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乡试在第二年秋天,虽然是抱着让小康熟悉一下环境的心态,学府里还有许多准备下场的种子选手,先生们上课也多有提点。
毕竟乡试三年才有一次。而书院明年又要毕业一批到了年龄的学生,丙班最大的学生已经二十一了,听说原本还有几个大龄学子的,承受不住压力去了别的书院。
想想确实是,跟着小屁孩一起上学,讲不定小屁孩考上了,自己这么大年纪在书院混了几年的落榜了,简直心态爆炸。
秋日仿佛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天气是越发的冷。惜云今天不打算出门,看着自己一柜子男装,想着那些漂亮的裙装,她真的馋啊!
但是跟自由比起来,算了算了,男装真好看!
在家不想收拾,直接穿睡衣。出门就是男装,方便。回想起来,十岁买的那件绿裙竟然是她最新的一件女装,愣是没穿过,现在翻出来,已经小了。
今年她发育的已经比较明显了,就怕过几年……不会真的要缠…吧……太可怕了。
偶尔惜云也会幻想自己穿着美美的裙装去清凉山踏青登高,去燕雀湖泛舟游玩,遇到各色美少年……不过也就是想想罢了。
灯会庙会的时候也有不少姑娘出门,她考虑过要不要乘节庆穿裙子,但每次到节庆都忘记,还是跟着弟弟满大街乱窜有意思。
天空开始飘雪,年节愈近,书院也放假了。姐弟俩开开心心的准备过年事宜,办年货是惜云最开心的时候,购物欲一次满足。
她向来是感觉可能以后会用得上就买,反正放空间方便。有时候买到不好吃的能放几年呢,现在她还能拿出前年的米花糖。
早两年二人还会伤感一起想家,小康因为还小,记忆没那么深刻,现在已经不怎么说起村中事了。
惜云做阿飘的时间太长,其实也已经接受了。能再给她一条命,她是真的很满足。有时伤感起来才会想起曾经的生活。
不过她心大,吃穿不愁,有房有钱,无聊了种地逛街,也试图学过女红……搁浅了。别看针头细,扎一下真的挺疼!她又不是买不起成衣,算啦!
毛笔也好难控制,笔画不是粗就是细,墨汁吸多了污纸,吸少了分叉。练了一阵,下笔无力,字写的也就勉强能看的水准。
琴倒是也能弹几曲,还是小康教的。至于水准……虽然小康没说什么,不过看他隐忍的表情,以后弹琴还是挑小康不在家的时候吧!她怕小康走火入魔耽误了读书。
唯独厨艺算拿得出手,吃过都说好。惜云不是很爱做饭的人,特别是她一个人在家,更是懒得动,不仅是切切洗洗的麻烦,生火也麻烦。偶尔心血来潮就一次做一大堆,放空间慢慢吃。
过年前两天,二人缩在堂屋的八仙桌前。这张桌子下面放了个炭盆,炭盆周围砌了一圈薄砖,比炭盆高一些,可以放脚,又不容易误踢炭盆。
桌子每一面都垂下可以往两边分开的薄棉被,这种装备还是她前世去湖南老乡家体验到的。简直就是过冬利器,炭盆供暖,薄被保温,完美。
大门响了,惜云指挥弟弟去开门:“你的朋友你去开。”
来人是苏俊名,惜云给小康送饭认识的。比她弟小半岁,是她弟在学院的好友。还带了个比他还小的书童,车夫倒是回去了,只说下午来接。
惜云给三人准备了干果点心炸果子,也不敢拿太离谱的水果,就只放了橘子,弄了壶麦冬枸杞茶。
本来冬天喝红枣茶最合适,但最近不是快过年了嘛,这几日吃的都是肉,瓜子磕多了有点上火。
因为快过年了,惜云怕自己累着,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年夜饭。每天做饭都是大份量,装出一份,多的放空间。
知道苏俊名喜欢吃她做的红烧肉,她有提前做好的。烤鸭倒是现烤的,今儿一早就挂进烤炉里,昨天就腌上了。
又做了个微辣的酸菜鱼,蒸了香肠,炒了豆芽,煮了丸子青菜汤。
苏俊名一顿午饭吃的满脸通红满头大汗,还要坚持吃酸菜鱼。现在的辣椒还是当作观赏植物用的,辣味一般用茱萸,惜云吃不惯茱萸味,自家一直用的辣椒。
苏俊名也想有个惜云这样的哥哥,会做好吃的,会经常去书院看他,给他送吃的,送衣服被子,还会接他回家。
在学里看到惜云来找荣康,他嘴上说着陈荣康幼稚,这么大还要哥哥,其实心里还是很羡慕的。自家哥哥,跟他爹一样,只会对他拉着脸,说好好读书。
饭后三人围在暖桌边喝茶闲谈,苏俊名不吃饭的时候倒是挺有学子风范,不过年龄小,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还挺可爱。
惜云自认为是成熟的大人,看两个小的就像看孩子,遇到二人有争论时也不偏帮。偶尔三人意见相左,惜云也不与他们争执。
苏俊名在学校见多了意见不合唇枪舌战的同窗,只觉惜云温柔知礼,又开始羡慕陈荣康。
下午车夫来接苏俊名的时候,小苏同学看起来好失落,虽然没什么表情,但就是给人一种可怜巴巴的感觉。惜云看他可爱,给他塞了一篮橘子,还包了一只烤鸭。
现在惜云做熟手菜的时候都是一次多做些,特别是那种步骤多的,反正空间能保鲜,就很方便。
这两日不需要做什么菜了,又不能逛街,只得折腾起点心。她本就会做一些简单的蒸糕,正好这几日研究一些新花样。
这时候可不像后世,过年也不影响营业,几天前外头已经没人做生意了。
除夕一大早被爆竹声吵醒,惜云懒懒的起床,今天倒是没下雪。惜云带着弟弟向父母牌位上香。
吃过饭,下午又是缩在堂屋烤火,聊聊天。今天小康没有看书,陪着惜云谈天说地。
除夕守岁,惜云在两人枕头下各放了一百个铜板。有说法是铜钱镇邪,她选择性迷信。
晚上一直也有爆竹声响,小康也烧了几根。惜云不知道这时候别家怎么过年,原主家里一直不富裕,特别是原主爹被征后,家里没了壮劳力,连地都种不了。
她娘勉勉强强种了一亩,其他租给别家种了。原主对过年的印象就是多了盘菜,能吃白米饭。
这几年都是按照她在现代的过年方式,12点吃饺子。至于守岁,两个孩子呢,哪能熬啊!吃完饺子赶紧回屋睡觉去。
除夕的剩菜吃了两天,惜云真的受不了了,就连小康都食欲下降了。
小康没想到有一天竟然能吃肉吃到腻。惜云回想起他们离开村子时小康说的以后天天吃肉的话,狠狠嘲笑了他一把。
年后街上还是没什么人,惜云也不想出去踩雪,空荡荡的街道会让她不舒服。
两人在堂屋里看书,这个冬天就靠这个改装暖桌过的。惜云边看话本边嗑瓜子,偶尔吃点酸梅,小康劝她少吃点,回头得长包。
初五那日天气不错,姐弟俩带上年礼去拜访夫子,私塾李夫子和书院秦夫子都得去。
这个年头,师生关系那是很亲近的。哪怕是不认识的同窗,甚至不是同一届。只要你们在同一个书院读过书,未来说不定都是你的人脉。
元宵佳节,书院有几个同窗与小康约好了一起玩,也喊惜云一起。
几人在街上看灯,路过匠坊的时候本就熙攘的人群突然躁动了起来,突然就散落了一片烟花。
不是烟花,是铁匠坊在打铁花!铁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真好看!惜云觉得比烟花还好看。
看完铁花,几人又去猜灯谜,惜云跟在后面。那些灯谜有些她还真知道,但是前面几个都是府学生,哪有她班门弄斧的余地。她手上都被塞了好几个灯了好吗?拿不下了!
节日的晚上也有许多摊贩,她经常逛街,虽然东西还是那些,但是气氛正好,她又没忍住买了些应景。
跟着几人游走在各个花灯摊位上,不期然的遇到了校草…哦是叫…赵修平。
呜,灯下看美人真是……她没文化,只能感叹一句:长得真好!虽然知道世家少爷一般都要联姻,她俩没可能,但是想想又不犯法!真好看啊!
这个赵修平比她大,看样子都十七八了,这个十三岁都能结婚的年代,说不定孩子都有了……住脑啊住脑,关她啥事啊!她只是看看脸罢了。
反正是陌生人,哥哥塌房她都经历过多少次了,洒洒水啦!这次校草总算没有扫他一眼就走,他是路过惜云身边时,低头看了她一眼才走。
什么意思这是?走到她身边看她?嫌弃她矮?不过长得蛮高的,加分哎!惜云又跟上弟弟,没注意身后路过的校草回头看她。
赵修平认识惜云,虽然他们没说过话。知道是惜云是陈荣康的哥哥,他在书院门口见过几次。陌生人罢了,他并不在意。
直到那天他休沐准备回外祖家,顺便去买表弟托他带的书,那人直勾勾的盯着他。
他疑惑的躲进书架间摸了摸脸,应该没什么东西。侧脸余光看见陈荣康进门后,陈惜云对他指指点点,然后两人就离开了。
之后也远远见过这人在书院外,他虽不知道这人那天的行为是何意,但也没有去问。
刚刚他陪表弟猜完灯谜一回头,又看到这人盯着他,眼神很奇怪,他走过去想问他为何这样看他。
人群熙熙攘攘,他本想走近些,一低头,突然有种欺负小孩的感觉。算了,他想,反正明年他就离开江陵了,别人怎么看他都无所谓了!
过了元宵,书院就开课了。一早,惜云鼓起勇气离开床铺,今年就要乡试了。她可爱的弟弟啊!天天都要早起上学,而她一个月只需要早起两次,坚强点陈惜云。
她空间放了个缸存热水,不用早起烧水,洗漱完毕,给弟弟也弄了半盆水,两人收拾收拾,准备上学。冬日太冷,早上是坐车去的。
惜云想着自己那至今没买到的庄子,对小康的学业那是越发的上心。送了小康后拜访了李夫子,小康休沐时偶尔也去私塾拜访李夫子,两边一直关系融洽。李夫子教了小康三年,对小康的学业比较了解。打听到乡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策问,有时候还要写诗。李夫子说小康策问偏弱。想来也是,年龄在那摆着呢。
拜别夫子,回忆自己高考的时候那些参考书,特别是五三。决定想办法给弟弟划重点,于是她到处打听拜访参加过近几次乡试的秀才,探听他们的答案。
基本上给几两银子就能搞定,举人他也试着找了,不过没两个搭理她,只一个家境不算太好的举人老爷见了她,卖给她自己的答案,反正每次试题都不同,这也不算泄题。惜云也不怕这人说出去。
文化人的事,卖以前自己的考题答案,多丢人啊!惜云本来还想打听出题人,听说每年出题人都会变动,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等她把自己整理的三年高考(不是)拿给小康的时候,小康惊呆了。
他不是世家公子书香门第,他只是个半路出家的读书人,很快把那些投机取巧有辱斯文什么的想法放在一边,仔细研读了起来。
惜云让她分析落榜考卷为什么落榜,举人的答卷为什么能通过,又跟他分析这几年的考试范围,让他调整读书的重心。
小康回书院时,惜云嘱咐他不要把考卷的事说出去。小康笑了笑“我又不傻,跟同窗说,别人还当我是投机取巧的小人呢!”
时间就这样平淡的过去,她倒是日日自得其乐,偶尔接送弟弟时能看到校草,不过两人的交集就是偶尔相互看一眼,没了。
乡试定在八月初九,五月,惜云接到杨鸿卓的信,说是乡试前来投奔她,听说府城客栈不好找。惜云想着小康也要考试,也能相互印证一下。问了小康的意见,小康表示没意见。惜云回信说只要不嫌弃家里小,欢迎他来。
这几年她一直与杨鸿卓有联系,算是关系比较好的笔友,杨鸿卓活泼开朗,是个阳光小奶狗,惜云倒是挺喜欢跟他聊天,杨鸿卓信里经常有些书院八卦,洪州风土,她能从中听到不少八卦。
六月开始,江陵府陆续来了不少读书人,惜云感觉自己可能比傻弟弟还紧张,哎不能叫傻弟弟了!我的聪明大弟啊,姐的产业就靠你了!
其实惜云已经可以自己做点生意了,在这个时代,她已经可以算作是大人。她弟也是秀才,能养佣人。只要不碰那些达官显贵的利益,哦!她现在还是没有根基靠山,连大商人她也是惹不起的,能插手的行业很少啊!
现在重中之重是小康的考试,只要能考上,那她弟弟就是举人老爷!在官府挂上名了,每年还有补贴年礼呢!
七月,杨鸿卓只带了个小书童就来了。他比初见时看起来沉稳了些。不过还是一副社牛的性子。
惜云也没让书童去外面住,在书房里加了个矮塌。书房里面本身也有床。大夏天的又冷不着,让他们自行安排去。
要说杨鸿卓不愧是社牛呢!不过几日,两人就混熟了。杨鸿卓和小康有时候还睡同屋。杨鸿卓刚来那两天。甚至还想和惜云挤一屋,被小康强行拖走了,惜云也是哭笑不得。
听说文贺也来了,文贺家里在江陵府也有生意,住的自家院子。想着当年人参籽的事情,托杨鸿卓请了文贺到家里一起吃饭,席间聊了当年的事。
不愧是读书的生意人呢,文贺说话还是让人如沐春风。几个读书人又聊了学业的事,惜云插不上嘴,自顾自吃菜。
文贺突然问惜云有没有读书,惜云心说我读了这么多年书,再叫我读不是要我的命吗?
而且你们读书还能科举做官,有个奔头,我读书为了啥?附庸风雅吗?
但是嘴上只说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她对算学感兴趣,以后打算从商。文贺便没有多问了,他自己家也是哥哥继承家业从商,他准备走科举出仕。
文贺离开时,惜云送他一个盒子,说是久别重逢的礼物。文贺当时没多想,他赴约上门也是带了礼物的,只当是寻常回礼收下了。
回家一打开,发现是棵人参,应该有三四十年,值几十两银。陈家?是哪个陈家呢?他心中更是确信惜云两人来自大家族。
幸好惜云不知道这回事,虽然她们初见时确实在言语间隐晦的提示他们家有点资产,但没想到文贺脑洞能这么大。
自那之后,惜云的笔友增加了一个。文贺是聪明人,并不试图探听惜云的家世。
惜云以为是她的人参送的好,以后文贺说不定是她的药材大客户。各怀心思的两人竟也聊的不错。
毕竟乡试三年才有一次。而书院明年又要毕业一批到了年龄的学生,丙班最大的学生已经二十一了,听说原本还有几个大龄学子的,承受不住压力去了别的书院。
想想确实是,跟着小屁孩一起上学,讲不定小屁孩考上了,自己这么大年纪在书院混了几年的落榜了,简直心态爆炸。
秋日仿佛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天气是越发的冷。惜云今天不打算出门,看着自己一柜子男装,想着那些漂亮的裙装,她真的馋啊!
但是跟自由比起来,算了算了,男装真好看!
在家不想收拾,直接穿睡衣。出门就是男装,方便。回想起来,十岁买的那件绿裙竟然是她最新的一件女装,愣是没穿过,现在翻出来,已经小了。
今年她发育的已经比较明显了,就怕过几年……不会真的要缠…吧……太可怕了。
偶尔惜云也会幻想自己穿着美美的裙装去清凉山踏青登高,去燕雀湖泛舟游玩,遇到各色美少年……不过也就是想想罢了。
灯会庙会的时候也有不少姑娘出门,她考虑过要不要乘节庆穿裙子,但每次到节庆都忘记,还是跟着弟弟满大街乱窜有意思。
天空开始飘雪,年节愈近,书院也放假了。姐弟俩开开心心的准备过年事宜,办年货是惜云最开心的时候,购物欲一次满足。
她向来是感觉可能以后会用得上就买,反正放空间方便。有时候买到不好吃的能放几年呢,现在她还能拿出前年的米花糖。
早两年二人还会伤感一起想家,小康因为还小,记忆没那么深刻,现在已经不怎么说起村中事了。
惜云做阿飘的时间太长,其实也已经接受了。能再给她一条命,她是真的很满足。有时伤感起来才会想起曾经的生活。
不过她心大,吃穿不愁,有房有钱,无聊了种地逛街,也试图学过女红……搁浅了。别看针头细,扎一下真的挺疼!她又不是买不起成衣,算啦!
毛笔也好难控制,笔画不是粗就是细,墨汁吸多了污纸,吸少了分叉。练了一阵,下笔无力,字写的也就勉强能看的水准。
琴倒是也能弹几曲,还是小康教的。至于水准……虽然小康没说什么,不过看他隐忍的表情,以后弹琴还是挑小康不在家的时候吧!她怕小康走火入魔耽误了读书。
唯独厨艺算拿得出手,吃过都说好。惜云不是很爱做饭的人,特别是她一个人在家,更是懒得动,不仅是切切洗洗的麻烦,生火也麻烦。偶尔心血来潮就一次做一大堆,放空间慢慢吃。
过年前两天,二人缩在堂屋的八仙桌前。这张桌子下面放了个炭盆,炭盆周围砌了一圈薄砖,比炭盆高一些,可以放脚,又不容易误踢炭盆。
桌子每一面都垂下可以往两边分开的薄棉被,这种装备还是她前世去湖南老乡家体验到的。简直就是过冬利器,炭盆供暖,薄被保温,完美。
大门响了,惜云指挥弟弟去开门:“你的朋友你去开。”
来人是苏俊名,惜云给小康送饭认识的。比她弟小半岁,是她弟在学院的好友。还带了个比他还小的书童,车夫倒是回去了,只说下午来接。
惜云给三人准备了干果点心炸果子,也不敢拿太离谱的水果,就只放了橘子,弄了壶麦冬枸杞茶。
本来冬天喝红枣茶最合适,但最近不是快过年了嘛,这几日吃的都是肉,瓜子磕多了有点上火。
因为快过年了,惜云怕自己累着,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年夜饭。每天做饭都是大份量,装出一份,多的放空间。
知道苏俊名喜欢吃她做的红烧肉,她有提前做好的。烤鸭倒是现烤的,今儿一早就挂进烤炉里,昨天就腌上了。
又做了个微辣的酸菜鱼,蒸了香肠,炒了豆芽,煮了丸子青菜汤。
苏俊名一顿午饭吃的满脸通红满头大汗,还要坚持吃酸菜鱼。现在的辣椒还是当作观赏植物用的,辣味一般用茱萸,惜云吃不惯茱萸味,自家一直用的辣椒。
苏俊名也想有个惜云这样的哥哥,会做好吃的,会经常去书院看他,给他送吃的,送衣服被子,还会接他回家。
在学里看到惜云来找荣康,他嘴上说着陈荣康幼稚,这么大还要哥哥,其实心里还是很羡慕的。自家哥哥,跟他爹一样,只会对他拉着脸,说好好读书。
饭后三人围在暖桌边喝茶闲谈,苏俊名不吃饭的时候倒是挺有学子风范,不过年龄小,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还挺可爱。
惜云自认为是成熟的大人,看两个小的就像看孩子,遇到二人有争论时也不偏帮。偶尔三人意见相左,惜云也不与他们争执。
苏俊名在学校见多了意见不合唇枪舌战的同窗,只觉惜云温柔知礼,又开始羡慕陈荣康。
下午车夫来接苏俊名的时候,小苏同学看起来好失落,虽然没什么表情,但就是给人一种可怜巴巴的感觉。惜云看他可爱,给他塞了一篮橘子,还包了一只烤鸭。
现在惜云做熟手菜的时候都是一次多做些,特别是那种步骤多的,反正空间能保鲜,就很方便。
这两日不需要做什么菜了,又不能逛街,只得折腾起点心。她本就会做一些简单的蒸糕,正好这几日研究一些新花样。
这时候可不像后世,过年也不影响营业,几天前外头已经没人做生意了。
除夕一大早被爆竹声吵醒,惜云懒懒的起床,今天倒是没下雪。惜云带着弟弟向父母牌位上香。
吃过饭,下午又是缩在堂屋烤火,聊聊天。今天小康没有看书,陪着惜云谈天说地。
除夕守岁,惜云在两人枕头下各放了一百个铜板。有说法是铜钱镇邪,她选择性迷信。
晚上一直也有爆竹声响,小康也烧了几根。惜云不知道这时候别家怎么过年,原主家里一直不富裕,特别是原主爹被征后,家里没了壮劳力,连地都种不了。
她娘勉勉强强种了一亩,其他租给别家种了。原主对过年的印象就是多了盘菜,能吃白米饭。
这几年都是按照她在现代的过年方式,12点吃饺子。至于守岁,两个孩子呢,哪能熬啊!吃完饺子赶紧回屋睡觉去。
除夕的剩菜吃了两天,惜云真的受不了了,就连小康都食欲下降了。
小康没想到有一天竟然能吃肉吃到腻。惜云回想起他们离开村子时小康说的以后天天吃肉的话,狠狠嘲笑了他一把。
年后街上还是没什么人,惜云也不想出去踩雪,空荡荡的街道会让她不舒服。
两人在堂屋里看书,这个冬天就靠这个改装暖桌过的。惜云边看话本边嗑瓜子,偶尔吃点酸梅,小康劝她少吃点,回头得长包。
初五那日天气不错,姐弟俩带上年礼去拜访夫子,私塾李夫子和书院秦夫子都得去。
这个年头,师生关系那是很亲近的。哪怕是不认识的同窗,甚至不是同一届。只要你们在同一个书院读过书,未来说不定都是你的人脉。
元宵佳节,书院有几个同窗与小康约好了一起玩,也喊惜云一起。
几人在街上看灯,路过匠坊的时候本就熙攘的人群突然躁动了起来,突然就散落了一片烟花。
不是烟花,是铁匠坊在打铁花!铁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真好看!惜云觉得比烟花还好看。
看完铁花,几人又去猜灯谜,惜云跟在后面。那些灯谜有些她还真知道,但是前面几个都是府学生,哪有她班门弄斧的余地。她手上都被塞了好几个灯了好吗?拿不下了!
节日的晚上也有许多摊贩,她经常逛街,虽然东西还是那些,但是气氛正好,她又没忍住买了些应景。
跟着几人游走在各个花灯摊位上,不期然的遇到了校草…哦是叫…赵修平。
呜,灯下看美人真是……她没文化,只能感叹一句:长得真好!虽然知道世家少爷一般都要联姻,她俩没可能,但是想想又不犯法!真好看啊!
这个赵修平比她大,看样子都十七八了,这个十三岁都能结婚的年代,说不定孩子都有了……住脑啊住脑,关她啥事啊!她只是看看脸罢了。
反正是陌生人,哥哥塌房她都经历过多少次了,洒洒水啦!这次校草总算没有扫他一眼就走,他是路过惜云身边时,低头看了她一眼才走。
什么意思这是?走到她身边看她?嫌弃她矮?不过长得蛮高的,加分哎!惜云又跟上弟弟,没注意身后路过的校草回头看她。
赵修平认识惜云,虽然他们没说过话。知道是惜云是陈荣康的哥哥,他在书院门口见过几次。陌生人罢了,他并不在意。
直到那天他休沐准备回外祖家,顺便去买表弟托他带的书,那人直勾勾的盯着他。
他疑惑的躲进书架间摸了摸脸,应该没什么东西。侧脸余光看见陈荣康进门后,陈惜云对他指指点点,然后两人就离开了。
之后也远远见过这人在书院外,他虽不知道这人那天的行为是何意,但也没有去问。
刚刚他陪表弟猜完灯谜一回头,又看到这人盯着他,眼神很奇怪,他走过去想问他为何这样看他。
人群熙熙攘攘,他本想走近些,一低头,突然有种欺负小孩的感觉。算了,他想,反正明年他就离开江陵了,别人怎么看他都无所谓了!
过了元宵,书院就开课了。一早,惜云鼓起勇气离开床铺,今年就要乡试了。她可爱的弟弟啊!天天都要早起上学,而她一个月只需要早起两次,坚强点陈惜云。
她空间放了个缸存热水,不用早起烧水,洗漱完毕,给弟弟也弄了半盆水,两人收拾收拾,准备上学。冬日太冷,早上是坐车去的。
惜云想着自己那至今没买到的庄子,对小康的学业那是越发的上心。送了小康后拜访了李夫子,小康休沐时偶尔也去私塾拜访李夫子,两边一直关系融洽。李夫子教了小康三年,对小康的学业比较了解。打听到乡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策问,有时候还要写诗。李夫子说小康策问偏弱。想来也是,年龄在那摆着呢。
拜别夫子,回忆自己高考的时候那些参考书,特别是五三。决定想办法给弟弟划重点,于是她到处打听拜访参加过近几次乡试的秀才,探听他们的答案。
基本上给几两银子就能搞定,举人他也试着找了,不过没两个搭理她,只一个家境不算太好的举人老爷见了她,卖给她自己的答案,反正每次试题都不同,这也不算泄题。惜云也不怕这人说出去。
文化人的事,卖以前自己的考题答案,多丢人啊!惜云本来还想打听出题人,听说每年出题人都会变动,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等她把自己整理的三年高考(不是)拿给小康的时候,小康惊呆了。
他不是世家公子书香门第,他只是个半路出家的读书人,很快把那些投机取巧有辱斯文什么的想法放在一边,仔细研读了起来。
惜云让她分析落榜考卷为什么落榜,举人的答卷为什么能通过,又跟他分析这几年的考试范围,让他调整读书的重心。
小康回书院时,惜云嘱咐他不要把考卷的事说出去。小康笑了笑“我又不傻,跟同窗说,别人还当我是投机取巧的小人呢!”
时间就这样平淡的过去,她倒是日日自得其乐,偶尔接送弟弟时能看到校草,不过两人的交集就是偶尔相互看一眼,没了。
乡试定在八月初九,五月,惜云接到杨鸿卓的信,说是乡试前来投奔她,听说府城客栈不好找。惜云想着小康也要考试,也能相互印证一下。问了小康的意见,小康表示没意见。惜云回信说只要不嫌弃家里小,欢迎他来。
这几年她一直与杨鸿卓有联系,算是关系比较好的笔友,杨鸿卓活泼开朗,是个阳光小奶狗,惜云倒是挺喜欢跟他聊天,杨鸿卓信里经常有些书院八卦,洪州风土,她能从中听到不少八卦。
六月开始,江陵府陆续来了不少读书人,惜云感觉自己可能比傻弟弟还紧张,哎不能叫傻弟弟了!我的聪明大弟啊,姐的产业就靠你了!
其实惜云已经可以自己做点生意了,在这个时代,她已经可以算作是大人。她弟也是秀才,能养佣人。只要不碰那些达官显贵的利益,哦!她现在还是没有根基靠山,连大商人她也是惹不起的,能插手的行业很少啊!
现在重中之重是小康的考试,只要能考上,那她弟弟就是举人老爷!在官府挂上名了,每年还有补贴年礼呢!
七月,杨鸿卓只带了个小书童就来了。他比初见时看起来沉稳了些。不过还是一副社牛的性子。
惜云也没让书童去外面住,在书房里加了个矮塌。书房里面本身也有床。大夏天的又冷不着,让他们自行安排去。
要说杨鸿卓不愧是社牛呢!不过几日,两人就混熟了。杨鸿卓和小康有时候还睡同屋。杨鸿卓刚来那两天。甚至还想和惜云挤一屋,被小康强行拖走了,惜云也是哭笑不得。
听说文贺也来了,文贺家里在江陵府也有生意,住的自家院子。想着当年人参籽的事情,托杨鸿卓请了文贺到家里一起吃饭,席间聊了当年的事。
不愧是读书的生意人呢,文贺说话还是让人如沐春风。几个读书人又聊了学业的事,惜云插不上嘴,自顾自吃菜。
文贺突然问惜云有没有读书,惜云心说我读了这么多年书,再叫我读不是要我的命吗?
而且你们读书还能科举做官,有个奔头,我读书为了啥?附庸风雅吗?
但是嘴上只说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她对算学感兴趣,以后打算从商。文贺便没有多问了,他自己家也是哥哥继承家业从商,他准备走科举出仕。
文贺离开时,惜云送他一个盒子,说是久别重逢的礼物。文贺当时没多想,他赴约上门也是带了礼物的,只当是寻常回礼收下了。
回家一打开,发现是棵人参,应该有三四十年,值几十两银。陈家?是哪个陈家呢?他心中更是确信惜云两人来自大家族。
幸好惜云不知道这回事,虽然她们初见时确实在言语间隐晦的提示他们家有点资产,但没想到文贺脑洞能这么大。
自那之后,惜云的笔友增加了一个。文贺是聪明人,并不试图探听惜云的家世。
惜云以为是她的人参送的好,以后文贺说不定是她的药材大客户。各怀心思的两人竟也聊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