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废帝三年十二月的一个冬日,朔风呼号,雪花飞舞,铺天盖地而来的寒风裹挟着冰凉雪花如同刀子一般打在太庙的外墙上。这样一个冬日里,宫墙内的琼楼玉宇都覆盖上了厚厚一层大雪。大雪遮盖了一切,显出一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样子。
盛国的都城已经被攻破,几乎所有的宫人们都已四散逃命。以往雕梁画栋偌大的大盛宫内,竟只有呜呜的寒风冲击着耳膜,令人感到极致的萧瑟和不安。
在这寒风阵阵的旧朝宫中,仍然有一些人守在这里。他们多半是大盛皇族的宫眷,以及忠于大盛旧主的奴才和内官。
在太庙的一处不显眼的暗室里,一个身着紫黑色曲裾的高级女官,正在费力搬起地板砖,打开太庙的暗室,将最后的大盛图籍史录等文书档案藏进去。
当这些文书都被妥善藏好后,这个女官终于放下心来,将刚刚为了整理文书而摘下的宝剑挂回腰间。
女官的右手,一遍一遍摩挲着腰间的大盛先皇御赐宝剑的剑柄。这柄宝剑,是大盛开国之君殷正,也就是当今废主的父亲赐予女官的先师,大盛朝第一任宫正令韩青的。
先帝殷正天纵英才,少年时在与权臣的斗争中靠着杀伐决断和出色的政治才能获胜。青年时又奋数世之余烈,历十年时间,击败其他几个国家,结束了战国时代,让华夏在历经几百年的乱世后重归一统。然而,先帝在统一华夏数年之后,重病缠身,未来得及指定继承人就驾崩了。
原本最德高望重的大皇子被赐死,被认为最不成器的幼皇子却登上了皇位。幼皇子名殷成,又被称为公子成。他酷爱美色,不知政事,却莫名其妙登上皇位。
御史大夫刘思是先皇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对幼皇子的继位遗诏感到怀疑,却因为忠于所谓的先皇遗命,只能选择顺应时局。
殷成上位以后,重用奸臣郎中令周格,滥杀百姓和忠臣,更是穷奢极欲,大举征发民夫建立新宫殿。
南郡民众不堪暴政,揭竿而起。刘思之前因为多次劝谏而被殷成冷置,更是深受周格党徒的排挤,却仍然因不忍大盛江山毁于殷成手中,再次奋起直谏,却惨遭五刑处死,并被夷灭三族。
殷成几乎倾全国之兵镇压了这场农民起义。不料,殷成的威胁不只是农民起义,也有虎视眈眈的各个旧朝贵族。这些前朝的旧割据政权的皇族后裔们,趁着殷成和农民军两败俱伤,居然联合起来,径直打入了大盛的京畿郡和都城。殷成被走投无路的周格勒死,作为投降的投名状。不料,这些旧诸侯的后裔们并没有打算留下奸臣的这条性命。周格也被诸侯中领头的昭梁处斩,以儆效尤。
殷成和周成先后死去,宫中已经大乱,只留下最后的忠诚的宫廷内官们仍在留守。国都已然被攻破,乱兵犯宫也只是时间问题。
阿错心里清楚的很,自己怕是马上就要与乱兵遭遇了。
然而,阿错知道,自己是大盛的最后一代宫正令,大盛的女官,死也要死的有尊严!
阿错站在太庙外,看着蜂拥而至的乱兵,轻蔑一笑,右手持剑架于颈上,利落的抹了脖子,立时,鲜血喷涌。
阿错含笑倒在地上。
随着血流的越来越多,阿错的意识开始逐渐模糊。颈部的痛处也随着寒冷而开始麻木。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阿错的一生仿佛走马灯一般闪现在自己眼前。
阿错出生在上原。
上原是大盛,大楚,和大丹三国交界的兵家要地。这里的百姓饱受了最多的战乱之苦。就在阿错出生的十年里,上原曾经三次在大楚和大丹之间易手。阿错三岁那年,大楚攻占上原,阿错的父亲被大楚拉去做了壮丁。不料一年之后,大丹又重新夺回了上原。大丹的皇帝外战无能,此番重新夺回上原,竟将怒气发泄在上原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身上。阿错的父亲因为被敌国拉了壮丁,全家都成了大丹的罪人,被贬为了大丹的官婢,受尽侮辱与折磨。
那是阿错母女最黑暗的时光。
不料,阿错母女人生的转机竟来的如此快。一年后,大盛的典客刘思出使大丹,在一次看到被追打而慌不择路跑到自己车上避难的阿错后,心生同情,将阿错母女要来服侍自己。阿错母女跟着刘思,才得以离开上原。
在大原与大盛的国界,刘思递给阿错和阿错的母亲两块牌子。刘思告诉她们,这是标记大盛自由百姓的身份牌,标志着她们作为大丹官婢的日子已经过去。以后,她们就是大盛的新民。阿错的母亲感激的拉着阿错,给刘思叩头感谢。
考虑到阿错母女在大盛孤苦无依,刘思收留了阿错母女。阿错与母亲在刘思的府中一面帮忙做事,一面过着平淡的生活。
后来,宫中的宫正司选拔识文断字的小宫女以备未来宫正女官遴选之用,阿错参加宫正司考试,顺利进入宫廷成了宫正司的学女子。
阿错在宫中过的顺风顺水,后来又得宫正令女官韩青赏识,收为徒弟,晋升为正式的宫正女官。阿错一面安分地当着宫正女官,一面看着大盛发展壮大,直至统一华夏。
然而,在先皇去世后,废帝登基,任用奸臣,害死正直的刘思。可怜的刘思,至死前最担忧的不是自己的命运,而是大盛转眼将至的灭亡。
阿错的恩师韩青,也因为朝政乌烟瘴气,为刘思廷尉求情未果而绝望自杀。
在此等乱局中,阿错接手了宫正令的职位,她兢兢业业,试图拉回步入歧途的大盛,却不得不眼见,就是各地揭竿而起,旧诸侯起势,昏君被杀,大盛国都被占。
百无一用是文人,临死一了报先帝,这一曾经被她鄙视的行为,竟成了她唯一的选择。
漫天的大雪白茫茫地强压下来,冰凉的雪花,再也无法唤回她的神志。
阿错的胸口如同压着一层层沉重的石板,她无法呼吸,宛如一只脱了水的鱼,越来越濒临死亡。
她终于闭上了眼睛。
乱兵从阿错的身边踏过,在搜罗完太庙值钱的宝物后就点了火匆匆离开。大雪纷飞,很快就将阿错盖在了雪下。
阿错脖颈尚未凝固的鲜血被大雪盖住,似是冬日里的枯枝上绽出的点点红梅。
那点点猩红,似是玲珑的血色花瓣。
盛国的都城已经被攻破,几乎所有的宫人们都已四散逃命。以往雕梁画栋偌大的大盛宫内,竟只有呜呜的寒风冲击着耳膜,令人感到极致的萧瑟和不安。
在这寒风阵阵的旧朝宫中,仍然有一些人守在这里。他们多半是大盛皇族的宫眷,以及忠于大盛旧主的奴才和内官。
在太庙的一处不显眼的暗室里,一个身着紫黑色曲裾的高级女官,正在费力搬起地板砖,打开太庙的暗室,将最后的大盛图籍史录等文书档案藏进去。
当这些文书都被妥善藏好后,这个女官终于放下心来,将刚刚为了整理文书而摘下的宝剑挂回腰间。
女官的右手,一遍一遍摩挲着腰间的大盛先皇御赐宝剑的剑柄。这柄宝剑,是大盛开国之君殷正,也就是当今废主的父亲赐予女官的先师,大盛朝第一任宫正令韩青的。
先帝殷正天纵英才,少年时在与权臣的斗争中靠着杀伐决断和出色的政治才能获胜。青年时又奋数世之余烈,历十年时间,击败其他几个国家,结束了战国时代,让华夏在历经几百年的乱世后重归一统。然而,先帝在统一华夏数年之后,重病缠身,未来得及指定继承人就驾崩了。
原本最德高望重的大皇子被赐死,被认为最不成器的幼皇子却登上了皇位。幼皇子名殷成,又被称为公子成。他酷爱美色,不知政事,却莫名其妙登上皇位。
御史大夫刘思是先皇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对幼皇子的继位遗诏感到怀疑,却因为忠于所谓的先皇遗命,只能选择顺应时局。
殷成上位以后,重用奸臣郎中令周格,滥杀百姓和忠臣,更是穷奢极欲,大举征发民夫建立新宫殿。
南郡民众不堪暴政,揭竿而起。刘思之前因为多次劝谏而被殷成冷置,更是深受周格党徒的排挤,却仍然因不忍大盛江山毁于殷成手中,再次奋起直谏,却惨遭五刑处死,并被夷灭三族。
殷成几乎倾全国之兵镇压了这场农民起义。不料,殷成的威胁不只是农民起义,也有虎视眈眈的各个旧朝贵族。这些前朝的旧割据政权的皇族后裔们,趁着殷成和农民军两败俱伤,居然联合起来,径直打入了大盛的京畿郡和都城。殷成被走投无路的周格勒死,作为投降的投名状。不料,这些旧诸侯的后裔们并没有打算留下奸臣的这条性命。周格也被诸侯中领头的昭梁处斩,以儆效尤。
殷成和周成先后死去,宫中已经大乱,只留下最后的忠诚的宫廷内官们仍在留守。国都已然被攻破,乱兵犯宫也只是时间问题。
阿错心里清楚的很,自己怕是马上就要与乱兵遭遇了。
然而,阿错知道,自己是大盛的最后一代宫正令,大盛的女官,死也要死的有尊严!
阿错站在太庙外,看着蜂拥而至的乱兵,轻蔑一笑,右手持剑架于颈上,利落的抹了脖子,立时,鲜血喷涌。
阿错含笑倒在地上。
随着血流的越来越多,阿错的意识开始逐渐模糊。颈部的痛处也随着寒冷而开始麻木。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阿错的一生仿佛走马灯一般闪现在自己眼前。
阿错出生在上原。
上原是大盛,大楚,和大丹三国交界的兵家要地。这里的百姓饱受了最多的战乱之苦。就在阿错出生的十年里,上原曾经三次在大楚和大丹之间易手。阿错三岁那年,大楚攻占上原,阿错的父亲被大楚拉去做了壮丁。不料一年之后,大丹又重新夺回了上原。大丹的皇帝外战无能,此番重新夺回上原,竟将怒气发泄在上原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身上。阿错的父亲因为被敌国拉了壮丁,全家都成了大丹的罪人,被贬为了大丹的官婢,受尽侮辱与折磨。
那是阿错母女最黑暗的时光。
不料,阿错母女人生的转机竟来的如此快。一年后,大盛的典客刘思出使大丹,在一次看到被追打而慌不择路跑到自己车上避难的阿错后,心生同情,将阿错母女要来服侍自己。阿错母女跟着刘思,才得以离开上原。
在大原与大盛的国界,刘思递给阿错和阿错的母亲两块牌子。刘思告诉她们,这是标记大盛自由百姓的身份牌,标志着她们作为大丹官婢的日子已经过去。以后,她们就是大盛的新民。阿错的母亲感激的拉着阿错,给刘思叩头感谢。
考虑到阿错母女在大盛孤苦无依,刘思收留了阿错母女。阿错与母亲在刘思的府中一面帮忙做事,一面过着平淡的生活。
后来,宫中的宫正司选拔识文断字的小宫女以备未来宫正女官遴选之用,阿错参加宫正司考试,顺利进入宫廷成了宫正司的学女子。
阿错在宫中过的顺风顺水,后来又得宫正令女官韩青赏识,收为徒弟,晋升为正式的宫正女官。阿错一面安分地当着宫正女官,一面看着大盛发展壮大,直至统一华夏。
然而,在先皇去世后,废帝登基,任用奸臣,害死正直的刘思。可怜的刘思,至死前最担忧的不是自己的命运,而是大盛转眼将至的灭亡。
阿错的恩师韩青,也因为朝政乌烟瘴气,为刘思廷尉求情未果而绝望自杀。
在此等乱局中,阿错接手了宫正令的职位,她兢兢业业,试图拉回步入歧途的大盛,却不得不眼见,就是各地揭竿而起,旧诸侯起势,昏君被杀,大盛国都被占。
百无一用是文人,临死一了报先帝,这一曾经被她鄙视的行为,竟成了她唯一的选择。
漫天的大雪白茫茫地强压下来,冰凉的雪花,再也无法唤回她的神志。
阿错的胸口如同压着一层层沉重的石板,她无法呼吸,宛如一只脱了水的鱼,越来越濒临死亡。
她终于闭上了眼睛。
乱兵从阿错的身边踏过,在搜罗完太庙值钱的宝物后就点了火匆匆离开。大雪纷飞,很快就将阿错盖在了雪下。
阿错脖颈尚未凝固的鲜血被大雪盖住,似是冬日里的枯枝上绽出的点点红梅。
那点点猩红,似是玲珑的血色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