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中,冉珃对桃源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查和经营。
真别说,桃源这个空间可真是一级棒。
里面有一大片桃林、十里花海、灵泉、小溪、温泉、井水、药田和三座房屋。
她还用余下的大片土地开辟了农场、牧场和果园。
虽然利用了很多土地,但是余下的土地空间仍然不少,再建几座房屋或者再开辟几十亩稻田什么的还是没有问题的。
她先去三座房屋中。
第一个是偏家居的小木屋,第二个是藏书的阁楼,第三个主要是用于炼丹炼药以及贮存丹草药。
按着房屋的顺序,她一个个地进去。
用于制作小木屋的木头是那种结实的长条圆木,没有拼接,每一面墙体都是由横着或竖着排放的一条条长圆木制作而成。
它们相互之间非常紧密,密闭性很好。
不过由于木头自身的特点,也不会那么封闭。
凑近了闻的话,除了一股木头本身的木香,还有一股独特的幽香,显然不是凡品。
应该还带有防霉防潮之类的功用,也不知道这是由什么树制成的。
墙体圆木的表面很光滑,似是有一层胶。
大概是树体自然分泌出来的,不喇手也不会发黏。
小木屋中的房间不多也不算少,大概有六间。
一半的房间里有床,自然也有床头柜、衣柜、桌椅等。
另一半的房间里却没有床。
有的房间有那种木榻和斜椅子,可供休闲。
这些房间中倒是都有琴和琴案,书架和书桌,笔墨纸砚、茶具之类。
看来是供人办公或者进行一些学习活动的房间。
第二座房屋是由竹子制成的楼阁,有三层,还挺坚固的。
外面有环形走廊,小溪也流经走廊前。
在一楼客厅中,倒是能看到一幅美景。
边上有书案和琴案,迎着微风在这里看书或者抚琴,抬眼就可以看到精美的走廊,不远处潺潺的小溪和草地,倒也是一番趣事。
竹阁第二层有几间起居室,每个房间都有被褥和生活用品,也有专门洗漱的空间。整体光线很棒。
至于所谓茅房,楼中是没有的,小木屋里也没有。
嗯……据她这段时间的探索,如果要方便的话只能去外面找一块土地——空间有自净功能。
来到第三个房屋。
进去第一个房间,中间就摆放着一个炼丹炉,周围墙体是由一种特殊的防火材料制成的。
角落里有个高高的货架,上面摆放着很多工具和用料。
另外一个角落里就显得有些凌乱了。
乱糟糟地也放着一些东西,估计这就是炼丹炼药的工作场所了。
第二个房间则是储存丹药的地方。
两边是高高的占满整面墙的木柜,一面柜中贮存着许多的丹药,上面还带着药方。
只是冉珃有许多不认识,也不大看得懂。
另一面墙柜中则是一些中草药,很多好像都很珍贵,也有很多冉珃都没听过。
第三个房间也就是最后一个房间——是的,这座房屋中只有三个房间,论规模的话似乎是比不上前两座房屋的。
小木屋虽然叫小木屋,但不包括外边走廊和空地,光住房面积也有200来平。
其间有六间房屋,每间大概有个30来平。
竹楼就更别说了,有整整三层呢,每层的占地面积也小木屋要多得多。
姑且把第三个房屋称作炼丹处。
炼丹处的面积不如小木屋,而且只有三个房间。
不过炼丹处的第三个房间的面积倒是比较大,大概有100来平,占到整个房屋面积的一大半了。
话说,最小的房间就是炼丹房了,可能是炼丹要聚热还是什么的?
反正面积比较小,大概只有30平。
而贮藏丹草药的房间就比炼丹房大多了,不过总体也比较小,大概有个50多平。
第三个房间倒像个起居室,里面有床、衣柜什么的,衣柜里挂着许多的衣服。
中间有个屏风,冉珃往里走,倒是有些被眼前所看到的惊到了。
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衣柜和衣架子,上面或平着叠放着或挂着衣服,数量十分的惊人。
不仅有许多的成衣,布料更多。
这些衣服和布料或朴素得洁白无瑕,或艳丽得动人心魄。
有些上面有图案,摸起来那么的柔软丝滑,看起来那么的美丽逼真,让人叹为观止,移不开眼睛。
看来这个房间主要是用于贮存衣物的了。
而且这些衣服新得不能再新,没有沾染一丝灰尘,好像隔绝了空气似的。
但是冉珃知道不可能,因为她在这里啊。
要是真是真空的话,她怎么呼吸的?还是说这是她的幻觉?
她感受着手下衣物柔软丝滑的触感,觉得一切都太真实了。
小木屋房间的木柜中也会有一些衣物,加起来也很多了,却远远比不上这里的。
她忍着将它们一件一件穿试的想法,离开这里。
这试起来怕是会没完没了,以后有的是时间,她还要去看其他地方呢。
话说,她之前也在小木屋那边拿过一件白色的里衣。
但是由于现在外面是冬季,很冷,就将它换了下来,放到之前那个房间的一个空衣柜中去了。
离开之前,她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那么多的柜子和摆架,摆架上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绫罗绸缎和成匹成匹、成段成段的华美的布料。
柜中则挂着许多的成衣,美丽至极。
只可惜大多是繁复的古装,在和平时代尚且不便穿出门,更别说如今在这个末世当中了。
看来它们是无缘到外面去彰显它们的光彩了。
冉珃心中为此感到十分可惜。
出房间后,冉珃感觉哪里不太对。
那这样看的话,炼丹房也太小了吧,也没多少东西。
不应该啊,万一唯一的丹炉损坏了可怎么办?
于是她又回到炼丹房中,细细查看。
果然在角落处发现了一个房间,它的房门被一些工具掩盖了一部分,再加上它本身也是灰扑扑的,并不显眼,导致冉珃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它。
打开门进入这个房间,又是一番天地。
这里很开阔,面积目测都不止200平。
但是这整座房屋的面积都没有这么大啊,这是怎么回事?
里面存放着许多大小、形状各异的炼丹炉,还有很多的工具用具和一些药材,少量的瓶装丹药。
看来是一个仓库。
冉珃走出这里到外面去看,确实从外面是看不到有那个隐秘的房间的。
看来那个空间还是一个类似于储物袋一样的神奇空间。
桃源空间本就是世外,自有许多不符常理之处。
比如,桃源中没有黑夜,尽是白天,而且也不会有阴霾天气,不会刮大风,下大雨,甚至连这晴天的太阳都不会刺眼灼目,而是让人感到温暖和煦。
冉珃出来后,顺着小溪走。
这三座房屋周边都有长廊,形态和材质都有所区别。
长廊连接着三座房屋,沿着走也可以连接到小溪。
长长的小溪蜿蜒地环绕着几座房屋,从它们旁边流经,缓缓地流动着,并不显得急切。
小溪里面有一些空间自带的东西,比如鹅卵石或是其他颜色多样的大大小小的石头。
里面除了有一些微生浮游生物,还有海草、乌龟、河虾、扇贝、田螺、泥鳅、青蛙、螃蟹、鱼等。
鱼有好几种种类,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最特别的是桃花鱼。
桃花鱼可是以这个空间的名字命名的,冉珃自然也尝过其味道。
单单是煮或烤,并不作任何技巧与佐料,味道也是极鲜美,肉质极为细腻的。
桃花鱼是有刺的,虽然不多。
在它还是活蹦乱跳的时候,它的刺是硬的,但它一旦烹熟,本就不多的刺竟都几近软掉了。
只余中心的鱼骨,还保留着生前的坚硬。
吃起来实在是方便极了。
当然,水中也不止有桃花鱼,也有其他鱼。
味道虽比不上桃花鱼惊艳,却也是极好吃的。
倒没有看见蜻蜓之类的飞虫,冉珃猜测是因为她现在是这个桃源空间的主人,它是受她支配的。
而她不喜欢这些虫子,所以它们也就不会在空间中出现。
小溪边长有青青草地,还有薄荷草、蒲公英之类,也没有令人厌烦的虫子。
这点冉珃十分满意。
或许这种现象不是那么符合自然科学的规律,但是这个空间的存在本身就不那么科学了。
冉珃统计了一下,水中有十余种鱼类,有大有小,有刺或无刺,每种现在大约有上百来条。
如此,光是鱼就有一两千条可食了。
乌龟不多,才十来只,而且长得都各有特色,憨态可掬,冉珃不忍心吃它们。
河虾倒是不少,甚至可以说很多,大小都有,这块倒是不愁了。
扇贝和田螺也有很多,它们在溪水底下的淤泥地带。
泥鳅、青蛙、螃蟹之类的数量也不少。
还有一些水草可食用呢。
溪水底下除淤泥地带之外,有一大片区域都铺满了光滑的石头。
有比较大的石头,也有小小的石头。
共同特点是都极光滑,找不到会划伤脚底的可能。
哦,有一片区域还有黄鳝呢,也是很好吃的。
只是集中在一小块地盘,数量也不多,大概只有20来条吧,希望它们能够快快增多些。
溪底是由淤泥、光滑的石头、水草和一些卧在水底的生物构成的。
真别说,桃源这个空间可真是一级棒。
里面有一大片桃林、十里花海、灵泉、小溪、温泉、井水、药田和三座房屋。
她还用余下的大片土地开辟了农场、牧场和果园。
虽然利用了很多土地,但是余下的土地空间仍然不少,再建几座房屋或者再开辟几十亩稻田什么的还是没有问题的。
她先去三座房屋中。
第一个是偏家居的小木屋,第二个是藏书的阁楼,第三个主要是用于炼丹炼药以及贮存丹草药。
按着房屋的顺序,她一个个地进去。
用于制作小木屋的木头是那种结实的长条圆木,没有拼接,每一面墙体都是由横着或竖着排放的一条条长圆木制作而成。
它们相互之间非常紧密,密闭性很好。
不过由于木头自身的特点,也不会那么封闭。
凑近了闻的话,除了一股木头本身的木香,还有一股独特的幽香,显然不是凡品。
应该还带有防霉防潮之类的功用,也不知道这是由什么树制成的。
墙体圆木的表面很光滑,似是有一层胶。
大概是树体自然分泌出来的,不喇手也不会发黏。
小木屋中的房间不多也不算少,大概有六间。
一半的房间里有床,自然也有床头柜、衣柜、桌椅等。
另一半的房间里却没有床。
有的房间有那种木榻和斜椅子,可供休闲。
这些房间中倒是都有琴和琴案,书架和书桌,笔墨纸砚、茶具之类。
看来是供人办公或者进行一些学习活动的房间。
第二座房屋是由竹子制成的楼阁,有三层,还挺坚固的。
外面有环形走廊,小溪也流经走廊前。
在一楼客厅中,倒是能看到一幅美景。
边上有书案和琴案,迎着微风在这里看书或者抚琴,抬眼就可以看到精美的走廊,不远处潺潺的小溪和草地,倒也是一番趣事。
竹阁第二层有几间起居室,每个房间都有被褥和生活用品,也有专门洗漱的空间。整体光线很棒。
至于所谓茅房,楼中是没有的,小木屋里也没有。
嗯……据她这段时间的探索,如果要方便的话只能去外面找一块土地——空间有自净功能。
来到第三个房屋。
进去第一个房间,中间就摆放着一个炼丹炉,周围墙体是由一种特殊的防火材料制成的。
角落里有个高高的货架,上面摆放着很多工具和用料。
另外一个角落里就显得有些凌乱了。
乱糟糟地也放着一些东西,估计这就是炼丹炼药的工作场所了。
第二个房间则是储存丹药的地方。
两边是高高的占满整面墙的木柜,一面柜中贮存着许多的丹药,上面还带着药方。
只是冉珃有许多不认识,也不大看得懂。
另一面墙柜中则是一些中草药,很多好像都很珍贵,也有很多冉珃都没听过。
第三个房间也就是最后一个房间——是的,这座房屋中只有三个房间,论规模的话似乎是比不上前两座房屋的。
小木屋虽然叫小木屋,但不包括外边走廊和空地,光住房面积也有200来平。
其间有六间房屋,每间大概有个30来平。
竹楼就更别说了,有整整三层呢,每层的占地面积也小木屋要多得多。
姑且把第三个房屋称作炼丹处。
炼丹处的面积不如小木屋,而且只有三个房间。
不过炼丹处的第三个房间的面积倒是比较大,大概有100来平,占到整个房屋面积的一大半了。
话说,最小的房间就是炼丹房了,可能是炼丹要聚热还是什么的?
反正面积比较小,大概只有30平。
而贮藏丹草药的房间就比炼丹房大多了,不过总体也比较小,大概有个50多平。
第三个房间倒像个起居室,里面有床、衣柜什么的,衣柜里挂着许多的衣服。
中间有个屏风,冉珃往里走,倒是有些被眼前所看到的惊到了。
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衣柜和衣架子,上面或平着叠放着或挂着衣服,数量十分的惊人。
不仅有许多的成衣,布料更多。
这些衣服和布料或朴素得洁白无瑕,或艳丽得动人心魄。
有些上面有图案,摸起来那么的柔软丝滑,看起来那么的美丽逼真,让人叹为观止,移不开眼睛。
看来这个房间主要是用于贮存衣物的了。
而且这些衣服新得不能再新,没有沾染一丝灰尘,好像隔绝了空气似的。
但是冉珃知道不可能,因为她在这里啊。
要是真是真空的话,她怎么呼吸的?还是说这是她的幻觉?
她感受着手下衣物柔软丝滑的触感,觉得一切都太真实了。
小木屋房间的木柜中也会有一些衣物,加起来也很多了,却远远比不上这里的。
她忍着将它们一件一件穿试的想法,离开这里。
这试起来怕是会没完没了,以后有的是时间,她还要去看其他地方呢。
话说,她之前也在小木屋那边拿过一件白色的里衣。
但是由于现在外面是冬季,很冷,就将它换了下来,放到之前那个房间的一个空衣柜中去了。
离开之前,她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那么多的柜子和摆架,摆架上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绫罗绸缎和成匹成匹、成段成段的华美的布料。
柜中则挂着许多的成衣,美丽至极。
只可惜大多是繁复的古装,在和平时代尚且不便穿出门,更别说如今在这个末世当中了。
看来它们是无缘到外面去彰显它们的光彩了。
冉珃心中为此感到十分可惜。
出房间后,冉珃感觉哪里不太对。
那这样看的话,炼丹房也太小了吧,也没多少东西。
不应该啊,万一唯一的丹炉损坏了可怎么办?
于是她又回到炼丹房中,细细查看。
果然在角落处发现了一个房间,它的房门被一些工具掩盖了一部分,再加上它本身也是灰扑扑的,并不显眼,导致冉珃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它。
打开门进入这个房间,又是一番天地。
这里很开阔,面积目测都不止200平。
但是这整座房屋的面积都没有这么大啊,这是怎么回事?
里面存放着许多大小、形状各异的炼丹炉,还有很多的工具用具和一些药材,少量的瓶装丹药。
看来是一个仓库。
冉珃走出这里到外面去看,确实从外面是看不到有那个隐秘的房间的。
看来那个空间还是一个类似于储物袋一样的神奇空间。
桃源空间本就是世外,自有许多不符常理之处。
比如,桃源中没有黑夜,尽是白天,而且也不会有阴霾天气,不会刮大风,下大雨,甚至连这晴天的太阳都不会刺眼灼目,而是让人感到温暖和煦。
冉珃出来后,顺着小溪走。
这三座房屋周边都有长廊,形态和材质都有所区别。
长廊连接着三座房屋,沿着走也可以连接到小溪。
长长的小溪蜿蜒地环绕着几座房屋,从它们旁边流经,缓缓地流动着,并不显得急切。
小溪里面有一些空间自带的东西,比如鹅卵石或是其他颜色多样的大大小小的石头。
里面除了有一些微生浮游生物,还有海草、乌龟、河虾、扇贝、田螺、泥鳅、青蛙、螃蟹、鱼等。
鱼有好几种种类,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最特别的是桃花鱼。
桃花鱼可是以这个空间的名字命名的,冉珃自然也尝过其味道。
单单是煮或烤,并不作任何技巧与佐料,味道也是极鲜美,肉质极为细腻的。
桃花鱼是有刺的,虽然不多。
在它还是活蹦乱跳的时候,它的刺是硬的,但它一旦烹熟,本就不多的刺竟都几近软掉了。
只余中心的鱼骨,还保留着生前的坚硬。
吃起来实在是方便极了。
当然,水中也不止有桃花鱼,也有其他鱼。
味道虽比不上桃花鱼惊艳,却也是极好吃的。
倒没有看见蜻蜓之类的飞虫,冉珃猜测是因为她现在是这个桃源空间的主人,它是受她支配的。
而她不喜欢这些虫子,所以它们也就不会在空间中出现。
小溪边长有青青草地,还有薄荷草、蒲公英之类,也没有令人厌烦的虫子。
这点冉珃十分满意。
或许这种现象不是那么符合自然科学的规律,但是这个空间的存在本身就不那么科学了。
冉珃统计了一下,水中有十余种鱼类,有大有小,有刺或无刺,每种现在大约有上百来条。
如此,光是鱼就有一两千条可食了。
乌龟不多,才十来只,而且长得都各有特色,憨态可掬,冉珃不忍心吃它们。
河虾倒是不少,甚至可以说很多,大小都有,这块倒是不愁了。
扇贝和田螺也有很多,它们在溪水底下的淤泥地带。
泥鳅、青蛙、螃蟹之类的数量也不少。
还有一些水草可食用呢。
溪水底下除淤泥地带之外,有一大片区域都铺满了光滑的石头。
有比较大的石头,也有小小的石头。
共同特点是都极光滑,找不到会划伤脚底的可能。
哦,有一片区域还有黄鳝呢,也是很好吃的。
只是集中在一小块地盘,数量也不多,大概只有20来条吧,希望它们能够快快增多些。
溪底是由淤泥、光滑的石头、水草和一些卧在水底的生物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