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柳云志,也第一次在这些贵人眼中看到了一丝一闪而过的赞许,哪怕他们很快收起,也依然让他觉得雀跃。
温洵微微闪开了身,柳云志迈步走了进去。也是这一步,彻底踏乱了他们二人今后的命运。
*
梁王府寂静安宁的清晨,琴声若有似无,下人们知道梁王夫妇二人,都精通音律,此刻王妃在王爷书房抚琴,倒也没什么不妥。
这一日的琴声断断续续,到了下午,隐约又有清脆的笛声,可是没多久,那笛声便变得嘈杂难听。
守在书房外的护卫,隐约听到里面红檀的求饶声,
“好王妃,我不学了还不行吗?太难了,我学不会,这吹出来这么难听,过不久,怕是左邻右舍要报官把我抓起来了。”
门外护卫听得想笑,被杜白一记眼刀看过去,瞬间便又端肃起来。
杜白自己朝前走着,也不自觉想笑。刚才那两声笛音,确实让人想要报官。
可是,只要她坚持练习,一定可以吹出悦耳的曲子吧。
而书房内的姜芷,却示意红檀继续吹。逐渐嘈杂的声响里,没人发觉里面夹杂有三声短促的哨音。
姜芷握着那枚来自郑贵妃的玉哨,第一次对自己的胆识有了新的认知,这样冒险求救,真是令人心惊胆颤。
姜芷在这一日夜晚,见到了杜柔,并且用不可思议的方式。
梁王府的守卫向来森严,在此之前也从来没有出过什么纰漏。可是就这样,杜柔还是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来到了温行的书房。
杜柔伸出手,捂住了红檀想要尖叫的嘴巴。姜芷倒是不震惊,既然当初郑贵妃说了不管身在何处,吹响此玉哨便有南宛勇士来接应,那么此事便不会有太大差池。
只是她没有想到,连南宛公主,也属于这勇士之一。
杜柔等到红檀冷静下来,才慢慢松了手。姜芷给杜柔倒了一杯茶,然后推了过去,杜柔喝了口茶水润润喉,然后问道,
“阿芷是想回南宛了吗?”
“能直接带我走?”
“你的那个夫郎,有点麻烦。”杜柔毫不避讳。
姜芷笑了笑,道,“那就先给我找几枚丹药。我自有用处。”
“做什么的丹药?”杜柔和杜桑自幼研习医术,丹药于他们,再寻常不过。
“吓人用。”姜芷道。
“吓人?”杜柔看着姜芷,觉得她不是那样的人。
姜芷觉得这个字用得不准确,又改口道,“唬人用。”
想了想,又纠正道,“就是让喜爱医术的人一看,便知我深不可测的药。”
杜柔看着姜芷,轻轻点了点头,然后从怀里摸出了一个小瓷瓶,递出来道,
“我身上就有。”
姜芷拿过来,揭开上面的小布封,随即皱眉道,“一瓶子这么多,真的看起来会很厉害吗?”
黑压压的一小瓶,简直可以当做糖丸来吃。
“那你就给人一颗就行。”杜柔拍了拍手,道,“你要没别的事,我就先走了。”
姜芷顿了顿,想着死马当成活马医,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随即艰难点头道,
“你走也行,我就问一句。这个……拿出来不会被人……瞧不起?”
杜柔一边起身,一边道,“包你满意。”
然后下一瞬,只见窗棂忽然了一下,好似有风吹过,方才还在屋内的美人,转瞬便不见了踪影。
红檀迅速关上了窗子,外面杜白的询问声当即响起,红檀敷衍了两句,便再也没了响声。
第二日天亮,姜芷以清理腿伤为由,再次让人将蓝玉找了回来。
依然是素洁清婉的打扮,蓝玉进了屋,红檀关了门窗。姜芷直接将那枚瓷瓶推了出去。
蓝玉犹豫了一瞬,接过来。平平无奇的一个小瓷瓶,和大家平日里服用的药丸瓷瓶没有什么区别。
蓝玉还是打开了那个小瓷瓶,可是只这一瞬,迷人的药香便让她眼前一亮。
蓝玉低下头,仔细倒出来一枚药丸。放在鼻端细细品闻分辨。
过了许久,姜芷不自觉的有些犯困,她又打了个呵欠,蓝玉才回过神来。
“敢问王妃,此物从何而来?”蓝玉神色郑重,姜芷知道,杜柔给的是好东西。
“南宛。”姜芷轻轻吐出来两个字。
蓝玉没有多说,只是将那一枚药丸小心倒进瓷瓶里,然后道,“王妃上榻来,我给您的腿换一下药。”
半个时辰以后,蓝玉以医官身份,带走了红檀,说是有一剂外敷药物忘带,牵扯女子用药及王妃孕期用量,不得不让红檀跟去一趟。
杜白犹豫一瞬,还是选择放行。
红檀跟着蓝玉往外走,杜白派下的护卫一直不远不近的跟着,直到两人进了蓝玉住的院子,那护卫才在门外等着,不再影子般的坠在后面。
院门外的护卫一直安静等待,可是蓝玉却早带着红檀走了后门,溜出王府。
杏安医官的后院里,杜桑看着面前的蓝玉,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书信,抬头问红檀,“阿芷还好吗?”
红檀低头道,“还好。”
杜桑点头道,“蓝玉姑娘倒是谨慎的很。”
杜桑说完,起身抬手,写了个方子,交给了蓝玉。蓝玉看过以后,不禁眉眼微瞪。
“这药……”
也太凶险了些。
“蓝玉姑娘若是怕凶险,就自己下方子。”杜桑并不太开心,明明杜柔可以去见阿芷 ,阿芷却还是想办法让蓝玉给她写方子,这只是说明,阿芷在王府太孤立无援,她迫切想要拉一个助力进来,可是牵扯进来的人越多,可能到最后反而越麻烦。
蓝玉没有多说什么,收了方子便走。她怕将来事情败露,累及祖父,所以只愿意担这暂时的虚名,方子她缺不愿意开。
姜芷写了书信,让红檀领着她来这里。她瞧了一眼方子,才觉得当真是祖父说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虽然凶险,但是不伤根本。
最重要的是,在这事关生死之事上的从容与胆量,让她望尘莫及。
回去的路上蓝玉一路沉默无言,红檀却比她要紧张的多。这件事,干系重大,她不敢出半分纰漏。
而蓝玉红檀离开后,杜桑捏着那封书信久久不语。杜柔从外面进来,知晓了始末,不禁询问,“这蓝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阿芷非要她写方子,那日我去,阿芷如果要,我也能抬手写给她。”
杜桑把那张书信收了起来,道,“蓝玉的祖父蓝云州,救过温行母妃的性命。阿芷这样,是想着有朝一日,哪怕事发,无论如何,温行不会要了蓝玉的命。她孤身一人在王府,实在没有助力,若是换旁人做这个助力,来日怕是会被温行砍了脑袋!”
“如今梁王势大。建平帝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若是等到温行登基,此事怕是更加难办。”杜柔微微皱眉,又道,“不过阿芷一心想回来,我看着温行对她,倒也不是没有情意。”
“赫连璋对你也有情意,怎么不见你嫁给他。”杜桑丢下一句,转身离去。
留下杜柔在原地跳脚,“他是因为我是南宛公主才对我有情意,我才不会嫁给他!”
说完杜柔便追了过去,杜桑慢慢走在前面,道,“阿芷也是觉得温行待她心意不纯,所以不愿意委曲求全。你还是快点操心,把阿芷离开王府后的落脚处找好。”
“她不跟我们去南宛吗?”杜柔问。
杜桑望了一眼远处灰蒙天色,轻声叹息,“她与南宛,怕是没有那么深的缘分。”
温行两日不曾回府,温焱不知从何处得来的消息,苦咬峤山行刺乃是温行主使,为的便是借机回京。
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这样的说法,反而让后面的事情变得更加顺理成章。无论真假,这件事都在年迈的建平帝心中,埋下了一个模糊不清的阴影。
清仪殿的灯火彻夜不熄的燃烧着,映着建平帝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他在模糊不清的灯火里,认真打量着面前的第三子。
温行自幼聪慧,但是性子秉直刚毅,屡屡触他逆鳞,但是也因为这样,他从来不去想这个儿子的心机。
如今看到他最近的手段和种种谣言,连他也忍不住开始猜测。那些故意表现出来的鲁莽和不知变通,到底是真的生性如此,还是他藏拙养晦的手段呢?
“行儿。”建平帝出声唤他,“你过来。”
前日下了立储的圣旨,如今温行是名正言顺的储君。建平帝觉得累了,不管那些谣言真假,他都没有心力再去分辨了。
他老了。
“父皇。”温行走上前去,恭恭敬敬行礼,“儿臣在。”
建平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就算一切都是一场阴谋又怎么样呢。他的行儿胜了不是吗?那就是本事。
“废太子让大理寺卿呈了一份口供上来。没有经过御书房,直接送到了朕养病的思明殿。你且看看。”
温行心中微动,但还是走了上前。
那是一份樵夫的口供,写着他在峤山脚下生活多年,从未见过有人在隆冬时节进山砍柴,并且峤山地势险峻,还有皇家祭台,百姓们多数会上附近的百峰山樵猎,若说有人骤然去峤山之巅砍柴,实在是不合常理。
温洵微微闪开了身,柳云志迈步走了进去。也是这一步,彻底踏乱了他们二人今后的命运。
*
梁王府寂静安宁的清晨,琴声若有似无,下人们知道梁王夫妇二人,都精通音律,此刻王妃在王爷书房抚琴,倒也没什么不妥。
这一日的琴声断断续续,到了下午,隐约又有清脆的笛声,可是没多久,那笛声便变得嘈杂难听。
守在书房外的护卫,隐约听到里面红檀的求饶声,
“好王妃,我不学了还不行吗?太难了,我学不会,这吹出来这么难听,过不久,怕是左邻右舍要报官把我抓起来了。”
门外护卫听得想笑,被杜白一记眼刀看过去,瞬间便又端肃起来。
杜白自己朝前走着,也不自觉想笑。刚才那两声笛音,确实让人想要报官。
可是,只要她坚持练习,一定可以吹出悦耳的曲子吧。
而书房内的姜芷,却示意红檀继续吹。逐渐嘈杂的声响里,没人发觉里面夹杂有三声短促的哨音。
姜芷握着那枚来自郑贵妃的玉哨,第一次对自己的胆识有了新的认知,这样冒险求救,真是令人心惊胆颤。
姜芷在这一日夜晚,见到了杜柔,并且用不可思议的方式。
梁王府的守卫向来森严,在此之前也从来没有出过什么纰漏。可是就这样,杜柔还是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来到了温行的书房。
杜柔伸出手,捂住了红檀想要尖叫的嘴巴。姜芷倒是不震惊,既然当初郑贵妃说了不管身在何处,吹响此玉哨便有南宛勇士来接应,那么此事便不会有太大差池。
只是她没有想到,连南宛公主,也属于这勇士之一。
杜柔等到红檀冷静下来,才慢慢松了手。姜芷给杜柔倒了一杯茶,然后推了过去,杜柔喝了口茶水润润喉,然后问道,
“阿芷是想回南宛了吗?”
“能直接带我走?”
“你的那个夫郎,有点麻烦。”杜柔毫不避讳。
姜芷笑了笑,道,“那就先给我找几枚丹药。我自有用处。”
“做什么的丹药?”杜柔和杜桑自幼研习医术,丹药于他们,再寻常不过。
“吓人用。”姜芷道。
“吓人?”杜柔看着姜芷,觉得她不是那样的人。
姜芷觉得这个字用得不准确,又改口道,“唬人用。”
想了想,又纠正道,“就是让喜爱医术的人一看,便知我深不可测的药。”
杜柔看着姜芷,轻轻点了点头,然后从怀里摸出了一个小瓷瓶,递出来道,
“我身上就有。”
姜芷拿过来,揭开上面的小布封,随即皱眉道,“一瓶子这么多,真的看起来会很厉害吗?”
黑压压的一小瓶,简直可以当做糖丸来吃。
“那你就给人一颗就行。”杜柔拍了拍手,道,“你要没别的事,我就先走了。”
姜芷顿了顿,想着死马当成活马医,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随即艰难点头道,
“你走也行,我就问一句。这个……拿出来不会被人……瞧不起?”
杜柔一边起身,一边道,“包你满意。”
然后下一瞬,只见窗棂忽然了一下,好似有风吹过,方才还在屋内的美人,转瞬便不见了踪影。
红檀迅速关上了窗子,外面杜白的询问声当即响起,红檀敷衍了两句,便再也没了响声。
第二日天亮,姜芷以清理腿伤为由,再次让人将蓝玉找了回来。
依然是素洁清婉的打扮,蓝玉进了屋,红檀关了门窗。姜芷直接将那枚瓷瓶推了出去。
蓝玉犹豫了一瞬,接过来。平平无奇的一个小瓷瓶,和大家平日里服用的药丸瓷瓶没有什么区别。
蓝玉还是打开了那个小瓷瓶,可是只这一瞬,迷人的药香便让她眼前一亮。
蓝玉低下头,仔细倒出来一枚药丸。放在鼻端细细品闻分辨。
过了许久,姜芷不自觉的有些犯困,她又打了个呵欠,蓝玉才回过神来。
“敢问王妃,此物从何而来?”蓝玉神色郑重,姜芷知道,杜柔给的是好东西。
“南宛。”姜芷轻轻吐出来两个字。
蓝玉没有多说,只是将那一枚药丸小心倒进瓷瓶里,然后道,“王妃上榻来,我给您的腿换一下药。”
半个时辰以后,蓝玉以医官身份,带走了红檀,说是有一剂外敷药物忘带,牵扯女子用药及王妃孕期用量,不得不让红檀跟去一趟。
杜白犹豫一瞬,还是选择放行。
红檀跟着蓝玉往外走,杜白派下的护卫一直不远不近的跟着,直到两人进了蓝玉住的院子,那护卫才在门外等着,不再影子般的坠在后面。
院门外的护卫一直安静等待,可是蓝玉却早带着红檀走了后门,溜出王府。
杏安医官的后院里,杜桑看着面前的蓝玉,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书信,抬头问红檀,“阿芷还好吗?”
红檀低头道,“还好。”
杜桑点头道,“蓝玉姑娘倒是谨慎的很。”
杜桑说完,起身抬手,写了个方子,交给了蓝玉。蓝玉看过以后,不禁眉眼微瞪。
“这药……”
也太凶险了些。
“蓝玉姑娘若是怕凶险,就自己下方子。”杜桑并不太开心,明明杜柔可以去见阿芷 ,阿芷却还是想办法让蓝玉给她写方子,这只是说明,阿芷在王府太孤立无援,她迫切想要拉一个助力进来,可是牵扯进来的人越多,可能到最后反而越麻烦。
蓝玉没有多说什么,收了方子便走。她怕将来事情败露,累及祖父,所以只愿意担这暂时的虚名,方子她缺不愿意开。
姜芷写了书信,让红檀领着她来这里。她瞧了一眼方子,才觉得当真是祖父说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虽然凶险,但是不伤根本。
最重要的是,在这事关生死之事上的从容与胆量,让她望尘莫及。
回去的路上蓝玉一路沉默无言,红檀却比她要紧张的多。这件事,干系重大,她不敢出半分纰漏。
而蓝玉红檀离开后,杜桑捏着那封书信久久不语。杜柔从外面进来,知晓了始末,不禁询问,“这蓝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阿芷非要她写方子,那日我去,阿芷如果要,我也能抬手写给她。”
杜桑把那张书信收了起来,道,“蓝玉的祖父蓝云州,救过温行母妃的性命。阿芷这样,是想着有朝一日,哪怕事发,无论如何,温行不会要了蓝玉的命。她孤身一人在王府,实在没有助力,若是换旁人做这个助力,来日怕是会被温行砍了脑袋!”
“如今梁王势大。建平帝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若是等到温行登基,此事怕是更加难办。”杜柔微微皱眉,又道,“不过阿芷一心想回来,我看着温行对她,倒也不是没有情意。”
“赫连璋对你也有情意,怎么不见你嫁给他。”杜桑丢下一句,转身离去。
留下杜柔在原地跳脚,“他是因为我是南宛公主才对我有情意,我才不会嫁给他!”
说完杜柔便追了过去,杜桑慢慢走在前面,道,“阿芷也是觉得温行待她心意不纯,所以不愿意委曲求全。你还是快点操心,把阿芷离开王府后的落脚处找好。”
“她不跟我们去南宛吗?”杜柔问。
杜桑望了一眼远处灰蒙天色,轻声叹息,“她与南宛,怕是没有那么深的缘分。”
温行两日不曾回府,温焱不知从何处得来的消息,苦咬峤山行刺乃是温行主使,为的便是借机回京。
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这样的说法,反而让后面的事情变得更加顺理成章。无论真假,这件事都在年迈的建平帝心中,埋下了一个模糊不清的阴影。
清仪殿的灯火彻夜不熄的燃烧着,映着建平帝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他在模糊不清的灯火里,认真打量着面前的第三子。
温行自幼聪慧,但是性子秉直刚毅,屡屡触他逆鳞,但是也因为这样,他从来不去想这个儿子的心机。
如今看到他最近的手段和种种谣言,连他也忍不住开始猜测。那些故意表现出来的鲁莽和不知变通,到底是真的生性如此,还是他藏拙养晦的手段呢?
“行儿。”建平帝出声唤他,“你过来。”
前日下了立储的圣旨,如今温行是名正言顺的储君。建平帝觉得累了,不管那些谣言真假,他都没有心力再去分辨了。
他老了。
“父皇。”温行走上前去,恭恭敬敬行礼,“儿臣在。”
建平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就算一切都是一场阴谋又怎么样呢。他的行儿胜了不是吗?那就是本事。
“废太子让大理寺卿呈了一份口供上来。没有经过御书房,直接送到了朕养病的思明殿。你且看看。”
温行心中微动,但还是走了上前。
那是一份樵夫的口供,写着他在峤山脚下生活多年,从未见过有人在隆冬时节进山砍柴,并且峤山地势险峻,还有皇家祭台,百姓们多数会上附近的百峰山樵猎,若说有人骤然去峤山之巅砍柴,实在是不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