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十六年的最后几天,大雪倾覆,一直下到了除夕当日上午才停。

    长安每年冬天都会下雪,但是却很少会在腊月底有这么大的雪,而且真正是连续两天都没有停过。

    再小的雪连续下上一天都能堆出小腿高的积雪来,这么大的雪,中间就没见怎么小过,等到雪停的时候,没有宫人打扫过的地方雪已经积的成年人腰高了。

    宫中处处都有宫人随时清理积雪,尤其是在这大过年的时候,宫人们更是要小心谨慎,以防行差就错,是以宫中多数地方都是干干净净的。

    因为时时打扫,皇宫中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太厚的积雪,反而是因为这难得的雪景,使得宫墙内外银装素裹,显得分外美丽。

    但是这种程度的大雪,在宫外却是能算得上是灾害级别的。

    三十一大早,就有朝臣紧急要请见皇帝,因为长安城中不少地方都有民房不堪重负被积雪压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更何况清早时候雪还没有一点要停的架势,估计之后长安内外会爆出更多的灾情。

    大过年的出了这种事情也真的是造孽,皇帝也不敢懈怠,听了报告之后立刻召集臣下议事。

    朝廷向来都是每年从腊月二十朝廷就休朝了,一直到来年正月初五才会继续开朝会议事。

    但是如今情况特殊,灾情不等人,一大清早,一些大人的家门就被人敲响,让他们开始救灾。

    天灾人祸的救援时不可待,皇帝同来报告的京兆尹很快就商量出救灾的措施。

    先将长安本地灾民转入慈幼局等地方避难,发放钱财食物,无论如何今日都是除夕,天灾之下,更需要人们能够振奋起来。

    至于长安之外,尽管现在还没有任何灾情报告,但是长安城中已经如此,向来城外必然更加严重。

    未雨绸缪,除夕清晨他们议事的时候雪势还没有半分减小的趋势,皇帝便安排人立即出发去城外巡逻。

    若遇有百姓头无寸瓦或者房屋不堪重负的情况,立刻将人就地安置至当地避难之处,减少人员伤亡。

    人们都说瑞雪兆丰年,但是万事过犹不及,这场雪给人带来的已经不是来年的希望,而是当下的困境了。

    太史令昨夜一宿未眠,连夜观测天文以预测天气,今早还未等皇帝亲自召唤就去了皇宫,只比通报灾情的京兆尹晚了半刻钟。

    皇帝刚听完京兆尹的报告刚安排下去救灾的人选,就听太监报说太史令在外等候。

    此等天灾太史局之前居然一点预测都没有,皇帝心里正有些不愉,心想太史令这家伙现在最好是来将功补过的。

    好在太史令的确是来将功补过的,一进来先是认罪,说不曾测出有此等天灾,请皇帝责罚,然后便说出了自己连夜观测得出的预测,说是这场雪最晚今日中午必停。

    皇帝虽然心有不愉,但毕竟还是理性的,知道天灾无数,便是神仙也不能每个都预测到,更何况太史局那些凡人。

    听了太史令的告罪,又兼之信誓旦旦的保证,心头那口气也散了不少。

    大过年的,大动干戈的也有伤民心,便也就恕了太史令的罪。

    朝廷反应迅速,行动果断,尽管后续有城外的几处事故传来,但是总体来说还算是可控。

    而且到除夕中午的时候,雪势果然如同太史令预测的那般慢慢减弱,渐渐停了下来,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皇帝忙了一上午,听到雪停的消息脸色终于松快了一点。

    天灾人祸无可避免,每年大秦都会有一些,但是这大过年的时候遇灾到底兆头不好,好在现在雪终于停了下来,也不算太糟糕。

    雪势渐歇,灾情可控,皇帝心里也轻松了一些,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今晚上的除夕宫宴了。

    宫宴有礼部和皇后操心,年年都是如此,皇帝会在大约一月前就给皇后送来宫宴大概要请的人员名单。

    皇帝那边主要安排的是朝臣的名单。

    虽然宫宴规定的是凡是三品以上的朝臣皆可携家眷参加,六品到三品之间的朝臣皆可独身参加,但是朝堂之中瞬息万变,又有皇帝的心思在其中,所以每年皇后都还是会请皇帝那边出一个大概的单子,这样她和礼部便知道如何权衡邀请的人员。

    包括对那些后宅夫人的邀请,皇后哪怕起决定作用,但是皇帝的心意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哪怕除夕宫宴上灯影重重,有些人甚至都未必能面见天颜,也得小心行事。

    皇后和礼部那边拿到皇上的名单,斟酌之后再加上女眷和皇族的名单,形成最后的名单之后便会由礼部呈给皇帝。

    皇帝阅过之后或再行添减或直接同意,在得到最终名单之后,礼部便会着手给各家下帖子。

    皇宫戒备森严,非请不可入,请帖是一家一份,但是帖子上严格规定了人数,只宴宾客,家仆不可入宫,以防有不轨之人混入其中。

    对于惊羽这种本身就长在宫中的人来说,这一套流程对她来说自然是可以直接避免的,不过她倒是可以帮皇后参谋一下参宴名单。

    当然了,皇帝给过来的名单便是皇后都要斟酌,便是有考虑也会直接去同皇帝商量才会添减,惊羽自然插不上手。

    但是像一些大臣的家眷什么的,世家大族之间多有姻亲,朝中臣子人多复杂,皇后有时候会借着斟酌名单的功夫给她普及一下朝中大臣的后院情况。

    所以说,虽然名义上是惊羽帮着皇后参谋名单,其实不过是皇后变相教她东西罢了。

    除夕一早,昭和宫是格外忙碌的。

    清晨皇后便见了后宫嫔妃及皇子公主,赏下年礼。

    皇子公主只要不是身体条件不允许,全部都会参加今天晚上的宫宴,但是能参加宫宴的后宫嫔妃当然是有数的。

    理论上来说有朝臣在场的情况下,除了皇后之外无人再有资格参与宴会。

    但是后宫妃嫔的亲族或有在前朝为官,后宫日子漫长,妃嫔们除了特殊情况根本不得见亲人。

    如果能去参加宫宴的话,哪怕不能私下说话,但是遥遥相望,也算是可以稍解挂念。

    皇后素有贤名在身,除夕宫宴浩大,乃皇室一年一度最大的宫宴,蓬莱殿前后三殿尽开,本就是人影憧憧,一二妃嫔在其中根本不会太显眼,所以皇后每年草拟名单的时候,总会给后宫妃嫔留那么几个席位。

    当然了,婕妤以下的人自然是不会被皇后考虑在内的,在前朝有三品官员血亲的女子,在后宫自然不可能只会是个宝林御女。

    前朝和后宫息息相关,皇后安排后宫妃嫔入席,除了怜惜同在后宫过漫长日子的女子们,也还有向其亲族示好的意思。

    其中的弯弯道道惊羽暂时还未解其貌,皇后也没有打算教她。

    惊羽是天家嫡女,从出生开始就是世间女子中最有资格为所欲为的人。

    在宫中之时有皇后相护,将来她若成婚,将另居公主府,无公婆家族之忧。

    大秦驸马不得入仕,是以天家为了体桖,明面上不禁驸马纳妾之事,但也只是明面上,私底下也没人敢大张旗鼓的冒犯天家威严。

    不过就算驸马纳妾,驸马跟公主本就是分居两府,驸马纳的妾室自然不可能住在公主府,所以也无后宅之扰。

    是以皇后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教给惊羽这些后宅中的弯弯绕绕玲珑心肠,。

    她的惊羽,学的是圣贤之道,心中想的是天下苍生,后宅之事,本就不应该入她的眼。

    惊风也是一早就来了昭和宫请安,今日宫中事多,晌午之前还要祭祀宗庙,他和两位兄长入宫之后便留在了宫中。

    皇后仁慈,让惊恒和惊毅去找各自的母亲了,惊风自然就顺理成章的留在了昭和宫内。

    平日里他们入宫请安,理论上是只能拜见帝后二人的,只是皇后隔段时间便会让来请安的惊恒和惊毅在请过安之后去找各自的母亲叙话。

    今日大过年的,自也不会耽误人家母子相见。

    至于其他皇子,年纪还小,本就还居住在宫室之中,今日请过安后,皇后便都让他们回去了,等待祭祀宗庙。

    惊风也带来了最新消息:“大雪不停,已成灾祸,城中不少房屋被压塌,有人员伤亡。”

    “父皇让京兆府的大人们去救灾了,皇兄主动跟着京兆少尹出城巡视,说要晚点再来给母后请安,不会耽误祭祀宗庙的。”

    皇宫离东宫比离皇子府近多了,而且东宫和皇子府在皇城的两个方向,惊魄每日进宫请安的时辰同弟弟们本来就不一致。

    今日除夕,宫中事多,加上这两天的雪下的着实有成灾之势,惊魄今日一早醒后便没有如同寻常日子里晨练大半个时辰,而是直接收拾收拾便入宫来了,想在请安的时候跟父皇讨论一下这雪势。

    他来的时候巧,刚好赶上皇帝吩咐京兆尹安排人出城巡视,看城外有无灾情,以便立行救治。

    惊魄刚好赶上,便同皇帝自荐,要同刚定下来去巡视的京兆少尹一起出城。

    皇帝看他一片拳拳爱民之心,便也同意了。

    救灾不是什么危险的事情,而且刚才太史令也说了大雪今日中午必停,京兆少尹同惊魄估计出城转一圈很快就能回来。

    加上惊魄如今也有十六岁了,太子逐渐长成,在民间的声望也是需要维护的。

    皇帝虽然春秋正盛,但是也不至于连太子行这种爱民如子之事也要起疑心,他最忌惮的,是太子同朝臣私相授受,结党营私。

    出城在即,太子当即跟着京兆尹出宫了。

    时候还早,朱雀门还没有开,此时入后宫不太方便,于是吩咐人到时候去昭和宫传个话。

    结果皇后还没接到小太监的话呢,倒听惊风传达了从皇帝那里听来的一样的消息。

    惊恒惊毅惊风三兄弟去给皇帝请安的时候皇帝顺口将这事儿说了,顺便以惊魄之事为例教导他们几个要像他们的兄长一样时时将百姓放在心上,三人自然称是。

    皇后倒是也得了雪灾的消息。

    每日朱雀门一开,宫外的消息就会选择性的进入皇后的耳朵,何况是京兆尹寅时正就入宫的这等大事。

    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是城中出了雪灾,皇后正在担心这除夕的雪灾会不会有不好的意头呢。

    不过皇后倒是不知道惊魄也跟着去救灾了,她还以为惊魄今日会跟弟弟们一起入宫请安然后在昭和宫内等着祭祀呢,没有想到他来宫中打了一卯就跟着出城救灾去了。

    此时听惊风说来,知道此行没有什么危险,皇后也不怎么担心,惊魄在民间的声名一向不错,救灾一事也顺理成章。

    城中有灾,皇后也不清楚今日祭祀宗庙一事会不会有什么变故,遣了人去问皇帝,得到的回应说是祭祀照旧,毕竟是一年一度的大事。

    往日祭祀自然是要有惊魄在场的,他是大秦太子,嫡传正统,是天子的继承人,告宗庙之时是要站在天子身边的。

    但是今日情况特殊,哪怕惊魄说了他会在祭祀之前赶过来,但是若是实在赶不回来,也是有情可原,毕竟他是在为了大秦的子民而缺席,祖宗会体谅的。

    而且太子不在天子还在,不能因为太子缺席就提议推迟祭祀,这反而比太子缺席情况更加严重。

    那样的话就是想在列祖列宗面前说太子比天子重要,皇后才不会做这般傻的仿若自掘坟墓的事情。

    于是也就放下心来,继续操持着种种事务。

    哪怕皇后也有几日未见惊风了,但是今日实在事多,所以便也只是匆匆问了几句就让他退下去和惊羽一起去用早膳了。

    大人们忙的脚不沾地,惊风惊羽自然是没有那么多事情要操劳的,母后一放人,他们两个就立刻跑的老远。

    祭祀还有一段时间,他们两个今日起身的时候便已经装扮的差不多了,最多提前一两柱香的时候需要重新弄一下妆发,其余的时间便都是他们的,而且还没有母后的看管。

    宫人服侍着他们两个用了早膳,今日惊羽比平日里起的早些,没有什么胃口,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

    但是惊风一路从宫外赶来,临行前只是喝了点热牛乳,此时已经饿的不行了,拿起筷子便风卷残云了起来。

    因着过年,小皇叔给他们放了假,所以皇后几日没有见到惊风,惊羽就几日没有见到惊风了。

    乍然相见,看他这风卷残云的样子,惊羽有些愕然:“你在宫外他们不给你饭吃吗?”

    她的神色过于认真,半点不像开玩笑的样子,反而是正吃东西的惊风给呛了个正着。

    咳了好久才借着温水将食管的食物给顺到了胃里,这才有余地反驳惊羽:“我好歹是正儿八经的皇子,谁敢不给我饭吃,我就是今天有点饿了而已,你至于这么诅咒我吗?”

    惊羽脸也有点红:“没办法,我今早看书,作者正总结历史上活活饿死的皇室,用以论证世事无常,看你这样子,下意识就想到了。”

    惊风听了也是一阵无语:“你看魔怔了,说这种话干什么,今日大过年的,你看书看的再认真今日也得歇一歇。”

    惊羽身上压着那么沉重的担子,一时半刻都不肯浪费的。

    昭和宫有皇后顶着,不像惊风在宫外万事只得亲力亲为,惊羽着实在生活上没有那么大的负担。

    每日就是寻常吃饭睡觉,除了皇后拉着她非要干什么事情,剩下的时间她基本上都在书房待着。

    “那怎么行,我现在最差的就是时间,这都过去半年了,我连二十篇策论都没有做出来,必须要抓紧时间了。”

    惊羽也没有办法。

    这半年里面她好歹是将那挑出来的八十几本书全部看了一遍,若只是写单纯的读书心得之类的,她如今最少也写完五十篇了。

    但是当时皇帝给出的要求里面明确说了,得是一百篇不输《君民论》的策论,这要求可就难了。

    当时她为了打动皇帝,花了全部心思,才作出一篇《君民论》来当敲门砖。

    只是惊羽没想到的是,这敲门砖质量太好,皇帝打着看她抛砖引玉的心思,等着看她继续造出一百块远胜过这块砖的玉来。

    但是这敲门砖说是砖,按质量的话,虽然比不上和氏璧,但是多少也得算是一块上好的蓝田美玉,实在是难以量产啊。

    大话已经说出去了,在读书一事上惊羽已经耍了不少小心思,六百本缩减成八十几本,皇帝未必不知道她的小心思。

    只是读书成果一事实在不好验证所以大概率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惊羽若是再在这一百篇策论上阳奉阴违,那她就要承担帝王收回成命的风险。

    所以这一百篇策论是万万灌不得水的,惊羽也没打算敷衍。

    是以哪怕现在只写了不到二十篇,连五分之一都没有,但是她还是缓缓图之,没有为求速度不顾质量。

    惊风也知道惊羽身上的担子重,到了这个程度,惊羽已经不是为了能自由出宫而完成任务了,她是为了完成任务本身而在奋力一试。

    她性子就是这样,虽然惊风还不能像皇后和惊魄那样完全总结出这种性子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他是同惊羽相处时间最长的人。

    从娘胎里就在一起,对她的性格十分了解,知道她定下来的事情是绝对不肯轻言放弃的。

    所以惊风也不再劝惊羽:“好吧,你哪怕不歇一歇也要好好用饭,小皇叔老说你瘦了让我劝你多吃东西。”

    因为长居书房,惊羽活动量比之前少了不少,尤其是腊月里面,连去修王府练武的行程都停了,自然胃口就小了不少。

    小孩子这个年纪正是抽条的时候,她和惊风都是。

    但是惊风的饭量一点没减,反而有稳定增长的趋势,慢慢长高的同时也在慢慢长壮,惊羽就纯粹是只长个子去了。

    再加上一直在书房待着连阳光都少见,一个冬天捂下来人都白了不少,看着自然消瘦了许多。

    惊羽被他说的心里发虚。

    他们俩自小习武,食膳都是精心安排的,知道吃食对身体的重要性。

    秦修一直跟他们说的就是,不吃东西就没力气,没力气什么招数都是白搭。

    一力降十会,秦修最是知道这个道理,哪怕惊风惊羽天生力气就大,但是人饿的发虚的时候也是使不出来的。

    秦修在军营里待过,边境行兵遇险的时候无数次饿过肚子,早就放弃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规矩,信奉吃饱才是硬道理。

    也就是这两年回长安待了一段时间才讲究了不少,在汉州的时候大碗吃肉大口喝酒的时候才不讲那么些规矩呢。

    惊风惊羽虽然在修王府习武,但是很少在王府用膳。

    皇后看他们看的严,每日都是让他们用了午膳之后再去修王府,待结束后各自回宫和回皇子府用晚膳,只是有时候会在修王府用些点心。

    哪怕只是些点心,秦修也发现了,惊风的食量比之前大了一些,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小孩子来说是正常的。

    但是与之相对的就是惊羽,明明个子也在长,但是吃的还没有之前一半多,肉眼可见的看着消瘦了。

    这个现象对于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秦修也能猜到是因为惊羽如今除了他这里就在昭和宫闭门读书的原因。

    虽然也能理解惊羽的好胜心和求胜欲,但是小孩子不吃东西怎么行呢。

    不吃东西就长不壮,长不壮就拿不起枪,将来若是惊羽长成了满长安贵女那般弱柳扶风的样子,秦修得遗憾的哭死。

    于是乎,秦修一个堂堂实权在手的一字亲王,天天跟个老妈子似的,时不时的就在惊羽面前端上一碗十分硬实的大肉,还有牛乳鸡子等等。

    惊风也有,但是他平时就吃的多,秦修也不担心,有时候他说吃不下去的话秦修也由着他去。

    但是哪怕惊羽再如何保证自己真的吃饱了并且十分有力气可以耍刀舞剑,秦修还是必须得亲眼看着惊羽吃下去那些东西才肯罢休。

    腊月里一没有小皇叔的监督,惊羽立刻固态重发,每日饮食锐减。

    皇后觉得女儿家长那么壮也不太好,冬日里她又不怎么动,便对她的吃食要求也放松了些。

    只是冬日里本就更需要能量,惊羽蹿着个子又吃的不多,秦修大鱼大肉喂着好容易养起来的那些肉肉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又消了下去。

    腊八秦修进宫的时候碰上去给皇帝请安的惊羽,吓的一下子差点没厥过去:这孩子瘦的都快没人形了。

    当然只是秦修的夸张想法,对皇后来说,虽然惊羽瘦了些,但是也还没有到没人形的程度。

    小孩子长个子的时候本来就瘦嘛,而且到底是女孩子,长的太壮实了也不好,所以皇后就没怎么管。

    对于惊风惊羽,秦修绝对是放在心上在意的。

    抛弃血亲的身份不谈,这可是他一眼看中的武学奇才啊,好容易历尽艰难带了三四年,怎么都不能折在他手上啊。

    于是秦修就立刻使尽浑身解数准备让惊羽多吃东西,只是昭和宫毕竟是后宫,他进出并不十分方便,所以便将主意打到惊风身上。

    相比秦修,惊风进宫,尤其是进昭和宫,自然是勤的,秦修便时不时的就去撺掇惊风让他劝惊羽多吃饭。

    宫外的吃食轻易带不进皇宫,秦修也没有想过从宫外送食物进去,只让惊风提前吩咐让昭和宫的小厨房准备好肉食和牛乳鸡子。

    最重要的是等惊风进宫的时候,必须看着惊羽吃完才能行。

    惊风自然也是希望惊羽能多吃饭,但是秦修这么焦急的样子就是主动露了把柄,毕竟谁更在乎谁就更容易有求于人。

    于是惊风就十分顺利的又坑了他小皇叔一件兵器,顺手完成了自己本来就想劝惊羽多吃东西的事情。

    皇家的孩子嘛,从出生开始就比寻常人多几个心眼。

    惊羽理亏,早膳桌上没有大肉,便只好主动将刚才只饮了两口的牛乳彻底饮尽,再吃了小半碗粥。

    刚想放下筷子,就看到惊风灼灼的目光,于是只能又剥了个煮熟的鸡子吃了,这才听他笑着点头说:“可以了,等会午膳的时候再多用点。”

    理亏嘛,惊羽也懒得计较惊风这狐假虎威充当大人的样子,随他得瑟去。

    他们两个是双胎,她基本上是从来不认他当兄长的,平起平坐,互相只叫名字。

    他倒是老想在她面前摆兄长的威风,尤其是出宫之后,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但是惊羽自然是不会由着他的。

    用过早膳,惊羽便带惊风去了自己的书房。

    惊风的房间自然还在,皇后派人定期过去打扫,只是到底是久未住人,冷冷清清的。

    惊风一般在昭和宫待不了太长时间,如果不用小憩的话基本上都不会去那里,只在惊羽的书房和房间玩。

    之前他们俩启蒙的时候共用一个大书房,后来惊风搬到皇子府,那个书房离惊羽的寝屋就有点远了。

    惊羽为了节省时间加上懒得跑,所以就在寝屋隔壁找了间屋子布置成了书房。

    之前那个大书房更靠近皇后的正殿,惊风惊羽不用了之后皇后也没有将那里当成正经书房用,只是偶尔过去看看书之类的,差不多算是闲置了下来。

    惊羽给惊风展示了一下自己最近的成果。

    腊月里面他们两个都不用去修王府,见面的时间就减少了很多。

    而且每次惊风来宫里给皇后请安的时候,五次里面最多有一次是能留下来用午膳的,多数时候都是请安之后立刻出宫,或者最多用用早膳。

    这种情况下,两人交流的机会自然就少了许多。

    而且还有皇后盯着呢,他们也不敢在母后眼皮子底下耍些小心眼。

    后来他们也学聪明了,也根本不怎么在人前说悄悄话,瞎惹的旁人草木皆兵,干脆就时时写信交流。

    他们两个如今会识会写的字已然足够日常交流了,不然的话惊羽也不敢放下大话说要看六百本书写一百篇策论。

    腊月里面他们两个就时时写信交流近况,派个宫人来回传送,也方便的紧。

    昭和宫中无事能瞒得过皇后的耳目,惊风惊羽频繁通信之事皇后当然也知道,只是她也没有想过要去阻止。

    阻止什么呢,惊风惊羽这两个孩子从小就是最亲近的,她也乐得看他们两个亲近,根本没有什么阻止的想法。

    皇后自然也是对两个孩子的通信内容十分好奇的。

    只是她好歹也是曾经的大家闺秀,如今的一国之母,要让人知道她去偷看两个小孩子的日常书信,便是连她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

    他们俩平日里交流的颇多,但是书信上的交流自然比不上见面之后直接说话,语言和文字各有魅力,但是带来的感受是不太一样的。

    整个腊月惊风都没有去修王府,但是皇子府的年假没有放的那么早。

    直到腊月二十休朝皇子府的先生们才各自归家过年,一直到来年正月初十开朝才会重新回到皇子府授课。

    所以在腊月二十之前惊风都还是在跟两位兄长一起上课,每日功课不少。

    皇子愈渐长大,身上的担子本就同公主不可相提并论,需要学习的东西真的太多了。

    惊羽自从离开麒麟殿之后就没有人再给她布置经史子集之类的功课了,只是她自己要遵守同皇帝的约定,所以仍然每日勤读不辍。

    如果是普通公主,等到七岁离开麒麟殿,她们仍然会继续读书,但是基本上再也不会有功课上的考较,大秦也并不需要公主也能够文韬武略文采斐然。

    而且尽管秦修给惊风放了假,但是皇子府中本来就是有武师傅的,平日里也要教导惊恒和惊毅的武功,所以惊风仍然是文治武功都要学习。

    惊风本就是要同皇兄们一起在那几位武师傅那里学习弓马骑射的,同在秦修那里学习更加精进的武功是同时进行的。

    所以跟进了腊月就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惊羽不同,惊风在腊月的前两旬仍十分忙碌,根本抽不出空来。

    功课上的安排倒是仍然跟之前差不多,只是本来在修王府习武的时间段直接被皇兄占据了。

    腊月里,长安城中四处都是过年的气氛,人们都期待着新年新气象。

    民间却也仍然有话叫年关难过,不管怎么说,腊月里都是事务最多的时候。

    惊魄知道惊风进了腊月就不用去修王府,惊风惊羽自从跟着秦修习武之后基本上都是这个规矩,于是还没有等惊风沾沾自喜的计划着每日这下午空出来的两个时辰要如何放松,惊魄就亲自上门,将包括惊风在内的三个弟弟都给提溜走了。

    惊魄如今翻过年就要十七岁了,虽然现在身上并无任何实质官职,但是皇帝已经令他慢慢在各大官署之中轮流观摩学习。

    惊风觉得自己十分已经十分忙碌了,但是惊魄才真正的是那个忙的脚不沾地的人。

    所以惊魄入宫的时间越来越短,间隔也越来越长,之前时不时的好歹能在昭和宫用个午膳甚至是留宿,但是现在他能在昭和宫用早膳的次数都不多了。

    年关事多,惊魄在各大官署之间观摩,官署长官们甚至有些都安排不出能腾的出手替他讲解的人。

    惊魄也知道腊月里谁都是忙的,之前还在宫中的时候,每年腊月皇后都要消瘦不少,所以也不为难他们,只说等来年再观摩也不迟。

    于是腊月里惊魄就将带弟弟当成了首要任务,惊恒惊毅惊风眼见着已经慢慢长大,迟早要承担起身上属于皇子的责任。

    惊魄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他同惊恒之间都整整差了六岁,更不要提同剩下的弟弟们,他自然也不会全无私心忌惮,但是他将来是要当天子的人,必是要海纳百川。

    在大家都还能兄友弟恭的时候,哪怕是为了大秦的将来,他也想锻炼几个弟弟们的能力。

    所以整个腊月里,惊魄时不时的就将惊恒惊毅惊风三人从皇子府中带出去,在长安街中各处巡视走访,与此同时还在言传身教的同他们几个说些勤政为民的道理。

    惊魄是真真正正的想当好这个储君,也是真的准备好了爱民如子。

    皇帝听到惊魄这段时日一直将弟弟们带在身边悉心教导的消息,对惊魄更为满意了几分。

    惊魄是他的嫡长子,从小他便对他寄予厚望。

    在礼法之下,哪怕惊魄才能再平庸,他也是储君的不二之选。

    好在惊魄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从小就显现出了作为一个合格储君应该具备的才华能力性格和胸怀。

    立惊魄为太子之时,皇帝觉得大秦的确是后继有人的。

    惊风在这个腊月真的是长了不少见识,入住皇子府之后他的行动更加自由,长安城中逛了个遍,见到的东西也就比每日最多只能去修王府的惊羽也多了不少。

    他一一讲给了惊羽听,让只能困居宫中的惊羽感受到外面还有一个另外的世界。

    惊羽一直都是知道皇室同寻常百姓是不同的,只是这种认知中的不同更多的只是来源于文字的记载,惊风的描述让她内心中那些十分抽象的认知变得更加慢慢清晰起来。

    只是仍然模模糊糊,他们两个有意识,在长安城外,甚至就在长安城中,惊风都未能亲眼见到的东西也仍然是无边无际浩如烟海。

    相比于惊风,惊羽腊月里的生活对外人来说只能用平淡二字形容。

    腊月里面她不用去修王府,每日晨起习武一个时辰,之后去紫宸殿同父皇请安。

    然后再回昭和宫给母后请安,之后同母后一起用早膳,再就是一头扎进书房里。

    若不是皇后非要叫她出来的话,基本上接下来一天就会全都耗在书房里,哪怕是用膳也都是匆匆忙忙。

    惊羽从今年他们生辰的第二天六月初七正式开始这一项艰难的任务,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通翻六百本书,粗看书籍摘要,以及挑选出最终要仔细阅读的八十几本书。

    然后再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将这八十几本书全都精读了一遍,记下详尽的注释和笔记,这期间若非有非常好的想法,她是不会动手写策论的。

    之后就到了腊月,她封闭起来专心读书,腊月事忙年关难过等等事情都与她无关。

    她将自己差不多算是关在了书房里,每日寅时正起戌时正睡,一日不曾偷懒。

    皇后也管不了她。

    她若是在外面调皮捣蛋为非作歹皇后还能教训教训她,但是现在惊羽摆明了一副勤学不辍的态度,她便是想管教女儿也觉得师出无名,难道还能因为孩子读书太努力而罚她不成。

    不过皇后也特意问过太医惊羽这般行为会不会伤身子,毕竟现在正是生长的时候,皇后担心她每日这样会熬坏了眼睛。

    太医给惊羽把过脉,询问了惊羽每日的作息和生活习惯。

    得知惊羽白日读书写作皆是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每日入了夜之后就不再伏案写作只是看书,而且用以照明的并不是灯烛而是南海进贡的夜明珠之后便表示不会有太大问题。

    只是太医也吩咐了最好不要久坐,若是小小年纪生伤了脊柱之后很容易留下后患。

    而且毕竟读书写字是伤眼之事,尽管光线充足,但还是要不时停歇让眼睛恢复一下,所以便建议皇后让人每日给惊羽按按眼部附近,缓解疲劳。

    惊羽是知道读书伤眼的,从她开始每日泡在书房里之后惊魄便会经常跟她说读书人中多有视力不佳之人,二十步之外都辨不清人脸,多是熬夜苦读导致。

    用血淋淋的例子让惊羽成功的意识到了在用功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眼睛,将来若是拉弓射箭的时候连靶子都看不到,那岂不是要丢死人了。

    不过闭关读书的成果也是十分显著的,她同惊风说她现在虽然只写了二十篇不到的策论,但是有差不多十篇左右都是在腊月里写的,说着便拿出已经写好的策论给惊风看。

    惊风同她在书房里面待着。

    书房不大,她东西又杂又多,偏偏还不许宫人收拾,说是别人一翻动她就找不到了,所以此时简直是连个可以落座的凳子都没有。

    惊风也不在乎,像小时候那样,两个人共同依靠在书案上,撅着屁股,一起看着桌案上的文章。

    他们两个虽然年纪还小,但是非常聪明,而且毕竟心有灵犀,惊风更能理解惊羽想要表达的意思,看着看着,也能给出一些意见。

    加上惊羽也给了惊风五十几本要看的书,他虽然忙碌,但是也尽可能的找时间看了,引用一些那些书上的观点,也能给惊羽带来另一个方面的灵感。

    两个人一直在书房里面待着交流,直到宫人们来请他们收拾准备,祭祀在即。

    祭祀之事向来重大,诸多规矩,其中之一就是绝不能误了吉时。

    惊风惊羽也不敢耽误,立刻便将摊开的策论全部收拾了起来,分开随宫人们去装扮准备了。

    祭祀之事向来都是在正午之前,下午祭祀不吉。

    只是每年算出来的吉日吉时不一定都是在除夕当天,从腊月二十八到除夕当日都是有可能的,取决于太史局的占卜结果,只是今年刚好落到除夕当日罢了。

    皇后带着后宫之人先行赶往太庙,心中还在想着不知道惊魄能不能及时赶到。

    惊魄最终还是险险的赶了回来,先快速的同皇帝禀报过城外的灾情可控状况之后便立刻换上了祭祀礼服,同皇帝一起去往太庙。

    祭祀有章,惊风惊羽要做的只是循着礼官之令,上香磕头,更艰巨的任务自然是由帝后及太子完成。

    祭祀过后,已过正午,饶是天光大亮,雪色加持之下太庙内更是纤毫毕现,但是礼官仍然将灯火燃起,让整座大殿灯火通明,整夜不熄,直至初一早上太阳升起之时方可断了灯火之光。

    祭过太庙,皇后带着惊风惊羽回了昭和宫,惊魄匆匆同她请过安之后还是同皇帝一起离开了。

    京兆少尹还在城外巡视救灾,惊魄匆匆赶回参加祭祀,也是为了将城外的消息报告给皇帝。

    刚才时间匆忙,只来得及说寥寥数语,来太庙的路上倒是详尽的说了些,只不过刚才来人通报说京兆少尹也回来了,正在殿外候着皇帝,皇上便点了惊魄跟他一起走了。

    长治十六年的除夕宫宴,在众人忙碌的步伐中终于是悄然来到。

章节目录

惊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雁无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雁无忧并收藏惊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