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喜欢上他了。
很明确的。纪歆没有给自己对他的情感定义的很复杂。
该怎么办呢?
她已经完全迷恋上那晚秦时越跟她说话时的样子了。
好像是另一个自己,那个可以随心所欲做很多事情的自己。
包括他们刚才互相加了联系方式,秦时越的朋友圈背景是一片空白,而纪歆的是一片黑。
连这个都是完全相反的呢…纪歆一边翻看着他的朋友圈一边想。
直到天空泛起鱼肚白,她才收拾好混乱的大脑,准备开启秋游的第二天。
今天只有一场联谊活动,这个环节进行完,他们也就该回去了。所以大家都紧锣密鼓的筹备着。
有的拿出自己喜欢的书,希望可以等来书友;有的摆出自己画的画,希望能遇到可以看懂其中意义的同好;纪歆则是摆出了许多孙燕姿的CD,她想找一个也喜欢听孙燕姿的歌的朋友,这样等到她失眠的时候,就可以有人和她一起分享夜晚的时间了。
但是貌似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很少听老歌了,她的面前除了那些CD,几乎无人驻足。
她有些失落,就又钻回了自己的帐篷,一直到活动快结束了,也无人问津。正当老师宣布收拾东西准备回学校的时候,纪歆忽然听见有人喊住了正在往书包里装CD的她。
“纪歆!别收啊!给我看看。”
是秦时越。
“我看看你这个是什么,诶,别往里装了。”
“孙燕姿?你也喜欢她?”秦时越有点激动地说。
纪歆瞪大了双眼,有点不可思议地问道:“你不会也喜欢听她的歌吧!”
因为在她的印象里,秦时越就算听,也是听周杰伦、薛之谦的那种,不会听孙燕姿这样悠长绵软的情歌。
但是事实却是,秦时越是孙燕姿三年忠实听众。
纪歆得知后内心是很开心的,因为她在晚上的时候也可以以听歌为理由联系他了。除了这点,纪歆真的不知道还能因为什么事情才能给他发消息了。
秋游过后,他们的关系更加亲近了,纪歆却不敢再往前一步。
她已经很满足了,毕竟能和秦时越这样的人做到朋友这一步,已经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了。
她知道,自己和他的众多前女友相比,太普通了。她只是一个戴着眼镜,有点古板的女生。她没有姣好的容貌,没有能说会道的嘴,也没有那份勇气,那份让她可以表达出喜欢的勇气。
她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点开秦时越的朋友圈,一直翻啊翻,看他在凌晨十二点的跨年party上的狂欢,看他一个人夜骑环海公路,看他教他们家的小狗学握手,他的生活是她可望而不可及的。
她记得秦时越那晚跟他说的所有话,尤其是那句“做自己”。
她因为秦时越,有了改变的勇气。
那天回家后,她翻开了一个新的日记本,这是她时隔六年,再次打开日记本,不是因为老师要求,而是她因为秦时越,想要开始写日记。
第一篇,她写下了这些天来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最后,她留下一行字:
我的世界里终于有人光顾了,但是我却不敢和他逗留太久。
慢慢地,日记本也满了起来。
……
2021年12月7日大雪
秦时越给我带了豆浆和油条,我之前只跟他提过一嘴我爱喝甜豆浆,但是他竟然给我放了四大勺白糖!不过念在他是出于好意,我就不生气了*^o^*
2021年12月10日星期五
我去给秦时越送笔记的时候,他塞给我一张纸条,神神秘秘的,让我回家再看。
我看了,他说周六带我去看海!我以为他都忘了。
第一次和他出去,穿什么好呢…
2021年12月11日星期六
我们在海边听了孙燕姿的歌,今天下雪了,他又陪着我吹了很久的海风,一直到我们的头发和睫毛都沾满了雪花。我很喜欢跟他在一起相处,因为他不会说很多话,他只是静静地陪我做我想做的事情。但是我越想越难过,我知道了他也许明年就会出国了。
他跟我说这个事情的时候,刚好播到孙燕姿的《半句再见》,当时我很想哭。偏偏不能哭。
他不会因为我留下来。这个我知道。所以当时我只是点了点头。
耳机里传出来“而你在心里面要怎么道别”的时候,
其实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但是秦时越,我不想让你看到。
所以你不要埋怨我当时转过去的脸。
我只希望你在以后的所有日子里,
都顺利,幸福
……
日记写到这里,就停了。
但是对于那天看海的全部记忆,她都完完整整的封存在自己的脑海中。
那天的雪是从清晨就开始下的,她也是清晨从家里出来的。
她偷偷摸摸地关上了家门,拿上了相机。
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做这样叛逆的事情。
和秦时越一起。
她不想错过,既不想错过那片海,也不想错过他。
环海公路的公交站下,秦时越在等她。
他那天穿了黑色的大衣,戴了很厚的围巾。就那样默不作声地站着,等着纪歆。
纪歆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有些惊讶。
今天的纪歆,化了淡妆,也穿了大衣。是驼色的,两个人总是这么有默契。不说话的时候都不说话,吹风的时候一起吹风,喜欢的歌手也都是同一个。
唯一没有默契的就是,纪歆喜欢秦时越这件事。
他们沿着环海公路走啊走,又顺着路边的阶梯慢慢走到海边。纪歆感到今天的气氛有点怪,却形容不上来。
清晨的海边,因为下雪所以灰蒙蒙的。她没见过这样的海,有种说不上来的悲伤。
是秦时越先开口的,他说:“多少年没下雪了,偏偏在今天。”
纪歆也跟着说:“是啊,怪天气。”
说罢她便用相机记录下来了那一刻被雪环抱的海面。
“我要拍下来纪念。”纪歆一边瞄着镜头一边说。
“怎么样,你梦寐以求的海?”秦时越看着认真摆弄相机的纪歆,突然想问问她。
“我们要不要在这里拍张照片?”纪歆脑子一热,说出了这句话。
“好。”
短短一个字,留下了他们唯一的合照。
然后他们分享了耳机,坐在沙滩的石阶上开始听起了歌。
潮涨潮落,纪歆的思绪翻飞。她想让这一刻暂停,身旁的人安静地看着眼前的海,然后纪歆借着左顾右盼看雪的目光偷偷看着他。
像几个月前他们在山林里吹风的时候一样。
他的侧脸很好看,高挺的鼻梁,鼓鼓的额头。很像她家里的那只小猫。
很长一段时间的寂静,秦时越又开口了。
“我明年要出国了。”
“这么突然吗?”
“嗯。早点忘了我。”
纪歆缓缓点着头。将头转到了日出快要出现的远方。
她知道会这样的,他们只是误打误撞相似的人,谁也不会为谁停留。
正如此刻在海面上漂浮的雪花一样,等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就会融入海底,仿佛从未出现过。而海面托起雪花的那一刻,只有亲眼见到的人才会记住它的美丽。
明知会走却还想花最后一份力气挽留的美丽。
“那你下学期还来吗?”纪歆问。
“不了,我妈公司很快就迁到美国去了,也许我就在那边生活了。”
“嗯,那你多保重。”纪歆强忍哽咽。
十二月的雪落下,他们谁也没再继续说话。只有海浪不停歇地制造轰鸣,和纪歆脑中空白同频。
那片海,纪歆直到三十岁那年才敢独自一人再去看。那时的她已经过了小半生,年少时懵懂翻开又潦草结束的感情,已经被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青色。而T城的冬天,也再也没下过雪。
“再见。”
一直到这一刻,纪歆才坦然地说出这句迟到十三年的告别。
这是她高二期末考试完,在便利店碰到秦时越的时候,未能说出口的。
她知道那个时候两个人已经是两辆列车上的人了,他们的人生已经没有岔路口可以再相逢。
后来她的手机天气又关注了一座城市,旧金山。她知道,秦时越在那里。
“如果人生的风雨交加里我能和你并肩而立,跨越一万两千公里的太平洋,我愿意到你身边。今天旧金山下雪了,你要注意保暖。”
许多年后,纪歆又找出了那个尘封已久的日记本,写下了最后的一段话。
她的文字一直都是未能寄出的信,有收件人,没有署名。
不过她的人生也要重新开始了。秦时越的那句“做自己”成为了她用到现在的个性签名。
她永远记得那个十七岁的男孩,陪她吹过的风,看过的海,单曲循环的每一首歌。
也许很多话,纪歆都如鲠在喉。她爱上了木质香,和黑色衣服。这些都是秦时越不知道的,纪歆也再也没有联系过他。
她去了B市工作,这是秦时越最开始的梦想。
现在她带着他和她共同的梦想来到了这里,华灯初上,B市的写字楼灯火通明。
旧金山的一家上市公司里,打字声和电话声从未间断。
纪歆和秦时越十七岁的故事结束了,但是他们三十岁的人生开始了。
那张一直被纪歆随身携带的合照,也已经褪色。她没有逢人就提起秦时越,她只是觉得,人生海海,错过和遗忘是他从十七岁就教会她的课题,而他留给她的所有回忆,是只能封存而难以言说的纪念品。
因为他是她见过,最壮阔的山。
风从海洋吹到陆地,纪歆紧了紧披肩,今天是秦时越的生日。
一月三日。他三十一岁了。
“旧金山的车水马龙里,你还会想起我吗?”
很明确的。纪歆没有给自己对他的情感定义的很复杂。
该怎么办呢?
她已经完全迷恋上那晚秦时越跟她说话时的样子了。
好像是另一个自己,那个可以随心所欲做很多事情的自己。
包括他们刚才互相加了联系方式,秦时越的朋友圈背景是一片空白,而纪歆的是一片黑。
连这个都是完全相反的呢…纪歆一边翻看着他的朋友圈一边想。
直到天空泛起鱼肚白,她才收拾好混乱的大脑,准备开启秋游的第二天。
今天只有一场联谊活动,这个环节进行完,他们也就该回去了。所以大家都紧锣密鼓的筹备着。
有的拿出自己喜欢的书,希望可以等来书友;有的摆出自己画的画,希望能遇到可以看懂其中意义的同好;纪歆则是摆出了许多孙燕姿的CD,她想找一个也喜欢听孙燕姿的歌的朋友,这样等到她失眠的时候,就可以有人和她一起分享夜晚的时间了。
但是貌似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很少听老歌了,她的面前除了那些CD,几乎无人驻足。
她有些失落,就又钻回了自己的帐篷,一直到活动快结束了,也无人问津。正当老师宣布收拾东西准备回学校的时候,纪歆忽然听见有人喊住了正在往书包里装CD的她。
“纪歆!别收啊!给我看看。”
是秦时越。
“我看看你这个是什么,诶,别往里装了。”
“孙燕姿?你也喜欢她?”秦时越有点激动地说。
纪歆瞪大了双眼,有点不可思议地问道:“你不会也喜欢听她的歌吧!”
因为在她的印象里,秦时越就算听,也是听周杰伦、薛之谦的那种,不会听孙燕姿这样悠长绵软的情歌。
但是事实却是,秦时越是孙燕姿三年忠实听众。
纪歆得知后内心是很开心的,因为她在晚上的时候也可以以听歌为理由联系他了。除了这点,纪歆真的不知道还能因为什么事情才能给他发消息了。
秋游过后,他们的关系更加亲近了,纪歆却不敢再往前一步。
她已经很满足了,毕竟能和秦时越这样的人做到朋友这一步,已经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了。
她知道,自己和他的众多前女友相比,太普通了。她只是一个戴着眼镜,有点古板的女生。她没有姣好的容貌,没有能说会道的嘴,也没有那份勇气,那份让她可以表达出喜欢的勇气。
她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点开秦时越的朋友圈,一直翻啊翻,看他在凌晨十二点的跨年party上的狂欢,看他一个人夜骑环海公路,看他教他们家的小狗学握手,他的生活是她可望而不可及的。
她记得秦时越那晚跟他说的所有话,尤其是那句“做自己”。
她因为秦时越,有了改变的勇气。
那天回家后,她翻开了一个新的日记本,这是她时隔六年,再次打开日记本,不是因为老师要求,而是她因为秦时越,想要开始写日记。
第一篇,她写下了这些天来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最后,她留下一行字:
我的世界里终于有人光顾了,但是我却不敢和他逗留太久。
慢慢地,日记本也满了起来。
……
2021年12月7日大雪
秦时越给我带了豆浆和油条,我之前只跟他提过一嘴我爱喝甜豆浆,但是他竟然给我放了四大勺白糖!不过念在他是出于好意,我就不生气了*^o^*
2021年12月10日星期五
我去给秦时越送笔记的时候,他塞给我一张纸条,神神秘秘的,让我回家再看。
我看了,他说周六带我去看海!我以为他都忘了。
第一次和他出去,穿什么好呢…
2021年12月11日星期六
我们在海边听了孙燕姿的歌,今天下雪了,他又陪着我吹了很久的海风,一直到我们的头发和睫毛都沾满了雪花。我很喜欢跟他在一起相处,因为他不会说很多话,他只是静静地陪我做我想做的事情。但是我越想越难过,我知道了他也许明年就会出国了。
他跟我说这个事情的时候,刚好播到孙燕姿的《半句再见》,当时我很想哭。偏偏不能哭。
他不会因为我留下来。这个我知道。所以当时我只是点了点头。
耳机里传出来“而你在心里面要怎么道别”的时候,
其实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但是秦时越,我不想让你看到。
所以你不要埋怨我当时转过去的脸。
我只希望你在以后的所有日子里,
都顺利,幸福
……
日记写到这里,就停了。
但是对于那天看海的全部记忆,她都完完整整的封存在自己的脑海中。
那天的雪是从清晨就开始下的,她也是清晨从家里出来的。
她偷偷摸摸地关上了家门,拿上了相机。
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做这样叛逆的事情。
和秦时越一起。
她不想错过,既不想错过那片海,也不想错过他。
环海公路的公交站下,秦时越在等她。
他那天穿了黑色的大衣,戴了很厚的围巾。就那样默不作声地站着,等着纪歆。
纪歆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有些惊讶。
今天的纪歆,化了淡妆,也穿了大衣。是驼色的,两个人总是这么有默契。不说话的时候都不说话,吹风的时候一起吹风,喜欢的歌手也都是同一个。
唯一没有默契的就是,纪歆喜欢秦时越这件事。
他们沿着环海公路走啊走,又顺着路边的阶梯慢慢走到海边。纪歆感到今天的气氛有点怪,却形容不上来。
清晨的海边,因为下雪所以灰蒙蒙的。她没见过这样的海,有种说不上来的悲伤。
是秦时越先开口的,他说:“多少年没下雪了,偏偏在今天。”
纪歆也跟着说:“是啊,怪天气。”
说罢她便用相机记录下来了那一刻被雪环抱的海面。
“我要拍下来纪念。”纪歆一边瞄着镜头一边说。
“怎么样,你梦寐以求的海?”秦时越看着认真摆弄相机的纪歆,突然想问问她。
“我们要不要在这里拍张照片?”纪歆脑子一热,说出了这句话。
“好。”
短短一个字,留下了他们唯一的合照。
然后他们分享了耳机,坐在沙滩的石阶上开始听起了歌。
潮涨潮落,纪歆的思绪翻飞。她想让这一刻暂停,身旁的人安静地看着眼前的海,然后纪歆借着左顾右盼看雪的目光偷偷看着他。
像几个月前他们在山林里吹风的时候一样。
他的侧脸很好看,高挺的鼻梁,鼓鼓的额头。很像她家里的那只小猫。
很长一段时间的寂静,秦时越又开口了。
“我明年要出国了。”
“这么突然吗?”
“嗯。早点忘了我。”
纪歆缓缓点着头。将头转到了日出快要出现的远方。
她知道会这样的,他们只是误打误撞相似的人,谁也不会为谁停留。
正如此刻在海面上漂浮的雪花一样,等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就会融入海底,仿佛从未出现过。而海面托起雪花的那一刻,只有亲眼见到的人才会记住它的美丽。
明知会走却还想花最后一份力气挽留的美丽。
“那你下学期还来吗?”纪歆问。
“不了,我妈公司很快就迁到美国去了,也许我就在那边生活了。”
“嗯,那你多保重。”纪歆强忍哽咽。
十二月的雪落下,他们谁也没再继续说话。只有海浪不停歇地制造轰鸣,和纪歆脑中空白同频。
那片海,纪歆直到三十岁那年才敢独自一人再去看。那时的她已经过了小半生,年少时懵懂翻开又潦草结束的感情,已经被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青色。而T城的冬天,也再也没下过雪。
“再见。”
一直到这一刻,纪歆才坦然地说出这句迟到十三年的告别。
这是她高二期末考试完,在便利店碰到秦时越的时候,未能说出口的。
她知道那个时候两个人已经是两辆列车上的人了,他们的人生已经没有岔路口可以再相逢。
后来她的手机天气又关注了一座城市,旧金山。她知道,秦时越在那里。
“如果人生的风雨交加里我能和你并肩而立,跨越一万两千公里的太平洋,我愿意到你身边。今天旧金山下雪了,你要注意保暖。”
许多年后,纪歆又找出了那个尘封已久的日记本,写下了最后的一段话。
她的文字一直都是未能寄出的信,有收件人,没有署名。
不过她的人生也要重新开始了。秦时越的那句“做自己”成为了她用到现在的个性签名。
她永远记得那个十七岁的男孩,陪她吹过的风,看过的海,单曲循环的每一首歌。
也许很多话,纪歆都如鲠在喉。她爱上了木质香,和黑色衣服。这些都是秦时越不知道的,纪歆也再也没有联系过他。
她去了B市工作,这是秦时越最开始的梦想。
现在她带着他和她共同的梦想来到了这里,华灯初上,B市的写字楼灯火通明。
旧金山的一家上市公司里,打字声和电话声从未间断。
纪歆和秦时越十七岁的故事结束了,但是他们三十岁的人生开始了。
那张一直被纪歆随身携带的合照,也已经褪色。她没有逢人就提起秦时越,她只是觉得,人生海海,错过和遗忘是他从十七岁就教会她的课题,而他留给她的所有回忆,是只能封存而难以言说的纪念品。
因为他是她见过,最壮阔的山。
风从海洋吹到陆地,纪歆紧了紧披肩,今天是秦时越的生日。
一月三日。他三十一岁了。
“旧金山的车水马龙里,你还会想起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