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生活和沈南知想象得完全不同,她以为的自由也与她想象得截然不同。
除了上课她大多数时候都待在寝室里,几乎没有社交,也没有为了绩点而整日学习。
她时常询问自己,你要做什么?这不是你自己的选择吗?
有时候,她实在觉得受不了这样的自己了,想问问林舒,最后却又放弃了。
林舒有自己的生活,他有自己想追逐的东西,他们只是恋人。所有难以说出的话,都化作了一句句简单的“早。”“挺好的。”“下次聊。”
那个擅长与自己博弈的沈南知悄然地消失了,只留下现在这个躲在毫无波澜的生活里的沈南知。没有人逼着她去面对生活之后,她开始逃避生活中的所有。仿佛只要装聋作哑,她就可以安然度过一切起伏。
国庆很快到来,沈南知提前买好了回家的高铁票,准备放假当天上完课便回家。
放假当天,沈南知收拾好行李,正欲离开寝室,手机里弹出了林舒的消息。
“收拾好了吗?”
“嗯,准备去高铁站了。”
“好,路上小心,一切顺利。”
“你也是。”
沈南知回复完信息,便推着行李箱往宿舍楼门口走。在宿管阿姨处登记了离校信息,沈南知一抬眼,便与林舒的视线想接。
林舒站在台阶下,喊她,“知知。”
沈南知有些错愕,推着行李箱,快速走到他面前。
林舒从她手中接过了行李箱,“走吧。”
“阿予,你不用这样的,这样会很累,总会见面的。”
林舒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沈南知,“沈南知,我很想你,更想早点见到你,因为喜欢所做的一切都不会用劳累来形容。”
林舒还想问她,你真的喜欢我吗?但害怕一旦询问,那么沈南知便真的会重新考量是否要和自己继续走下去,一句“对不起”就可以让他退场。
“学校生活怎么样?”沈南知换了个话题。
“还不错,舍友也挺友好的。”
“那挺好的。”
林舒突然松了推行李箱的手,双手握住沈南知的肩膀,低头看着沈南知的眼睛,“知知,情绪是要说出来,无论开心还是难过,幸福还是失落,都要尝试着表达。可以试着在你的心上留一扇门吗?不愿打开也没关系,至少我还可以敲门。”
沈南知张了张口,想告诉林舒,你不用这样的。但看着映着她样子的那双眼睛,沈南知点了点头。
“没什么大事,只是有点不适应大学生活,别担心,我可以处理好的。”
林舒微微垂下了眼,只说了一句,“走吧。”
沈南知攥紧了衣摆,和林舒并行着。
并不算漫长的路程很快到了结尾,林舒将沈南知送到楼下,便离开了。
沈南知看着离开的车辆,有些无措地站在原地。
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多耐心等着你,不论是朋友、恋人,甚至父母。
逃避是沈南知在人生十几年中学会的最有效的保护自己的手段,而这却几乎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宿敌。
沈南知突然踢了自己的行李箱一脚,“蠢货。”
拖着行李箱走到家门口,沈南知发现原本的锁换成了密码锁,她心里陡然升起一种巨大的悲哀。
她没有立刻去询问李芸,只是在一节上行楼梯上坐下了,然后戴上了蓝牙耳机。音乐随着上一次的暂停曲目继续往下播放。
“I can'the love you in the dark.
It feels like we're oceans apart.
There is so much space between us.
……”
沈南知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时候是在路边,一个长发青年借了一个路演乐队的设备唱的。后来,这首歌便成了沈南知的常听曲目。那时候的沈南知并没有可以听歌的电子设备,她便用录音功能将其录了下来,即使当时她的手机的录音功能很差,但聊胜于无。
可以说,她所听过的音乐,所看过的书都成为了一部分的她。
沈南知跟随着音乐小声哼唱着。
她深知自己是个别扭的人,幸而她并不常表露自己,不至于招人厌烦,但人们同样讨厌沉默。
楼道里响起一阵脚步声,然后钥匙,开门,关门。
不是李芸。
沈南知依旧没有拨打李芸的号码,刚到家发现门锁更换的失落已经从她的情绪里消失,独处对于她来说,向来是一种幸福。
是不是不该和林舒在一起,对于他来说,她既算不得雪中送炭,也不能说锦上添花,更像是对他心绪的一种磋磨。像是一种平衡,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顺风顺水,那么感情上就要遇到一点坎坷,过满则溢,过慧则伤。
她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了他人人生中的配角的位置上,那她的人生呢?
是满篇的不知所云,还是满地的不知所求。
大一上的时候,沈南知心里实在很乱,便一个人去云城附近据说很灵的庙里求了签。当时她恰好带了一签所需的现金,她以为如此巧合的事一定能得到她想要的答案,实际上当她面对解签人问她:“求什么?”
其实她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但告示牌上明确说明了“一事一签,无事不求”。
沈南知想了想,“问学业。”
解签人看了她一眼,“求学业?早着呢。”
解签人不再说话,风将沈南知求的签吹到了地上,沈南知迟缓地从地上捡起签文,是下下签。
沈南知将纸张折了又折,揣进了衣兜里。她心里泛起一点难过的涟漪,但很快又被抹平了。她曾恨上天不垂怜,也怨自己无作为,长久的郁郁让她的情绪成为了一滩死水,除却风过,再无波澜。
舍友问她去了哪,她只说随便在周遭逛了逛。晚上她又一次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想起林舒曾对她说的话,他说是因为她想要避开人群所以选择了自己内向的性格。
这种说法来自于阿德勒心理学,按照书里所说,她现在如此是因为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因为在意他人的看法,大多数时候你都是在探究自己给他人留下的印象,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就免不了会陷入对自己行为的过度关注,进而落入懊悔迷茫的境地。这样的人生无异于把自己当作了他人思想的载体。
沈南知承认书上说的很有道理,也很有逻辑,但她有时候并不能接受这样纯然的理性,一旦她实现了完美的自洽,必然会排斥秩序的再次打乱,那时候她大概率不会再需要他人的爱,包括林舒。
说她懦弱也好,说她逃避也罢,她内心总还藏着一丝也许我可以不用这样一个成长的侥幸。若是有人骂她胆小鬼,也许她还会觉得高兴,因为代表着她还没有全然放弃对外界的期待。
期待,才是人内心无法割舍却又不得不学会割舍的东西。
除了上课她大多数时候都待在寝室里,几乎没有社交,也没有为了绩点而整日学习。
她时常询问自己,你要做什么?这不是你自己的选择吗?
有时候,她实在觉得受不了这样的自己了,想问问林舒,最后却又放弃了。
林舒有自己的生活,他有自己想追逐的东西,他们只是恋人。所有难以说出的话,都化作了一句句简单的“早。”“挺好的。”“下次聊。”
那个擅长与自己博弈的沈南知悄然地消失了,只留下现在这个躲在毫无波澜的生活里的沈南知。没有人逼着她去面对生活之后,她开始逃避生活中的所有。仿佛只要装聋作哑,她就可以安然度过一切起伏。
国庆很快到来,沈南知提前买好了回家的高铁票,准备放假当天上完课便回家。
放假当天,沈南知收拾好行李,正欲离开寝室,手机里弹出了林舒的消息。
“收拾好了吗?”
“嗯,准备去高铁站了。”
“好,路上小心,一切顺利。”
“你也是。”
沈南知回复完信息,便推着行李箱往宿舍楼门口走。在宿管阿姨处登记了离校信息,沈南知一抬眼,便与林舒的视线想接。
林舒站在台阶下,喊她,“知知。”
沈南知有些错愕,推着行李箱,快速走到他面前。
林舒从她手中接过了行李箱,“走吧。”
“阿予,你不用这样的,这样会很累,总会见面的。”
林舒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沈南知,“沈南知,我很想你,更想早点见到你,因为喜欢所做的一切都不会用劳累来形容。”
林舒还想问她,你真的喜欢我吗?但害怕一旦询问,那么沈南知便真的会重新考量是否要和自己继续走下去,一句“对不起”就可以让他退场。
“学校生活怎么样?”沈南知换了个话题。
“还不错,舍友也挺友好的。”
“那挺好的。”
林舒突然松了推行李箱的手,双手握住沈南知的肩膀,低头看着沈南知的眼睛,“知知,情绪是要说出来,无论开心还是难过,幸福还是失落,都要尝试着表达。可以试着在你的心上留一扇门吗?不愿打开也没关系,至少我还可以敲门。”
沈南知张了张口,想告诉林舒,你不用这样的。但看着映着她样子的那双眼睛,沈南知点了点头。
“没什么大事,只是有点不适应大学生活,别担心,我可以处理好的。”
林舒微微垂下了眼,只说了一句,“走吧。”
沈南知攥紧了衣摆,和林舒并行着。
并不算漫长的路程很快到了结尾,林舒将沈南知送到楼下,便离开了。
沈南知看着离开的车辆,有些无措地站在原地。
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多耐心等着你,不论是朋友、恋人,甚至父母。
逃避是沈南知在人生十几年中学会的最有效的保护自己的手段,而这却几乎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宿敌。
沈南知突然踢了自己的行李箱一脚,“蠢货。”
拖着行李箱走到家门口,沈南知发现原本的锁换成了密码锁,她心里陡然升起一种巨大的悲哀。
她没有立刻去询问李芸,只是在一节上行楼梯上坐下了,然后戴上了蓝牙耳机。音乐随着上一次的暂停曲目继续往下播放。
“I can'the love you in the dark.
It feels like we're oceans apart.
There is so much space between us.
……”
沈南知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时候是在路边,一个长发青年借了一个路演乐队的设备唱的。后来,这首歌便成了沈南知的常听曲目。那时候的沈南知并没有可以听歌的电子设备,她便用录音功能将其录了下来,即使当时她的手机的录音功能很差,但聊胜于无。
可以说,她所听过的音乐,所看过的书都成为了一部分的她。
沈南知跟随着音乐小声哼唱着。
她深知自己是个别扭的人,幸而她并不常表露自己,不至于招人厌烦,但人们同样讨厌沉默。
楼道里响起一阵脚步声,然后钥匙,开门,关门。
不是李芸。
沈南知依旧没有拨打李芸的号码,刚到家发现门锁更换的失落已经从她的情绪里消失,独处对于她来说,向来是一种幸福。
是不是不该和林舒在一起,对于他来说,她既算不得雪中送炭,也不能说锦上添花,更像是对他心绪的一种磋磨。像是一种平衡,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顺风顺水,那么感情上就要遇到一点坎坷,过满则溢,过慧则伤。
她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了他人人生中的配角的位置上,那她的人生呢?
是满篇的不知所云,还是满地的不知所求。
大一上的时候,沈南知心里实在很乱,便一个人去云城附近据说很灵的庙里求了签。当时她恰好带了一签所需的现金,她以为如此巧合的事一定能得到她想要的答案,实际上当她面对解签人问她:“求什么?”
其实她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但告示牌上明确说明了“一事一签,无事不求”。
沈南知想了想,“问学业。”
解签人看了她一眼,“求学业?早着呢。”
解签人不再说话,风将沈南知求的签吹到了地上,沈南知迟缓地从地上捡起签文,是下下签。
沈南知将纸张折了又折,揣进了衣兜里。她心里泛起一点难过的涟漪,但很快又被抹平了。她曾恨上天不垂怜,也怨自己无作为,长久的郁郁让她的情绪成为了一滩死水,除却风过,再无波澜。
舍友问她去了哪,她只说随便在周遭逛了逛。晚上她又一次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想起林舒曾对她说的话,他说是因为她想要避开人群所以选择了自己内向的性格。
这种说法来自于阿德勒心理学,按照书里所说,她现在如此是因为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因为在意他人的看法,大多数时候你都是在探究自己给他人留下的印象,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就免不了会陷入对自己行为的过度关注,进而落入懊悔迷茫的境地。这样的人生无异于把自己当作了他人思想的载体。
沈南知承认书上说的很有道理,也很有逻辑,但她有时候并不能接受这样纯然的理性,一旦她实现了完美的自洽,必然会排斥秩序的再次打乱,那时候她大概率不会再需要他人的爱,包括林舒。
说她懦弱也好,说她逃避也罢,她内心总还藏着一丝也许我可以不用这样一个成长的侥幸。若是有人骂她胆小鬼,也许她还会觉得高兴,因为代表着她还没有全然放弃对外界的期待。
期待,才是人内心无法割舍却又不得不学会割舍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