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雪。
抬眼望去,满目是凉白飞絮,银光映着红霞漫天,正是雪山黄昏金日降落时。
少年生在长安,长在长安,十七年来从未见过这样高的山、这样厚的雪。他抬足而上,深雪霎时没入腰间,寸步难行。
鹅羽般的雪片凝在长睫,他如有信仰在身,手脚并齐往上攀登,积雪深且厚,幽白的指间开始渗出血液,浸满玄色袍袖,他终于又看到那个身影。
宽广的红狐披裘下是不足盈尺的单薄,女子端着手炉,狂风吹得青烟乱摆,不时拍在她莹白的芙蓉面,可她毫无知觉,眺望着东边,水色平静的一双眸未波动半分。
她身旁的胡服侍女冷得直哆嗦,一手拢住女子身上猖獗飞扬的披裘,用生硬的汉话哄她,“夫人,起风了,咱们回去,好吗?”
女子微微颔首,纤弱白皙的手搭上侍女的臂膀,慢步跟走。
梦境荒谬,他明明离得很远,却在她抬手之时,清晰地看见她手腕上一道狰狞的刀疤。
她是谁?是梦吗?
他想往前走,可再踏出一步,又到了另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昏暗潮湿,阶梯旁的扶栏年久斑驳,露出里头整齐的青砖和红色泥土。
沿着阶梯步步往下,不知走了多久,直到双脚突然触到了水波,他才骤然停下,墙面上悬着锁链和火把,甫一点燃,纯色的黑被撕裂,斗室光亮四起。
刺骨的寒风不知从哪儿吹进来,朔朔声扑在水面上一只小小牢笼上,那里斜躺着一个妆容极其精致的女子,她裹在纯白的披裘里,眼神灰败麻木,良久也不曾眨过一下,仿佛已经死去。
“你是谁?怎会在这里?”他开口问道。
听到声音的女子眼珠缓缓地移动到他身上,定定不动。火把的微光渐渐聚进了她失焦的瞳孔,她看清了来人,倏然颤抖,猛地坐了起来。
四肢上的锁链发出刺耳的声音,女子声线嘶哑,他听不清她说的话,可她说得急切,害得他的心莫名开始颤动。
他不自禁往前走去,可没入胸口的水势和看不见的气墙始终将他阻挡在十尺之外,他停下动作,水浪的声音平静下来,沙哑的嗓音顺着风飘进他的耳朵,原来她在喊他,一声声,悲怆又渺茫。
“阿随、阿随…”
“李宣宁?!”
萧且随猛地坐起身来,雪白的簇雪纱随着他的动作飘荡几许,他全身都被冷汗浇湿了,心脏砰砰狂跳着,手在薄被上用力攥紧,颈侧上青筋鼓起,他一手撑住剧痛的脑袋,试图将一些画面解读得更加清晰。
他近来时常梦见这个莫名其妙的女子。
每一次他都能离她更近得几分,这次更是听见了她的声音。她叫他“阿随”,这世上的女子,除了李宣宁,还有谁会这样喊他?
他喃喃几声,这到底是什么寓意,那是哪里的雪山?又有谁敢将她关在牢里?就算三方斗法到最后承江王惨败,临汾王和淄川王也不可能把她囚禁在牢中,会不会和上回在蘅芜院的刺客有关?
听见动静的参事推门而入,柳无寄掀了云纹金线竹帘,消瘦的身影映在内间屏风上,他微微屈躬,声音恭敬有礼,“郎君,又梦魇了?”
萧且随掀了薄被,奔腾的热意总算消散了一些,他平稳了声音,道,“无碍。上回在陆家别院的刺客,可有消息了?”
屏风上的影子一顿,说道,“有人故布疑阵,若要查明,还待时日。”
萧且随微微侧过脸,看着那僵硬的影子,疑惑不解,“我每回问及此事,柳参事好似都有所保留,莫非此人真能飞天遁地,一点线索也找不到?”
柳无寄迟疑片刻,说道,“郎君,此事始末还未查清楚,是以属下不敢轻易断言。”
少年翻身下床,绕过屏风,高大的黑影徒然压迫过来,萧且随眼中寒意森然,“若那刺客真与承江王身旁的人来往密切,宣宁公主岂非随时处在危险的境地,舅舅,你是否藏着什么不愿告诉我?”
柳无寄没有看他,微微垂眼,说道,“阁主,那日情报有误,埋伏在隔墙的并发现通义坊据点的并非承江王的人,而是宣宁公主的长卫史卫缺。公主是在何处得到的消息以及为何要为刺客抹去痕迹,属下还未查明。”
这几日公主派了人在通义坊蹲守,柳无寄又亲往承江王府秘送过了账本,可稀奇的是,承江王得了源账本,却不慌不忙不上报,朝中依然风平浪静。
“莫非,账本遗失之事与淄川王并无关连?那究竟是谁要大费周章将淄川王贪墨的罪证隐藏起来?”这样的大好机会送到面前,为何承江王会白白放过?
萧且随眸光微闪,声线轻浅,“原来是他。”
“是谁?”
“承江王。”
李槐并非为了隐藏罪证。
让账本遗失,又设计机关引人去取,不过为了让淄川王自乱阵脚。
三方之局,若一方骤然陨落,得利者不知为谁,不若把持着这账本,淄川王何时事发,便尽在李槐掌握之中。
或把线索扯到临汾王身上,让淄川王与其先斗几场,渔翁得利。
柳无寄冷笑一声,“那想来还是咱们坏了承江王的安排。”
萧且随道,“近些时日行事需小心些,虽承江王未必不知咱们是为了帮他,可依照他的性子,只怕要查得透彻才肯罢休,舅舅,你且休息几日。”
他转过头直直地看着柳无寄,一字一顿:“莫、管、闲、事。”
少年话中有话,柳无寄暗叹一声,拱手告退了。
清瘦的男子缓步离开,萧且随想起他脸上的欲言又止,莫名摇着头笑了一声,随后扶在案上,轻轻抬手抚了鬓角冷汗。
无星无月夜,少年颓然坐在椅上,不着边际的黑暗顺着院外婆娑的树影潜过来,孤独和沉默化做的鬼祟爬上清薄的脊背,吞噬着他原本就幽暗的魂魄。
“舅舅?也许不是我一个人的舅舅…”
萧且随抬手点上了疏角小灯,昏暗的烛光照在桌上摊放整齐的金泥纸,深邃的眸子盯了半晌,他取下架上墨锭,加上清水,开始砚墨。
狷狂无羁的草书下笔如龙走电,行行落入金帖纸,直至文末甩笔,他才腾然清醒,哼笑一声,将刚写好的拜帖揉圆捏入掌心,略略收紧,细细的几回声响,再张开手时,纸已涅成金色粉尘。
再随手往前窗轻轻一扬,细碎的粉末悠然飘洒,没入繁花与草丛,消失不见。
叹气的少年再次提笔,才留下一行行歪斜幼稚的墨迹。
——
薄雨飞花,春泥碾尘。
这日长安城万人空巷,贡院外砌起新墙,正是今科放榜时,甲胄整肃的蓝翎金吾卫拦开人群,伞盖若云,一直从南曲堵到了朱雀大街。
绵软的水珠往少年轮廓分明的面上滚落,萧且随一拉缰绳,白马立定原地,他剑眉轻蹙,问左右道,“下着雨呢,什么事儿这样热闹?”
“郎君,今日春闱放榜,这不大伙儿都出来了么,都想沾沾文曲星的仙气。”
不仅如此,大魏素有榜下抓婿之习俗,后民风开放些,管你是不是举子,只要长得俊俏些便难逃围歼。
两年前他与陆业、李宣宁就是不信邪,挤进去瞧热闹,结果没一会儿就冲散,他与陆业双双被擒,长安城的媒人们简直要他们祖宗八代都扒明白,最后还是李宣宁九节鞭一甩,救他俩于水火。
害得她还被长安城的媒人们七嘴八舌地贬了一顿,“这样凶悍,将来肯定嫁不出去!”
宣宁冷哼一声,扬着鞭子吓唬她们,显然对这句咒语不屑一顾。
萧且随昂首看了看一眼望不见头的人潮,暗自叹了口气。
今早他遣人送去公主府的拜帖无故被拒,他思来想去还是想亲往一趟,和她说说这个梦境。现下一看城内这样混乱的路景,想来喊她出来顽也是不便。
罢了,不过一个梦。只是本以为楚郢面目暴露,她定会唾弃这门亲事,那天她那句“耗上两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可她又不肯告诉他她的打算。她这样说,究竟还想不想让楚郢尚主?
从前的李宣宁,心里哪里藏得住事情?如今字字敷衍,分明没把他当自己人,一切都要靠他来猜测了。少年微微失落,看见人群聚集得越来越多,只好勒马回首,慢慢往南走。
未及十步,身后马蹄骤乱,回头去瞧,黑马几骑正在驰道奔走,为首那女郎作武士打扮,一只璀璨的珠玉冠束着乌发,玄色缺胯袍金缂绣着飘飘欲飞的展翅白鹤,她小脸圆润,下颌轻扬,那张扬恣意的眉梢眼角,不是李宣宁又是谁?
她近到他跟前才勒马,价值万金的纯黑麟驹立定轻抬前蹄,她素手紧攥缰绳,细心安抚着它,随后才仰着脸笑言,“阿随?怎么在这里?”
她身后除了卫缺等公主长卫,还跟着个脸生的白面书生,马术不佳,骑在马上颤颤巍巍的,看着就快要掉下来。她不会是因为要和这病秧子出游才拒了他的帖子吧?
除却一个楚郢不算,这又是谁?
萧且随抬抬眉梢,望向那书生,问道,“看你像个读书的,你可知在这驰道纵马奔驰该如何处罚?”
曾恪本就在发愣,倏然被这有些眼熟的少年发问,下意识地看向宣宁公主,“殿下,这位是?”
宣宁呢,好心停下来给他打招呼,他却对“她”的客人这样不客气,她没了耐烦,一拍马臀,扬声道,“不必理会他。”
她弛马而过,又回头对他笑,眉间轻扬,清冷中蕴着一丝挑衅,“喊长安令来抓我呀。”
长安城百花开罢,绚烂一春而败,而少年于细雨薄雾中窥见此春华烂漫,渡三生亦难忘却。
山不向我,我自朝山去。他咬着牙,催马跟了上去。
抬眼望去,满目是凉白飞絮,银光映着红霞漫天,正是雪山黄昏金日降落时。
少年生在长安,长在长安,十七年来从未见过这样高的山、这样厚的雪。他抬足而上,深雪霎时没入腰间,寸步难行。
鹅羽般的雪片凝在长睫,他如有信仰在身,手脚并齐往上攀登,积雪深且厚,幽白的指间开始渗出血液,浸满玄色袍袖,他终于又看到那个身影。
宽广的红狐披裘下是不足盈尺的单薄,女子端着手炉,狂风吹得青烟乱摆,不时拍在她莹白的芙蓉面,可她毫无知觉,眺望着东边,水色平静的一双眸未波动半分。
她身旁的胡服侍女冷得直哆嗦,一手拢住女子身上猖獗飞扬的披裘,用生硬的汉话哄她,“夫人,起风了,咱们回去,好吗?”
女子微微颔首,纤弱白皙的手搭上侍女的臂膀,慢步跟走。
梦境荒谬,他明明离得很远,却在她抬手之时,清晰地看见她手腕上一道狰狞的刀疤。
她是谁?是梦吗?
他想往前走,可再踏出一步,又到了另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昏暗潮湿,阶梯旁的扶栏年久斑驳,露出里头整齐的青砖和红色泥土。
沿着阶梯步步往下,不知走了多久,直到双脚突然触到了水波,他才骤然停下,墙面上悬着锁链和火把,甫一点燃,纯色的黑被撕裂,斗室光亮四起。
刺骨的寒风不知从哪儿吹进来,朔朔声扑在水面上一只小小牢笼上,那里斜躺着一个妆容极其精致的女子,她裹在纯白的披裘里,眼神灰败麻木,良久也不曾眨过一下,仿佛已经死去。
“你是谁?怎会在这里?”他开口问道。
听到声音的女子眼珠缓缓地移动到他身上,定定不动。火把的微光渐渐聚进了她失焦的瞳孔,她看清了来人,倏然颤抖,猛地坐了起来。
四肢上的锁链发出刺耳的声音,女子声线嘶哑,他听不清她说的话,可她说得急切,害得他的心莫名开始颤动。
他不自禁往前走去,可没入胸口的水势和看不见的气墙始终将他阻挡在十尺之外,他停下动作,水浪的声音平静下来,沙哑的嗓音顺着风飘进他的耳朵,原来她在喊他,一声声,悲怆又渺茫。
“阿随、阿随…”
“李宣宁?!”
萧且随猛地坐起身来,雪白的簇雪纱随着他的动作飘荡几许,他全身都被冷汗浇湿了,心脏砰砰狂跳着,手在薄被上用力攥紧,颈侧上青筋鼓起,他一手撑住剧痛的脑袋,试图将一些画面解读得更加清晰。
他近来时常梦见这个莫名其妙的女子。
每一次他都能离她更近得几分,这次更是听见了她的声音。她叫他“阿随”,这世上的女子,除了李宣宁,还有谁会这样喊他?
他喃喃几声,这到底是什么寓意,那是哪里的雪山?又有谁敢将她关在牢里?就算三方斗法到最后承江王惨败,临汾王和淄川王也不可能把她囚禁在牢中,会不会和上回在蘅芜院的刺客有关?
听见动静的参事推门而入,柳无寄掀了云纹金线竹帘,消瘦的身影映在内间屏风上,他微微屈躬,声音恭敬有礼,“郎君,又梦魇了?”
萧且随掀了薄被,奔腾的热意总算消散了一些,他平稳了声音,道,“无碍。上回在陆家别院的刺客,可有消息了?”
屏风上的影子一顿,说道,“有人故布疑阵,若要查明,还待时日。”
萧且随微微侧过脸,看着那僵硬的影子,疑惑不解,“我每回问及此事,柳参事好似都有所保留,莫非此人真能飞天遁地,一点线索也找不到?”
柳无寄迟疑片刻,说道,“郎君,此事始末还未查清楚,是以属下不敢轻易断言。”
少年翻身下床,绕过屏风,高大的黑影徒然压迫过来,萧且随眼中寒意森然,“若那刺客真与承江王身旁的人来往密切,宣宁公主岂非随时处在危险的境地,舅舅,你是否藏着什么不愿告诉我?”
柳无寄没有看他,微微垂眼,说道,“阁主,那日情报有误,埋伏在隔墙的并发现通义坊据点的并非承江王的人,而是宣宁公主的长卫史卫缺。公主是在何处得到的消息以及为何要为刺客抹去痕迹,属下还未查明。”
这几日公主派了人在通义坊蹲守,柳无寄又亲往承江王府秘送过了账本,可稀奇的是,承江王得了源账本,却不慌不忙不上报,朝中依然风平浪静。
“莫非,账本遗失之事与淄川王并无关连?那究竟是谁要大费周章将淄川王贪墨的罪证隐藏起来?”这样的大好机会送到面前,为何承江王会白白放过?
萧且随眸光微闪,声线轻浅,“原来是他。”
“是谁?”
“承江王。”
李槐并非为了隐藏罪证。
让账本遗失,又设计机关引人去取,不过为了让淄川王自乱阵脚。
三方之局,若一方骤然陨落,得利者不知为谁,不若把持着这账本,淄川王何时事发,便尽在李槐掌握之中。
或把线索扯到临汾王身上,让淄川王与其先斗几场,渔翁得利。
柳无寄冷笑一声,“那想来还是咱们坏了承江王的安排。”
萧且随道,“近些时日行事需小心些,虽承江王未必不知咱们是为了帮他,可依照他的性子,只怕要查得透彻才肯罢休,舅舅,你且休息几日。”
他转过头直直地看着柳无寄,一字一顿:“莫、管、闲、事。”
少年话中有话,柳无寄暗叹一声,拱手告退了。
清瘦的男子缓步离开,萧且随想起他脸上的欲言又止,莫名摇着头笑了一声,随后扶在案上,轻轻抬手抚了鬓角冷汗。
无星无月夜,少年颓然坐在椅上,不着边际的黑暗顺着院外婆娑的树影潜过来,孤独和沉默化做的鬼祟爬上清薄的脊背,吞噬着他原本就幽暗的魂魄。
“舅舅?也许不是我一个人的舅舅…”
萧且随抬手点上了疏角小灯,昏暗的烛光照在桌上摊放整齐的金泥纸,深邃的眸子盯了半晌,他取下架上墨锭,加上清水,开始砚墨。
狷狂无羁的草书下笔如龙走电,行行落入金帖纸,直至文末甩笔,他才腾然清醒,哼笑一声,将刚写好的拜帖揉圆捏入掌心,略略收紧,细细的几回声响,再张开手时,纸已涅成金色粉尘。
再随手往前窗轻轻一扬,细碎的粉末悠然飘洒,没入繁花与草丛,消失不见。
叹气的少年再次提笔,才留下一行行歪斜幼稚的墨迹。
——
薄雨飞花,春泥碾尘。
这日长安城万人空巷,贡院外砌起新墙,正是今科放榜时,甲胄整肃的蓝翎金吾卫拦开人群,伞盖若云,一直从南曲堵到了朱雀大街。
绵软的水珠往少年轮廓分明的面上滚落,萧且随一拉缰绳,白马立定原地,他剑眉轻蹙,问左右道,“下着雨呢,什么事儿这样热闹?”
“郎君,今日春闱放榜,这不大伙儿都出来了么,都想沾沾文曲星的仙气。”
不仅如此,大魏素有榜下抓婿之习俗,后民风开放些,管你是不是举子,只要长得俊俏些便难逃围歼。
两年前他与陆业、李宣宁就是不信邪,挤进去瞧热闹,结果没一会儿就冲散,他与陆业双双被擒,长安城的媒人们简直要他们祖宗八代都扒明白,最后还是李宣宁九节鞭一甩,救他俩于水火。
害得她还被长安城的媒人们七嘴八舌地贬了一顿,“这样凶悍,将来肯定嫁不出去!”
宣宁冷哼一声,扬着鞭子吓唬她们,显然对这句咒语不屑一顾。
萧且随昂首看了看一眼望不见头的人潮,暗自叹了口气。
今早他遣人送去公主府的拜帖无故被拒,他思来想去还是想亲往一趟,和她说说这个梦境。现下一看城内这样混乱的路景,想来喊她出来顽也是不便。
罢了,不过一个梦。只是本以为楚郢面目暴露,她定会唾弃这门亲事,那天她那句“耗上两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可她又不肯告诉他她的打算。她这样说,究竟还想不想让楚郢尚主?
从前的李宣宁,心里哪里藏得住事情?如今字字敷衍,分明没把他当自己人,一切都要靠他来猜测了。少年微微失落,看见人群聚集得越来越多,只好勒马回首,慢慢往南走。
未及十步,身后马蹄骤乱,回头去瞧,黑马几骑正在驰道奔走,为首那女郎作武士打扮,一只璀璨的珠玉冠束着乌发,玄色缺胯袍金缂绣着飘飘欲飞的展翅白鹤,她小脸圆润,下颌轻扬,那张扬恣意的眉梢眼角,不是李宣宁又是谁?
她近到他跟前才勒马,价值万金的纯黑麟驹立定轻抬前蹄,她素手紧攥缰绳,细心安抚着它,随后才仰着脸笑言,“阿随?怎么在这里?”
她身后除了卫缺等公主长卫,还跟着个脸生的白面书生,马术不佳,骑在马上颤颤巍巍的,看着就快要掉下来。她不会是因为要和这病秧子出游才拒了他的帖子吧?
除却一个楚郢不算,这又是谁?
萧且随抬抬眉梢,望向那书生,问道,“看你像个读书的,你可知在这驰道纵马奔驰该如何处罚?”
曾恪本就在发愣,倏然被这有些眼熟的少年发问,下意识地看向宣宁公主,“殿下,这位是?”
宣宁呢,好心停下来给他打招呼,他却对“她”的客人这样不客气,她没了耐烦,一拍马臀,扬声道,“不必理会他。”
她弛马而过,又回头对他笑,眉间轻扬,清冷中蕴着一丝挑衅,“喊长安令来抓我呀。”
长安城百花开罢,绚烂一春而败,而少年于细雨薄雾中窥见此春华烂漫,渡三生亦难忘却。
山不向我,我自朝山去。他咬着牙,催马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