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身影沉默着跪在林氏祠堂前,已经良久。

    林凤岐垂首,面容隐在阴影之下,神色晦暗难辨。

    幼时若是犯了错,林召棠常会罚他来跪祠堂,对着父母牌位反省己身。

    林凤岐自小便极少受罚,唯有八岁时,与同窗动了手。林召棠气得动了戒尺,要他到祠堂里跪着,好好想想这样是否对得起逝去的父母。

    景文帝初登基时,朝政不稳,有兵匪之乱。林凤岐父亲为救兄长而死,不久后,其母亲也悲伤过度而早逝。林召棠愧疚自责,此后一心抚养侄子,一生无子。

    “凤岐,不要怪伯父对你严厉。你父亲去得早,林家这一辈只有你一个嫡系,若你不成器,你叫我百年之后有何面目面对你父亲?”

    言语之间,尽是隐痛。

    年幼的孩子沉默不言,没有再告诉伯父,他动手的缘由是对方讥笑他的身世。

    林凤岐不愿再引伯父伤心,于是从此后学会了隐藏心思,做一位克己复礼的温文君子。

    见此,伯父脸上的笑容越发多了起来,林凤岐也便随之微笑,人人赞其温润如玉,处事得体。

    此后,他再也没有做过需要被罚跪祠堂的事。

    后来,到了少年时,周仪因忌恨而拿他的身世做文章,林凤岐从容平静,无波无澜,只静静看着那人。

    在他要做些什么之前,树上忽有一人翻身而下,提拳便打。

    是宋凌霄。

    从此,他有了第一位真心结交的好友。

    好友对他毫无防备,真心真意,连妹妹失散在外的消息都没想着要瞒林凤岐。

    林凤岐第一次许诺,诺言便是要护宋姑娘周全。

    那时,他只当这位宋姑娘是好友妹妹,也预备将她当做妹妹对待。

    可是,花灯夜里那场并非本意的相拥,宋明意那些沉默压抑的眼泪,让林凤岐隐约感觉到,他们似乎是一类人。

    显而易见,宋明意并不愿意让宋凌霄见到她的狼狈,并为此极力掩饰。

    既然她抗拒,那何必强迫她做不愿做的事?

    于是替她遮掩,尊重她的意愿。

    从幼时起,林凤岐从来没有得到过谁的纵容和放任,但是面对这个倔强安静的少女时,他却将这些给了她。

    谁能料到,世事无常。

    林召棠终究不忍:“凤岐,起来吧,伯父没有罚你。你手腕上还有伤,还在渗血,若不好好将养,日后落下病根可如何是好?”

    目光触及侄儿垂在身侧的手,林召棠叹了口气。

    林凤岐静静道:“只是左手上的一道伤罢了,哪里及得上侄儿犯下的错。”

    药物迷人心智,但林凤岐到底还保留着一丝清明。为了不铸成大错,他捡起碎裂的茶杯瓷片,在左手手腕上刻下深深划痕。

    鲜血混着打落在地的茶水蔓延开来,蜿蜒出骇人的痕迹,甚至沾染了少女衣裙。

    只希望,不要因此误人终生。

    林召棠道:“既然知道是错,那便弥补,为时未晚。你昏迷时,伯父已经去宋家提亲了。”

    林凤岐蓦然回首,凤眸微睁,愕然而又急切道:“伯父!这怎么可以!”

    林召棠不解道:“你坏了人家姑娘清誉,当然要负责!难道因为宋小姐自幼在道观清修,觉得人家配不上你?你不喜欢?”

    话到后来,隐含怒意。

    “没有!”

    林凤岐脱口而出。

    话音刚落,他自己便怔住了。

    片刻后,林凤岐回过神来,继续艰难说完:“……可是,伯父您有没有想过,您这样是在逼她出嫁,要她嫁给一个加害者,这对她来说不是弥补,是更残忍的伤害啊!”

    林凤岐对伯父一贯恭顺,少有如此疾言重语:“伯父,您和宋大人不能就这样给她定了婚事!……”

    “可是,宋姑娘已经答应了。”

    林召棠看着顿时失声的侄儿,重复道:“亲口答应的。”

    *

    十一月初,正是各州漕粮转运之时。

    按照转运目的不同,漕粮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供御,也就是运送京都;二是供军,若起战事,便就近调粮;三是输纳本州。①

    徐家几乎尽数接管了江南漕粮的供御运输,此外,各州仍有相应的漕粮运额,依然各行其是。

    这一次,徐氏商队便正好撞见荆州北上的漕船。

    “娘希匹,该死的狗官,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徐氏商队中,一名大汉骂道:“各州各县的漕粮数量多少,户部度支司下发的条例明明白白,荆州漕吏居然敢向百姓虚报那么高!这马上要过冬了,人家吃什么?!”

    旁边众人无不脸色铁青。

    大梁律法,供御漕粮是按照航道,向陵江沿岸的八个州县征收,百姓皆要缴纳。如果实在家贫、拿不出粮食,便可以出一个男丁来服漕运徭役,以此相抵。

    这些人原先为何成为江南漕民,多于与家中漕粮征收有关。

    若是沿岸江民,也就罢了;可若是农家子,也只能舍了田地,来做这水手挽夫。

    是以,这些跟随徐氏商队北上的江南漕民们感同身受,无不咬牙切齿,对荆州漕吏怒目而视。

    “亏我们路上碰见荆州漕船,怕这届漕丁不熟悉北方洛河水道,还好心给他们引路。直到京都码头,都开始卸货了,才知道他们干了这样的混账事!”

    “对啊!要不是他们船上漕丁不小心说漏了嘴,咱们还不知道呢!”

    “荆州百姓真可怜……”

    “交不上粮,被征来做徭役的更可怜!……”

    荆州漕丁正在押运官吏的催促下卸粮,路上偶遇的徐氏漕船水手过来问了一嘴,漕丁如实回答后,便见对方脸色骤变,转头回了徐家漕船附近,不知说了什么。

    然后,徐家漕船边的水手便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声音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激愤,一声声怒骂暴啐,一个个转头怜悯地看着他们。

    荆州漕丁陆陆续续放下货物,茫然地直起腰来,面面相觑。

    好像,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被揭破了。

    *

    大梁为疏通漕运,特地开凿各地水渠,只允许漕船通过。但是陵江与洛河水面广阔,自是不拘官商民驿,皆能通行无阻。

    南民北上,便是由陵江转洛河,再抵达京都码头。

    徐氏江南漕船与荆州漕船先行抵达码头,缓缓停岸,一艘颇为气派的私船紧随其后。

    一位面容儒雅的中年男子隔窗眺望,见京都繁华盛景,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

    正是荆州富绅,阮氏家主,阮庭松。

    “朝缙,这便是京都了。能不能上这青云路,就看你明年二月会试如何了。”

    阮朝缙正是其子,家里到处为其延请名师,二十余岁才堪堪过了乡试。

    不过,这乡试是如何通过的,还有待商榷。

    听闻父亲又在劝学,阮朝缙心虚地看了一眼身侧。

    一位清秀俊雅的少年会意,便笑道:“父亲为兄长劳心劳力,现在更是举家抵达京都,一切安置得如此妥帖,兄长自然能专心进学。以兄长的聪慧,自然无惧会试。”

    阮朝缙相貌平平,少年的秀雅容貌与其全然不似,自然不是其亲弟,而是五年前阮庭松带回的养子,阮浮玉。

    阮庭松瞥了一眼阮浮玉,看起来并不想多说。身边雍容端庄的阮夫人倒是浅笑回答:

    “浮玉说的有理。待到了京都住处,一切都有父亲母亲呢。你们二人什么也不用管,只好好进学,准备会试。”

    闻言,阮浮玉眼眸瞬间亮如繁星。

    阮夫人还想对阮浮玉说些什么,却被阮庭松打断:“前面抵达码头的,是不是徐氏商船?”

    船舱中只有四人,闻言,阮朝缙也习惯性地望向阮浮玉。

    阮浮玉自觉依言起身,出去察看。

    身后依稀传来阮夫人不满的声音:“都到了京都,您怎么还是把浮玉当做仆从一样使唤?他和朝缙一样,都是你我的孩子呀……”

    等阮浮玉掀帘回到船舱时,阮夫人已换上一贯的温柔神色,微笑望着他。

    “什么?码头那里闹了事,荆州漕丁和徐氏水手打起来了?”

    阮庭松皱眉,阮浮玉更正道:“回父亲,荆州漕丁是自家押粮的官吏……打起来了。”

    阮庭松更加不可置信:“区区漕民,敢殴打官员?他们要造反?!”

    阮浮玉便把原委说了一通,最后道:“徐氏水手中,多有江南漕丁。也许是看不过荆州官吏盘剥,也有人跟着动了手,才闹得这样大。”

    阮夫人闻言垂眸,叹了口气。

    阮庭松倒是不以为意。

    荆州漕吏盘剥百姓,这也不是第一次了,荆州刺史这个父母官都没说过什么,哪里轮得到徐家去出头。

    他只是略有遗憾:“可惜了,听说此番徐氏家主也在漕船上,本来还想借同行的机会,和徐氏搭上线的。看样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阮朝缙奇道:“父亲,您从前不是总念叨‘士农工商’,商业下贱吗?怎么还想和徐佩珩结交?”

    早年曾中进士,是阮庭松极为自重之事。他斥责儿子:

    “一介女流,又是商贾,怎配与诗书之家结交!不过是看徐佩珩经营漕运,日渐坐大,不知哪日便将商队伸到荆州来。到时,咱们抢占先机,率先得利罢了。”

    说着,望了望码头上斗成一片的赤膊百姓,痛声历数自家余粮所剩无几、红着眼眶的漕丁,阮庭松不耐烦地合上了窗户。

    他无意地扫了一眼舱内的某个角落:

    “贱籍永远是贱籍。”

    *

    码头闹出的荒唐事,最终被定性为漕丁私斗——

    荆州漕丁与徐氏带领的江南漕丁在卸货时发生矛盾,动手泄愤罢了。

    两方人皆被收押,历时几乎一月。

    牢狱内,被关押的大汉怒道:“放他娘的屁,睁眼说瞎话!要按这么判,被关的只有咱们兄弟和荆州漕丁?那些黑心的官呢?”

    前来保释的徐氏副手一边带他们出狱,一边冷笑:

    “郑良,你给老子闭嘴。要不是大理寺还有几个好官,你以为你们只是被关押?荆州漕丁早被安个以下犯上的反民帽子,拉出去斩了!”

    他警告道:“家主还在外面等着呢,这几天为了你们到处疏通,幸亏那个许大人还算通情达理……闭紧嘴巴,别乱说话!”

    听到徐佩珩为他们奔走,愤愤不平的众人立刻安静了。

    纵使徐家家业再大,一介商贾,也无法与朝廷命官相争锋。

    经手此案的,正是大理寺丞,许如观。

    许如观对面之人,亦是一身男装,身材高挑,英姿飒爽。一眼望去,叫人首先为其从容风姿所动,而无心去探究男女之别。

    这些日子,徐佩珩不仅在营救自家人,还在帮荆州漕丁周旋。

    许如观脸色沉沉。

    一个女行商尚且怜惜民情,荆州的官员却做出这等事来。

    只可惜,官官相护。许如观只是六品寺丞,独木难支,无法替他们洗清冤屈,只能改换轻罪,让他们还有希望归家。

    就连那日在清风楼中,周仪凭空污蔑徐佩珩和林凤岐——且不说他相信林凤岐不会做出毁女子清誉的事情,就说徐佩珩一直为此事奔波,哪里有空去和人私会?

    他想帮二人澄清,却人微言轻。还不如宋凌霄反手拔剑来得有效。

    宋家公子有家世可以做后盾,可以潇洒恣意,许如观却没有。

    郑良一行人臊眉搭眼地从狱中出来,徐佩珩狠狠飞去一记眼刀。再回头时,对眼前这位许大人添了几分真心感激:“多谢许大人。”

    官商不能过从甚密。面对徐佩珩的道谢与客气相邀,许如观自然知道这只是礼节。于是微笑推辞:

    “在下今日还有要事在身——友人婚宴,不得不去。”

    说罢,看徐佩珩脸色如常,许如观顿了顿,又斟酌道:“今日大婚之人,乃是昔日的淮阴观察使林凤岐,徐家主可知?”

    徐佩珩茫然抬头。

    许如观走后,徐佩珩纳闷道:“这人说话怎么云里雾里的?话里话外让我跟官员保持距离,免得被抓住把柄……难道是嫌我刚刚太客气了?

    ——还有,林使君娶了宋郎君的妹妹?林家和宋家要联姻?从前怎么没听到过半点风声?”

    她与这两家的年少一辈继承人都有往来,更遑论宋家和徐家祖上还有隐秘的亲族关系。若有婚约,徐佩珩没理由不知道。

    她转头问副手:“码头之事,事发突然,那日我一直忙着处理。后来我让你去清风楼告罪,取消相见之约,你去了吗?”

    该不会林使君和宋郎君都已经到了清风楼,二人相谈甚欢,干脆结了姻亲?

    那她徐佩珩还真是个媒人。

    副手面露难色。

    等他赶到的时候,只看见宋家郎君手持长剑,怒气冲冲地守在厢房门口,常跟在林使君左右的亲卫匆匆策马奔出,不一会儿,宋府掌事宋回也赶来了。

    副手自然是认识宋回的。多年前,宋回说自己家中有位女眷孩童丢失,希望经营水运的徐氏能帮忙找寻。

    虽说徐副手找遍陵江商船,都没找到那孩子,但是这份情终归是宋回欠下了。

    他本想询问宋回,但见其脸色极其难看,便悄然离开。

    面对徐佩珩询问的目光,副手做了个手势,屏退四周。

章节目录

凤鸣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金朝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朝月并收藏凤鸣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