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时光匆匆。
不知哪一天,各楼阁门楣处都挂上了大红灯笼,再过几天,山上有了鞭炮声,一年稀里糊涂就过去了。
三年也是一样,快得令人心里发慌。
三年前,选完剑后,周峙柏曾对他们说:“若你们练得快,三年后便可以参加拾麟大会。”
吴涯之当时身体一震,那时的她尽管早已知道拾麟大会就在三年后召开,但整句话从大师兄嘴里说出来,好像带上了一层尤为庄重的色彩,她是真真正正,有了几分紧张感。
拾麟大会,既是对弟子们能力的考核,也是新人们崭露头角的平台,若是错过了这一次机会,她便只能再等上五年。
所以,拾麟会前夕,吴涯之再次失眠。
吴涯之盘腿坐在床上,把剑放在两腿上面,闭上眼,运气。
她很轻易就进入了化境。
化境,乃是修仙者的心境。处在化境中时,外界时间流逝相对会变得飞快,而每人的化境又各不相同。
化境——千变万化,修炼造化。
黑暗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可吴涯之抓不住它,几股莫名的淡淡的情绪交织在一起,笼罩在心上,教她辨不清楚。
她默念一遍剑诀,试图静下心来,找到那异样的感觉的来源。
“当啷”
风铃清脆欢快的阵阵响声一下一下回荡着,越荡越粗重,好像一位行将就木的老人,一下比一下更重地喘息。
一遍一遍回环,震得她脑仁钝钝地疼,仿佛不是听着铃声,而是被压在了它底下,愈压愈紧,胸口剧烈起伏,窒息感还是紧随而来。
想睁眼,却睁不开。
周围的一切声音都一并绞了进去,在脑中不断碰撞。
一动也不能动。
声音深处似乎有许多人在呢喃,只是压根听不清他们在念什么。
周围的环境一点一点沉下去,又或是她慢慢浮了起来。
——什么也没有了。
后脑的疼痛扩展,一寸一寸扎进头皮。
虽然闭着眼,可是吴涯之就是感觉,黑暗中有道目光正投在她身上。
他们都沉默着,似乎彼此的心意根本不用语言来表述。
最终对面还是犹豫着开口:“你……决定了吗?”
是剑灵。
他在发问。
风突然又一次袭来,可仿佛瞬间到了三九严冬,冷得涯之心里一颤。
“会后悔的吧?”他慢慢吐出口气,然后再次陷入沉默。
风像个多嘴的妇人,喋喋不休,四肢很快冷下去。
然后,它直吹入吴涯之的心里,一种承受不住的压抑感从内里向外蔓延,压得她五脏六腑似被火烧着了,剧烈疼痛。
她猛地睁眼。
眼前依旧是熟悉的陈设,可是屋里空荡荡的,只有她一个人。
几乎一瞬之间,她又想起那句“会后悔的吧?”
吴涯之问自己:“我会后悔吗?”
她看向师姐空荡荡的床铺,不知道师姐是否能来看她参加拾麟大会。
她拿起身旁的剑,那是一把及其普通的剑,平庸到她想不出什赞美之词。
她想起选剑时周峙柏所说的话:“剑和主人互相选择,从此一生便要对彼此负责了。剑阁一千三百六十八把剑,你们挑的那把,不一定是最好的那把,但必须是最合适的那把。”
其实,周峙柏一直认为,选剑是弟子们自己的事,选什么样的剑,都是自己作出的选择,这也正是来剑阁挑剑的意义所在。
将来也是这样,若是自己做出选择,便也没人能撼动那份决心。
而他作为大师兄所能做的,也只是尽力把他们前方迷茫的路照亮一些,等到未来,他们再回头时,不会因自己一念之差而后悔。
但吴涯之并不很懂这些,她只觉得这把剑虽然适合自己,却过分平庸。
而大家都说:剑如其人。
大师兄的剑看上去就超凡脱俗,就像他的为人。
只是,她的大师兄眼里似乎只有剑道,再容不下其他东西。
这样纯粹,以心证道的人,她真真正正见过的,恐怕也只有周峙柏了。
如此了无杂念,令她心慌。他会从他所痴迷的剑中,分那么一小份注意力到她身上吗?
其实她知道自己其实也没必要多想。她也不傻,只是愿意做些美梦,填补现实的空白,再拾起现实中一些细碎的美好片段,滋养得梦境愈发令人沉醉。
可当她意识到梦和现实之间隔着一座雁淮山那么高的距离时,总归会失落惶恐的。
她忽然没了底气,握住剑的手也有些不稳了。
清晨已到。
吴涯之到时,剑台上早站好了许多长老、师伯、师兄、师姐,还来了各派长老或大弟子之类。
认识的,不认识的,聚在一起,分外热闹。
吴涯之特地在站了自家师兄师姐的剑台上仔细寻找了一圈,没找到叶艋舟的影子,看来师姐还是没有出关,她不禁有些失望。
钟楼的钟响了三响,众人都肃穆了。
弟子们两个两个被叫到进剑场,吴涯之看了一会他们的比试就有些疲乏。
于是她无聊地转头看起被当做看台的小剑台来。
剑场周边,共六个剑台,其中一个剑台,竟被一人独占着。他身上穿的,明明也是雁淮的衣裳,可吴涯之并不认得他。
其他看台上,有几人在各剑台上腾飞,估计是见到许多熟人,来回奔波,互相寒暄。
然后,她看向周峙柏。
只见他掐住左手中指指尖,一动也不动,忽然他整个人凭空消失。
吴涯之知道,他方才掐了个传送决。她重新在场内寻找他的位置。
师叔师伯处、别派长老、大弟子处……她找了个遍。
一扭头,才发现方才那只有一人的剑台上又多出周峙柏的身影。
他们二人明明站得不远,却丝毫不看向彼此,像两尊毫无瓜葛的雕像。
就连他们脸上的表情,持剑的动作,也有六七分相似。
在周围一番热闹和谐的景象里,他们二人多少显得有些诡异了。
旁边吴涯之相识的一回雁派的师兄猛地一拍她。
“看什么呢,到你了,快些去。”他提醒。
她回过神来,谢过师兄,轻功飞向剑场。
一声令下,她和对手打斗起来。
一边看台上,周峙柏纳二人依然未动,却使了一招“传声”,总算是说起话来。
“四师弟,许久未见。”
“嗯……将近六十年了。”
一个话少的人,遇上另一个话少的人,他们间对话,仿佛两人在比试谁能用更少的话提到更多的内容。
周峙柏这时却没由头地笑了,他笑时,嘴角向上弯去,眉眼轻轻地垂下来,王严君忍不住偏头去看他。
而周峙柏依旧直视前方,他道:“想明白了?”
王严君不再看他。“呵,我从来都很明白。”
“没事的。”
周峙柏说了句听起来莫名其妙的话。
王严君身体一凛,这几十年,他因困于心境,没什么大的进步。
周峙柏定是是看出来了,可他只说句,“没事的”。
不像对他要求甚严的长老师伯们,必将对他苛责,只有一句“没事的”。
好像在说:还有我顶着,一切无碍。
又似乎他们之间的一切不快,在他眼里,都如飘渺浮云。
王严君此刻想,这样的人,世上大概只周峙柏一个。
王严君沉默,把注意力投入到剑台上两弟子的比拼上来。
剑场中央,吴涯之和对手过了几招。
她也有了八分胜算。
拾麟会的规矩,剑不落地,便无输赢。而剑一旦脱手落地,剑的主人就彻底失败。
她瞅准对方闪避的空当,把剑锋对准之处移向对方手中剑上。
对面那人水平还不错,可体力和练回雁派的吴涯之无法相比。她向前劈刺的速度很快,丝毫没有犹豫,不给彼此一丝喘息的机会,那人很快闪避不及,败下阵来。
吴涯之和那人相对一拜,各自转身,离开剑场。
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自然都不在话下。
两天的比试下来,剩下来的弟子只有四个。
而这四个,除吴涯之自己外,其余三个都是练淮澜派的。
雁淮剑之所以叫雁淮剑,是因为它在被创造之初因剑一些细微差别分出两支,最终演化成了回雁派和淮澜派两派剑法。
回雁派对力量要求高,但同时对悟性要求也不低。因为想要真正轻盈自如又力道遒劲似飞雁,便要靠深厚的内力来支撑。
淮澜派亦柔亦刚,可进可退,如奔流的江河,翻涌着波澜。在变幻无穷的招式中,讲求的是像水一般的博大与仁厚。
天下大大小小无数门派,这几十年动荡变迁中,修炼成仙的也屈指可数。其中一个便出在师门中的淮澜派。
而回雁派弟子这些年没什么大的进展,更是有几人练得走火入魔,弟子渐渐地少了。
至于涯之为什么偏向虎山行,完全是当初不懂,而照料了她许久的叶艋舟大概是觉得回雁门中实在太冷清了,性子又和她合得来,于是“连哄带骗”地把涯之拉进了回雁派。
如今,两派剑法兼备的同门更是少之又少。
雁淮山上少说也有几百号人,可是除了师父,真正的雁淮剑侠也只剩大师兄周峙柏和四师兄王严君。
而真正的师父,沈郁怀,闭关已有数十年了。
有传闻说他身负重伤,也有说他突破最后的境界成仙的。
反正自入门以来,他们就从未见过师父。
她叹了口气,开始研究对手。
剩下的四人当中,一位师兄她并不认识,而另两位,和她猜测的会进入前三甲的竞争的人选完全一致。
——是孙筠薏,还有郑直。
十三岁那年,刚出正月,吴涯之终于把基本剑招练熟了,好不容易等到大师兄督导,想展露一下。
可还没轮到她,负责杂务的师兄便引人来见。
那是一对夫妇,身后跟着个抱着箱子的仆人,而那妇人手里牵着的姑娘就是孙筠薏。
吴涯之到现在也忘不掉孙筠薏她母亲如何一遍遍抚着她的手直掉眼泪,她父亲又是如何一次次恳求师兄多加照顾。
不知哪一天,各楼阁门楣处都挂上了大红灯笼,再过几天,山上有了鞭炮声,一年稀里糊涂就过去了。
三年也是一样,快得令人心里发慌。
三年前,选完剑后,周峙柏曾对他们说:“若你们练得快,三年后便可以参加拾麟大会。”
吴涯之当时身体一震,那时的她尽管早已知道拾麟大会就在三年后召开,但整句话从大师兄嘴里说出来,好像带上了一层尤为庄重的色彩,她是真真正正,有了几分紧张感。
拾麟大会,既是对弟子们能力的考核,也是新人们崭露头角的平台,若是错过了这一次机会,她便只能再等上五年。
所以,拾麟会前夕,吴涯之再次失眠。
吴涯之盘腿坐在床上,把剑放在两腿上面,闭上眼,运气。
她很轻易就进入了化境。
化境,乃是修仙者的心境。处在化境中时,外界时间流逝相对会变得飞快,而每人的化境又各不相同。
化境——千变万化,修炼造化。
黑暗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可吴涯之抓不住它,几股莫名的淡淡的情绪交织在一起,笼罩在心上,教她辨不清楚。
她默念一遍剑诀,试图静下心来,找到那异样的感觉的来源。
“当啷”
风铃清脆欢快的阵阵响声一下一下回荡着,越荡越粗重,好像一位行将就木的老人,一下比一下更重地喘息。
一遍一遍回环,震得她脑仁钝钝地疼,仿佛不是听着铃声,而是被压在了它底下,愈压愈紧,胸口剧烈起伏,窒息感还是紧随而来。
想睁眼,却睁不开。
周围的一切声音都一并绞了进去,在脑中不断碰撞。
一动也不能动。
声音深处似乎有许多人在呢喃,只是压根听不清他们在念什么。
周围的环境一点一点沉下去,又或是她慢慢浮了起来。
——什么也没有了。
后脑的疼痛扩展,一寸一寸扎进头皮。
虽然闭着眼,可是吴涯之就是感觉,黑暗中有道目光正投在她身上。
他们都沉默着,似乎彼此的心意根本不用语言来表述。
最终对面还是犹豫着开口:“你……决定了吗?”
是剑灵。
他在发问。
风突然又一次袭来,可仿佛瞬间到了三九严冬,冷得涯之心里一颤。
“会后悔的吧?”他慢慢吐出口气,然后再次陷入沉默。
风像个多嘴的妇人,喋喋不休,四肢很快冷下去。
然后,它直吹入吴涯之的心里,一种承受不住的压抑感从内里向外蔓延,压得她五脏六腑似被火烧着了,剧烈疼痛。
她猛地睁眼。
眼前依旧是熟悉的陈设,可是屋里空荡荡的,只有她一个人。
几乎一瞬之间,她又想起那句“会后悔的吧?”
吴涯之问自己:“我会后悔吗?”
她看向师姐空荡荡的床铺,不知道师姐是否能来看她参加拾麟大会。
她拿起身旁的剑,那是一把及其普通的剑,平庸到她想不出什赞美之词。
她想起选剑时周峙柏所说的话:“剑和主人互相选择,从此一生便要对彼此负责了。剑阁一千三百六十八把剑,你们挑的那把,不一定是最好的那把,但必须是最合适的那把。”
其实,周峙柏一直认为,选剑是弟子们自己的事,选什么样的剑,都是自己作出的选择,这也正是来剑阁挑剑的意义所在。
将来也是这样,若是自己做出选择,便也没人能撼动那份决心。
而他作为大师兄所能做的,也只是尽力把他们前方迷茫的路照亮一些,等到未来,他们再回头时,不会因自己一念之差而后悔。
但吴涯之并不很懂这些,她只觉得这把剑虽然适合自己,却过分平庸。
而大家都说:剑如其人。
大师兄的剑看上去就超凡脱俗,就像他的为人。
只是,她的大师兄眼里似乎只有剑道,再容不下其他东西。
这样纯粹,以心证道的人,她真真正正见过的,恐怕也只有周峙柏了。
如此了无杂念,令她心慌。他会从他所痴迷的剑中,分那么一小份注意力到她身上吗?
其实她知道自己其实也没必要多想。她也不傻,只是愿意做些美梦,填补现实的空白,再拾起现实中一些细碎的美好片段,滋养得梦境愈发令人沉醉。
可当她意识到梦和现实之间隔着一座雁淮山那么高的距离时,总归会失落惶恐的。
她忽然没了底气,握住剑的手也有些不稳了。
清晨已到。
吴涯之到时,剑台上早站好了许多长老、师伯、师兄、师姐,还来了各派长老或大弟子之类。
认识的,不认识的,聚在一起,分外热闹。
吴涯之特地在站了自家师兄师姐的剑台上仔细寻找了一圈,没找到叶艋舟的影子,看来师姐还是没有出关,她不禁有些失望。
钟楼的钟响了三响,众人都肃穆了。
弟子们两个两个被叫到进剑场,吴涯之看了一会他们的比试就有些疲乏。
于是她无聊地转头看起被当做看台的小剑台来。
剑场周边,共六个剑台,其中一个剑台,竟被一人独占着。他身上穿的,明明也是雁淮的衣裳,可吴涯之并不认得他。
其他看台上,有几人在各剑台上腾飞,估计是见到许多熟人,来回奔波,互相寒暄。
然后,她看向周峙柏。
只见他掐住左手中指指尖,一动也不动,忽然他整个人凭空消失。
吴涯之知道,他方才掐了个传送决。她重新在场内寻找他的位置。
师叔师伯处、别派长老、大弟子处……她找了个遍。
一扭头,才发现方才那只有一人的剑台上又多出周峙柏的身影。
他们二人明明站得不远,却丝毫不看向彼此,像两尊毫无瓜葛的雕像。
就连他们脸上的表情,持剑的动作,也有六七分相似。
在周围一番热闹和谐的景象里,他们二人多少显得有些诡异了。
旁边吴涯之相识的一回雁派的师兄猛地一拍她。
“看什么呢,到你了,快些去。”他提醒。
她回过神来,谢过师兄,轻功飞向剑场。
一声令下,她和对手打斗起来。
一边看台上,周峙柏纳二人依然未动,却使了一招“传声”,总算是说起话来。
“四师弟,许久未见。”
“嗯……将近六十年了。”
一个话少的人,遇上另一个话少的人,他们间对话,仿佛两人在比试谁能用更少的话提到更多的内容。
周峙柏这时却没由头地笑了,他笑时,嘴角向上弯去,眉眼轻轻地垂下来,王严君忍不住偏头去看他。
而周峙柏依旧直视前方,他道:“想明白了?”
王严君不再看他。“呵,我从来都很明白。”
“没事的。”
周峙柏说了句听起来莫名其妙的话。
王严君身体一凛,这几十年,他因困于心境,没什么大的进步。
周峙柏定是是看出来了,可他只说句,“没事的”。
不像对他要求甚严的长老师伯们,必将对他苛责,只有一句“没事的”。
好像在说:还有我顶着,一切无碍。
又似乎他们之间的一切不快,在他眼里,都如飘渺浮云。
王严君此刻想,这样的人,世上大概只周峙柏一个。
王严君沉默,把注意力投入到剑台上两弟子的比拼上来。
剑场中央,吴涯之和对手过了几招。
她也有了八分胜算。
拾麟会的规矩,剑不落地,便无输赢。而剑一旦脱手落地,剑的主人就彻底失败。
她瞅准对方闪避的空当,把剑锋对准之处移向对方手中剑上。
对面那人水平还不错,可体力和练回雁派的吴涯之无法相比。她向前劈刺的速度很快,丝毫没有犹豫,不给彼此一丝喘息的机会,那人很快闪避不及,败下阵来。
吴涯之和那人相对一拜,各自转身,离开剑场。
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自然都不在话下。
两天的比试下来,剩下来的弟子只有四个。
而这四个,除吴涯之自己外,其余三个都是练淮澜派的。
雁淮剑之所以叫雁淮剑,是因为它在被创造之初因剑一些细微差别分出两支,最终演化成了回雁派和淮澜派两派剑法。
回雁派对力量要求高,但同时对悟性要求也不低。因为想要真正轻盈自如又力道遒劲似飞雁,便要靠深厚的内力来支撑。
淮澜派亦柔亦刚,可进可退,如奔流的江河,翻涌着波澜。在变幻无穷的招式中,讲求的是像水一般的博大与仁厚。
天下大大小小无数门派,这几十年动荡变迁中,修炼成仙的也屈指可数。其中一个便出在师门中的淮澜派。
而回雁派弟子这些年没什么大的进展,更是有几人练得走火入魔,弟子渐渐地少了。
至于涯之为什么偏向虎山行,完全是当初不懂,而照料了她许久的叶艋舟大概是觉得回雁门中实在太冷清了,性子又和她合得来,于是“连哄带骗”地把涯之拉进了回雁派。
如今,两派剑法兼备的同门更是少之又少。
雁淮山上少说也有几百号人,可是除了师父,真正的雁淮剑侠也只剩大师兄周峙柏和四师兄王严君。
而真正的师父,沈郁怀,闭关已有数十年了。
有传闻说他身负重伤,也有说他突破最后的境界成仙的。
反正自入门以来,他们就从未见过师父。
她叹了口气,开始研究对手。
剩下的四人当中,一位师兄她并不认识,而另两位,和她猜测的会进入前三甲的竞争的人选完全一致。
——是孙筠薏,还有郑直。
十三岁那年,刚出正月,吴涯之终于把基本剑招练熟了,好不容易等到大师兄督导,想展露一下。
可还没轮到她,负责杂务的师兄便引人来见。
那是一对夫妇,身后跟着个抱着箱子的仆人,而那妇人手里牵着的姑娘就是孙筠薏。
吴涯之到现在也忘不掉孙筠薏她母亲如何一遍遍抚着她的手直掉眼泪,她父亲又是如何一次次恳求师兄多加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