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放晴了,银装素裹。
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一行四人的队伍缓缓从山中走了出来,细瞧的话,眉毛和前额的碎发都有细细霜雪。不过走路身体是热的。
走到分岔口,四人就要兵分两路了。简楼和金朴要去镇上买年货,简二娘和简归。也就是金朴的妻子,简楼的妹妹,她俩要去青山村。
按理说这种事情一个人去才合乎情理,不过简二娘毕竟好多年没有出过村了。还是有人陪着好。
虽说简归也没有来过,但是她听丈夫金朴说的多,也了解个大概,而且还挺向往和好奇的。
走到村口,有跑动玩耍的孩子,见到陌生的两人也不怕,因为有好多人都往初秋家去。看他们也有点踌躇不前,稍微大点的孩子就主动问道:“婶婶,你们是要去安远哥家吗?”
简归口袋里刚好有炒豆子,就给眼前几个孩子,答道:“对啊,我们要去初秋林家,你们知道咋走吗?”
小孩儿们本来就是在村子乱跑玩耍,这下又得了零嘴,当然满嘴答应,说着就打打闹闹在前面走了。简二娘二人相视一笑,跟在后头走着。
还没走到院子前,里面就有热闹的说话声,人来人往的。带路的小孩儿指着院门口说道:“这就是阿秋姐姐家了。”说完就一溜烟儿的走了。
简归二人走到院门口,院门是开着的。从外面看进去,院子的雪都扫到墙边,离后院近的地方堆了好几大堆柴禾,后院的三大间青砖房也很是显眼。
在院子收拾的林奶奶看到了门口的两人,虽然不认识,但看二人应是赶路过来的,虽然用布巾包着口鼻,但是露出的眉毛都是白霜。在围裙上摸摸手,快步走过来说道:“走,先去屋里暖和暖和。”
简归也赶忙介绍自己,“婶子,我们是池儿坡的,我是金朴家的,这是简二娘。”
林奶奶一听是池儿坡的,跟这个村子这几个月来也算一直在打交道,还算熟悉,也知道这个村子的人朴实善良,更何况大冷天的赶过来,就领着人去了架了火的堂屋,倒上热的糖开水。
初秋她们不在这个屋,这几天忙开了,赵氏和李氏两个人就都去了镇上。现在就王氏和林奶奶陪着说话。
简归一看人刚好,刚才林奶奶叫王氏给两人添水就叫的老大家的。所以身份就清楚了。简二娘和简归对视一眼,简归就找了个由头和王氏出去了。
简二娘看屋中就剩两人了,也没拐弯抹角,开口就道:“嫂子,我是来给简家小子来相看的。
顿了顿,继续说道:“简家在我们池儿坡算是比较多的姓氏了,人口不多,但是单纯质朴,说句心里话,我也是被简天家给救的,给我帮助很多,还有村里人,要不是他们我可能……”
“唉,看我又扯远了,村里虽然没有正式的村长,但是大家都习惯了有什么红白大事,还有盖屋卖货都会去简家问简老爷子或者简楼。简天那孩子嫂子你也见过,可能是与成长坏境有关,这孩子有点跳脱,性子不是那么稳重。但孩子人是很好的,心地善良,也很能吃苦。”
林奶奶边听边点头,说的也是诚恳,便也接道:“简天那孩子是个好的,我也知道,都是半大少年,性子活泼点好,说明父母长辈养的好,一家人和和睦睦比什么都好。”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倒是聊的投机。简二娘也没刚开始那么陌生和拘禁,渐渐像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跟林奶奶聊聊西家长东家短。
林奶奶自己倒是很中意简天,自家的大孙女性子稳重,主要还是家里长辈都好,不磋磨儿媳妇的婆婆少之又少。简家倒是不错的婆家,近几个月以来有意无意来谈起话头的人也不少,不过那些人林奶奶都看不上,不是父母有点问题就是自身好吃懒做,或者跟兄弟姊妹关系不好。
在屋里的两人说的融洽,简归和王氏也说开了,本来简归想着有简二娘,自己就不用再说了。但是二人说着话,简归这位心急的姑姑就开始说起了侄子和侄女,偶尔也说说自己的孩子,看到小宝也特别亲切,因为自己已经有了身子,五个多月了。
本来这次因着她有孩子了,简家和金家都不愿意她跑这一趟。但简归自己积极争取,主要是刚开始那段时间孕相不好,家里人都紧张。不过过了前三个月就稳定下来了,还特别馋嘴,也是给闷坏了,趁这次机会出来走走。
两人就聊孩子,其间还去了初秋她们的小屋子,里面热热闹闹的。简归也见到了大家口中赞不绝口的初秋小丫头,果然很灵动漂亮,也很有礼貌。给简归倒了的红糖水还有一些好克化的小零食。还要给同屋的小伙伴加水加零食,小小的身子忙个不停,可把简归给稀罕的。
两人也不能多留,吃过午饭就要起身赶路了。人好不容易来一趟,热情的林奶奶也给二人满满的回礼,看简归胃口好,但害怕她积食,就给装了一袋子山楂卷。
林奶奶她们送走二人后,王氏婆媳俩边收拾碗筷边说起刚才的事。王氏先开口道:“娘,简家的意思是想和咱家结亲,简天那孩子我们也见了不少次,他爹娘也是好的,听他姑姑说,简家都是好的,家庭也简单,一家五口,孩子除了简天还有一个十岁的女娃,我倒觉得是个不错的人家,娘你怎么看?”
林奶奶擦干手中的碗,说道:“我跟你意思差不多,那孩子赤诚单纯,就是怕是春丫头不愿意。”
听到此,王氏也想到了什么,不禁也发愁说道:“是啊,春丫头是个心性坚定的,我们家这半年才好起来,糕点店起了不少作用,春丫头可能也不太愿意这么早议亲或者嫁那么远。”
林奶奶也有点发愁,其实春丫头翻了年就十五了,刚好是议亲的年龄,“这事你晚上和柏海说说,不管怎样,我们也要早点给人回个信儿。”
王氏答应了,两人继续着这个话题。
过了几天,林初春就回家了。
晚上娘俩说着梯己话,王氏就把简家提亲的事给女儿说了。
初春虽然害羞但还是说道:“娘,我不想这么早就嫁出去,家里正是缺人的时候,弟弟妹妹也都还小。而且,娘,我,我也不想去那么远的地方。”
这些当娘的哪有不知道的,也心疼自己的女儿,还是语重心长的说道:“阿囡,咱家人都是明事理的,虽说亲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日子以后的日子都是你俩二人过的,所以我和你奶都是还要问你的想法,那简小子你也是见过的,相貌可以,人也善良伶俐,就是性子没那么稳重,这也说明家里条件好,孩子从小没吃什么苦。你要是不想这么早,我们可以先定下来。”
然后想到什么又说道:“池儿坡可能也要往外发展了,我听简天他姑说,村子就那么大,嫁娶前几辈都是村里内部消化的,虽然看着比我们这次村子和睦些,不过矛盾这几年也越来越多,好些人都想要外来的媳妇或者把自己女儿嫁出去,还要想到外面做生意的。”
在镇上待了几个月的初春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丫头片子,还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一点生意经,也接茬说道:“是啊,时间长了不和外界接触也不行。而且简叔和金叔他们这几年也经常外出,买一些村子的产出,总是要有一些支出和收入。其实池儿坡的好东西不好,不应该浪费了。”
王氏听说了,越听越开心,还有点乐呵,这丫头说话和秋丫头都快一个样了,听这遗憾的口气。
接着王氏也说出了让初春有点心动的话,“阿囡,我听着他姑的话音儿,简家是想在外面有做买卖的意思,虽说现在池儿坡的好多东西都会卖给我家,但是他们还是想在镇上租个铺子,这样也方便些,而且简家自家也想做生意,铺子就是给简天准备的,只不过还没有想好具体的,不过有这个想法就很不错了。”
这下初春真的犹豫了,虽然只见过简天几次,那会儿没这件事,只觉得跟自己的弟弟们一样,有点调皮还有点嘴馋,想着想着脸上不免带上自己都不曾察觉的傻笑。
王氏看女儿这副神情,觉得这事有眉目了。
第二天林奶奶以更长远的目光和过来人的经验,温柔又细细和初春讲了好久。
静静听着的初春觉得自己能投生在林家,真好。
晚上大家吃完饭,照例唠嗑的时候,林奶奶就说了这件事,虽说这事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但是像林柏河就是第一次知道,还很惊讶。不过这样的事,大多都是家里女眷操办相看的,他们的作用并不大。
像林老爷子和林柏海都是提前知晓并且赞同这件亲事的,大家又商量了一下,这就差不多定下了。
而在厢房大炕上的几个孩子也在嘻嘻哈哈的闹腾着,好不欢快。
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一行四人的队伍缓缓从山中走了出来,细瞧的话,眉毛和前额的碎发都有细细霜雪。不过走路身体是热的。
走到分岔口,四人就要兵分两路了。简楼和金朴要去镇上买年货,简二娘和简归。也就是金朴的妻子,简楼的妹妹,她俩要去青山村。
按理说这种事情一个人去才合乎情理,不过简二娘毕竟好多年没有出过村了。还是有人陪着好。
虽说简归也没有来过,但是她听丈夫金朴说的多,也了解个大概,而且还挺向往和好奇的。
走到村口,有跑动玩耍的孩子,见到陌生的两人也不怕,因为有好多人都往初秋家去。看他们也有点踌躇不前,稍微大点的孩子就主动问道:“婶婶,你们是要去安远哥家吗?”
简归口袋里刚好有炒豆子,就给眼前几个孩子,答道:“对啊,我们要去初秋林家,你们知道咋走吗?”
小孩儿们本来就是在村子乱跑玩耍,这下又得了零嘴,当然满嘴答应,说着就打打闹闹在前面走了。简二娘二人相视一笑,跟在后头走着。
还没走到院子前,里面就有热闹的说话声,人来人往的。带路的小孩儿指着院门口说道:“这就是阿秋姐姐家了。”说完就一溜烟儿的走了。
简归二人走到院门口,院门是开着的。从外面看进去,院子的雪都扫到墙边,离后院近的地方堆了好几大堆柴禾,后院的三大间青砖房也很是显眼。
在院子收拾的林奶奶看到了门口的两人,虽然不认识,但看二人应是赶路过来的,虽然用布巾包着口鼻,但是露出的眉毛都是白霜。在围裙上摸摸手,快步走过来说道:“走,先去屋里暖和暖和。”
简归也赶忙介绍自己,“婶子,我们是池儿坡的,我是金朴家的,这是简二娘。”
林奶奶一听是池儿坡的,跟这个村子这几个月来也算一直在打交道,还算熟悉,也知道这个村子的人朴实善良,更何况大冷天的赶过来,就领着人去了架了火的堂屋,倒上热的糖开水。
初秋她们不在这个屋,这几天忙开了,赵氏和李氏两个人就都去了镇上。现在就王氏和林奶奶陪着说话。
简归一看人刚好,刚才林奶奶叫王氏给两人添水就叫的老大家的。所以身份就清楚了。简二娘和简归对视一眼,简归就找了个由头和王氏出去了。
简二娘看屋中就剩两人了,也没拐弯抹角,开口就道:“嫂子,我是来给简家小子来相看的。
顿了顿,继续说道:“简家在我们池儿坡算是比较多的姓氏了,人口不多,但是单纯质朴,说句心里话,我也是被简天家给救的,给我帮助很多,还有村里人,要不是他们我可能……”
“唉,看我又扯远了,村里虽然没有正式的村长,但是大家都习惯了有什么红白大事,还有盖屋卖货都会去简家问简老爷子或者简楼。简天那孩子嫂子你也见过,可能是与成长坏境有关,这孩子有点跳脱,性子不是那么稳重。但孩子人是很好的,心地善良,也很能吃苦。”
林奶奶边听边点头,说的也是诚恳,便也接道:“简天那孩子是个好的,我也知道,都是半大少年,性子活泼点好,说明父母长辈养的好,一家人和和睦睦比什么都好。”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倒是聊的投机。简二娘也没刚开始那么陌生和拘禁,渐渐像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跟林奶奶聊聊西家长东家短。
林奶奶自己倒是很中意简天,自家的大孙女性子稳重,主要还是家里长辈都好,不磋磨儿媳妇的婆婆少之又少。简家倒是不错的婆家,近几个月以来有意无意来谈起话头的人也不少,不过那些人林奶奶都看不上,不是父母有点问题就是自身好吃懒做,或者跟兄弟姊妹关系不好。
在屋里的两人说的融洽,简归和王氏也说开了,本来简归想着有简二娘,自己就不用再说了。但是二人说着话,简归这位心急的姑姑就开始说起了侄子和侄女,偶尔也说说自己的孩子,看到小宝也特别亲切,因为自己已经有了身子,五个多月了。
本来这次因着她有孩子了,简家和金家都不愿意她跑这一趟。但简归自己积极争取,主要是刚开始那段时间孕相不好,家里人都紧张。不过过了前三个月就稳定下来了,还特别馋嘴,也是给闷坏了,趁这次机会出来走走。
两人就聊孩子,其间还去了初秋她们的小屋子,里面热热闹闹的。简归也见到了大家口中赞不绝口的初秋小丫头,果然很灵动漂亮,也很有礼貌。给简归倒了的红糖水还有一些好克化的小零食。还要给同屋的小伙伴加水加零食,小小的身子忙个不停,可把简归给稀罕的。
两人也不能多留,吃过午饭就要起身赶路了。人好不容易来一趟,热情的林奶奶也给二人满满的回礼,看简归胃口好,但害怕她积食,就给装了一袋子山楂卷。
林奶奶她们送走二人后,王氏婆媳俩边收拾碗筷边说起刚才的事。王氏先开口道:“娘,简家的意思是想和咱家结亲,简天那孩子我们也见了不少次,他爹娘也是好的,听他姑姑说,简家都是好的,家庭也简单,一家五口,孩子除了简天还有一个十岁的女娃,我倒觉得是个不错的人家,娘你怎么看?”
林奶奶擦干手中的碗,说道:“我跟你意思差不多,那孩子赤诚单纯,就是怕是春丫头不愿意。”
听到此,王氏也想到了什么,不禁也发愁说道:“是啊,春丫头是个心性坚定的,我们家这半年才好起来,糕点店起了不少作用,春丫头可能也不太愿意这么早议亲或者嫁那么远。”
林奶奶也有点发愁,其实春丫头翻了年就十五了,刚好是议亲的年龄,“这事你晚上和柏海说说,不管怎样,我们也要早点给人回个信儿。”
王氏答应了,两人继续着这个话题。
过了几天,林初春就回家了。
晚上娘俩说着梯己话,王氏就把简家提亲的事给女儿说了。
初春虽然害羞但还是说道:“娘,我不想这么早就嫁出去,家里正是缺人的时候,弟弟妹妹也都还小。而且,娘,我,我也不想去那么远的地方。”
这些当娘的哪有不知道的,也心疼自己的女儿,还是语重心长的说道:“阿囡,咱家人都是明事理的,虽说亲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日子以后的日子都是你俩二人过的,所以我和你奶都是还要问你的想法,那简小子你也是见过的,相貌可以,人也善良伶俐,就是性子没那么稳重,这也说明家里条件好,孩子从小没吃什么苦。你要是不想这么早,我们可以先定下来。”
然后想到什么又说道:“池儿坡可能也要往外发展了,我听简天他姑说,村子就那么大,嫁娶前几辈都是村里内部消化的,虽然看着比我们这次村子和睦些,不过矛盾这几年也越来越多,好些人都想要外来的媳妇或者把自己女儿嫁出去,还要想到外面做生意的。”
在镇上待了几个月的初春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丫头片子,还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一点生意经,也接茬说道:“是啊,时间长了不和外界接触也不行。而且简叔和金叔他们这几年也经常外出,买一些村子的产出,总是要有一些支出和收入。其实池儿坡的好东西不好,不应该浪费了。”
王氏听说了,越听越开心,还有点乐呵,这丫头说话和秋丫头都快一个样了,听这遗憾的口气。
接着王氏也说出了让初春有点心动的话,“阿囡,我听着他姑的话音儿,简家是想在外面有做买卖的意思,虽说现在池儿坡的好多东西都会卖给我家,但是他们还是想在镇上租个铺子,这样也方便些,而且简家自家也想做生意,铺子就是给简天准备的,只不过还没有想好具体的,不过有这个想法就很不错了。”
这下初春真的犹豫了,虽然只见过简天几次,那会儿没这件事,只觉得跟自己的弟弟们一样,有点调皮还有点嘴馋,想着想着脸上不免带上自己都不曾察觉的傻笑。
王氏看女儿这副神情,觉得这事有眉目了。
第二天林奶奶以更长远的目光和过来人的经验,温柔又细细和初春讲了好久。
静静听着的初春觉得自己能投生在林家,真好。
晚上大家吃完饭,照例唠嗑的时候,林奶奶就说了这件事,虽说这事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但是像林柏河就是第一次知道,还很惊讶。不过这样的事,大多都是家里女眷操办相看的,他们的作用并不大。
像林老爷子和林柏海都是提前知晓并且赞同这件亲事的,大家又商量了一下,这就差不多定下了。
而在厢房大炕上的几个孩子也在嘻嘻哈哈的闹腾着,好不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