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目相视,宝钗目光微动,最终垂下。
  冯紫英轻叹了一口气,淡淡道:“妹妹可是不相信愚兄?”
  宝钗摇摇头,重新抬起目光,“冯郎何出此言?”
  “那为何突兀想起要让宝琴与愚兄为媵了?”冯紫英面色不变,悠悠道:“没错,宝琴此番被退亲,的确有些麻烦,但若是过上二三年,再寻个合适人家,并非不能,妹妹说这梅之烨为顺天府治中,怕是有影响,那宝琴亦可寻外地士人,扬州,山东,大同,均可,……”
  并不介意冯紫英窥探出自己的心意,宝钗摇了摇头。
  “小妹知道冯郎猜疑什么,小妹也不否认的确有那么有些这方面的原因。小妹相信冯郎最终能办好,但太太肯定会有对比,沈家姐姐和我们,乃至林妹妹都不一样,沈家是姑苏书香世家,其父乃是朝廷四品大员,其兄也是举人,今科其弟更是高中进士,日后前途无量,自然可以不必担心夫家这边会有什么,所以小妹也很佩服沈家姐姐,连一个家人都没有带过来,太太肯定会不在意,但是这未尝不是沈家的底蕴。”
  冯紫英扬了扬眉毛,他没想到宝钗居然想得如此宽远。
  沈宜修的确没带什么家人过来,论理都要带陪房、贴身丫鬟乃至仆从等,沈家也不是没有,但沈宜修却没带,连贴身丫鬟都是冯紫英安排过去的。
  这一点段氏也知道,甚至还对晴雯这长得过于狐媚妖娆的丫头有些不太满意,但好在晴雯跟随沈宜修之后颇得沈宜修的喜欢,屡屡在段氏面前夸赞,段氏才慢慢改了印象。
  若是带了一大堆陪房、丫鬟、仆妇过去,固然能帮着做许多事情,也能显示娘家的实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容易引起矛盾,毕竟这些人都是认自家小姐的,没有十年八年磨合,根本不可能把这种根深蒂固的心态扭转过来。
  所以沈宜修没带,这体现沈家底蕴和自信,并不需要这些来增添表现。
  “可薛家现在没落,或许冯郎不在意,但是小妹却不能不考虑日后嫁入冯家之后的情形,也要考虑太太的想法,若是宝琴与小妹一道嫁入冯家,起码二房这边薛家分量也要重几分。”
  宝钗脸上浮起一抹说不出的落寞,看见冯紫英摇头不赞同,宝钗却不在意,“当然,小妹觉得宝琴现在的情形的确不太好,若要是让宝琴远嫁外地,只怕二婶又要不舍,再说了,小妹也能看出宝琴对冯郎也有一些情意,……”
  冯紫英坐不住了,赶紧道:“这话从何说起?”
  宝钗莞尔一笑,“小妹也没说冯郎什么,冯郎儒雅英伟,便是荣宁二府里姑娘们也都是仰慕甚多,冯郎又曾救过二叔,宝琴便有几分报恩之情和仰倾慕之意,那也很正常,……”
  冯紫英连连摇头,“妹妹这般一说,愚兄倒真的坐卧不安了。”
  此时的宝钗倒是显得轻松了许多,就像是放下了心中石头,“冯郎,你我现在这般了,难道还能有什么不能说开的么?小妹剖肝沥胆,就是不想让冯郎误会,……”
  冯紫英也有些感动,颇为感慨地道:“我说了,我赴永平之前,官师定会来薛家提亲,母亲那边,我自会说服,妹妹也不必担心母亲那边日后会不会对你有什么嫌隙,而且愚兄也相信妹妹待人接物的智慧,定能让我母亲满意。”
  对于冯紫英如此信任自己能和未来婆婆的相处,宝钗心中也很是高兴,知子莫若母,同样知母莫若子,冯郎肯定是对婆婆的性子十分了解的,对自己的为人也很知晓,所以才会有这般肯定的判断。
  “冯郎,宝琴之事,你也莫要以为小妹是临时突发奇想,其实在宝琴可能被退亲时,小妹就有此打算了,小妹也和宝琴隐约提及,宝琴未曾正面回应,但小妹确信宝琴对此并不抵触,或许还是担心冯郎这边的一些想法吧。”
  宝钗的话让冯紫英真的不好回答了,拒绝也不是,应承也不是,宝琴人才如何,他何尝不知?但……
  见冯紫英脸上变幻不定的神色,宝钗心中越发觉得自己这一出没错,既解决了宝琴的难处,又让自己日后可以平添助力,而且宝钗也相信自己这位冯郎对宝琴绝非没有一点儿情意,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妹妹可曾考虑过二婶和蝌哥儿那般的想法?”冯紫英迟疑许久,这才缓缓问道。
  冯郎这般一说,宝钗心中却是大定,这说明冯郎内心已经允了,只是却还要碍于物议。
  “冯郎不必担心,二婶那边只怕是求之不得,也能卸下心中大石,何况冯郎人中龙凤,能嫁与冯郎,乃是宝琴福分才对,小妹和宝琴何分彼此,二婶自然是明晓的。”宝钗嫣然一笑,“至于蝌哥儿这边,恐怕也是心甘情愿,宝琴能有这样一个归宿,日后冯薛两家更能亲密无间,相互提携,岂非美事?”
  “那宝琴本人……”
  见冯紫英还是有些犹疑担心,宝钗却快刀斩乱麻,“宝琴那边绝无问题,小妹知晓宝琴心意,冯郎无需顾虑,也不必担心委屈宝琴,日后小妹与宝琴便如一人,……”
  冯紫英觉得再说下去就有些轻视宝钗了,赶紧打住:“妹妹不必说了,愚兄知晓了。”
  且不说宝钗与薛家二房那边如何去说,冯紫英自是回府,心中也是觉得宝钗心思与往日还是有些不同了,患得患失心态明显重了许多,虽然自己再三保证,但是始终难以让其释怀。
  冯紫英也能理解,沈宜修的人才、家世和现在刚入府没多久就怀了身孕,加上自己母亲又格外看重喜欢,都给宝钗了很大压力,相比之下黛玉却还有两三年的热孝期来暂时缓冲,而无须担心。
  唯有她年龄已满十七,若是婚事成功,只怕马上就要嫁入进来,自然就要面对母亲的审视和对比,心里难免就有些压力巨大而失衡了。
  
  “也是姊妹一起嫁过来?”听得冯紫英半遮半掩地把情况一说,段氏倒是来了兴趣,“这是好事儿啊。”
  冯紫英知道对母亲来说,这肯定是乐见其成的。
  宝钗那边传来消息,薛家二婶乃至薛蝌都很乐意,宝琴虽然没有明言,但也表露出了同意的意向,这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已经很难得了。
  “嗯,母亲既然都已经见过了宝钗,儿子在想此事还是宜早些定下来,儿子还有几日便要赴永平府,所以母亲这边定下来,儿子便好去和官师说。”冯紫英催促着道。
  段氏很是无奈,但是她也知道终归还是没有犟赢自己这个儿子。
  当然那一日妹妹所言对她触动也不小,加之随后宝钗应邀来府里她又专门去见过一面,果然是美人胚子不说,而且骨匀肉丰,一看确然是一个能生养的体格,这让段氏心里也很高兴。
  “也罢,铿哥儿,你便去和你姨娘说准备聘礼便是,但具体日子你考虑过没有?”段氏既然心里已经同意了,便也考虑具体事宜了。
  “这上半年我才去永平,恐怕也不好再向朝廷请假,所以最好是放在下半年来。”冯紫英也早有打算,“如果放在十二月就最好,亦可利用春假回门安排处理其他事宜。”
  “嗯,铿哥儿你说的也有道理,那这薛氏嫁过来之后,可是要安排到永平与你一道?”段氏问道。
  “也只能如此才好,宛君生产之后短时间内也还要哺育孩子,所以只能让宝钗她们过来了,要不都不过来,似乎也不太妥当。”冯紫英踟躇了一番。
  官员赴任,有的不带家眷,更多的则是就地纳妾,这样最方便,有的则是要带家眷,但冯紫英也清楚自己去向很多人关注,到了永平府之后只怕热度也不会降低多少,尤其是这是京东第一府,自己若是连家眷都不带去,短时间还好说,长期的话肯定会遭人诟病。
  “嗯,既如此,那何不再提前一些,九十月份便正合适。”段氏心里考虑更多,“若是九十月份便成亲,没准儿年前就能有身孕,若是这边宛君生产,薛家这边若能怀上,春假便可回来住下,也方便府里照料。”
  “母亲既然有此意,儿子无异议,不过还是需要和薛家那边商议一番更妥。”
  礼部关于冯家二房兼祧的批复终于下来了,这又免不了要引起一阵议论,尤其是在贾家这边,震动更大。
  冯紫英也没给多少人以思考的余地便说服了自己母亲,然后托官应震向薛家提亲了。
  齐永泰、乔应甲和官应震,三人,分别替自己三房提亲,算是一个平衡。
  不过像薛家提亲还是引起了官应震的好奇,而冯紫英也趁势将薛家有意在登莱介入探险拓殖的想法向官应震介绍了,也博得了官应震的一力支持。
  冯紫英轻叹了一口气,淡淡道:“妹妹可是不相信愚兄?”
  宝钗摇摇头,重新抬起目光,“冯郎何出此言?”
  “那为何突兀想起要让宝琴与愚兄为媵了?”冯紫英面色不变,悠悠道:“没错,宝琴此番被退亲,的确有些麻烦,但若是过上二三年,再寻个合适人家,并非不能,妹妹说这梅之烨为顺天府治中,怕是有影响,那宝琴亦可寻外地士人,扬州,山东,大同,均可,……”
  并不介意冯紫英窥探出自己的心意,宝钗摇了摇头。
  “小妹知道冯郎猜疑什么,小妹也不否认的确有那么有些这方面的原因。小妹相信冯郎最终能办好,但太太肯定会有对比,沈家姐姐和我们,乃至林妹妹都不一样,沈家是姑苏书香世家,其父乃是朝廷四品大员,其兄也是举人,今科其弟更是高中进士,日后前途无量,自然可以不必担心夫家这边会有什么,所以小妹也很佩服沈家姐姐,连一个家人都没有带过来,太太肯定会不在意,但是这未尝不是沈家的底蕴。”
  冯紫英扬了扬眉毛,他没想到宝钗居然想得如此宽远。
  沈宜修的确没带什么家人过来,论理都要带陪房、贴身丫鬟乃至仆从等,沈家也不是没有,但沈宜修却没带,连贴身丫鬟都是冯紫英安排过去的。
  这一点段氏也知道,甚至还对晴雯这长得过于狐媚妖娆的丫头有些不太满意,但好在晴雯跟随沈宜修之后颇得沈宜修的喜欢,屡屡在段氏面前夸赞,段氏才慢慢改了印象。
  若是带了一大堆陪房、丫鬟、仆妇过去,固然能帮着做许多事情,也能显示娘家的实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容易引起矛盾,毕竟这些人都是认自家小姐的,没有十年八年磨合,根本不可能把这种根深蒂固的心态扭转过来。
  所以沈宜修没带,这体现沈家底蕴和自信,并不需要这些来增添表现。
  “可薛家现在没落,或许冯郎不在意,但是小妹却不能不考虑日后嫁入冯家之后的情形,也要考虑太太的想法,若是宝琴与小妹一道嫁入冯家,起码二房这边薛家分量也要重几分。”
  宝钗脸上浮起一抹说不出的落寞,看见冯紫英摇头不赞同,宝钗却不在意,“当然,小妹觉得宝琴现在的情形的确不太好,若要是让宝琴远嫁外地,只怕二婶又要不舍,再说了,小妹也能看出宝琴对冯郎也有一些情意,……”
  冯紫英坐不住了,赶紧道:“这话从何说起?”
  宝钗莞尔一笑,“小妹也没说冯郎什么,冯郎儒雅英伟,便是荣宁二府里姑娘们也都是仰慕甚多,冯郎又曾救过二叔,宝琴便有几分报恩之情和仰倾慕之意,那也很正常,……”
  冯紫英连连摇头,“妹妹这般一说,愚兄倒真的坐卧不安了。”
  此时的宝钗倒是显得轻松了许多,就像是放下了心中石头,“冯郎,你我现在这般了,难道还能有什么不能说开的么?小妹剖肝沥胆,就是不想让冯郎误会,……”
  冯紫英也有些感动,颇为感慨地道:“我说了,我赴永平之前,官师定会来薛家提亲,母亲那边,我自会说服,妹妹也不必担心母亲那边日后会不会对你有什么嫌隙,而且愚兄也相信妹妹待人接物的智慧,定能让我母亲满意。”
  对于冯紫英如此信任自己能和未来婆婆的相处,宝钗心中也很是高兴,知子莫若母,同样知母莫若子,冯郎肯定是对婆婆的性子十分了解的,对自己的为人也很知晓,所以才会有这般肯定的判断。
  “冯郎,宝琴之事,你也莫要以为小妹是临时突发奇想,其实在宝琴可能被退亲时,小妹就有此打算了,小妹也和宝琴隐约提及,宝琴未曾正面回应,但小妹确信宝琴对此并不抵触,或许还是担心冯郎这边的一些想法吧。”
  宝钗的话让冯紫英真的不好回答了,拒绝也不是,应承也不是,宝琴人才如何,他何尝不知?但……
  见冯紫英脸上变幻不定的神色,宝钗心中越发觉得自己这一出没错,既解决了宝琴的难处,又让自己日后可以平添助力,而且宝钗也相信自己这位冯郎对宝琴绝非没有一点儿情意,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妹妹可曾考虑过二婶和蝌哥儿那般的想法?”冯紫英迟疑许久,这才缓缓问道。
  冯郎这般一说,宝钗心中却是大定,这说明冯郎内心已经允了,只是却还要碍于物议。
  “冯郎不必担心,二婶那边只怕是求之不得,也能卸下心中大石,何况冯郎人中龙凤,能嫁与冯郎,乃是宝琴福分才对,小妹和宝琴何分彼此,二婶自然是明晓的。”宝钗嫣然一笑,“至于蝌哥儿这边,恐怕也是心甘情愿,宝琴能有这样一个归宿,日后冯薛两家更能亲密无间,相互提携,岂非美事?”
  “那宝琴本人……”
  见冯紫英还是有些犹疑担心,宝钗却快刀斩乱麻,“宝琴那边绝无问题,小妹知晓宝琴心意,冯郎无需顾虑,也不必担心委屈宝琴,日后小妹与宝琴便如一人,……”
  冯紫英觉得再说下去就有些轻视宝钗了,赶紧打住:“妹妹不必说了,愚兄知晓了。”
  且不说宝钗与薛家二房那边如何去说,冯紫英自是回府,心中也是觉得宝钗心思与往日还是有些不同了,患得患失心态明显重了许多,虽然自己再三保证,但是始终难以让其释怀。
  冯紫英也能理解,沈宜修的人才、家世和现在刚入府没多久就怀了身孕,加上自己母亲又格外看重喜欢,都给宝钗了很大压力,相比之下黛玉却还有两三年的热孝期来暂时缓冲,而无须担心。
  唯有她年龄已满十七,若是婚事成功,只怕马上就要嫁入进来,自然就要面对母亲的审视和对比,心里难免就有些压力巨大而失衡了。
  
  “也是姊妹一起嫁过来?”听得冯紫英半遮半掩地把情况一说,段氏倒是来了兴趣,“这是好事儿啊。”
  冯紫英知道对母亲来说,这肯定是乐见其成的。
  宝钗那边传来消息,薛家二婶乃至薛蝌都很乐意,宝琴虽然没有明言,但也表露出了同意的意向,这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已经很难得了。
  “嗯,母亲既然都已经见过了宝钗,儿子在想此事还是宜早些定下来,儿子还有几日便要赴永平府,所以母亲这边定下来,儿子便好去和官师说。”冯紫英催促着道。
  段氏很是无奈,但是她也知道终归还是没有犟赢自己这个儿子。
  当然那一日妹妹所言对她触动也不小,加之随后宝钗应邀来府里她又专门去见过一面,果然是美人胚子不说,而且骨匀肉丰,一看确然是一个能生养的体格,这让段氏心里也很高兴。
  “也罢,铿哥儿,你便去和你姨娘说准备聘礼便是,但具体日子你考虑过没有?”段氏既然心里已经同意了,便也考虑具体事宜了。
  “这上半年我才去永平,恐怕也不好再向朝廷请假,所以最好是放在下半年来。”冯紫英也早有打算,“如果放在十二月就最好,亦可利用春假回门安排处理其他事宜。”
  “嗯,铿哥儿你说的也有道理,那这薛氏嫁过来之后,可是要安排到永平与你一道?”段氏问道。
  “也只能如此才好,宛君生产之后短时间内也还要哺育孩子,所以只能让宝钗她们过来了,要不都不过来,似乎也不太妥当。”冯紫英踟躇了一番。
  官员赴任,有的不带家眷,更多的则是就地纳妾,这样最方便,有的则是要带家眷,但冯紫英也清楚自己去向很多人关注,到了永平府之后只怕热度也不会降低多少,尤其是这是京东第一府,自己若是连家眷都不带去,短时间还好说,长期的话肯定会遭人诟病。
  “嗯,既如此,那何不再提前一些,九十月份便正合适。”段氏心里考虑更多,“若是九十月份便成亲,没准儿年前就能有身孕,若是这边宛君生产,薛家这边若能怀上,春假便可回来住下,也方便府里照料。”
  “母亲既然有此意,儿子无异议,不过还是需要和薛家那边商议一番更妥。”
  礼部关于冯家二房兼祧的批复终于下来了,这又免不了要引起一阵议论,尤其是在贾家这边,震动更大。
  冯紫英也没给多少人以思考的余地便说服了自己母亲,然后托官应震向薛家提亲了。
  齐永泰、乔应甲和官应震,三人,分别替自己三房提亲,算是一个平衡。
  不过像薛家提亲还是引起了官应震的好奇,而冯紫英也趁势将薛家有意在登莱介入探险拓殖的想法向官应震介绍了,也博得了官应震的一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