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章
“林丫头只回过扬州一次,如何到这个节骨眼上冒出一个卫家?鸳鸯,去!拿纸笔来!我倒要好好问问咱们家姑爷,舍近求远,他是不是老糊涂了?!”
鸳鸯忙慌慌拿来纸笔,给老太太研上墨,她已许久不见老太太亲自动笔了,可见老太太这次实在气得不轻。
可林姑娘与宝玉的事虽在大观园内沸沸扬扬,贾家却从未对林老爷表露过结亲之意啊。鸳鸯很明白,宝玉的婚事关乎贾家命脉,老太太从前不肯轻易作主也是情有可原,但也不能怪人家林老爷不等咱们呀。
道理虽是如此,鸳鸯却一言不发,默默研墨,情理上她还是希望林姑娘能嫁入贾家。此事究竟还有转圜的余地吗?鸳鸯看老太太洋洋洒洒一笔下去写了好些,不由心内跟着期待起来,研墨越发努力了。
黛玉在床上坐了好一会,眼睛直愣愣看着前方,也不知在看什么。紫鹃怕她闷出个好歹,小心翼翼唤了几声。
“姑娘?”
“姑娘?”
黛玉半晌没有回应,眼泪包在眼眶里,过了很久才终于落下来。紫鹃心疼不已,拿手帕给她揩泪。
“姑娘不要怕,听说林大人只在信里提了一句,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
黛玉不置可否,接过手帕,往自己脸上擦了擦,语如蚊蝇:“回去。”
“回去?”紫鹃还来不及问要回哪儿去?是回扬州?还是潇湘馆?黛玉已经自个儿下床,出去了。
贾母正在气头,看见黛玉好好地出来,一脸泪痕,沉声问:“你的意思呢?”
黛玉埋着头,刚擦去的眼泪再次滚落下来。
老太太叹了口气。儿女婚嫁之事自古皆听父母之命,若林如海不在,她便可暂代双亲之责,令两个玉儿亲上加亲,岂不和美?
如今林如海亲自来信挑明女儿已许人家,摆明了就是不想黛玉嫁到贾家来。
贾母原本心中几番忖度,也不知此事是否有黛玉的意思,此刻见外孙女儿面色惶惶,便知其也是被蒙在鼓里了。
老太太额角一阵头疼,只得摆了摆手,“你去罢,先歇息一会,晚些外祖母再与你详说。”
辞过贾母,黛玉紫鹃回到潇湘馆,雪雁守在这里,对发生的一切还浑然不知。
黛玉脚下生风,跑回屋内,也不使人帮忙,自己搬来个椅子就踩了上去,往书橱顶上胡乱摸索起来。
雪雁被她这反常举动唬了一跳,与紫鹃一左一右扶在两旁,一面便问:“姑娘这是怎么了?”
紫鹃愁眉苦脸不敢说,两个丫头你来我往地眉眼传意,见黛玉抱起木匣探出脚,又心惊胆战地扶她下来。
这番动静着实不小,黛玉原本面色一片惨白,此刻两颊竟染上了淡淡粉红。
打开木匣,里面是几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画纸,有她画的芙蓉,有初一画的竹子,也有另一个人画的兰花。
黛玉随手拿出两张,也不管是谁的画作,两手擎住纸缘,瞬间将画纸撕成了两半。
“姑娘!”雪雁紫鹃登时一惊,却为时已晚,伸手去夺,只夺回几片纸屑。
黛玉还要撕。
她手刚伸去木匣,雪雁眼疾手快将匣子抱在怀里。
“姑娘!”雪雁急道,“这些画都是你的心血呀!”
黛玉面色冷冷,“它们不是,雪雁,你给我。”
雪雁不仅不给,还往身后退了两步,“不,姑娘正在气头上,等姑娘冷静下来,就会后悔的了。”
“我不会!你过来!”
“不……不过来……”
两个姑娘竟像小时候那样在屋里追逐起来,紫鹃夹在两人中间,始终未能插上话,暗叹林姑娘恐怕真是气晕了头,怎么就跟自己的丫鬟追起来了呢?
屋内正不可开交,黛玉追得气喘吁吁,奶娘王嬷嬷忽然找了过来,见屋里黛玉正忙,只得朝紫鹃挥了挥手。
“雪雁,你小心点,别累着姑娘!”
嘱咐一句,紫鹃退至门边。
“嬷嬷可有事要说?”
王嬷嬷犹豫道:“紫鹃姑娘,我也不知这事该不该告诉咱们姑娘……”
到这个地步,难道还有什么事能惊住林姑娘吗?
紫鹃回道:“是要紧的事么?你先与我说说。”
“是……是侯府来人提亲了。”
“……”
紫鹃来不及反应,只听屋里哐当一声。
雪雁和黛玉一齐望了过来,雪雁手里的木匣滚到地上,画纸散落一地,却无人关心了。
“提亲?又是哪位姑娘要嫁走了吗?”自迎春嫁人,府里就冷清了许多,且听说迎春夫家不是个好人,雪雁真的不想姑娘们再离开了。
而黛玉面上红润迅速褪去,呆呆望着,葱白玉手攥紧了衣裙。
王嬷嬷与她对视一眼,心内先给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而后走去黛玉面前,讪讪开口:“是……是永安侯府的人,来,来聘姑娘的。”
“……”
阳春三月,卫赋兰回来了。
前些日子贾雨村以拖欠官银为由,抄人家产,坑了别人二十多把古董扇子,那人出狱后,控诉无门,稀里糊涂就告到了京兆尹处。
京兆尹素日与贾府来往甚密,知这贾雨村与四大家族关系非常,又逢贾雨村刚升任大司马,正是官场得意之时,京兆尹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当即将诬告之人轰了出去,哪知几个日夜后,那人寻至贾雨村府衙,一头撞死在了衙前。
这事虽被王子腾压了下来,但坊间已有风声。
从前忠顺王拉拢卫老侯爷不成,王府和卫家算是井水不犯河水,卫映兰入京后,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不仅与贾史王薛皆有往来,连忠顺王都时常邀他过府走动,忠顺王似乎很看得起卫映兰,贾雨村衙前撞死个人这事还是卫映兰与忠顺王闲谈时,听他随口提起的。
卫映兰到宁国府与贾珍饮酒时,也是有意无意的提了一嘴,奈何贾珍不是卫映兰,根本没将这些事放到心上。
卫赋兰回家后,迫不及待与其父商议先往扬州提亲,谁知卫明决言语间犹豫不定,卫赋兰三番探问,方知是因为贾雨村逼死人的事。
这事迅速在官僚之中传扬开来,幕后推手自不必说,若只是涉及贾雨村倒也罢了,怎奈那真正得利之人,强夺了二十多把扇子后竟不懂树大招风之理,整日里拿着扇子吆喝,频繁邀人进府相看,生怕旁人不知道他拿了人家血扇子。
以至于根本无需打听,众人俱都知晓了。
那枉死之人的扇子落到了贾家手里。
“既然你我都知道这件事,你以为陛下知不知道?”卫明决便问,“忠顺王和北静王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你当这伤会在何处?”
卫赋兰面色渐沉,“陛下轻易不会动两位王爷,这伤处自然是……王爷的左膀右臂。”
“看来你还不算蠢。新帝登基不过五年,料理江淮老臣之后,就该收拾我们这些人了。王爷们相争,陛下反倒乐见其成。借此机会铲除盘踞在京城的各方势力,此事势在必行,而贾家,首当其冲!”
“可元妃还在宫……”话刚出口,卫赋兰陡然僵住,想起扬州时,林如海与他说起元妃身体抱恙一事。
“元妃染病,此事是否也没那么简单?”
“两虎相斗,我说了,陛下乐见其成。”
卫赋兰起了一手冷汗。
“那父亲您……”
卫明决一摆手,“我倒是无妨,永宁侯府从来不涉党争,为了稳固王朝根基,陛下也不会驱逐所有老臣。正好这两日觉得腰疼,我已向陛下请旨一月在家修养,任外头争得头破血流,也不会牵连到卫家。只是……”
卫赋兰心领神会,“只是贾家将遭大难,父亲是否不希望我与他家来往?”
“不错,映儿都不需要我亲自叮嘱,人家自己昨儿就一个人回扬州去了,说要安安份份待上三个月,倒是你,”卫明决指着卫赋兰,“你可会让我省心?”
卫赋兰撇撇嘴,“这些年我与贾家并没过密来往,除了……可林姑娘是巡抚大人的女儿,林大人曾立大功,陛下会动他吗?”
“正值用人之际,当然不会,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你看上的那林姑娘——”
卫明决话未完,卫赋兰朗声道:“那就赶紧把她娶过来好了!反正我也等得着急!”
“……”卫明决四下寻了寻,抄起桌上一本书册朝卫赋兰砸了过去。
卫赋兰便是在此危急情形之下来的贾府,他此行肩负重任,必要贾家收下聘礼,成全这门亲事。
贾政乃荣国府一家之主,卫家来人下聘,合该他与王夫人出面,但黛玉是老太太捧在心尖儿上的外孙女,没老太太首肯,贾政不敢应承。
得知卫二到访,贾政当即着人去请了老太太,下人却回禀说:“老太太病了,现下在屋里歇着,特地吩咐不让人打扰。”
老太太此举无非有意拖延,无奈之下,贾政只得携了王夫人前往正厅。
路上,王夫人小声劝道:“林姑爷早就来过信了,说林家和卫家已有了口头约定,这次卫家前来下聘定是林姑爷点过头了,咱们如何能拦?”
贾政焦头烂额,他素来敬仰林如海之为人,林家若为亲家,未为不可,只可惜不知什么缘故,林家远在扬州,竟与卫家有了首尾。
近日朝中许多事都不大顺意,贾政心中惶惑,又不好叫人瞧见端倪。
“你有所不知,眼下诸事诡谲,风云难测,卫林两家如此急于促成婚事,我总觉得有些古怪。林如海现任两淮巡抚,颇受朝廷器重,我原想修书再与他商议的。”
“姑爷在千里之遥,便有蹊跷又如何?我知你近来思虑良多,我一妇人不懂爷们家的事,帮不上你,可我□□前也升了官,比林姑爷可小么?只不过哥哥现今外派出去了。”
“老太太心思你不明白?倘或今日咱们做主应下,荣庆堂那里怎去分说?”
“老太太无非盼着亲上做亲,宝玉的婚事我已有主意,保管叫老太太满意的,你快打发了卫家,我再告诉你。”
“罢罢罢,你自定夺罢!将来老太太如有不虞,你自个担着!”
王夫人眉眼一松,“放心罢。”
二人来到正厅,卫赋兰已等候多时,王夫人待客热切殷情,当着贾政的面,三言两语就做主将婚事定下了。贾政略有不满,无奈知道林如海已有决意,只得随声应付两句。
“既生辰八字你两家先已看过,我们这里也没什么可再相看的了,这些聘礼我们替林家收着,等将来林家来人了再取回去。只是……”
王夫人翻开媒婆递上的吉书瞧了眼,讶然道:“这日子……这么快?”
卫赋兰微微一笑,“那当然是,越快越好。”
鸳鸯忙慌慌拿来纸笔,给老太太研上墨,她已许久不见老太太亲自动笔了,可见老太太这次实在气得不轻。
可林姑娘与宝玉的事虽在大观园内沸沸扬扬,贾家却从未对林老爷表露过结亲之意啊。鸳鸯很明白,宝玉的婚事关乎贾家命脉,老太太从前不肯轻易作主也是情有可原,但也不能怪人家林老爷不等咱们呀。
道理虽是如此,鸳鸯却一言不发,默默研墨,情理上她还是希望林姑娘能嫁入贾家。此事究竟还有转圜的余地吗?鸳鸯看老太太洋洋洒洒一笔下去写了好些,不由心内跟着期待起来,研墨越发努力了。
黛玉在床上坐了好一会,眼睛直愣愣看着前方,也不知在看什么。紫鹃怕她闷出个好歹,小心翼翼唤了几声。
“姑娘?”
“姑娘?”
黛玉半晌没有回应,眼泪包在眼眶里,过了很久才终于落下来。紫鹃心疼不已,拿手帕给她揩泪。
“姑娘不要怕,听说林大人只在信里提了一句,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
黛玉不置可否,接过手帕,往自己脸上擦了擦,语如蚊蝇:“回去。”
“回去?”紫鹃还来不及问要回哪儿去?是回扬州?还是潇湘馆?黛玉已经自个儿下床,出去了。
贾母正在气头,看见黛玉好好地出来,一脸泪痕,沉声问:“你的意思呢?”
黛玉埋着头,刚擦去的眼泪再次滚落下来。
老太太叹了口气。儿女婚嫁之事自古皆听父母之命,若林如海不在,她便可暂代双亲之责,令两个玉儿亲上加亲,岂不和美?
如今林如海亲自来信挑明女儿已许人家,摆明了就是不想黛玉嫁到贾家来。
贾母原本心中几番忖度,也不知此事是否有黛玉的意思,此刻见外孙女儿面色惶惶,便知其也是被蒙在鼓里了。
老太太额角一阵头疼,只得摆了摆手,“你去罢,先歇息一会,晚些外祖母再与你详说。”
辞过贾母,黛玉紫鹃回到潇湘馆,雪雁守在这里,对发生的一切还浑然不知。
黛玉脚下生风,跑回屋内,也不使人帮忙,自己搬来个椅子就踩了上去,往书橱顶上胡乱摸索起来。
雪雁被她这反常举动唬了一跳,与紫鹃一左一右扶在两旁,一面便问:“姑娘这是怎么了?”
紫鹃愁眉苦脸不敢说,两个丫头你来我往地眉眼传意,见黛玉抱起木匣探出脚,又心惊胆战地扶她下来。
这番动静着实不小,黛玉原本面色一片惨白,此刻两颊竟染上了淡淡粉红。
打开木匣,里面是几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画纸,有她画的芙蓉,有初一画的竹子,也有另一个人画的兰花。
黛玉随手拿出两张,也不管是谁的画作,两手擎住纸缘,瞬间将画纸撕成了两半。
“姑娘!”雪雁紫鹃登时一惊,却为时已晚,伸手去夺,只夺回几片纸屑。
黛玉还要撕。
她手刚伸去木匣,雪雁眼疾手快将匣子抱在怀里。
“姑娘!”雪雁急道,“这些画都是你的心血呀!”
黛玉面色冷冷,“它们不是,雪雁,你给我。”
雪雁不仅不给,还往身后退了两步,“不,姑娘正在气头上,等姑娘冷静下来,就会后悔的了。”
“我不会!你过来!”
“不……不过来……”
两个姑娘竟像小时候那样在屋里追逐起来,紫鹃夹在两人中间,始终未能插上话,暗叹林姑娘恐怕真是气晕了头,怎么就跟自己的丫鬟追起来了呢?
屋内正不可开交,黛玉追得气喘吁吁,奶娘王嬷嬷忽然找了过来,见屋里黛玉正忙,只得朝紫鹃挥了挥手。
“雪雁,你小心点,别累着姑娘!”
嘱咐一句,紫鹃退至门边。
“嬷嬷可有事要说?”
王嬷嬷犹豫道:“紫鹃姑娘,我也不知这事该不该告诉咱们姑娘……”
到这个地步,难道还有什么事能惊住林姑娘吗?
紫鹃回道:“是要紧的事么?你先与我说说。”
“是……是侯府来人提亲了。”
“……”
紫鹃来不及反应,只听屋里哐当一声。
雪雁和黛玉一齐望了过来,雪雁手里的木匣滚到地上,画纸散落一地,却无人关心了。
“提亲?又是哪位姑娘要嫁走了吗?”自迎春嫁人,府里就冷清了许多,且听说迎春夫家不是个好人,雪雁真的不想姑娘们再离开了。
而黛玉面上红润迅速褪去,呆呆望着,葱白玉手攥紧了衣裙。
王嬷嬷与她对视一眼,心内先给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而后走去黛玉面前,讪讪开口:“是……是永安侯府的人,来,来聘姑娘的。”
“……”
阳春三月,卫赋兰回来了。
前些日子贾雨村以拖欠官银为由,抄人家产,坑了别人二十多把古董扇子,那人出狱后,控诉无门,稀里糊涂就告到了京兆尹处。
京兆尹素日与贾府来往甚密,知这贾雨村与四大家族关系非常,又逢贾雨村刚升任大司马,正是官场得意之时,京兆尹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当即将诬告之人轰了出去,哪知几个日夜后,那人寻至贾雨村府衙,一头撞死在了衙前。
这事虽被王子腾压了下来,但坊间已有风声。
从前忠顺王拉拢卫老侯爷不成,王府和卫家算是井水不犯河水,卫映兰入京后,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不仅与贾史王薛皆有往来,连忠顺王都时常邀他过府走动,忠顺王似乎很看得起卫映兰,贾雨村衙前撞死个人这事还是卫映兰与忠顺王闲谈时,听他随口提起的。
卫映兰到宁国府与贾珍饮酒时,也是有意无意的提了一嘴,奈何贾珍不是卫映兰,根本没将这些事放到心上。
卫赋兰回家后,迫不及待与其父商议先往扬州提亲,谁知卫明决言语间犹豫不定,卫赋兰三番探问,方知是因为贾雨村逼死人的事。
这事迅速在官僚之中传扬开来,幕后推手自不必说,若只是涉及贾雨村倒也罢了,怎奈那真正得利之人,强夺了二十多把扇子后竟不懂树大招风之理,整日里拿着扇子吆喝,频繁邀人进府相看,生怕旁人不知道他拿了人家血扇子。
以至于根本无需打听,众人俱都知晓了。
那枉死之人的扇子落到了贾家手里。
“既然你我都知道这件事,你以为陛下知不知道?”卫明决便问,“忠顺王和北静王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你当这伤会在何处?”
卫赋兰面色渐沉,“陛下轻易不会动两位王爷,这伤处自然是……王爷的左膀右臂。”
“看来你还不算蠢。新帝登基不过五年,料理江淮老臣之后,就该收拾我们这些人了。王爷们相争,陛下反倒乐见其成。借此机会铲除盘踞在京城的各方势力,此事势在必行,而贾家,首当其冲!”
“可元妃还在宫……”话刚出口,卫赋兰陡然僵住,想起扬州时,林如海与他说起元妃身体抱恙一事。
“元妃染病,此事是否也没那么简单?”
“两虎相斗,我说了,陛下乐见其成。”
卫赋兰起了一手冷汗。
“那父亲您……”
卫明决一摆手,“我倒是无妨,永宁侯府从来不涉党争,为了稳固王朝根基,陛下也不会驱逐所有老臣。正好这两日觉得腰疼,我已向陛下请旨一月在家修养,任外头争得头破血流,也不会牵连到卫家。只是……”
卫赋兰心领神会,“只是贾家将遭大难,父亲是否不希望我与他家来往?”
“不错,映儿都不需要我亲自叮嘱,人家自己昨儿就一个人回扬州去了,说要安安份份待上三个月,倒是你,”卫明决指着卫赋兰,“你可会让我省心?”
卫赋兰撇撇嘴,“这些年我与贾家并没过密来往,除了……可林姑娘是巡抚大人的女儿,林大人曾立大功,陛下会动他吗?”
“正值用人之际,当然不会,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你看上的那林姑娘——”
卫明决话未完,卫赋兰朗声道:“那就赶紧把她娶过来好了!反正我也等得着急!”
“……”卫明决四下寻了寻,抄起桌上一本书册朝卫赋兰砸了过去。
卫赋兰便是在此危急情形之下来的贾府,他此行肩负重任,必要贾家收下聘礼,成全这门亲事。
贾政乃荣国府一家之主,卫家来人下聘,合该他与王夫人出面,但黛玉是老太太捧在心尖儿上的外孙女,没老太太首肯,贾政不敢应承。
得知卫二到访,贾政当即着人去请了老太太,下人却回禀说:“老太太病了,现下在屋里歇着,特地吩咐不让人打扰。”
老太太此举无非有意拖延,无奈之下,贾政只得携了王夫人前往正厅。
路上,王夫人小声劝道:“林姑爷早就来过信了,说林家和卫家已有了口头约定,这次卫家前来下聘定是林姑爷点过头了,咱们如何能拦?”
贾政焦头烂额,他素来敬仰林如海之为人,林家若为亲家,未为不可,只可惜不知什么缘故,林家远在扬州,竟与卫家有了首尾。
近日朝中许多事都不大顺意,贾政心中惶惑,又不好叫人瞧见端倪。
“你有所不知,眼下诸事诡谲,风云难测,卫林两家如此急于促成婚事,我总觉得有些古怪。林如海现任两淮巡抚,颇受朝廷器重,我原想修书再与他商议的。”
“姑爷在千里之遥,便有蹊跷又如何?我知你近来思虑良多,我一妇人不懂爷们家的事,帮不上你,可我□□前也升了官,比林姑爷可小么?只不过哥哥现今外派出去了。”
“老太太心思你不明白?倘或今日咱们做主应下,荣庆堂那里怎去分说?”
“老太太无非盼着亲上做亲,宝玉的婚事我已有主意,保管叫老太太满意的,你快打发了卫家,我再告诉你。”
“罢罢罢,你自定夺罢!将来老太太如有不虞,你自个担着!”
王夫人眉眼一松,“放心罢。”
二人来到正厅,卫赋兰已等候多时,王夫人待客热切殷情,当着贾政的面,三言两语就做主将婚事定下了。贾政略有不满,无奈知道林如海已有决意,只得随声应付两句。
“既生辰八字你两家先已看过,我们这里也没什么可再相看的了,这些聘礼我们替林家收着,等将来林家来人了再取回去。只是……”
王夫人翻开媒婆递上的吉书瞧了眼,讶然道:“这日子……这么快?”
卫赋兰微微一笑,“那当然是,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