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的保姆车上,小林努力压抑自己想要发问的天性,身为团队助理、怎么可以八卦艺人的恋爱动向呢,不可以、不可以!
最多只能偷偷的嗑糖,偷偷!
其实上一次去片场,她就察觉了,就算是安排来对接艺人的实习导演,也不用细心照顾到这种程度吧。还特意买了奶茶,拉着小林一起给剧组“姐姐团”们送温暖,怕不是在为Lina姐进组之后的工作环境铺路。
郭未来导演,有心了。
不过他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呢,小林满脑子搜刮有关这对“CP”的细节。
——机场这个暗示,她听到了。那么是她没有跟随,在冰舞巡演后、分批回国的时候!
小林板板手指头,好家伙,动作够快的呀,这才个把月时间,就敢公开告白啦!不是,是公开在粉丝眼皮底下,悄悄地告白了。
看不出来啊,郭公子还是推动暧昧节奏的高手?
探起上半身,小林从后视镜里,偷打量艺人的表情。
郭京墨觉得自己的“明示”,应该被接收到了吧!
他把自己接下来的行程、捋了一遍,电影开拍后是不可能擅自离岗的,也只能等拍摄后期了。
回程的路上,下了北京第一场秋雨,隔着车窗感受雨丝的冰凉,此刻的Alina,什么也没有想,只是放空着思绪。
她渐渐找回了封闭训练的竞技状态,专注自身,尽最大努力,不预设结果,接受一切发生的可能性,不论对事情、或者对人。
——“Lina姐,” 小林小声的招呼她,递过手机,“你看一下粉丝群里的讨论呢。”
还是“月子餐”这个话题,敏锐的粉丝没有放过这个疑点,正在群里激烈的辩论,到底有没有隐藏含义。
——Alina想了想,“等回到公寓,你去把我厨房里的外卖单拍照上传,和粉丝们解释一下吧。就是轻烹饪食物、比较和我的胃口,没有什么特别含义。”
自然,这是一个可以有不同解读的信息。不信她的人,说什么也是白搭,总不能为了他们去开单验血吧。
——“好啊,那Lina姐,你把手机上的点单记录也发我一份呗。” 小林想着既然要对粉丝解释,就干脆一次说清楚,有时候坦荡一些,反而显得自信。
Lina把外卖订单截图发给小林,又进来一条信息,是胡淼发的。
说他有个朋友在市交通广播台工作,虽然现在听广播的人群变窄了,但还是问一下Alina,有没有通过广播媒体渠道,把寻亲故事讲一讲的想法,也许能拓宽获得反馈的信息面。
Lina想了想,感谢他的牵线,有机会的话,她愿意试试看。
——————————
交通广播台的主持人也姓胡,和胡淼是大学室友。
他正应付着胡淼第三次电话催促,“行了行了,快别唠叨了,淼哥,你都催了我一个礼拜了。我正在安排档期呢,一定会尽快把您的心尖尖,请到播音室里面来的,好吗?”
——“放屁的只是朋友!那不可能,你都快催死我了,怎么我的命不是命呢?”
——“就这两天的,可以了吧,你让她稍微准备一个文稿,简单描述一下寻亲故事,我看看放在哪个内容板块里面合适。”
——“一般的饭可不行,怎么也得是人均50以上的豪华大餐吧。你别说,我天天吃广播台的大食堂,人均50已经是我的5倍餐标了。”
小胡嘻嘻哈哈地挂了电话,想了想,转身去找编导,得把这个邀请落实了才好。
也因为广播媒体“日渐式微”,如今想要请到知名一点的艺人做客,都要靠私人关系,虽然是带着目的而来,但Alina这样小有人气的艺人、愿意参加广播节目,编导自然欣然应许。
小胡遂通过胡淼、和Alina约定了来广播电台的时间。
两人在电台会客室见面了,主持小胡为“淼哥的审美水平之高”小小惊艳了一下,而Alina也被眼前胡子拉碴的粗犷大汉主持人,吓了一跳。
——仔细想一想也对,广播主持人声音动听就够了,确实可以不修边幅。
简单寒暄后,小胡审阅了用翻译软件协助、小林帮忙编辑过的故事文稿,短短几百字,记录了动乱时代之下、周爷爷的童年坎坷。
事先沟通好了节目上的互动和节奏,主持小胡就领着Alina进入电台直播间了。
指导了耳机和话筒的使用,又特意说明,如果要闭麦私下说话,那么只挂断耳机是不够的,还要暗灭桌上的播放按钮,并且要等主持那边也按下,才能开口。
这也就是广播室里,90%直播事故的发生原因了。
Alina一一认真的记下。
直播开启,粗犷大汉用与外表完全不同的、轻柔中性嗓音,念着观众来信或留言,或有预约当日祝福点歌的,主持小胡都一一满足要求、集中送出。
Alina则默默消化心中“人不可貌相”的惊诧,不声不响地旁听。
——主持小胡的声线,如同春日暖阳,中正柔美,“那么今天还有一位特殊来宾,允许我先介绍一下节目与她结缘的过程……”
——“于是今天,周爷爷的孙女,就来到了我们的直播间,欢迎Alina女士!”
——“Hello,各位听众,大家好!” Alina学着主持人的方式打招呼,她捏了捏手里的稿件,第一次有机会,完整讲述爷爷的寻亲故事,难免有点紧张。
——————————
一声“Action!” 演员在鼓风机吹起的黄沙飞舞中,向着滚落沙丘的科研资料扑腾而去,摔的灰头土脸也不管不顾。
导演的监视镜头下,被遮蔽的天空、绵延的沙丘、动作夸张但因为远拍镜头,而看起来格外渺小的演员们,重新组合成了电影镜头的画面要素。
——“卡,Good!再来一条。”
郭京墨和其他导演组成员,只要没有分配任务,就尽量躲在导演身后,模拟学习从监视镜头下、看待电影成片的工作视角。
鼓风机虽然是定向的,但现场的人员,不可避免都是灰头土脸,这种情况下、口罩也遮挡不了几分。
他们今天要把这片沙丘上的场景拍完,接下来就转场去另一处外景。
深夜,最多能拿两星半的招待所房间里,生怕打扰对方休息的郭京墨,踌躇良久,默默拿出了纸笔,开始一项车马悠长、通信不便的年代,人们排遣思念的表达方式——给心上人、写信。
最多只能偷偷的嗑糖,偷偷!
其实上一次去片场,她就察觉了,就算是安排来对接艺人的实习导演,也不用细心照顾到这种程度吧。还特意买了奶茶,拉着小林一起给剧组“姐姐团”们送温暖,怕不是在为Lina姐进组之后的工作环境铺路。
郭未来导演,有心了。
不过他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呢,小林满脑子搜刮有关这对“CP”的细节。
——机场这个暗示,她听到了。那么是她没有跟随,在冰舞巡演后、分批回国的时候!
小林板板手指头,好家伙,动作够快的呀,这才个把月时间,就敢公开告白啦!不是,是公开在粉丝眼皮底下,悄悄地告白了。
看不出来啊,郭公子还是推动暧昧节奏的高手?
探起上半身,小林从后视镜里,偷打量艺人的表情。
郭京墨觉得自己的“明示”,应该被接收到了吧!
他把自己接下来的行程、捋了一遍,电影开拍后是不可能擅自离岗的,也只能等拍摄后期了。
回程的路上,下了北京第一场秋雨,隔着车窗感受雨丝的冰凉,此刻的Alina,什么也没有想,只是放空着思绪。
她渐渐找回了封闭训练的竞技状态,专注自身,尽最大努力,不预设结果,接受一切发生的可能性,不论对事情、或者对人。
——“Lina姐,” 小林小声的招呼她,递过手机,“你看一下粉丝群里的讨论呢。”
还是“月子餐”这个话题,敏锐的粉丝没有放过这个疑点,正在群里激烈的辩论,到底有没有隐藏含义。
——Alina想了想,“等回到公寓,你去把我厨房里的外卖单拍照上传,和粉丝们解释一下吧。就是轻烹饪食物、比较和我的胃口,没有什么特别含义。”
自然,这是一个可以有不同解读的信息。不信她的人,说什么也是白搭,总不能为了他们去开单验血吧。
——“好啊,那Lina姐,你把手机上的点单记录也发我一份呗。” 小林想着既然要对粉丝解释,就干脆一次说清楚,有时候坦荡一些,反而显得自信。
Lina把外卖订单截图发给小林,又进来一条信息,是胡淼发的。
说他有个朋友在市交通广播台工作,虽然现在听广播的人群变窄了,但还是问一下Alina,有没有通过广播媒体渠道,把寻亲故事讲一讲的想法,也许能拓宽获得反馈的信息面。
Lina想了想,感谢他的牵线,有机会的话,她愿意试试看。
——————————
交通广播台的主持人也姓胡,和胡淼是大学室友。
他正应付着胡淼第三次电话催促,“行了行了,快别唠叨了,淼哥,你都催了我一个礼拜了。我正在安排档期呢,一定会尽快把您的心尖尖,请到播音室里面来的,好吗?”
——“放屁的只是朋友!那不可能,你都快催死我了,怎么我的命不是命呢?”
——“就这两天的,可以了吧,你让她稍微准备一个文稿,简单描述一下寻亲故事,我看看放在哪个内容板块里面合适。”
——“一般的饭可不行,怎么也得是人均50以上的豪华大餐吧。你别说,我天天吃广播台的大食堂,人均50已经是我的5倍餐标了。”
小胡嘻嘻哈哈地挂了电话,想了想,转身去找编导,得把这个邀请落实了才好。
也因为广播媒体“日渐式微”,如今想要请到知名一点的艺人做客,都要靠私人关系,虽然是带着目的而来,但Alina这样小有人气的艺人、愿意参加广播节目,编导自然欣然应许。
小胡遂通过胡淼、和Alina约定了来广播电台的时间。
两人在电台会客室见面了,主持小胡为“淼哥的审美水平之高”小小惊艳了一下,而Alina也被眼前胡子拉碴的粗犷大汉主持人,吓了一跳。
——仔细想一想也对,广播主持人声音动听就够了,确实可以不修边幅。
简单寒暄后,小胡审阅了用翻译软件协助、小林帮忙编辑过的故事文稿,短短几百字,记录了动乱时代之下、周爷爷的童年坎坷。
事先沟通好了节目上的互动和节奏,主持小胡就领着Alina进入电台直播间了。
指导了耳机和话筒的使用,又特意说明,如果要闭麦私下说话,那么只挂断耳机是不够的,还要暗灭桌上的播放按钮,并且要等主持那边也按下,才能开口。
这也就是广播室里,90%直播事故的发生原因了。
Alina一一认真的记下。
直播开启,粗犷大汉用与外表完全不同的、轻柔中性嗓音,念着观众来信或留言,或有预约当日祝福点歌的,主持小胡都一一满足要求、集中送出。
Alina则默默消化心中“人不可貌相”的惊诧,不声不响地旁听。
——主持小胡的声线,如同春日暖阳,中正柔美,“那么今天还有一位特殊来宾,允许我先介绍一下节目与她结缘的过程……”
——“于是今天,周爷爷的孙女,就来到了我们的直播间,欢迎Alina女士!”
——“Hello,各位听众,大家好!” Alina学着主持人的方式打招呼,她捏了捏手里的稿件,第一次有机会,完整讲述爷爷的寻亲故事,难免有点紧张。
——————————
一声“Action!” 演员在鼓风机吹起的黄沙飞舞中,向着滚落沙丘的科研资料扑腾而去,摔的灰头土脸也不管不顾。
导演的监视镜头下,被遮蔽的天空、绵延的沙丘、动作夸张但因为远拍镜头,而看起来格外渺小的演员们,重新组合成了电影镜头的画面要素。
——“卡,Good!再来一条。”
郭京墨和其他导演组成员,只要没有分配任务,就尽量躲在导演身后,模拟学习从监视镜头下、看待电影成片的工作视角。
鼓风机虽然是定向的,但现场的人员,不可避免都是灰头土脸,这种情况下、口罩也遮挡不了几分。
他们今天要把这片沙丘上的场景拍完,接下来就转场去另一处外景。
深夜,最多能拿两星半的招待所房间里,生怕打扰对方休息的郭京墨,踌躇良久,默默拿出了纸笔,开始一项车马悠长、通信不便的年代,人们排遣思念的表达方式——给心上人、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