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辞手伤痊愈后,第一日去公主府上值,就闹了个大动静。
“当啷!”
瓷碗摔地上。
“啊!”
吴非辞惊呼。
西次间的门上与门框之间悬着一大碗水,外头的人一旦推开,水碗直接掉下来,保准劈头盖脸砸得满身是水。
幸好砸的不是吴非辞,而是先她一步进门的青乌。
吴非辞刚刚绕了个道先去宴明内殿外找青乌,说有事需得回禀公主。
这个时辰公主还未晨起,吴非辞便先同青乌说了文侍郎来寻自己的事。
公主府和文国公府的势力牵涉甚广,文侍郎去荷花坊找她的事,想必早已有人给两府通了消息。
可别人告知是一回事,吴非辞自己亲自告知又是另一回事。
吴非辞如今在公主府做事,领的是公主府的月钱,在其位忠其事,她有必要将此事亲自禀告于公主。
和青乌说着说着就往西次间来,吴非辞礼让青乌先行。
青乌推开门,刚抬脚跨入,就砸了一身水。
始作俑者正是躲在不远处的值夜婢女杏黄儿。
杏黄儿父母都是公主府老仆,她打小就住在府里,年方十四未曾婚嫁,进出方便,因而负责在宴明前殿值夜。
宴明前殿同西次间很近,此前每次换值,杏黄儿都会会到西次间拿些剩下的茶水点心回去吃。
这是此前。
此前在西次间负责传话接物的是婢女竹绿,和杏黄儿关系很好,每次都会给杏黄儿留点心。
吴非辞调至西次间后,竹绿被安排至西府门,掌管西苑三处府门钥匙,月钱也涨了一百来文。
明面上看竹绿每个月多得了一百文钱,应当高兴才是,可账不是这么算的。
青乌说西次间是个好差事,好就好在此处既有来客打点的小钱,也有公主赐下的赏银,这些可比一百文多得多。
即使这些都没有,每日送来的茶水点心也是一笔令人眼红的灰色福利。
“送来的茶水点心都暂放在这儿,公主若不用,丢掉也可惜,竹绿姐姐好心,便给我留些,我们家里也能省些日常嚼用。”
杏黄儿跪在西次间阶下,抽抽噎噎的向青乌认罪,又鼓着眼瞪住吴非辞,说道:“竹绿姐姐在公主府勤勤恳恳做了八年活计,好不容易得了这个好差事,做了不过半年,突然来了一个吴阿婉,直接把竹绿姐姐挤下去了,我不服,吴阿婉不就是个洗衣服的,来公主府不过一个月,怎的她就爬得这样快?
“有什么不服的?”青乌拂了拂刚换的一身衣裳,脸上是一副看惯了这些的神情,道:“她能跟着公主入宫面圣,你能吗?她能活着从宣政殿里走出来,你能吗?你不能,竹绿不能,在公主府干了二十多年的老仆,比如你父母也不能。”
话讫,婢女竹绿从远处赶来,跪于地上求青乌宽恕。
青乌扫她一眼,抬了抬手,道:“婢女杏黄儿,蓄意伤人,罚一个月的月钱,笞十下,婢女竹绿,私自截留茶水点心,罚清污渠两日,以示惩戒,都散了。”
此时内殿来人,说是公主已晨起,青乌走下石阶,径直往内殿去。
西次间廊下,吴非辞打扫完破碎的瓷碗,哗啦啦全倒进门口外边的渣篓里。
进门时,她留意到门后方桌的桌沿上还残留一点鞋底泥,刚刚杏黄儿说是她爬上桌子放的瓷碗,那这鞋底泥应当是她的。
吴非辞又探出个脑袋往门外瞧了瞧。
门外,身材高挑的竹绿正低声安慰着受罚的杏黄儿,杏黄儿年纪小,身量也小,站在竹绿面前,头顶只到其肩下位置。
竹绿走进来,手垂在身前,眼眉低垂,说道:“实在对不住,杏黄儿她还小,不懂事,我替她向你道歉,日后你们还要在一处当差,希望你能原谅她这一次。”
青乌那番话让竹绿意识到,眼前这位吴阿婉是得公主青睐才被调至此处,还是不要和她交恶为好。
“替她道歉?”
吴非辞爬上方桌,踮起脚并长长地伸出手,指尖勉强够到门框上边。
她半蹲在桌子上,居高临下地看向竹绿,意有所指道:“事不是她做的,你为何要替她道歉?”
吴非辞身量比杏黄儿高些,她都够不到,杏黄儿如何够得到?
放置瓷碗的另有其人,这人至少比吴非辞高。
被说中的竹绿脸色霎时青白,明明已恼羞成怒,却不得不忍气吞声,向她低头道:“事确实是我做的,我向你道歉,对不住,你心里若有气,要打要骂随你,我绝不会告诉青乌姐姐。”
竹绿不想因一时之气丢掉现有的差事,她需要每个月的月钱,她需要养活自己,仅此而已。
活下去本身就是一件艰难的事。
“你没有对不住我,瓷碗是你放的,砸中的是青乌,杏黄儿代你受过,整件事都与我无关。”
吴非辞从桌上跳下来,掸了掸身上尘土,没再理会屋里的竹绿,兀自收拾茶水,端着檀木托盘往外走去。
杏黄儿跑过来推了她一把,怨气冲天道:“你占了竹绿姐姐的位置!你还给她!你还给她!她熬了这么久,你凭什么要占她的位置!”
从十二岁到二十岁,竹绿姐姐一步一步走过一道又一道院墙,挑水、砍柴、打杂……什么活都干过,辛苦这么多年才终得到宴明殿前伺候。
凭什么她该得到的位置没有得,该失去的年岁却照旧失去?
杏黄儿父母都是公主府老仆,逐出府的可能性不大,又年纪小不知事,因而她的气性比旁的奴婢大些。
吴非辞扶起托盘上跌倒的小盏,脚下停了停,转首望向不知何时已红了眼的竹绿。
杏黄儿说的话,何尝不是竹绿自己想说的?
只是竹绿很清楚吴非辞是凭什么,也知道自己永远没法像她那样能有资格随公主入宫面圣。
可她还是忍不住,怔怔地开口问了一句:“公主府那么多位置,你为何偏要占这个位置?”
这事是公主或是青乌做的决定,由不得吴非辞选,竹绿应当也明白,然而她不敢质问公主或是青乌。
她只敢问吴非辞,她也只能问吴非辞。
“占……不敢当。”吴非辞捧住檀木托盘,往内殿去,悠悠扬起声:“我只是路过这个位置。”
这话她明明可以用不屑甚至是轻蔑的语气讽刺竹绿,可她没有,她诚恳又淡然,如同在说“明天会下雨”这类寻常的话。
明天会下雨,也可能不会,但这天儿总会下雨的。
竹绿的难堪渐渐变得迟缓,她有片刻动容,站在原地远远看向吴非辞。
吴非辞的背影隐入内殿廊下,竹帘筛下的曦光落在肩上,一颗颗光圈雀跃跳起。
竹绿双手交握着磨搓自己粗糙的手,缓缓低头,瞥见门边渣篓里那些碎瓷片,忽然觉得自己站在这里,分外悲哀。
她脸上扯出了一丝无力地笑。
内殿,昭平公主歪在锦榻上,手里拿的是吴非辞此前画的那几幅画。
画技十分拙稚,故事倒是讲得不错,说的是一群私塾学子间的事,简单干净,闲极无聊时拿出来看一看,姑且能消遣一下时间。
这三百七十文花得不算冤枉。
吴非辞双手稳稳端着茶盏进来,垂首立于珠帘之外,默然久等。
待青乌接过托盘,她的双手才得以稍作休息。
“文仲藜若来,你自己看着办。”昭平公主喝过茶,言简意赅吩咐她。
自己看着办意味着此事由她自负后果。
吴非辞头顶悬下一块石头,紧张地绷住,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怎么了?”昭平丢下手里的画作,走到珠帘前,俯视着她,“你觉得为难了吗?”
“是。”吴非辞颔首。
昭平冷笑:“本宫倒以为是你在为难我。”
“婢子冤枉。”吴非辞躬身俯首。
“本宫每天听着他在殿外求见,已经够烦了,还妄图让本宫恩准他入宴?”昭平在她面前踱步,“他若入宴,本宫还得当着他的面做戏,吴阿婉,你是嫌本宫太过清闲还是觉得自己命长?”
“回禀公主,文仲藜性格沉稳持重,若不当着他的面做戏,他与那些世家郎君之间断不会起什么冲突。”吴非辞缓缓解释道:“公主府内无争端,朝堂之上便不会有争端。”
朝堂之上无争端,文国公府与众臣便仍旧有相安无事的余地。
“得了,本宫知道。”昭平摆摆手,道:“父皇告诫,莫要将事情闹得不可收拾,所以此事你自己斟酌着去办。”
“自己斟酌”四字,令吴非辞胆寒,她心有不安,应过公主后,躬身退下。
“当啷!”
瓷碗摔地上。
“啊!”
吴非辞惊呼。
西次间的门上与门框之间悬着一大碗水,外头的人一旦推开,水碗直接掉下来,保准劈头盖脸砸得满身是水。
幸好砸的不是吴非辞,而是先她一步进门的青乌。
吴非辞刚刚绕了个道先去宴明内殿外找青乌,说有事需得回禀公主。
这个时辰公主还未晨起,吴非辞便先同青乌说了文侍郎来寻自己的事。
公主府和文国公府的势力牵涉甚广,文侍郎去荷花坊找她的事,想必早已有人给两府通了消息。
可别人告知是一回事,吴非辞自己亲自告知又是另一回事。
吴非辞如今在公主府做事,领的是公主府的月钱,在其位忠其事,她有必要将此事亲自禀告于公主。
和青乌说着说着就往西次间来,吴非辞礼让青乌先行。
青乌推开门,刚抬脚跨入,就砸了一身水。
始作俑者正是躲在不远处的值夜婢女杏黄儿。
杏黄儿父母都是公主府老仆,她打小就住在府里,年方十四未曾婚嫁,进出方便,因而负责在宴明前殿值夜。
宴明前殿同西次间很近,此前每次换值,杏黄儿都会会到西次间拿些剩下的茶水点心回去吃。
这是此前。
此前在西次间负责传话接物的是婢女竹绿,和杏黄儿关系很好,每次都会给杏黄儿留点心。
吴非辞调至西次间后,竹绿被安排至西府门,掌管西苑三处府门钥匙,月钱也涨了一百来文。
明面上看竹绿每个月多得了一百文钱,应当高兴才是,可账不是这么算的。
青乌说西次间是个好差事,好就好在此处既有来客打点的小钱,也有公主赐下的赏银,这些可比一百文多得多。
即使这些都没有,每日送来的茶水点心也是一笔令人眼红的灰色福利。
“送来的茶水点心都暂放在这儿,公主若不用,丢掉也可惜,竹绿姐姐好心,便给我留些,我们家里也能省些日常嚼用。”
杏黄儿跪在西次间阶下,抽抽噎噎的向青乌认罪,又鼓着眼瞪住吴非辞,说道:“竹绿姐姐在公主府勤勤恳恳做了八年活计,好不容易得了这个好差事,做了不过半年,突然来了一个吴阿婉,直接把竹绿姐姐挤下去了,我不服,吴阿婉不就是个洗衣服的,来公主府不过一个月,怎的她就爬得这样快?
“有什么不服的?”青乌拂了拂刚换的一身衣裳,脸上是一副看惯了这些的神情,道:“她能跟着公主入宫面圣,你能吗?她能活着从宣政殿里走出来,你能吗?你不能,竹绿不能,在公主府干了二十多年的老仆,比如你父母也不能。”
话讫,婢女竹绿从远处赶来,跪于地上求青乌宽恕。
青乌扫她一眼,抬了抬手,道:“婢女杏黄儿,蓄意伤人,罚一个月的月钱,笞十下,婢女竹绿,私自截留茶水点心,罚清污渠两日,以示惩戒,都散了。”
此时内殿来人,说是公主已晨起,青乌走下石阶,径直往内殿去。
西次间廊下,吴非辞打扫完破碎的瓷碗,哗啦啦全倒进门口外边的渣篓里。
进门时,她留意到门后方桌的桌沿上还残留一点鞋底泥,刚刚杏黄儿说是她爬上桌子放的瓷碗,那这鞋底泥应当是她的。
吴非辞又探出个脑袋往门外瞧了瞧。
门外,身材高挑的竹绿正低声安慰着受罚的杏黄儿,杏黄儿年纪小,身量也小,站在竹绿面前,头顶只到其肩下位置。
竹绿走进来,手垂在身前,眼眉低垂,说道:“实在对不住,杏黄儿她还小,不懂事,我替她向你道歉,日后你们还要在一处当差,希望你能原谅她这一次。”
青乌那番话让竹绿意识到,眼前这位吴阿婉是得公主青睐才被调至此处,还是不要和她交恶为好。
“替她道歉?”
吴非辞爬上方桌,踮起脚并长长地伸出手,指尖勉强够到门框上边。
她半蹲在桌子上,居高临下地看向竹绿,意有所指道:“事不是她做的,你为何要替她道歉?”
吴非辞身量比杏黄儿高些,她都够不到,杏黄儿如何够得到?
放置瓷碗的另有其人,这人至少比吴非辞高。
被说中的竹绿脸色霎时青白,明明已恼羞成怒,却不得不忍气吞声,向她低头道:“事确实是我做的,我向你道歉,对不住,你心里若有气,要打要骂随你,我绝不会告诉青乌姐姐。”
竹绿不想因一时之气丢掉现有的差事,她需要每个月的月钱,她需要养活自己,仅此而已。
活下去本身就是一件艰难的事。
“你没有对不住我,瓷碗是你放的,砸中的是青乌,杏黄儿代你受过,整件事都与我无关。”
吴非辞从桌上跳下来,掸了掸身上尘土,没再理会屋里的竹绿,兀自收拾茶水,端着檀木托盘往外走去。
杏黄儿跑过来推了她一把,怨气冲天道:“你占了竹绿姐姐的位置!你还给她!你还给她!她熬了这么久,你凭什么要占她的位置!”
从十二岁到二十岁,竹绿姐姐一步一步走过一道又一道院墙,挑水、砍柴、打杂……什么活都干过,辛苦这么多年才终得到宴明殿前伺候。
凭什么她该得到的位置没有得,该失去的年岁却照旧失去?
杏黄儿父母都是公主府老仆,逐出府的可能性不大,又年纪小不知事,因而她的气性比旁的奴婢大些。
吴非辞扶起托盘上跌倒的小盏,脚下停了停,转首望向不知何时已红了眼的竹绿。
杏黄儿说的话,何尝不是竹绿自己想说的?
只是竹绿很清楚吴非辞是凭什么,也知道自己永远没法像她那样能有资格随公主入宫面圣。
可她还是忍不住,怔怔地开口问了一句:“公主府那么多位置,你为何偏要占这个位置?”
这事是公主或是青乌做的决定,由不得吴非辞选,竹绿应当也明白,然而她不敢质问公主或是青乌。
她只敢问吴非辞,她也只能问吴非辞。
“占……不敢当。”吴非辞捧住檀木托盘,往内殿去,悠悠扬起声:“我只是路过这个位置。”
这话她明明可以用不屑甚至是轻蔑的语气讽刺竹绿,可她没有,她诚恳又淡然,如同在说“明天会下雨”这类寻常的话。
明天会下雨,也可能不会,但这天儿总会下雨的。
竹绿的难堪渐渐变得迟缓,她有片刻动容,站在原地远远看向吴非辞。
吴非辞的背影隐入内殿廊下,竹帘筛下的曦光落在肩上,一颗颗光圈雀跃跳起。
竹绿双手交握着磨搓自己粗糙的手,缓缓低头,瞥见门边渣篓里那些碎瓷片,忽然觉得自己站在这里,分外悲哀。
她脸上扯出了一丝无力地笑。
内殿,昭平公主歪在锦榻上,手里拿的是吴非辞此前画的那几幅画。
画技十分拙稚,故事倒是讲得不错,说的是一群私塾学子间的事,简单干净,闲极无聊时拿出来看一看,姑且能消遣一下时间。
这三百七十文花得不算冤枉。
吴非辞双手稳稳端着茶盏进来,垂首立于珠帘之外,默然久等。
待青乌接过托盘,她的双手才得以稍作休息。
“文仲藜若来,你自己看着办。”昭平公主喝过茶,言简意赅吩咐她。
自己看着办意味着此事由她自负后果。
吴非辞头顶悬下一块石头,紧张地绷住,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怎么了?”昭平丢下手里的画作,走到珠帘前,俯视着她,“你觉得为难了吗?”
“是。”吴非辞颔首。
昭平冷笑:“本宫倒以为是你在为难我。”
“婢子冤枉。”吴非辞躬身俯首。
“本宫每天听着他在殿外求见,已经够烦了,还妄图让本宫恩准他入宴?”昭平在她面前踱步,“他若入宴,本宫还得当着他的面做戏,吴阿婉,你是嫌本宫太过清闲还是觉得自己命长?”
“回禀公主,文仲藜性格沉稳持重,若不当着他的面做戏,他与那些世家郎君之间断不会起什么冲突。”吴非辞缓缓解释道:“公主府内无争端,朝堂之上便不会有争端。”
朝堂之上无争端,文国公府与众臣便仍旧有相安无事的余地。
“得了,本宫知道。”昭平摆摆手,道:“父皇告诫,莫要将事情闹得不可收拾,所以此事你自己斟酌着去办。”
“自己斟酌”四字,令吴非辞胆寒,她心有不安,应过公主后,躬身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