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草木繁茂,汉水之畔因得天独厚的水系环境,田野中禾苗长势喜人。
天然河流两岸,绿茵葱茏,鲜花怒放,野草疯长。
农田中的黄豆已经成熟,农人正在收割,几个孩童跟在已经收割的田野里捡豆荚豆粒,粮食珍贵,小小的孩童也知道尽力找寻粮食。
村子中间有一块空地,铺满晒得半干的还未摘下的黄豆枝,几个妇人在捶打豆杆,打下豆粒。
“朱大家,此物果真能行?”一个年轻人正在捣鼓手中的木杆,木杆上有一个宽阔的木板,青年扬起木杆拍下,地上的黄豆就从豆荚中裂开掉落。
农夫接过试了试“果然轻松多了,这比蹲着捶打省力。”
名为朱林得年轻人却并不满意,继续修改多次仍有些一筹莫展。
“也许你可以试试做一个转轴,木板会自动垂下翻动,这样就不用弯腰的也能击打豆荚脱粒”。
一个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不知何时出现在人群中,此时正温声细语。
朱林茅塞顿开“还请姑娘细细道来。”
木有枝爷爷奶奶是地道的农民,她幼年基本住在农村,直到父母在城里买房才跟父母去城里上初中。
老家是山区,因为地形限制无法机械种植,还保留传统的种植模式,因此木有枝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对农具有些印象。
大约是灵魂穿越强化了灵魂,她的记忆力变得特别好,小时候的事情还历历在目。木有枝回忆爷爷用来打豆子的连称(连冲,连锤),其外形就是一个竖杆,横出来一节,一个活轴上挂一个旗帜一样的竹板,因为是活轴能够旋转,竹板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击打豆荚,扬起的时候活轴转动,竹板会自动旋转翻转一面继续击打。人不用蹲下,也不用反复弯腰。因为借助重力的作用,也能节省捶打的力气。
朱林按照木有枝的指点很快改造出一个简易的连称,试了几下果然轻松便捷许多。众人喜不自胜,争相试用。
“朱某承蒙弟兄厚爱,添任神农堂堂主,今日多谢姑娘指点。还请容我做东款待一番。”
这少女正是木有枝,她入道宗四年,内力武功一日千里,剑法反而毫无长进。在两宗论战大会上崭露头角后,更是受到宗门前所未有的关注。她为了躲清净,终于搬回师父所在的幽篁谷。
北冥子指点她修行之后,更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对内力的掌控和领悟更进一步。但是剑法还是没有什么长进。
月前,北冥子考教一番,“你修天外剑,却是红尘心,你的心束缚了你的剑,你需自行领悟。且下山经历一番。”
又道“你既然心念红尘,就要了解红尘处事的礼仪规矩。红尘百家之中,儒宗荀子最是智慧通达,或许能解你红尘之惑,我修书一封,你去他门中修行一番。且,不只礼,无以交,不知诗,无以言。诗与礼是儒家招牌,你去那里学习一番。”
下山时,又在山门碰到凌云,他也要下山历练。两个狐朋狗友又开始结伴而行,一路从秦岭宛丘入楚地,今日途经汉水,木有枝几天未曾好好梳洗。实在耐不住,便入村借宿。如今朱林相邀,木有枝观他亲民和善欣然同意。
朝阳初升,阳光撒遍山峦。树叶摇曳着发出沙沙响声,清幽安静。山间小路曲折蜿蜒,树影婆娑,微风拂过树梢,树叶发出沙沙声。
“吱呀~~”伴着木门推开的声音,一群孩童嘻嘻哈哈跑了过来。
“摇光姐姐,再给我们讲故事吧!”
年长的少女阿苗递给木有枝一束柳枝编成的花环,花环上还插着不少应季的野花,看着十分漂亮可爱。
\"真好看。谢谢阿苗。\"木有枝揉了揉阿苗的头顶,笑着说,\"那你们想听什么故事。
\"\"我要听那个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到底喝到水了吗?”一个男孩好奇的问。“我想听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我要听魔豆,嗖~长得最高最大的豆藤。”
几个小孩子七嘴八舌的嚷嚷。
木有枝笑道\"那你们先排队,排到最前面的最先听。”
几个孩子瞬间挤一团,木有枝连忙道“不许撕扯,你是最前面的你想听什么故事。”木有枝指着最靠近的孩子说。
\"我?我先来?!\"一个皮肤黝黑,穿着破旧衣裳背篓明显刚从田地回来的男孩受宠若惊 \"我,我要听乌鸦喝水,姐姐还没讲乌鸦到底有没有喝到水呢!”
木有枝道“瓶底的水太浅,乌鸦喝不到。于是它想了一个办法,乌鸦衔起石子放入水中,石子填满了瓶底,水漫上来了,乌鸦最后就喝到了水。”
“哇,乌鸦好聪明!”孩子们纷纷鼓掌。
“我觉得这个乌鸦很笨呀。”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木有枝回头一看正是一副短打装扮的凌云。
“你不去帮忙搬东西,来这里掺和什么?”
“我早搬完了。你还有闲情逸致跟孩子们玩闹。你的图样画完了吗?”
“喏,给你。”木有枝递过一卷竹简。
“你为什么说乌鸦笨?”一旁听故事的男孩不同意了,拉着凌云的衣角问。
“有那功夫衔石子让水涨起来,它怎么不飞远点,重新找水。”
“那必然是附近没有水,才需要这么做。”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是来院中取水的朱林。
“正是如此!要你这样追根究底,还听什么故事!”木有枝横了凌云一眼,“偏你会裹乱。一个故事也要跟我唱反调。”
凌云哈哈哈傻笑,也不回答,被朱林拉走了。
没了碍事的,木有枝接着给孩子们讲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传闻上古时期,人们靠捕猎采摘为生,像动物一样逐水草而居。但是仍然经常挨饿。神农见此忧心不已,尝百草找出了五种可以吃的食物。又有人吃五谷杂粮肉体凡胎常常生病,神农尝百草找到许多解毒治病的草药我。相传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一日遇到七十二种毒药,吃一种名为荼的植物解了毒。”
“哇!好厉害。”孩子们听得两眼放光,“我们农家就是信仰神农大神,立志农事,令百姓无饥寒之迫。”其中一个女孩昂着小脖子骄傲极了,她身边还有一位一般大小的男孩,脸上也是与有荣焉。
木有枝记得这是一对双胞胎,是朱林的同胞弟妹。“那你们很了不起,你哥哥制作的农具帮助了很多人。”
“我以后也要加入农家。”
“你这么瘦小什么都不会,农家才不要你呢。”朱薇不屑道。“我吃饱了就有力气,长大了就有力气了。”
眼见小男孩都要哭了,木有枝赶紧打岔“我的故事还没讲完呢,你们还听不听。”
“听!”小男孩立即破涕为笑。
上古时代的食物五谷在后世基本沦为边角料。木有枝想有心想多讲些,奈何自己对当代的农作物了解甚少,未免孩子们失望,只能瞎编“其实,加入农家不一定要有力气,神农也只是凡人,他最后因为尝百草而中毒身亡。但是他的意志一直流传下来,才有了今日的农家。所以,有智慧有信念才是最重要的。”
木有枝希望这世界的农家能够做点利于农业的实事,而不是逞凶斗狠争权夺利。“我认为能够继承神农的意志,利于农事,让百姓免于饥馑的人才能算的上一名合格的农家弟子。譬如,寻找更多可以吃的植物,寻找让人保暖的植物,识别药性,找到更多治病的药材,让现有的五谷更高产才是农家弟子应该做的事情。”
“说的好!”一个爽朗的声音响起,朱林托着一些竹简,边走边道“摇光姑娘尚且能明白农家的根基所在,可叹有些人身为农家弟子只知道好勇斗狠,如今世风日下,农家的精髓早就遗失了,只剩下一群目光短浅争权夺利的莽夫。”
说道此处他不免心痛,他父亲武功高强又擅长农事,是上一任农家首领侠魁,他虽然擅农事,却因年轻武功不能服众。如今,若非他父亲余荫尚存,又有一些忠义之士,只怕他的位置坐不稳。只他如今怀璧其罪,骑虎难下,当真为难。如今那些人早就蠢蠢欲动,也不知能否保全一双弟妹。
“朱大家怎么有空过来。”早在朱林进门时,朱薇和朱同胞弟弟朱乔早就伙同孩子们一哄而散,看来朱林这个兄长积威甚重。
“姑娘的图纸尚有一些不明之处。”朱林拿出竹简。这是木有枝凭借记忆所画的一种给食物分离碎屑的工具。形似水牛,牛背的大斗填入稻谷等粮食,里面有一个风车,摇动外面的手柄,就能借助风力吹走稻谷种的草屑秕谷,饱满干净的稻谷会从牛肚子掉入下方的竹筐。
木有枝指点了几处关窍,朱林茅塞顿开。朱林对木有枝农业相关的知识十分惊叹,极力邀请木有枝加入农家,木有枝虽然婉拒了他的邀请,却同意在此多作盘旋,跟他一起探讨利于农业的工具。朱林自然是喜不自胜,对木有枝更是事事俱全妥帖周到。
天然河流两岸,绿茵葱茏,鲜花怒放,野草疯长。
农田中的黄豆已经成熟,农人正在收割,几个孩童跟在已经收割的田野里捡豆荚豆粒,粮食珍贵,小小的孩童也知道尽力找寻粮食。
村子中间有一块空地,铺满晒得半干的还未摘下的黄豆枝,几个妇人在捶打豆杆,打下豆粒。
“朱大家,此物果真能行?”一个年轻人正在捣鼓手中的木杆,木杆上有一个宽阔的木板,青年扬起木杆拍下,地上的黄豆就从豆荚中裂开掉落。
农夫接过试了试“果然轻松多了,这比蹲着捶打省力。”
名为朱林得年轻人却并不满意,继续修改多次仍有些一筹莫展。
“也许你可以试试做一个转轴,木板会自动垂下翻动,这样就不用弯腰的也能击打豆荚脱粒”。
一个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不知何时出现在人群中,此时正温声细语。
朱林茅塞顿开“还请姑娘细细道来。”
木有枝爷爷奶奶是地道的农民,她幼年基本住在农村,直到父母在城里买房才跟父母去城里上初中。
老家是山区,因为地形限制无法机械种植,还保留传统的种植模式,因此木有枝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对农具有些印象。
大约是灵魂穿越强化了灵魂,她的记忆力变得特别好,小时候的事情还历历在目。木有枝回忆爷爷用来打豆子的连称(连冲,连锤),其外形就是一个竖杆,横出来一节,一个活轴上挂一个旗帜一样的竹板,因为是活轴能够旋转,竹板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击打豆荚,扬起的时候活轴转动,竹板会自动旋转翻转一面继续击打。人不用蹲下,也不用反复弯腰。因为借助重力的作用,也能节省捶打的力气。
朱林按照木有枝的指点很快改造出一个简易的连称,试了几下果然轻松便捷许多。众人喜不自胜,争相试用。
“朱某承蒙弟兄厚爱,添任神农堂堂主,今日多谢姑娘指点。还请容我做东款待一番。”
这少女正是木有枝,她入道宗四年,内力武功一日千里,剑法反而毫无长进。在两宗论战大会上崭露头角后,更是受到宗门前所未有的关注。她为了躲清净,终于搬回师父所在的幽篁谷。
北冥子指点她修行之后,更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对内力的掌控和领悟更进一步。但是剑法还是没有什么长进。
月前,北冥子考教一番,“你修天外剑,却是红尘心,你的心束缚了你的剑,你需自行领悟。且下山经历一番。”
又道“你既然心念红尘,就要了解红尘处事的礼仪规矩。红尘百家之中,儒宗荀子最是智慧通达,或许能解你红尘之惑,我修书一封,你去他门中修行一番。且,不只礼,无以交,不知诗,无以言。诗与礼是儒家招牌,你去那里学习一番。”
下山时,又在山门碰到凌云,他也要下山历练。两个狐朋狗友又开始结伴而行,一路从秦岭宛丘入楚地,今日途经汉水,木有枝几天未曾好好梳洗。实在耐不住,便入村借宿。如今朱林相邀,木有枝观他亲民和善欣然同意。
朝阳初升,阳光撒遍山峦。树叶摇曳着发出沙沙响声,清幽安静。山间小路曲折蜿蜒,树影婆娑,微风拂过树梢,树叶发出沙沙声。
“吱呀~~”伴着木门推开的声音,一群孩童嘻嘻哈哈跑了过来。
“摇光姐姐,再给我们讲故事吧!”
年长的少女阿苗递给木有枝一束柳枝编成的花环,花环上还插着不少应季的野花,看着十分漂亮可爱。
\"真好看。谢谢阿苗。\"木有枝揉了揉阿苗的头顶,笑着说,\"那你们想听什么故事。
\"\"我要听那个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到底喝到水了吗?”一个男孩好奇的问。“我想听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我要听魔豆,嗖~长得最高最大的豆藤。”
几个小孩子七嘴八舌的嚷嚷。
木有枝笑道\"那你们先排队,排到最前面的最先听。”
几个孩子瞬间挤一团,木有枝连忙道“不许撕扯,你是最前面的你想听什么故事。”木有枝指着最靠近的孩子说。
\"我?我先来?!\"一个皮肤黝黑,穿着破旧衣裳背篓明显刚从田地回来的男孩受宠若惊 \"我,我要听乌鸦喝水,姐姐还没讲乌鸦到底有没有喝到水呢!”
木有枝道“瓶底的水太浅,乌鸦喝不到。于是它想了一个办法,乌鸦衔起石子放入水中,石子填满了瓶底,水漫上来了,乌鸦最后就喝到了水。”
“哇,乌鸦好聪明!”孩子们纷纷鼓掌。
“我觉得这个乌鸦很笨呀。”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木有枝回头一看正是一副短打装扮的凌云。
“你不去帮忙搬东西,来这里掺和什么?”
“我早搬完了。你还有闲情逸致跟孩子们玩闹。你的图样画完了吗?”
“喏,给你。”木有枝递过一卷竹简。
“你为什么说乌鸦笨?”一旁听故事的男孩不同意了,拉着凌云的衣角问。
“有那功夫衔石子让水涨起来,它怎么不飞远点,重新找水。”
“那必然是附近没有水,才需要这么做。”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是来院中取水的朱林。
“正是如此!要你这样追根究底,还听什么故事!”木有枝横了凌云一眼,“偏你会裹乱。一个故事也要跟我唱反调。”
凌云哈哈哈傻笑,也不回答,被朱林拉走了。
没了碍事的,木有枝接着给孩子们讲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传闻上古时期,人们靠捕猎采摘为生,像动物一样逐水草而居。但是仍然经常挨饿。神农见此忧心不已,尝百草找出了五种可以吃的食物。又有人吃五谷杂粮肉体凡胎常常生病,神农尝百草找到许多解毒治病的草药我。相传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一日遇到七十二种毒药,吃一种名为荼的植物解了毒。”
“哇!好厉害。”孩子们听得两眼放光,“我们农家就是信仰神农大神,立志农事,令百姓无饥寒之迫。”其中一个女孩昂着小脖子骄傲极了,她身边还有一位一般大小的男孩,脸上也是与有荣焉。
木有枝记得这是一对双胞胎,是朱林的同胞弟妹。“那你们很了不起,你哥哥制作的农具帮助了很多人。”
“我以后也要加入农家。”
“你这么瘦小什么都不会,农家才不要你呢。”朱薇不屑道。“我吃饱了就有力气,长大了就有力气了。”
眼见小男孩都要哭了,木有枝赶紧打岔“我的故事还没讲完呢,你们还听不听。”
“听!”小男孩立即破涕为笑。
上古时代的食物五谷在后世基本沦为边角料。木有枝想有心想多讲些,奈何自己对当代的农作物了解甚少,未免孩子们失望,只能瞎编“其实,加入农家不一定要有力气,神农也只是凡人,他最后因为尝百草而中毒身亡。但是他的意志一直流传下来,才有了今日的农家。所以,有智慧有信念才是最重要的。”
木有枝希望这世界的农家能够做点利于农业的实事,而不是逞凶斗狠争权夺利。“我认为能够继承神农的意志,利于农事,让百姓免于饥馑的人才能算的上一名合格的农家弟子。譬如,寻找更多可以吃的植物,寻找让人保暖的植物,识别药性,找到更多治病的药材,让现有的五谷更高产才是农家弟子应该做的事情。”
“说的好!”一个爽朗的声音响起,朱林托着一些竹简,边走边道“摇光姑娘尚且能明白农家的根基所在,可叹有些人身为农家弟子只知道好勇斗狠,如今世风日下,农家的精髓早就遗失了,只剩下一群目光短浅争权夺利的莽夫。”
说道此处他不免心痛,他父亲武功高强又擅长农事,是上一任农家首领侠魁,他虽然擅农事,却因年轻武功不能服众。如今,若非他父亲余荫尚存,又有一些忠义之士,只怕他的位置坐不稳。只他如今怀璧其罪,骑虎难下,当真为难。如今那些人早就蠢蠢欲动,也不知能否保全一双弟妹。
“朱大家怎么有空过来。”早在朱林进门时,朱薇和朱同胞弟弟朱乔早就伙同孩子们一哄而散,看来朱林这个兄长积威甚重。
“姑娘的图纸尚有一些不明之处。”朱林拿出竹简。这是木有枝凭借记忆所画的一种给食物分离碎屑的工具。形似水牛,牛背的大斗填入稻谷等粮食,里面有一个风车,摇动外面的手柄,就能借助风力吹走稻谷种的草屑秕谷,饱满干净的稻谷会从牛肚子掉入下方的竹筐。
木有枝指点了几处关窍,朱林茅塞顿开。朱林对木有枝农业相关的知识十分惊叹,极力邀请木有枝加入农家,木有枝虽然婉拒了他的邀请,却同意在此多作盘旋,跟他一起探讨利于农业的工具。朱林自然是喜不自胜,对木有枝更是事事俱全妥帖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