荭岙村隐匿于深山之中,通往村子的山路崎岖狭窄,大巴车轮胎碾过碎石发出刺耳的声响,在盘山公路的尽头戛然而止,无法继续前行。
窗外,暮色正从群山的褶皱里渗出,给蜿蜒的山路增添一层朦胧感。
黎束雪把脸贴在冰凉的窗玻璃上,远处层叠的树林间隐约露出几角青灰色的屋檐。
想早点准备论文,实地调研的资料是关键,她便参与了这次活动。
“各位拿好行李准备下车吧,”苏辰撑着座椅站起来,眼镜片反射着最后一缕霞光,“前面路太窄行不通,我们得步行进村,要赶在天黑前到达。”
黎束雪弯腰去够后座背包时,一只手先一步拎起。
“你那包都能当哑铃用了。我来拿吧,你拿这个,比较轻。”林筠琛把自己的轻便挎包递给她。
“其实不用……”黎束雪话音未落,男生已经把她的行李背起来往前走,沉重的背包在他肩上轻若无物。
“话说你什么时候加入民俗社的?”黎束雪跟上,话音一转。
“看你当时领了一份报名表,我随后也去领了。”林筠琛回道。
“你怎么不告诉我,而且我在迎新会上没见到你。”黎束雪看到他上车时很惊讶,可身边坐着和自己相谈甚欢的唐沐心,她就没来得及问。
“那天有事请假了,我以为你早知道我也入社,而且群里不是有我吗,你肯定又没注意。”林筠琛轻敲黎束雪额头。
参与活动的人不多,七个人陆续下车,向着大山深入。脚步声惊起林中山雀,山道像条褪色的绸带,渐渐隐没在昏暗的林子里。
他们走到一处溪流边,唐沐心突然指着对岸:“你们看,那好像是村口的指路碑。”
他们循着河流走到指路碑前,布满青苔的界碑半掩在泥土里,碑文早已模糊难辨。
唐沐心蹲下身,指尖抚过那些风化严重的刻痕,“这方向好像不对。”
“碑文是倒着刻的,有些村子会故意倒置路标,防止外人误入村子。”林筠琛解释道。
听到民俗相关,黎束雪掏出笔记本,飞快临摹着符号标记记录下来。
随后所有人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走在最前面的苏辰停下脚步:
“有人来接我们了。”
只见村口站着一位六旬老者,身后随着几位村民。老者自我介绍:“我是荭岙村的村长,姓柳,你们可以称呼我柳村长。”
他笑容和蔼:“欢迎城里的大学生来研究我们的传统,山路崎岖,各位一路跋涉辛苦了,今晚就先好好休息吧。只是村舍有些破旧,若有招待不周,深表歉意。”
“没有的事,村庄年岁久远,保留的传统纯粹,多谢柳村长招待。”苏辰笑道。
一行人在村民的带领下拖着行李朝着村舍走去。
无人注意到身后的柳村长突然目光紧盯他们前方的一点,眼神变得空洞。月光透过云层,映照出他脖颈处的紫红色斑痕。
“我们村以婚庆文化闻名。”带路的年轻村民自豪地介绍,“特别是红花球,我们村还保留着最传统的制作工艺。”
走着走着,众人的注意力被村子中央一棵巨大的老桑树吸引,树上挂满了红色布条,远看喜庆。透过月光近看,那些布条褪色程度不一,最底下的已经变成暗红色,像是某种干涸的液体,让人略微不适。
“那是我们的许愿树。”村民注意到他们的目光,讲解道,“村里姑娘出嫁前都会来系上一条红绸,祈求婚姻幸福。”
黎束雪观察那些红绸,底层的几条上似乎有字迹,她小心地掀起一条红绸,借着月色看上面的字,字迹早已模糊不清,只能勉强看到落款处底端的“雪”。
*
“束雪……”有人轻声唤她。黎束雪迷迷糊糊睁开眼,发现和她同床的女生轻晃她的衣袖。
村舍房间有限,村民将多余的木板床搬来,两床并排放置一个房间。黎束雪和社团的一名女生睡一张,这女生同样也选修了民俗文化课,为方便完成作业参与社团活动。
“睡前喝的水有些多,憋得睡不着,我害怕,能陪我去厕所吗?”女生小心翼翼问道。
黎束雪点点头,就要起身下床。
“咯吱——”
床板老旧,一动身就发出响声,在安静的房内显得尤为刺耳,邻床的唐沐心忽地微睁眼睛,翻了个身又熟睡过去。
黎束雪二人蹑手蹑脚打开房门走了出去。月亮似乎又被云遮住,外面一片漆黑,只有树梢被风吹动发出的簌簌声。
二人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照路,厕所在村舍的左后方处,为旱厕,离得较远,位置相对隐蔽,主要防止厕所的不洁之气流入室内。为进一步遮挡视线,前方还种植有一两棵树。
村庄的旱厕外是由木板搭建的大棚,上方覆盖着茅草,木板很久没有换新,附着一层灰,角落里隐约可以看见蛛网。
黎束雪站在树旁等待,里面传来水声,女生拿着手机亮光走了出来,问:“你刚刚哼着什么歌啊,听着有些诡异。”
“啊?可我没有出过声啊,你是不是听错了。”黎束雪疑惑。
“怎么可能,我明明听到有人哼歌,好像哼的是‘红绸连,姻缘结。红绸牵……’”
话未说完,女生惊恐地望着远处的侧前方。黎束雪也望去,远处有一棵逾丈高的树,枝叶间绽放出绯红的花,树下站着一名身着红嫁衣,头披红盖头的女子。
离得有些远,黎束雪有些看不清,女子背对她们,微仰头,伸出双手,双手间好像被什么东西束缚住,宽大的红色袖口把它遮住。她的指尖似乎触碰到绯红的花瓣,花瓣缓缓落至她肩上,似乎流下的一滴红泪。
女生双手捂着嘴,全身颤抖,黎束雪额头也渗出些冷汗,停在原地,不敢继续走动。
突然一簇光从身后照过来。“你们站在这干什么?”
熟悉的声音传来,黎束雪猛地回过头,只见林筠琛打着手电筒照向她们。
“那,那,那里有……”女生颤抖地指向身后。
林筠琛手中的光照朝女孩指的方向照去,“什么都没有啊。”
“怎么可能,你没看到吗?”黎束雪语气变得有些严肃,循着光看去,突然愣住。
只见光照到的远处哪里还有什么树和女人,只有一片灌木丛。
“可我们刚刚明明还看到那里有一棵开满红花的树,树下还站着一个红衣女子,难道我们出现幻觉了?”女生突然松了口气。
“你又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黎束雪问道。
“我听到旁边的房间传来开门声,猜到有女生出门,后面不放心才来这里看看,就看到你们一直站在这里不动。”林筠琛对她们解释,“不管怎么样,先赶紧回去吧。”
女生猛地点点头,迫不及待地要快走回房。就在黎束雪也要走时,看到林筠琛又朝刚刚那个方向望去,眼里好像透着一股说不清的情绪。
黎霜雪:“还有什么问题吗?”
林筠琛回过身,说道:“没有了,我们走吧。”
第二天中午,柳村长家做了一桌饭菜,盛情款待他们,在饭桌上他热情地介绍红花球的传统。
“我们村有个风俗,新娘出嫁前要亲手制作红花球。出嫁时,新娘与新郎各执一端花球红绸步入喜堂。”
老人啜饮着酒,神情微醺,“牵红绸,象征姻缘永恒。”
黎束雪突然想起梦中牵的红绸,这时坐在身旁的女生对她小声道:“昨晚可吓到我了,幸好有你陪伴,谢谢你啊束雪,你人真好。”
“不客气,我也不会放心你一个人去。”黎束雪对她递过一个微笑。"
“柳村长,我们听说村里有个制作红花球的高手,能安排我们拜访吗?"苏辰问。
柳村长笑道:“你们说的是赵婆吧?没问题,我等会就去找她说。”
赵婆住在他们所在村舍的另一侧角落旁。推开门,一股草药味扑面而来,屋内有些昏暗,只有一盏油灯照明。
“进来吧,孩子们。”一个沙哑的声音从屋里传来。走进屋内,黎束雪看到一位头发灰白的老妇人坐在摇椅上。
苏辰说明了来意,赵婆露出怀念的笑容:“红花球好啊,我做给你们看。”
说着,她缓慢起身,从柜子里取出红色绸布、针线、剪刀等。
苏辰拿出相机,调试好设备后开始录制过程,其他人则从包里拿出本子和笔站在一旁记录。
“荭岙村山间有一片桑树林,专门饲养桑蚕,这绸缎是我们村的盛产,以我们特产的桑蚕丝为原料,经过复杂的织造工艺而成。”赵婆用剪刀裁剪好红绸缎,开始慢慢折叠,花球逐渐形成多重花瓣。
花的褶皱部分最难调整,在赵婆精巧的手艺下,最终做出一个饱满圆润的红花球。
“这针织技艺也是荭岙村独有的。”赵婆拿出银针和金线,一针一线地在花瓣处勾勒出金丝纹路。
金丝勾勒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赵婆放下手中的针线,金丝脉络衬得整朵花栩栩如生,下一秒仿佛花瓣就要坠落,长长的红绸从花的底部延伸到地面上叠摞。
黎束雪抚上光泽亮丽的绸缎,柔软细腻,针线缜密,她感受到独特的丝滑感,宛如女人柔顺光滑的青丝。
“荭岙村已经很久没有村外人来造访啦,这红花球就给你们留作纪念吧。”言罢,赵婆重新坐回摇椅上,闭上了眼睛。
苏辰轻轻掩门,不再打扰赵婆休憩,带着一行人返回村舍。
已然夜深,路途中,苏辰将红花球递到唐沐心手里:“刚好可以作为这次活动顺利结束的留念,你拿好,到时放到社团活动室的收藏柜展示。”
回到村舍后,苏辰嘱咐道:“各位今日也辛苦了,早点休息,我们明天下午可以启程返校。”
月亮高悬,冷清的白光自残缺的窗棂倾泻在木桌上静置的红花球上,绸缎仿佛有了生命,如红色琼浆缓缓流淌,悄无声息舒展至床沿,沿着床柱攀上,圈住了床上熟睡中黎束雪白皙的手腕,倏然收紧。
窗外,暮色正从群山的褶皱里渗出,给蜿蜒的山路增添一层朦胧感。
黎束雪把脸贴在冰凉的窗玻璃上,远处层叠的树林间隐约露出几角青灰色的屋檐。
想早点准备论文,实地调研的资料是关键,她便参与了这次活动。
“各位拿好行李准备下车吧,”苏辰撑着座椅站起来,眼镜片反射着最后一缕霞光,“前面路太窄行不通,我们得步行进村,要赶在天黑前到达。”
黎束雪弯腰去够后座背包时,一只手先一步拎起。
“你那包都能当哑铃用了。我来拿吧,你拿这个,比较轻。”林筠琛把自己的轻便挎包递给她。
“其实不用……”黎束雪话音未落,男生已经把她的行李背起来往前走,沉重的背包在他肩上轻若无物。
“话说你什么时候加入民俗社的?”黎束雪跟上,话音一转。
“看你当时领了一份报名表,我随后也去领了。”林筠琛回道。
“你怎么不告诉我,而且我在迎新会上没见到你。”黎束雪看到他上车时很惊讶,可身边坐着和自己相谈甚欢的唐沐心,她就没来得及问。
“那天有事请假了,我以为你早知道我也入社,而且群里不是有我吗,你肯定又没注意。”林筠琛轻敲黎束雪额头。
参与活动的人不多,七个人陆续下车,向着大山深入。脚步声惊起林中山雀,山道像条褪色的绸带,渐渐隐没在昏暗的林子里。
他们走到一处溪流边,唐沐心突然指着对岸:“你们看,那好像是村口的指路碑。”
他们循着河流走到指路碑前,布满青苔的界碑半掩在泥土里,碑文早已模糊难辨。
唐沐心蹲下身,指尖抚过那些风化严重的刻痕,“这方向好像不对。”
“碑文是倒着刻的,有些村子会故意倒置路标,防止外人误入村子。”林筠琛解释道。
听到民俗相关,黎束雪掏出笔记本,飞快临摹着符号标记记录下来。
随后所有人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走在最前面的苏辰停下脚步:
“有人来接我们了。”
只见村口站着一位六旬老者,身后随着几位村民。老者自我介绍:“我是荭岙村的村长,姓柳,你们可以称呼我柳村长。”
他笑容和蔼:“欢迎城里的大学生来研究我们的传统,山路崎岖,各位一路跋涉辛苦了,今晚就先好好休息吧。只是村舍有些破旧,若有招待不周,深表歉意。”
“没有的事,村庄年岁久远,保留的传统纯粹,多谢柳村长招待。”苏辰笑道。
一行人在村民的带领下拖着行李朝着村舍走去。
无人注意到身后的柳村长突然目光紧盯他们前方的一点,眼神变得空洞。月光透过云层,映照出他脖颈处的紫红色斑痕。
“我们村以婚庆文化闻名。”带路的年轻村民自豪地介绍,“特别是红花球,我们村还保留着最传统的制作工艺。”
走着走着,众人的注意力被村子中央一棵巨大的老桑树吸引,树上挂满了红色布条,远看喜庆。透过月光近看,那些布条褪色程度不一,最底下的已经变成暗红色,像是某种干涸的液体,让人略微不适。
“那是我们的许愿树。”村民注意到他们的目光,讲解道,“村里姑娘出嫁前都会来系上一条红绸,祈求婚姻幸福。”
黎束雪观察那些红绸,底层的几条上似乎有字迹,她小心地掀起一条红绸,借着月色看上面的字,字迹早已模糊不清,只能勉强看到落款处底端的“雪”。
*
“束雪……”有人轻声唤她。黎束雪迷迷糊糊睁开眼,发现和她同床的女生轻晃她的衣袖。
村舍房间有限,村民将多余的木板床搬来,两床并排放置一个房间。黎束雪和社团的一名女生睡一张,这女生同样也选修了民俗文化课,为方便完成作业参与社团活动。
“睡前喝的水有些多,憋得睡不着,我害怕,能陪我去厕所吗?”女生小心翼翼问道。
黎束雪点点头,就要起身下床。
“咯吱——”
床板老旧,一动身就发出响声,在安静的房内显得尤为刺耳,邻床的唐沐心忽地微睁眼睛,翻了个身又熟睡过去。
黎束雪二人蹑手蹑脚打开房门走了出去。月亮似乎又被云遮住,外面一片漆黑,只有树梢被风吹动发出的簌簌声。
二人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照路,厕所在村舍的左后方处,为旱厕,离得较远,位置相对隐蔽,主要防止厕所的不洁之气流入室内。为进一步遮挡视线,前方还种植有一两棵树。
村庄的旱厕外是由木板搭建的大棚,上方覆盖着茅草,木板很久没有换新,附着一层灰,角落里隐约可以看见蛛网。
黎束雪站在树旁等待,里面传来水声,女生拿着手机亮光走了出来,问:“你刚刚哼着什么歌啊,听着有些诡异。”
“啊?可我没有出过声啊,你是不是听错了。”黎束雪疑惑。
“怎么可能,我明明听到有人哼歌,好像哼的是‘红绸连,姻缘结。红绸牵……’”
话未说完,女生惊恐地望着远处的侧前方。黎束雪也望去,远处有一棵逾丈高的树,枝叶间绽放出绯红的花,树下站着一名身着红嫁衣,头披红盖头的女子。
离得有些远,黎束雪有些看不清,女子背对她们,微仰头,伸出双手,双手间好像被什么东西束缚住,宽大的红色袖口把它遮住。她的指尖似乎触碰到绯红的花瓣,花瓣缓缓落至她肩上,似乎流下的一滴红泪。
女生双手捂着嘴,全身颤抖,黎束雪额头也渗出些冷汗,停在原地,不敢继续走动。
突然一簇光从身后照过来。“你们站在这干什么?”
熟悉的声音传来,黎束雪猛地回过头,只见林筠琛打着手电筒照向她们。
“那,那,那里有……”女生颤抖地指向身后。
林筠琛手中的光照朝女孩指的方向照去,“什么都没有啊。”
“怎么可能,你没看到吗?”黎束雪语气变得有些严肃,循着光看去,突然愣住。
只见光照到的远处哪里还有什么树和女人,只有一片灌木丛。
“可我们刚刚明明还看到那里有一棵开满红花的树,树下还站着一个红衣女子,难道我们出现幻觉了?”女生突然松了口气。
“你又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黎束雪问道。
“我听到旁边的房间传来开门声,猜到有女生出门,后面不放心才来这里看看,就看到你们一直站在这里不动。”林筠琛对她们解释,“不管怎么样,先赶紧回去吧。”
女生猛地点点头,迫不及待地要快走回房。就在黎束雪也要走时,看到林筠琛又朝刚刚那个方向望去,眼里好像透着一股说不清的情绪。
黎霜雪:“还有什么问题吗?”
林筠琛回过身,说道:“没有了,我们走吧。”
第二天中午,柳村长家做了一桌饭菜,盛情款待他们,在饭桌上他热情地介绍红花球的传统。
“我们村有个风俗,新娘出嫁前要亲手制作红花球。出嫁时,新娘与新郎各执一端花球红绸步入喜堂。”
老人啜饮着酒,神情微醺,“牵红绸,象征姻缘永恒。”
黎束雪突然想起梦中牵的红绸,这时坐在身旁的女生对她小声道:“昨晚可吓到我了,幸好有你陪伴,谢谢你啊束雪,你人真好。”
“不客气,我也不会放心你一个人去。”黎束雪对她递过一个微笑。"
“柳村长,我们听说村里有个制作红花球的高手,能安排我们拜访吗?"苏辰问。
柳村长笑道:“你们说的是赵婆吧?没问题,我等会就去找她说。”
赵婆住在他们所在村舍的另一侧角落旁。推开门,一股草药味扑面而来,屋内有些昏暗,只有一盏油灯照明。
“进来吧,孩子们。”一个沙哑的声音从屋里传来。走进屋内,黎束雪看到一位头发灰白的老妇人坐在摇椅上。
苏辰说明了来意,赵婆露出怀念的笑容:“红花球好啊,我做给你们看。”
说着,她缓慢起身,从柜子里取出红色绸布、针线、剪刀等。
苏辰拿出相机,调试好设备后开始录制过程,其他人则从包里拿出本子和笔站在一旁记录。
“荭岙村山间有一片桑树林,专门饲养桑蚕,这绸缎是我们村的盛产,以我们特产的桑蚕丝为原料,经过复杂的织造工艺而成。”赵婆用剪刀裁剪好红绸缎,开始慢慢折叠,花球逐渐形成多重花瓣。
花的褶皱部分最难调整,在赵婆精巧的手艺下,最终做出一个饱满圆润的红花球。
“这针织技艺也是荭岙村独有的。”赵婆拿出银针和金线,一针一线地在花瓣处勾勒出金丝纹路。
金丝勾勒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赵婆放下手中的针线,金丝脉络衬得整朵花栩栩如生,下一秒仿佛花瓣就要坠落,长长的红绸从花的底部延伸到地面上叠摞。
黎束雪抚上光泽亮丽的绸缎,柔软细腻,针线缜密,她感受到独特的丝滑感,宛如女人柔顺光滑的青丝。
“荭岙村已经很久没有村外人来造访啦,这红花球就给你们留作纪念吧。”言罢,赵婆重新坐回摇椅上,闭上了眼睛。
苏辰轻轻掩门,不再打扰赵婆休憩,带着一行人返回村舍。
已然夜深,路途中,苏辰将红花球递到唐沐心手里:“刚好可以作为这次活动顺利结束的留念,你拿好,到时放到社团活动室的收藏柜展示。”
回到村舍后,苏辰嘱咐道:“各位今日也辛苦了,早点休息,我们明天下午可以启程返校。”
月亮高悬,冷清的白光自残缺的窗棂倾泻在木桌上静置的红花球上,绸缎仿佛有了生命,如红色琼浆缓缓流淌,悄无声息舒展至床沿,沿着床柱攀上,圈住了床上熟睡中黎束雪白皙的手腕,倏然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