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昭帝很愉快的决定:接下来派朝廷官员学习桐县的治理之法,再举国推广造福万民。
当然姜院正的赏赐昭帝也同意转赠苏秦,同时昭帝还另加了不少赏赐统统送去京城瑞阳侯府,毕竟京城才是苏秦的家,这也向众人释放了一个信号:三年任职期满,苏秦必定留在京城任职。
自然也少不了给远在桐县的苏秦送去了褒扬的圣旨,也得联络下父子感情。提笔的昭帝不知该些什么,最后只能无声的叹气放下手中的笔。
——————
荣国公府
常六迅速的进屋禀告:“少爷,街上都传遍了瑞阳侯醒了。”
瞬间苏煦捏着手中的书本抬起头:“还说了些什么?”
闻言,常六急忙答道:“少爷,还说姜院正已经回京复命,陛下还赏赐了瑞阳侯不少珍宝,都送往瑞阳侯府。此外陛下还下旨召集六部的官员前往桐县向瑞阳侯学习桐县治理之法,小人听说报名的官员特别多。”
自从苏秦外放桐县做官,乡试落榜的苏煦从未停止看书,白天读书晚上读书,有时候三更半夜睡着了还能起来继续看书写文章。
每每看到身子越发虚弱的苏煦,常六都很心疼,可他也没办法。谁让京城众人都嘲讽荣国公府将如此聪慧的嫡长子苏秦从族谱上除名,眼睁睁的瞧着苏秦在京中声名鹊起,如今更是连昭帝都亲自赏赐并下令让官员学习桐县治理之法,足以说明苏秦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作为荣国公嫡子的苏煦自然坐不住,为了不让众人继续嘲讽荣国公府,他只能熬夜苦读,争取早日取得功名,光耀荣国公府门楣。
偏偏苏秦珠玉在前,苏煦必须加倍努力才行!
良久,苏煦才出声道:“好了,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是!奴才告退!”常六垂眸退下。
猛地用力,苏煦将手中的书本撕得粉碎,眼底含着泪光,他每日熬夜苦读还是赶不上苏秦,气的捏紧拳头狠狠的捶在书案上。
荣国公府的门楣、姐姐的亲事、母亲的期盼这些都如同大山积压在他心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再也抑制不住胸中的难受,苏煦不停的咳嗽起来,意识到嘴里似乎有异样,他捏着丝帕垂眸看起来,竟然是鲜红的血迹。
——————
“你准备去桐县吗?”
“这还用说吗?当然去了!”
“你也要去?不会吧!你不是不喜欢瑞阳侯吗?”
“就是,之前你可没少当着我们大伙的面说瑞阳侯的坏话,现下怎么改变主意了?”
“我们可都记得清清楚楚!”
“哎!年少轻狂时说的胡话请大家都忘了吧!”
“这可不行哦!”
“就是,不能忘!”
“对不住各位,我给大家伙赔不是!现下你们也看到了,连陛下都下旨让六部官员报名去桐县学习,我自然得听从陛下号召不是!”
“切!”
“别说瑞阳侯还真是少年英才,当初我就觉得他不一般,果不其然,竟然能将桐县治理的井井有条,还开垦了上千亩的荒地,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我学习!”
“不止呢!还兴建养猪场,听说小猪都养到一百四十斤一头,若是出栏的话起码得有两百斤!”
“哇!这也太厉害了!”
“还有,还有筒车,可以浇灌田地,别提多方便,不用再坐等老天爷下雨了。”
“如此说来,这瑞阳侯着实厉害,确是我等学习之楷模。”
“何止如此,简直就是大周百官的楷模。”
“哎,这话可别乱说,万一传到陛下耳中,那就不妙了。”
“嘘!还是别给瑞阳侯添麻烦了,我们可还没去桐县呢!”
“对,对,对,你们说的对!”
“不过,荣国公府倒是有眼无珠的很!”
“谁说不是呢!简直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就这么轻易从族谱除名,我父亲不知道在背地里叹多少气,直说瑞阳侯生在我们家该多好啊!”
“哎!这话听着很耳熟,我想起来了,我父亲也曾经说过,生子当生瑞阳侯!”
“我父亲也说过!”
“我父亲也说过!”
“......”
京城六部的官员都在议论苏秦,同时纷纷到各部尚书跟前报名要前往桐县学习。
——————
七月初六
京城御书房
昭帝、李丞相、王太傅、吏部周尚书、礼部信国公、兵部信阳侯、刑部薛尚书、工部六王爷皆落座商议学习瑞阳侯治理桐县一事。
众人到齐后昭帝飞快的看向李丞相。
这时,李丞相主动站起身:“陛下、太傅、各位尚书,今日召集各位是商议哪些官员前往桐县,臣代户部尚书一职,特提议户部派十名年轻得力的官员去桐县。”
“陛下,臣提议吏部派十名官员去桐县。”
“陛下,臣提议兵部派十名官员去桐县。”
“陛下,臣提议刑部派十名官员去桐县。”
“陛下,臣提议工部派十名官员去桐县。”
礼部信国公......
王太傅面露微笑的看向昭帝,这自然交给他处理,谁让苏秦是昭帝的儿子呢!换做以往他还颇为担心此举是不是过于抬举苏秦,如今倒是合适,谁让苏秦骨子里留着昭帝的血。
蓦地,昭帝勾唇:“信国公,莫不是礼部不派官员前去?”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信国公。
上一次苏秦当众与信国公理论的画面时刻印在他脑海中,对苏秦自是没好感。得知苏秦遇刺中毒,信国公巴不得他早点去见阎王,谁知苏秦福大命大昭帝下旨让姜院正出马救了他一命,眼下竟然还让六部官员去桐县学习,真是胡闹!
昭帝轻哼了声:“信国公,朕问你话呢?”
吓得信国公忙回过神道:“回陛下,臣觉得瑞阳侯毕竟年幼,让六部的官员都去桐县学习,未免有些......”
“有些什么?”昭帝面色平静的追问。
信国公心下一横答道:“未免有些抬举他?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连正经学堂都没上过,他懂什么为官之道?就算他略懂些农耕之事,凑巧让庄稼高产,这也不能让六部的官员都去向他学习,请陛下三思请回成命!”
他就不信邪,上次在御书房众人面前丢尽脸面,这次他得力挽狂澜扳回一城!
王太傅嘴角略微抽抽,信国公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李丞相下意识的皱眉作揖准备开口,被昭帝伸手阻止了。
六王爷不悦道;“皇兄,臣弟瞧着信国公似乎对瑞阳侯略有成见。”
换做信国公年少时能如现下的瑞阳侯苏秦一般吗?反正六王爷自问办不到!
只见昭帝不紧不慢的站起身,随后朝跪在地上的信国公走过去,众人纷纷垂眸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一声。
猛地一抬脚,昭帝对着信国公抬腿就是一脚。
王太傅在心底鼓掌:陛下威武,干得漂亮。
李丞相......
六王爷???还是他勤政爱民的好皇兄吗?为何如此暴躁?
周尚书......
信阳侯......
薛尚书......
信国公???
“陛下,您这是要偏袒瑞阳侯吗?”信国公颤颤巍巍的张嘴。
昭帝冷哼了声:“信国公,你若也能向瑞阳侯一样让百姓高产吃得饱穿得暖,朕也这般抬举你,如何?”
如此护犊子的昭帝丝毫不让王太傅意外,现下苏秦多了一位大靠山,日后在大周可是横着走,知晓秘事的感觉实在爽的很。
信国公......
之后昭帝一锤定音:“此事就定下,六部各派两名官员先去桐县,回头丞相将名单呈给朕审阅。”不省心的官员绝对不能去给苏秦添堵,身为老父亲的他简直太贴心了。
“是!陛下!”李丞相躬身应道。
除信国公外的六部尚书纷纷觉着:两名官员有些少了。
等众人退下之际,昭帝又忽的开口:“信国公,听闻近日你时常与二皇子小聚。”
闻言,信国公双腿一抖差点儿跪下来,急忙擦拭额头的汗珠:“回陛下,臣与二皇子只是偶遇。”
“哦!那朕就放心了,朕还以为你准备站队二皇子呢?”昭帝笑意不达眼底。
信国公???他到底哪里得罪了昭帝,这般当众为难他?
匍匐在地上的信国公别提多卑微了,昭帝但笑不语。
——————
七月十五
桐县迎来了朝廷第一批学习的官员,几日前朝廷对苏秦的褒奖圣旨传达桐县,苏秦特意吩咐福伯准备银钱,赏赐桐县的每户百姓两百文,寓意与民同乐。
此举瞬间赢得王福来的称赞,他还慷慨的出了一百贯钱。素日节俭的胡西西也拿出一百贯钱,眼看着苏秦身子一日比一日健朗,他的内疚减缓些。倒是周安茂大方的很,一下子拿出了三百贯钱。
苏秦......
不知道还以为他们三人得到朝廷的褒奖,仔细一想苏秦觉得很温暖,众人如此向着他,他得配得上这份尊重,越发努力的发展桐县带动老百姓致富奔小康。
对于朝廷来学习的官员,苏秦特意召开了迎接会议,同时也提前与桐县县衙众人打招呼,不要可以逢迎讨好,当做普通人相处,谁让京城的官员来拜师学艺,若是谁摆架子就别怪苏秦不客气,自然有惩治他的法子。
不得不说昭帝挑选的十二名官员中规中矩,听话的很。
一个愿意学,一个愿意教,苏秦很快就跟十二名官员打成一片。
百姓们时常争相称赞这一幕,纷纷夸赞苏秦大公无私,京城来的官员谦虚好学,双方相处的很融洽。
当然姜院正的赏赐昭帝也同意转赠苏秦,同时昭帝还另加了不少赏赐统统送去京城瑞阳侯府,毕竟京城才是苏秦的家,这也向众人释放了一个信号:三年任职期满,苏秦必定留在京城任职。
自然也少不了给远在桐县的苏秦送去了褒扬的圣旨,也得联络下父子感情。提笔的昭帝不知该些什么,最后只能无声的叹气放下手中的笔。
——————
荣国公府
常六迅速的进屋禀告:“少爷,街上都传遍了瑞阳侯醒了。”
瞬间苏煦捏着手中的书本抬起头:“还说了些什么?”
闻言,常六急忙答道:“少爷,还说姜院正已经回京复命,陛下还赏赐了瑞阳侯不少珍宝,都送往瑞阳侯府。此外陛下还下旨召集六部的官员前往桐县向瑞阳侯学习桐县治理之法,小人听说报名的官员特别多。”
自从苏秦外放桐县做官,乡试落榜的苏煦从未停止看书,白天读书晚上读书,有时候三更半夜睡着了还能起来继续看书写文章。
每每看到身子越发虚弱的苏煦,常六都很心疼,可他也没办法。谁让京城众人都嘲讽荣国公府将如此聪慧的嫡长子苏秦从族谱上除名,眼睁睁的瞧着苏秦在京中声名鹊起,如今更是连昭帝都亲自赏赐并下令让官员学习桐县治理之法,足以说明苏秦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作为荣国公嫡子的苏煦自然坐不住,为了不让众人继续嘲讽荣国公府,他只能熬夜苦读,争取早日取得功名,光耀荣国公府门楣。
偏偏苏秦珠玉在前,苏煦必须加倍努力才行!
良久,苏煦才出声道:“好了,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是!奴才告退!”常六垂眸退下。
猛地用力,苏煦将手中的书本撕得粉碎,眼底含着泪光,他每日熬夜苦读还是赶不上苏秦,气的捏紧拳头狠狠的捶在书案上。
荣国公府的门楣、姐姐的亲事、母亲的期盼这些都如同大山积压在他心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再也抑制不住胸中的难受,苏煦不停的咳嗽起来,意识到嘴里似乎有异样,他捏着丝帕垂眸看起来,竟然是鲜红的血迹。
——————
“你准备去桐县吗?”
“这还用说吗?当然去了!”
“你也要去?不会吧!你不是不喜欢瑞阳侯吗?”
“就是,之前你可没少当着我们大伙的面说瑞阳侯的坏话,现下怎么改变主意了?”
“我们可都记得清清楚楚!”
“哎!年少轻狂时说的胡话请大家都忘了吧!”
“这可不行哦!”
“就是,不能忘!”
“对不住各位,我给大家伙赔不是!现下你们也看到了,连陛下都下旨让六部官员报名去桐县学习,我自然得听从陛下号召不是!”
“切!”
“别说瑞阳侯还真是少年英才,当初我就觉得他不一般,果不其然,竟然能将桐县治理的井井有条,还开垦了上千亩的荒地,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我学习!”
“不止呢!还兴建养猪场,听说小猪都养到一百四十斤一头,若是出栏的话起码得有两百斤!”
“哇!这也太厉害了!”
“还有,还有筒车,可以浇灌田地,别提多方便,不用再坐等老天爷下雨了。”
“如此说来,这瑞阳侯着实厉害,确是我等学习之楷模。”
“何止如此,简直就是大周百官的楷模。”
“哎,这话可别乱说,万一传到陛下耳中,那就不妙了。”
“嘘!还是别给瑞阳侯添麻烦了,我们可还没去桐县呢!”
“对,对,对,你们说的对!”
“不过,荣国公府倒是有眼无珠的很!”
“谁说不是呢!简直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就这么轻易从族谱除名,我父亲不知道在背地里叹多少气,直说瑞阳侯生在我们家该多好啊!”
“哎!这话听着很耳熟,我想起来了,我父亲也曾经说过,生子当生瑞阳侯!”
“我父亲也说过!”
“我父亲也说过!”
“......”
京城六部的官员都在议论苏秦,同时纷纷到各部尚书跟前报名要前往桐县学习。
——————
七月初六
京城御书房
昭帝、李丞相、王太傅、吏部周尚书、礼部信国公、兵部信阳侯、刑部薛尚书、工部六王爷皆落座商议学习瑞阳侯治理桐县一事。
众人到齐后昭帝飞快的看向李丞相。
这时,李丞相主动站起身:“陛下、太傅、各位尚书,今日召集各位是商议哪些官员前往桐县,臣代户部尚书一职,特提议户部派十名年轻得力的官员去桐县。”
“陛下,臣提议吏部派十名官员去桐县。”
“陛下,臣提议兵部派十名官员去桐县。”
“陛下,臣提议刑部派十名官员去桐县。”
“陛下,臣提议工部派十名官员去桐县。”
礼部信国公......
王太傅面露微笑的看向昭帝,这自然交给他处理,谁让苏秦是昭帝的儿子呢!换做以往他还颇为担心此举是不是过于抬举苏秦,如今倒是合适,谁让苏秦骨子里留着昭帝的血。
蓦地,昭帝勾唇:“信国公,莫不是礼部不派官员前去?”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信国公。
上一次苏秦当众与信国公理论的画面时刻印在他脑海中,对苏秦自是没好感。得知苏秦遇刺中毒,信国公巴不得他早点去见阎王,谁知苏秦福大命大昭帝下旨让姜院正出马救了他一命,眼下竟然还让六部官员去桐县学习,真是胡闹!
昭帝轻哼了声:“信国公,朕问你话呢?”
吓得信国公忙回过神道:“回陛下,臣觉得瑞阳侯毕竟年幼,让六部的官员都去桐县学习,未免有些......”
“有些什么?”昭帝面色平静的追问。
信国公心下一横答道:“未免有些抬举他?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连正经学堂都没上过,他懂什么为官之道?就算他略懂些农耕之事,凑巧让庄稼高产,这也不能让六部的官员都去向他学习,请陛下三思请回成命!”
他就不信邪,上次在御书房众人面前丢尽脸面,这次他得力挽狂澜扳回一城!
王太傅嘴角略微抽抽,信国公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李丞相下意识的皱眉作揖准备开口,被昭帝伸手阻止了。
六王爷不悦道;“皇兄,臣弟瞧着信国公似乎对瑞阳侯略有成见。”
换做信国公年少时能如现下的瑞阳侯苏秦一般吗?反正六王爷自问办不到!
只见昭帝不紧不慢的站起身,随后朝跪在地上的信国公走过去,众人纷纷垂眸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一声。
猛地一抬脚,昭帝对着信国公抬腿就是一脚。
王太傅在心底鼓掌:陛下威武,干得漂亮。
李丞相......
六王爷???还是他勤政爱民的好皇兄吗?为何如此暴躁?
周尚书......
信阳侯......
薛尚书......
信国公???
“陛下,您这是要偏袒瑞阳侯吗?”信国公颤颤巍巍的张嘴。
昭帝冷哼了声:“信国公,你若也能向瑞阳侯一样让百姓高产吃得饱穿得暖,朕也这般抬举你,如何?”
如此护犊子的昭帝丝毫不让王太傅意外,现下苏秦多了一位大靠山,日后在大周可是横着走,知晓秘事的感觉实在爽的很。
信国公......
之后昭帝一锤定音:“此事就定下,六部各派两名官员先去桐县,回头丞相将名单呈给朕审阅。”不省心的官员绝对不能去给苏秦添堵,身为老父亲的他简直太贴心了。
“是!陛下!”李丞相躬身应道。
除信国公外的六部尚书纷纷觉着:两名官员有些少了。
等众人退下之际,昭帝又忽的开口:“信国公,听闻近日你时常与二皇子小聚。”
闻言,信国公双腿一抖差点儿跪下来,急忙擦拭额头的汗珠:“回陛下,臣与二皇子只是偶遇。”
“哦!那朕就放心了,朕还以为你准备站队二皇子呢?”昭帝笑意不达眼底。
信国公???他到底哪里得罪了昭帝,这般当众为难他?
匍匐在地上的信国公别提多卑微了,昭帝但笑不语。
——————
七月十五
桐县迎来了朝廷第一批学习的官员,几日前朝廷对苏秦的褒奖圣旨传达桐县,苏秦特意吩咐福伯准备银钱,赏赐桐县的每户百姓两百文,寓意与民同乐。
此举瞬间赢得王福来的称赞,他还慷慨的出了一百贯钱。素日节俭的胡西西也拿出一百贯钱,眼看着苏秦身子一日比一日健朗,他的内疚减缓些。倒是周安茂大方的很,一下子拿出了三百贯钱。
苏秦......
不知道还以为他们三人得到朝廷的褒奖,仔细一想苏秦觉得很温暖,众人如此向着他,他得配得上这份尊重,越发努力的发展桐县带动老百姓致富奔小康。
对于朝廷来学习的官员,苏秦特意召开了迎接会议,同时也提前与桐县县衙众人打招呼,不要可以逢迎讨好,当做普通人相处,谁让京城的官员来拜师学艺,若是谁摆架子就别怪苏秦不客气,自然有惩治他的法子。
不得不说昭帝挑选的十二名官员中规中矩,听话的很。
一个愿意学,一个愿意教,苏秦很快就跟十二名官员打成一片。
百姓们时常争相称赞这一幕,纷纷夸赞苏秦大公无私,京城来的官员谦虚好学,双方相处的很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