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绕过几条街巷,女子便摘了面纱,盈盈如水的眸子在这月色中纯净而柔美。
她转身望着那漫漫长长,望不到头的阒然夜色,默然良久。
于那舟上随她穿过重重灯影的人是他。
于那月下与她共执一段锦带的人是他。
于那乌篷予她披风抵挡寒雪的人是他。
那个雪夜里,他为她披上的那件披风上也绣着斑斑竹叶,恍惚间似是又见那一抹水色……
熙和十七年,暮春。
竹林间,那人着一袭水色青衫,是如雨后的清淡之色,领口处是以淡墨色丝线刺绣而成的竹叶,衣摆在他舞剑时轻盈绽开,如落下的青雨一般,衣摆一绽时,那片片竹叶也似是要从那轻薄之纱飘落。
只是一瞬,那一抹水色便立于林间崖壁处的断石之上,随剑而起的风摇下四面斑竹上的叶,那水色再次回身而落,一道白光擦落崖壁,划出一道耀目的光,而后便见那冷白剑刃已接住了最后一片叶。剑刃倒映着的日光勾勒出那人的轮廓,锐利却并不坚硬的线条描画出精致五官。
“真俊!”身旁的巧锁婶忽然开口,惊得她差点扔掉了手中盛满桃花的竹篮。
那舞剑之人确是生得一副好容貌,双眸似有日月星辰,山川江河,眉宇间的锋锐之气隐隐透着淡淡微凉,远远望去,似是浑然天成的一块美玉,细腻精致。
可更引她入神的是那炉火纯青的剑法。
阿爹也曾于学堂院中舞剑,虽不是常舞,可那如影似幻的剑法却总引得她入迷。她便常趁阿爹不在学堂时悄悄取了阿爹的剑有样学样,却总是不得要领。有一回被阿爹发现了,阿爹便笑着一手抚她的发,一手不声不响将那剑从她手中取过收回。
自小到大,阿爹教她读书识字,诵诗作文,却总不让她碰那把剑。只是一颗心早已被那舞剑时的翩然风韵勾起,久久不息。今日在竹林中见到的这舞剑之人,虽则年轻,剑法比之阿爹却更甚几分,她凝神而望时也便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果然不错,这桓公子真是一表人才,文武双全。上一次我只在那街上瞧了一眼就记住了,啧啧啧……”巧锁婶丝毫没有在意身旁的女子有没有认真听她讲话,只沉浸于自己滔滔不绝的赞叹之中。赞叹之后却又蹙起眉头,叹了口气,“我家阿虎日后长大了,要是也能像这桓公子一样,不对不对,要能有这桓公子的十分之一,得个一官半职,我这辈子也就知足了,知足了……”
她一边听着巧锁婶的赞叹,一边拉着巧锁婶抬步就要走。
若这位号称京城包打听的巧锁婶再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没了,恐怕那正主的耳根就要被烫出一个洞了。
“欸,展柔,阿虎这几日在学堂还淘气么?有没有好好读书,有没有和别家孩子打架?”
“没有没有,巧锁婶您放心,阿虎这几日乖得很。”展柔忙笑道。
“放心放心,有展夫子和你这位女先生,我放心。”巧锁婶笑得眉眼弯弯,一路走一路回头,只是一副看不够的样子。及至转过山坡,那舞剑之人早已被远远抛在身后,巧锁婶还是赞不绝口,于是自竹林至学堂的一路上,展柔便将有关那位桓公子大大小小、真假莫辨的传闻逸事听了个遍。
她也曾对这位名动京都的桓公子有所耳闻。
桓尚书家的三公子桓白,十七岁金榜题名,一甲登科,一路官至吏部侍郎。十九岁那年,柯提来犯,西北边境告急,他请辞吏部侍郎,领兵出征,经三月大捷,回至京都便任了宣武卫指挥使,授昭勇将军。
入仕五载,功名显赫。
有人说他年少有为,前途不可限量。
也有人说,虽是如此,锋芒毕露终归是要落尘的。
从前她只当这些世人评说为茶余饭后的无聊闲谈,今日及见了这位桓公子,却忽觉那些无聊闲谈让她心头颤了一颤。
那人舞剑之时游刃有余的风致和那立于竹林自有一番清雅之风的气度皆是难得。
这样一个人,有着令人艳羡的家世、才学、前程。可那些美名,那些战功,那些荣耀,于他而言是锦绣还是枷锁,是为他铺就辉煌的阳关道还是通往险境的独木桥。
她不明白。
却也不需要明白。
那是属于他的人生,那是属于他们那般之人的人生,不是她的。
她的人生没有繁花着锦的烈火之盛,没有璀璨夺目的星光之熠。
她的人生属于有阿爹在的一个温暖的家,属于三餐四季的平常生活。
想到这里,眼神忽然暗了几分。
这一生,便如此么。
阿爹让她识文断字,让她读书明理,将自己一生所学尽数教予她,却不是为了让她学那男儿一般建功立业,而是希望她这一生活得不糊涂。
她知道,阿爹这些年来对于朝堂有着强烈的抵触和抗拒。
虽然阿爹从未与她说过,她却猜到是为了什么。
那是她四岁的时候,虽则还小,却清晰记得那年初秋的惨烈。
熙和五年,銮英殿大学士展圣清被处斩。
那一年,丞相鞠仪在熙和帝的授意之下大兴改革之举,望清除积弊,重振朝纲。其中尤以科举改革为重,却因此断了权贵的利。一时间,朝野上下,纷纷祸起。当初助熙和帝登上帝位的燕国公陈普更是拥兵自重,以功,以权,以势,以兵要清君侧,处斩改革之臣,大学士展圣清作为改革的为首之臣,一时被推向风口浪尖。
虽从那鲜血铺就的夺嫡之乱中一路走来,但要坐稳这江山却并非易事,无数的掣肘,无数的权衡,皆起于那权,皆累于那欲。熙和帝虽明白陈普的心思,却也一时奈何不了他,何况东北边国乌楚频频来犯,执掌数十万燕州军的燕国公是守着国土东北大门的第一道关,于是便只好舍了大学士的命,驳了展圣清独子展铮的官职并流放饶州。
那一年,阿爹抱着只有四岁的她离京南下。
及至熙和十五年,熙和帝准展铮回京,阿爹便携她自饶州北上,如今回至这京都城已一年有余。
她也便明白了阿爹。
从前有意,后来伤心。
想要于那血雨腥风中保全其身,何其艰难。
今日在见了那人后,她无法想象,那样的一个人,未来的命运会是如何,或直上云霄,或跌落尘埃,万般皆由不得他。
未立于巅峰,便不觉谷深。
或许,如自己一般过这一生也是幸事。
回至学堂时,阿爹已睡下了,她回房点上灯,从箱子里取出那件鸦青披风,在灯下摩挲那斑斑竹叶。
那夜乌篷上,她便认出他了。她替他包扎了伤口,见他神色恢复后便离了那乌篷,却忘了身上的披风。后来虽也有心将这披风还去,只是临近年关有许多事,便耽搁至今。今日他旁敲侧击地试探,分明已是认出了自己。
许是因这些年早已习惯了平淡日子,便不想轻易打破这平静。何况今日那人话中之意,眸中之态,更让她不得不退却三分。于是便望能以那一席话了结那人以为的缘。只是此刻于这灯烛下,却蓦地看见那人于浮光掠影间的清明面容,如渊双眸。忽觉烛火摇摇,晃得她一时心神迷乱,便只将那披风又收回箱中。
***
自武记灯铺出来后,桓白慢慢把玩着手中的虎头花灯,踱步绕至位于京都城西南嘉平坊的一座学堂,在门外停了步。
他先是看见了那堂内稚童,听见朗朗书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之后便见一个女子执卷立于堂中。
若那日于乌篷之上,她给予他的是驰魂宕魄的震撼。
若那夜于乌水河上,她给予他的是捉摸不透的迷离。
那今日于这学堂间,她给予他的便是和静岁月中的喜乐平常。
他于手中摩挲的那盏虎头灯与昨夜两盏略有不同,却能看得出皆是出自一人之手。
昨夜一别后,今晨他便径直奔向了武记灯铺,果然在那灯铺门口发现了他昨夜留下的记号。
这一寻便是收获颇丰。
从武老板那里,他不仅得了她做的第一盏虎头灯,还知晓了她的名字。
另外又听得了一个故事。
前年元夕时,还未有这一间武记灯铺,那时的武老板只在灯市一角摆摊卖灯,不想却被几个京城醉酒的公子哥砸的七零八落。碰巧赶来给武老板送饭的武婶立时便操了隔壁肉铺的刀冲到那几个烂醉如泥的混账小子中,登时便向一人劈去。那人却也反应得快,便抢下了刀对着花灯又是一通乱砍。
那混账之中有一位侍郎家的宝贝儿子,当下便报了官。西城兵马司的一队人来得极快,押着武氏夫妇便要送牢。结果,半刻钟前自灯铺离开的她又折了回来,只因那武老板看花了眼多找了她几枚铜板。
这一折返便碰上了及要被押走的二人,结果跟在她身后的那一串孩子立时便是一片叫嚷哭喊,引来行人纷纷驻足观看,而她便借着那声势,一手将那摊已被破坏得惨不忍睹的花灯指了指,一手将那位公子哥手中的刀指了指,兵马司的人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不好再有什么动作,只得收了队,那几个醉酒的混账不情不愿掏了几两碎银后也便被连搀带扶地拖走了。
那一夜她带着一串孩子陪着那对夫妇将满地辛苦制得,如今却被人毁得稀碎的花灯一一收拾了。后来,每得了闲时她都会去灯铺和武老板学做花灯。
“展柔。”
他低声念着她的名字,忽觉眼前那女子便似水,柔而坚。
堂前梨树含苞欲放,此时于他眼中却似是琼枝万里,飘雪有迹。一江柔水温温和和却似是潮汐奔涌,浪过留声。
她转身望着那漫漫长长,望不到头的阒然夜色,默然良久。
于那舟上随她穿过重重灯影的人是他。
于那月下与她共执一段锦带的人是他。
于那乌篷予她披风抵挡寒雪的人是他。
那个雪夜里,他为她披上的那件披风上也绣着斑斑竹叶,恍惚间似是又见那一抹水色……
熙和十七年,暮春。
竹林间,那人着一袭水色青衫,是如雨后的清淡之色,领口处是以淡墨色丝线刺绣而成的竹叶,衣摆在他舞剑时轻盈绽开,如落下的青雨一般,衣摆一绽时,那片片竹叶也似是要从那轻薄之纱飘落。
只是一瞬,那一抹水色便立于林间崖壁处的断石之上,随剑而起的风摇下四面斑竹上的叶,那水色再次回身而落,一道白光擦落崖壁,划出一道耀目的光,而后便见那冷白剑刃已接住了最后一片叶。剑刃倒映着的日光勾勒出那人的轮廓,锐利却并不坚硬的线条描画出精致五官。
“真俊!”身旁的巧锁婶忽然开口,惊得她差点扔掉了手中盛满桃花的竹篮。
那舞剑之人确是生得一副好容貌,双眸似有日月星辰,山川江河,眉宇间的锋锐之气隐隐透着淡淡微凉,远远望去,似是浑然天成的一块美玉,细腻精致。
可更引她入神的是那炉火纯青的剑法。
阿爹也曾于学堂院中舞剑,虽不是常舞,可那如影似幻的剑法却总引得她入迷。她便常趁阿爹不在学堂时悄悄取了阿爹的剑有样学样,却总是不得要领。有一回被阿爹发现了,阿爹便笑着一手抚她的发,一手不声不响将那剑从她手中取过收回。
自小到大,阿爹教她读书识字,诵诗作文,却总不让她碰那把剑。只是一颗心早已被那舞剑时的翩然风韵勾起,久久不息。今日在竹林中见到的这舞剑之人,虽则年轻,剑法比之阿爹却更甚几分,她凝神而望时也便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果然不错,这桓公子真是一表人才,文武双全。上一次我只在那街上瞧了一眼就记住了,啧啧啧……”巧锁婶丝毫没有在意身旁的女子有没有认真听她讲话,只沉浸于自己滔滔不绝的赞叹之中。赞叹之后却又蹙起眉头,叹了口气,“我家阿虎日后长大了,要是也能像这桓公子一样,不对不对,要能有这桓公子的十分之一,得个一官半职,我这辈子也就知足了,知足了……”
她一边听着巧锁婶的赞叹,一边拉着巧锁婶抬步就要走。
若这位号称京城包打听的巧锁婶再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没了,恐怕那正主的耳根就要被烫出一个洞了。
“欸,展柔,阿虎这几日在学堂还淘气么?有没有好好读书,有没有和别家孩子打架?”
“没有没有,巧锁婶您放心,阿虎这几日乖得很。”展柔忙笑道。
“放心放心,有展夫子和你这位女先生,我放心。”巧锁婶笑得眉眼弯弯,一路走一路回头,只是一副看不够的样子。及至转过山坡,那舞剑之人早已被远远抛在身后,巧锁婶还是赞不绝口,于是自竹林至学堂的一路上,展柔便将有关那位桓公子大大小小、真假莫辨的传闻逸事听了个遍。
她也曾对这位名动京都的桓公子有所耳闻。
桓尚书家的三公子桓白,十七岁金榜题名,一甲登科,一路官至吏部侍郎。十九岁那年,柯提来犯,西北边境告急,他请辞吏部侍郎,领兵出征,经三月大捷,回至京都便任了宣武卫指挥使,授昭勇将军。
入仕五载,功名显赫。
有人说他年少有为,前途不可限量。
也有人说,虽是如此,锋芒毕露终归是要落尘的。
从前她只当这些世人评说为茶余饭后的无聊闲谈,今日及见了这位桓公子,却忽觉那些无聊闲谈让她心头颤了一颤。
那人舞剑之时游刃有余的风致和那立于竹林自有一番清雅之风的气度皆是难得。
这样一个人,有着令人艳羡的家世、才学、前程。可那些美名,那些战功,那些荣耀,于他而言是锦绣还是枷锁,是为他铺就辉煌的阳关道还是通往险境的独木桥。
她不明白。
却也不需要明白。
那是属于他的人生,那是属于他们那般之人的人生,不是她的。
她的人生没有繁花着锦的烈火之盛,没有璀璨夺目的星光之熠。
她的人生属于有阿爹在的一个温暖的家,属于三餐四季的平常生活。
想到这里,眼神忽然暗了几分。
这一生,便如此么。
阿爹让她识文断字,让她读书明理,将自己一生所学尽数教予她,却不是为了让她学那男儿一般建功立业,而是希望她这一生活得不糊涂。
她知道,阿爹这些年来对于朝堂有着强烈的抵触和抗拒。
虽然阿爹从未与她说过,她却猜到是为了什么。
那是她四岁的时候,虽则还小,却清晰记得那年初秋的惨烈。
熙和五年,銮英殿大学士展圣清被处斩。
那一年,丞相鞠仪在熙和帝的授意之下大兴改革之举,望清除积弊,重振朝纲。其中尤以科举改革为重,却因此断了权贵的利。一时间,朝野上下,纷纷祸起。当初助熙和帝登上帝位的燕国公陈普更是拥兵自重,以功,以权,以势,以兵要清君侧,处斩改革之臣,大学士展圣清作为改革的为首之臣,一时被推向风口浪尖。
虽从那鲜血铺就的夺嫡之乱中一路走来,但要坐稳这江山却并非易事,无数的掣肘,无数的权衡,皆起于那权,皆累于那欲。熙和帝虽明白陈普的心思,却也一时奈何不了他,何况东北边国乌楚频频来犯,执掌数十万燕州军的燕国公是守着国土东北大门的第一道关,于是便只好舍了大学士的命,驳了展圣清独子展铮的官职并流放饶州。
那一年,阿爹抱着只有四岁的她离京南下。
及至熙和十五年,熙和帝准展铮回京,阿爹便携她自饶州北上,如今回至这京都城已一年有余。
她也便明白了阿爹。
从前有意,后来伤心。
想要于那血雨腥风中保全其身,何其艰难。
今日在见了那人后,她无法想象,那样的一个人,未来的命运会是如何,或直上云霄,或跌落尘埃,万般皆由不得他。
未立于巅峰,便不觉谷深。
或许,如自己一般过这一生也是幸事。
回至学堂时,阿爹已睡下了,她回房点上灯,从箱子里取出那件鸦青披风,在灯下摩挲那斑斑竹叶。
那夜乌篷上,她便认出他了。她替他包扎了伤口,见他神色恢复后便离了那乌篷,却忘了身上的披风。后来虽也有心将这披风还去,只是临近年关有许多事,便耽搁至今。今日他旁敲侧击地试探,分明已是认出了自己。
许是因这些年早已习惯了平淡日子,便不想轻易打破这平静。何况今日那人话中之意,眸中之态,更让她不得不退却三分。于是便望能以那一席话了结那人以为的缘。只是此刻于这灯烛下,却蓦地看见那人于浮光掠影间的清明面容,如渊双眸。忽觉烛火摇摇,晃得她一时心神迷乱,便只将那披风又收回箱中。
***
自武记灯铺出来后,桓白慢慢把玩着手中的虎头花灯,踱步绕至位于京都城西南嘉平坊的一座学堂,在门外停了步。
他先是看见了那堂内稚童,听见朗朗书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之后便见一个女子执卷立于堂中。
若那日于乌篷之上,她给予他的是驰魂宕魄的震撼。
若那夜于乌水河上,她给予他的是捉摸不透的迷离。
那今日于这学堂间,她给予他的便是和静岁月中的喜乐平常。
他于手中摩挲的那盏虎头灯与昨夜两盏略有不同,却能看得出皆是出自一人之手。
昨夜一别后,今晨他便径直奔向了武记灯铺,果然在那灯铺门口发现了他昨夜留下的记号。
这一寻便是收获颇丰。
从武老板那里,他不仅得了她做的第一盏虎头灯,还知晓了她的名字。
另外又听得了一个故事。
前年元夕时,还未有这一间武记灯铺,那时的武老板只在灯市一角摆摊卖灯,不想却被几个京城醉酒的公子哥砸的七零八落。碰巧赶来给武老板送饭的武婶立时便操了隔壁肉铺的刀冲到那几个烂醉如泥的混账小子中,登时便向一人劈去。那人却也反应得快,便抢下了刀对着花灯又是一通乱砍。
那混账之中有一位侍郎家的宝贝儿子,当下便报了官。西城兵马司的一队人来得极快,押着武氏夫妇便要送牢。结果,半刻钟前自灯铺离开的她又折了回来,只因那武老板看花了眼多找了她几枚铜板。
这一折返便碰上了及要被押走的二人,结果跟在她身后的那一串孩子立时便是一片叫嚷哭喊,引来行人纷纷驻足观看,而她便借着那声势,一手将那摊已被破坏得惨不忍睹的花灯指了指,一手将那位公子哥手中的刀指了指,兵马司的人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不好再有什么动作,只得收了队,那几个醉酒的混账不情不愿掏了几两碎银后也便被连搀带扶地拖走了。
那一夜她带着一串孩子陪着那对夫妇将满地辛苦制得,如今却被人毁得稀碎的花灯一一收拾了。后来,每得了闲时她都会去灯铺和武老板学做花灯。
“展柔。”
他低声念着她的名字,忽觉眼前那女子便似水,柔而坚。
堂前梨树含苞欲放,此时于他眼中却似是琼枝万里,飘雪有迹。一江柔水温温和和却似是潮汐奔涌,浪过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