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 31,隐情
高利贷商人苏德利的举报,让艾格隆和特蕾莎都深感意外,忍不住面面相觑。
然后,两个人又禁不住不约而同地回想起了自己在打猎时碰到“告御状”的场面。
那个中年的酒馆老板,站在帝后面前,虽然看似拘谨、但又无所畏惧的样子,此刻又浮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不过,在片刻之后,艾格隆就恢复了镇定。
“您的指控有任何依据吗?”
“我在本地生活了五十多年,陛下,而且我还是干这一行的,没有几个人比我更懂本乡本土。”苏德利的脸上浮现出了些许的得意,以及狠厉,沉声对艾格隆回答,“那个酒馆老板通萨尔,不是本地人,是二十多年前才来到本地的。他开了酒馆之后,很受欢迎,没过几年就成了本地人日常消遣的地方——而我,在经营公司之后,很快就发现了,他在本地颇有威望,于是在几年前,我就暗中让人调查了他的底细。”
苏德利说得比较简略,但是艾格隆大概也能够猜得到来龙去脉——酒馆老板通萨尔在本乡有威望(从能够号召群众一起告御状这一点就能看出来),而对于苏德利来说,就是需要重视的人物,无论是收买还是打压,他都有动力去搞清楚对方是何方神圣。
“那么,您有什么收获?”艾格隆不动声色地问。
“他的名字是假的,真名叫加布里埃尔·康洛特,是一个雅各宾派激进分子的儿子,父亲死在了热月政变后的1795年,他也年纪轻轻地就成为了苦役犯。”苏德利用咬牙切齿的语气说,“后来,因为时局变幻,伟大的拿破仑陛下登基,而在差不多的时间他逃脱了苦役,然后换了假名字,躲在了我们这边的穷乡僻壤里面,以酒馆老板的身份潜伏下来……”
“您是怎么调查得这么仔细的?”艾格隆并没有情绪。
“他无意中露出过马脚,陛下。”苏德利冷笑着回答,“我收买的线人里,有人从他肩膀上看到了苦役犯的烙印;还有人在他喝醉酒的时候,听到了他无意中说出了自己原本的口音……他自以为自己藏得很好,但是他总是会露出那些蛛丝马迹,而我找到这些行迹之后,又和邻省的同行们打听了一下,最终才搞清楚了来龙去脉。”
“您做得很好。”艾格隆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赞许了对方。“帝国政府花费巨资豢养的警探们,要是都有您这份本事,我也就不怕有人谋反了!”
他不担心对方是在说谎。
因为,在这个年代,重刑犯在被判服苦役的时候,肩膀上都会打上特殊的烙印,就算在逃犯想要毁掉烙印也会留下相应的伤痕,所以艾格隆很轻易地就能够找到证据。
得到了艾格隆的赞许,苏德利的脸上又浮现出了笑容。
不过这笑容很快又被他收回去了,因为刚才他亲眼见证过,戈贝坦老头因为表现太好而被拖走,接下来要面对倾家荡产的惨况,有了这个前车之鉴,被皇帝夸奖他实在开心不起来。
“陛下,我只是在尽力维护我的业务而已。”于是,他板着脸恭敬地做出了回答。
“那为什么之前您没有告发?”艾格隆追问。
这个问题,让苏德利的脸色一僵,一下子没有说出话来。
其实他不回答艾格隆也能够大概猜的明白——对于这种高利贷者来说,和政治扯上关系是很“麻烦”的事情,无论哪一派政治势力上台都不影响他们搞自己的业务,换言之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谁上台。
他不想冒险举报酒馆老板,怕得罪对方的同党们,给自己惹麻烦。
只是现在,因为他已经被逼到了墙角,又恨极了酒馆老板惹出了这么大的事连累了他,所以在仇恨的驱使下,才选择鱼死网破告发出来——当然,也有在皇帝陛下面前“戴罪立功”的考虑。
所以,眼见他没有回答,艾格隆也没有再追问,只是淡然笑了笑。
“好吧,我姑且相信您所说的是真的。不过这又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位酒馆老板,在我上台后的最近两年里,有没有做过危害我统治的阴谋活动?如果没有的话,哪怕他真的曾经是一个激进的革命分子,在法律上也很难界定他是否算作叛乱者。”
听完艾格隆的评价之后,苏德利的脸色瞬间变得奇怪了起来。
不是因为艾格隆讲的话有错,而是他听皇帝讲法律感到有点好笑——虽然不敢笑出声来。
毕竟刚才皇帝陛下可不是这么说的。
不过,他不敢质疑陛下的话,只能小心翼翼绕着弯子旁敲侧击。
“陛下,就我收集的情报来看,这两年当中,他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很明显在谋反行径。不过,我必须向您指出,他经营酒馆,到处结交和掩护危险分子、煽动本地舆论,本身就是一种危险!更何况,他居然还能号召起乡民,冲到您面前来告状!他有胆量,有野心,也有号召力,这样的激进分子,如果在未来从事危害帝国的活动,那会给您造成多大的危害呢?”
仿佛是怕自己说得不够狠,他又加重了语气,向着艾格隆继续陈述。
“而且,我听说,他有意要参选下一届的国民议会选举。他今天的所作所为,很难不被认为是在拉拢民众……”
如果说之前的话艾格隆还无所谓,最后一句话倒是让艾格隆动容了。
他在1830年回国之后,先是举行了国民议会选举,以及是否允许他称帝的公投,然后在完成一切民意手续之后,才正式于12月5日这个光辉的日子登上了帝位。
按照他颁布的宪法,帝国将会每4年举行一届的国民议会选举,而且每一位成年的男性公民都拥有无财产限制的选举权。
也就是说,在1834年,也就是两年后,新的一届国民议会选举将会如期召开。
在1830年,挟回国之威,以及平定动乱的人气,再加上一点小小的选举操作,他不光靠着95%的同意票,以压倒性多数赢下了称帝公投,忠于他的波拿巴党派分子也在议会选举当中狂胜,也获得了80%以上的议会席位,几乎可以说把议会变成了一个摆设,这几年里他的政府想要通过任何法令都完全可以畅通无阻。
但是,无论是他还是塔列朗亲王都知道,这种情况是注定不会持续太久的。
1830年的大胜,一方面是利用了人民对波拿巴家族的怀念之情,一方面也是利用了动乱期间的戒严措施,同时压制了左翼的共和派和右翼的保王党,清洗了他们的头面人物,所以反对派都群龙无首,难以抵抗支持帝国的政治势力。
但法国人民是天生善变的,他们不可能长期地喜欢某一个政治党派;同样的,反对派势力在经过了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也会慢慢地舔舐伤口,重整旗鼓,最终诞生新的政治领袖,然后在议会当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两年来,艾格隆和塔列朗亲王,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对国内局势的监控。
他们两个达成的共识是,在1834年将到来的选举当中,借助着艾格隆仍旧高涨的名望,波拿巴派依旧可以获得60%以上的议会席位,完全能够继续为帝国政府保驾护航。
但是从长期来看,议会当中的反对派会越来越多,这也是必然的趋势;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年,亲波拿巴派势力甚至可能丢掉议会多数,成为少数党派。
不过,这对艾格隆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可怕的事,因为虽然都是“反对派”,但是法兰西的政党派别彼此勾心斗角,共和派和保王党更是不共戴天,他们哪怕拿到了越来越多的席位,也不可能联合起来反对帝国,波拿巴家族依旧可以成为全国最大公约数。
更何况,艾格隆颁布的宪法,是一个君权极重的宪法,议会只有牵制作用但无法抗衡皇权,政府的预算压力很小,帝国首相更是靠君主任命不需要对议会负责,就算和议会对抗,也可以靠着君主权力来强行推动政策。
再说了,民意总是善变的,议会席位如同流水般起起伏伏,只要他岿然不动,不搞出什么天怒人怨的暴政,也就不会闹出什么大乱子。
但是,艾格隆能接受议会内部波拿巴派势力的慢慢衰退,却不能接受御用党派的政治死亡。
就算是议会中波拿巴党派的权势必然消退,也不能在1834年,甚至不能在1838年,至少也得在十几年以后。
他需要一个相对稳定、政府和议会关系“和谐”的时期,来推动那些他看起来势在必行的政策和建设,将这个国家,拖入到不可抗拒的工业化大潮当中。
凡事妨碍他这个目标的,都是不可容忍的国家敌人。
等过了十几年之后,他就已经把这个国家拖上了一条不可能回头的现代化道路,那时候,经济的高速发展,本身就会成为波拿巴家族继续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他也就不用担心议会席位的变动了。
再过几十年,当所有人都习惯了波拿巴皇帝在位的现实,那么皇朝的世袭延续,也就会顺理成章。
所以,为了实现这个政治目标,他必须严控激进思潮在国内的蔓延。
无论是用合法的手段,还是玩盘外招,他都不能让议会变成反对派们攻击帝国、攻击他的舞台(就像不久之前可悲的查理十世那样)。
如果在1834年选举之后,一个来自本地的激进雅各宾分子在帝国议会的讲台上侃侃而谈,大肆抨击帝国政府贪污腐败,甚至抨击皇帝本人……那将是何等难堪的场面。
虽然这不是致命的灾难,但后果太让人难以承受了,而且会快速崩解掉艾格隆好不容易在国内树立的权威。
这样的人越多,人们也就越不会尊重皇帝,最终他们又会回到老路上去。
所以,无论那位酒馆老板有没有想造反,但假设他想要当国会议员,那他就是艾格隆眼中国家的敌人了。
看着艾格隆越来越铁青的脸色,苏德利知道自己的告状成功了。
虽然自己不可避免地要大出血,但是造成这一切的“元凶”,一定会落得比自己更惨的下场,而这就给了他莫大的安慰。
“好的,先生,您所说的一切,我都记住了,我会仔细去查证的。”过得片刻之后,艾格隆又悠然开口了,“假如您也是在诬告,那么您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假如您所说的一切属实,那我算作您立了一功。”
“陛下,没有什么比得上我对您的忠诚。”苏德利立马就躬身向他保证,“我对我所说的一切负责,如果您需要人证或者物证,我都会给您准备好。”
艾格隆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对方可以离开了。
苏德利如蒙大赦,一瞬间几乎呆住了。
“我……我可以回去了吗?”他想走又不敢,于是颤声又问了一次。
“您难道希望我留您吃晚饭吗?”艾格隆没好气地反问,“如果您希望如此,我倒是也不介意……”
“不,陛下,我还是不要再叨扰您了……我立刻回去,准备那些东西。”苏德利慌忙摇头,然后忙不迭地跟艾格隆和特蕾莎告别,接着仓皇离开。
等对方离去之后,艾格隆又皱眉沉思了起来。
而这时候,刚才一直冷眼旁观的特蕾莎,悠然开口了。“殿下,真没想到咱们看着这故事,是一环套一环呀……没想到还冒出了个革命党!”
“管他什么来头,无论是什么人,现在在我们面前都得服服帖帖。”艾格隆微微皱了皱眉,然后冷冷地回答。
特蕾莎没有回答,只是伸出手来,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丈夫的脸颊,“没事的,殿下,不管有何种隐情,我们耐心处理就好了。我相信,不管怎样,我们现在还是众望所归的……只要我们尽好自己的义务,那谁又能指责我们呢?今天您已经做得足够好了,我们先休息吧……”
得到了特蕾莎的安慰之后,艾格隆也舒缓了焦躁的心情,然后轻轻地抚摸起了妻子那双柔软白皙的纤手,然后点了点头。
“没错,是非自有公断,我相信,若干年后,所有人都会感谢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无论他们是否喜欢我们。”
高利贷商人苏德利的举报,让艾格隆和特蕾莎都深感意外,忍不住面面相觑。
然后,两个人又禁不住不约而同地回想起了自己在打猎时碰到“告御状”的场面。
那个中年的酒馆老板,站在帝后面前,虽然看似拘谨、但又无所畏惧的样子,此刻又浮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不过,在片刻之后,艾格隆就恢复了镇定。
“您的指控有任何依据吗?”
“我在本地生活了五十多年,陛下,而且我还是干这一行的,没有几个人比我更懂本乡本土。”苏德利的脸上浮现出了些许的得意,以及狠厉,沉声对艾格隆回答,“那个酒馆老板通萨尔,不是本地人,是二十多年前才来到本地的。他开了酒馆之后,很受欢迎,没过几年就成了本地人日常消遣的地方——而我,在经营公司之后,很快就发现了,他在本地颇有威望,于是在几年前,我就暗中让人调查了他的底细。”
苏德利说得比较简略,但是艾格隆大概也能够猜得到来龙去脉——酒馆老板通萨尔在本乡有威望(从能够号召群众一起告御状这一点就能看出来),而对于苏德利来说,就是需要重视的人物,无论是收买还是打压,他都有动力去搞清楚对方是何方神圣。
“那么,您有什么收获?”艾格隆不动声色地问。
“他的名字是假的,真名叫加布里埃尔·康洛特,是一个雅各宾派激进分子的儿子,父亲死在了热月政变后的1795年,他也年纪轻轻地就成为了苦役犯。”苏德利用咬牙切齿的语气说,“后来,因为时局变幻,伟大的拿破仑陛下登基,而在差不多的时间他逃脱了苦役,然后换了假名字,躲在了我们这边的穷乡僻壤里面,以酒馆老板的身份潜伏下来……”
“您是怎么调查得这么仔细的?”艾格隆并没有情绪。
“他无意中露出过马脚,陛下。”苏德利冷笑着回答,“我收买的线人里,有人从他肩膀上看到了苦役犯的烙印;还有人在他喝醉酒的时候,听到了他无意中说出了自己原本的口音……他自以为自己藏得很好,但是他总是会露出那些蛛丝马迹,而我找到这些行迹之后,又和邻省的同行们打听了一下,最终才搞清楚了来龙去脉。”
“您做得很好。”艾格隆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赞许了对方。“帝国政府花费巨资豢养的警探们,要是都有您这份本事,我也就不怕有人谋反了!”
他不担心对方是在说谎。
因为,在这个年代,重刑犯在被判服苦役的时候,肩膀上都会打上特殊的烙印,就算在逃犯想要毁掉烙印也会留下相应的伤痕,所以艾格隆很轻易地就能够找到证据。
得到了艾格隆的赞许,苏德利的脸上又浮现出了笑容。
不过这笑容很快又被他收回去了,因为刚才他亲眼见证过,戈贝坦老头因为表现太好而被拖走,接下来要面对倾家荡产的惨况,有了这个前车之鉴,被皇帝夸奖他实在开心不起来。
“陛下,我只是在尽力维护我的业务而已。”于是,他板着脸恭敬地做出了回答。
“那为什么之前您没有告发?”艾格隆追问。
这个问题,让苏德利的脸色一僵,一下子没有说出话来。
其实他不回答艾格隆也能够大概猜的明白——对于这种高利贷者来说,和政治扯上关系是很“麻烦”的事情,无论哪一派政治势力上台都不影响他们搞自己的业务,换言之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谁上台。
他不想冒险举报酒馆老板,怕得罪对方的同党们,给自己惹麻烦。
只是现在,因为他已经被逼到了墙角,又恨极了酒馆老板惹出了这么大的事连累了他,所以在仇恨的驱使下,才选择鱼死网破告发出来——当然,也有在皇帝陛下面前“戴罪立功”的考虑。
所以,眼见他没有回答,艾格隆也没有再追问,只是淡然笑了笑。
“好吧,我姑且相信您所说的是真的。不过这又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位酒馆老板,在我上台后的最近两年里,有没有做过危害我统治的阴谋活动?如果没有的话,哪怕他真的曾经是一个激进的革命分子,在法律上也很难界定他是否算作叛乱者。”
听完艾格隆的评价之后,苏德利的脸色瞬间变得奇怪了起来。
不是因为艾格隆讲的话有错,而是他听皇帝讲法律感到有点好笑——虽然不敢笑出声来。
毕竟刚才皇帝陛下可不是这么说的。
不过,他不敢质疑陛下的话,只能小心翼翼绕着弯子旁敲侧击。
“陛下,就我收集的情报来看,这两年当中,他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很明显在谋反行径。不过,我必须向您指出,他经营酒馆,到处结交和掩护危险分子、煽动本地舆论,本身就是一种危险!更何况,他居然还能号召起乡民,冲到您面前来告状!他有胆量,有野心,也有号召力,这样的激进分子,如果在未来从事危害帝国的活动,那会给您造成多大的危害呢?”
仿佛是怕自己说得不够狠,他又加重了语气,向着艾格隆继续陈述。
“而且,我听说,他有意要参选下一届的国民议会选举。他今天的所作所为,很难不被认为是在拉拢民众……”
如果说之前的话艾格隆还无所谓,最后一句话倒是让艾格隆动容了。
他在1830年回国之后,先是举行了国民议会选举,以及是否允许他称帝的公投,然后在完成一切民意手续之后,才正式于12月5日这个光辉的日子登上了帝位。
按照他颁布的宪法,帝国将会每4年举行一届的国民议会选举,而且每一位成年的男性公民都拥有无财产限制的选举权。
也就是说,在1834年,也就是两年后,新的一届国民议会选举将会如期召开。
在1830年,挟回国之威,以及平定动乱的人气,再加上一点小小的选举操作,他不光靠着95%的同意票,以压倒性多数赢下了称帝公投,忠于他的波拿巴党派分子也在议会选举当中狂胜,也获得了80%以上的议会席位,几乎可以说把议会变成了一个摆设,这几年里他的政府想要通过任何法令都完全可以畅通无阻。
但是,无论是他还是塔列朗亲王都知道,这种情况是注定不会持续太久的。
1830年的大胜,一方面是利用了人民对波拿巴家族的怀念之情,一方面也是利用了动乱期间的戒严措施,同时压制了左翼的共和派和右翼的保王党,清洗了他们的头面人物,所以反对派都群龙无首,难以抵抗支持帝国的政治势力。
但法国人民是天生善变的,他们不可能长期地喜欢某一个政治党派;同样的,反对派势力在经过了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也会慢慢地舔舐伤口,重整旗鼓,最终诞生新的政治领袖,然后在议会当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两年来,艾格隆和塔列朗亲王,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对国内局势的监控。
他们两个达成的共识是,在1834年将到来的选举当中,借助着艾格隆仍旧高涨的名望,波拿巴派依旧可以获得60%以上的议会席位,完全能够继续为帝国政府保驾护航。
但是从长期来看,议会当中的反对派会越来越多,这也是必然的趋势;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年,亲波拿巴派势力甚至可能丢掉议会多数,成为少数党派。
不过,这对艾格隆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可怕的事,因为虽然都是“反对派”,但是法兰西的政党派别彼此勾心斗角,共和派和保王党更是不共戴天,他们哪怕拿到了越来越多的席位,也不可能联合起来反对帝国,波拿巴家族依旧可以成为全国最大公约数。
更何况,艾格隆颁布的宪法,是一个君权极重的宪法,议会只有牵制作用但无法抗衡皇权,政府的预算压力很小,帝国首相更是靠君主任命不需要对议会负责,就算和议会对抗,也可以靠着君主权力来强行推动政策。
再说了,民意总是善变的,议会席位如同流水般起起伏伏,只要他岿然不动,不搞出什么天怒人怨的暴政,也就不会闹出什么大乱子。
但是,艾格隆能接受议会内部波拿巴派势力的慢慢衰退,却不能接受御用党派的政治死亡。
就算是议会中波拿巴党派的权势必然消退,也不能在1834年,甚至不能在1838年,至少也得在十几年以后。
他需要一个相对稳定、政府和议会关系“和谐”的时期,来推动那些他看起来势在必行的政策和建设,将这个国家,拖入到不可抗拒的工业化大潮当中。
凡事妨碍他这个目标的,都是不可容忍的国家敌人。
等过了十几年之后,他就已经把这个国家拖上了一条不可能回头的现代化道路,那时候,经济的高速发展,本身就会成为波拿巴家族继续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他也就不用担心议会席位的变动了。
再过几十年,当所有人都习惯了波拿巴皇帝在位的现实,那么皇朝的世袭延续,也就会顺理成章。
所以,为了实现这个政治目标,他必须严控激进思潮在国内的蔓延。
无论是用合法的手段,还是玩盘外招,他都不能让议会变成反对派们攻击帝国、攻击他的舞台(就像不久之前可悲的查理十世那样)。
如果在1834年选举之后,一个来自本地的激进雅各宾分子在帝国议会的讲台上侃侃而谈,大肆抨击帝国政府贪污腐败,甚至抨击皇帝本人……那将是何等难堪的场面。
虽然这不是致命的灾难,但后果太让人难以承受了,而且会快速崩解掉艾格隆好不容易在国内树立的权威。
这样的人越多,人们也就越不会尊重皇帝,最终他们又会回到老路上去。
所以,无论那位酒馆老板有没有想造反,但假设他想要当国会议员,那他就是艾格隆眼中国家的敌人了。
看着艾格隆越来越铁青的脸色,苏德利知道自己的告状成功了。
虽然自己不可避免地要大出血,但是造成这一切的“元凶”,一定会落得比自己更惨的下场,而这就给了他莫大的安慰。
“好的,先生,您所说的一切,我都记住了,我会仔细去查证的。”过得片刻之后,艾格隆又悠然开口了,“假如您也是在诬告,那么您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假如您所说的一切属实,那我算作您立了一功。”
“陛下,没有什么比得上我对您的忠诚。”苏德利立马就躬身向他保证,“我对我所说的一切负责,如果您需要人证或者物证,我都会给您准备好。”
艾格隆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对方可以离开了。
苏德利如蒙大赦,一瞬间几乎呆住了。
“我……我可以回去了吗?”他想走又不敢,于是颤声又问了一次。
“您难道希望我留您吃晚饭吗?”艾格隆没好气地反问,“如果您希望如此,我倒是也不介意……”
“不,陛下,我还是不要再叨扰您了……我立刻回去,准备那些东西。”苏德利慌忙摇头,然后忙不迭地跟艾格隆和特蕾莎告别,接着仓皇离开。
等对方离去之后,艾格隆又皱眉沉思了起来。
而这时候,刚才一直冷眼旁观的特蕾莎,悠然开口了。“殿下,真没想到咱们看着这故事,是一环套一环呀……没想到还冒出了个革命党!”
“管他什么来头,无论是什么人,现在在我们面前都得服服帖帖。”艾格隆微微皱了皱眉,然后冷冷地回答。
特蕾莎没有回答,只是伸出手来,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丈夫的脸颊,“没事的,殿下,不管有何种隐情,我们耐心处理就好了。我相信,不管怎样,我们现在还是众望所归的……只要我们尽好自己的义务,那谁又能指责我们呢?今天您已经做得足够好了,我们先休息吧……”
得到了特蕾莎的安慰之后,艾格隆也舒缓了焦躁的心情,然后轻轻地抚摸起了妻子那双柔软白皙的纤手,然后点了点头。
“没错,是非自有公断,我相信,若干年后,所有人都会感谢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无论他们是否喜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