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过后,堂屋。
家人们都聚在一起数钱记账。
经过一天的奔波,借钱的人多多少少都带回了点。
因林安远跟着大伯家的堂哥林安华学过识字,所以现在正是他在记账。
赵氏的娘家有个不大的鱼塘,收益也不怎么好,但外婆知道孙女受伤后就拿了七百文外加好几条大草鱼。
大伯娘王氏的情况却不乐观,王氏是家里的老大,家里兄弟姊妹众多,家里又穷,要不是她从小就特别勤快能干,家里人估计得有饿肚子的。
但是弟弟妹妹中却有几个白眼狼,每次大伯娘满手回去,都是空手回来不说还受一肚子气,要不是爹娘和六弟对她好,王氏可能一年都不想回去,这次也是家里两个老人和还没有成亲的六弟凑的,翻箱倒柜凑了四百文,但王氏看爹娘日子也是难过,抹抹眼泪,走的时候又偷偷放回一百文。
大伯是个老好人,农闲时也经常帮助邻里,这次跑了四五家,零零散散凑了六百多文。
小叔认识的狐朋狗友大都要么没成家立业,要么就像他一样,成亲不久,所以也没什么钱,拿回来三百多文。
爷爷去的两家家境都还不错,所以足足有一两半银子。
出乎意料的是爹爹,竟然拿回整整二两银子。
“猎户可真是机遇与危机并存的职业啊。”林初秋小声嘀咕道。
就连林安远都拿出十个铜板,大家一问才知道,原来他这一天都去山上挖草药了,然后跟村里的纪大夫换了这些钱。
最后汇总下来竟有五两又四百多文,这可真真超出大家的预期值了。
这样也好,刚好可以买些砖瓦,反正以后肯定是要在新建个酒坊的。
有了钱,第一步就可以迈出去了。
第二天一早大家吃过早饭后,分工明确的干起了自己的事。
爷爷和初秋去村里烧陶的林永信家。
爹爹和小叔则是架着牛车去了镇上预定铁锅和买一些小物件。
大伯的木工活很好,打算自己用木板做甑体。
一群小孩子嘻嘻哈哈的满院子跑,脸上的笑容就像夏日的骄阳,灿烂而眩目。
……
此时林永信家中。
大儿子林全红着眼对自家娘亲说道:“娘,今儿就去回了徐媒婆吧,让小梅再另寻家好的。”
说完,快二十的青年竟有些哽咽,还有无奈和不甘。
说起来林全和赵小梅算是情投意合了,两人机缘巧合之下见了几面,便互生欢喜。
青春年少,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的,一来二去,两家大人都知晓了此事。
林家看大儿子也老大不小了,姑娘家也是好的,就着手准备相看提亲的事。
可赵家父母不大愿意,赵小梅是家中老幺,家境又还不错,小梅不像别的女娃那样糙糙黑黑的,算是正常肤色再加上小梅本来就清秀,一到年龄,求娶的人家就络绎不绝,媒婆是一趟一趟的跑。
这就把赵家父母抬的有点眼高于顶了,挑来挑去,都不大满意,这不,一拖小梅都快十七岁了。
在农家十七岁还没定亲的姑娘是要被村人说闲话的。
还是林全坚持,两年多的时间就没放弃过,徐媒婆都成林家的常客了,隔三岔五就要来一趟。
好在最后赵家松口了,就是这聘礼要五两银子,要知道平时农家嫁女都是几百文加上一些手工打造的家具就算齐活了,男方家底厚的会在聘礼中加上银簪子或银镯子,可想而知这五两对于林家来说是一笔巨款。
本来林永信决定关窑了,再把里面的东西全部变卖,东凑西凑一点,应该就能拿出来了。
但当林永信把这个决定告诉家里人时,大家都沉默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林全就提出了反对。
自己的终身大事虽然重要,但是却比不过这个烧窑坊,这也是家里一辈辈传下来的,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就让传承断在爹的手里,那样他会良心不安的。
“唉,好,我等会拿几个鸡蛋去吧,这两年也麻烦徐媒婆了。”林全的娘孙氏疲惫的说道。
等林初秋二人到林永信家时,就是这样压抑而沉闷的气氛。
对于林初秋他们的到来,林全一家表示很惊讶也很疑虑,毕竟两家有过节,还是林老爷子亲自来,这可是这些年第一次登门,平时都是远远打一声招呼。
林初秋也觉察到气氛的不对,但也不好多问,就甜甜的喊了伯伯、伯娘、哥哥好。
林全一家看这个以前几乎没有见过的小丫头,听说以前是个傻的,现在却眼睛亮晶晶的,仰着头微笑的打招呼,大家都放松了不少。·
林爷爷也发现林永信有点局促,便也直接开口道:“永信啊,你也知道我家的事了,我们不打算用刘家的陶器了,以后准备在你家订制陶器,可方便?”
林永信听到这话,还有点恍惚,不敢相信在自家陷入困境时,还有人能拉自己一把。
还是小儿子林乔机灵,激动回道:“林阿爷,方便方便。”
林永信也从惊喜中回过神儿,“叔,您能信任我,我也一定好好烧陶,品质肯定是顶顶好的。”
林永信不知道说什么,就只能保证陶品的质量了。
“好好,你的手艺没的说,村里人都知道呢,我们放心。”
林爷爷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这第一批要的急,大概几天能烧好。”然后说了一下所需酒坛的数量和规格。
林永信想了一会,觉得自家全部上阵加班加点最少也得五六天,烧制不麻烦,麻烦的是捏制泥胚需要花费功夫。
林初秋听后想了一下,粗算家里酒的斤两,然后减去了一些小坛子的数量,相应的,增加了大酒坛的数量。
这下减少了好些工作量,林永信说这次三天就可以。
价钱是一斤装的两文钱、两斤装的三文钱、一斗的五文钱、两斗的八文钱,最后总共是七百四十文。
林爷爷来的时候就准备好了,当下就付了两百四十文的定金。
对了,林初秋还特意说了酒坛下面要印上“棈酒坊”三个字。
林永信听完有点不好意思说道:“我大概识几个字,但是不大会写。”
林初秋一拍脑袋,对啊,是她理所当然了,这可是古代农村啊,识字的人可珍贵了。
最后还是林乔说村里的纪大夫会写字,可以找他帮忙,这才解决了,不过林初秋也仔细叮嘱了是那个棈字。
半天过去了,事情也解决了,两家皆大欢喜。
时间如白马过隙,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两口崭新的大铁锅买回来了,大伯做的甑体也好了,有新又大还在林初秋的指导下留了出酒口,东边空屋子也收拾出来了,还垒了几口大灶,刚好经过几天的火烤加阴干也可以用了。
酒坛也被自家的牛车拉回来了,整整齐齐的码在院子里,等会装完酒后,就入新挖的地窖中。
完事具备,上锅开蒸。
一家人在林初秋的指挥下,井井有条,只不过都有些紧张罢了。
爹爹和小叔负责往锅里到发酵好的酒糟,然后在放上酒甑,上面架干净的天锅,锅里的水温不宜过高,大概三十度左右就要换水,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酒甑里的汽体能够冷凝。
大伯就负责换水,这是个累活,爹爹和小叔加完后就帮着从院子里打水。
奶奶他们几个女人就专注烧火。
爷爷则是守着出酒口,酒坛上有几层干净的粗布,秋丫头说这样可以起到‘过滤’的效果,减少酒的杂质。
大火烧了一会儿,滴滴答答的液体就从竹接的出口流出。
等出了有小半碗,林爷爷就迫不及待地倒在一早就准备好的小碗里。
当即喝了一大口,自觉入口辛辣,划过嗓子时热辣辣的,到了胃里却暖呼呼的,砸吧砸吧嘴,辣味过后就是粮食的一股清香,味道简单却很是舒服,相比于柔和绵软的黄酒,这蒸酒酒的口味更招林爷爷喜欢。
大伯看到爹喝下酒后,一副回味的样子,还在等反馈的家人这个着急呀。
林初秋看爷爷一副准备喝完这碗酒的架势,赶忙出声制止,“爷爷,尝几口就好了,这就度数高,别一会喝醉了。”虽然比不上现代白酒的度数,但是也比原先的黄酒高出不少。
大家说话的功夫,出酒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会已经有小半桶了。
林爷爷看大家着急又想尝试的样子,便叫丫头们去取些碗来,大家都尝尝。
大人碗里打上一个小碗底,小孩就拿筷子沾着尝个味儿。
要是平时小孩子可不许碰酒的,今儿不是高兴嘛,加上是有纪念意义的一天,这才让眼巴巴的孩子尝个味儿。
不过大人们很是喜欢这辛辣又带点粮食清香的酒,女人和孩子们喝了则直皱眉头,对他们来说有点太辛辣了。
林初秋若有所思,想到了果酒,那味道酸酸甜甜带点果子特有的酒香,想到这里,林初秋自己都忍不住分泌唾液了,果酒要是酿造出来,肯定受女人小孩欢迎。
好在这酒的主力军们都很满意。
然后大家看这澄澈透亮的酒,犯了难,该取个怎样的名字才能和它匹配。
这酒的颜色特征加上又是自家酿造的,最后林初秋一拍板儿,就叫“林清酒”。
因为只有一口大灶在蒸酒,所以速度不是很快。
经过两天时间才把十三桶酒蒸馏完。
这两天,林初秋也没闲着,而是在计划着林清酒的出售问题和增加果酒的酿造。
专门向爹爹打听过,现在镇子上好像没有卖果酒的。
正好,自家可以抓住这个时机赚一波,现在这个季节,不管是家里栽的还是山上的果树应该有不少成熟的果子。
\"明天是时候上山溜达溜达了。\"林初秋有点兴奋的想到。
家人们都聚在一起数钱记账。
经过一天的奔波,借钱的人多多少少都带回了点。
因林安远跟着大伯家的堂哥林安华学过识字,所以现在正是他在记账。
赵氏的娘家有个不大的鱼塘,收益也不怎么好,但外婆知道孙女受伤后就拿了七百文外加好几条大草鱼。
大伯娘王氏的情况却不乐观,王氏是家里的老大,家里兄弟姊妹众多,家里又穷,要不是她从小就特别勤快能干,家里人估计得有饿肚子的。
但是弟弟妹妹中却有几个白眼狼,每次大伯娘满手回去,都是空手回来不说还受一肚子气,要不是爹娘和六弟对她好,王氏可能一年都不想回去,这次也是家里两个老人和还没有成亲的六弟凑的,翻箱倒柜凑了四百文,但王氏看爹娘日子也是难过,抹抹眼泪,走的时候又偷偷放回一百文。
大伯是个老好人,农闲时也经常帮助邻里,这次跑了四五家,零零散散凑了六百多文。
小叔认识的狐朋狗友大都要么没成家立业,要么就像他一样,成亲不久,所以也没什么钱,拿回来三百多文。
爷爷去的两家家境都还不错,所以足足有一两半银子。
出乎意料的是爹爹,竟然拿回整整二两银子。
“猎户可真是机遇与危机并存的职业啊。”林初秋小声嘀咕道。
就连林安远都拿出十个铜板,大家一问才知道,原来他这一天都去山上挖草药了,然后跟村里的纪大夫换了这些钱。
最后汇总下来竟有五两又四百多文,这可真真超出大家的预期值了。
这样也好,刚好可以买些砖瓦,反正以后肯定是要在新建个酒坊的。
有了钱,第一步就可以迈出去了。
第二天一早大家吃过早饭后,分工明确的干起了自己的事。
爷爷和初秋去村里烧陶的林永信家。
爹爹和小叔则是架着牛车去了镇上预定铁锅和买一些小物件。
大伯的木工活很好,打算自己用木板做甑体。
一群小孩子嘻嘻哈哈的满院子跑,脸上的笑容就像夏日的骄阳,灿烂而眩目。
……
此时林永信家中。
大儿子林全红着眼对自家娘亲说道:“娘,今儿就去回了徐媒婆吧,让小梅再另寻家好的。”
说完,快二十的青年竟有些哽咽,还有无奈和不甘。
说起来林全和赵小梅算是情投意合了,两人机缘巧合之下见了几面,便互生欢喜。
青春年少,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的,一来二去,两家大人都知晓了此事。
林家看大儿子也老大不小了,姑娘家也是好的,就着手准备相看提亲的事。
可赵家父母不大愿意,赵小梅是家中老幺,家境又还不错,小梅不像别的女娃那样糙糙黑黑的,算是正常肤色再加上小梅本来就清秀,一到年龄,求娶的人家就络绎不绝,媒婆是一趟一趟的跑。
这就把赵家父母抬的有点眼高于顶了,挑来挑去,都不大满意,这不,一拖小梅都快十七岁了。
在农家十七岁还没定亲的姑娘是要被村人说闲话的。
还是林全坚持,两年多的时间就没放弃过,徐媒婆都成林家的常客了,隔三岔五就要来一趟。
好在最后赵家松口了,就是这聘礼要五两银子,要知道平时农家嫁女都是几百文加上一些手工打造的家具就算齐活了,男方家底厚的会在聘礼中加上银簪子或银镯子,可想而知这五两对于林家来说是一笔巨款。
本来林永信决定关窑了,再把里面的东西全部变卖,东凑西凑一点,应该就能拿出来了。
但当林永信把这个决定告诉家里人时,大家都沉默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林全就提出了反对。
自己的终身大事虽然重要,但是却比不过这个烧窑坊,这也是家里一辈辈传下来的,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就让传承断在爹的手里,那样他会良心不安的。
“唉,好,我等会拿几个鸡蛋去吧,这两年也麻烦徐媒婆了。”林全的娘孙氏疲惫的说道。
等林初秋二人到林永信家时,就是这样压抑而沉闷的气氛。
对于林初秋他们的到来,林全一家表示很惊讶也很疑虑,毕竟两家有过节,还是林老爷子亲自来,这可是这些年第一次登门,平时都是远远打一声招呼。
林初秋也觉察到气氛的不对,但也不好多问,就甜甜的喊了伯伯、伯娘、哥哥好。
林全一家看这个以前几乎没有见过的小丫头,听说以前是个傻的,现在却眼睛亮晶晶的,仰着头微笑的打招呼,大家都放松了不少。·
林爷爷也发现林永信有点局促,便也直接开口道:“永信啊,你也知道我家的事了,我们不打算用刘家的陶器了,以后准备在你家订制陶器,可方便?”
林永信听到这话,还有点恍惚,不敢相信在自家陷入困境时,还有人能拉自己一把。
还是小儿子林乔机灵,激动回道:“林阿爷,方便方便。”
林永信也从惊喜中回过神儿,“叔,您能信任我,我也一定好好烧陶,品质肯定是顶顶好的。”
林永信不知道说什么,就只能保证陶品的质量了。
“好好,你的手艺没的说,村里人都知道呢,我们放心。”
林爷爷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这第一批要的急,大概几天能烧好。”然后说了一下所需酒坛的数量和规格。
林永信想了一会,觉得自家全部上阵加班加点最少也得五六天,烧制不麻烦,麻烦的是捏制泥胚需要花费功夫。
林初秋听后想了一下,粗算家里酒的斤两,然后减去了一些小坛子的数量,相应的,增加了大酒坛的数量。
这下减少了好些工作量,林永信说这次三天就可以。
价钱是一斤装的两文钱、两斤装的三文钱、一斗的五文钱、两斗的八文钱,最后总共是七百四十文。
林爷爷来的时候就准备好了,当下就付了两百四十文的定金。
对了,林初秋还特意说了酒坛下面要印上“棈酒坊”三个字。
林永信听完有点不好意思说道:“我大概识几个字,但是不大会写。”
林初秋一拍脑袋,对啊,是她理所当然了,这可是古代农村啊,识字的人可珍贵了。
最后还是林乔说村里的纪大夫会写字,可以找他帮忙,这才解决了,不过林初秋也仔细叮嘱了是那个棈字。
半天过去了,事情也解决了,两家皆大欢喜。
时间如白马过隙,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两口崭新的大铁锅买回来了,大伯做的甑体也好了,有新又大还在林初秋的指导下留了出酒口,东边空屋子也收拾出来了,还垒了几口大灶,刚好经过几天的火烤加阴干也可以用了。
酒坛也被自家的牛车拉回来了,整整齐齐的码在院子里,等会装完酒后,就入新挖的地窖中。
完事具备,上锅开蒸。
一家人在林初秋的指挥下,井井有条,只不过都有些紧张罢了。
爹爹和小叔负责往锅里到发酵好的酒糟,然后在放上酒甑,上面架干净的天锅,锅里的水温不宜过高,大概三十度左右就要换水,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酒甑里的汽体能够冷凝。
大伯就负责换水,这是个累活,爹爹和小叔加完后就帮着从院子里打水。
奶奶他们几个女人就专注烧火。
爷爷则是守着出酒口,酒坛上有几层干净的粗布,秋丫头说这样可以起到‘过滤’的效果,减少酒的杂质。
大火烧了一会儿,滴滴答答的液体就从竹接的出口流出。
等出了有小半碗,林爷爷就迫不及待地倒在一早就准备好的小碗里。
当即喝了一大口,自觉入口辛辣,划过嗓子时热辣辣的,到了胃里却暖呼呼的,砸吧砸吧嘴,辣味过后就是粮食的一股清香,味道简单却很是舒服,相比于柔和绵软的黄酒,这蒸酒酒的口味更招林爷爷喜欢。
大伯看到爹喝下酒后,一副回味的样子,还在等反馈的家人这个着急呀。
林初秋看爷爷一副准备喝完这碗酒的架势,赶忙出声制止,“爷爷,尝几口就好了,这就度数高,别一会喝醉了。”虽然比不上现代白酒的度数,但是也比原先的黄酒高出不少。
大家说话的功夫,出酒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会已经有小半桶了。
林爷爷看大家着急又想尝试的样子,便叫丫头们去取些碗来,大家都尝尝。
大人碗里打上一个小碗底,小孩就拿筷子沾着尝个味儿。
要是平时小孩子可不许碰酒的,今儿不是高兴嘛,加上是有纪念意义的一天,这才让眼巴巴的孩子尝个味儿。
不过大人们很是喜欢这辛辣又带点粮食清香的酒,女人和孩子们喝了则直皱眉头,对他们来说有点太辛辣了。
林初秋若有所思,想到了果酒,那味道酸酸甜甜带点果子特有的酒香,想到这里,林初秋自己都忍不住分泌唾液了,果酒要是酿造出来,肯定受女人小孩欢迎。
好在这酒的主力军们都很满意。
然后大家看这澄澈透亮的酒,犯了难,该取个怎样的名字才能和它匹配。
这酒的颜色特征加上又是自家酿造的,最后林初秋一拍板儿,就叫“林清酒”。
因为只有一口大灶在蒸酒,所以速度不是很快。
经过两天时间才把十三桶酒蒸馏完。
这两天,林初秋也没闲着,而是在计划着林清酒的出售问题和增加果酒的酿造。
专门向爹爹打听过,现在镇子上好像没有卖果酒的。
正好,自家可以抓住这个时机赚一波,现在这个季节,不管是家里栽的还是山上的果树应该有不少成熟的果子。
\"明天是时候上山溜达溜达了。\"林初秋有点兴奋的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