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格蒙特一世看着大瑟姆里吵作一团,也是脑仁疼。因为长期居住在波兰,齐格蒙特一世在立陶宛的影响力远不如他已故的兄长亚历山大大公。所以,他也没法平息贵族议员们的争吵。
不过,为了稳妥,他决定再从波兰境内调集一些兵马过来。因为常年居住在波兰,齐格蒙特一世对比烂的影响力要比在立陶宛大多了。而且,两国有同盟关系,派兵支援是应该的。
历史上,波兰人在奥尔沙战役中,就派出了14000波兰骑兵,2500德意志雇佣兵(来自齐格蒙特一世兄长弗拉迪斯拉斯二世治下的波西米亚和西里西亚),以及3000波兰和鞑靼人雇佣步兵。那5500步兵,主要就是手、炮手和掩护前两类兵种的长矛手。
这一次,齐格蒙特大概受马林的影响较大,打算派遣的兵马构成也不大一样。这一次,齐格蒙特一世打算派遣更多的步兵!
因为马林方阵的名声大噪,齐格蒙特一世麾下,不但有5000翼骑兵,还有两个标准方阵一共2500人,专门使用马林方阵,也就是西班牙方阵。
但这2500人是常备军,真正战斗时,不会只编成两个方阵。齐格蒙特一世打算以这两个方阵的老兵为基础,扩编为6个方阵,一共7500人。其中,三分之一的老兵,排在方阵前面,后面则是三分之二临时征召的新兵。也不算新兵,而是正常的领地仆从兵。平时农闲的时候,这些仆从兵也是要接受军事训练的,只是没那2500常备军熟练和精锐而已。
至于骑兵,齐格蒙特一世打算派遣出3000翼骑兵。另外,让波兰贵族们出7000施拉赤塔骑兵。这样,波兰人提供的援助,大概就是1万骑兵和7500步兵。
立陶宛这边,主要是施拉赤塔骑兵为主。以有封地的施拉赤塔组成的重骑兵为主力,穷施拉赤塔组成的轻骑兵为辅。
但是,就具体出兵数量,大瑟姆简直吵翻了天......
具体就是,有钱的大贵族,希望分摊到自己头上的出兵数量和钱粮物资要少一点。特别是钱粮物资,大家都不愿意出多。有钱了吗,自然就惜命了,不愿意拼命,也不大乐意多出钱......
而没有封地的穷施拉赤塔,倒是积极参军,想要获取军功,也期望能通过战争,抢到一些财务。但是,他们不愿意出钱,也没钱可出,希望大贵族们多出些钱粮,维持战争所需。
可有钱的贵族老爷哪里肯给这些穷施拉赤塔出钱?他们自己都希望少出点军队和钱粮呢。所以,大瑟姆内部的情况是,有钱贵族和穷贵族争吵,为钱粮问题吵。而有钱贵族之间,也为了各家所出的份额问题,也吵个不休。
而且,争吵的核心,似乎是在钱粮上......
怎么说呢,大贵族出兵越多,需要耗费的钱粮也越多。因为,这种领主制度的原则就是——领主出兵,自带粮草。只有那些没有封地,不是领主的穷施拉赤塔,才不需要自带粮草,只要带着刀剑铠甲和战马,就能参战。
也就是说,出兵越多,需要出的钱粮也越多。此外,领主们还需要负担那些穷施拉赤塔轻骑兵的粮草......
但问题是,立陶宛大公国是一个穷国。这个国家虽大,可管理十分粗犷。之前,立陶宛大公国还处于半野蛮人状态呢。也就是皈依天主教后,立陶宛才开始学习西欧,搞封建庄园制度,建立起了大规模的种植业。
可立陶宛是1387年才正式皈依天主教的,距今不过百多年。而原始的多神教,也顽强地对抗了很久,才最终失败。所以,立陶宛真要说发展,也就几十年的事。就连农业技术,西欧农业技术在马林眼里已经算差的了,立陶宛更差些。倒是情况类似的波兰,大概和德意志更靠近些,便于交流,农业发展要好得多。
事实上,立陶宛封建领主制,更多是在模仿条顿骑士团国。毕竟是邻居,前期还被条顿骑士团压着打。所以,立陶宛才发展出了封建领主制。而且,现在立陶宛军队的绝对主力,也是和西欧一样的板甲骑士。但穷施拉赤塔的存在,也给军队补充了大量的轻骑兵。或者说,穷施拉赤塔的轻骑兵,才是立陶宛的传统部族制骑兵。
立陶宛这边依旧争吵不休,倒是波兰这边,迅速通过了支援立陶宛的决议。原本,波兰大瑟姆都做好了支援立陶宛1.4万施拉赤塔骑兵的心理准备了。但齐格蒙特一世只要求他们出7000施拉赤塔骑兵,他们求之不得,很快就通过了计划。
至于步兵,波兰贵族议员们也没意见。为啥?因为那7500步兵的开销,都是立陶宛出的。毕竟,为立陶宛打仗,没有波兰出钱的道理。
也就是说,作为参战方的立陶宛还没吵出结果,作为盟友的波兰,却已经快速通过决议,同意出动7000施拉赤塔骑兵和7500步兵。
当然,波兰援军需要时间集结。没两三个月,无法开赴战场。
除此之外,作为大哥的弗拉迪斯拉斯二世,也从波西米亚和西里西亚调拨了2000步兵,派往立陶宛支援。这2000步兵都是老牌雇佣兵,火绳枪的装备率达到了三分之一,类似马林方阵的比例。
实际上,弗拉迪斯拉斯二世打算支援更多兵马的。但问题是,立陶宛大瑟姆拒绝了......
为啥?人太多,养不起......
这特么,波兰拍了1万骑兵和7500步兵了,要是波西米亚再派遣几千人,哪里出得起那么多钱粮?所以,是立陶宛大瑟姆主动要求弗拉迪斯拉斯二世只派遣两千步兵意思一下的。步兵嘛,粮食消耗比骑兵低多了,薪水也低很多。要是多来点骑兵,那可真养不起。
特别是重骑兵,骑的都是高头大马。这些重型马,每天吃的粮食,相当于5个人甚至更多人的口粮。立陶宛财政收入糟糕,所以,养不起太多骑兵。
......
眼看着波兰人都确立好援军数量了,连波西米亚都派遣援军了。大瑟姆的大贵族们终于觉得不能再拖了。于是,他们终于确定了出兵数量——1.7万施拉赤塔骑兵。
这是大瑟姆议员们争吵很久后得出的数字,他们认为,2.7万骑兵是立陶宛财政支撑的极限。再多,就出不起钱粮了......
然后,就是各家分摊人数。最终,这1.7万施拉赤塔骑兵,规定板甲骑士人数为3500人,大约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多点。其余的,都是传统的轻骑兵了。
这些轻骑兵,也不能说传统。因为,他们大多模仿匈牙利的骠骑兵,但又不全学匈牙利骠骑兵。
因为,匈牙利骠骑兵此时经常使用单手战锤,用来对付板甲骑士。但立陶宛人的死敌莫斯科大公国的骑兵,是蒙古式骑兵,使用弯刀甚至弓箭的轻骑兵。
所以,立陶宛和波兰的轻骑兵,大多使用马刀和长矛。他们惯于快速突击,最快速度接近莫斯科大公国的蒙古式骑兵,不给莫斯科骑兵骑射的机会。但他们的长矛貌似是消耗性的,一旦长矛刺入敌人体内,因为难以拔回,很多时候都会放弃长矛。然后,拔出马刀继续作战。
这也是后来波兰枪骑兵的重要战术,在拿战时期还大放异彩。而马林则改进了这种战术,把普通长矛改进为带弹簧缓冲的弹簧。甚至,在枪头两边还有留情结,方便枪尖刺穿后能够即使拔出,用于第二次冲锋刺击。
齐格蒙特一世麾下的5000翼骑兵,现在使用的就是马林提供的弹簧。但因为弹簧比较贵,而马林又很猥琐地不提供不锈钢弹簧,导致弹簧更换频繁。而弹簧又那么贵......所以,普通施拉赤塔轻骑兵,只能使用普通长矛。无他,便宜......
不过,这些年马林一直在向波兰和立陶宛推销北海国出产的高碳钢马刀,也就是带护手套的近代*。因为质量好,价格又不算太贵。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很多波兰和立陶宛的施拉赤塔骑兵,都买了一把北海国出产的*,作为自己的近战武器。即便是那些板甲骑士,也都喜欢买一把北海国*,挂在腰间备用。毕竟,长矛和,在马站中都是消耗品。*或骑兵剑,则是骑士们最后的自卫手段......
不过,为了稳妥,他决定再从波兰境内调集一些兵马过来。因为常年居住在波兰,齐格蒙特一世对比烂的影响力要比在立陶宛大多了。而且,两国有同盟关系,派兵支援是应该的。
历史上,波兰人在奥尔沙战役中,就派出了14000波兰骑兵,2500德意志雇佣兵(来自齐格蒙特一世兄长弗拉迪斯拉斯二世治下的波西米亚和西里西亚),以及3000波兰和鞑靼人雇佣步兵。那5500步兵,主要就是手、炮手和掩护前两类兵种的长矛手。
这一次,齐格蒙特大概受马林的影响较大,打算派遣的兵马构成也不大一样。这一次,齐格蒙特一世打算派遣更多的步兵!
因为马林方阵的名声大噪,齐格蒙特一世麾下,不但有5000翼骑兵,还有两个标准方阵一共2500人,专门使用马林方阵,也就是西班牙方阵。
但这2500人是常备军,真正战斗时,不会只编成两个方阵。齐格蒙特一世打算以这两个方阵的老兵为基础,扩编为6个方阵,一共7500人。其中,三分之一的老兵,排在方阵前面,后面则是三分之二临时征召的新兵。也不算新兵,而是正常的领地仆从兵。平时农闲的时候,这些仆从兵也是要接受军事训练的,只是没那2500常备军熟练和精锐而已。
至于骑兵,齐格蒙特一世打算派遣出3000翼骑兵。另外,让波兰贵族们出7000施拉赤塔骑兵。这样,波兰人提供的援助,大概就是1万骑兵和7500步兵。
立陶宛这边,主要是施拉赤塔骑兵为主。以有封地的施拉赤塔组成的重骑兵为主力,穷施拉赤塔组成的轻骑兵为辅。
但是,就具体出兵数量,大瑟姆简直吵翻了天......
具体就是,有钱的大贵族,希望分摊到自己头上的出兵数量和钱粮物资要少一点。特别是钱粮物资,大家都不愿意出多。有钱了吗,自然就惜命了,不愿意拼命,也不大乐意多出钱......
而没有封地的穷施拉赤塔,倒是积极参军,想要获取军功,也期望能通过战争,抢到一些财务。但是,他们不愿意出钱,也没钱可出,希望大贵族们多出些钱粮,维持战争所需。
可有钱的贵族老爷哪里肯给这些穷施拉赤塔出钱?他们自己都希望少出点军队和钱粮呢。所以,大瑟姆内部的情况是,有钱贵族和穷贵族争吵,为钱粮问题吵。而有钱贵族之间,也为了各家所出的份额问题,也吵个不休。
而且,争吵的核心,似乎是在钱粮上......
怎么说呢,大贵族出兵越多,需要耗费的钱粮也越多。因为,这种领主制度的原则就是——领主出兵,自带粮草。只有那些没有封地,不是领主的穷施拉赤塔,才不需要自带粮草,只要带着刀剑铠甲和战马,就能参战。
也就是说,出兵越多,需要出的钱粮也越多。此外,领主们还需要负担那些穷施拉赤塔轻骑兵的粮草......
但问题是,立陶宛大公国是一个穷国。这个国家虽大,可管理十分粗犷。之前,立陶宛大公国还处于半野蛮人状态呢。也就是皈依天主教后,立陶宛才开始学习西欧,搞封建庄园制度,建立起了大规模的种植业。
可立陶宛是1387年才正式皈依天主教的,距今不过百多年。而原始的多神教,也顽强地对抗了很久,才最终失败。所以,立陶宛真要说发展,也就几十年的事。就连农业技术,西欧农业技术在马林眼里已经算差的了,立陶宛更差些。倒是情况类似的波兰,大概和德意志更靠近些,便于交流,农业发展要好得多。
事实上,立陶宛封建领主制,更多是在模仿条顿骑士团国。毕竟是邻居,前期还被条顿骑士团压着打。所以,立陶宛才发展出了封建领主制。而且,现在立陶宛军队的绝对主力,也是和西欧一样的板甲骑士。但穷施拉赤塔的存在,也给军队补充了大量的轻骑兵。或者说,穷施拉赤塔的轻骑兵,才是立陶宛的传统部族制骑兵。
立陶宛这边依旧争吵不休,倒是波兰这边,迅速通过了支援立陶宛的决议。原本,波兰大瑟姆都做好了支援立陶宛1.4万施拉赤塔骑兵的心理准备了。但齐格蒙特一世只要求他们出7000施拉赤塔骑兵,他们求之不得,很快就通过了计划。
至于步兵,波兰贵族议员们也没意见。为啥?因为那7500步兵的开销,都是立陶宛出的。毕竟,为立陶宛打仗,没有波兰出钱的道理。
也就是说,作为参战方的立陶宛还没吵出结果,作为盟友的波兰,却已经快速通过决议,同意出动7000施拉赤塔骑兵和7500步兵。
当然,波兰援军需要时间集结。没两三个月,无法开赴战场。
除此之外,作为大哥的弗拉迪斯拉斯二世,也从波西米亚和西里西亚调拨了2000步兵,派往立陶宛支援。这2000步兵都是老牌雇佣兵,火绳枪的装备率达到了三分之一,类似马林方阵的比例。
实际上,弗拉迪斯拉斯二世打算支援更多兵马的。但问题是,立陶宛大瑟姆拒绝了......
为啥?人太多,养不起......
这特么,波兰拍了1万骑兵和7500步兵了,要是波西米亚再派遣几千人,哪里出得起那么多钱粮?所以,是立陶宛大瑟姆主动要求弗拉迪斯拉斯二世只派遣两千步兵意思一下的。步兵嘛,粮食消耗比骑兵低多了,薪水也低很多。要是多来点骑兵,那可真养不起。
特别是重骑兵,骑的都是高头大马。这些重型马,每天吃的粮食,相当于5个人甚至更多人的口粮。立陶宛财政收入糟糕,所以,养不起太多骑兵。
......
眼看着波兰人都确立好援军数量了,连波西米亚都派遣援军了。大瑟姆的大贵族们终于觉得不能再拖了。于是,他们终于确定了出兵数量——1.7万施拉赤塔骑兵。
这是大瑟姆议员们争吵很久后得出的数字,他们认为,2.7万骑兵是立陶宛财政支撑的极限。再多,就出不起钱粮了......
然后,就是各家分摊人数。最终,这1.7万施拉赤塔骑兵,规定板甲骑士人数为3500人,大约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多点。其余的,都是传统的轻骑兵了。
这些轻骑兵,也不能说传统。因为,他们大多模仿匈牙利的骠骑兵,但又不全学匈牙利骠骑兵。
因为,匈牙利骠骑兵此时经常使用单手战锤,用来对付板甲骑士。但立陶宛人的死敌莫斯科大公国的骑兵,是蒙古式骑兵,使用弯刀甚至弓箭的轻骑兵。
所以,立陶宛和波兰的轻骑兵,大多使用马刀和长矛。他们惯于快速突击,最快速度接近莫斯科大公国的蒙古式骑兵,不给莫斯科骑兵骑射的机会。但他们的长矛貌似是消耗性的,一旦长矛刺入敌人体内,因为难以拔回,很多时候都会放弃长矛。然后,拔出马刀继续作战。
这也是后来波兰枪骑兵的重要战术,在拿战时期还大放异彩。而马林则改进了这种战术,把普通长矛改进为带弹簧缓冲的弹簧。甚至,在枪头两边还有留情结,方便枪尖刺穿后能够即使拔出,用于第二次冲锋刺击。
齐格蒙特一世麾下的5000翼骑兵,现在使用的就是马林提供的弹簧。但因为弹簧比较贵,而马林又很猥琐地不提供不锈钢弹簧,导致弹簧更换频繁。而弹簧又那么贵......所以,普通施拉赤塔轻骑兵,只能使用普通长矛。无他,便宜......
不过,这些年马林一直在向波兰和立陶宛推销北海国出产的高碳钢马刀,也就是带护手套的近代*。因为质量好,价格又不算太贵。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很多波兰和立陶宛的施拉赤塔骑兵,都买了一把北海国出产的*,作为自己的近战武器。即便是那些板甲骑士,也都喜欢买一把北海国*,挂在腰间备用。毕竟,长矛和,在马站中都是消耗品。*或骑兵剑,则是骑士们最后的自卫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