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是两位太后都对我多少有些情分在,或是对我一意孤行看不过眼罢了。毕竟我自请离宫史无前例,她们可能都觉得我脑子里哪根筋搭错了。
仁宣太后见我落泪并无半分怜惜之意,反而冷笑道:“哀家是想给你提个醒,念在你是太子生母,趁你尚未把事情做绝,提醒你见好就收,莫要平白搭上自己原本荣华显贵的一辈子。”
何谓见好就收?太后难道以为我是在跟皇上使性子,一时冲动才说要走?或是借此让皇上意识到我在他心中的分量?
若如此,倒也不能怪她老人家会这么想,恐怕听闻此事之人十有八九都这么想的。
只是我心里感到悲哀,浑身冰冷彻骨。这世上竟连一个知我懂我的人都没有。
可我谁也不怪,怪只怪追名逐利之人太多,追求内心自由之人却有几个?
我低着头道:“谢母后提点,只是儿臣心意已决,绝不后悔。”
“你!”仁宣太后气得咬牙。
沉默良久的端敬太后这时开口道:“既如此,你便去吧。”
我感激地望向她,“谢母后宽怀,那…”再看了看仁宣太后,“儿臣告退。”
仁宣太后不着痕迹地与端敬太后再对视一眼,继而面无表情地望着我:“皇帝既已将太子交给哀家,皇后尽可放心去了。”
我心肝一颤,出宫又不是赴黄泉,仁宣太后这话未免叫人胆寒。
我垂眸盯着衣袍:“谢母后。”蹑手蹑脚退下。
端敬太后无言地瞅了我一眼,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太子已然交由仁宣太后抚养,我明知如此还来求她,岂非多此一举?
出了坤宁宫,歆儿也这么问了我。
我遥望蓝天白云:“唯有端敬太后对太子上心,本宫才可安心。”
歆儿仍是不明白,我未再多言,乘轿回了永乐宫。
永乐宫内今日的气象与以往大有不同,平素各司其职的宫女太监们如今却无事可做,或者说不知道做些什么好了。
我对站在最前边的小薛子道,“行车可已备好?”
小薛子周身一颤,当即跪在地上,“娘娘,奴才誓死追随娘娘。”其余人等也纷纷跪下。
我皱起了眉,“你可想好了?”
小薛子斩钉截铁道,“奴才自打侍奉娘娘的第一日起便已定下主意这辈子唯娘娘之命是从,再不侍二主。莫说是行宫,便是刀山火海,奴才也在所不辞。”
我无奈一笑,“什么刀山火海,别胡说。”
小薛子反应过来,忙打了下嘴,“奴才胡说八道,娘娘恕罪。”
我又笑道,“你说愿为本宫上刀山,下火海是胡说八道?”
小薛子愣了一愣,只觉得解释不清了,两手撑地给我磕了个头,“奴才愚钝,奴才只知侍奉娘娘,对娘娘忠心,还望娘娘明鉴。”
我敛起面上本就不多的笑意,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其他人,心里又是一悲。
我这永乐宫本就清静,今日更带有一抹苍凉。亏得是这前院宽阔,否则还跪不下这么多人。三年多的主仆情义,到底是要一朝抹去。
也没什么所谓,聚散离合本是人世常态。此刻我倒希望,没有人不舍得我,日后也不要思念我,那么我这心里,也就不会如此压抑苦痛。
我有气无力地道,“那你便收拾包袱,随本宫一道去吧。”
小薛子大喜过望,竟似比发了赏钱还开心,“谢娘娘恩典。”
我再对众人道,“本宫无需太多人追随,行宫内自有人侍奉本宫。本宫走后,你们便到内务府去另谋差事,苟总管自会安顿好一切。”
众人皆是精神不振地应了声是。
别处的差事哪能好过在永乐宫当差,是我害得他们丢了饭碗,我心有愧疚。
可地基不稳的高楼,终归会有崩塌的一天。当这天来临时,任何人都无法阻止。
人力微薄,改变不了从一开始就已注定的结局。
到如今我能为他们做的,也只是给每个人多发些银两,让他们手头能松散些罢了。
一时的恩惠自是比不得一世的庇护,我不由得叹了口气,挥手让众人散了。
可角落里有个人迟迟未动身,我定神望去,原来是姜禾。
我问她:“为何不走?”
她道:“娘娘能否给奴婢也施个恩典?”
我缓步走到她跟前:“你先起来。”
姜禾便就站起身。
我道:“容妃安排你来,本宫虽不晓得你为她做了什么,可如今也算是大功告成,何需本宫给你恩典,你回瑶华宫去,容妃自会给你恩赏。”
歆儿整个人僵住。
姜禾直望向我:“奴婢,不曾为容妃娘娘做过任何事。”
我甚讶然。
姜禾接着道:“诚如皇后娘娘所言,是容妃娘娘的安排使奴婢出现在娘娘眼前,蒙娘娘垂青,召奴婢入永乐宫。但在此之后,奴婢便不曾出入过瑶华宫,更未有与容妃娘娘暗中来往。”
我不觉失笑,“这怎么可能?”
姜禾神色不变道,“娘娘不信?”
我摇了摇头道,“本宫或可相信你不受利诱,但她若以你家人威胁,你便是不怕丢了性命,难道你也不在乎家人性命?”
姜禾恍然:“娘娘顾虑的是。”
她这么说,我倒懵了。
姜禾仍旧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奴婢宫籍上记录的身份是假的。”
我意外道:“什么?”
姜禾面上终于显露出一点悲凉:“奴婢的父母家人早已死于一场江难之中,奴婢无处容身,只得假借他人身份,入宫为奴。”
她浅淡的眸子里连一丝泪光也没有,“所以容妃娘娘要挟不了奴婢,奴婢不愿做的事,便不去做。”
我顿了顿道:“那你,为何不愿?”
姜禾道:“奴婢只愿效忠皇后娘娘,恳请皇后娘娘带奴婢一同去行宫。”
若真是我误会了她,那么带上她也无妨,说心里话,我还挺喜欢她的。
“给本宫一个带上你的理由。”我莫名想起戏本子里的一句词,那是情急危难之际,女子央求男子救命时,男子问她的话——
给我一个冒死救你出去的理由。
女子通常是这般作答:“往后我这条命,便是你的。”
这往往意味着听凭差遣,以身相许,甚至是为奴为婢等等多重含义。
而姜禾给我的回答是:“奴婢可以陪娘娘下棋。”
我笑道:“是了,你精通琴棋书画,可以带本宫颐养性情。”
姜禾抿唇一笑。
我道:“去收拾东西吧。”
姜禾眸光一亮:“奴婢谢娘娘隆恩。”
我刚转身走出几步,又想起些事,便回头问道,“起初容妃以为能左右你,应非威逼,而是利诱,本宫想知道,她给你许下了何等承诺,竟能使你动心,也让她相信,选你是明智之举。”
姜禾顿时怔住。
愣怔的表情本不应该出现在她清冷疏离的脸庞上,因为这会形成一种反差,显得她傻乎乎的有点可爱。
我不禁失笑道,“罢了,本宫倒也不是多么在意那些,别愣着了,赶紧去收拾东西吧。”
姜禾福了福身,“是。”便就去了。
歆儿跟在我身旁道,“娘娘为何信任她?”
我道,“无关信任,只是本宫觉着她有趣。”
歆儿极诧异道,“她平日里话少得可怜,独来独往,闲暇时多半是自己一个人对着蓝天白云或者那几盆宝贝花草发呆,哪里有趣了?”
“况且…”歆儿拖长话音,却故意不说下去。
我挑了挑眉,“她对皇上有思慕之心,又如何?”
歆儿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跟着本宫,或许就再也见不着皇上了,她若留在宫里,起码还有一丝渺茫的希望。”我迈过寝殿门槛,径直往内室去,“那么你以为,她为何要跟随本宫?”
歆儿揣测道,“许是因为她若离了娘娘,怕就活不下去了。容妃娘娘若记恨她,娘娘前脚一走,她怕是后脚就要小命不保了。”
我瞄她一眼,“你既知其中缘故,还有什么可问?”
歆儿低了低头,“娘娘说的是。”
几名丫鬟手脚麻利地给我收拾行李时,我四处观望,都不见妍儿踪影。
我怕她想不开,心中有些担心。
歆儿本在上下指挥,见我神色不大对劲,便凑到我身边来,“娘娘是不是想问,妍儿去哪儿了?”
我面沉如水地嗯了一声。
“妍儿昨夜哭了许久,今早发现肿了眼睛,她本就没脸再见娘娘,如此更是羞于露面了。她…”歆儿叹道,“她打算恳请皇上,容她继续留在永乐宫。”
我惊诧道,“什么?”
歆儿道,“娘娘走后,永乐宫便空出来了,虽无主,却也要有人每日清扫,妍儿便想留下。”
这样的活计枯燥乏味,又挣不着前程,她何苦如此?
“大抵是因为愧对娘娘吧。”歆儿不胜唏嘘。
我道,“本宫不是说了,本宫不怪她。”
歆儿道,“娘娘虽不见怪,但她心里总是不好过。娘娘也许还没有发觉,娘娘是极好亲近之人,一旦伴过娘娘左右,便离不开了。若是做了什么对不起娘娘之事,无论是身不由己还是情势所迫,都很难逃过心里对自己的谴责。”
歆儿一面唏嘘一面回去干活。
留我一人独自迷茫。
可我又不是庙里的神仙像,哪有她说的那么夸张。
多半是她想多了。
仁宣太后见我落泪并无半分怜惜之意,反而冷笑道:“哀家是想给你提个醒,念在你是太子生母,趁你尚未把事情做绝,提醒你见好就收,莫要平白搭上自己原本荣华显贵的一辈子。”
何谓见好就收?太后难道以为我是在跟皇上使性子,一时冲动才说要走?或是借此让皇上意识到我在他心中的分量?
若如此,倒也不能怪她老人家会这么想,恐怕听闻此事之人十有八九都这么想的。
只是我心里感到悲哀,浑身冰冷彻骨。这世上竟连一个知我懂我的人都没有。
可我谁也不怪,怪只怪追名逐利之人太多,追求内心自由之人却有几个?
我低着头道:“谢母后提点,只是儿臣心意已决,绝不后悔。”
“你!”仁宣太后气得咬牙。
沉默良久的端敬太后这时开口道:“既如此,你便去吧。”
我感激地望向她,“谢母后宽怀,那…”再看了看仁宣太后,“儿臣告退。”
仁宣太后不着痕迹地与端敬太后再对视一眼,继而面无表情地望着我:“皇帝既已将太子交给哀家,皇后尽可放心去了。”
我心肝一颤,出宫又不是赴黄泉,仁宣太后这话未免叫人胆寒。
我垂眸盯着衣袍:“谢母后。”蹑手蹑脚退下。
端敬太后无言地瞅了我一眼,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太子已然交由仁宣太后抚养,我明知如此还来求她,岂非多此一举?
出了坤宁宫,歆儿也这么问了我。
我遥望蓝天白云:“唯有端敬太后对太子上心,本宫才可安心。”
歆儿仍是不明白,我未再多言,乘轿回了永乐宫。
永乐宫内今日的气象与以往大有不同,平素各司其职的宫女太监们如今却无事可做,或者说不知道做些什么好了。
我对站在最前边的小薛子道,“行车可已备好?”
小薛子周身一颤,当即跪在地上,“娘娘,奴才誓死追随娘娘。”其余人等也纷纷跪下。
我皱起了眉,“你可想好了?”
小薛子斩钉截铁道,“奴才自打侍奉娘娘的第一日起便已定下主意这辈子唯娘娘之命是从,再不侍二主。莫说是行宫,便是刀山火海,奴才也在所不辞。”
我无奈一笑,“什么刀山火海,别胡说。”
小薛子反应过来,忙打了下嘴,“奴才胡说八道,娘娘恕罪。”
我又笑道,“你说愿为本宫上刀山,下火海是胡说八道?”
小薛子愣了一愣,只觉得解释不清了,两手撑地给我磕了个头,“奴才愚钝,奴才只知侍奉娘娘,对娘娘忠心,还望娘娘明鉴。”
我敛起面上本就不多的笑意,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其他人,心里又是一悲。
我这永乐宫本就清静,今日更带有一抹苍凉。亏得是这前院宽阔,否则还跪不下这么多人。三年多的主仆情义,到底是要一朝抹去。
也没什么所谓,聚散离合本是人世常态。此刻我倒希望,没有人不舍得我,日后也不要思念我,那么我这心里,也就不会如此压抑苦痛。
我有气无力地道,“那你便收拾包袱,随本宫一道去吧。”
小薛子大喜过望,竟似比发了赏钱还开心,“谢娘娘恩典。”
我再对众人道,“本宫无需太多人追随,行宫内自有人侍奉本宫。本宫走后,你们便到内务府去另谋差事,苟总管自会安顿好一切。”
众人皆是精神不振地应了声是。
别处的差事哪能好过在永乐宫当差,是我害得他们丢了饭碗,我心有愧疚。
可地基不稳的高楼,终归会有崩塌的一天。当这天来临时,任何人都无法阻止。
人力微薄,改变不了从一开始就已注定的结局。
到如今我能为他们做的,也只是给每个人多发些银两,让他们手头能松散些罢了。
一时的恩惠自是比不得一世的庇护,我不由得叹了口气,挥手让众人散了。
可角落里有个人迟迟未动身,我定神望去,原来是姜禾。
我问她:“为何不走?”
她道:“娘娘能否给奴婢也施个恩典?”
我缓步走到她跟前:“你先起来。”
姜禾便就站起身。
我道:“容妃安排你来,本宫虽不晓得你为她做了什么,可如今也算是大功告成,何需本宫给你恩典,你回瑶华宫去,容妃自会给你恩赏。”
歆儿整个人僵住。
姜禾直望向我:“奴婢,不曾为容妃娘娘做过任何事。”
我甚讶然。
姜禾接着道:“诚如皇后娘娘所言,是容妃娘娘的安排使奴婢出现在娘娘眼前,蒙娘娘垂青,召奴婢入永乐宫。但在此之后,奴婢便不曾出入过瑶华宫,更未有与容妃娘娘暗中来往。”
我不觉失笑,“这怎么可能?”
姜禾神色不变道,“娘娘不信?”
我摇了摇头道,“本宫或可相信你不受利诱,但她若以你家人威胁,你便是不怕丢了性命,难道你也不在乎家人性命?”
姜禾恍然:“娘娘顾虑的是。”
她这么说,我倒懵了。
姜禾仍旧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奴婢宫籍上记录的身份是假的。”
我意外道:“什么?”
姜禾面上终于显露出一点悲凉:“奴婢的父母家人早已死于一场江难之中,奴婢无处容身,只得假借他人身份,入宫为奴。”
她浅淡的眸子里连一丝泪光也没有,“所以容妃娘娘要挟不了奴婢,奴婢不愿做的事,便不去做。”
我顿了顿道:“那你,为何不愿?”
姜禾道:“奴婢只愿效忠皇后娘娘,恳请皇后娘娘带奴婢一同去行宫。”
若真是我误会了她,那么带上她也无妨,说心里话,我还挺喜欢她的。
“给本宫一个带上你的理由。”我莫名想起戏本子里的一句词,那是情急危难之际,女子央求男子救命时,男子问她的话——
给我一个冒死救你出去的理由。
女子通常是这般作答:“往后我这条命,便是你的。”
这往往意味着听凭差遣,以身相许,甚至是为奴为婢等等多重含义。
而姜禾给我的回答是:“奴婢可以陪娘娘下棋。”
我笑道:“是了,你精通琴棋书画,可以带本宫颐养性情。”
姜禾抿唇一笑。
我道:“去收拾东西吧。”
姜禾眸光一亮:“奴婢谢娘娘隆恩。”
我刚转身走出几步,又想起些事,便回头问道,“起初容妃以为能左右你,应非威逼,而是利诱,本宫想知道,她给你许下了何等承诺,竟能使你动心,也让她相信,选你是明智之举。”
姜禾顿时怔住。
愣怔的表情本不应该出现在她清冷疏离的脸庞上,因为这会形成一种反差,显得她傻乎乎的有点可爱。
我不禁失笑道,“罢了,本宫倒也不是多么在意那些,别愣着了,赶紧去收拾东西吧。”
姜禾福了福身,“是。”便就去了。
歆儿跟在我身旁道,“娘娘为何信任她?”
我道,“无关信任,只是本宫觉着她有趣。”
歆儿极诧异道,“她平日里话少得可怜,独来独往,闲暇时多半是自己一个人对着蓝天白云或者那几盆宝贝花草发呆,哪里有趣了?”
“况且…”歆儿拖长话音,却故意不说下去。
我挑了挑眉,“她对皇上有思慕之心,又如何?”
歆儿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跟着本宫,或许就再也见不着皇上了,她若留在宫里,起码还有一丝渺茫的希望。”我迈过寝殿门槛,径直往内室去,“那么你以为,她为何要跟随本宫?”
歆儿揣测道,“许是因为她若离了娘娘,怕就活不下去了。容妃娘娘若记恨她,娘娘前脚一走,她怕是后脚就要小命不保了。”
我瞄她一眼,“你既知其中缘故,还有什么可问?”
歆儿低了低头,“娘娘说的是。”
几名丫鬟手脚麻利地给我收拾行李时,我四处观望,都不见妍儿踪影。
我怕她想不开,心中有些担心。
歆儿本在上下指挥,见我神色不大对劲,便凑到我身边来,“娘娘是不是想问,妍儿去哪儿了?”
我面沉如水地嗯了一声。
“妍儿昨夜哭了许久,今早发现肿了眼睛,她本就没脸再见娘娘,如此更是羞于露面了。她…”歆儿叹道,“她打算恳请皇上,容她继续留在永乐宫。”
我惊诧道,“什么?”
歆儿道,“娘娘走后,永乐宫便空出来了,虽无主,却也要有人每日清扫,妍儿便想留下。”
这样的活计枯燥乏味,又挣不着前程,她何苦如此?
“大抵是因为愧对娘娘吧。”歆儿不胜唏嘘。
我道,“本宫不是说了,本宫不怪她。”
歆儿道,“娘娘虽不见怪,但她心里总是不好过。娘娘也许还没有发觉,娘娘是极好亲近之人,一旦伴过娘娘左右,便离不开了。若是做了什么对不起娘娘之事,无论是身不由己还是情势所迫,都很难逃过心里对自己的谴责。”
歆儿一面唏嘘一面回去干活。
留我一人独自迷茫。
可我又不是庙里的神仙像,哪有她说的那么夸张。
多半是她想多了。