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冯紫英的造访,高攀龙也有些惊讶。
说实话,他和这位在北地士人十分受青睐的年轻士子不熟,当然也不是全无交道,但私下里没有多少交情。
而且他也不太喜欢这种被吹捧得太高的年轻人。
在他看来,这有些揠苗助长的感觉,对于青年士子的成长并不利。
可冯紫英这几年的表现的确很耀眼。
高攀龙也仔细地琢磨过冯紫英的发迹史,几个节点上,这个年轻人都踩准了节拍,博得了皇上的喜欢,迎合了南北士人的喜好,再加上的确在军务上有一套,也有胆魄,宁夏平叛和永平府一战中,都把他智勇双全英勇善战的人设给彻底塑造起来了,让外人都无法说什么。
当然,这里边还有很重要的一条,齐永泰和乔应甲的大力扶持,这是冯紫英能如此年龄走到现在位置的关键……
“紫英,这可真的是有些难得,我印象中你可是要么去户部,要么去兵部,难得来这吏部一回的。”高攀龙示意冯紫英入座,也让长随奉茶。
“好茶,这是存之公家乡茶吧?”冯紫英抿了一口,“阳崖阴林,紫者上,笋者上,更胜于芽,因此得名紫笋,‘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钱起的评价果然不虚啊。”
高攀龙虽然知道这家伙是有意讨好自己,但是心里还是很舒服。
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他自诩高雅,当然也不希望来往者是些庸俗之人,冯紫英在京师城中名声颇大,但是却一直传言不喜诗文,今日人家一来,就挑着自己家乡茶说,还用钱起的诗句来赞美,他当然不能不领情。
“紫英,没想到你也对茶道颇有感悟啊,待会儿走的时候,我让人替你装一盒紫笋回去,好好尝一尝。”高攀龙笑着道。
冯紫英也不客气,笑着拱手:“那就多些存之公的惠赠了,学生虽然对茶道粗略知晓,但是也知道这紫笋可不是凡物,虽有重金却求购不得,……”
高攀龙哈哈大笑,“哪有那么夸张,产量少是真的,但是也不能说重金求不得,我这也是家乡同学送来的,每年能有几斤尝一尝,算是回味家乡味道了,只是不知道明年还能有没有相送而来了。”
高攀龙随口的一句感慨,却成了冯紫英寻找话题的契机,他微微一沉吟:“以学生之见,或许明年清明谷雨之时朝廷还难以控制江南,不过到后年,那却是毫无问题的,一年的等待,也许还能让存之公感受期待的滋味,为后年品尝更甘美的紫笋佳品呢。”
高攀龙扬了扬眉毛,这小子倒是言之凿凿,似乎胸有成竹啊。
虽然朝中诸公都是信心百倍的样子,但是高攀龙却知道,其实境况并不算好。
虽然在军事实力上朝廷有压倒性的优势,关键在于这优势却并不一定能完全展现出来。
朝廷的财力匮乏,漕运和江南赋税一断,户部立即就掣襟肘见,而大军开拔都是要说粮饷的,这打仗也不是一蹴而就,在缺粮少银的情形下,朝廷能坚持多久?军队打仗又能坚持多久?
黄汝良那边入不敷出,还在琢磨着怎么弄来钱粮替东来大军解决粮饷问题,这都快成了黄汝良食不甘味的魔障了。
“紫英,你似乎对朝廷南征很有把握?”高攀龙对军务并不熟悉,不过他也知道冯紫英在这方面颇有造诣。
“若无把握,朝廷诸公又岂会在监国问题上斤斤计较,反正都打不赢的话,这些个监国不都是替他人作嫁衣裳么?正因为南征把握甚大,所以这监国就不能随意而为了,否则日后一旦要在监国中来确立储君甚至皇帝,那岂不是自误误人了么?”
冯紫英反问。
谷珦/span> 高攀龙当然不会被冯紫英这样一番话就说服,摇摇头:“朝中诸公有信心是必定的,但只有你我二人在此,我也知道你在军务上眼界颇受看重,那你说说,南征朝廷胜算在哪里?”
看来这個家伙有些信心不足啊,这可不是好现象。
本来是想要找这家伙说说范景文他们的事情,没想到现在却先要帮着把这家伙信心给树立起来,不过这样也好,一个完美的切入点,说服了对方,正好也就能把范景文他们的事儿也给解决了。
“未虑胜先虑败,未虑得先虑失,存之公这是谨慎呢,还是信心不足呢?”冯紫英知道高攀龙是个清峻方正,甚至有些崖岸自高之人,寻常话语是难以打动此人的,所以得有非常之语,才能引起对方重视。
果然,被冯紫英这有些挑衅的话语给一激,高攀龙便扬了扬眉毛,脸色也变得有些阴冷下来,“紫英,你这话是何意?”
“存之公,学生只是觉得存之公似乎不应该对朝廷如此不乐观才对,存之公是江南出身,应该十分了解江南士绅的德性,如果了解的话,又怎么能不明白朝廷和江南两相对比之下的优势有多么巨大呢?”
冯紫英的话把高攀龙给弄得有些糊涂了。
自己固然是江南出身,自然对江南情况十分熟悉,但正是因为熟悉了解,才觉得现在朝廷的艰难,江南的优势巨大,这才为朝廷担心,若非他已经坐上了距离阁臣只有一步之遥的吏部尚书之位,再无可能转向,兼之也不太认同汤宾尹之流的理念,他还真有点儿想要下船的想法。
“紫英,你这么一说,老夫倒是真的有些来兴趣了,想听听你的高见。”高攀龙捋着颌下山羊须,脸色也慢慢转晴。
“其实朝廷内部的人都清楚,现在朝廷的最大困难就是钱粮不足,打仗就是打钱粮消耗,边军优势南北皆知,南京伪朝不清楚么?他们一样清楚,正因为清楚,所以他们才会觉得只要能拖住那么一两年,边军无钱无粮之下,朝廷就会不战自败,……”
冯紫英的话让高攀龙深以为然,断绝了江南和湖广的钱粮,边军那些人怎么可能饿着肚子替朝廷卖命?
他内心是极为看不起边军那些武夫的,在他看来,这些武夫眼中只有权钱二字,毫无忠义之心,便是眼前此人的父亲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然他也不会在此人面前表露什么,但冯紫英自己都挑明边军无钱无粮就没法打仗,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那紫英你的意思,现在朝廷对南征是宜急不宜缓?”高攀龙忍不住问道。
“存之公问得好,急缓之道,存乎一心,如果要急,但现在朝中大军主要来自几方面,一方面是西北,从甘宁过来,起码要一两个月,而且千里跋涉,还需要休整,而且西北军历来穷苦,无论是甲胄衣衫,还是武器火器,尽皆是诸镇最差的,都需要补充更换,另外就是山西镇和蓟镇部分,这倒是可以急用的,但是因为蓟镇和山西镇还要承担戍边,所以能抽出兵力不多,主力仍然需要西北军来,他们只能作为偏师,这样一来,可以说没有小半年时间,朝廷是无力发起一场真正的大战役的,……”
高攀龙皱起眉头,“半年?拖得这么久,朝廷吃得消么?”
“越是着急,就越是要能稳住,打仗不比其他,若是露了怯,着了相,反而易被敌人所乘。”冯紫英回答了一句,“存之公的担心学生也明白,其实半年时间也不算长,真正战事开打,那就快了,牛继宗的宣府军加上大同军一部,也不过七八万人,而且这些士卒远离家乡,未必就有多少战意,只需要拦腰截断运河,其很难坚持,当然牛继宗肯定也会看到这一点,所以争夺山东境内运河控制权一战关乎生死,……”
高攀龙虽然不懂军务,但也知道多去运河控制权的重要意义,山东是北地最重要的基地,而且在今年北地大旱中也是情况略好的区域,拿下山东,不但能对南直那边形成居高临下的优势,而且也能获得一块稳定的后方,对稳定京畿也是意义巨大。
不过他对这些不感兴趣,他只是想要问两个问题,那就是能不能打赢,什么时候能打赢,当然冯紫英能预判一下以什么方式打赢,那就最好不过了。
“紫英,你就直接告诉老夫,这一战你估计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咱们的优势怎么体现出来,敌人的弱点在哪里?”高攀龙目光晶亮,注视着冯紫英。
都说这个家伙眼光非凡,远远超出其年龄,这也是这家伙在北地士人中闯出偌大名声的主要原因,高攀龙倒是想要看一看这家伙怎么来判断朝廷对南边的方略,这和吏部关系不算太大,但作为吏部尚书,高攀龙未来也是有意要角逐阁臣的,所以对这方面他也要提早熟悉。
没想到这厮这么性急,迫不及待地就要让自己当预言家了,这样也好,说明朝中已经有不少人对自己的战略预判眼光颇为信任了,甚至包括如这家伙这样的大人物。
说实话,他和这位在北地士人十分受青睐的年轻士子不熟,当然也不是全无交道,但私下里没有多少交情。
而且他也不太喜欢这种被吹捧得太高的年轻人。
在他看来,这有些揠苗助长的感觉,对于青年士子的成长并不利。
可冯紫英这几年的表现的确很耀眼。
高攀龙也仔细地琢磨过冯紫英的发迹史,几个节点上,这个年轻人都踩准了节拍,博得了皇上的喜欢,迎合了南北士人的喜好,再加上的确在军务上有一套,也有胆魄,宁夏平叛和永平府一战中,都把他智勇双全英勇善战的人设给彻底塑造起来了,让外人都无法说什么。
当然,这里边还有很重要的一条,齐永泰和乔应甲的大力扶持,这是冯紫英能如此年龄走到现在位置的关键……
“紫英,这可真的是有些难得,我印象中你可是要么去户部,要么去兵部,难得来这吏部一回的。”高攀龙示意冯紫英入座,也让长随奉茶。
“好茶,这是存之公家乡茶吧?”冯紫英抿了一口,“阳崖阴林,紫者上,笋者上,更胜于芽,因此得名紫笋,‘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钱起的评价果然不虚啊。”
高攀龙虽然知道这家伙是有意讨好自己,但是心里还是很舒服。
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他自诩高雅,当然也不希望来往者是些庸俗之人,冯紫英在京师城中名声颇大,但是却一直传言不喜诗文,今日人家一来,就挑着自己家乡茶说,还用钱起的诗句来赞美,他当然不能不领情。
“紫英,没想到你也对茶道颇有感悟啊,待会儿走的时候,我让人替你装一盒紫笋回去,好好尝一尝。”高攀龙笑着道。
冯紫英也不客气,笑着拱手:“那就多些存之公的惠赠了,学生虽然对茶道粗略知晓,但是也知道这紫笋可不是凡物,虽有重金却求购不得,……”
高攀龙哈哈大笑,“哪有那么夸张,产量少是真的,但是也不能说重金求不得,我这也是家乡同学送来的,每年能有几斤尝一尝,算是回味家乡味道了,只是不知道明年还能有没有相送而来了。”
高攀龙随口的一句感慨,却成了冯紫英寻找话题的契机,他微微一沉吟:“以学生之见,或许明年清明谷雨之时朝廷还难以控制江南,不过到后年,那却是毫无问题的,一年的等待,也许还能让存之公感受期待的滋味,为后年品尝更甘美的紫笋佳品呢。”
高攀龙扬了扬眉毛,这小子倒是言之凿凿,似乎胸有成竹啊。
虽然朝中诸公都是信心百倍的样子,但是高攀龙却知道,其实境况并不算好。
虽然在军事实力上朝廷有压倒性的优势,关键在于这优势却并不一定能完全展现出来。
朝廷的财力匮乏,漕运和江南赋税一断,户部立即就掣襟肘见,而大军开拔都是要说粮饷的,这打仗也不是一蹴而就,在缺粮少银的情形下,朝廷能坚持多久?军队打仗又能坚持多久?
黄汝良那边入不敷出,还在琢磨着怎么弄来钱粮替东来大军解决粮饷问题,这都快成了黄汝良食不甘味的魔障了。
“紫英,你似乎对朝廷南征很有把握?”高攀龙对军务并不熟悉,不过他也知道冯紫英在这方面颇有造诣。
“若无把握,朝廷诸公又岂会在监国问题上斤斤计较,反正都打不赢的话,这些个监国不都是替他人作嫁衣裳么?正因为南征把握甚大,所以这监国就不能随意而为了,否则日后一旦要在监国中来确立储君甚至皇帝,那岂不是自误误人了么?”
冯紫英反问。
谷珦/span> 高攀龙当然不会被冯紫英这样一番话就说服,摇摇头:“朝中诸公有信心是必定的,但只有你我二人在此,我也知道你在军务上眼界颇受看重,那你说说,南征朝廷胜算在哪里?”
看来这個家伙有些信心不足啊,这可不是好现象。
本来是想要找这家伙说说范景文他们的事情,没想到现在却先要帮着把这家伙信心给树立起来,不过这样也好,一个完美的切入点,说服了对方,正好也就能把范景文他们的事儿也给解决了。
“未虑胜先虑败,未虑得先虑失,存之公这是谨慎呢,还是信心不足呢?”冯紫英知道高攀龙是个清峻方正,甚至有些崖岸自高之人,寻常话语是难以打动此人的,所以得有非常之语,才能引起对方重视。
果然,被冯紫英这有些挑衅的话语给一激,高攀龙便扬了扬眉毛,脸色也变得有些阴冷下来,“紫英,你这话是何意?”
“存之公,学生只是觉得存之公似乎不应该对朝廷如此不乐观才对,存之公是江南出身,应该十分了解江南士绅的德性,如果了解的话,又怎么能不明白朝廷和江南两相对比之下的优势有多么巨大呢?”
冯紫英的话把高攀龙给弄得有些糊涂了。
自己固然是江南出身,自然对江南情况十分熟悉,但正是因为熟悉了解,才觉得现在朝廷的艰难,江南的优势巨大,这才为朝廷担心,若非他已经坐上了距离阁臣只有一步之遥的吏部尚书之位,再无可能转向,兼之也不太认同汤宾尹之流的理念,他还真有点儿想要下船的想法。
“紫英,你这么一说,老夫倒是真的有些来兴趣了,想听听你的高见。”高攀龙捋着颌下山羊须,脸色也慢慢转晴。
“其实朝廷内部的人都清楚,现在朝廷的最大困难就是钱粮不足,打仗就是打钱粮消耗,边军优势南北皆知,南京伪朝不清楚么?他们一样清楚,正因为清楚,所以他们才会觉得只要能拖住那么一两年,边军无钱无粮之下,朝廷就会不战自败,……”
冯紫英的话让高攀龙深以为然,断绝了江南和湖广的钱粮,边军那些人怎么可能饿着肚子替朝廷卖命?
他内心是极为看不起边军那些武夫的,在他看来,这些武夫眼中只有权钱二字,毫无忠义之心,便是眼前此人的父亲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然他也不会在此人面前表露什么,但冯紫英自己都挑明边军无钱无粮就没法打仗,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那紫英你的意思,现在朝廷对南征是宜急不宜缓?”高攀龙忍不住问道。
“存之公问得好,急缓之道,存乎一心,如果要急,但现在朝中大军主要来自几方面,一方面是西北,从甘宁过来,起码要一两个月,而且千里跋涉,还需要休整,而且西北军历来穷苦,无论是甲胄衣衫,还是武器火器,尽皆是诸镇最差的,都需要补充更换,另外就是山西镇和蓟镇部分,这倒是可以急用的,但是因为蓟镇和山西镇还要承担戍边,所以能抽出兵力不多,主力仍然需要西北军来,他们只能作为偏师,这样一来,可以说没有小半年时间,朝廷是无力发起一场真正的大战役的,……”
高攀龙皱起眉头,“半年?拖得这么久,朝廷吃得消么?”
“越是着急,就越是要能稳住,打仗不比其他,若是露了怯,着了相,反而易被敌人所乘。”冯紫英回答了一句,“存之公的担心学生也明白,其实半年时间也不算长,真正战事开打,那就快了,牛继宗的宣府军加上大同军一部,也不过七八万人,而且这些士卒远离家乡,未必就有多少战意,只需要拦腰截断运河,其很难坚持,当然牛继宗肯定也会看到这一点,所以争夺山东境内运河控制权一战关乎生死,……”
高攀龙虽然不懂军务,但也知道多去运河控制权的重要意义,山东是北地最重要的基地,而且在今年北地大旱中也是情况略好的区域,拿下山东,不但能对南直那边形成居高临下的优势,而且也能获得一块稳定的后方,对稳定京畿也是意义巨大。
不过他对这些不感兴趣,他只是想要问两个问题,那就是能不能打赢,什么时候能打赢,当然冯紫英能预判一下以什么方式打赢,那就最好不过了。
“紫英,你就直接告诉老夫,这一战你估计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咱们的优势怎么体现出来,敌人的弱点在哪里?”高攀龙目光晶亮,注视着冯紫英。
都说这个家伙眼光非凡,远远超出其年龄,这也是这家伙在北地士人中闯出偌大名声的主要原因,高攀龙倒是想要看一看这家伙怎么来判断朝廷对南边的方略,这和吏部关系不算太大,但作为吏部尚书,高攀龙未来也是有意要角逐阁臣的,所以对这方面他也要提早熟悉。
没想到这厮这么性急,迫不及待地就要让自己当预言家了,这样也好,说明朝中已经有不少人对自己的战略预判眼光颇为信任了,甚至包括如这家伙这样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