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昭帝缓缓开口:“若舟,你确定是荣华郡主魏冉冉?”他怎么也不敢想魏太后无比宠爱的荣华郡主居然到桐县开店铺做女掌柜???
深呼吸一口气李丞相答道:“回陛下,确是荣华郡主,臣曾两次派人去桐县画了她的画面,陛下若不信,臣可以立刻派人去取。”
见状,昭帝摆摆手:“不用了,若舟,朕信你!”
荣华郡主魏冉冉的婚事乃是魏太后临终定下,勇毅侯成婚前折返东南与倭寇对抗激烈,双方损失惨重,但年初传来好消息,相信用不了多久勇毅侯便能彻底击败倭寇,到时班师回朝再与荣华郡主完婚必定会轰动京城。
却不想荣华郡主私自出府离京,眼下竟与瑞阳侯厮混在一起,昭帝气的心肝疼,他如何向打胜仗的功臣勇毅侯交代?如何向衷心大周的将士们交代?偏偏魏冉冉打不得更杀不得,已逝嫡母魏太后对昭帝相助良多,他更不能寒了曾经相助的那帮老臣子们的心。
李丞相深知荣华郡主在昭帝心中的地位非比寻常,她与勇毅侯联姻一事背后更是牵扯甚广,尽早让昭帝知晓好早做成算。趁着如今勇毅侯还未班师回朝,得拿出主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昭帝和李丞相两人谁也没主动开口。
蓦地,昭帝抬起头发问:“若舟,你觉得此事该怎么办?”
施兰和陆廷烁的事昭帝眼下没心思理会,两人愿意跟着瑞阳侯便跟着,丝毫不影响朝政。
偏偏荣华郡主,越想昭帝的脑仁越嗡嗡疼的厉害。
闻言,李丞相作揖:“回陛下,不知是否记得年初京中传言荣华郡主与瑞阳侯两情相悦且私定终身一事?”
揉捏着发胀的太阳穴,昭帝应了声。
李丞相继续道:“陛下,当初的传言不管真假,如今若是让人知晓荣华郡主身在桐县,那便是跳进黄河洗不清!”
昭帝想起来了,他还特意让魏国公亲自去勇毅侯府登门道歉并解释流言一事,对外宣称魏冉冉突染疾病,送去江南找寻名医医治。为此昭帝没少替他遮掩,还让宫中的御医假装去魏国公府跑了好几趟,这才让流言渐渐平息。
事后昭帝还大肆赏赐勇毅侯府老夫人,魏国公府的事都是他来善后,昭帝隔三差五便招魏国公到御书房,狠狠发泄心中的怒火。
“若舟,你的意思要将荣华带回京?”昭帝坐直身子。
李丞相毫不犹豫应道:“回陛下,臣确是其意。”荣华郡主与勇毅侯的婚事绝对不能出半点差错,不能由着谁的性子来,事关皇室声誉。
若不是因着瑞阳侯在桐县治理有方,同时还将耕种之法毫不保留的交给京中的百姓,因对他格外的欣赏,李丞相并未过多提起瑞阳侯。否则依照他平日的性子,此刻怕是向昭帝进言:招瑞阳侯入京问话,他与荣华郡主究竟是何关系?
略微思忖,昭帝下令:“若舟,此事就交你秘密去办,不可走漏半点风声。待荣华回京后立刻送去魏太后的北郊行宫,命人严加看守!”
“是,臣领命!”李丞相躬身。
趁着勇毅侯未回京前将荣华郡主秘密从桐县带回京城,在关押在北郊行宫秘密看守,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就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李丞相准备离开之际,昭帝又叫住:“等等,若舟!”
李丞相停下脚步,恭敬的走上前作揖:“陛下,还有何吩咐?”
“若舟,罢了,你快些去将荣华接回京。”昭帝摆摆手示意。
待李丞相退下后,昭帝这才闭上眼睛,方才他准备问李丞相,瑞阳侯和勇毅侯想必谁更胜一筹,话到嘴边还是咽下去。
勇毅侯府世代从军,皆为大周历下赫赫战功。如今的勇毅侯年轻有为,对抗倭寇毫不退缩,率领将士们保护东南百姓的安危,宣扬大周的国威。
瑞阳侯府也时代从军,只是到了如今的瑞阳侯苏秦只徒有虚名罢了,不过苏秦于农事上有利于大周,也算是功德一件。
哼!魏冉冉的眼光到可以,只是不能由着她的性子来。即便她是大周的公主,大周的功臣也轮不到她来挑选!
昭帝心烦意乱的站起身,带着林公公去御花园散散心。
——————
桐县县衙
县丞周安茂面如死灰的听着随从汇报,半晌才缓过神来:“可属实?”
随从颤颤巍巍的回答:“回大人,千真万确!”
“行了,下去吧!”周安茂有气无力的摆摆手。
随从忙不迭的退下,谁让周安茂心情差到极致。
周安茂一直等着看苏秦的笑话,等着看他无法对七十五名开垦荒地和二十名养猪的百姓交代,等着桐县的所有百姓看他的笑话,现下居然成了他的奢望。
眼看着苏秦白日在西北田庄忙忙碌碌,晚上在县衙处理公务,整个人憔悴了不少。在他的带领下,西北七百五十亩田地的麦子长势极好,而且他还将工匠王文石做出来的筒车逐渐推广到桐县其他地方,让百姓们田地里的麦子都供应上水。
桐县不单七百五十亩地田地麦子收成好,其他地方的老百姓收成远远超过去年。这些都让周安茂清晰的认识到,他看不成苏秦的笑话。
尤其苏秦安排人为两百头小猪阉割时,周安茂还在书房大肆嘲讽苏秦,现下再听随从汇报西北田庄的小猪养的肥硕,每头不少于一百斤,六个月就能出栏。
冬暖商铺更是带动了整个桐县的经济发展,周安茂后来才知晓原来冬暖商铺的女掌柜也住在县衙,她是苏秦的远方亲戚,背后必定少不了苏秦的指导。
连临县榆县的县丞都几次写信问他,桐县是否有名唤秦苏的商人。瞬间周安茂便明白了,哪有什么秦苏,根本就是苏秦,他还亲自去与楼氏布行的少东家做生意,推广去年的手套、耳捂和加绒靴子,这些他都用过,确是好用。
前阵子冬暖商铺还推出家居拖鞋、布鞋、男女式遮阳帽,确是方便便捷好用,夫人更是连连称赞。现下更是推出了凉鞋、夏季拖鞋、手动电风扇和凉席,更是引得不少外县富商前来抢购,还带动了桐县客栈、小吃等其他经济发展。
方才随从来禀告,西北七百五十亩田地的麦子收的差不到了,听说最多的一亩地收了七百斤的麦子,最少也有五百斤,这些足以让他震惊!
这一切的一切,周安茂扪心自问,若真的让他来做桐县的知县,完全做不到这般出色,从这一刻开始他对苏秦心服口服。他得放下手中对苏秦的成见,踏踏实实的跟在苏秦身后学习,不能忘记当官的初心。
申时两刻,苏秦正忙着听六房的书吏汇报公务。
乍听到周安茂求见,苏秦下意识的拧眉,他来作甚。
六房的书吏都退下,周安茂才缓缓的走过来,恭敬的行礼:“下官见过知县大人。”
“周大人客气了。”苏秦笑道。
再之后周安茂将苏秦来桐县的心理过程一一告知。
苏秦诧异的看向他,不过没插嘴认真的听。
最后周安茂诚恳道:“苏大人,下官真的打从心底佩服您!过去的那些都是下官愚见,请大人切莫与下官一般见识。下官明日在周记酒楼宴请大人,向大人赔罪,请大人一定赏光!”
认错就得有认错的姿态,毕竟周安茂这些时日做的太不地道,没少给苏秦使绊子,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
对此,苏秦含笑着摆摆手:“周大人,你客气了,今后还得齐心协力的治理桐县,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让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至于酒席就免了,若是周大人有心,不妨为佃户们降低一成租子。”
“好!大人高义,下官佩服,您放心,下官一定降一成租子,不过这酒楼还请大人一定赏光!给下官一个赔罪的机会!”周安茂再三作揖恳求。
“大人,下官自掏腰包,还请胡大人、王大人诸位一同前去,请大人赏光!”周安茂瞬间脑袋瓜子清醒了,就他单独请苏秦,岂不是草率了。
见状,苏秦颔首:“好,那就让周大人破费了。”
“不破费,不破费,下官就等着大人大驾!”周安茂笑嘻嘻的退下,还得亲自去请胡西西、王福来等同僚前去。
从前周安茂有多嚣张,这一刻他就有多卑微,得为曾经的行为买单。
苏秦哼着小曲,继续看未处理完的公务。
——————
六月初一
酉时四刻周安茂在周记酒楼请客,苏秦带着施兰、陆廷烁两人去赴宴,魏冉冉在商铺忙了一整天,实在提不起精神,苏秦也不好勉强,只能叮嘱她好好歇息。
胡西西、王福来等人都在,苏秦本准备简单的用些菜便离去,毕竟有他在,众人都放不开。
偏偏周安茂死活不肯让苏秦离开,实在让众人大跌眼镜,周安茂改变太大了,尤其对苏秦和他们的态度,不过想想也对,换做谁能让百姓春收高产,谁就应该受到众人的喜爱和称赞。
深呼吸一口气李丞相答道:“回陛下,确是荣华郡主,臣曾两次派人去桐县画了她的画面,陛下若不信,臣可以立刻派人去取。”
见状,昭帝摆摆手:“不用了,若舟,朕信你!”
荣华郡主魏冉冉的婚事乃是魏太后临终定下,勇毅侯成婚前折返东南与倭寇对抗激烈,双方损失惨重,但年初传来好消息,相信用不了多久勇毅侯便能彻底击败倭寇,到时班师回朝再与荣华郡主完婚必定会轰动京城。
却不想荣华郡主私自出府离京,眼下竟与瑞阳侯厮混在一起,昭帝气的心肝疼,他如何向打胜仗的功臣勇毅侯交代?如何向衷心大周的将士们交代?偏偏魏冉冉打不得更杀不得,已逝嫡母魏太后对昭帝相助良多,他更不能寒了曾经相助的那帮老臣子们的心。
李丞相深知荣华郡主在昭帝心中的地位非比寻常,她与勇毅侯联姻一事背后更是牵扯甚广,尽早让昭帝知晓好早做成算。趁着如今勇毅侯还未班师回朝,得拿出主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昭帝和李丞相两人谁也没主动开口。
蓦地,昭帝抬起头发问:“若舟,你觉得此事该怎么办?”
施兰和陆廷烁的事昭帝眼下没心思理会,两人愿意跟着瑞阳侯便跟着,丝毫不影响朝政。
偏偏荣华郡主,越想昭帝的脑仁越嗡嗡疼的厉害。
闻言,李丞相作揖:“回陛下,不知是否记得年初京中传言荣华郡主与瑞阳侯两情相悦且私定终身一事?”
揉捏着发胀的太阳穴,昭帝应了声。
李丞相继续道:“陛下,当初的传言不管真假,如今若是让人知晓荣华郡主身在桐县,那便是跳进黄河洗不清!”
昭帝想起来了,他还特意让魏国公亲自去勇毅侯府登门道歉并解释流言一事,对外宣称魏冉冉突染疾病,送去江南找寻名医医治。为此昭帝没少替他遮掩,还让宫中的御医假装去魏国公府跑了好几趟,这才让流言渐渐平息。
事后昭帝还大肆赏赐勇毅侯府老夫人,魏国公府的事都是他来善后,昭帝隔三差五便招魏国公到御书房,狠狠发泄心中的怒火。
“若舟,你的意思要将荣华带回京?”昭帝坐直身子。
李丞相毫不犹豫应道:“回陛下,臣确是其意。”荣华郡主与勇毅侯的婚事绝对不能出半点差错,不能由着谁的性子来,事关皇室声誉。
若不是因着瑞阳侯在桐县治理有方,同时还将耕种之法毫不保留的交给京中的百姓,因对他格外的欣赏,李丞相并未过多提起瑞阳侯。否则依照他平日的性子,此刻怕是向昭帝进言:招瑞阳侯入京问话,他与荣华郡主究竟是何关系?
略微思忖,昭帝下令:“若舟,此事就交你秘密去办,不可走漏半点风声。待荣华回京后立刻送去魏太后的北郊行宫,命人严加看守!”
“是,臣领命!”李丞相躬身。
趁着勇毅侯未回京前将荣华郡主秘密从桐县带回京城,在关押在北郊行宫秘密看守,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就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李丞相准备离开之际,昭帝又叫住:“等等,若舟!”
李丞相停下脚步,恭敬的走上前作揖:“陛下,还有何吩咐?”
“若舟,罢了,你快些去将荣华接回京。”昭帝摆摆手示意。
待李丞相退下后,昭帝这才闭上眼睛,方才他准备问李丞相,瑞阳侯和勇毅侯想必谁更胜一筹,话到嘴边还是咽下去。
勇毅侯府世代从军,皆为大周历下赫赫战功。如今的勇毅侯年轻有为,对抗倭寇毫不退缩,率领将士们保护东南百姓的安危,宣扬大周的国威。
瑞阳侯府也时代从军,只是到了如今的瑞阳侯苏秦只徒有虚名罢了,不过苏秦于农事上有利于大周,也算是功德一件。
哼!魏冉冉的眼光到可以,只是不能由着她的性子来。即便她是大周的公主,大周的功臣也轮不到她来挑选!
昭帝心烦意乱的站起身,带着林公公去御花园散散心。
——————
桐县县衙
县丞周安茂面如死灰的听着随从汇报,半晌才缓过神来:“可属实?”
随从颤颤巍巍的回答:“回大人,千真万确!”
“行了,下去吧!”周安茂有气无力的摆摆手。
随从忙不迭的退下,谁让周安茂心情差到极致。
周安茂一直等着看苏秦的笑话,等着看他无法对七十五名开垦荒地和二十名养猪的百姓交代,等着桐县的所有百姓看他的笑话,现下居然成了他的奢望。
眼看着苏秦白日在西北田庄忙忙碌碌,晚上在县衙处理公务,整个人憔悴了不少。在他的带领下,西北七百五十亩田地的麦子长势极好,而且他还将工匠王文石做出来的筒车逐渐推广到桐县其他地方,让百姓们田地里的麦子都供应上水。
桐县不单七百五十亩地田地麦子收成好,其他地方的老百姓收成远远超过去年。这些都让周安茂清晰的认识到,他看不成苏秦的笑话。
尤其苏秦安排人为两百头小猪阉割时,周安茂还在书房大肆嘲讽苏秦,现下再听随从汇报西北田庄的小猪养的肥硕,每头不少于一百斤,六个月就能出栏。
冬暖商铺更是带动了整个桐县的经济发展,周安茂后来才知晓原来冬暖商铺的女掌柜也住在县衙,她是苏秦的远方亲戚,背后必定少不了苏秦的指导。
连临县榆县的县丞都几次写信问他,桐县是否有名唤秦苏的商人。瞬间周安茂便明白了,哪有什么秦苏,根本就是苏秦,他还亲自去与楼氏布行的少东家做生意,推广去年的手套、耳捂和加绒靴子,这些他都用过,确是好用。
前阵子冬暖商铺还推出家居拖鞋、布鞋、男女式遮阳帽,确是方便便捷好用,夫人更是连连称赞。现下更是推出了凉鞋、夏季拖鞋、手动电风扇和凉席,更是引得不少外县富商前来抢购,还带动了桐县客栈、小吃等其他经济发展。
方才随从来禀告,西北七百五十亩田地的麦子收的差不到了,听说最多的一亩地收了七百斤的麦子,最少也有五百斤,这些足以让他震惊!
这一切的一切,周安茂扪心自问,若真的让他来做桐县的知县,完全做不到这般出色,从这一刻开始他对苏秦心服口服。他得放下手中对苏秦的成见,踏踏实实的跟在苏秦身后学习,不能忘记当官的初心。
申时两刻,苏秦正忙着听六房的书吏汇报公务。
乍听到周安茂求见,苏秦下意识的拧眉,他来作甚。
六房的书吏都退下,周安茂才缓缓的走过来,恭敬的行礼:“下官见过知县大人。”
“周大人客气了。”苏秦笑道。
再之后周安茂将苏秦来桐县的心理过程一一告知。
苏秦诧异的看向他,不过没插嘴认真的听。
最后周安茂诚恳道:“苏大人,下官真的打从心底佩服您!过去的那些都是下官愚见,请大人切莫与下官一般见识。下官明日在周记酒楼宴请大人,向大人赔罪,请大人一定赏光!”
认错就得有认错的姿态,毕竟周安茂这些时日做的太不地道,没少给苏秦使绊子,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
对此,苏秦含笑着摆摆手:“周大人,你客气了,今后还得齐心协力的治理桐县,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让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至于酒席就免了,若是周大人有心,不妨为佃户们降低一成租子。”
“好!大人高义,下官佩服,您放心,下官一定降一成租子,不过这酒楼还请大人一定赏光!给下官一个赔罪的机会!”周安茂再三作揖恳求。
“大人,下官自掏腰包,还请胡大人、王大人诸位一同前去,请大人赏光!”周安茂瞬间脑袋瓜子清醒了,就他单独请苏秦,岂不是草率了。
见状,苏秦颔首:“好,那就让周大人破费了。”
“不破费,不破费,下官就等着大人大驾!”周安茂笑嘻嘻的退下,还得亲自去请胡西西、王福来等同僚前去。
从前周安茂有多嚣张,这一刻他就有多卑微,得为曾经的行为买单。
苏秦哼着小曲,继续看未处理完的公务。
——————
六月初一
酉时四刻周安茂在周记酒楼请客,苏秦带着施兰、陆廷烁两人去赴宴,魏冉冉在商铺忙了一整天,实在提不起精神,苏秦也不好勉强,只能叮嘱她好好歇息。
胡西西、王福来等人都在,苏秦本准备简单的用些菜便离去,毕竟有他在,众人都放不开。
偏偏周安茂死活不肯让苏秦离开,实在让众人大跌眼镜,周安茂改变太大了,尤其对苏秦和他们的态度,不过想想也对,换做谁能让百姓春收高产,谁就应该受到众人的喜爱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