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娱自乐存起来自己看的,也不发表~请大家绕道不要看啦,谢谢!】
薛大爷得了信,连忙从国子监坐马车回来。
他脸色肃冷,身后跟着两三个幕僚进了薛鼎臣的书房,薛四爷早就等在里面了,薛鼎臣的两个幕僚垂手站着,他则脸色苍白地坐在东坡椅上。
看到大哥回来,薛鼎臣忙迎了过去,小厮抬了一把圈椅过来。
“你把事情从头到尾说清楚,粮仓怎么出事了。”薛大爷沉声问道。
薛鼎臣这才边回忆边把这事说了,又说起粮仓的情况:“这几个粮仓是孙石涛手底下的仓部掌固看管的,是属通仓。顺天府、大兴、密云共有通仓三十五个,但是密云的粮仓不到战事是不能开的,而且也是千户在看管。顺天府的粮仓才是用来赈济灾民,平定粮价的,属都察院看管,我属其中。”
“我负责仓庾,顺天府的粮仓出事我逃不了责任,而孙石涛就是主事,现在人已经不知所踪了。我去粮仓看的时候,那些看守的仓使竟然还在粮仓旁的寮子里喝酒!我让他们把仓厫全部看了,储粮三十六万石的顺天府通仓……竟有二十多万石换成了麸皮和陈米!”
薛大爷心里一寒,二十多万石……薛家倾家荡产都填不上这个窟窿!
他沉声道:“你当时就不该惊动这些人,要是事情传出去,你当即就会被你们都察院派人直接抓走。”
薛鼎臣也有些后悔:“当时我是又气又急,糊涂了,不过那些人我已经全部看管起来,他们也怕出事,不敢到处去说的。再过几日,就要开仓运米去山西了……大哥,这该怎么办!”
薛大爷也不知道,没好气地说:“你问我我怎么知道,你还要和我摘开,我是国子监的人,要是东窗事发,咱们此时通气儿就会被说成沆瀣一气,到时候别说你了,我也会被拉下水!”
话虽是这么说,但是薛大爷也不可能真的放任不管,他想了想,说:“那几个仓使你找来问过了吗?这么多粮食想要背着别人偷运出去肯定是不行的,咱们把人都问清楚了,能摘出去多少就算多少。”
薛鼎臣点头,找许管事去问话。
过了一会儿许管事回来,手里还拿着几张文书:“都问清楚了,仓使说前一月的时候,掌固就拿有您和孙主事印章的批文过来,说是要换新粮,把里头的旧粮连夜运出了粮仓。”
薛鼎臣目瞪口呆,一把拿过文书看了,脸色十分难看:“我从没有批过这样的东西,今年新粮不足,粮价本就高浮,运进京师的粮食七成进了卫仓,还有三成放到了密云,根本没有余粮进顺天府!”
薛大爷听着皱眉:“那些仓使难道不知重量不对,连麸皮都能蒙混过去?”
许管事垂手道:“奴才也问了,他们说……掌固给他们每人发了五两银子,说不要管,他们还以为是上头的勾结要贪粮仓里的粮食,拿了钱什么都没说。”
“我从没见过这张文书……”薛鼎臣喃喃道,他从没有见过这东西,但是上面不仅有自己的印章,还有户部仓庾郎中的印章,这又是从哪儿来的?
他的那些东西放在户部衙门里,孙石涛可以撬了柜子挪用,他如今已经不见踪影,孙石涛这是要害死他啊!
薛鼎臣心里很愤怒,除此之外还有恐惧,孙石涛要是不见了,这责任还不是他全部承担着!幸好这事发现得早,可能还有补救的办法,要实在不能解决,他自己上折子自首,也能从轻发落。但要是等几日之后钦差带人来搬粮食时才发现,恐怕他项上人头不保。
他跟薛大爷说:“大哥,我从未签署过这份文书,印章定是孙石涛从我那里拿的,恐怕是他自己贪了粮食,想要陷害到我头上来。”
薛大爷摇摇头:“没那么简单,凭他一人之力,根本干不成这事,粮仓出事就牵扯到山西赈灾,咱们就不能这么想。”
山西灾情突发,按理就应该先蠲免和减征赋税,发放赈济银钱,从各地常平仓掉粮先支援灾区。但是灾情报上去了,减征赋税的诏令却还没有下来,户部的赈济银钱一拖再拖,明眼人都能看出是怎么回事。
但是薛鼎臣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他和他们一样,身上有镇国公的标签。
尽管镇国公对他们并无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这说法还是好的。往大了说,镇国公怎么看得起你区区薛家,人家是把女儿嫁过来了,但是逢年过节,也就是世子爷来看看他姐姐而已,平日里两家来往不多。
但在外人眼中,他们就是镇国公派系的人,百口莫辩。
但凡贪墨,都是官员大忌,而且贪污的还是赈灾所用的粮食,这件事要是传出去,薛家哪里还有颜面在京师立足!到时候薛鼎臣官职被削不说,连他也会受到牵连!
薛大爷又问弟弟:“你说,是薛姮提醒你注意这个孙石涛的?”
薛鼎臣点点头:“恐怕是她从前的什么先生,说是和孙石涛认识。”
薛大爷皱了皱眉,薛姮还有先生?
薛姮刚把私教先生邢简请过来,先把事情和他说了一遍。
邢简听了也心中一惊:“兹事体大,难得姑娘信任老朽。”他先拱了手,才说:“二十多万石的粮食,孙主事就是想私吞,也没这么容易,此时牵涉到赈灾,老朽觉得不简单。”
邢简很快就想到如今的山西布政使袁仲儒,阿灵阿大人的至交好友,再想到朝廷最近的动向,他心里就有一个隐隐的猜测。
薛姮一直关注着朝廷动向,因此很快明白这件事肯定和山西赈灾有关,邢简说了他的猜测,和薛姮不谋而合。
薛姮想得更全面些,赈灾的粮食出问题,不仅能拖延山西赈灾,而且还能顺便除去和镇国公颇有关系的父亲。
这事要针对的主要还是袁仲儒和镇国公,父亲这是被殃及池鱼了。
她让邢简先去见父亲,邢简是幕僚,更方便和父亲还有大伯父商量事情。
她则坐在大炕上,拿着刺绣的小绷绣汗巾,一边想事情。
二十万石粮食……这个窟窿怎么填得上?即便拿出薛家全部家当都保不起,就算是财力强大到能保下这件事,收购二十万石粮食,那也不是简单的事!这是会造成京师粮价振动的。
镇国公也应该不会坐视不理,但他们能怎么管?只能在此事事发的时候力保父亲,最多能保下父亲的性命,官职是肯定会被革去的,而且永不续用。
朝堂之事岂容妇人置喙,明面上她不能做什么,但是私底下她还是能做一些事的。
薛姮觉得最奇怪的,还是明相给她递了字条,他为什么要帮她?或者说是帮薛家,他可是和镇国公对立派系的人!
如果明白明相为什么要帮父亲,说不定能从他那儿找到突破口,保下父亲的官职。
明相究竟在想什么,他心里有何打算?如果要想帮薛家,为什么不说清楚,仅仅留下‘司庾主事’四字,是不是因为他还是叶赫那拉家的人,不好把这件事说明白?
薛姮觉得头疼,和明相打交道,比和深院妇人们费力无数倍,夫人小姐们做事其实很好猜。明相呢?他究竟在想什么,他做的这些事是不是有长远目的,她都不清楚。
这个人啊!
她放下小绷,让蝉衣拿薄荷油过来。
过了一会儿邢简从外院过来,和薛姮把刚才商量的事说了:“薛大爷的意思,还是说按兵不动,他们先去找镇国公说项,看看镇国公府能不能解决。如果不行,就让老爷上陈情表说明,最多是革职查办,要是镇国公愿意力保,也许还有回旋余地。”
这也的确是薛家唯一能走的路。
但是薛姮觉得也并不是无路可走,至少明相那里,说不定还有办法。
薛大爷得了信,连忙从国子监坐马车回来。
他脸色肃冷,身后跟着两三个幕僚进了薛鼎臣的书房,薛四爷早就等在里面了,薛鼎臣的两个幕僚垂手站着,他则脸色苍白地坐在东坡椅上。
看到大哥回来,薛鼎臣忙迎了过去,小厮抬了一把圈椅过来。
“你把事情从头到尾说清楚,粮仓怎么出事了。”薛大爷沉声问道。
薛鼎臣这才边回忆边把这事说了,又说起粮仓的情况:“这几个粮仓是孙石涛手底下的仓部掌固看管的,是属通仓。顺天府、大兴、密云共有通仓三十五个,但是密云的粮仓不到战事是不能开的,而且也是千户在看管。顺天府的粮仓才是用来赈济灾民,平定粮价的,属都察院看管,我属其中。”
“我负责仓庾,顺天府的粮仓出事我逃不了责任,而孙石涛就是主事,现在人已经不知所踪了。我去粮仓看的时候,那些看守的仓使竟然还在粮仓旁的寮子里喝酒!我让他们把仓厫全部看了,储粮三十六万石的顺天府通仓……竟有二十多万石换成了麸皮和陈米!”
薛大爷心里一寒,二十多万石……薛家倾家荡产都填不上这个窟窿!
他沉声道:“你当时就不该惊动这些人,要是事情传出去,你当即就会被你们都察院派人直接抓走。”
薛鼎臣也有些后悔:“当时我是又气又急,糊涂了,不过那些人我已经全部看管起来,他们也怕出事,不敢到处去说的。再过几日,就要开仓运米去山西了……大哥,这该怎么办!”
薛大爷也不知道,没好气地说:“你问我我怎么知道,你还要和我摘开,我是国子监的人,要是东窗事发,咱们此时通气儿就会被说成沆瀣一气,到时候别说你了,我也会被拉下水!”
话虽是这么说,但是薛大爷也不可能真的放任不管,他想了想,说:“那几个仓使你找来问过了吗?这么多粮食想要背着别人偷运出去肯定是不行的,咱们把人都问清楚了,能摘出去多少就算多少。”
薛鼎臣点头,找许管事去问话。
过了一会儿许管事回来,手里还拿着几张文书:“都问清楚了,仓使说前一月的时候,掌固就拿有您和孙主事印章的批文过来,说是要换新粮,把里头的旧粮连夜运出了粮仓。”
薛鼎臣目瞪口呆,一把拿过文书看了,脸色十分难看:“我从没有批过这样的东西,今年新粮不足,粮价本就高浮,运进京师的粮食七成进了卫仓,还有三成放到了密云,根本没有余粮进顺天府!”
薛大爷听着皱眉:“那些仓使难道不知重量不对,连麸皮都能蒙混过去?”
许管事垂手道:“奴才也问了,他们说……掌固给他们每人发了五两银子,说不要管,他们还以为是上头的勾结要贪粮仓里的粮食,拿了钱什么都没说。”
“我从没见过这张文书……”薛鼎臣喃喃道,他从没有见过这东西,但是上面不仅有自己的印章,还有户部仓庾郎中的印章,这又是从哪儿来的?
他的那些东西放在户部衙门里,孙石涛可以撬了柜子挪用,他如今已经不见踪影,孙石涛这是要害死他啊!
薛鼎臣心里很愤怒,除此之外还有恐惧,孙石涛要是不见了,这责任还不是他全部承担着!幸好这事发现得早,可能还有补救的办法,要实在不能解决,他自己上折子自首,也能从轻发落。但要是等几日之后钦差带人来搬粮食时才发现,恐怕他项上人头不保。
他跟薛大爷说:“大哥,我从未签署过这份文书,印章定是孙石涛从我那里拿的,恐怕是他自己贪了粮食,想要陷害到我头上来。”
薛大爷摇摇头:“没那么简单,凭他一人之力,根本干不成这事,粮仓出事就牵扯到山西赈灾,咱们就不能这么想。”
山西灾情突发,按理就应该先蠲免和减征赋税,发放赈济银钱,从各地常平仓掉粮先支援灾区。但是灾情报上去了,减征赋税的诏令却还没有下来,户部的赈济银钱一拖再拖,明眼人都能看出是怎么回事。
但是薛鼎臣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他和他们一样,身上有镇国公的标签。
尽管镇国公对他们并无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这说法还是好的。往大了说,镇国公怎么看得起你区区薛家,人家是把女儿嫁过来了,但是逢年过节,也就是世子爷来看看他姐姐而已,平日里两家来往不多。
但在外人眼中,他们就是镇国公派系的人,百口莫辩。
但凡贪墨,都是官员大忌,而且贪污的还是赈灾所用的粮食,这件事要是传出去,薛家哪里还有颜面在京师立足!到时候薛鼎臣官职被削不说,连他也会受到牵连!
薛大爷又问弟弟:“你说,是薛姮提醒你注意这个孙石涛的?”
薛鼎臣点点头:“恐怕是她从前的什么先生,说是和孙石涛认识。”
薛大爷皱了皱眉,薛姮还有先生?
薛姮刚把私教先生邢简请过来,先把事情和他说了一遍。
邢简听了也心中一惊:“兹事体大,难得姑娘信任老朽。”他先拱了手,才说:“二十多万石的粮食,孙主事就是想私吞,也没这么容易,此时牵涉到赈灾,老朽觉得不简单。”
邢简很快就想到如今的山西布政使袁仲儒,阿灵阿大人的至交好友,再想到朝廷最近的动向,他心里就有一个隐隐的猜测。
薛姮一直关注着朝廷动向,因此很快明白这件事肯定和山西赈灾有关,邢简说了他的猜测,和薛姮不谋而合。
薛姮想得更全面些,赈灾的粮食出问题,不仅能拖延山西赈灾,而且还能顺便除去和镇国公颇有关系的父亲。
这事要针对的主要还是袁仲儒和镇国公,父亲这是被殃及池鱼了。
她让邢简先去见父亲,邢简是幕僚,更方便和父亲还有大伯父商量事情。
她则坐在大炕上,拿着刺绣的小绷绣汗巾,一边想事情。
二十万石粮食……这个窟窿怎么填得上?即便拿出薛家全部家当都保不起,就算是财力强大到能保下这件事,收购二十万石粮食,那也不是简单的事!这是会造成京师粮价振动的。
镇国公也应该不会坐视不理,但他们能怎么管?只能在此事事发的时候力保父亲,最多能保下父亲的性命,官职是肯定会被革去的,而且永不续用。
朝堂之事岂容妇人置喙,明面上她不能做什么,但是私底下她还是能做一些事的。
薛姮觉得最奇怪的,还是明相给她递了字条,他为什么要帮她?或者说是帮薛家,他可是和镇国公对立派系的人!
如果明白明相为什么要帮父亲,说不定能从他那儿找到突破口,保下父亲的官职。
明相究竟在想什么,他心里有何打算?如果要想帮薛家,为什么不说清楚,仅仅留下‘司庾主事’四字,是不是因为他还是叶赫那拉家的人,不好把这件事说明白?
薛姮觉得头疼,和明相打交道,比和深院妇人们费力无数倍,夫人小姐们做事其实很好猜。明相呢?他究竟在想什么,他做的这些事是不是有长远目的,她都不清楚。
这个人啊!
她放下小绷,让蝉衣拿薄荷油过来。
过了一会儿邢简从外院过来,和薛姮把刚才商量的事说了:“薛大爷的意思,还是说按兵不动,他们先去找镇国公说项,看看镇国公府能不能解决。如果不行,就让老爷上陈情表说明,最多是革职查办,要是镇国公愿意力保,也许还有回旋余地。”
这也的确是薛家唯一能走的路。
但是薛姮觉得也并不是无路可走,至少明相那里,说不定还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