不敌骑兵的侵袭,负了伤,险些丢了性命。紧接着被士兵们互送到了城巷之中。潘统领不想留一个活口,准备赶尽杀绝,让“唐”军的铁蹄踏破晋州城。不料,袁瑨领着城上的那批军士突然袭击。乱箭穿空,打了“唐”军一个措手不及,“唐”军大乱。与此同时,有袁家士兵望见了城外千里迢迢赶来的轻骑军队。那是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率来的军队。
“援军来了!兄弟们,杀!!!”袁瑨一边喊一边射出箭矢。形势发生了逆转,胜利的曙光渐渐偏向晋州守军。“唐”军为首的潘统领略显慌乱,情急之下,调转了马头:
“全军折返,准备……”
话音未落,便被袁瑨一箭送上了黄泉。袁家三公子袁玳率兵自巷内而出,反攻混乱的“唐”军。潘统领一死,“唐”军顿时群龙无首,成了一盘散沙,不堪一击。霎时,李存勖的轻骑杀入城内,“唐”军之中凡抗击者皆斩。战毕,“唐”军归降两万余人。此战完毕不久,李克用大军凯旋而归。大军攻克幽州,燕王刘仁恭率部退守青州城内。李克用留养子李嗣源领军六万镇守幽州城。
此日夜里,城内万家灯火,庆大战胜利。独袁瑨一人坐在城外的竹林之中,他盯着手里的那根青木簪子发呆。当年若是他能回来早点,她也不至于被那朱贼的魔爪所□□,以致清白被污,失了性命。一想到这儿,他便紧紧攥住了木簪,悔恨不已。月光之下,他的脸上划过了一滴莹泪:
“阿杨……”
竹林中叶声作响,起风了……
……
梁王朱全忠,原名朱温。曾是黄巢部将,后归降于大唐,并被先皇赐名全忠。他心狠手辣,城府极深。在他几番波折之下,终于爬上了如今大掌兵权的位置。现在的长安城只认朱氏,不认李氏,唐朝从此也算是名存实亡了。
晋王李克用,祖上平黄巢起义有功,故而赐得李姓。他素来与梁王不合,加之梁王当年设计陷害他,如今更是与梁王水火不容。他忠于大唐,然而在他得知朱全忠偷天换日,窃取皇权的恶行之后,更是愤然于晋地割据,以对抗朱全忠所谓的“大唐军队”。一呼百应,各地也先后以“清君侧,佑大唐”之名,割据起义。
袁家乃晋地一将门大族。正值此际,亦响应号召,全府上下跟随袁家大公子尽数投奔到李克用麾下。袁家大公子袁瑨乃一代猛将,熟读兵书,年少有为,更是骁勇过人,诚乃英雄之少年。
袁府处于晋地,故而未因此事而挪动府址。晋州城外环有一水,河边生有成片竹林,鸟语花香,幽静深邃。一位身着玄衣,腰束红带的年轻公子立于河畔,他的腰间别着一块袁家的古铜色将牌。只见他看着那棵粗壮的青竹,目光略显黯然。原来这青竹上刻有歪歪扭扭的“鸳鸯”二字,这位公子用右手轻抚着这根青竹上的字,微微叹气:
“阿杨,三年了,我终于有机会能为你报仇了。”
记得四年前,这还是棵小青笋。那时,两人彼此透露心声,令那青笋成为了他们的见证,并将“鸳鸯”两字刻于其上。至于为何是“鸳鸯”二字兴许是当时正值鸳鸯戏水之季,而袁,杨二字的谐音亦为“鸳鸯”,故自比鸳鸯以示携手共白头,永远不离弃。
……
翌日,晨。
燕王刘仁恭见利忘义,投靠于朱全忠麾下,并发兵阻断了晋王的粮道。李克用大怒,亲率大军出征幽州。为了晋地安全,袁瑨领着五万余袁家军将士留守于晋州城内。不知不觉间袁家军已在晋州城内戍守了三日。在此期间,袁家军无一人守城懈怠。
然而第四日,晋地黑云压城。不远处来了一支数万人的兵马。袁瑨远远观望,无论怎么看,也不像是李元帅凯旋而来的军队。
“全军戒备!”袁瑨很快察觉出了事情的异样。话音未落,全城上下一时间弓如满月,城门后整装列阵。气氛瞬间凝固,如临大敌。
城外的神秘军队渐渐逼近,一面“唐”字大旗在风中张扬地飘舞着。这为首将领一身金甲,后有红披。满脸横肉,一道疤痕斜跨了半张胖脸,凶恶狰狞。袁瑨一看,立马令二弟袁瑁去城门备守。
那唐军将领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全然不把袁瑨放在眼里:“乳臭未干的毛小子,我劝你趁早出城缴械,投降受死。或许你潘爷爷我还可以留你个全尸。”说罢,他仰天大笑,此番言语可谓是狂妄至极。
袁瑨看了看自己身上父亲留下的略显陈旧的金甲,又摸出了一把青木簪子。他顿了一下,便将簪子收了起来。目光坚定地回应道:“老顽固,袁某今日定会取下你的项上人头!”那潘统领一听,顿时勃然大怒,愤然下令强攻此城。
“放!”
在袁瑨一声令下,刹那间,城内万箭齐发。敌军将士应声倒地。渐渐地,敌军逼近了城门,他们开始不遗余力地猛击城门,试图冲破城门,杀入晋州城内。城墙之上架起一架又一架攻城云梯。一个倒下,另外一个又架了上来。几名“唐”军士兵身手略微敏捷一点,率先登上城墙,与城上的袁家军士展开厮杀。袁瑨见状,提出一杆展露寒芒的钢枪,杀入敌阵之中。钢枪几番挥舞,寒芒扫过之处,必有敌士血肉模糊。一名又一名的唐军倒在血泊之中,袁瑨领着亲兵一路势如破竹,推云梯,斩贼寇,将城墙上的“唐”军驱杀殆尽。
可是,正值此刻,晋州城的东城门被攻破了。大批“唐军”蜂拥而至,一股脑地杀向城内。袁瑁率着袁家兵士与冲入城内的敌人混杀在一起。潘统领手提长刀检驾马来袭,借着坐骑的优势,“唐”军的骑兵很快冲散了步兵的防备。徒步迎战的袁瑁也因不敌骑兵的侵袭,负了伤,险些丢了性命。紧接着被士兵们互送到了城巷之中。潘统领不想留一个活口,准备赶尽杀绝,让“唐”军的铁蹄踏破晋州城。不料,袁瑨领着城上的那批军士突然袭击。乱箭穿空,打了“唐”军一个措手不及,“唐”军大乱。与此同时,有袁家士兵望见了城外千里迢迢赶来的轻骑军队。那是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率来的军队。
“援军来了!兄弟们,杀!!!”袁瑨一边喊一边射出箭矢。形势发生了逆转,胜利的曙光渐渐偏向晋州守军。“唐”军为首的潘统领略显慌乱,情急之下,调转了马头:
“全军折返,准备……”
话音未落,便被袁瑨一箭送上了黄泉。袁家三公子袁玳率兵自巷内而出,反攻混乱的“唐”军。潘统领一死,“唐”军顿时群龙无首,成了一盘散沙,不堪一击。霎时,李存勖的轻骑杀入城内,“唐”军之中凡抗击者皆斩。战毕,“唐”军归降两万余人。此战完毕不久,李克用大军凯旋而归。大军攻克幽州,燕王刘仁恭率部退守青州城内。李克用留养子李嗣源领军六万镇守幽州城。
此日夜里,城内万家灯火,庆大战胜利。独袁瑨一人坐在城外的竹林之中,他盯着手里的那根青木簪子发呆。当年若是他能回来早点,她也不至于被那朱贼的魔爪所□□,以致清白被污,失了性命。一想到这儿,他便紧紧攥住了木簪,悔恨不已。月光之下,他的脸上划过了一滴莹泪:
“阿杨……”
竹林中叶声作响,起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