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拨通没多久,叶亦尘立刻接了电话。
“喂,楚楚。”
听到他声音的那一刻,汪楚曦心头一紧。
“叶亦尘,我考上郑桥外语了!”她的声音带着激动,心底也有着说不出的喜悦。
她情不自禁地蹦了几下,随即看向床头那把锋利的剪刀。幸亏自己方才没冲动,她暗自庆幸。
“真不错,楚楚,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总算得偿所愿了!”叶亦尘开心祝贺。
“你呢,考得怎么样?”她问他。
叶亦尘犹豫了片刻,终于开口:“我很可惜,离郑桥外语的分数线就差了一分,估计要失之交臂,上郑桥一中倒是没什么问题。”
汪楚曦沉默了,她张了张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情绪由方才的紧张变为转为喜悦又变成了现在的悲伤,七上八下。
“只差了一分......”意味着只差了一点,她喃喃自语,觉得遗憾。
莫名其妙的分离焦虑随之袭来。
不在一个学校,意味着开学后她与他要各奔东西,相见的时间与次数会变少,她不太能接受这个结果。
在最后的几次模拟考中,叶亦尘的成绩突飞猛进,考上郑桥一中基本上不是问题。
在填报志愿时,叶亦尘和她所填的三个志愿保持完全一致,几乎所有的情况都在他们的设想之中。
要么她与他都发挥得很好,一起被郑桥外语录取;要么她没有发挥好,她和他一起被郑桥一中录取。却唯独忽略了她被郑桥外语录取,而他被郑桥一中录取这种情况。
还是电话那头的叶亦尘敏锐地察觉到了汪楚曦情绪不对,他笑着开导她:“楚楚,没事的,你别难过。”
“今天应该是个高兴的日子啊,你考上了郑桥外语,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好学校啊......”
是啊,今天确实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可在得知她与叶亦尘不能呆在一个学校后,她好像没那么开心了。
见她依旧沉默,叶亦尘继续开解:“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我们还是可以经常见面的,暑假寒假有大把的时间,每周末,我可以去你学校附近找你。”
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即使上了高中,即使不在一个学校,她与他之间的关系,不会有任何改变。
那时的汪楚曦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叶亦尘在努力克制情绪,努力抑制住自己颤抖的声音,努力不让汪楚曦听出异样。
他知道她很难受,他要安慰开导她,而不是和她一起抱怨,让她深陷于负面情绪中,越来越难受。毕竟她考上了郑桥外语,于她而言,这就是苦尽甘来,值得高兴的一天。
电话那头,他的声音毫无波澜,每次和她讲电话,他的嘴角总会不自觉地上扬,眉眼间,是藏不住的温柔与笑意。他笑着,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个不停。
什么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一刻,叶亦尘有了切肤之感。
仅仅一分之差,让他上不了郑桥外语,只能被郑桥一中录取,他和她,上不了一个高中成为了事实。
他努力了好久,好久。甚至有好几个夜晚,他通宵达旦,孤军奋战,只为了能与她更靠近一点。
如果不是她,他根本没有勇气破釜沉舟,将第一志愿报成郑桥外语;如果不是她,他可能也不会被激发出这么大的潜能,突飞猛进,从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郑桥一中。
或许人算终究比不过天算。
对于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奋斗,他不后悔,只是满心遗憾。
挂断电话后,叶亦尘沉默了许久,他一边拿出纸笔,一边上网搜索,规划路线。
他先将纸对折,左右平均分为二分之一,右半边纸的最顶头,写上了“楚楚——郑桥外语”,而左半边纸的最顶头,写上了“我——郑桥一中”。
两个高中相距甚远,从郑桥一中到郑桥外语的距离大概是13公里,乘车需要一小时,途经18个站点,共换乘一次,需要从9路换乘到205路。
这个暑假,叶亦尘和汪楚曦经常在预科班上完之后的空闲时间相约相伴,正弘城、大卫城、大融城、大上海、360......
郑桥的几大商场被他们逛了个遍,每当走进这些商场里,商场里的许多家特色店铺,许多不为人知的角落,都藏着独属于他们的珍贵回忆。
除此之外,汪楚曦并不知道,由郑桥一中去往郑桥外语的路线,已经被叶亦尘走了无数遍。
从郑桥一中出发,需要步行600多米,731步,来到公交站牌后乘坐9路车经过7站,在花园路口下车。
然后需要步行150多米,168步,到纬二路花园路,来到公交站牌后乘坐205路经过11站,在四十七中下车。
最后需要步行350多米,428步,到达终点——郑桥外语。
他曾无数次幻想高中开学后,每周五放学时,他沿着路线,一步一步向她靠近的场景。
梦里也是。
-
初中升高中的暑假,是一个没有作业且漫长的假期,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安逸。
新的校服,新的学校,踏入郑桥外语的那一刻,汪楚曦有一种被拔苗助长的错觉。
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她原本狭小的圈子被扩大,她看到了更大的校园,以及来自郑桥各个学校的佼佼者。
汪楚曦的住校生活被迫开启。
周兰替她收拾行李时,千叮咛万嘱咐,告诫她一定要更加努力,争取保送。否则三年后,她将面对整个郑桥将近130万考生的高考,想要考入名校会更加艰难。
“要知道,有多少人挤破头皮想上郑桥外语,挤个头破血流也考不进去,你能考上是你的运气,不要辜负老天爷给你的这份幸运,好好把握!”
“挤破头皮”“头破血流”这些字眼伴随着强烈的内卷气息扑面而来,让汪楚曦感到强烈的心理不适。
许久,她开口询问:“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走的路都是不同的。”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要心怀着踩踏别人的梦想,通过竞争拼命把别人挤下去,却忘记了遵从自己本心,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真正想要选择的道路。”
周兰不理解她说的话,因此反问她:“你也不想想什么样的人才值得被关注?”
汪楚曦沉默不言,话不投机,她不想再聊下去。
暑假的时候她曾与叶亦尘分享过类似的观点,叶亦尘一改吊儿郎当的面孔,认真聆听思考,两人聊了好久,叶亦尘也认同汪楚曦的想法。
他真的懂她,理解她。
因为中考考得不错,所以汪楚曦分到的班也还不错。
踏入陌生班级的那一刻,她悄悄环顾四周却又避免与任何人尴尬对视,她惊讶地发现,这么多人所在的教室竟然鸦雀无声,连根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
班主任还没来教室,可大家都认真地做着手里的习题,自觉地维持着纪律——无需提醒的自觉。
这与汪楚曦初中所经历的任何一个班级相比,都有着天壤之别。
眼前的一切,让她感到恐惧。
她害怕这里,可从今以后,却不得不融入这里。
班里唯一一个熟悉的面孔,就是顾心迟。
他和她又分到了一个班。
还没等汪楚曦反应过来,高一上学期正式开始。
学校不让带手机,周五晚上放学,周日上午返校,而周六一整天则被周兰排满了密密麻麻的学习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周兰想让她选理科的意图如此明显,而她只能被动地接受安排。
而每周五晚上放学时,成为了叶亦尘与汪楚曦唯一的一次见面时间。叶亦尘从郑桥一中赶到郑桥外语,一周一次。
每次见面时,她与他只是绕着校园外走一圈,说几句话,一圈走完,她与他相处的时间彻底结束。
如果她太晚回家,周兰必定会问东问西。
一周一次,一次不到二十分钟。这样的时刻,竟成了汪楚曦繁忙一周中唯一一次获得喘息的机会,只有在那时,她才能将自己的思绪放空,得以短暂休憩。
繁多的科目,快节奏的课堂,沉闷的班级氛围,内卷与压抑的宿舍环境......汪楚曦第一次发觉,她有时听课会听得很吃力,而班上的很多同学都能紧跟节奏。
她好像落后了......
她惊觉这一事实。
落后,落后,落后......
这是上小学和初中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情况,深深的挫败感和巨大的落差感随之而来,她开始焦虑,失眠,好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班里逐渐出现了一些小群体,而她还没有交到好朋友,自然不属于这些群体中的任何一员。
做不完的作业填充了她的肺叶与喉管,留给她的,只有窒息。
然而时间不等人,很快,就到了高一第一次月考。
不用周兰在她耳边反复强调,汪楚曦就知道这次考试有何等重要,是班上各位同学亮剑的时刻,看谁能在郑桥外语拨得头筹。
考场上,汪楚曦不得不承认一个她不愿接受的事实——她遇到了好多不会的题。
很快,一周过去,周五下午,到了出成绩的时间。
“喂,楚楚。”
听到他声音的那一刻,汪楚曦心头一紧。
“叶亦尘,我考上郑桥外语了!”她的声音带着激动,心底也有着说不出的喜悦。
她情不自禁地蹦了几下,随即看向床头那把锋利的剪刀。幸亏自己方才没冲动,她暗自庆幸。
“真不错,楚楚,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总算得偿所愿了!”叶亦尘开心祝贺。
“你呢,考得怎么样?”她问他。
叶亦尘犹豫了片刻,终于开口:“我很可惜,离郑桥外语的分数线就差了一分,估计要失之交臂,上郑桥一中倒是没什么问题。”
汪楚曦沉默了,她张了张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情绪由方才的紧张变为转为喜悦又变成了现在的悲伤,七上八下。
“只差了一分......”意味着只差了一点,她喃喃自语,觉得遗憾。
莫名其妙的分离焦虑随之袭来。
不在一个学校,意味着开学后她与他要各奔东西,相见的时间与次数会变少,她不太能接受这个结果。
在最后的几次模拟考中,叶亦尘的成绩突飞猛进,考上郑桥一中基本上不是问题。
在填报志愿时,叶亦尘和她所填的三个志愿保持完全一致,几乎所有的情况都在他们的设想之中。
要么她与他都发挥得很好,一起被郑桥外语录取;要么她没有发挥好,她和他一起被郑桥一中录取。却唯独忽略了她被郑桥外语录取,而他被郑桥一中录取这种情况。
还是电话那头的叶亦尘敏锐地察觉到了汪楚曦情绪不对,他笑着开导她:“楚楚,没事的,你别难过。”
“今天应该是个高兴的日子啊,你考上了郑桥外语,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好学校啊......”
是啊,今天确实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可在得知她与叶亦尘不能呆在一个学校后,她好像没那么开心了。
见她依旧沉默,叶亦尘继续开解:“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我们还是可以经常见面的,暑假寒假有大把的时间,每周末,我可以去你学校附近找你。”
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即使上了高中,即使不在一个学校,她与他之间的关系,不会有任何改变。
那时的汪楚曦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叶亦尘在努力克制情绪,努力抑制住自己颤抖的声音,努力不让汪楚曦听出异样。
他知道她很难受,他要安慰开导她,而不是和她一起抱怨,让她深陷于负面情绪中,越来越难受。毕竟她考上了郑桥外语,于她而言,这就是苦尽甘来,值得高兴的一天。
电话那头,他的声音毫无波澜,每次和她讲电话,他的嘴角总会不自觉地上扬,眉眼间,是藏不住的温柔与笑意。他笑着,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个不停。
什么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一刻,叶亦尘有了切肤之感。
仅仅一分之差,让他上不了郑桥外语,只能被郑桥一中录取,他和她,上不了一个高中成为了事实。
他努力了好久,好久。甚至有好几个夜晚,他通宵达旦,孤军奋战,只为了能与她更靠近一点。
如果不是她,他根本没有勇气破釜沉舟,将第一志愿报成郑桥外语;如果不是她,他可能也不会被激发出这么大的潜能,突飞猛进,从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郑桥一中。
或许人算终究比不过天算。
对于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奋斗,他不后悔,只是满心遗憾。
挂断电话后,叶亦尘沉默了许久,他一边拿出纸笔,一边上网搜索,规划路线。
他先将纸对折,左右平均分为二分之一,右半边纸的最顶头,写上了“楚楚——郑桥外语”,而左半边纸的最顶头,写上了“我——郑桥一中”。
两个高中相距甚远,从郑桥一中到郑桥外语的距离大概是13公里,乘车需要一小时,途经18个站点,共换乘一次,需要从9路换乘到205路。
这个暑假,叶亦尘和汪楚曦经常在预科班上完之后的空闲时间相约相伴,正弘城、大卫城、大融城、大上海、360......
郑桥的几大商场被他们逛了个遍,每当走进这些商场里,商场里的许多家特色店铺,许多不为人知的角落,都藏着独属于他们的珍贵回忆。
除此之外,汪楚曦并不知道,由郑桥一中去往郑桥外语的路线,已经被叶亦尘走了无数遍。
从郑桥一中出发,需要步行600多米,731步,来到公交站牌后乘坐9路车经过7站,在花园路口下车。
然后需要步行150多米,168步,到纬二路花园路,来到公交站牌后乘坐205路经过11站,在四十七中下车。
最后需要步行350多米,428步,到达终点——郑桥外语。
他曾无数次幻想高中开学后,每周五放学时,他沿着路线,一步一步向她靠近的场景。
梦里也是。
-
初中升高中的暑假,是一个没有作业且漫长的假期,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安逸。
新的校服,新的学校,踏入郑桥外语的那一刻,汪楚曦有一种被拔苗助长的错觉。
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她原本狭小的圈子被扩大,她看到了更大的校园,以及来自郑桥各个学校的佼佼者。
汪楚曦的住校生活被迫开启。
周兰替她收拾行李时,千叮咛万嘱咐,告诫她一定要更加努力,争取保送。否则三年后,她将面对整个郑桥将近130万考生的高考,想要考入名校会更加艰难。
“要知道,有多少人挤破头皮想上郑桥外语,挤个头破血流也考不进去,你能考上是你的运气,不要辜负老天爷给你的这份幸运,好好把握!”
“挤破头皮”“头破血流”这些字眼伴随着强烈的内卷气息扑面而来,让汪楚曦感到强烈的心理不适。
许久,她开口询问:“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走的路都是不同的。”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要心怀着踩踏别人的梦想,通过竞争拼命把别人挤下去,却忘记了遵从自己本心,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真正想要选择的道路。”
周兰不理解她说的话,因此反问她:“你也不想想什么样的人才值得被关注?”
汪楚曦沉默不言,话不投机,她不想再聊下去。
暑假的时候她曾与叶亦尘分享过类似的观点,叶亦尘一改吊儿郎当的面孔,认真聆听思考,两人聊了好久,叶亦尘也认同汪楚曦的想法。
他真的懂她,理解她。
因为中考考得不错,所以汪楚曦分到的班也还不错。
踏入陌生班级的那一刻,她悄悄环顾四周却又避免与任何人尴尬对视,她惊讶地发现,这么多人所在的教室竟然鸦雀无声,连根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
班主任还没来教室,可大家都认真地做着手里的习题,自觉地维持着纪律——无需提醒的自觉。
这与汪楚曦初中所经历的任何一个班级相比,都有着天壤之别。
眼前的一切,让她感到恐惧。
她害怕这里,可从今以后,却不得不融入这里。
班里唯一一个熟悉的面孔,就是顾心迟。
他和她又分到了一个班。
还没等汪楚曦反应过来,高一上学期正式开始。
学校不让带手机,周五晚上放学,周日上午返校,而周六一整天则被周兰排满了密密麻麻的学习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周兰想让她选理科的意图如此明显,而她只能被动地接受安排。
而每周五晚上放学时,成为了叶亦尘与汪楚曦唯一的一次见面时间。叶亦尘从郑桥一中赶到郑桥外语,一周一次。
每次见面时,她与他只是绕着校园外走一圈,说几句话,一圈走完,她与他相处的时间彻底结束。
如果她太晚回家,周兰必定会问东问西。
一周一次,一次不到二十分钟。这样的时刻,竟成了汪楚曦繁忙一周中唯一一次获得喘息的机会,只有在那时,她才能将自己的思绪放空,得以短暂休憩。
繁多的科目,快节奏的课堂,沉闷的班级氛围,内卷与压抑的宿舍环境......汪楚曦第一次发觉,她有时听课会听得很吃力,而班上的很多同学都能紧跟节奏。
她好像落后了......
她惊觉这一事实。
落后,落后,落后......
这是上小学和初中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情况,深深的挫败感和巨大的落差感随之而来,她开始焦虑,失眠,好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班里逐渐出现了一些小群体,而她还没有交到好朋友,自然不属于这些群体中的任何一员。
做不完的作业填充了她的肺叶与喉管,留给她的,只有窒息。
然而时间不等人,很快,就到了高一第一次月考。
不用周兰在她耳边反复强调,汪楚曦就知道这次考试有何等重要,是班上各位同学亮剑的时刻,看谁能在郑桥外语拨得头筹。
考场上,汪楚曦不得不承认一个她不愿接受的事实——她遇到了好多不会的题。
很快,一周过去,周五下午,到了出成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