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之所以费尽心思去改良“一窝蜂”,其实就是为了给下半年对莫斯科大公国的军事行动做准备。因为是长途跋涉,肯定无法带重炮。所以,一窝蜂这种便于携带的大杀器,就成了非常好的选择。
而且,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带有浓烈的东方蒙古风格,连铠甲样式都很东方,属于铁片扎甲或者锁子甲,没有西欧流行的板甲。
所以,这种神机箭样式的武器,很适合打击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特别是,大概是受到蒙古骑兵的影响,莫斯科大公国的军中,也有不少轻骑兵。甚至,有不少鞑靼人受雇于莫斯科军队。
一旦这些带有蒙古风格的轻骑兵冲锋起来,几千上万的规模,会很有气势,有排山倒海之势,很有压迫力。
这时候,就需要快速地将其气势压制下去。这样,不但能打击对手的士气,也能防止己方军队的士气降低。
这次出征,马林固然带了三四千使用独头弹的手。但分成三排的话,每排人数也就千把人,打不出火力压制,无法扑灭对面骑兵的气焰。
压制骑兵这个问题,一直到19世纪都无法很好地解决。面对骑兵的大规模冲锋,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学瑞士人,用超长的长矛斜着放置在地上,挡住敌方骑兵;另一种,就是用霰弹炮来范围打击了。
霰弹炮目前马林不愿意拿出来,长矛阵则有些被动。莫斯科人可是被蒙古人统治了几百年的,会点骑射。要是这帮家伙学蒙古人,用弓弩远程射击长矛阵,然后一分为二,跑向两边,北海国军队会有些傻眼的。毕竟,长矛手也不敢离开大阵去追杀骑兵啊。
所以,这时候可以拿出增加了射程的一窝蜂,对着冲上来的莫斯科轻骑兵一顿糊脸打击,就能让对方老实。
因为是饱和攻击,一窝蜂造成的效果,可以和机枪媲美。当然,可持续性和机枪没法比。
但马林也没指望和机枪比,机枪组成火力交叉网的话,可以有效杀伤敌军骑兵的有生力量。而使用一窝蜂的话,只能击溃,不能做到消灭。毕竟,对方若是逃离有效射程的话,并不会完蛋。
不过,马林也没指望消灭莫斯科人的骑兵。因为,这里要考虑平衡问题。若是把莫斯科大公国打太狠了,导致莫斯科大公国全军覆没的话,最后就是便宜了立陶宛人了。
而马林仅仅是想抢莫斯科大公国的人口,又不是给立陶宛人作嫁衣裳的。所以,他只求击溃,不求消灭。
如此,即使马林打了胜仗,莫斯科大公国的兵力也不会损失太厉害,仍然拥有对抗立陶宛大公国的实力。
而且,按照剧本,应该是莫斯科大公国先出动大军打残了立陶宛军队的。然后,马林才会找借口亲自下场。
到时,马林会拿出改良版一窝蜂,一次饱和打击,击溃莫斯科大公国最前面的主力。然后,趁其大军溃逃时,发起进攻,击溃敌军。
但马林会有选择地进行追杀,比如,故意放走对方的轻骑兵。同时,放过大部分普通步兵,只要他们投降。真正追杀的,主要是对方穿着铠甲的重步兵,以及手、炮手等绝对主力,打压其反抗能力。
如此,莫斯科大公国的正面对战的力量将会被大大减弱。而那些没有铠甲的普通步兵,也许上不行,可用来守城却是没问题的。
也就是说,马林打击的,主要是莫斯科大公国的进攻力量。而防守力量,则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存。
这样一来,即使北海国军队撤离了莫斯科大公国,莫斯科的军队,也有足够的实力,来做好防守,防备立陶宛人的进攻。
到时候,因为双方都被打残的缘故,他们之间的冲突,就会变为菜鸡互啄,谁也伤害不了谁,最多让对手难受。
这样一来,马林在捞足了好处后,也不用担心立陶宛吞并莫斯科了。而若是两国实力相差不是很大的话,立陶宛这种议会制国家,是很难下定决心和莫斯科死磕的。因为,议员们小心思多。倒是莫斯科这种集权国家,很容易统一思想,与人干到底。
所以,历史上莫斯科大公国即使失败多次,依旧能翻身。因为,需要拼命的时候,莫斯科人会敢于下赌注。反倒是立陶宛这种瑟姆(议会)掌权的国家,在该发狠的时候会犹豫,最终失去很多机会,最后被吞并。
这也是马林不大喜欢欧式的议会制的原因,因为,这种制度会导致办事拖沓,争吵不休和犹豫不决。若是和平时期还好,战争时期,若是迟迟不能下定决心,会吃大亏的。还有就是面对灾难时,反应会迟缓。因为,你会发现,议会里总有人会拆你的台,拖你后腿。
因此,马林觉得,后世华夏的大会制度很不错,每年只召开一次,集中解决一些立法问题和路线问题。但是,不干涉日常决策,避免内耗。像是欧式的议会制度,p大点事也弄到议会吵几天,很烦人。若是事情多,一件一件地吵架解决的话,恐怕要拖延很久。特别是,有些议员为了秀存在感,有理没理也要站出来吵一顿。吵嗨了,还会打一架。然后,正事就被耽搁了。
所以,马林也打算在北海国进行议会改革。具体就是,议会退出日常管理序列,每年只召开一次。在农闲时节,也就是冬季,集中在奥里希开一个月的会,把重要问题,比如立法和税收,以及对官员的评估等重要的事情集中解决了。会议结束后,议员们该去哪去哪,其余11个月,日常事务也会由官方机构处理。
当然,议员们,包括地方的议员们,也有监督地方上的官员们的责任。如果谁在地方上横征暴敛,或者横行不法,议员们有资格直接向监察部门反映情况,请求发起调查。
“议会一年一开?”现任首相海德尔听到马林的决定后,瞪大了眼睛,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因为,这等于剥夺了议员们大部分的权利。每年才一次发言机会,如何展现自己的权威啊?
也就是在北海国,马林靠着军队打下的江山,老贵族实力较弱。要是换成其他国家,马林这样削弱议会的权利,可能早就遭遇叛乱了。而且,是贵族的集体叛乱。
不过,北海国的旧贵族都被马林集中到不莱梅省去了,都没啥权利了。马林甚至限制他们护卫数量,导致压根没人反对马林的决议。
至于海德尔,马林这么做明显是强化他的权柄,所以,他虽然吃惊,却不会反对。
当然,这事肯定有人反对的,比如议会的一帮人,就表达了抗议。但是,他们都是没啥权柄的吉祥物,马林也不会太在意。
不过,为了给这些吉祥物们台阶下,马林还是给出了解释——北美殖民地(美利坚王国除外的最早的四个殖民地——古巴、布雷顿角岛、纽约和萨凡纳)也有权派出代表参加一年一度的议会大会,行驶属于他们的权利。但因为太远,来回不便,所以一年开一次议会会议很合理......
虽然有议员提出殖民地可以派代表常驻奥里希,但马林却拒绝了。理由就是,常驻的代表不能即使了解殖民地情况,无法了解殖民地的诉求。所以,嗯,就这样......
实际上,这已经是给面子的说法了。因为,议员们再怎么反对,都是无效的......
议员们如丧考妣,但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反对马林的决议啊。之前,马林已经大规模削弱过议会的权利了。这一次,马林再度出手,让议会每年只能召开一次大会,简直让他们没啥事情可做了。
至于常驻议员,倒也是有,但多半是大臣们兼任的。这导致,有些小法规的制定,不需要等到议会召开大会,就能由大臣们商议决定。当然,这些小法规,不能和议会制定的法律相违背。若是想制定和议会制定的法律违背的法规,则需要等到大会召开。
此外,若是爆发战争,则一切听国王的。国王有权利颁布和实施战时条例,哪怕这个条例和议会法案相悖。
而且,根据北海国的宪法,君主无权随意解散议会。但是,可以用“反对王室”的罪名,取消议员的资格。这看似限制了马林,但实际上,因为可以驱逐反对派,解散不解散议会其实无所谓。如果遭到所有议员的反对,那这个国王做的也太失败了,离完蛋不远了......
除此之外,马林还引入了军代表制度,要求军代表必须占议员总数的五分之一,也就是20%。但军代表是军队直接派遣的,而军队属于国王。所以,这20%的选票,铁定会支持国王。想要达到半数,只需要再获得超过30%的票数即可。若是这都办不到,这样的君主,也太失败了。
实际上,马林现在基本上是说一不二的,议会也不敢和他对立。毕竟,旧的贵族阶层被他打垮了,新的贵族阶层还在成长中。但马林搞改革,不是为自己准备的,而是为凯撒和凯撒之后的继任者们准备的。他们可没有马林的绝对权威,而且到时候新的贵族阶层也会强大起来。所以,这算给后人铺路。
当然,因为照搬了很多几百年后华夏的先进制度,北海国的制度,是很先进的,领先这个年代其他国家几百年。
唯一需要改革的,大概就是产业调整了。毕竟,粮食昂贵不可能持续太久。总有一天,北海国粮食高产的秘密会泄露出去。到时候,粮价会下跌,靠农业无法再获得暴利。到时候,就需要进行产业调整,尽可能往工业方面调整。但在别的国家发现粮食高产的秘密之前,马林还可以吃很久的红利......
而且,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带有浓烈的东方蒙古风格,连铠甲样式都很东方,属于铁片扎甲或者锁子甲,没有西欧流行的板甲。
所以,这种神机箭样式的武器,很适合打击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特别是,大概是受到蒙古骑兵的影响,莫斯科大公国的军中,也有不少轻骑兵。甚至,有不少鞑靼人受雇于莫斯科军队。
一旦这些带有蒙古风格的轻骑兵冲锋起来,几千上万的规模,会很有气势,有排山倒海之势,很有压迫力。
这时候,就需要快速地将其气势压制下去。这样,不但能打击对手的士气,也能防止己方军队的士气降低。
这次出征,马林固然带了三四千使用独头弹的手。但分成三排的话,每排人数也就千把人,打不出火力压制,无法扑灭对面骑兵的气焰。
压制骑兵这个问题,一直到19世纪都无法很好地解决。面对骑兵的大规模冲锋,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学瑞士人,用超长的长矛斜着放置在地上,挡住敌方骑兵;另一种,就是用霰弹炮来范围打击了。
霰弹炮目前马林不愿意拿出来,长矛阵则有些被动。莫斯科人可是被蒙古人统治了几百年的,会点骑射。要是这帮家伙学蒙古人,用弓弩远程射击长矛阵,然后一分为二,跑向两边,北海国军队会有些傻眼的。毕竟,长矛手也不敢离开大阵去追杀骑兵啊。
所以,这时候可以拿出增加了射程的一窝蜂,对着冲上来的莫斯科轻骑兵一顿糊脸打击,就能让对方老实。
因为是饱和攻击,一窝蜂造成的效果,可以和机枪媲美。当然,可持续性和机枪没法比。
但马林也没指望和机枪比,机枪组成火力交叉网的话,可以有效杀伤敌军骑兵的有生力量。而使用一窝蜂的话,只能击溃,不能做到消灭。毕竟,对方若是逃离有效射程的话,并不会完蛋。
不过,马林也没指望消灭莫斯科人的骑兵。因为,这里要考虑平衡问题。若是把莫斯科大公国打太狠了,导致莫斯科大公国全军覆没的话,最后就是便宜了立陶宛人了。
而马林仅仅是想抢莫斯科大公国的人口,又不是给立陶宛人作嫁衣裳的。所以,他只求击溃,不求消灭。
如此,即使马林打了胜仗,莫斯科大公国的兵力也不会损失太厉害,仍然拥有对抗立陶宛大公国的实力。
而且,按照剧本,应该是莫斯科大公国先出动大军打残了立陶宛军队的。然后,马林才会找借口亲自下场。
到时,马林会拿出改良版一窝蜂,一次饱和打击,击溃莫斯科大公国最前面的主力。然后,趁其大军溃逃时,发起进攻,击溃敌军。
但马林会有选择地进行追杀,比如,故意放走对方的轻骑兵。同时,放过大部分普通步兵,只要他们投降。真正追杀的,主要是对方穿着铠甲的重步兵,以及手、炮手等绝对主力,打压其反抗能力。
如此,莫斯科大公国的正面对战的力量将会被大大减弱。而那些没有铠甲的普通步兵,也许上不行,可用来守城却是没问题的。
也就是说,马林打击的,主要是莫斯科大公国的进攻力量。而防守力量,则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存。
这样一来,即使北海国军队撤离了莫斯科大公国,莫斯科的军队,也有足够的实力,来做好防守,防备立陶宛人的进攻。
到时候,因为双方都被打残的缘故,他们之间的冲突,就会变为菜鸡互啄,谁也伤害不了谁,最多让对手难受。
这样一来,马林在捞足了好处后,也不用担心立陶宛吞并莫斯科了。而若是两国实力相差不是很大的话,立陶宛这种议会制国家,是很难下定决心和莫斯科死磕的。因为,议员们小心思多。倒是莫斯科这种集权国家,很容易统一思想,与人干到底。
所以,历史上莫斯科大公国即使失败多次,依旧能翻身。因为,需要拼命的时候,莫斯科人会敢于下赌注。反倒是立陶宛这种瑟姆(议会)掌权的国家,在该发狠的时候会犹豫,最终失去很多机会,最后被吞并。
这也是马林不大喜欢欧式的议会制的原因,因为,这种制度会导致办事拖沓,争吵不休和犹豫不决。若是和平时期还好,战争时期,若是迟迟不能下定决心,会吃大亏的。还有就是面对灾难时,反应会迟缓。因为,你会发现,议会里总有人会拆你的台,拖你后腿。
因此,马林觉得,后世华夏的大会制度很不错,每年只召开一次,集中解决一些立法问题和路线问题。但是,不干涉日常决策,避免内耗。像是欧式的议会制度,p大点事也弄到议会吵几天,很烦人。若是事情多,一件一件地吵架解决的话,恐怕要拖延很久。特别是,有些议员为了秀存在感,有理没理也要站出来吵一顿。吵嗨了,还会打一架。然后,正事就被耽搁了。
所以,马林也打算在北海国进行议会改革。具体就是,议会退出日常管理序列,每年只召开一次。在农闲时节,也就是冬季,集中在奥里希开一个月的会,把重要问题,比如立法和税收,以及对官员的评估等重要的事情集中解决了。会议结束后,议员们该去哪去哪,其余11个月,日常事务也会由官方机构处理。
当然,议员们,包括地方的议员们,也有监督地方上的官员们的责任。如果谁在地方上横征暴敛,或者横行不法,议员们有资格直接向监察部门反映情况,请求发起调查。
“议会一年一开?”现任首相海德尔听到马林的决定后,瞪大了眼睛,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因为,这等于剥夺了议员们大部分的权利。每年才一次发言机会,如何展现自己的权威啊?
也就是在北海国,马林靠着军队打下的江山,老贵族实力较弱。要是换成其他国家,马林这样削弱议会的权利,可能早就遭遇叛乱了。而且,是贵族的集体叛乱。
不过,北海国的旧贵族都被马林集中到不莱梅省去了,都没啥权利了。马林甚至限制他们护卫数量,导致压根没人反对马林的决议。
至于海德尔,马林这么做明显是强化他的权柄,所以,他虽然吃惊,却不会反对。
当然,这事肯定有人反对的,比如议会的一帮人,就表达了抗议。但是,他们都是没啥权柄的吉祥物,马林也不会太在意。
不过,为了给这些吉祥物们台阶下,马林还是给出了解释——北美殖民地(美利坚王国除外的最早的四个殖民地——古巴、布雷顿角岛、纽约和萨凡纳)也有权派出代表参加一年一度的议会大会,行驶属于他们的权利。但因为太远,来回不便,所以一年开一次议会会议很合理......
虽然有议员提出殖民地可以派代表常驻奥里希,但马林却拒绝了。理由就是,常驻的代表不能即使了解殖民地情况,无法了解殖民地的诉求。所以,嗯,就这样......
实际上,这已经是给面子的说法了。因为,议员们再怎么反对,都是无效的......
议员们如丧考妣,但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反对马林的决议啊。之前,马林已经大规模削弱过议会的权利了。这一次,马林再度出手,让议会每年只能召开一次大会,简直让他们没啥事情可做了。
至于常驻议员,倒也是有,但多半是大臣们兼任的。这导致,有些小法规的制定,不需要等到议会召开大会,就能由大臣们商议决定。当然,这些小法规,不能和议会制定的法律相违背。若是想制定和议会制定的法律违背的法规,则需要等到大会召开。
此外,若是爆发战争,则一切听国王的。国王有权利颁布和实施战时条例,哪怕这个条例和议会法案相悖。
而且,根据北海国的宪法,君主无权随意解散议会。但是,可以用“反对王室”的罪名,取消议员的资格。这看似限制了马林,但实际上,因为可以驱逐反对派,解散不解散议会其实无所谓。如果遭到所有议员的反对,那这个国王做的也太失败了,离完蛋不远了......
除此之外,马林还引入了军代表制度,要求军代表必须占议员总数的五分之一,也就是20%。但军代表是军队直接派遣的,而军队属于国王。所以,这20%的选票,铁定会支持国王。想要达到半数,只需要再获得超过30%的票数即可。若是这都办不到,这样的君主,也太失败了。
实际上,马林现在基本上是说一不二的,议会也不敢和他对立。毕竟,旧的贵族阶层被他打垮了,新的贵族阶层还在成长中。但马林搞改革,不是为自己准备的,而是为凯撒和凯撒之后的继任者们准备的。他们可没有马林的绝对权威,而且到时候新的贵族阶层也会强大起来。所以,这算给后人铺路。
当然,因为照搬了很多几百年后华夏的先进制度,北海国的制度,是很先进的,领先这个年代其他国家几百年。
唯一需要改革的,大概就是产业调整了。毕竟,粮食昂贵不可能持续太久。总有一天,北海国粮食高产的秘密会泄露出去。到时候,粮价会下跌,靠农业无法再获得暴利。到时候,就需要进行产业调整,尽可能往工业方面调整。但在别的国家发现粮食高产的秘密之前,马林还可以吃很久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