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不冻港带来了胶州湾异常的繁华与火热,虽然此时年后,从十月起风向利于南下,但以此时帆船技术,逆风也一样可行,甚至逆风还跑的更快。
从淮扬、苏杭满载而来的船只仍不停驶入港口。
码头上,顶着寒风依然满是人,装卸货物的力工,拉车驮货的车夫,在码头贩货卖饭的小贩等。
原来的渔村,如今成为热闹的新城。
新修的城墙围起的城区,有运河,有城堡,有文庙也有武学,还有军营和库房,居民区,市场等。
整个城市勃勃生机,到处是还在建设的工地,许多忙碌的工人,不久前还是逃难的饥民,此时却成了以工代赈的工人,在这里工作换取钱粮。
如果不是这里冬日的灰暗,甚至让人以为到了秦淮河畔的江南。
整个新城规划的很齐整,笔直平坦的街道如棋盘交错,还有运河穿行城中可方便的运输通行。
运河两畔是热闹的街道商铺和仓库、货栈等。
这个崭新的港城,如今已经有好几万人口。
“老三,”
“掌柜的,我在这呢。”
朱慈安听到掌柜的喊,赶紧抬头应声。
“给你带了海蛎子煎,还热乎着呢,赶紧趁热!”
掌柜的披着斗篷从外面走进恒兴号青岛分号大堂,朱慈安迎上前,给掌柜的接过斗篷,还给他扫了靴子上的雪。
“趁热吃吧,这是码头上辅机的摊子上买的,他家这海蛎子煎的最正宗,味道极好,海蛎子都是每天码头从渔民那里买的鲜货,加了鸡蛋和面粉,还放了点新鲜蔬菜和青椒,甚至还放了点胡椒粉,”
掌柜的说的辅机海蛎子煎,是在青岛码头上摆摊的,就叫辅机海蛎子煎,掌柜每次去都得照顾下生意,既因为好吃,也因为是自家人。
朱老三自在临朐遇到邓王后,也时来运转,录入族谱,还得邓王赐名慈安,又得了邓王的接济赠予,甚至朝廷和皇族都给了他一份安家银和补贴。
日子一下子就安定了。
邓王,如今是南阳王的大宗令还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在青岛的恒兴分号里做伙计,边做边学,因为识字会算,所以待遇比一般的小学徒强不少,不用经过三年打杂学徒没工资时间。
虽然他也得从最低级的伙计做起,可起码是伙计了,商号不仅包了衣食住用,而且每月还给一两银子。
钱不多,但对于朱老三来说,这工钱他很满意了,毕竟现在还是学习阶段,等以后表现好,慢慢的往上升。
大约经过两个账期后,他就有机会获得身股,就是能有分红权,就算一开始身股很少,但也是非常有盼头的。
起码不用挨冻受饿了不是?
何况,他虽不是皇帝五服内的宗亲,领不了每月二两银子六斗米,可起码他几个没满六岁的孩子,都能有份口粮领,这已经减轻了许多负担了。
“快吃吧。”
朱老三感激的接过掌柜的递过的海蛎子煎,确实还热乎着,咬一口,那真是又鲜又嫩,这味道是真好,关键是还不贵。
份量很足的一份海蛎子煎,这大冬天的居然只卖五文钱,这里还有鸡蛋有蔬菜,虽说只是放了一点,但海蛎子给的足啊,面湖湖也不少。
“辅机应当卖贵点,这样卖太便宜了。”
“他啊,就坚持要卖这价,说便宜点能多卖些,贵了大家吃不起。”
卖海蛎子煎的辅机,也姓朱,同样是大明皇族,他是秦藩那系的,是原秦王现长安郡王朱存釜的侄辈,不过以前跟朱老三一样,也是个落魄的底层宗室,名都没有的那种,三十多岁老婆都没,一个光棍。
或许是因为光棍一个,居然在这乱世里幸存下来了。
新的宗室法颁行后,他请人按辈份取了个大名,朱辅机。因为之前在海边做过段时间渔民,所以得了安家银等后,便以此为本钱,在青岛码头支起了个海蛎子煎的摊。
凭着他肯给料,味道正,还便宜,人又好说话,所以这买卖挺红火。
“今天我在辅机那,看到他摊上多了几个人,一个妇人带着二女一男三个小娃在给他打帮手,”掌柜笑骂道,“这家伙,亏我上次还说帮他张罗介绍个女人,他说不急不急,结果自己闷不声收留了个难民寡妇,还带三个拖油瓶。”
朱老三也笑笑。
“那有空得去恭喜一下,总算有个家了。”
掌柜的点头,有女人便有家,确实如此。
“那家伙现在嘴都合不上,一直裂到耳后根了,一直笑不停,那寡妇我看了,也就二十五六,还年轻,架子骨也不错,结实,就是瘦了些,等养胖些,也肯定好生养的。”
掌柜的也是皇族人,他是唐藩一系的,琳字辈,是朱聿键侄儿辈,太祖十世孙,跟当今天子一辈,比老三高了两辈。
朱琳坤在唐藩以前是镇国中尉,不过如今也因出了五服而罢了爵,但掌柜的不在乎,反正以前那点俸禄他也领不到,唐藩以前的田产庄园什么的,跟他们这些人也没什么关系,一样贫困。
如今保留个皇族身份,倒是没了束缚。
这恒兴号就是由皇帝内帑拔钱,交由宗人府开的一家钱铺。钱铺在三京和江浙等地都建有许多分号,聘请优秀的掌柜负责主管经营,各地掌柜伙计学徒等优先选用皇族子弟。
本钱虽是皇帝出的,但皇帝却并不要收益。
皇帝还特意为恒兴号制订了一套制度,宗人府只负责监管,审核账本,聘用大掌柜,然后具体经营,则全交由大掌柜负责,包括聘用二掌柜三掌柜,各地分号掌柜,以及招学徒、伙计等,这些全都是大掌柜负责。
整个经营都由大掌柜率领的管理层负责。
而所得收益,实行的是六成收益归宗人府代领,四成则归掌柜、伙计们以身顶股分红。掌柜等的身股只有分红权,没有所有权等。
宗人府的六成分红,却不参与日常经营。
大掌柜一人独占身股中的一成,也就是拥有总百分之四的分红,其它掌柜、伙计们,各有相差,按岗位给身股。
学徒三年是只包吃住用,但没有工资也没有分红的。
而学徒三年后成为伙计,前两个帐期,也就是八年,没有身股,只有辛金,也就是辛苦钱或说工资,按年限和贡献,辛金不同。
等过了两个账期,表现合格后,就能获得身股,由低到高,拿身股后,就不再拿工钱,包括大掌柜的,都是拿分红。
这种特殊的制度,其实是由大明原有的东伙合伙制而来,但更详细一些。
四年一个帐期,按股分红。
宗人府分到的那份,设专门账户管理,这些钱是专门用来给皇族、宗室幼小、老人、残疾、孤寡发放补助的,不作他用。
像恒兴号这样的商号,不止一家。
既有朱以海出钱的,也有朝廷划拔的,甚至还有如朱聿键这样的宗藩捐钱,或合资等建立的,其模式大都差不多,采用职业掌柜经营,银股身股分红,收益专用宗室皇族。
同时,还能大量吸引皇族的一些贫困子弟就业等。
朱老三现在是一级伙计,一月就一两银子,但以后表现好,每年都能加,到第八年甚至能拿到七八两银子,如果合格,成功拿到身股,就相当于高级商务了,其分红收益也是远远高于辛金的。
如果到了掌柜级别,贡献大,还规定就算去世后,还能享受一至八年的分红收益,最多能拿到两个完整账期分红。
更别说掌柜这级,平时待遇福利也好。
“哪天一起热闹下。”掌柜的笑道,“辅机说最近生意好,每天收到不少钱,又没空来存,你一会有空去码头一趟,帮他弄一下。”
恒兴号是一家钱铺。
钱铺以前主要是米铺,兼营铜钱兑换等,后来万历年间,奏请允许正式设立钱铺,是为钱铺法定之始,以市镇殷实大户充任,随其资金多寡,向官府买入制钱,跟百姓兑换,以通交易。
以前货币较为混乱,铜钱就有各式各样的,好坏不一,而金银更是称量使用,还成色各异,所以百姓平时用钱,并不方便,比如日常用钱,可能就要拿银子换铜钱,交税用银,又可能要用铜钱换银子。
钱铺在官府那里买入制钱,兑换给百姓,一两银子换九百七十文,需要收三十文的贴水手续费,制钱换银子时,换一两银子,则要一千零三十文钱。
当然,钱铺往往也会经营放贷业务等。
明末时,各种金融机构其实很复杂,比如当铺,是规模最大的,被徽商们掌握着,也是极赚钱的买卖,做的有抵押贷款业务。
还有钱铺、钱庄、银楼、金银铺,甚至印局等等,有的银楼既做金银首饰,也做兑换,甚至有的就专门融铸,相当于是银炉。
也有做汇兑的,做拆借的,经营范围很广,也很乱,管理上比较混乱。
而现在绍天朝,到了第三个年头。
朱以海对金融这块的整顿也是逐步推进,从最开始的铸造银币铜元收归国有,到后来发行兑换券,成立户部银行等,一步步到如今终于开始废两改元。
从绍天三年正月初一开始,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以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
原定以银两收付者,通通要按九三五纹银一两折合龙纹银元一元标准兑换收付。
民间的铜钱,各种制钱私钱白钱几十种名目,止许绍天通宝和绍天铜元可流通使用,其它钱一律都不得流通,必须得拿到各地银行分号、钱庄等兑换新钱,兑换之标准,按朝廷钦定标准。
酝酿许久的废两改元,可以说是朝廷对整个金融界的一记降维打击。
尤其是随着而来的还有许多详细金融新规,比如规定当铺、钱庄、银楼等各种机构的经营范围,甚至必须得先取得部贴(牌照)。
对私铸的打击力度也更大,处罚更严重。
仅是一个废两改元,就要让无数搞金银铜钱兑换的铺子关门了,以前使用银两,各种成色不一,需要鉴定、兑换,甚至重铸等,这里面的业务量大,利润也高,可现在只能使用朝廷铸造的银元或铜元铜钱,或是兑换券了。
连带着汇兑业务,都受牵连极广。
但对于朝廷来说,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不仅仅意味着规范市场,也不仅是收铸币税,更有长远意义。
恒兴号做为一家钱铺,他们是最先领会朝廷旨意,调整经营方向的,他们现在主要经营业务,是代朝廷在民间为百姓兑换银两银元,旧钱新钱,以及收兑黄金外,也做存款、放贷和汇兑业务。
他们也还发行钱票,跟朝廷户部银行和皇家银行等几家发行的支票其实类似,都是属于定额支票。
原来一些钱庄自己发行的庄票,也就是凭票即兑的兑换券,其实是有不少超发的,相当于自己发行纸钞了,现在已经被朝廷全面禁止了,连朝廷自己现在都是严格发行的兑换券,有多少银子存库,就一比一发行多少兑换券出来,绝不多发,避免出事。
恒兴号毕竟有着官方背景,所以他们调头快,在各地开分号,买卖反而是做的非常红火,尤其是户部银行等一些大行,一时也仅在一些一二线大城开号,而他们却可以迅速下沉更底下的府县市场。
凭着合法的部贴手续,还有皇家背景,加上正规操作,他们现在得到大力扶持,发展迅勐,业绩良好。
比如说存款这块,利息甚至比户部银行的还高一些,放的贷款利息又给户部银行的低一些,而又完全按朝廷要求,上缴存款保证金等,再加上在推行银元铜钱兑换这事上的积极和业绩,让户部点名表扬。
各大官媒报纸点名表扬,那可就是相当有份量的官方背书了,使的他们的招牌信用更加响亮了。
做金融这行的,最重要的就是信用。
“最近收到的各色银两、旧钱很多,我得马上安排上缴给户部银行兑换,先忙去了,你记得有空去趟码头,帮辅机把钱兑了,再给他存起来。”
“知道了,掌柜的。”老三赶紧把海蛎子煎吃完,点头应声。
平时掌柜的照顾归照顾,但这分号里上上下下数十号人呢,他也得做到让大家都能服气满意。
如今的生活非常来之不易,他非常珍惜,就算是做伙友,他也不会有半分怠慢,绝不会还总念记着自己是什么皇族子弟。
他可不想再过回以前那种宗藩子弟生活了。
------题外话------
大家早上好
不冻港带来了胶州湾异常的繁华与火热,虽然此时年后,从十月起风向利于南下,但以此时帆船技术,逆风也一样可行,甚至逆风还跑的更快。
从淮扬、苏杭满载而来的船只仍不停驶入港口。
码头上,顶着寒风依然满是人,装卸货物的力工,拉车驮货的车夫,在码头贩货卖饭的小贩等。
原来的渔村,如今成为热闹的新城。
新修的城墙围起的城区,有运河,有城堡,有文庙也有武学,还有军营和库房,居民区,市场等。
整个城市勃勃生机,到处是还在建设的工地,许多忙碌的工人,不久前还是逃难的饥民,此时却成了以工代赈的工人,在这里工作换取钱粮。
如果不是这里冬日的灰暗,甚至让人以为到了秦淮河畔的江南。
整个新城规划的很齐整,笔直平坦的街道如棋盘交错,还有运河穿行城中可方便的运输通行。
运河两畔是热闹的街道商铺和仓库、货栈等。
这个崭新的港城,如今已经有好几万人口。
“老三,”
“掌柜的,我在这呢。”
朱慈安听到掌柜的喊,赶紧抬头应声。
“给你带了海蛎子煎,还热乎着呢,赶紧趁热!”
掌柜的披着斗篷从外面走进恒兴号青岛分号大堂,朱慈安迎上前,给掌柜的接过斗篷,还给他扫了靴子上的雪。
“趁热吃吧,这是码头上辅机的摊子上买的,他家这海蛎子煎的最正宗,味道极好,海蛎子都是每天码头从渔民那里买的鲜货,加了鸡蛋和面粉,还放了点新鲜蔬菜和青椒,甚至还放了点胡椒粉,”
掌柜的说的辅机海蛎子煎,是在青岛码头上摆摊的,就叫辅机海蛎子煎,掌柜每次去都得照顾下生意,既因为好吃,也因为是自家人。
朱老三自在临朐遇到邓王后,也时来运转,录入族谱,还得邓王赐名慈安,又得了邓王的接济赠予,甚至朝廷和皇族都给了他一份安家银和补贴。
日子一下子就安定了。
邓王,如今是南阳王的大宗令还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在青岛的恒兴分号里做伙计,边做边学,因为识字会算,所以待遇比一般的小学徒强不少,不用经过三年打杂学徒没工资时间。
虽然他也得从最低级的伙计做起,可起码是伙计了,商号不仅包了衣食住用,而且每月还给一两银子。
钱不多,但对于朱老三来说,这工钱他很满意了,毕竟现在还是学习阶段,等以后表现好,慢慢的往上升。
大约经过两个账期后,他就有机会获得身股,就是能有分红权,就算一开始身股很少,但也是非常有盼头的。
起码不用挨冻受饿了不是?
何况,他虽不是皇帝五服内的宗亲,领不了每月二两银子六斗米,可起码他几个没满六岁的孩子,都能有份口粮领,这已经减轻了许多负担了。
“快吃吧。”
朱老三感激的接过掌柜的递过的海蛎子煎,确实还热乎着,咬一口,那真是又鲜又嫩,这味道是真好,关键是还不贵。
份量很足的一份海蛎子煎,这大冬天的居然只卖五文钱,这里还有鸡蛋有蔬菜,虽说只是放了一点,但海蛎子给的足啊,面湖湖也不少。
“辅机应当卖贵点,这样卖太便宜了。”
“他啊,就坚持要卖这价,说便宜点能多卖些,贵了大家吃不起。”
卖海蛎子煎的辅机,也姓朱,同样是大明皇族,他是秦藩那系的,是原秦王现长安郡王朱存釜的侄辈,不过以前跟朱老三一样,也是个落魄的底层宗室,名都没有的那种,三十多岁老婆都没,一个光棍。
或许是因为光棍一个,居然在这乱世里幸存下来了。
新的宗室法颁行后,他请人按辈份取了个大名,朱辅机。因为之前在海边做过段时间渔民,所以得了安家银等后,便以此为本钱,在青岛码头支起了个海蛎子煎的摊。
凭着他肯给料,味道正,还便宜,人又好说话,所以这买卖挺红火。
“今天我在辅机那,看到他摊上多了几个人,一个妇人带着二女一男三个小娃在给他打帮手,”掌柜笑骂道,“这家伙,亏我上次还说帮他张罗介绍个女人,他说不急不急,结果自己闷不声收留了个难民寡妇,还带三个拖油瓶。”
朱老三也笑笑。
“那有空得去恭喜一下,总算有个家了。”
掌柜的点头,有女人便有家,确实如此。
“那家伙现在嘴都合不上,一直裂到耳后根了,一直笑不停,那寡妇我看了,也就二十五六,还年轻,架子骨也不错,结实,就是瘦了些,等养胖些,也肯定好生养的。”
掌柜的也是皇族人,他是唐藩一系的,琳字辈,是朱聿键侄儿辈,太祖十世孙,跟当今天子一辈,比老三高了两辈。
朱琳坤在唐藩以前是镇国中尉,不过如今也因出了五服而罢了爵,但掌柜的不在乎,反正以前那点俸禄他也领不到,唐藩以前的田产庄园什么的,跟他们这些人也没什么关系,一样贫困。
如今保留个皇族身份,倒是没了束缚。
这恒兴号就是由皇帝内帑拔钱,交由宗人府开的一家钱铺。钱铺在三京和江浙等地都建有许多分号,聘请优秀的掌柜负责主管经营,各地掌柜伙计学徒等优先选用皇族子弟。
本钱虽是皇帝出的,但皇帝却并不要收益。
皇帝还特意为恒兴号制订了一套制度,宗人府只负责监管,审核账本,聘用大掌柜,然后具体经营,则全交由大掌柜负责,包括聘用二掌柜三掌柜,各地分号掌柜,以及招学徒、伙计等,这些全都是大掌柜负责。
整个经营都由大掌柜率领的管理层负责。
而所得收益,实行的是六成收益归宗人府代领,四成则归掌柜、伙计们以身顶股分红。掌柜等的身股只有分红权,没有所有权等。
宗人府的六成分红,却不参与日常经营。
大掌柜一人独占身股中的一成,也就是拥有总百分之四的分红,其它掌柜、伙计们,各有相差,按岗位给身股。
学徒三年是只包吃住用,但没有工资也没有分红的。
而学徒三年后成为伙计,前两个帐期,也就是八年,没有身股,只有辛金,也就是辛苦钱或说工资,按年限和贡献,辛金不同。
等过了两个账期,表现合格后,就能获得身股,由低到高,拿身股后,就不再拿工钱,包括大掌柜的,都是拿分红。
这种特殊的制度,其实是由大明原有的东伙合伙制而来,但更详细一些。
四年一个帐期,按股分红。
宗人府分到的那份,设专门账户管理,这些钱是专门用来给皇族、宗室幼小、老人、残疾、孤寡发放补助的,不作他用。
像恒兴号这样的商号,不止一家。
既有朱以海出钱的,也有朝廷划拔的,甚至还有如朱聿键这样的宗藩捐钱,或合资等建立的,其模式大都差不多,采用职业掌柜经营,银股身股分红,收益专用宗室皇族。
同时,还能大量吸引皇族的一些贫困子弟就业等。
朱老三现在是一级伙计,一月就一两银子,但以后表现好,每年都能加,到第八年甚至能拿到七八两银子,如果合格,成功拿到身股,就相当于高级商务了,其分红收益也是远远高于辛金的。
如果到了掌柜级别,贡献大,还规定就算去世后,还能享受一至八年的分红收益,最多能拿到两个完整账期分红。
更别说掌柜这级,平时待遇福利也好。
“哪天一起热闹下。”掌柜的笑道,“辅机说最近生意好,每天收到不少钱,又没空来存,你一会有空去码头一趟,帮他弄一下。”
恒兴号是一家钱铺。
钱铺以前主要是米铺,兼营铜钱兑换等,后来万历年间,奏请允许正式设立钱铺,是为钱铺法定之始,以市镇殷实大户充任,随其资金多寡,向官府买入制钱,跟百姓兑换,以通交易。
以前货币较为混乱,铜钱就有各式各样的,好坏不一,而金银更是称量使用,还成色各异,所以百姓平时用钱,并不方便,比如日常用钱,可能就要拿银子换铜钱,交税用银,又可能要用铜钱换银子。
钱铺在官府那里买入制钱,兑换给百姓,一两银子换九百七十文,需要收三十文的贴水手续费,制钱换银子时,换一两银子,则要一千零三十文钱。
当然,钱铺往往也会经营放贷业务等。
明末时,各种金融机构其实很复杂,比如当铺,是规模最大的,被徽商们掌握着,也是极赚钱的买卖,做的有抵押贷款业务。
还有钱铺、钱庄、银楼、金银铺,甚至印局等等,有的银楼既做金银首饰,也做兑换,甚至有的就专门融铸,相当于是银炉。
也有做汇兑的,做拆借的,经营范围很广,也很乱,管理上比较混乱。
而现在绍天朝,到了第三个年头。
朱以海对金融这块的整顿也是逐步推进,从最开始的铸造银币铜元收归国有,到后来发行兑换券,成立户部银行等,一步步到如今终于开始废两改元。
从绍天三年正月初一开始,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以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
原定以银两收付者,通通要按九三五纹银一两折合龙纹银元一元标准兑换收付。
民间的铜钱,各种制钱私钱白钱几十种名目,止许绍天通宝和绍天铜元可流通使用,其它钱一律都不得流通,必须得拿到各地银行分号、钱庄等兑换新钱,兑换之标准,按朝廷钦定标准。
酝酿许久的废两改元,可以说是朝廷对整个金融界的一记降维打击。
尤其是随着而来的还有许多详细金融新规,比如规定当铺、钱庄、银楼等各种机构的经营范围,甚至必须得先取得部贴(牌照)。
对私铸的打击力度也更大,处罚更严重。
仅是一个废两改元,就要让无数搞金银铜钱兑换的铺子关门了,以前使用银两,各种成色不一,需要鉴定、兑换,甚至重铸等,这里面的业务量大,利润也高,可现在只能使用朝廷铸造的银元或铜元铜钱,或是兑换券了。
连带着汇兑业务,都受牵连极广。
但对于朝廷来说,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不仅仅意味着规范市场,也不仅是收铸币税,更有长远意义。
恒兴号做为一家钱铺,他们是最先领会朝廷旨意,调整经营方向的,他们现在主要经营业务,是代朝廷在民间为百姓兑换银两银元,旧钱新钱,以及收兑黄金外,也做存款、放贷和汇兑业务。
他们也还发行钱票,跟朝廷户部银行和皇家银行等几家发行的支票其实类似,都是属于定额支票。
原来一些钱庄自己发行的庄票,也就是凭票即兑的兑换券,其实是有不少超发的,相当于自己发行纸钞了,现在已经被朝廷全面禁止了,连朝廷自己现在都是严格发行的兑换券,有多少银子存库,就一比一发行多少兑换券出来,绝不多发,避免出事。
恒兴号毕竟有着官方背景,所以他们调头快,在各地开分号,买卖反而是做的非常红火,尤其是户部银行等一些大行,一时也仅在一些一二线大城开号,而他们却可以迅速下沉更底下的府县市场。
凭着合法的部贴手续,还有皇家背景,加上正规操作,他们现在得到大力扶持,发展迅勐,业绩良好。
比如说存款这块,利息甚至比户部银行的还高一些,放的贷款利息又给户部银行的低一些,而又完全按朝廷要求,上缴存款保证金等,再加上在推行银元铜钱兑换这事上的积极和业绩,让户部点名表扬。
各大官媒报纸点名表扬,那可就是相当有份量的官方背书了,使的他们的招牌信用更加响亮了。
做金融这行的,最重要的就是信用。
“最近收到的各色银两、旧钱很多,我得马上安排上缴给户部银行兑换,先忙去了,你记得有空去趟码头,帮辅机把钱兑了,再给他存起来。”
“知道了,掌柜的。”老三赶紧把海蛎子煎吃完,点头应声。
平时掌柜的照顾归照顾,但这分号里上上下下数十号人呢,他也得做到让大家都能服气满意。
如今的生活非常来之不易,他非常珍惜,就算是做伙友,他也不会有半分怠慢,绝不会还总念记着自己是什么皇族子弟。
他可不想再过回以前那种宗藩子弟生活了。
------题外话------
大家早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