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崖隆隆之时,一人登上法坛,诛邪,灭火。

    赤色法衣,面容俊美。

    “玄澄!怎么是他?”

    “百户觉得不合适?”

    “他资历远差于观主、玄昊等人。”

    “但他清白。”

    高矢寒一下愣住了。

    杨小英和兰仙姑两个人,把玄清、玄昊这些五仙教高层(非五通神那一路)置业、买地、纳妾、给子孙捐官的事情张扬四海,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名字背后是数量惊人的金钱,以及与之相伴的生杀予夺故事。

    这里面没有玄澄。

    这当然不是两个女人看到英俊的道士手下留情,而是她们挖地三尺都没发现玄澄谋私利的证据。

    玄澄,仙童出身,传奇性足够。他成为仙童之前,就已经失去全部亲人,没有复杂背景,没有沾亲带故来打秋风。

    他不置产,不买地,教内都传说这位俊美出众的真人虽然青睐者无数,投怀送抱不乏其人,却从未有任何动摇。日常生活谈不上简朴,却也在他这样的地位应该有的尺度下。

    这样一个人正好应对五仙教当下“贪污”的大丑闻。

    同时,他出身仙童,与涂村仙童观有斩不断的联系,自己主持城北五仙观,又是玄清的弟子。

    一个人把五仙教最大的几个势力串在了一起。

    除了年纪轻,辈分低,其他方面都是当下最优人选。

    楚亭月推开窗,望向尚且灯火通明的大殿:“当下那边就在讨论这件事呢!”

    圣旨上写职务而不是具体的人,这是玄清的私心,也是他的远虑。

    他当然知道自己这帮人这些年都干了点什么,也知道五通神旧势力、白莲教势力勾搭混杂,他自己已是悬崖之边。不指定具体的人,就是他做好自己粉身碎骨之时,五仙教依然有一丝希望的安排。

    这毕竟是他耗费了二十多年心血浇灌出来的一颗树苗,终要给它留下枝繁叶茂的机会。

    那天,她提醒了玄清一句,今天看到玄澄出现在“关键时刻”就明白了他们的选择,当下再从高矢寒这里得到圣旨的内容,两相映证,暗地里给玄清喊了一声“有魄力”。

    她站在窗口深吸一口气:“月色江流,灯火殿宇,真美丽啊。此间事已了,我明日一早返回县城。”

    翌日,风轻云淡,烟岚起山间。

    昨日的突变和之前的夜袭一样,短暂的恐慌在经过一夜沉淀后反而变成了更坚定的信仰。

    昨天晚上仓促逃离迎仙岛的人又有不少坐上第一批船奔赴他们心目中的净土,去见证敕封的那一刻。

    楚亭月站在码头上,离岛的人寥寥无几。

    她逆人流而行,登上归途的渡船。

    长橹划开水面,白鹭飞过天空。

    身后是张灯结彩的五仙观,远处是炊烟袅袅的村落城镇。

    天上人间,一水之间。

    登船上岸,一名缇骑牵着一匹马迎了上来。

    “属下奉高百户之命在此迎候,百户还命属下将此呈交大人。”

    送上来的是一张小纸条——锦衣卫密探惯用的那种。打开纸条看了一眼,上面只有一句话:“杨氏旧宅,仍有不明人员出入。”

    她摸了点碎银子给对方:“劳烦了,并替我谢过百户大人。”

    这样一个清早,她策马行走在遂昌城外官道上,从县城到码头,不过十里。

    官道穿过镇子,穿过村庄。

    镇上孩童结伴去上学,早餐摊子热热闹闹的吆喝着。乡野间农人扛着锄头三五成群走向田地,要赶在太阳火辣之前忙完今天的农事。

    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高矢寒还送了一个情报上来,她依信马由缰地行进着,让紧绷了数日的精神在这样一个平常的清晨和许许多多普通生活的人一起舒展开来。

    行到能看到遂昌城墙的时候,遇到了一支送葬的队伍。

    披麻戴孝,漫天白纸。

    行人纷纷退到路边,带着对生命最后一旅的敬畏给他们让道,也带着好奇看是哪一个走完了人生。

    楚亭月也策马让道,目光自然而然投向最前面的孝子贤孙。

    随意的一撇却让她心头一阵。

    这个披麻戴孝,哭的双眼红肿的青年是她的熟人——王苁。

    王苁也停住了脚步,一队人跟着停下,乐声停息。

    “楚大人——”王苁似有千言万语,一开口声音哽咽艰涩。

    “卢举人这是发生了什么?”

    “外祖在路上被人追杀,马车坠崖……而亡。”

    说到这里他放声大哭。

    这个青年奉父母之命来迎外祖父去苏州享福,却偏偏看到了一场巨大的悲剧。平生第一次体会什么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

    “什么时候的事情?”

    “官府发现是在三天前。出事……因该是外祖离开的当天。”

    她还想问点什么,看王苁的情绪处于崩溃边缘,也只能说一声“节哀”,旋即退到路边,对着卢煌的灵柩深深鞠了一躬。

    这个五十多岁的士绅,少年时苦读诗书,成年后科考中举,然后将半生效力故乡,到了该享天伦之乐的年纪依然为民请命,不惜生死。

    她保持着深深鞠躬,直到送葬的队伍再次启动。

    直到乐音和哭声渐渐远去。

    她和许多和她一样的民众才直起身,依然不愿离去,远远眺望迤逦而行的白色队伍,直到消失在远处。

    楚亭月在遂昌县衙见到了一干官吏。

    没错,是“一干”。

    有卫所将军,有其他州县的县丞、主簿,当然还有路英和杨和。

    在这里,她也知道了过去数日,也就是她在迎仙岛和群山之间奔波之时,遂昌县城里同样惊心动魄的几日。

    但是,很多事情在经历的时候觉得天崩地裂、九死一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等事后和人讲述,却好像并没有太多情节。

    你的波澜壮阔,最终归纳成三言两语。

    路英、杨和对这几天的经历和他们的辛苦,最终归纳成——

    昨天迎仙岛巨响之后,城中出现骚乱,一个卫所的军士也加入到了造反行列。他们试图里应外合攻陷遂昌县城。

    幸亏大家都有准备,钦差卫队接手城防,各处根据刑捕司密令进入遂昌的外地捕快和海捕们控制城内治安。

    锦衣卫出京办差,可以调动地方官署卫所协同。刑捕司管辖天下捕快,同样可以让各地捕快们听令干活,而且他们还能跨地区调人。

    各地有点志气和野心的捕快收到刑捕司令多半都很积极,毕竟这是他们摆脱皂吏贱籍的唯一机会。

    官府有准备有应对,兰仙姑在岛上也压根没能把处州府的管理班子一网打尽,外面那点行动自然掀不起一点浪花。

    各处叛乱很快被平定,最麻烦的那支军队,他们怀着能大干一票的兴奋奔向县城。

    开始很顺利,县城毫无防备,守城门的士兵面对那么一群人转头就跑。

    等他们进了城门,哐当一声,内城门关闭,城墙上,城门外两处伏兵尽出。

    整个战斗没超过一顿饭功夫,过程完全一边倒,结果自然毫无悬念。

    当下为首的将官枷锁在身,被关在县衙大牢。投降的士兵被解除武装,由另一处卫所士兵和钦差卫队共同看押。

    县丞尚在逃亡中,但是他们在县丞家中搜出了一些书信,抓了好些五通神祭司。经过两天审理,这些人一部分早就远离过往,过着遵纪守法的平民生活。还有一些则和县丞、杨小英等勾结,图谋收回权力。

    总之,过程很复杂,结果挺不错。

    路英自江西调任浙江,半年时间,终于有了足以安身立命的功业,不负他在江西刑狱大家的名声。

    更高兴的应该是杨和。

    此次在遂昌调兵遣将,刑捕司以他为首,没有上级压着,也没有锦衣卫来抢功,是他贬到浙江司后最大最踏实的功绩。

    有这么个功劳垫底,他再找恩师故旧运作一番,重归正统文官道路大有希望。

    关于卢煌,王苁说的没有错,三天前一个樵夫偶然发现了散落在一处山崖下的马车。官府跑去查看后发现马车的主人是乡绅卢煌,马车夫和卢煌都已身亡。

    衙役们又在不远处发现了一具无名尸体。此人着黑衣,脸上还用黑巾蒙着,等于把“坏人”两个字写在脸上。

    根据沿途各种迹象,捕快的判断是——卢煌离开后遇到贼人沿途截杀,奔逃之下坠崖而亡,顺带带走一个跳车太慢的凶手。

    “冯素呢?”

    路英叹了口气:“他跑了。最新的消息,他已经到处州府,见到了按察使大人。”

    杨和则给了另一个坏消息。

    卢煌和冯素跑掉之后,他安排了一个刑捕司弟兄带着他的书信直奔处州,请按察使届时拦下冯素。然而,就在卢煌的尸体被发现后不久,这个刑捕司捕快的尸体也在五十里外的山上树林中被发现了。

    楚亭月苦笑:“又让他跑了。”

    杨和倒是很豁然,摆摆手:“罢了罢了,姓董的魔头哪有那么好抓。锦衣卫抓了都能丢了,追了一路影子都没摸着。这泼天功劳不抢也罢。”

    “此人实在是——”楚亭月顿了顿才恨恨道:“下手狠,而且狠得无意义。卢举人一个老人家,能碍着他什么!”

    路英和杨和也没法回答。

    卢煌、谭鸣、刘婉音,还有之前连续被害的官员,遂昌这里其实有太多不必要死的人。

    他们被害都有原因,可那些原因远不至于到了要人命的地步。

    哪怕换一个“凶手”,从犯罪成本考虑都不会对他们下死手。

    毕竟,人命官司放在任何一个稍微正常平稳一点的王朝,都是大事重案。

    官府要承担巨大的压力,百姓会投注极大的关注度,县志上都要因此记录一笔。

    遂昌这些人,从玄清到王山,从董明使到顺应“神灭令”的百姓,都充满了对生命的漠视,对大明律法的无视。

    想杀,就杀了。

    就那么随意。

    杨和叹了口气:“我已下令在浙江境内下海捕公文。”

    这也就是个尽人事的做法,海捕公文上只能写“冯素”,给出的也都是冯素的样貌体征,而这个人在董明使那里已经结束了使命。

    楚亭月摇了摇头,强迫自己从伤春悲秋的情绪中走出来。

    “对了,高矢寒‘送了’一条线索。”

    她把纸条往桌上一放。

    “杨家老宅没有异常。”

    “啊?”

    路英说杨和来了之后,他们发现了县衙地下室,为了更多掌握五通神那一脉的情报,他们把杨家老宅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又查了一遍。说话间,喊来陈行,让他说明。

    陈行证实了杨和的说法,杨家老宅是他负责检查的,其力度说得上“掘地三尺”。

    “墙壁没有夹层,整个宅子连同周边十户都没有地道,没有比菜窖更大的地下室。卑职到现在都安排人秘密盯着,大火之后,绝对没有人秘密出入。”

    楚亭月微微皱眉,目光再次投向那张纸条。

    送信的人没问题,高矢寒也不像是无聊到这个地步的样子……

    陈行瞄了一眼:“是不是杨二福那个宅子?”

    她眼前一亮:“对啊!”

    陈行又指一下纸条:“这个‘老’字是后加上的去吧。”

    楚亭月暗骂了一声,一挥手:“陈行,带上人,去杨二福的宅子。多带些人,工具带足,我们去那里挖地三尺!”

    迎仙岛上,“盗匪”冲击女信徒楼的那一天,高矢寒在杨小英那里突起发难,让楚亭月结结实实挨了一鞭子。

    这件事,她没有在高矢寒面前抱怨一句,甚至连那一晚的盗匪劫杀都没和他探讨过。但是双方都知道,高矢寒毫无疑问得罪了她一回。

    “恩仇分明”如高百户,当然不愿结隔夜仇,这会儿送她一份功劳示好是他惯用的手段。

    楚亭月不以为疑,她相信杨二福那里一定有惊喜等着她。

    事实上,她也意识到自从夏梦死后,他们的确再也没有关注过这个地方。

    高百户的确没有拿她寻开心,也确确实实送了一份“功劳”,可这份功劳是不是楚亭月想要的就很难说了。

    甚至,当她看到“功劳”的那一瞬间,内心里忍不住问候了一下高矢寒的祖宗十八代。

    捕快们在杨二福家中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了一条很窄,但是距离不短的地道,最终在地道尽头的一个小房间里发现了锦衣卫副千户,王公公的亲侄儿——王山。

    捕快们通报她的那一刻,她心中——把高矢寒打一顿,和把密道直接填掉,这两个念头很难说哪个更占上风。

    当然了,无论哪种,都只能想想。

    现实中,她只能捏着鼻子让人把王山救出来,忍者恶心听他一口一个“楚大妹子”的演戏,最终甩开他死死抓着的双手,让人把王公子送去医馆好生治疗。

    这算不算“礼物”,站在高矢寒的角度,绝对是他做了大牺牲,给出的一个豪礼。

    不管是刑捕司,还是锦衣卫,接下来写的报告中都得落一笔——浙江巡司楚亭月,救千户王山。

    光这一句话,当事人就能问马顺要一个副百户的官。

    两个时辰后,陈行回报楚亭月——大夫做了仔细检查,王千户身体并无大碍。

    在他们“救出”王山后半个时辰,高矢寒的人找到了医馆,和王山再度上演了一把劫后余生的皆大欢喜。高矢寒也给他带来了一纸调令——王副千户调苏州府,职位不变。

章节目录

大明刑事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明月晓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明月晓轩并收藏大明刑事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