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
烂漫春光,柳扶轻风,晃出淮水边一片令人心驰神荡的景色。
一向游人如织的双腰桥,此刻却分外空旷。
有人正策马过桥,粗略看去,是个佩鬼面的男子,玄铁战甲遍染鲜血,剑悬腰间,一身修罗地狱里将将爬出来的森冷杀意。
百姓纷纷退避三舍,胆小点的稚子幼童紧咬嘴唇吸着鼻涕,哭都不敢哭出声。
此时,一顶锦绣软顶马车迎面而来,好巧不巧,在桥上与鬼面男子狭路相逢。
常年疆场冲杀的战马血性刚烈,引颈长嘶一声,同主人一模一样地昂首睥睨着对方,丝毫没有要让路的意思。
对面跟在马车旁的小厮也横行惯了,叉着腰趾高气扬道:“大胆!你可知车上是何人?一身血气,冲撞了我们温公子可如何是好!”
“温公子?”来人低笑一声,不屑道:“不过是三月未回京城,又有什么大人物声名鹊起而我不知了?”
小厮气急,扯着嗓子高声道:“你这莽夫!你竟敢……”
“住口,让行。”
车上人发话,声若击玉,冷淡却好听。
小厮还想再辩,被路边百姓扯住了:“你知道这是谁吗?这可是冷将军!你不要命了?”
冷将军?!
当今军中头一号人物,统领朝中以战无不胜著称的血衣军,无人知其身份姓名,只因其性冷寡言,人称“冷将军”。
据说是千军阵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阎罗夜叉,数年来杀人如麻,提其名号可止小儿夜啼。
小厮登时吓出一身冷汗,生怕自己下一刻就成了刀下亡魂,催着马夫赶紧让避,躲开这个人屠。
冷将军却并不打算就此放过他,牵着缰绳悠然慢行几步,目光看着车上纹样细腻精美的锦帘,却对小厮道:“你家公子姓甚名谁?报上来。”
小厮弓着腰,边哆嗦边答道:“回、回将军的话,是、是温虞……温公子。”
冷将军鬼面后的眉梢微扬。这人倒是在军中听人谈及过,不久前横空出世,据说算无遗策,堪比再世诸葛,是各氏族争相招揽的谋士,连号称天下氏族第一的殷氏都屈尊三顾而未功成。
至于他的身世,据说是山野里长大的孤苦书生,进京后买不起房屋地产,靠京中官宦氏族的赏识跻身名流,花钱养着他在歌楼长住。
只不过,往往风流韵事传得更快、更广,军中谈论得更多的是,这人生得姿容绝秀,把京中的名门淑女迷得神魂颠倒,却不肯屈尊讨好任何一位,所以被取了个诨名,叫“花间君子”。
蓦地,只见寒芒一闪,冷将军那把令敌军闻风丧胆的索命长剑出了鞘,却未伤人,只是挑开了车帘。
剑风掠过,车中人如一尊玉雕岿然端坐,冷将军看不清他的全貌,只依稀可见瘦削的下颌,黑发随风微动,映衬着他一身简素白袍,姿态从容。
数尺之距,仍能够嗅见清幽的兰香。
那人微微偏首,唇角弯起:“在下温虞,字品意。”
“将军,幸会。”
冷将军微微一怔。
京中居然有面对自己名号如此不卑不亢、从容冷静的人?真是稀奇事。
正欲再开口,有人连滚带爬赶来通报:“将军!陛下急召,请您速速入宫……”
冷将军扫了兴,冷冷瞥那人一眼,策马离开了。
*
冷将军解了佩剑入宫门,一路行至皇帝的寝宫,众宫人早已被屏退,偌大的殿堂显得冷清。
刚进门,一支箭就破空刺来。
冷将军闪身躲过,无奈地转头看向那位罪魁祸首。
“来了?冷将军。”
挽弓的锦衣少年长身玉立,他容颜清俊,眉宇间尚未褪去稚嫩,但那一点疏狂,足见天子气。
他竟已长这么高了。
冷将军卸下鬼面,却是张素面朝天也清丽动人的脸。
将军变佳人,只在一瞬之间。
她,盛辞,号令战功赫赫的血衣军的鬼面将军,是女儿身。
毕竟王朝孱弱,需要一个恶鬼将军来镇住内外虎视眈眈的各方势力。
盛辞捡起地上的箭,冲眼前那位少年天子挑眉笑道:“不知臣犯了什么罪,要劳烦陛下亲自动手在此就地处决?”
刘濯像是浑然不觉她话中的愠怒,笑嘻嘻道:“你看,箭矢并未开锋。朕怎么舍得伤到我的好将军呀?怎么样,这一战是不是又是大捷?”
她道:“都是些不成气候的贼党,这些小战,陛下不必过问。”
说着,盛辞把身上沉甸甸的战甲也解了,她一抬眼,殿中备好了梨花木雕成的小桌,摆满美酒小菜和蜜饯瓜果,都是她从前爱吃的。
她略一沉吟,还是决定省去那些弯弯绕绕,直接问道:“贺子骞的事,陛下有没有线索?”
毕竟她放下未平战事只身奔赴回京,不是为这一桌吃食而来的。
上个月,她正在前线与敌军激战,突然收到京城传来的消息,说查到了当年淮安王府中秋夜大火的线索,她无暇顾及,随军医师贺子骞自告奋勇替她回京探查。
没想到他一去便杳无音讯,如同人间蒸发一般。
这些日子以来,她动用了各处安插的眼线,派出去的密探不知折了多少,却始终一无所获。
不知为何,她总有一种直觉,自己离开京城这三月,局势已经悄然大变了。
刘濯摇摇头:“朕也派出不少内廷御探,亦无果。或许……你可以去查查那个温虞。”
“温虞?”盛辞猛然想起桥上那抹淡然身影。
这个人入京至今,与她所设眼线被一一拔除的时间正好对应得上。无论是敌是友、立场如何,他绝非等闲之辈。
刘濯却像是不愿再多说,不着痕迹地移开了话题,道:“这几月你行军打仗,吃不好也睡不好,看着都瘦了。对了,还是难以入眠吗?”
她心知刘濯点到即止必定有他的道理。君臣之间,没有不互相防备的。
她抚了抚腕上嶙峋的骨节,口中却道:“……老毛病了,陛下不用挂心。”
“那怎么成!”
刘濯示意她坐下,拿出一个用丝绸妥善包好的檀木盒,声音都染上了笑意:“朕给你寻了安眠香,让下人戌时便点上,据说功效极好。放了许久了,你从不回朕除军事外的书信,朕怕差人送去前线,你又看也不看就分给下士。”
“谢陛下赏赐,不过……”盛辞停了停,还是道:“朝中有些老臣,陛下也该体恤体恤……”
刘濯拿着香盒的手顿了顿,有些失落地望着她:“阿辞,今日高兴,不提这个。”
盛辞本是想敲打他傅息的事。
她在军营里收到快马送来的书信,写了吏部尚书傅息在朝堂上直言进谏撤她军权的事,刘濯动了怒,直接要赏他几百板子打死为止,还是太后劝阻,暂时先下放进天牢里。
傅息今年已六十有余,一把病弱身子骨关进寒凉阴湿的地牢里,再不放出来,不死也去半条命了。
她叹了口气:“傅尚书所陈之事,满朝文武说了多少年,也不见陛下撤臣一分职权,早该习惯了,怎么这次动这么大怒?”
她自十四岁起策马行军,至今七年,战无不胜,功名赫赫,独得天子倚重、太后宠信,眼红的人多了去了,如果真的有心思跟这些人计较,一个个处理了去,自己不累死朝廷也要更动荡三分。
她行军打仗累了,这些朝政之争只求个相安无事。
刘濯冷笑道:“那老头活腻了,朕送他一程,岂不正好?”
盛辞最头疼他这样的任性言辞。怎么临朝这么多年,还是少年心性?朝中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是傅息这样势力早已根深蒂固的老臣,是说死就能死的吗?
她揉了揉眉心,温声道:“陛下,朝堂之事,容不得胡闹。”
刘濯闻言,脸色彻底冷了下来,盯着她的眼神很是幽怨:“不止如此。说完了冷将军的事,他还盯上了朕的嘉乐郡主……他,他要朕送你去和亲。”
和亲?
盛辞微愣。恍然间,她才反应过来,横刀立马这么多年,她都快忘记了自己本来的身份——嘉乐郡主。
“据说是什么西凉蛮族的二皇子,病恹恹的,也无实权。再说,那等苦寒之地,朕岂能送你去受苦?”
那你让我常年待的战场也没好到哪里去呀。
盛辞忍不住腹诽,摆了摆手:“行吧,那就让这老头再在地牢待几天,命留不留得住看他自己造化。”
看盛辞一脸随意,刘濯反倒更不自在了。他看着盛辞径自坐下开始自斟自饮,终于忍不住道:“咳,不过说起来,嘉乐,你也到嫁娶的年纪了。”
盛辞不习惯刘濯喊自己封号,奇怪地抬眸看他一眼,道:“哦?民间婚娶是什么年岁?”
“女子十五,就该嫁人了。”
盛辞敷衍地略一颔首,不为所动。
刘濯为她添满酒,像是有话要说,桌案下的手松了又紧,把袍子都抓皱了。
许久,他才故作轻松道:“宫中那些长舌妇,背后总说朕和母后把你养在淮安王府,都成老姑娘了也不嫁人。也是,近几年向朕求娶你的王公贵族把朕书房的门槛都踏破了。”
“谁说的?押进刑司割了舌头就行,陛下何时变得如此优柔寡断?”
刘濯轻咳一声,“你有没有想过,入宫?”
“入宫?怎么?你缺护卫?”
“……”刘濯终于忍不住,隔着衣袖抓住她的手腕,一张俊颜涨得通红:“朕想让你入宫,入宫为……为……”
“堂堂天子话都说不清,又犯口疾?”
盛辞抽回手,翻了个白眼,捻起一颗桑葚扔进嘴里。
她转念一想,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可不是杀鸡儆猴一个两个就能震慑得住的,就算一时止住了,难免以后不会出现更多闲话,落进耳朵里平白让人心烦。
可她真的不想成亲啊。
盛辞思来想去,将利弊权衡了一番,还是觉得堵不如疏,干脆道:“那我就挑个人入赘吧,人放王府里养着,堵堵他们的嘴。”
刘濯惊得瞪大了双眼:“什、什么?”
“挑个长得好看的,看着舒心。最好性子也要温驯些,听话,不闹幺蛾子。”
她这话听着简直像在挑马匹,刘濯不可置信道:“你认真的?”
她点头。
“当然。过两日不是我生辰么?办个游园会,你多请些世家公子来,不拘门户,我挑一匹,啊不,一个。”
一向游人如织的双腰桥,此刻却分外空旷。
有人正策马过桥,粗略看去,是个佩鬼面的男子,玄铁战甲遍染鲜血,剑悬腰间,一身修罗地狱里将将爬出来的森冷杀意。
百姓纷纷退避三舍,胆小点的稚子幼童紧咬嘴唇吸着鼻涕,哭都不敢哭出声。
此时,一顶锦绣软顶马车迎面而来,好巧不巧,在桥上与鬼面男子狭路相逢。
常年疆场冲杀的战马血性刚烈,引颈长嘶一声,同主人一模一样地昂首睥睨着对方,丝毫没有要让路的意思。
对面跟在马车旁的小厮也横行惯了,叉着腰趾高气扬道:“大胆!你可知车上是何人?一身血气,冲撞了我们温公子可如何是好!”
“温公子?”来人低笑一声,不屑道:“不过是三月未回京城,又有什么大人物声名鹊起而我不知了?”
小厮气急,扯着嗓子高声道:“你这莽夫!你竟敢……”
“住口,让行。”
车上人发话,声若击玉,冷淡却好听。
小厮还想再辩,被路边百姓扯住了:“你知道这是谁吗?这可是冷将军!你不要命了?”
冷将军?!
当今军中头一号人物,统领朝中以战无不胜著称的血衣军,无人知其身份姓名,只因其性冷寡言,人称“冷将军”。
据说是千军阵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阎罗夜叉,数年来杀人如麻,提其名号可止小儿夜啼。
小厮登时吓出一身冷汗,生怕自己下一刻就成了刀下亡魂,催着马夫赶紧让避,躲开这个人屠。
冷将军却并不打算就此放过他,牵着缰绳悠然慢行几步,目光看着车上纹样细腻精美的锦帘,却对小厮道:“你家公子姓甚名谁?报上来。”
小厮弓着腰,边哆嗦边答道:“回、回将军的话,是、是温虞……温公子。”
冷将军鬼面后的眉梢微扬。这人倒是在军中听人谈及过,不久前横空出世,据说算无遗策,堪比再世诸葛,是各氏族争相招揽的谋士,连号称天下氏族第一的殷氏都屈尊三顾而未功成。
至于他的身世,据说是山野里长大的孤苦书生,进京后买不起房屋地产,靠京中官宦氏族的赏识跻身名流,花钱养着他在歌楼长住。
只不过,往往风流韵事传得更快、更广,军中谈论得更多的是,这人生得姿容绝秀,把京中的名门淑女迷得神魂颠倒,却不肯屈尊讨好任何一位,所以被取了个诨名,叫“花间君子”。
蓦地,只见寒芒一闪,冷将军那把令敌军闻风丧胆的索命长剑出了鞘,却未伤人,只是挑开了车帘。
剑风掠过,车中人如一尊玉雕岿然端坐,冷将军看不清他的全貌,只依稀可见瘦削的下颌,黑发随风微动,映衬着他一身简素白袍,姿态从容。
数尺之距,仍能够嗅见清幽的兰香。
那人微微偏首,唇角弯起:“在下温虞,字品意。”
“将军,幸会。”
冷将军微微一怔。
京中居然有面对自己名号如此不卑不亢、从容冷静的人?真是稀奇事。
正欲再开口,有人连滚带爬赶来通报:“将军!陛下急召,请您速速入宫……”
冷将军扫了兴,冷冷瞥那人一眼,策马离开了。
*
冷将军解了佩剑入宫门,一路行至皇帝的寝宫,众宫人早已被屏退,偌大的殿堂显得冷清。
刚进门,一支箭就破空刺来。
冷将军闪身躲过,无奈地转头看向那位罪魁祸首。
“来了?冷将军。”
挽弓的锦衣少年长身玉立,他容颜清俊,眉宇间尚未褪去稚嫩,但那一点疏狂,足见天子气。
他竟已长这么高了。
冷将军卸下鬼面,却是张素面朝天也清丽动人的脸。
将军变佳人,只在一瞬之间。
她,盛辞,号令战功赫赫的血衣军的鬼面将军,是女儿身。
毕竟王朝孱弱,需要一个恶鬼将军来镇住内外虎视眈眈的各方势力。
盛辞捡起地上的箭,冲眼前那位少年天子挑眉笑道:“不知臣犯了什么罪,要劳烦陛下亲自动手在此就地处决?”
刘濯像是浑然不觉她话中的愠怒,笑嘻嘻道:“你看,箭矢并未开锋。朕怎么舍得伤到我的好将军呀?怎么样,这一战是不是又是大捷?”
她道:“都是些不成气候的贼党,这些小战,陛下不必过问。”
说着,盛辞把身上沉甸甸的战甲也解了,她一抬眼,殿中备好了梨花木雕成的小桌,摆满美酒小菜和蜜饯瓜果,都是她从前爱吃的。
她略一沉吟,还是决定省去那些弯弯绕绕,直接问道:“贺子骞的事,陛下有没有线索?”
毕竟她放下未平战事只身奔赴回京,不是为这一桌吃食而来的。
上个月,她正在前线与敌军激战,突然收到京城传来的消息,说查到了当年淮安王府中秋夜大火的线索,她无暇顾及,随军医师贺子骞自告奋勇替她回京探查。
没想到他一去便杳无音讯,如同人间蒸发一般。
这些日子以来,她动用了各处安插的眼线,派出去的密探不知折了多少,却始终一无所获。
不知为何,她总有一种直觉,自己离开京城这三月,局势已经悄然大变了。
刘濯摇摇头:“朕也派出不少内廷御探,亦无果。或许……你可以去查查那个温虞。”
“温虞?”盛辞猛然想起桥上那抹淡然身影。
这个人入京至今,与她所设眼线被一一拔除的时间正好对应得上。无论是敌是友、立场如何,他绝非等闲之辈。
刘濯却像是不愿再多说,不着痕迹地移开了话题,道:“这几月你行军打仗,吃不好也睡不好,看着都瘦了。对了,还是难以入眠吗?”
她心知刘濯点到即止必定有他的道理。君臣之间,没有不互相防备的。
她抚了抚腕上嶙峋的骨节,口中却道:“……老毛病了,陛下不用挂心。”
“那怎么成!”
刘濯示意她坐下,拿出一个用丝绸妥善包好的檀木盒,声音都染上了笑意:“朕给你寻了安眠香,让下人戌时便点上,据说功效极好。放了许久了,你从不回朕除军事外的书信,朕怕差人送去前线,你又看也不看就分给下士。”
“谢陛下赏赐,不过……”盛辞停了停,还是道:“朝中有些老臣,陛下也该体恤体恤……”
刘濯拿着香盒的手顿了顿,有些失落地望着她:“阿辞,今日高兴,不提这个。”
盛辞本是想敲打他傅息的事。
她在军营里收到快马送来的书信,写了吏部尚书傅息在朝堂上直言进谏撤她军权的事,刘濯动了怒,直接要赏他几百板子打死为止,还是太后劝阻,暂时先下放进天牢里。
傅息今年已六十有余,一把病弱身子骨关进寒凉阴湿的地牢里,再不放出来,不死也去半条命了。
她叹了口气:“傅尚书所陈之事,满朝文武说了多少年,也不见陛下撤臣一分职权,早该习惯了,怎么这次动这么大怒?”
她自十四岁起策马行军,至今七年,战无不胜,功名赫赫,独得天子倚重、太后宠信,眼红的人多了去了,如果真的有心思跟这些人计较,一个个处理了去,自己不累死朝廷也要更动荡三分。
她行军打仗累了,这些朝政之争只求个相安无事。
刘濯冷笑道:“那老头活腻了,朕送他一程,岂不正好?”
盛辞最头疼他这样的任性言辞。怎么临朝这么多年,还是少年心性?朝中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是傅息这样势力早已根深蒂固的老臣,是说死就能死的吗?
她揉了揉眉心,温声道:“陛下,朝堂之事,容不得胡闹。”
刘濯闻言,脸色彻底冷了下来,盯着她的眼神很是幽怨:“不止如此。说完了冷将军的事,他还盯上了朕的嘉乐郡主……他,他要朕送你去和亲。”
和亲?
盛辞微愣。恍然间,她才反应过来,横刀立马这么多年,她都快忘记了自己本来的身份——嘉乐郡主。
“据说是什么西凉蛮族的二皇子,病恹恹的,也无实权。再说,那等苦寒之地,朕岂能送你去受苦?”
那你让我常年待的战场也没好到哪里去呀。
盛辞忍不住腹诽,摆了摆手:“行吧,那就让这老头再在地牢待几天,命留不留得住看他自己造化。”
看盛辞一脸随意,刘濯反倒更不自在了。他看着盛辞径自坐下开始自斟自饮,终于忍不住道:“咳,不过说起来,嘉乐,你也到嫁娶的年纪了。”
盛辞不习惯刘濯喊自己封号,奇怪地抬眸看他一眼,道:“哦?民间婚娶是什么年岁?”
“女子十五,就该嫁人了。”
盛辞敷衍地略一颔首,不为所动。
刘濯为她添满酒,像是有话要说,桌案下的手松了又紧,把袍子都抓皱了。
许久,他才故作轻松道:“宫中那些长舌妇,背后总说朕和母后把你养在淮安王府,都成老姑娘了也不嫁人。也是,近几年向朕求娶你的王公贵族把朕书房的门槛都踏破了。”
“谁说的?押进刑司割了舌头就行,陛下何时变得如此优柔寡断?”
刘濯轻咳一声,“你有没有想过,入宫?”
“入宫?怎么?你缺护卫?”
“……”刘濯终于忍不住,隔着衣袖抓住她的手腕,一张俊颜涨得通红:“朕想让你入宫,入宫为……为……”
“堂堂天子话都说不清,又犯口疾?”
盛辞抽回手,翻了个白眼,捻起一颗桑葚扔进嘴里。
她转念一想,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可不是杀鸡儆猴一个两个就能震慑得住的,就算一时止住了,难免以后不会出现更多闲话,落进耳朵里平白让人心烦。
可她真的不想成亲啊。
盛辞思来想去,将利弊权衡了一番,还是觉得堵不如疏,干脆道:“那我就挑个人入赘吧,人放王府里养着,堵堵他们的嘴。”
刘濯惊得瞪大了双眼:“什、什么?”
“挑个长得好看的,看着舒心。最好性子也要温驯些,听话,不闹幺蛾子。”
她这话听着简直像在挑马匹,刘濯不可置信道:“你认真的?”
她点头。
“当然。过两日不是我生辰么?办个游园会,你多请些世家公子来,不拘门户,我挑一匹,啊不,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