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炤炤一愣,姜平州并不知道她与谢若易认识。
姜平州眸光深邃,笑意分明:“也就是谢公的二孙,我特地拿来与你分享,可别不识好歹。”
他将信纸递给李炤炤,李炤炤狐疑接下,捻在手中,并不打算拆。
他催促:“你快拆。”
少女泰然自若,目色探究,依旧没动。
姜平州有些急躁,他收敛笑意,眸光深深:“若易不会介意的。”
李炤炤不由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一定要她来拆这封信,谢若易还能在信里下毒不成?
她的手背覆上一层冰凉,宽厚温暖的胸膛隔一段极近的距离在她身后,少年修长的手指顺势绕着她捻信的手,强有力地掌控着拆开信封。
她整个人僵在原地,犹如泥塑,丝毫不敢动弹,少年温热鼻息扑在她的耳廓,她冷不丁打了个寒颤,今晚的姜平州十分诡秘。
“你在做什么?”她不紧不慢开口。
“你迟迟不拆,姜某帮你。”姜平州平静道,接着话锋一转:“我把你当好兄弟,你何必如临大敌。”
李炤炤抬眸望他,见神情散漫慵懒又带几分认真,随他去了。
打开信的那一刻,耳后鼻息摒凝,李炤炤被圈在怀中,只能强制去看信件,她默声阅读,第一句就是……
南胧县主微恙。
第二句是,不日将痊愈,然仍旧孱弱。
姜平州的母亲病了,虽然很快就能治好,但身体依旧虚弱。
李炤炤回忆起头一次见姜平州的母亲,是在长生殿等待召见的回廊中,她趴在廊柱后头偷看。
那名高挑女子面容英美,神情慈爱,温声哄着怀中左顾右盼的幼儿,与身边陪伴等候的福安长公主朗声闲聊,放肆大笑。
那时的她十分康健甚至带有长安贵妇没有的蓬勃野气,仿佛一股刚劲。
她被那股劲渲染,久久不能回神。
“姜平州。”李炤炤嗓音微哑,细声唤身后少年。
“嗯……”少年回应她,却无话可说。
二人静默良久,李炤炤回眸看他,他见李炤炤回头,对她牵动嘴角,露出标志性的笑容。
“怎么样,若易描绘的朔方很令人向往吧。就是忒冷,冬日还结冰,不过十分好看,还有匠人会将冰柱雕出花样。”
她能感觉到少年压抑着自己的悲伤,与她若无其事闲聊。
“平州,你想回家吗?”李炤炤深邃瞳孔幽幽泛着波光。
冷冽漠然的木像突然露出怜悯柔慈的神情,姜平州只觉刺目。
他放开李炤炤,扬声道:“不想,姜某在长安长大,数年不见耶娘,他们回都述职,也不曾来看某。”
是了,陈贵妃怎么会让他见耶娘,她要一个全心全意只归属于她的儿子。
李炤炤欲说什么,却被姜平州打断。
“李炤炤,你想你耶娘吗?”少年话语中带了些许恶意,忍耐不住的怨气似乎要发泄在她身上。
言罢他顿了顿,李炤炤何其无辜,他幼年离开双亲,难道李炤炤就不是吗?
“对不住,我不该……”他不该口无遮拦,勾起李炤炤的伤心事。
李炤炤捻着那封信,摇摇头:“正如你所见,我除了兕子,无人可想。”
她不说假话,姜平州此刻只念她也嘲讽他一句,二人扯平才好,她偏偏轻描淡写盖过,倒显得他像小人,明明想念,却不敢承认。
明明想看信笺,却只能在李炤炤这里,才有胆量拆开。
“平州,你提他们,伤不到我,他们对我来说才是无关紧要之人。”李炤炤眼眸微阖,唇角轻勾,无情戳破他的心思。
他呼吸瞬窒,胸膛心跳骤停。
----------------------------------------
是日,北阙坊,崔公府。
老者在桌案前负手来回踱步,良久,他才回顾身后作揖的孙子。
“你此话当真,圣人已然见过无上恩?”
“祖父,千真万确,当夜就有赏赐上山,只是童司监骑马上山,抬着回来,他干儿子留着尸体偷偷哭丧,不敢张罗丧事。”崔青阳在脖颈间比了个手势。
“无上恩如此狠戾,怎地从前不这么做?”崔公疑惑,从前也并非没有宦侍敲竹杠。
“想来是见过圣人,觉得自己已得青眼,便张扬起来。”崔青阳思忖开口。
换旁的公主,杀区区一个司监又如何,顶多训个骄纵刁蛮,可偏偏是无上恩。
本朝身份最为特殊的公主,说她身份低微,可她是圣人幼女,金枝玉叶,说她身份高贵,偏偏隐没身份,宫中人人可欺。
崔公不禁扶额,到底是女子,心胸狭隘,难当大任,喜怒不形于色,说不准只是隐藏怯懦。
“祖父勿忧,既选择这条路,最坏结果不过就是牺牲九娘。”崔青阳道,“五郎胸有成算,祖父不必太过担心。”
崔公目色怀疑,只当他随口胡诌,便挥袖由他顽去。
----------------------------------------
小宦匍匐在地上,强忍着泪,交代自己所见所闻。
高台宝座金银打造,雕刻百鸟朝凤,镶嵌宝石鲜花,能半卧在这样奢靡的华榻上,还能心安理得闭目养神的,本朝只有陈贵妃。
她不紧不慢地摇着新得的羽扇,这把羽扇比之前摔坏的那把更加华丽,美观,呈褐色,中间夹杂着雪白,镶嵌绿翡翠,血琉璃,是拔了十余头幼年凤头鸊鹈的毛制成。
“照你这么说,十二郎是为了炤炤才动手杀人的?”她语气惺忪,却有憧憬,思绪万千,忽而低低笑出声,“吾原先还瞧着他冷心冷肺怎么都捂不热,想不到竟是个情种,要为了二娘来得罪吾。”
“娘娘,十二郎下手狠绝,无丝毫顾虑,童司监霎那间倒地,连如何死的,奴婢等都未曾看清。”小宦想起冰冷剑鞘曾在自己脸上划过,匍匐着的身子不由颤抖。
“他如今都不掩饰自己了?还是说,在美人面前不能落了面子?倒是同圣人当年为吾一般。”陈贵妃笑声并无嘲意,她是真心实意想起了自己与圣人的过往。
“哼,姐姐还想将她的环洙嫁给十二郎,呸!”
她与韩国夫人少时便不和,在家中时常有争执,后来她被圣人选中册为贵妃,韩国夫人才不情不愿得低下身段,讨好于她。
“炤炤像不像吾?吾一直觉着,庆阳更像吾。”陈贵妃抚着保养得当的脸庞,目光灼灼地盯着宫娥手中铜镜里那张美艳面孔。
小宦暗忖着,那日火光全灭,只余灰袍女冠身后的青衣女冠打着的素灯还亮着光,微弱的光照不全女冠的脸,只能看见她深如死水的双眸,十分瘆人。
但她若能笑一笑,想必与陈贵妃有六七分相似。
于是他小心答道:“回娘娘,似有七八分相似。”哄陈贵妃开心的话张口就来。
“呵呵,那想必与十二郎十分登对,可惜了,是个恶鬼投胎的,不然吾一定像疼惜庆阳一般疼惜她,可惜了,呵呵。”陈贵妃似觉恶心,她捂着胸口掩扇干呕,而后又笑着摆头。
很快便将李炤炤抛诸脑后,她今日心情十分好,“十二郎看样子是更喜欢炤炤多些,啧,姐姐又输一次。”
姜平州即将出宫立府,她并不心焦,虽是自己抚养长大,可到底外男,出去才合规矩。
虽然她本身就不在意什么规矩。
“你是童司监的干儿子?瞧着还算精干,既然童司监死了,那你顶上罢。”陈贵妃挥袖。
她无意小宦的欣喜拜谢,只打量着羽扇,目色灼灼,看样子十分喜欢。
小宦跪膝爬出殿外,又赶忙站起身小步走出紫宸殿,再疾步往青霄门跑去。
目光锁定一名神情焦急的络腮胡汉子隐在角落阴影处,他向他缓步而行。
“范参军。”小宦向他拱手,目光忽闪。
范思安哪里不知他意思,忙从腰间系下一个布袋拱手递给小宦。
小宦拿在手里掂了掂,略沉,他咧开微笑:“范参军,还算知事。”
“娘……那位,可有问起……”范思安斟酌着开口问道。
“多多进献,那位什么奇珍异宝未曾见过,看在你我同乡的份上,我才好意帮你,一把扇子算什么,送礼最重要的是别出心裁,那位如今瞧着喜欢,过几天便丢哪个旮旯角了都不知。”小宦高深莫测。
“望伦忠小哥,指点迷津。”范思安拱手唤着小宦在老家时的称呼。
小宦似笑非笑,范思安从腰间又拆下一条八宝璎珞,中间镶嵌的玉石透光明亮,似活水净潭。
小宦接过,打量半晌,才扬笑附上他耳,细声说了些什么,见他神情似懂非懂,便拱手离开了青霄门。
范思安捋着他的络腮胡徒步往门外走去,又向守门大将作揖,同样递上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大将接过布袋,遂放他离开。
范思安对着守门大将一路躬身,待走远后,才直立起身,向不远处栓着骡子的小摊走去,路途不远,他心事重重,脚步沉重。
为将宝物献给陈贵妃,他经历层层盘剥,几乎散尽家财,陈贵妃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未曾问起。
若将宝物进献给陈国公或是韩国夫人,只怕连水花都溅不起一个,就泯然于世。
好歹在伦忠面前混个脸熟,伦忠方才和他说什么。
元玄公主李炤炤。
又是李炤炤,那名目色沉沉的少女,竟是位公主,贵妃娘娘还对其极为厌恶,他从未听过此人名号,上次之后他好奇去打探过,这位公主在长安可以说是查无此人。
这些贵人的心思当真难测,只怕伦忠的话也只能听信一半。
可这李炤炤究竟有什么缘故。
他不屑投靠这位落魄的贵人,并不代表这位贵人无可利用之处。
那抹银光在他脑海中浮现,杀心是真的。
伦忠的干爹童司监,甚至都没看清那抹银光就死在了紫竹林,若是当时少年真的动手,只怕儿子范旭都已将他的尸身送回范阳老家安葬了。
他在长安汲汲营营,好不容易在京兆府混成司士参军,怎能甘心冰冷着尸身狼狈回乡,他绝不会在长安泯然众人。
可思忖着伦忠的话,壮硕身子已然凉了半截。
姜平州眸光深邃,笑意分明:“也就是谢公的二孙,我特地拿来与你分享,可别不识好歹。”
他将信纸递给李炤炤,李炤炤狐疑接下,捻在手中,并不打算拆。
他催促:“你快拆。”
少女泰然自若,目色探究,依旧没动。
姜平州有些急躁,他收敛笑意,眸光深深:“若易不会介意的。”
李炤炤不由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一定要她来拆这封信,谢若易还能在信里下毒不成?
她的手背覆上一层冰凉,宽厚温暖的胸膛隔一段极近的距离在她身后,少年修长的手指顺势绕着她捻信的手,强有力地掌控着拆开信封。
她整个人僵在原地,犹如泥塑,丝毫不敢动弹,少年温热鼻息扑在她的耳廓,她冷不丁打了个寒颤,今晚的姜平州十分诡秘。
“你在做什么?”她不紧不慢开口。
“你迟迟不拆,姜某帮你。”姜平州平静道,接着话锋一转:“我把你当好兄弟,你何必如临大敌。”
李炤炤抬眸望他,见神情散漫慵懒又带几分认真,随他去了。
打开信的那一刻,耳后鼻息摒凝,李炤炤被圈在怀中,只能强制去看信件,她默声阅读,第一句就是……
南胧县主微恙。
第二句是,不日将痊愈,然仍旧孱弱。
姜平州的母亲病了,虽然很快就能治好,但身体依旧虚弱。
李炤炤回忆起头一次见姜平州的母亲,是在长生殿等待召见的回廊中,她趴在廊柱后头偷看。
那名高挑女子面容英美,神情慈爱,温声哄着怀中左顾右盼的幼儿,与身边陪伴等候的福安长公主朗声闲聊,放肆大笑。
那时的她十分康健甚至带有长安贵妇没有的蓬勃野气,仿佛一股刚劲。
她被那股劲渲染,久久不能回神。
“姜平州。”李炤炤嗓音微哑,细声唤身后少年。
“嗯……”少年回应她,却无话可说。
二人静默良久,李炤炤回眸看他,他见李炤炤回头,对她牵动嘴角,露出标志性的笑容。
“怎么样,若易描绘的朔方很令人向往吧。就是忒冷,冬日还结冰,不过十分好看,还有匠人会将冰柱雕出花样。”
她能感觉到少年压抑着自己的悲伤,与她若无其事闲聊。
“平州,你想回家吗?”李炤炤深邃瞳孔幽幽泛着波光。
冷冽漠然的木像突然露出怜悯柔慈的神情,姜平州只觉刺目。
他放开李炤炤,扬声道:“不想,姜某在长安长大,数年不见耶娘,他们回都述职,也不曾来看某。”
是了,陈贵妃怎么会让他见耶娘,她要一个全心全意只归属于她的儿子。
李炤炤欲说什么,却被姜平州打断。
“李炤炤,你想你耶娘吗?”少年话语中带了些许恶意,忍耐不住的怨气似乎要发泄在她身上。
言罢他顿了顿,李炤炤何其无辜,他幼年离开双亲,难道李炤炤就不是吗?
“对不住,我不该……”他不该口无遮拦,勾起李炤炤的伤心事。
李炤炤捻着那封信,摇摇头:“正如你所见,我除了兕子,无人可想。”
她不说假话,姜平州此刻只念她也嘲讽他一句,二人扯平才好,她偏偏轻描淡写盖过,倒显得他像小人,明明想念,却不敢承认。
明明想看信笺,却只能在李炤炤这里,才有胆量拆开。
“平州,你提他们,伤不到我,他们对我来说才是无关紧要之人。”李炤炤眼眸微阖,唇角轻勾,无情戳破他的心思。
他呼吸瞬窒,胸膛心跳骤停。
----------------------------------------
是日,北阙坊,崔公府。
老者在桌案前负手来回踱步,良久,他才回顾身后作揖的孙子。
“你此话当真,圣人已然见过无上恩?”
“祖父,千真万确,当夜就有赏赐上山,只是童司监骑马上山,抬着回来,他干儿子留着尸体偷偷哭丧,不敢张罗丧事。”崔青阳在脖颈间比了个手势。
“无上恩如此狠戾,怎地从前不这么做?”崔公疑惑,从前也并非没有宦侍敲竹杠。
“想来是见过圣人,觉得自己已得青眼,便张扬起来。”崔青阳思忖开口。
换旁的公主,杀区区一个司监又如何,顶多训个骄纵刁蛮,可偏偏是无上恩。
本朝身份最为特殊的公主,说她身份低微,可她是圣人幼女,金枝玉叶,说她身份高贵,偏偏隐没身份,宫中人人可欺。
崔公不禁扶额,到底是女子,心胸狭隘,难当大任,喜怒不形于色,说不准只是隐藏怯懦。
“祖父勿忧,既选择这条路,最坏结果不过就是牺牲九娘。”崔青阳道,“五郎胸有成算,祖父不必太过担心。”
崔公目色怀疑,只当他随口胡诌,便挥袖由他顽去。
----------------------------------------
小宦匍匐在地上,强忍着泪,交代自己所见所闻。
高台宝座金银打造,雕刻百鸟朝凤,镶嵌宝石鲜花,能半卧在这样奢靡的华榻上,还能心安理得闭目养神的,本朝只有陈贵妃。
她不紧不慢地摇着新得的羽扇,这把羽扇比之前摔坏的那把更加华丽,美观,呈褐色,中间夹杂着雪白,镶嵌绿翡翠,血琉璃,是拔了十余头幼年凤头鸊鹈的毛制成。
“照你这么说,十二郎是为了炤炤才动手杀人的?”她语气惺忪,却有憧憬,思绪万千,忽而低低笑出声,“吾原先还瞧着他冷心冷肺怎么都捂不热,想不到竟是个情种,要为了二娘来得罪吾。”
“娘娘,十二郎下手狠绝,无丝毫顾虑,童司监霎那间倒地,连如何死的,奴婢等都未曾看清。”小宦想起冰冷剑鞘曾在自己脸上划过,匍匐着的身子不由颤抖。
“他如今都不掩饰自己了?还是说,在美人面前不能落了面子?倒是同圣人当年为吾一般。”陈贵妃笑声并无嘲意,她是真心实意想起了自己与圣人的过往。
“哼,姐姐还想将她的环洙嫁给十二郎,呸!”
她与韩国夫人少时便不和,在家中时常有争执,后来她被圣人选中册为贵妃,韩国夫人才不情不愿得低下身段,讨好于她。
“炤炤像不像吾?吾一直觉着,庆阳更像吾。”陈贵妃抚着保养得当的脸庞,目光灼灼地盯着宫娥手中铜镜里那张美艳面孔。
小宦暗忖着,那日火光全灭,只余灰袍女冠身后的青衣女冠打着的素灯还亮着光,微弱的光照不全女冠的脸,只能看见她深如死水的双眸,十分瘆人。
但她若能笑一笑,想必与陈贵妃有六七分相似。
于是他小心答道:“回娘娘,似有七八分相似。”哄陈贵妃开心的话张口就来。
“呵呵,那想必与十二郎十分登对,可惜了,是个恶鬼投胎的,不然吾一定像疼惜庆阳一般疼惜她,可惜了,呵呵。”陈贵妃似觉恶心,她捂着胸口掩扇干呕,而后又笑着摆头。
很快便将李炤炤抛诸脑后,她今日心情十分好,“十二郎看样子是更喜欢炤炤多些,啧,姐姐又输一次。”
姜平州即将出宫立府,她并不心焦,虽是自己抚养长大,可到底外男,出去才合规矩。
虽然她本身就不在意什么规矩。
“你是童司监的干儿子?瞧着还算精干,既然童司监死了,那你顶上罢。”陈贵妃挥袖。
她无意小宦的欣喜拜谢,只打量着羽扇,目色灼灼,看样子十分喜欢。
小宦跪膝爬出殿外,又赶忙站起身小步走出紫宸殿,再疾步往青霄门跑去。
目光锁定一名神情焦急的络腮胡汉子隐在角落阴影处,他向他缓步而行。
“范参军。”小宦向他拱手,目光忽闪。
范思安哪里不知他意思,忙从腰间系下一个布袋拱手递给小宦。
小宦拿在手里掂了掂,略沉,他咧开微笑:“范参军,还算知事。”
“娘……那位,可有问起……”范思安斟酌着开口问道。
“多多进献,那位什么奇珍异宝未曾见过,看在你我同乡的份上,我才好意帮你,一把扇子算什么,送礼最重要的是别出心裁,那位如今瞧着喜欢,过几天便丢哪个旮旯角了都不知。”小宦高深莫测。
“望伦忠小哥,指点迷津。”范思安拱手唤着小宦在老家时的称呼。
小宦似笑非笑,范思安从腰间又拆下一条八宝璎珞,中间镶嵌的玉石透光明亮,似活水净潭。
小宦接过,打量半晌,才扬笑附上他耳,细声说了些什么,见他神情似懂非懂,便拱手离开了青霄门。
范思安捋着他的络腮胡徒步往门外走去,又向守门大将作揖,同样递上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大将接过布袋,遂放他离开。
范思安对着守门大将一路躬身,待走远后,才直立起身,向不远处栓着骡子的小摊走去,路途不远,他心事重重,脚步沉重。
为将宝物献给陈贵妃,他经历层层盘剥,几乎散尽家财,陈贵妃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未曾问起。
若将宝物进献给陈国公或是韩国夫人,只怕连水花都溅不起一个,就泯然于世。
好歹在伦忠面前混个脸熟,伦忠方才和他说什么。
元玄公主李炤炤。
又是李炤炤,那名目色沉沉的少女,竟是位公主,贵妃娘娘还对其极为厌恶,他从未听过此人名号,上次之后他好奇去打探过,这位公主在长安可以说是查无此人。
这些贵人的心思当真难测,只怕伦忠的话也只能听信一半。
可这李炤炤究竟有什么缘故。
他不屑投靠这位落魄的贵人,并不代表这位贵人无可利用之处。
那抹银光在他脑海中浮现,杀心是真的。
伦忠的干爹童司监,甚至都没看清那抹银光就死在了紫竹林,若是当时少年真的动手,只怕儿子范旭都已将他的尸身送回范阳老家安葬了。
他在长安汲汲营营,好不容易在京兆府混成司士参军,怎能甘心冰冷着尸身狼狈回乡,他绝不会在长安泯然众人。
可思忖着伦忠的话,壮硕身子已然凉了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