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不出袁文殊所料,当天晚上绣衣卫的密探,就已经把袁文殊说的话,送到了永兴帝的桌子上。
永兴帝看了密奏之后久久没有说话,其实他也知道,上次的事情他做的不那么地道。
不过那又如何,他是皇帝啊,就算耍了袁文殊又能怎么样,其实永兴帝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当时那件事情,他的本意其实是想压一下袁文殊的,毕竟袁文殊自从回京后步步高升。
到了如今已经是忠靖伯、云麾将军,加封兵部侍郎、勋加柱国。
可以说袁文殊已经走完了,大部分官员一生的路,可是袁文殊今年才多大?
之前永兴帝已经是有意压制了,可是袁文殊每次都是不得不封,这让永兴帝很是苦恼。
在袁文殊身上,永兴帝第一次体会到了无奈,他都已经不要面子的摆了袁文殊一道了,可最后还是没能压住。
从这封密奏上看,袁文殊那小子憋着和自己做生意呢,这次自己要是不出点血,估计是不行了。
袁文殊这小子,每次都能摸到他的死穴上,这次的方法永兴帝是志在必得。
可是上次已经耍过袁文殊一次了,这小子估计是不会再上当了,所以还真的要好好想想,给他个什么职位才行。
永兴帝就这么一直在思考着,不一会就慢慢的睡了过去,而在永兴帝周围服侍的人,看着睡着的永兴帝那是大气都不敢喘。
朦胧间永兴帝走在一片迷雾中,正在永兴帝想要叫侍卫的时候,他忽然听到前方有人在叫自己。
迷茫中,永兴帝就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等到了地方他看见人时大吃一惊,只见那人赫然就是自己的生母,这时永兴帝一下就惊醒了过来,恍惚间,永兴帝记着自己的母亲,好像和自己说了什么。
可永兴帝现在是一点也想不起来了,但是永兴帝知道,自己大限快要到了。
永兴帝让所有人都出去,然后默默的陷入了回忆,过了一个时辰后永兴帝才回过神来。
在这一个时辰中,永兴帝回忆了过往的一切,他自己的一生,尤其是他的母妃。
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又想起了当年大祸降临时,自己孤独无助的发誓报仇。
到后来自己报仇雪恨,为自己的母亲报了仇,在那之后他励精图治,把这大魏治理的蒸蒸日上。
自他登基之后,大魏在对外战争中,一直保持着全胜的战绩,这是他的骄傲,是他足以到九泉之下,面对历代先帝的底气,他可以无愧的面对任何人。
可是他不甘心,他没有儿子没有继承人,他所做的一切,都为别人做了嫁衣。
可是不甘心又如何,今日他梦见了自己的母妃,这就意味着自己大限将至。
所以这时候他才会回忆从前,因为他预感到了死亡,他也知道自己没有机会了。
他永远不会有儿子了,是时候考虑储君的人选了,不过没机会是没机会,这并不代表,他会平稳的把江山交出去。
这江山今后和他有何关系?他又何必为这以后的江山操心呢,他已经没有几年时间了。
所以,现在是弥补遗憾的时候了,他决定放肆一把,不必去管今后的事情了。
他只要自己没有遗憾的,去九泉之下见自己的母妃,至于其他的事情,已经和他没有多大关系了。
而袁文殊此时正在自己的房间里,思考着过几日大朝会上,将会遭遇的一些情况。
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明天,去一趟秦国公府之后再说,既然有了决定,那袁文殊自然是休息了。
而此时张兴宗府上,全旭听自己外祖父说袁文殊回来了,这个消息让他大喜过望。
要知道,自从他上任之后,日子过得就极为无聊,因为他是秦国公调来配合袁文殊的。
而袁文殊出城练兵去了,一走就是一个多月,全旭自然就被闲置了。
因为秦国公给他上司下的命令就是,全旭的一切等袁文殊回京之后再做安排。
所以全旭才会这么无聊,每日就是聊天打屁,基本上一点正事都没有。
不过想想也是,毕竟是监门卫不是西郊大营,这监门卫,历来就是这京城里训练最差的地方了。
至于五城兵马司?那根本就不入流,没人会承认他们是军队,因为那是对军队这两个字的侮辱。
所以,全旭对袁文殊回来的消息,才会这么大反应,要知道,这一个多月他也不是白混的。
从别人口中得知,自己之所以会调到京城里来,完全就是袁文殊的意思。
虽然全旭不知道袁文殊为什么会调自己进京,不过那不重要,只要见了袁文殊之后,那一起就全清楚了。
其实全旭再知道,是袁文殊要把自己调进京城的时候,心里也是很惊讶。
因为除了他外公的原因,他想不到其他的理由,可是如果是因为外公的原因,那就更没必要了,因为自己的到来并不会改变什么,就因为想不明白。
所以,全旭后来才会放弃思考,因为既然想不出来那就不要想了,安心等着答案就好了,这或许就是全旭的优点。
这一晚上,京城里几乎没有几家睡得好觉,他们都在考虑着袁文殊的事情。
这其中,以邕王和兖王最是严重,这两位王爷,现在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要如何才能让袁文殊加入自己的阵营。
可以说,这二位想了很多办法,就等着使用了,可以说,他们都对自己的方法很有信心。
要说这二位都不是蠢货,为何会如此不智的认为,自己能够拉拢到袁文殊呢?
其实简单点说,就是权利迷人眼,这世间,几乎没有人能够逃得了这权利二字。
这二位王爷,自然也不能免俗,他们所做的一切,倒也算的上是人之常情。
只不过有些时运不济罢了,这也是,时也命也,一切强求不得,不过也无妨,就让这二位的美梦,多做一会吧,反正这皇位也与他二人无关,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永兴帝看了密奏之后久久没有说话,其实他也知道,上次的事情他做的不那么地道。
不过那又如何,他是皇帝啊,就算耍了袁文殊又能怎么样,其实永兴帝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当时那件事情,他的本意其实是想压一下袁文殊的,毕竟袁文殊自从回京后步步高升。
到了如今已经是忠靖伯、云麾将军,加封兵部侍郎、勋加柱国。
可以说袁文殊已经走完了,大部分官员一生的路,可是袁文殊今年才多大?
之前永兴帝已经是有意压制了,可是袁文殊每次都是不得不封,这让永兴帝很是苦恼。
在袁文殊身上,永兴帝第一次体会到了无奈,他都已经不要面子的摆了袁文殊一道了,可最后还是没能压住。
从这封密奏上看,袁文殊那小子憋着和自己做生意呢,这次自己要是不出点血,估计是不行了。
袁文殊这小子,每次都能摸到他的死穴上,这次的方法永兴帝是志在必得。
可是上次已经耍过袁文殊一次了,这小子估计是不会再上当了,所以还真的要好好想想,给他个什么职位才行。
永兴帝就这么一直在思考着,不一会就慢慢的睡了过去,而在永兴帝周围服侍的人,看着睡着的永兴帝那是大气都不敢喘。
朦胧间永兴帝走在一片迷雾中,正在永兴帝想要叫侍卫的时候,他忽然听到前方有人在叫自己。
迷茫中,永兴帝就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等到了地方他看见人时大吃一惊,只见那人赫然就是自己的生母,这时永兴帝一下就惊醒了过来,恍惚间,永兴帝记着自己的母亲,好像和自己说了什么。
可永兴帝现在是一点也想不起来了,但是永兴帝知道,自己大限快要到了。
永兴帝让所有人都出去,然后默默的陷入了回忆,过了一个时辰后永兴帝才回过神来。
在这一个时辰中,永兴帝回忆了过往的一切,他自己的一生,尤其是他的母妃。
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又想起了当年大祸降临时,自己孤独无助的发誓报仇。
到后来自己报仇雪恨,为自己的母亲报了仇,在那之后他励精图治,把这大魏治理的蒸蒸日上。
自他登基之后,大魏在对外战争中,一直保持着全胜的战绩,这是他的骄傲,是他足以到九泉之下,面对历代先帝的底气,他可以无愧的面对任何人。
可是他不甘心,他没有儿子没有继承人,他所做的一切,都为别人做了嫁衣。
可是不甘心又如何,今日他梦见了自己的母妃,这就意味着自己大限将至。
所以这时候他才会回忆从前,因为他预感到了死亡,他也知道自己没有机会了。
他永远不会有儿子了,是时候考虑储君的人选了,不过没机会是没机会,这并不代表,他会平稳的把江山交出去。
这江山今后和他有何关系?他又何必为这以后的江山操心呢,他已经没有几年时间了。
所以,现在是弥补遗憾的时候了,他决定放肆一把,不必去管今后的事情了。
他只要自己没有遗憾的,去九泉之下见自己的母妃,至于其他的事情,已经和他没有多大关系了。
而袁文殊此时正在自己的房间里,思考着过几日大朝会上,将会遭遇的一些情况。
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明天,去一趟秦国公府之后再说,既然有了决定,那袁文殊自然是休息了。
而此时张兴宗府上,全旭听自己外祖父说袁文殊回来了,这个消息让他大喜过望。
要知道,自从他上任之后,日子过得就极为无聊,因为他是秦国公调来配合袁文殊的。
而袁文殊出城练兵去了,一走就是一个多月,全旭自然就被闲置了。
因为秦国公给他上司下的命令就是,全旭的一切等袁文殊回京之后再做安排。
所以全旭才会这么无聊,每日就是聊天打屁,基本上一点正事都没有。
不过想想也是,毕竟是监门卫不是西郊大营,这监门卫,历来就是这京城里训练最差的地方了。
至于五城兵马司?那根本就不入流,没人会承认他们是军队,因为那是对军队这两个字的侮辱。
所以,全旭对袁文殊回来的消息,才会这么大反应,要知道,这一个多月他也不是白混的。
从别人口中得知,自己之所以会调到京城里来,完全就是袁文殊的意思。
虽然全旭不知道袁文殊为什么会调自己进京,不过那不重要,只要见了袁文殊之后,那一起就全清楚了。
其实全旭再知道,是袁文殊要把自己调进京城的时候,心里也是很惊讶。
因为除了他外公的原因,他想不到其他的理由,可是如果是因为外公的原因,那就更没必要了,因为自己的到来并不会改变什么,就因为想不明白。
所以,全旭后来才会放弃思考,因为既然想不出来那就不要想了,安心等着答案就好了,这或许就是全旭的优点。
这一晚上,京城里几乎没有几家睡得好觉,他们都在考虑着袁文殊的事情。
这其中,以邕王和兖王最是严重,这两位王爷,现在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要如何才能让袁文殊加入自己的阵营。
可以说,这二位想了很多办法,就等着使用了,可以说,他们都对自己的方法很有信心。
要说这二位都不是蠢货,为何会如此不智的认为,自己能够拉拢到袁文殊呢?
其实简单点说,就是权利迷人眼,这世间,几乎没有人能够逃得了这权利二字。
这二位王爷,自然也不能免俗,他们所做的一切,倒也算的上是人之常情。
只不过有些时运不济罢了,这也是,时也命也,一切强求不得,不过也无妨,就让这二位的美梦,多做一会吧,反正这皇位也与他二人无关,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