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空闲,就在家准备毕业论文的Alina,收到小林转发的一条鬼畜短视频。
配合国标舞的音乐,视频画面被一分为二,左边是自己在综艺花絮里,拿着叉子糕点的特写镜头,右边可能是国标舞比赛中截取的舞蹈动作,两边刚好同步卡点,叉子糕点的比比划划和女舞者利落的踢腿、甩腿,形成一个奇妙的对比。
小林还企图说服她,亲自穿上舞鞋,合拍一个新的对比版本,这样能把一时的传播热点,最大化的引流到艺人Alina的标签下。
Alina还不太适应这种蹭“自己”热点的炒作方式,婉拒了。
当天晚上,原本正常的宣传风向就画风突转。
其他明星的粉丝团,开始在Alina的工作账号下,发一些阴阳怪气的评论,嘲讽她是连综艺都上不了的“资源咖”。
细说起来,还是先导片惹出来的浪花。前面的游戏内容都没什么问题,但签发长期续约文书的环节,激怒了旭坤的粉丝。
因为他也是固定主持人之一,但是要规避服装同类的品牌宣传,所以没有参加先导片的录制,六缺一的情况下,节目组只发出了五份续约意向书,没有提起他,被粉丝认定是厚此薄彼、区别对待。
首先沦陷的就是节目官方账号,大量怒气冲冲的粉丝评论,淹没了第十五季节目、即将播出的宣传内容。
激动的旭坤粉喊着,不道歉就集体抵制综艺!
没想到一向“气短的节目组”竟然“装死不回应”,越发挑动了粉丝的神经。
于是她们转而在其他五位主持人的账号下、开始喊话,要求常驻主持团“共同进退、不能助长看人下菜碟的不良风气”。
尤其是在节目里,经常和主持人、嘉宾都“称兄道弟”的恺恺,被中伤的最难听。
说他平时各种哥俩好,关键时刻,连少了一个主持人,提都不提一句,虚情假意、令人心寒。
接下来,粉丝泄愤的目标,就转向了服装品牌特邀嘉宾Alina。
她显然也要负连带责任,本身就是因为她代言的轻运动服饰品牌,赞助了节目,和旭坤身上的轻奢潮牌代言有品类冲突,才引发的后续安排问题。
旭坤的站姐也声称,先导片拍摄那天,艺人根本没有其他行程通告,就是品牌代言冲突,不得不避让。
虽然主要的责任,是节目组“不做人”,但你要是不利用资源上综艺,这账也赖不到你头上。不撕你撕谁!
本来这事,在闹出更大动静之前,Alina都未必会察觉,工作账号都在小林手上统一管理呢,她也没有经常上去看看的习惯。
是有粉丝,摸到了她的半公开个人小号上,让她滚出来面对,不许当鸵鸟。这才引起了正主的注意。
于是Alina就去查收消息了,原来她的工作账号评论区,正在进行一场粉丝攻防大战。
攻方集中的抨击点,主要就是“资源咖”这一条!
展开来,还可以搭配“不要脸”、“糊得很”等其他话术,总之,可能是对方粉丝对她的情况也不够熟悉,反正没有找到其他可以攻击的论点,呈现小女孩撒泼吵架的发言状态。
另一边呢,Alina自己的粉丝,显然原本并没有任何组织性,一开始被突如其来的骂战打蒙了。
等有人去了解了事发经过,“科普”出来了之后,有的好感粉丝、并不想被拖入这样无意义的“口水仗”,自然也有人看不下去,开始零星反击。
Alina注意到,有一个ID叫“姐姐别用脸杀我”的粉丝,战斗力相当诡谲。
——挨个在 “资源咖,不要脸”,的攻击性评论之下回复:我们仙女姐姐长得这么好看,怎么可能不要脸,必须要!
——在“靠资源,还是糊成锅巴”的下面,则回复:吃起来香,馋哭你!
诸如此类,倒是看得人忍俊不禁。
所以说,吵架不要陷入自证陷阱,真是至理名言!
她转头就收到了小林的信息,说品牌和团队都知晓了,这种程度并没有多严重,明天琳姐会和你打电话说明,不值得动怒,更不要耽误休息。
Alina一看,就觉得发消息的语气,应该出自周琳,心想比这更加严重的“媒体封杀”她都经历过,小粉丝打嘴仗有什么好动怒的。
照样吃、照样睡,到了第二天中午,经纪人周琳果然打来电话。
主要是节目组和当事艺人之间做了沟通,会在第一集节目的最后,补拍上给他发放续约文书的环节,其他主持人和嘉宾共同作为“见证人”,节目方也会出一个道歉声明,说流程欠考虑,以后会吸取教训。
当事艺人再安抚一下,不满的粉丝应该就能消停了。
——“不过,事情的处理、还要再等几天,到首集播出的前一天,才会发出这个声明。这两天恐怕还会有过激的粉丝,在评论区蹦跶,你不要介意就好。” 周琳的话,明显另有含义。
——Alina难得为此事动了动脑镜,“这样是为了,给首播节目,炒热度?”
——“肯定有这个考虑,但也不完全是。M&J的品牌方,也找过我了,他们希望让这个争端,再发酵几天。”
Alina在思考这里面的利益博弈,周琳干脆也不卖关子,“一边是轻奢潮牌,均价破千,一边是轻运动服装,主打功能舒适性,不算粉丝,只考虑被热闹吸引来的路人,是买一件潮牌的概率大,还是发现自己需要一件功能运动服的概率更大?况且先导片里,嘉宾们可全都穿着M&J的衣服。”
如果出于商业考量,品牌想要延续眼下的“热闹”、就不难理解了。
“那如果粉丝群出现情绪反噬呢?” Alina问。
周琳沉默了一下,“所以节目组最终会道歉的,也会让粉丝觉得,他们为艺人争取到了公正的待遇。目前看来,两个服装品牌都有获利,最起码曝光度会更高,如果粉丝发起集体竞购的话,也能带起更多销量。”
Alina听出了画外音,经纪人是在暗示她,以后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团队和品牌选择的应对方式,也会像这次一样,以关键利益方,是否受益为衡量标准。
——“小林那边,一直持续在观察咱们的粉丝反应,核心粉的凝聚力倒是有点被激发出来了,之前几乎是没有任何自发组织的,现在有一两个ID,已经在号召,要私下建立群组了。” 周琳继续说明,团队并不是选择放任不管,而是判定事态有利、且可控,隔着电话,她有点摸不准艺人的情绪反应。
这也很合理,喜欢的艺人受委屈了,本身就很容易激发“护短”情绪,对方挑起骂战的那些粉丝,归根结底,不也是一样的心态吗?
Alina想起了那个ID叫“姐姐什么的”粉丝,如果是她,发现艺人背后的团队,并不为莫名受攻击而气恼,反而更关心品牌金主能不能获利、节目首播收视会不会冲高,还会心甘情愿的、耗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去应对被类似情绪“驱使”的骂战吗?
Alina自己没有追过星,这个问题,注定没有答案了。
也许,这就是运动员Alina,隐隐对娱乐圈有所排斥的根源,她知道这是个纯粹的名利场。
名和利,各有运行规则。
收起自己发散的思绪,周琳还在等她的回复,她不欣赏这件事情的走向,但也不至于不能理解其中的商业逻辑。
遂告诉经纪人,她弄清楚了,不会自己跳出来,争着做粉丝的靶子,哦,现在已经是一部分靶子了。
——“Alina!”对待目前为止、配合度高、工作让人放心的艺人,周琳还没有用过这么认真的语气,“你现在是快速上升期,对方是人气一线的男偶像,他的粉丝越冲着你来,越能带动你的知名度。这个道理,我不信你想不明白。”
明白,那就冷处理,静观其变吧。
——————————
洗了三遍,才挽救了额前碎发的郭京墨,正在二环的胡同里穿行。
拿着一个好不容易打听到的地址,凭借儿时去大杂院里看爷爷奶奶的记忆,七拐八歪地核对着路线和门牌号。
万一今天二叔不在家里,他就白跑一趟了。
终于,门牌号对上了,朱红色院门没有关,小小的一个门廊,堆了一半的杂物。
郭京墨没找到门铃之类的东西,想来也不适合安装在胡同岔路里,眼前也没有行人或邻居,只好探头探脑地走进了院子。
看着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正房三间,院子里搭了顶棚,葡萄藤架子看着有年头了,下面摆着乘凉的小茶桌和躺椅。
吱呀一声,老旧的木门开合,走出来一位头发略有点花白的大叔,郭京墨客气地询问,“哎哟,劳驾,向您打听一个人”
话还没说完,大叔手上的大蒲扇就掉到了地上,声音颤颤巍巍,透露着不敢置信,“你是郭奕,的儿子吧?”
能被人一眼认出来,自然是因为,其一,自从郭京墨成年,和郭老爹年轻时候越来越像了,其二,这位大叔,是郭老爹的亲兄弟,郭京墨他亲叔叔,郭樊。
郭二叔,早年干过不少不靠谱的事情,大奸大恶算不上,正经胡同里,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的街头闲散青年,俗称也叫“街溜子”。
多的就不说了,当年要不是他拉着亲哥,为朋友两肋插刀做贷款担保,两家人也不至于这么多年,没有往来过。
——“当初,是真不知道那孙子没安好心,要不然,我能坑了自己亲大哥。” 郭二叔扒拉着胡同口熟食店买来的下饭菜,手起刀落,切成等宽的小段。
另一边,正在冲洗碗筷的郭京墨,自然地接话,“那您自己担保呗,干嘛让我爸签字啊。”
——“哎!”郭二叔重重叹气,“怨我!大专辍学之后,也没有固定工作,人家不认我的签字,不然,真坑不着你爸,也不能拖累你父母辞了铁饭碗,下海找钱。”
装盘,上菜。
郭京墨也拿着碗筷去了餐桌旁,摆放好,继续接话,“要是您当时,已经下定决心,要担这个保了,那估计结局,差别不大。”
——“怎么说?” 郭二叔皱眉。
——郭京墨盛好一碗面条,浇上热卤子,递过去,“您掉沟里了,我爸不一样要去挣钱,最多我妈守着家里,那还不如让我妈去挣钱呢,还能早点还清。”
——“噗嗤!” 郭二叔听出了话外音,就是暗戳戳说他爹、并不是家里会挣钱的那个呗,“诶,你父母,在家说过我的坏话吗?” 历史问题交代清楚了,二叔的老顽童本性浮现。
——郭京墨给自己的面条,少少加了一点卤子,老北京口重,他吃多了“白人饭”,已经有点不习惯了,“说了您别难过,真没有。要是他们老提您的事,我还能多知道点,不至于绕着圈打听。”
郭二叔在心里,又重重地叹了口气,两边一起还清欠债后,倒是又好好来往了一阵子,那时候他还经常去哥嫂家、抱过这小子呢。
但是后来,他咬紧了牙关、非要卖旧宅分家,好拿现钱给相声社团开工资,大哥就被气狠了吧。
——“多吃点,那家卤货地道呢。吃完了,咱爷俩再好好说道,你要找个什么地方的戏园子来着?”
配合国标舞的音乐,视频画面被一分为二,左边是自己在综艺花絮里,拿着叉子糕点的特写镜头,右边可能是国标舞比赛中截取的舞蹈动作,两边刚好同步卡点,叉子糕点的比比划划和女舞者利落的踢腿、甩腿,形成一个奇妙的对比。
小林还企图说服她,亲自穿上舞鞋,合拍一个新的对比版本,这样能把一时的传播热点,最大化的引流到艺人Alina的标签下。
Alina还不太适应这种蹭“自己”热点的炒作方式,婉拒了。
当天晚上,原本正常的宣传风向就画风突转。
其他明星的粉丝团,开始在Alina的工作账号下,发一些阴阳怪气的评论,嘲讽她是连综艺都上不了的“资源咖”。
细说起来,还是先导片惹出来的浪花。前面的游戏内容都没什么问题,但签发长期续约文书的环节,激怒了旭坤的粉丝。
因为他也是固定主持人之一,但是要规避服装同类的品牌宣传,所以没有参加先导片的录制,六缺一的情况下,节目组只发出了五份续约意向书,没有提起他,被粉丝认定是厚此薄彼、区别对待。
首先沦陷的就是节目官方账号,大量怒气冲冲的粉丝评论,淹没了第十五季节目、即将播出的宣传内容。
激动的旭坤粉喊着,不道歉就集体抵制综艺!
没想到一向“气短的节目组”竟然“装死不回应”,越发挑动了粉丝的神经。
于是她们转而在其他五位主持人的账号下、开始喊话,要求常驻主持团“共同进退、不能助长看人下菜碟的不良风气”。
尤其是在节目里,经常和主持人、嘉宾都“称兄道弟”的恺恺,被中伤的最难听。
说他平时各种哥俩好,关键时刻,连少了一个主持人,提都不提一句,虚情假意、令人心寒。
接下来,粉丝泄愤的目标,就转向了服装品牌特邀嘉宾Alina。
她显然也要负连带责任,本身就是因为她代言的轻运动服饰品牌,赞助了节目,和旭坤身上的轻奢潮牌代言有品类冲突,才引发的后续安排问题。
旭坤的站姐也声称,先导片拍摄那天,艺人根本没有其他行程通告,就是品牌代言冲突,不得不避让。
虽然主要的责任,是节目组“不做人”,但你要是不利用资源上综艺,这账也赖不到你头上。不撕你撕谁!
本来这事,在闹出更大动静之前,Alina都未必会察觉,工作账号都在小林手上统一管理呢,她也没有经常上去看看的习惯。
是有粉丝,摸到了她的半公开个人小号上,让她滚出来面对,不许当鸵鸟。这才引起了正主的注意。
于是Alina就去查收消息了,原来她的工作账号评论区,正在进行一场粉丝攻防大战。
攻方集中的抨击点,主要就是“资源咖”这一条!
展开来,还可以搭配“不要脸”、“糊得很”等其他话术,总之,可能是对方粉丝对她的情况也不够熟悉,反正没有找到其他可以攻击的论点,呈现小女孩撒泼吵架的发言状态。
另一边呢,Alina自己的粉丝,显然原本并没有任何组织性,一开始被突如其来的骂战打蒙了。
等有人去了解了事发经过,“科普”出来了之后,有的好感粉丝、并不想被拖入这样无意义的“口水仗”,自然也有人看不下去,开始零星反击。
Alina注意到,有一个ID叫“姐姐别用脸杀我”的粉丝,战斗力相当诡谲。
——挨个在 “资源咖,不要脸”,的攻击性评论之下回复:我们仙女姐姐长得这么好看,怎么可能不要脸,必须要!
——在“靠资源,还是糊成锅巴”的下面,则回复:吃起来香,馋哭你!
诸如此类,倒是看得人忍俊不禁。
所以说,吵架不要陷入自证陷阱,真是至理名言!
她转头就收到了小林的信息,说品牌和团队都知晓了,这种程度并没有多严重,明天琳姐会和你打电话说明,不值得动怒,更不要耽误休息。
Alina一看,就觉得发消息的语气,应该出自周琳,心想比这更加严重的“媒体封杀”她都经历过,小粉丝打嘴仗有什么好动怒的。
照样吃、照样睡,到了第二天中午,经纪人周琳果然打来电话。
主要是节目组和当事艺人之间做了沟通,会在第一集节目的最后,补拍上给他发放续约文书的环节,其他主持人和嘉宾共同作为“见证人”,节目方也会出一个道歉声明,说流程欠考虑,以后会吸取教训。
当事艺人再安抚一下,不满的粉丝应该就能消停了。
——“不过,事情的处理、还要再等几天,到首集播出的前一天,才会发出这个声明。这两天恐怕还会有过激的粉丝,在评论区蹦跶,你不要介意就好。” 周琳的话,明显另有含义。
——Alina难得为此事动了动脑镜,“这样是为了,给首播节目,炒热度?”
——“肯定有这个考虑,但也不完全是。M&J的品牌方,也找过我了,他们希望让这个争端,再发酵几天。”
Alina在思考这里面的利益博弈,周琳干脆也不卖关子,“一边是轻奢潮牌,均价破千,一边是轻运动服装,主打功能舒适性,不算粉丝,只考虑被热闹吸引来的路人,是买一件潮牌的概率大,还是发现自己需要一件功能运动服的概率更大?况且先导片里,嘉宾们可全都穿着M&J的衣服。”
如果出于商业考量,品牌想要延续眼下的“热闹”、就不难理解了。
“那如果粉丝群出现情绪反噬呢?” Alina问。
周琳沉默了一下,“所以节目组最终会道歉的,也会让粉丝觉得,他们为艺人争取到了公正的待遇。目前看来,两个服装品牌都有获利,最起码曝光度会更高,如果粉丝发起集体竞购的话,也能带起更多销量。”
Alina听出了画外音,经纪人是在暗示她,以后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团队和品牌选择的应对方式,也会像这次一样,以关键利益方,是否受益为衡量标准。
——“小林那边,一直持续在观察咱们的粉丝反应,核心粉的凝聚力倒是有点被激发出来了,之前几乎是没有任何自发组织的,现在有一两个ID,已经在号召,要私下建立群组了。” 周琳继续说明,团队并不是选择放任不管,而是判定事态有利、且可控,隔着电话,她有点摸不准艺人的情绪反应。
这也很合理,喜欢的艺人受委屈了,本身就很容易激发“护短”情绪,对方挑起骂战的那些粉丝,归根结底,不也是一样的心态吗?
Alina想起了那个ID叫“姐姐什么的”粉丝,如果是她,发现艺人背后的团队,并不为莫名受攻击而气恼,反而更关心品牌金主能不能获利、节目首播收视会不会冲高,还会心甘情愿的、耗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去应对被类似情绪“驱使”的骂战吗?
Alina自己没有追过星,这个问题,注定没有答案了。
也许,这就是运动员Alina,隐隐对娱乐圈有所排斥的根源,她知道这是个纯粹的名利场。
名和利,各有运行规则。
收起自己发散的思绪,周琳还在等她的回复,她不欣赏这件事情的走向,但也不至于不能理解其中的商业逻辑。
遂告诉经纪人,她弄清楚了,不会自己跳出来,争着做粉丝的靶子,哦,现在已经是一部分靶子了。
——“Alina!”对待目前为止、配合度高、工作让人放心的艺人,周琳还没有用过这么认真的语气,“你现在是快速上升期,对方是人气一线的男偶像,他的粉丝越冲着你来,越能带动你的知名度。这个道理,我不信你想不明白。”
明白,那就冷处理,静观其变吧。
——————————
洗了三遍,才挽救了额前碎发的郭京墨,正在二环的胡同里穿行。
拿着一个好不容易打听到的地址,凭借儿时去大杂院里看爷爷奶奶的记忆,七拐八歪地核对着路线和门牌号。
万一今天二叔不在家里,他就白跑一趟了。
终于,门牌号对上了,朱红色院门没有关,小小的一个门廊,堆了一半的杂物。
郭京墨没找到门铃之类的东西,想来也不适合安装在胡同岔路里,眼前也没有行人或邻居,只好探头探脑地走进了院子。
看着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正房三间,院子里搭了顶棚,葡萄藤架子看着有年头了,下面摆着乘凉的小茶桌和躺椅。
吱呀一声,老旧的木门开合,走出来一位头发略有点花白的大叔,郭京墨客气地询问,“哎哟,劳驾,向您打听一个人”
话还没说完,大叔手上的大蒲扇就掉到了地上,声音颤颤巍巍,透露着不敢置信,“你是郭奕,的儿子吧?”
能被人一眼认出来,自然是因为,其一,自从郭京墨成年,和郭老爹年轻时候越来越像了,其二,这位大叔,是郭老爹的亲兄弟,郭京墨他亲叔叔,郭樊。
郭二叔,早年干过不少不靠谱的事情,大奸大恶算不上,正经胡同里,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的街头闲散青年,俗称也叫“街溜子”。
多的就不说了,当年要不是他拉着亲哥,为朋友两肋插刀做贷款担保,两家人也不至于这么多年,没有往来过。
——“当初,是真不知道那孙子没安好心,要不然,我能坑了自己亲大哥。” 郭二叔扒拉着胡同口熟食店买来的下饭菜,手起刀落,切成等宽的小段。
另一边,正在冲洗碗筷的郭京墨,自然地接话,“那您自己担保呗,干嘛让我爸签字啊。”
——“哎!”郭二叔重重叹气,“怨我!大专辍学之后,也没有固定工作,人家不认我的签字,不然,真坑不着你爸,也不能拖累你父母辞了铁饭碗,下海找钱。”
装盘,上菜。
郭京墨也拿着碗筷去了餐桌旁,摆放好,继续接话,“要是您当时,已经下定决心,要担这个保了,那估计结局,差别不大。”
——“怎么说?” 郭二叔皱眉。
——郭京墨盛好一碗面条,浇上热卤子,递过去,“您掉沟里了,我爸不一样要去挣钱,最多我妈守着家里,那还不如让我妈去挣钱呢,还能早点还清。”
——“噗嗤!” 郭二叔听出了话外音,就是暗戳戳说他爹、并不是家里会挣钱的那个呗,“诶,你父母,在家说过我的坏话吗?” 历史问题交代清楚了,二叔的老顽童本性浮现。
——郭京墨给自己的面条,少少加了一点卤子,老北京口重,他吃多了“白人饭”,已经有点不习惯了,“说了您别难过,真没有。要是他们老提您的事,我还能多知道点,不至于绕着圈打听。”
郭二叔在心里,又重重地叹了口气,两边一起还清欠债后,倒是又好好来往了一阵子,那时候他还经常去哥嫂家、抱过这小子呢。
但是后来,他咬紧了牙关、非要卖旧宅分家,好拿现钱给相声社团开工资,大哥就被气狠了吧。
——“多吃点,那家卤货地道呢。吃完了,咱爷俩再好好说道,你要找个什么地方的戏园子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