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换过月白袍子进花萼楼时,已近夜半。
他不疾不徐迈步进殿,殿内依旧喧嚣热闹,他见谁都含三分笑,不过笑意不达眼底,出于礼貌,但更多敷衍。
路过端肃盘坐的谏议大夫刘宽时,姜平州微笑向他拱手,刘宽瞧着他漫不经心的模样,为赴宴而梳得整齐的胡须猛得揪着翘起,怒目回视他,可惜姜平州已然路过,并没有看见他的怒容,而是向旁人微笑打招呼。
刘宽吹着胡子无可奈何。
“十二郎,十二郎!”有女郎娇声呼喊姜平州。
他像是没听见,三步作两步到了高座台阶下。
“儿拜见圣人,贵妃娘娘!”姜平州对着高台躬身行礼。
“上前来说话。”圣人招手。
他不急不缓地迈着黑靴上台,忽而闻女声唤他,他心头咯噔,疾步跨到圣人桌案前,乖巧侧身跪坐在一旁。
离得远些,丝竹乐声便盖住了女郎声音。
“十二郎送李道长回去了?”圣人眼神慈爱。
提起她,姜平州笑意三分也多五分,拍着胸脯,语气不由轻松:“平平稳稳地回了。”
倒是与圣人默契般得没提她的名字。
“你与她倒顽得好。”圣人并无严肃,神态像是寻常人家询问孩子玩伴。
陈贵妃在一旁讪笑,她听了半天也没听出来这是说谁,只知他们说的是同一人。十分神秘。
姜平州挠挠束着的马尾,干哑嗓音都带了些憨直,“还好还好。”是他单方面和李炤炤顽得好。
圣人与谢公对视半晌。
谢公又问姜平州道:“你知她是谁?”
“……李道长嘛,也是今日才知她姓李。”姜平州若无其事答。
圣人颔首,心里有了半数,便不再问他。
陈贵妃这才有机会插句话,她示意宫娥将炖蹄羹放到姜平州面前,颇为心疼:“十二郎自万年县馆一路来辛苦了,快喝口羹润润嗓子。”
又对圣人嗔怒:“圣人也是,孩子才刚到就拉着他问些有的没的。”
姜平州凝视着这碗盛着脱骨肉,羹面上还飘着许多椒粉的汤,脑中浮现了李炤炤瘦若细柳的身材,想起她说送粮油的宦官三月一至,椒粉珍贵,只怕三月一至的粮油里还没有这些。
他强忍着恶心将这碗羹汤一饮而尽,里头的肉两口三口吃完,他垂首向贵妃道谢:“多谢娘娘关怀,十二郎已经饱了。”
陈贵妃还待说什么,圣人已经摆摆手,“今日花萼楼举宴无须拘束,玩去吧。”
姜平州拱手,忙不迭退下,走在下台阶的路上,他忍不住垂首干呕,恨不得将那碗油脂丰富的羹汤吐出来。
他才刚到台阶转角处,就被女郎纤纤玉手扯住窄袖,那女郎话音娇蛮:“姜平州!我方才叫你,你怎么当听不见?”
他欲收回束着窄袖的手腕,不料女郎牢牢揪着,大有你不理我,我就不让你走之意。无奈,姜平州回首:“姜某的确没听见,惠存县主自重。”
而后大力扯出手腕,女郎一时不察,所幸身后女侍上前去扶,跌到女侍怀中,才不至于失态。
她站直了身子,手指姜平州,嘴上撒泼:“你就不明白我的心意!我母亲已去求姨母准我二人婚事,届时你还得落我手里!”
惠存县主乃是韩国夫人与宁州贺氏,长房六郎之女,贺环洙,和她兄长贺樊是双生子,她是家中掌上明珠,自幼起便刁蛮任性。
姜平州嗤笑,陈贵妃能答应才有鬼,她恨不得将他死死抓着手中,怎会随意定他婚事,他满不在乎:“姜某尚年幼,县主错爱了。”
他过了年才算十五。
陈贺二家外戚自成一体,在大魏依附陈贵妃的宠信,权势滔天。
而他父亲姜灿虽是氏族旁枝叶末出身,但仪仗赫赫战功,受封国公爵位,更是掌着朔方边境兵权。
纵使陈贺举二族之力,求到圣人跟前,也是不予置理。
“那便是先订下也可的!”贺环洙在他身后急急得追着,边走边喊。
姜平州无意与她纠缠,他回眸轻笑,抚着浓丽面容,“县主若能有姜某三分姿色,姜某倒能考虑考虑,啧,可惜。”
然后冷下脸,自顾自得往别处走去。
女郎立在原地呆楞少顷,才知他意思。
她母亲出身陈氏,陈氏多美人,她便也继承许多,受人追捧是常事,此刻却受这般羞辱,气得直跺脚,大喊大叫着气得发疯,活灵活现只原地蹦跶,掉一地毛的锦鸡。
----------------------------------------
漫无目的地随意走,姜平州已不知不觉上了花萼楼望台,他仰望夜空,繁星挥洒在夜幕,密密点点。
他学着少女语气,嘀咕着:“明日定然晴朗……真的假的。”
“那谁能知道。”
他身后屏风座上男子揉着惺忪睡眼从那走出,像是醉酒刚醒。
见是他,瞬间清醒半分,“十二郎阿!”男子感叹,太巧了,在这躲酒都能碰见他。
“姚七郎。”姜平州面不改色与他打招呼,径直走到姚让刚才卧躺着的榻座,翘着黑靴,仰卧假寐。
姚让无奈摆首,他端坐在一旁自饮自斟,遥望着月色,二人静默无言。
良久,姚让一改往常热切,郁郁开口:“这边高楼起,宴宾客,满堂纸醉金迷,家妹久伴公主驾,数年不见,不知何等冷清。”
姜平州负手枕在脑后,微眯着眼瞥他,“你妹妹凶不凶?”
姚让摆首,斩钉截铁道:“家妹文弱清雅,幼时便自己编得诗词歌赋,文才斐然。可惜……”
“那就是不凶的那个咯。”姜平州道。
姚让闻言隐隐有些激动,他站起身,原地踱步,“你见过她?姚某曾想过办法上山,然间隔的紫竹林鬼魅,传闻中的通幽道更是无迹可寻。”
“碰巧罢了。”姜平州从容不迫,接着道:“七郎,夫子如今假设有目的,能谋划什么?”
姜平州与谢若易一同启蒙,姚让是考中秀才后才拜入谢公门下,虽为姚氏旁枝,但为人热切,与谁都能交好,又把持分寸,不远不近,与他交往入沁清风,于是几人也玩得近些。
只是姜平州和崔青阳那伙人混一块后,才逐渐冷淡下来。
姚让闻言顿笑,少焉才道:“你不问若易,怎么问我?”
“若易不在,只能问你。”姜平州答,“夫子有多少门生?”
“大抵三千罢,夫子爱才,又无门第之见,门生自然数不胜数。”姚让思路不显,他不明白姜平州突然和他说这些做什么。
“若你有权有势,你最想做什么事?”姜平州又问。
这东一棒槌西一榔头,谈话内容太过跳跃,姚让抓不住方向,还是讪笑道:“自然是想接家妹下山,不过,这只怕不是有权有势便能做到的。你呢?”
“我?姜某不过肆酒混迹纨绔之中,又恰好最纨绔之人,某能想做什么?”姜平州自嘲轻笑,又喃喃轻念:“你想接你妹妹下山,那是你除去已逝双亲外,最亲之人,无可厚非,可夫子最亲之人是若易,若易已然长成,未来必能担起谢氏门阀之砥柱,夫子能想做什么?”
“非也,十二郎错了,夫子最爱的是天下,忧天下之忧而忧,”姚让神采飞扬,“如今朝堂最忧无嗣,若是夫子是为女子又还能生,只怕恨不得亲自上阵替圣人生一个哈哈哈哈哈……”
言罢捧腹大笑,笑得腹疼不止,好不容易将荒谬想法一扫而光,他才轻喘气,缓缓恢复平静,还是忍不住掩唇笑。
“姜某倒觉着,这至高无上之位谁坐无所谓,百姓只看重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倒是朝堂上这群注重规矩之人才在乎,毕竟牵一发而动全族身。”姜平州未笑,表情逐渐严肃,“可若夫子也不在乎高位坐得是谁,那他会怎么做?”
“齐王家的定然不合适,一家子懦弱寡言,上位也为朝臣提线木偶,左右摆动,”
姚让俯瞰花萼楼下,载歌载舞的盛景,角落里原先无人理会便早早告退的一家,如今与人推杯换盏,面红耳赤。
他又看向近高台那位,只有中年男子与妇人,夫妇赴宴,并未有孩儿在身旁侍候,他摆首:“德王世子李鹫,病体孱弱,喘口气都能惊动太医属。”
“其余宗室甚少,又不亲近,圣人迟迟不肯立储,如今便是要观察秉性也不大来得及。”姚让缓缓道。
先帝兄弟参商,阋墙互残,待先帝登基时就已然不剩几名宗室。
“若夫子早年间便教导出一名极为合适,但又极为不合适的皇储,他该作何谋划?”姜平州目光闪烁。
姚让心中隐隐约约直觉不可能,但又不免暗暗期待起来。
----------------------------------------
万年县馆成礼后,婚房也布置在此,李端端与驸马郑许便在此处暂时下榻,待明日才起驾庆阳公主府。
红烛花影,新婚之夜,李端端卸下钗环,散发披肩,她温笑得看着眼前男子,这是她近距离接触她的夫君,未来共度余生之人。
她吩咐着宫娥打水,驸马要沐浴,又吩咐她们煮醒酒茶,驸马轻微醉态,她自己则亲自为郑许敛袖执筷布菜。
郑许看着温婉女子为他忙前忙后,又凝顾着她巧笑倩兮的眉目,生动又貌美,心中波澜起伏,先前的怨气一散而光,他只怕是本朝最轻快的驸马了。
李端端肤白,敛起衣袖露出的藕臂在烛影映射下只添粉红,郑许心有意动,情不自禁覆手侵上她的手腕,李端端微惊,手腕轻颤,郑许便迅速放开,垂首长呼一口气才得以放松。
在他再次抬首时,见美目女子含笑看他,他心想,如今已是夫妻,又有何可怕。便牵着李端端的手往榻边去,将纱帐放下。
烛火摇曳,身影交叠,满屋生香。
他不疾不徐迈步进殿,殿内依旧喧嚣热闹,他见谁都含三分笑,不过笑意不达眼底,出于礼貌,但更多敷衍。
路过端肃盘坐的谏议大夫刘宽时,姜平州微笑向他拱手,刘宽瞧着他漫不经心的模样,为赴宴而梳得整齐的胡须猛得揪着翘起,怒目回视他,可惜姜平州已然路过,并没有看见他的怒容,而是向旁人微笑打招呼。
刘宽吹着胡子无可奈何。
“十二郎,十二郎!”有女郎娇声呼喊姜平州。
他像是没听见,三步作两步到了高座台阶下。
“儿拜见圣人,贵妃娘娘!”姜平州对着高台躬身行礼。
“上前来说话。”圣人招手。
他不急不缓地迈着黑靴上台,忽而闻女声唤他,他心头咯噔,疾步跨到圣人桌案前,乖巧侧身跪坐在一旁。
离得远些,丝竹乐声便盖住了女郎声音。
“十二郎送李道长回去了?”圣人眼神慈爱。
提起她,姜平州笑意三分也多五分,拍着胸脯,语气不由轻松:“平平稳稳地回了。”
倒是与圣人默契般得没提她的名字。
“你与她倒顽得好。”圣人并无严肃,神态像是寻常人家询问孩子玩伴。
陈贵妃在一旁讪笑,她听了半天也没听出来这是说谁,只知他们说的是同一人。十分神秘。
姜平州挠挠束着的马尾,干哑嗓音都带了些憨直,“还好还好。”是他单方面和李炤炤顽得好。
圣人与谢公对视半晌。
谢公又问姜平州道:“你知她是谁?”
“……李道长嘛,也是今日才知她姓李。”姜平州若无其事答。
圣人颔首,心里有了半数,便不再问他。
陈贵妃这才有机会插句话,她示意宫娥将炖蹄羹放到姜平州面前,颇为心疼:“十二郎自万年县馆一路来辛苦了,快喝口羹润润嗓子。”
又对圣人嗔怒:“圣人也是,孩子才刚到就拉着他问些有的没的。”
姜平州凝视着这碗盛着脱骨肉,羹面上还飘着许多椒粉的汤,脑中浮现了李炤炤瘦若细柳的身材,想起她说送粮油的宦官三月一至,椒粉珍贵,只怕三月一至的粮油里还没有这些。
他强忍着恶心将这碗羹汤一饮而尽,里头的肉两口三口吃完,他垂首向贵妃道谢:“多谢娘娘关怀,十二郎已经饱了。”
陈贵妃还待说什么,圣人已经摆摆手,“今日花萼楼举宴无须拘束,玩去吧。”
姜平州拱手,忙不迭退下,走在下台阶的路上,他忍不住垂首干呕,恨不得将那碗油脂丰富的羹汤吐出来。
他才刚到台阶转角处,就被女郎纤纤玉手扯住窄袖,那女郎话音娇蛮:“姜平州!我方才叫你,你怎么当听不见?”
他欲收回束着窄袖的手腕,不料女郎牢牢揪着,大有你不理我,我就不让你走之意。无奈,姜平州回首:“姜某的确没听见,惠存县主自重。”
而后大力扯出手腕,女郎一时不察,所幸身后女侍上前去扶,跌到女侍怀中,才不至于失态。
她站直了身子,手指姜平州,嘴上撒泼:“你就不明白我的心意!我母亲已去求姨母准我二人婚事,届时你还得落我手里!”
惠存县主乃是韩国夫人与宁州贺氏,长房六郎之女,贺环洙,和她兄长贺樊是双生子,她是家中掌上明珠,自幼起便刁蛮任性。
姜平州嗤笑,陈贵妃能答应才有鬼,她恨不得将他死死抓着手中,怎会随意定他婚事,他满不在乎:“姜某尚年幼,县主错爱了。”
他过了年才算十五。
陈贺二家外戚自成一体,在大魏依附陈贵妃的宠信,权势滔天。
而他父亲姜灿虽是氏族旁枝叶末出身,但仪仗赫赫战功,受封国公爵位,更是掌着朔方边境兵权。
纵使陈贺举二族之力,求到圣人跟前,也是不予置理。
“那便是先订下也可的!”贺环洙在他身后急急得追着,边走边喊。
姜平州无意与她纠缠,他回眸轻笑,抚着浓丽面容,“县主若能有姜某三分姿色,姜某倒能考虑考虑,啧,可惜。”
然后冷下脸,自顾自得往别处走去。
女郎立在原地呆楞少顷,才知他意思。
她母亲出身陈氏,陈氏多美人,她便也继承许多,受人追捧是常事,此刻却受这般羞辱,气得直跺脚,大喊大叫着气得发疯,活灵活现只原地蹦跶,掉一地毛的锦鸡。
----------------------------------------
漫无目的地随意走,姜平州已不知不觉上了花萼楼望台,他仰望夜空,繁星挥洒在夜幕,密密点点。
他学着少女语气,嘀咕着:“明日定然晴朗……真的假的。”
“那谁能知道。”
他身后屏风座上男子揉着惺忪睡眼从那走出,像是醉酒刚醒。
见是他,瞬间清醒半分,“十二郎阿!”男子感叹,太巧了,在这躲酒都能碰见他。
“姚七郎。”姜平州面不改色与他打招呼,径直走到姚让刚才卧躺着的榻座,翘着黑靴,仰卧假寐。
姚让无奈摆首,他端坐在一旁自饮自斟,遥望着月色,二人静默无言。
良久,姚让一改往常热切,郁郁开口:“这边高楼起,宴宾客,满堂纸醉金迷,家妹久伴公主驾,数年不见,不知何等冷清。”
姜平州负手枕在脑后,微眯着眼瞥他,“你妹妹凶不凶?”
姚让摆首,斩钉截铁道:“家妹文弱清雅,幼时便自己编得诗词歌赋,文才斐然。可惜……”
“那就是不凶的那个咯。”姜平州道。
姚让闻言隐隐有些激动,他站起身,原地踱步,“你见过她?姚某曾想过办法上山,然间隔的紫竹林鬼魅,传闻中的通幽道更是无迹可寻。”
“碰巧罢了。”姜平州从容不迫,接着道:“七郎,夫子如今假设有目的,能谋划什么?”
姜平州与谢若易一同启蒙,姚让是考中秀才后才拜入谢公门下,虽为姚氏旁枝,但为人热切,与谁都能交好,又把持分寸,不远不近,与他交往入沁清风,于是几人也玩得近些。
只是姜平州和崔青阳那伙人混一块后,才逐渐冷淡下来。
姚让闻言顿笑,少焉才道:“你不问若易,怎么问我?”
“若易不在,只能问你。”姜平州答,“夫子有多少门生?”
“大抵三千罢,夫子爱才,又无门第之见,门生自然数不胜数。”姚让思路不显,他不明白姜平州突然和他说这些做什么。
“若你有权有势,你最想做什么事?”姜平州又问。
这东一棒槌西一榔头,谈话内容太过跳跃,姚让抓不住方向,还是讪笑道:“自然是想接家妹下山,不过,这只怕不是有权有势便能做到的。你呢?”
“我?姜某不过肆酒混迹纨绔之中,又恰好最纨绔之人,某能想做什么?”姜平州自嘲轻笑,又喃喃轻念:“你想接你妹妹下山,那是你除去已逝双亲外,最亲之人,无可厚非,可夫子最亲之人是若易,若易已然长成,未来必能担起谢氏门阀之砥柱,夫子能想做什么?”
“非也,十二郎错了,夫子最爱的是天下,忧天下之忧而忧,”姚让神采飞扬,“如今朝堂最忧无嗣,若是夫子是为女子又还能生,只怕恨不得亲自上阵替圣人生一个哈哈哈哈哈……”
言罢捧腹大笑,笑得腹疼不止,好不容易将荒谬想法一扫而光,他才轻喘气,缓缓恢复平静,还是忍不住掩唇笑。
“姜某倒觉着,这至高无上之位谁坐无所谓,百姓只看重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倒是朝堂上这群注重规矩之人才在乎,毕竟牵一发而动全族身。”姜平州未笑,表情逐渐严肃,“可若夫子也不在乎高位坐得是谁,那他会怎么做?”
“齐王家的定然不合适,一家子懦弱寡言,上位也为朝臣提线木偶,左右摆动,”
姚让俯瞰花萼楼下,载歌载舞的盛景,角落里原先无人理会便早早告退的一家,如今与人推杯换盏,面红耳赤。
他又看向近高台那位,只有中年男子与妇人,夫妇赴宴,并未有孩儿在身旁侍候,他摆首:“德王世子李鹫,病体孱弱,喘口气都能惊动太医属。”
“其余宗室甚少,又不亲近,圣人迟迟不肯立储,如今便是要观察秉性也不大来得及。”姚让缓缓道。
先帝兄弟参商,阋墙互残,待先帝登基时就已然不剩几名宗室。
“若夫子早年间便教导出一名极为合适,但又极为不合适的皇储,他该作何谋划?”姜平州目光闪烁。
姚让心中隐隐约约直觉不可能,但又不免暗暗期待起来。
----------------------------------------
万年县馆成礼后,婚房也布置在此,李端端与驸马郑许便在此处暂时下榻,待明日才起驾庆阳公主府。
红烛花影,新婚之夜,李端端卸下钗环,散发披肩,她温笑得看着眼前男子,这是她近距离接触她的夫君,未来共度余生之人。
她吩咐着宫娥打水,驸马要沐浴,又吩咐她们煮醒酒茶,驸马轻微醉态,她自己则亲自为郑许敛袖执筷布菜。
郑许看着温婉女子为他忙前忙后,又凝顾着她巧笑倩兮的眉目,生动又貌美,心中波澜起伏,先前的怨气一散而光,他只怕是本朝最轻快的驸马了。
李端端肤白,敛起衣袖露出的藕臂在烛影映射下只添粉红,郑许心有意动,情不自禁覆手侵上她的手腕,李端端微惊,手腕轻颤,郑许便迅速放开,垂首长呼一口气才得以放松。
在他再次抬首时,见美目女子含笑看他,他心想,如今已是夫妻,又有何可怕。便牵着李端端的手往榻边去,将纱帐放下。
烛火摇曳,身影交叠,满屋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