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许巧娣因为要学习,提前要回上海。杨琨向杨文有书记请了假,陪着许巧娣一同来到上海。

    许巧娣的家在一个距黄浦江不太远的较为偏僻、非常贫困的居民区,此处所有建筑正待拆迁。这儿与那繁华的市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没有琳琅满目商品的店铺,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更没有宽阔的马路与明亮的路灯。

    这是两间老式的瓦房,墙壁上长满了又湿又滑的青苔与灰色墙砖融为一体,给这繁华的大城市增添了些许苍凉与灰暗。

    许巧娣的母亲并没有因为杨琨是农村人对他有丝毫慢待。杨琨对她也非常孝顺,买米、买煤,洗衣、做饭都抢着干。

    许巧娣白天要到学校学习,杨琨人地生疏,市区地形复杂,路如蛛网,让人很容易迷失方向,所以他很少出去走动,一个人默默地承受寂寞。只有到了晚上,当月牙在黄浦江水面上漂泊时他才觉得充实,因为身边有爱妻的陪伴。

    在回乡下的前一天晚上,许巧娣挎着杨琨胳膊走入繁华市区。

    城市像一块巨大的织锦,上面镶嵌着无数个晶亮的小星星。好一幅美丽壮观的奇景:茫茫无边的路灯携同楼面的霓虹灯向着深远的地方肆无忌惮地蔓延,让人看不到尽头,望不着边际。街道上人海如潮——南来北往,东游西荡。男女老幼穿着各式各样、不同颜色的衣服,闲庭信步,匆匆忙忙,都在追逐着美好幸福时光。

    商店内灯光斑斓,漾着晶亮的涟漪。一拨又一拨的人群从商店里涌出,扶着老人,搀着孩子,手里拎着大包小包,脸上洋溢着温和的微笑,心里流淌着甜美的欢畅……

    杨琨给许巧娣买了一件鹅黄色的连衣裙,给岳母买了一件紫色外衣,算是表达了自己一点心意。

    ……

    杨琨这次上海之行,大城市的繁华对他的内心有很大触动,但思想却没有跳出小农经济圈子。他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父亲每个月几百块钱工资。为了向土地索取更多的财富,他大部时间都在田间劳作。

    1983年春天,他让人从外地带来几捆地膜,将二亩春山芋、三亩花生全部盖上地膜。

    庄稼地里盖上“塑料布”,这在当时农村可是千古奇观,许多村民见到这一奇异现象,无不驻足评判:

    “庄稼地里怎么能盖塑料布呢?天上下雨还怎么渗透到地里?时间长了庄稼还不干死?”

    “听说这一捆塑料布值好几十块钱,这得多收多少才能赚回来?”

    ……

    可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仅一个星期时间,地膜覆盖的山芋与没盖的就有了明显的差别——前者生长较快,颜色嫩绿,有光泽;而后者生长较慢,颜色枯黄,暗淡无光。花生生长情况也是这样。

    结果,杨琨那二亩山芋,仅出售山芋秧就卖了八百多块钱,而且亩产也提高了三分之一。覆盖地膜的花生亩产也增加三分之一以上。

    杨琨田间溢出的经济效益,这比空洞的说教要强百倍。在他的带动下,大伙也学着跟他干起来。于是这一“白色工程”便悄然无声地遍地开花,大面积如:山芋、花生、西瓜、棉花……小到菜园里的辣椒、茄子、土豆、黄瓜……每年“清明节”刚过,田野一片白色,似云似雪,“惟余莽莽”,给大地增添一抹从来未有过的原野情趣。

    科学种田使农民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收入。农民腰包里有了钱,首先想到的是建房子。许多人家便推倒土墙盖起了砖木结构的瓦房。

    当时全县就一个砖瓦厂,砖、瓦成了紧俏商品,有的农民交了钱却几年时间也提不到砖瓦。

    杨琨瞄准这一商机,准备建设一个砖瓦厂。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孙学启书记,他同意他在梁河边上建个砖瓦厂。

    杨琨这时已经是村长,贷款、审批就是几场酒的事。

    他购来一套机械设备,请了一名窑头,窑厂在一阵鞭炮声中就开张了。令他想不到的是,生产出来的砖、瓦却无人问津。当地农民都迷信国营窖厂,对他生产的砖、瓦质量有怀疑。

    这下他的头“大了”起来——才出了三窑砖,场地就占去了一大半。由于砖、瓦卖不出去,资金没法周转,被迫暂时停产。他再也无法平宁谈定,胸堂内像是一锅开水沸腾着,鼻孔中涌动出难以平静的情绪气流——真的担心产品若再销售不出去他会不会像锅炉那样爆炸……

    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正在杨琨焦着、无奈的时候却传来一个天大的喜迅:由于建的是“二十四门”轮窑,他的大胆创业精神受到县、乡两级关注,县政府决定在他的砖瓦厂召开了“全县全民创业表彰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各村支书、村长、党员和群众代表。会上张副县长号召全县党员、干部、群众都要向杨琨学习,并让他当场发言。

    杨琨激动异常,在发言中,特别强调他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低,运费便宜,以图薄利多消。

    他的发言,无疑就是在做广告。会后许多人当场检验了砖、瓦质量。由于是新窑新土塘,没有砂礓,烧出来的砖、瓦光滑坚硬,敲出的声音“当当”作响,质量强过国营窑厂的产品。所以不到半个月,砖、瓦被抢购一空,随后,产品便出现供不应求现象。许多农民便带着现金来订购。

    杨琨仅仅两三年时间,就赚得盆盈钵满,成为当地有名的大老板。自己挣了钱,也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他除了解决了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给群众提供资金来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并无偿向学校提供价值三万元的砖、瓦。因此,他深受当地群众拥护与爱戴。

    杨琨在事业上让人羡慕,在爱情上更让人眼馋。许巧娣只能在寒、暑假来农村与他相会,他们虽然离多聚少,但却在田间地头演绎了唯美微妙的爱情故事。每当他们漫步在田间林荫小道上,无不让那些年青人垂涎。

    他们的感情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这与他们的分分合合是有一定的关系。人说“久别似新婚”,“距离产生美”,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最主要还是他们能自觉地对感情的滋润和培养。这种对爱情的浇灌,那就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和一些难以向人明示的亲昵。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尽管他们小心翼翼,但有时还是不免曝光。

    那又是一个暑期,许巧娣从上海赶到农村。此时杨琨已住进刚建好不久的大瓦房里,室内添置了一些电器与家具。

    许巧娣一进屋,看见杨琨躺在沙发上睡觉。她转身放下背包,俯身对他就吻,看似熟睡中的杨琨却娴熟地和她接吻,这让她非常惊异。

    她抬起头来看看杨琨,他依然紧闭双目熟睡。她心下犯疑:这个人怎么睡着了还能与女人接吻呢?假如要是别的女人他不一样吻吗?

    她想证实一下:拿出刚买的奶瓶,将“瓶嘴”塞到他嘴里,只见他:

    眯眼作懵懂,明知是奶瓶。

    堂堂须眉汉,贪婪如稚童。

    这下她受不了了,爬起身来,举起巴掌向他脸上打去……谁知手还没有落下去却被杨琨一把抓住。

    杨琨佯装愤怒:“你这哪来的野婆娘竟敢如此无礼!”

    “你这个死‘羊头’,是我无礼还是你无德?你怎么连看都不看就和人家接吻了呢?假如要是别人,你……你……”她气得再也无法说下去。

    “你什么你?你不知道羊是吃碰头草的?碰到啥吃啥,何况是只饥饿已久的羊,你又是自己送到嘴边的,岂有不吃之理?”他脸上溢出几许浮薄。

    她轻声幽幽地抱怨道:“你怎么连看都不看就吃了呢?”

    “我本来就不‘挑食’,吃谁的都管饱啊。”他油腔滑调地说。

    这下许巧娣可真生气了,举起巴掌向他不停地拍打,“我说你怎么不去上海?原来在家谁给你都吃。我让你‘不挑食’!我让你‘不挑食’……”

    杨琨一边躲闪一边说:“你这个傻婆娘怎么能当真呢?我是逗你玩的。”

    “我看不像。”她带着微微娇喘,说,“我明明看你是闭着眼睛的,你怎么能知道是我呢?”

    杨琨笑得声音打颤,“你真傻。我怎么能不知道你是谁呢?除了你,还有谁敢大白天这么干?”

    “那万一要是郑玢丽也像那样你岂不是也接受了吗?”她终于说出了心中的悬想。

    杨琨见她还不信,只好解释道:“这怎么可能呢?我是做了辨别的,只是你不知道罢了。我看你的时候,你刚好转身摘背包,当你转过身来时我就故意闭着眼睛假装睡觉。我知道你每次回来都要‘亲个够’,正好昨天晚上我想你一夜都没睡好觉,现在正在补觉,这一边接吻一边睡觉两不误啊。”

    她听他那半真半假的解说,脸上露出粲然的笑,“你说的是真的吗?我怎么听着听着就不生气了呢?”

    “肯定是真的呀。”他又油了起来,“我对女人可是有特异识别功能的。”

    “你还有特异识别功能?要是郑玢丽你闭着眼也能识别出来吗?”她的悬想又冒了出来。

    “你这傻婆娘怎么这么不禁逗?快过来,让我看看你这次写的是什么诗?”他拉住她的手,让她坐在沙发上。

    她做出拒绝状貌,“没有。你什么草都吃?,什么女人都招惹,哪里还稀罕我?没写,真的没写。写也不给你看。”

    他双膝跪在她面前,说:“我不信,你现在文学水平提高了,想不写就不行。坐好了,让我看看。”

    只见轻纱素裹,水映莲花……思念的心笺打开,字里行间,爱如碧波……心旌摇曳,魂绕鸾笺,眼波缠绕温润,惬意欣赏爱的诗篇,一卷未完,又续一卷……

章节目录

炊烟散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砏磤汉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砏磤汉子并收藏炊烟散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