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罢。”严伯现苦笑摆首,任由银桂将他像犯人一般押着,心道,这也算是刚出狼窝又进虎穴。
他本也无意再跑,毕竟元玄宫的竹林幽径地禁就是他所设置,他无意面圣,也不想再被李鹫关回暗无天日的地牢,如此看来,元玄宫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
只是小姑娘的态度让他苦笑不堪,当他是贼一样得防备,太不顾念旧情了。
思忆及此,严伯现还是回头看向李炤炤他们,神秘兮兮得道:“小公主,不管你信不信,贫道都无意再逃,只是贫道要提醒你一件事,好好想想最近都发生了什么……”又瞥了姜平州一眼,继续道:“有时候恩典未必是恩典,反而是桎梏。”
他虽被银桂押着,可还是自顾自头也不回地往山上走,李炤炤没有别的指示,银桂也只能跟随他一块上山。
李炤炤满头雾水,将他的话听进心里,仍旧想不透最近发生的事,与她身侧的姜平州有什么关系。
只有一条!陈贵妃的肚子和赐婚圣旨!
公主成婚不夺驸马官职权柄,意味着她与皇位再无瓜葛,即使受封未央台尚书令,所建功勋,所做一切努力只能为皇家,为夫家添光溢彩,再不是为了自己。
为了那个尚且平坦的肚腹,为了那个未出生的婴孩,她再次做了筹码,一如当年陈贵妃为求子虐养她一般。
好谋算。
她从不期待父母慈爱,所以无论是圣人还是陈贵妃,他们谁主张的赐婚,谁做的谋划,她都不在乎。
偌大个大明宫,她寂静卑寒的幼年,只有兕子照顾过她,真心实意将她当作家人。
她在元玄宫时,送物资的宦侍敲竹杠,送来的物资时常才到就所剩无几,秋观紧着腰带,算了再算,剩下的粮油物资都不够七日生存。
若无兕子接济,崔公照拂,谢公教导,她早已冻死或饿死,甚至自裁在深寂的紫竹林中。
说来可笑。
如今召她出观,只是为了那个未出生的婴孩。
而非她自己的努力。
姜平州说对了,圣人的想法的确重要。
她蔑蔑一笑,无所谓,她早就说过,要捻她入棋局,她就不甘为棋子,棋不下到最后,焉知是谁先行退场,又是谁会在最后掀桌?
李炤炤越过姜平州先行上马,拉过缰绳,淡然道:“平州,上马,咱们回宫。”
红椒俨然成了她的专属,姜平州挑眉一笑,大步跨上高头大马,将黑衣人的面罩藏入衣襟内,圈住李炤炤,接过缰绳,狠狠一甩。
他道:“坐稳了,李炤炤。”
一道一郎一骑疾驰奔去,竹叶被带过的风扬起簌簌阵声,未经二人注意,姜平州衣襟内的黑色面罩竟然似鸟般随风飞去,好似有个目的方向一般,越飞越远。
----------------------------------------
绫罗纱帐,暖炉生香,殿内宫娥宦侍脚步轻声,端茶倒水,更换炉香,侍弄殿中缸花,更替地垫,忙忙碌碌服侍着二位天底下最为尊贵的二人。
领头宦侍携小宦轻细地卷起地垫,又一批人将新的地垫铺上,在得到伦忠许可后,这批人将名贵绸缎与毡毛制作的地垫抬出长生殿正殿,往青霄门方向走去。
青霄门侧门私坊有专门回收这些物件,再回炉重造出新的样式,然后进行转卖的大商。
陈贵妃一切物用,通常都是只用一次便丢弃,如此铺张浪费,在她殿内侍奉的宫娥宦侍眼中却是条发财路子。
他们除了平日的俸禄赏赐,以及在要拜谒贵妃的人身上敲一笔竹杠外,还能将这些要丢弃的物件转卖,从而再发一笔横财。
陈贵妃只潜心享受,从不约束这些行为,如此不良风气在她身上成了开始。
许多世家门阀,宗室的贵妇人纷纷效仿,好似一样东西用了超过三日便就有失体面。
“她一向是这样的人,眼界狭隘,总以为天下人要为她奴役,让她奢靡生活享之不尽。”姜平州语气讥讽,冷冷瞥着那帮抬着圆筒状物件的宦侍,他拉紧缰绳,缓缓停马。
仔细远眺那圆筒状的物件,才知那是何物,又道:“这个样式的地垫,陈贵妃殿中一日要换三次,一次就是数金,可供一支三百士兵的队伍,七日口粮。”
姜平州语气虽有遗憾,但不见他眼热这些钱财。
李炤炤似有所感,一时间脑海中有些想法,她对身后的少年问道:“平州,这可是一笔极大的进账,有没有办法联络到那些倒卖的商人?”
少年挑眉,想到她仙人般的人竟也对金银之物感兴趣,于是道:“道长姐姐也对这个生意感兴趣?”
“我穷惯了,不比贵妃娘娘雅致,瞧着金银难免心动,俗人一个罢了。”李炤炤眼神也凝聚在那些宦侍身上,脸上虽未有笑,言语却揶揄道:“平州,你自幼在她身边锦衣玉食养大,自然看不起这点进帐。”
“谁说的?李炤炤,难道你就不想知道我送你那颗珠子有什么用吗?”少年神采飞扬,意有所指。
说到珠子,那颗姜平州耶娘从东突厥王庭缴获来的火珠,现下还放在长生殿小院落,并非李炤炤不珍惜,只是那颗珠子有婴孩拳头大小,实在难以随身携带。
“说来听听?”李炤炤学着他的模样微微挑眉,心中早有一个若影若现的想法。
“你聪明绝顶,万事都靠自己解决,不妨就自己猜猜?这玩意在你身边说不准能发挥出更大价值。”姜平州道。
看来他还记着上次的仇,李炤炤懒得同他周旋,既然他这么说了,那用处就八九不离十了,只是……她回首看他,缓缓道:“平州,那珠子太大,不便携带。”
这火珠毕竟是他赠予,更是他耶娘留给他的东西,该怎么处理也该先问过他的意见。
姜平州目光熠熠,光影婆娑,洒在他身上,黑棕色的双眼如琉璃般生辉,他瞧着她回首,微微向她低头,笑着说话:“这倒是我的不是,没考虑到这些,也不是难事,你交给我,我找人给你打串珠环,届时你想带就带。”
倒是极为尊重她的想法,并没有半点儿她想处理他赠予的珍贵宝珠所带来的不快,姜平州真是……好像万事难不倒他。
李炤炤坦然以对:“平州,那便多谢你了。”
“不客气,李炤炤。”姜平州嬉笑,看向不远处千牛卫层层把守的兴庆门,想起她在长生殿得罪陈贵妃一事,倏忽凝眉道:“回宫,你要怎么处理?”
这是眼下要面对的事,以陈贵妃的性子,说不准要赏她顿板子,再不济也是掌嘴惩戒,只怕轻易脱不了身。
“我同她相对这么多年,自然有法子治她,再者圣人与她都要用我,不会过重惩罚。”李炤炤安抚道,“你别担心。”
说起来讽刺,与亲生母亲如同仇家般相对。
这次听起来的确胸有成竹,只是李炤炤这个人,往她心口扎一刀都不会掉一颗泪,谁知在她眼中的过重过轻是什么样子?
姜平州还是难以放心,道:“我同你一块入宫,她对我一向还算爱惜,我若求情,说不准能不罚……大不了我陪你一同受罚。”
这事不能扯上姜平州,才定下亲事,她二人就同声同气,只怕圣人会有所猜忌,李炤炤断然拒绝:“不可……”
姜平州才不听她说,直接将她埋进怀中,挥起马鞭,便往兴庆门方向疾驰,她还未说完的话被掩在怀内,含糊不清。
只听他满不在乎笑道:“你是姜某未来的妻子,本该有难同当。”
烈阳炎炎,空气弥漫着炭烤般炙热,盔甲威严却厚重,里衣早已浸透了汗水,可崔晋阳仍旧在热气暴晒下站得笔直。
他是门阀世家子,锦衣玉食身,任职左千牛卫中郎将,以身作则,在上司眼中极被看重,在下属中无人不服,只因他这样的身份,无论比上司还是下属都更加勤勉。
广阔整洁的城门广场,几乎无人,一个突兀的黑点在他眼中逐渐扩大,是一匹正在疾驰的红马,上边似乎还驮着两个人。
那匹马越来越近,却没有停靠的准备,反而越来越快,崔晋阳蹙眉,竖起红缨长枪,肃声下令道:“列队,阻拦。”
宫内除圣人外,不准纵马,不准携带利器,入宫之人需下马查验正身,这是崔晋阳职责所在。
千牛卫士兵将铁齿排刺横在离兴庆门三丈以外的地方,姜平州拉高红椒的缰绳,紧急刹马,一阵嘶鸣声响彻宫门里外。
崔晋阳走上前才看清楚原来是李炤炤与姜平州,他放下长枪向二人行礼,态度不卑不亢:“原来是元玄公主与定远将军,宫门内不准纵马,这是规定。”
姜平州自然不会为难他,随即单手揽着李炤炤的腰,将她一起拉下马,惹得李炤炤不快:“放我下来。”
姜平州不理会,与崔晋阳打着招呼:“崔中郎将,姜某送公主殿下回宫。”
崔晋阳知道圣人曾在姜平州出宫立府时赐下令牌,可随意出入宫门,便抬手命千牛卫士兵不再阻拦。
可视线一直紧紧凝在李炤炤身上,也不放她入宫门,只在宫门口看着她,似乎怕她再跑,李炤炤面露不解,他有些为难,支支吾吾解释道:“您走后,贵妃娘娘懿旨便传来,务必要看紧您,不得传召,不入宫也不准出宫。”
就这么被卡在宫门,不进也不出?
李炤炤与姜平州面面相觑,这是怎么个为难人的法子?
不远处一群略略弓背的队伍,忽急忽缓地向他们靠近,走近了看,是长生殿的司监伦忠领着一群宦侍。
伦忠来不及喘气,摆正冠帽,拂尘一挥,对李炤炤作揖:“二娘,圣人传召。”
他本也无意再跑,毕竟元玄宫的竹林幽径地禁就是他所设置,他无意面圣,也不想再被李鹫关回暗无天日的地牢,如此看来,元玄宫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
只是小姑娘的态度让他苦笑不堪,当他是贼一样得防备,太不顾念旧情了。
思忆及此,严伯现还是回头看向李炤炤他们,神秘兮兮得道:“小公主,不管你信不信,贫道都无意再逃,只是贫道要提醒你一件事,好好想想最近都发生了什么……”又瞥了姜平州一眼,继续道:“有时候恩典未必是恩典,反而是桎梏。”
他虽被银桂押着,可还是自顾自头也不回地往山上走,李炤炤没有别的指示,银桂也只能跟随他一块上山。
李炤炤满头雾水,将他的话听进心里,仍旧想不透最近发生的事,与她身侧的姜平州有什么关系。
只有一条!陈贵妃的肚子和赐婚圣旨!
公主成婚不夺驸马官职权柄,意味着她与皇位再无瓜葛,即使受封未央台尚书令,所建功勋,所做一切努力只能为皇家,为夫家添光溢彩,再不是为了自己。
为了那个尚且平坦的肚腹,为了那个未出生的婴孩,她再次做了筹码,一如当年陈贵妃为求子虐养她一般。
好谋算。
她从不期待父母慈爱,所以无论是圣人还是陈贵妃,他们谁主张的赐婚,谁做的谋划,她都不在乎。
偌大个大明宫,她寂静卑寒的幼年,只有兕子照顾过她,真心实意将她当作家人。
她在元玄宫时,送物资的宦侍敲竹杠,送来的物资时常才到就所剩无几,秋观紧着腰带,算了再算,剩下的粮油物资都不够七日生存。
若无兕子接济,崔公照拂,谢公教导,她早已冻死或饿死,甚至自裁在深寂的紫竹林中。
说来可笑。
如今召她出观,只是为了那个未出生的婴孩。
而非她自己的努力。
姜平州说对了,圣人的想法的确重要。
她蔑蔑一笑,无所谓,她早就说过,要捻她入棋局,她就不甘为棋子,棋不下到最后,焉知是谁先行退场,又是谁会在最后掀桌?
李炤炤越过姜平州先行上马,拉过缰绳,淡然道:“平州,上马,咱们回宫。”
红椒俨然成了她的专属,姜平州挑眉一笑,大步跨上高头大马,将黑衣人的面罩藏入衣襟内,圈住李炤炤,接过缰绳,狠狠一甩。
他道:“坐稳了,李炤炤。”
一道一郎一骑疾驰奔去,竹叶被带过的风扬起簌簌阵声,未经二人注意,姜平州衣襟内的黑色面罩竟然似鸟般随风飞去,好似有个目的方向一般,越飞越远。
----------------------------------------
绫罗纱帐,暖炉生香,殿内宫娥宦侍脚步轻声,端茶倒水,更换炉香,侍弄殿中缸花,更替地垫,忙忙碌碌服侍着二位天底下最为尊贵的二人。
领头宦侍携小宦轻细地卷起地垫,又一批人将新的地垫铺上,在得到伦忠许可后,这批人将名贵绸缎与毡毛制作的地垫抬出长生殿正殿,往青霄门方向走去。
青霄门侧门私坊有专门回收这些物件,再回炉重造出新的样式,然后进行转卖的大商。
陈贵妃一切物用,通常都是只用一次便丢弃,如此铺张浪费,在她殿内侍奉的宫娥宦侍眼中却是条发财路子。
他们除了平日的俸禄赏赐,以及在要拜谒贵妃的人身上敲一笔竹杠外,还能将这些要丢弃的物件转卖,从而再发一笔横财。
陈贵妃只潜心享受,从不约束这些行为,如此不良风气在她身上成了开始。
许多世家门阀,宗室的贵妇人纷纷效仿,好似一样东西用了超过三日便就有失体面。
“她一向是这样的人,眼界狭隘,总以为天下人要为她奴役,让她奢靡生活享之不尽。”姜平州语气讥讽,冷冷瞥着那帮抬着圆筒状物件的宦侍,他拉紧缰绳,缓缓停马。
仔细远眺那圆筒状的物件,才知那是何物,又道:“这个样式的地垫,陈贵妃殿中一日要换三次,一次就是数金,可供一支三百士兵的队伍,七日口粮。”
姜平州语气虽有遗憾,但不见他眼热这些钱财。
李炤炤似有所感,一时间脑海中有些想法,她对身后的少年问道:“平州,这可是一笔极大的进账,有没有办法联络到那些倒卖的商人?”
少年挑眉,想到她仙人般的人竟也对金银之物感兴趣,于是道:“道长姐姐也对这个生意感兴趣?”
“我穷惯了,不比贵妃娘娘雅致,瞧着金银难免心动,俗人一个罢了。”李炤炤眼神也凝聚在那些宦侍身上,脸上虽未有笑,言语却揶揄道:“平州,你自幼在她身边锦衣玉食养大,自然看不起这点进帐。”
“谁说的?李炤炤,难道你就不想知道我送你那颗珠子有什么用吗?”少年神采飞扬,意有所指。
说到珠子,那颗姜平州耶娘从东突厥王庭缴获来的火珠,现下还放在长生殿小院落,并非李炤炤不珍惜,只是那颗珠子有婴孩拳头大小,实在难以随身携带。
“说来听听?”李炤炤学着他的模样微微挑眉,心中早有一个若影若现的想法。
“你聪明绝顶,万事都靠自己解决,不妨就自己猜猜?这玩意在你身边说不准能发挥出更大价值。”姜平州道。
看来他还记着上次的仇,李炤炤懒得同他周旋,既然他这么说了,那用处就八九不离十了,只是……她回首看他,缓缓道:“平州,那珠子太大,不便携带。”
这火珠毕竟是他赠予,更是他耶娘留给他的东西,该怎么处理也该先问过他的意见。
姜平州目光熠熠,光影婆娑,洒在他身上,黑棕色的双眼如琉璃般生辉,他瞧着她回首,微微向她低头,笑着说话:“这倒是我的不是,没考虑到这些,也不是难事,你交给我,我找人给你打串珠环,届时你想带就带。”
倒是极为尊重她的想法,并没有半点儿她想处理他赠予的珍贵宝珠所带来的不快,姜平州真是……好像万事难不倒他。
李炤炤坦然以对:“平州,那便多谢你了。”
“不客气,李炤炤。”姜平州嬉笑,看向不远处千牛卫层层把守的兴庆门,想起她在长生殿得罪陈贵妃一事,倏忽凝眉道:“回宫,你要怎么处理?”
这是眼下要面对的事,以陈贵妃的性子,说不准要赏她顿板子,再不济也是掌嘴惩戒,只怕轻易脱不了身。
“我同她相对这么多年,自然有法子治她,再者圣人与她都要用我,不会过重惩罚。”李炤炤安抚道,“你别担心。”
说起来讽刺,与亲生母亲如同仇家般相对。
这次听起来的确胸有成竹,只是李炤炤这个人,往她心口扎一刀都不会掉一颗泪,谁知在她眼中的过重过轻是什么样子?
姜平州还是难以放心,道:“我同你一块入宫,她对我一向还算爱惜,我若求情,说不准能不罚……大不了我陪你一同受罚。”
这事不能扯上姜平州,才定下亲事,她二人就同声同气,只怕圣人会有所猜忌,李炤炤断然拒绝:“不可……”
姜平州才不听她说,直接将她埋进怀中,挥起马鞭,便往兴庆门方向疾驰,她还未说完的话被掩在怀内,含糊不清。
只听他满不在乎笑道:“你是姜某未来的妻子,本该有难同当。”
烈阳炎炎,空气弥漫着炭烤般炙热,盔甲威严却厚重,里衣早已浸透了汗水,可崔晋阳仍旧在热气暴晒下站得笔直。
他是门阀世家子,锦衣玉食身,任职左千牛卫中郎将,以身作则,在上司眼中极被看重,在下属中无人不服,只因他这样的身份,无论比上司还是下属都更加勤勉。
广阔整洁的城门广场,几乎无人,一个突兀的黑点在他眼中逐渐扩大,是一匹正在疾驰的红马,上边似乎还驮着两个人。
那匹马越来越近,却没有停靠的准备,反而越来越快,崔晋阳蹙眉,竖起红缨长枪,肃声下令道:“列队,阻拦。”
宫内除圣人外,不准纵马,不准携带利器,入宫之人需下马查验正身,这是崔晋阳职责所在。
千牛卫士兵将铁齿排刺横在离兴庆门三丈以外的地方,姜平州拉高红椒的缰绳,紧急刹马,一阵嘶鸣声响彻宫门里外。
崔晋阳走上前才看清楚原来是李炤炤与姜平州,他放下长枪向二人行礼,态度不卑不亢:“原来是元玄公主与定远将军,宫门内不准纵马,这是规定。”
姜平州自然不会为难他,随即单手揽着李炤炤的腰,将她一起拉下马,惹得李炤炤不快:“放我下来。”
姜平州不理会,与崔晋阳打着招呼:“崔中郎将,姜某送公主殿下回宫。”
崔晋阳知道圣人曾在姜平州出宫立府时赐下令牌,可随意出入宫门,便抬手命千牛卫士兵不再阻拦。
可视线一直紧紧凝在李炤炤身上,也不放她入宫门,只在宫门口看着她,似乎怕她再跑,李炤炤面露不解,他有些为难,支支吾吾解释道:“您走后,贵妃娘娘懿旨便传来,务必要看紧您,不得传召,不入宫也不准出宫。”
就这么被卡在宫门,不进也不出?
李炤炤与姜平州面面相觑,这是怎么个为难人的法子?
不远处一群略略弓背的队伍,忽急忽缓地向他们靠近,走近了看,是长生殿的司监伦忠领着一群宦侍。
伦忠来不及喘气,摆正冠帽,拂尘一挥,对李炤炤作揖:“二娘,圣人传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